观 沧 海 课 件

沧海曹

河北省固安县马庄中学肖艳超

作者介绍

预习测评

课文欣赏

课文分析

布置作业

曹操画像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

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

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作者介绍

曹操手迹石刻

jié

在河北省昌黎县北,有巨石矗立于山顶。一说碣石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南,后沉入大海。dàn

水波动荡的样子。

sǒngzhì

高高耸立。

xiāosè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

课文分析

思考讨论

导学达标

归纳小结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3.诗中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字统领全篇,

以下由“”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思考讨论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观沧海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

吞吐日月星的气概。

思考讨论

3.诗中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实景描写

虚景描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荡漾,山岛耸立,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

这两句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

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的

导学达标

诗中的情与景是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此诗是描写景物,又是借景抒情。起首六句,点题之起语言朴素平顺,用白描的手法写登临所见大海的一片生机勃发的画面,轻松舒缓,有如行云流水。秋风句笔锋一转,由静到动,景色突显苍凉壮阔之势。日月句再换一景,在辽阔无边的大海面前,诗人的心胸顿然开阔。他展开了想象的羽翼,仿佛整个宇宙都收在大海怀中,日月星辰都在大海中出没运行,体现了作者博大胸怀。

归纳小结

观想景

怀情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布置作业

?

?

本课到此结

请您指教

欢迎联系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青蛙看海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青蛙看海 教案青蛙看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是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图片,头饰,黑板上的背景图。 3、小卡片(对话的内容)。 教学时间:3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出示小黑板:青蛙苍鹰登上松鼠一级一级石阶到达展现)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1)开火车读词语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

的词,简单地说说吗?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台阶,到达了山顶终于看到大海)。 2、师: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 二、精读1、2、3自然段。 1、小朋友,请你们读一读1、 2、3小节,找一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2、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高) 3、师:对,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青蛙面对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是怎么说呢?(出示语段:“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谁来学着小青蛙的样子来读一读(圈点提示语)这句话呢?(学生演示)为什么这么演呢?(吓住了)我們一起來学着小青蛙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4、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青蛙看海:青蛙为什么这么害怕?这么没有信心被吓住了呢?(山高)还有呢?再往下读读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青蛙的理由吗?小结:是啊,还因为自己太小了,太弱了。

《青蛙看海》说课稿.doc

《青蛙看海》说课稿 《青蛙看海》是国标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期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是否能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课文言近旨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 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其中根据学段要求,确定1、2两个目标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

受应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巩固练字"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据题质疑,青蛙为什么要去看大海?它看到大海了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课文内容,从而激发读书兴趣。(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莲山课件)地址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逐节朗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正音,课文中对话的朗读,我着重指导。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四自主识字,巩固练字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巧设情境,复习词语。 播放动画:小青蛙捉虫画面,学生复习字词,小青蛙就呱呱叫一下,

最新(曹操)诗词鉴赏《观沧海》最全中考鉴赏

《观沧海》(曹操)诗词鉴赏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气魄,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艺术手法】1、虚实相生: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洪波涌起”衬托下文大海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2、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3、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互相映衬,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理解背诵】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3,《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中“志”的意思是志向。(2分) 4,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5.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7.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简答题】 1、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3分)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动静结合)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4.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1分),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1)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可)。 5、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案: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中“若”字用得好,试评析。(2分)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老人与海》阅读指导课教案

《老人与海》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写作风格 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 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难点: 小说的象征意味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这样评价《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伟大的名著。 二、作者简介: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

青蛙看海_教案教学设计

青蛙看海 本文是关于青蛙看海,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青蛙看海》这个故事。 二、学习1—3小节。 1、(出示青蛙图)看,这只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猜猜看,它在想什么? 2、是啊,青蛙是多么渴望能看到大海呀!这时,一只苍鹰飞来,为青蛙指明了方向。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1、2、3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儿。 生自由练读。 3、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我想请两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谁来读苍鹰的话?青蛙的话谁想读?其余的小朋友边听边想: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 生读。 4、指名回答:青蛙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呢? (1)那会是一座怎样的山呢?看,(出示高山、白云图)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交流山高) 是啊,这座山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几十倍呢。你看到这么高的山,是什么心情?你想说什么呢?

(2)难怪青蛙——“吸了口凉气。” 小朋友,吸了凉气是什么样儿的?学生表演,请演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做给大家看看。 (出示第二小节“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3)你能读出山的高吗?(评价:你眼前的山好高啊,比白云还高。)你能先学学青蛙吸了口凉气,再读读青蛙的这句话吗? 我们学着青蛙的样子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山的高,注意先把小青蛙吸了口凉气的动作做一做。 (4)是啊,山这么高,再看看自己,青蛙又想到了什么?你从哪里读懂的?(读“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板书:怎么上得去 这时候,青蛙是什么心情?失望、难过。 5、青蛙既没有一双有力的翅膀,又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飞不了也跑不了。可是青蛙又想看到海,不爬山可以吗? 生答两种情况:a.不可以。你怎么知道的?苍鹰的话 苍鹰说了句什么?(相机出示:“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指名读。 b.可以,让苍鹰背他。青蛙可以请苍鹰背他上去,可是,这是依靠小青蛙自己的力量吗?所以,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山,小青蛙只能选择什么?爬上去。 (相机出示:“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指名读。 这就告诉小青蛙一个事实: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大海。 齐读苍鹰的话。 三、学习4—11小节。 1、过渡:苍鹰说完就飞走了。这时的小青蛙,会自言自语地说什么呢? 2、哎,美好的愿望无法实现了,青蛙是多么——(指名答)是呀,它非常伤心、难受、失望,都快哭了! 3、就在这时,一只松鼠跳到它面前(出示松鼠图),看——(课件)。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青蛙看海》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青蛙看海》教 案 【导语】《青蛙观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有只小青蛙它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那么它是怎样登上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

题。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苍”;读平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三、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四、初步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五、教学生字 1、(出示词卡)读读生字。

观沧海 曹操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14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15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6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7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8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19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0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21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2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3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青蛙看海》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青蛙看海》板书课题。 二、复习旧知: 1.生词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词,大家还记得吗?(记得)虞老师要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敢)谁想挑战?a分行领读b开火车读 2.句子:同学们词语读得好,相信句子也难不倒大家。出示句子:谁想试试?(1)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2)是呀,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3.填空(第一自然段),借以引出新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这么扎实,也一定能把第一自然段填准确:青蛙长期生活在(),很想看看()。苍鹰对它说:“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就能看到()了。(1)自己练习(2)指名填空(3)齐读 三、新知 1.学习第二段 a师:是呀,苍鹰告诉青蛙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生接:大山。那么现在这座大山不仅出现在小青蛙的眼前,也摆在了同学们的眼前,(贴图)看到这座大山,(听孩子的惊讶)老师听到你们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是为什么呀?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太高了)你真是一个会表达情感的孩子,青蛙看了这座山,也和你有同样的感受,那就请你来读一读!(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师:小朋友看,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瞧,这座山已经冲入了云层,就连白云呀,也漂浮在半山腰了(贴云)。老师不由得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首诗----引说: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我们再来一起读这句: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 b登这么高的山,开始小青蛙有信心吗?(没有)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到书中去找一找,谁来读读这句话?这句话中没有说出它上不去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呢?(怎么上的去呢?)实际上就是说——(上不去)那你能换个说法吗?用我们刚才对这句话的理解来换下这句话。(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体会一下青蛙的想法和心情。(齐读)你觉得此时青蛙是怎么想的? 2.学习第三段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看海》教案

9 青蛙看海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蝇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达到山顶看大海的故事,说明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顶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议论、想像懂得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教学方法: 1、按照“提-探-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说话、朗读、想象、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2、通过小组合作,锻炼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提问 1.板书课题:9.青蛙看海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题目旁打问号。) 二、探索学习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讨论: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怎么看到的? 2.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减字,不回读。 3.检查自读效果。 4.(出示一类生词)苍鹰登上吸了一口气一双 善于展翅失望石阶一级喝水 (1)自己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双”、“展”、“失”、“善”:都读翘舌音,不读平舌音。 “苍”;读平舌音。 (3)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给生字找朋友。 5.(出示二类生字) (1)齐读词语两遍。 (2)去掉拼音后齐读一遍. 6.再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7.指名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点评点评。 (二)初步理解内容 1.再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补充。 (三)教学生字

2019精选教育第3课 《老人与海》品质教案.doc

第3课《老人与海》品质教案 1、正确把握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2、体会“硬汉精神”对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 本课课文较长,因此一节课时的安排必须做到高效。本课采用小组教学模式,做到了自主探究式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加深对“硬汉精神”的理解,并且明白这一精神对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导入 在开始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老人对战大马林鱼)。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老渔民桑地亚哥与一条长5米多、重1360多斤的大马林鱼搏斗的激烈场景,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他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耗尽了体力,双手被渔绳勒得血肉模糊、皮开肉绽才最终捕获了这条巨大的马林鱼。正当老人要高兴地返航时,却遇到了鲨鱼来袭,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板书) 1、先来看一下第一部分表格的完成情况。 对照自己组的导学案看看他们组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学生纠错) 我们来看一下这张表。纵向比较,每一列信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象”什么特点?…… ①对象——接二连三、成群结队②武器——简陋③身体状况——年老有伤、精疲力竭、体力耗尽④结果——每况愈下,直至一无所有。⑤内心状况——坚持抗争,始终如一。 小结:尽管外部条件越来越不利,但老人内心始终不曾动摇。 如果横向来看,作者写鲨鱼来袭写了五次之多,写两次、三次可以吗?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突出老人的百折不挠。 从刚才的分析中你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小组举牌回答,并在回答问题后派代表将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永不言败,永不屈服……

课文《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案

课文《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案 课文《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经过。 教学难点:是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图片,头饰,黑板上的背景图。 3、小卡片(对话的内容)。 教学时间: 3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青蛙看海》,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认识了一些新的生字和词语,(出示小黑板:青蛙苍鹰登上松鼠一级一级石阶到达展现)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

(1)开火车读词语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大海,苍鹰告诉它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松鼠的指引下,一级一级地登上了台阶,到达了山顶终于看到大海)。 2、师: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今天我们就跟着小青蛙一起去登山,看看青蛙是如何在苍鹰和松鼠的`指引下登上山顶看到大海的? 二、精读1、2、3自然段。 1、小朋友,请你们读一读1、 2、3小节,找一找:青蛙想看大海,苍鹰跟它说了些什么? (“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什么意思。 2、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 高) 3、师:对,这座山实在是太高了,青蛙面对着这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是怎么说呢(出示语段:“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的去呢”)谁来学着小青蛙的样子来读一读(圈点提示语)这句话呢(学生演示)为什么这么演呢(吓住了)我们一起来学着小青蛙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曹操曹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曹操曹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观沧海》 建安十二年,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东

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心情该是何等激奋!这时,诗人的目光注视着海上的岛屿,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观沧海曹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

老人与海阅读指导教案

老人与海阅读指导教案 【篇一:《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综合评点课(说“老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通过课堂交流,回忆文中印象深刻的情节,练习说话,指导学 生精读名著经典片段,进一步推进学生深层次阅读和思考,让学生 的思维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形成争论。 ] 2、感受老人“硬汉”形象,感受老人的魅力。 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欣赏电视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成果。 2、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 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 文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 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味。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读通《老人与海》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主题 1、《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孤独年迈的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 不舍不弃,只身驾船赶赴人迹罕至的墨西哥海湾,终于在第5天钓 上一条18英尺长的大马林鱼。经过两昼夜的殊死捕斗,筋疲力尽的 圣地亚哥最终降服了这条前所未见的大鱼,并把它绑在了小船的侧 舷上。夜色降临,遍体鳞伤的圣地亚哥满怀喜悦地返航,却没料到,看似平静的海面上,一大群饿疯了的鲨鱼正循着血腥味尾随而来, 老人费全身力气,筋疲力尽的把鲨鱼杀死,把死鲨鱼栓在小船后面,拖回来享受果实。展示了进取者与自然搏斗和人的不屈性格,胜利 者的喜悦。然而,老人把鱼拖到岸边,死鲨鱼却剩下一架空骨头架子。 【 2、“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 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 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这样评价《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伟大的名著。 二、走近《老人与海》交流感悟 (一)了解大概内容,了解作者。 1、这个故事是《老人与海这本书内容浓缩后的视频朗读,你们对《老人与海》这本书有什么样的了解?(学生可以从作者,主人公, 配角,主要情节方面回答。教师不作评点)(还有谁想说,请说。)

曹操《观沧海》原文及译文

曹操《观沧海》 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首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诗人于挥师北伐之际来到碣石山下,登高观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汉时还在陆上,面对着渤海,六朝时由于地质变动,沉于海中。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只见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水波动荡状。竦峙,岛屿高耸的样子。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

老人与海参考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参考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参考教学设计 【课型】 专题课──探寻《老人与海》的精神世界。 【学习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原着,查阅作者海明威的个人经历以及他的文学创作理论。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知能力培养目标】 1、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 2、提高学生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辨证关系的认识。 3、发现并探求作品中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由人物形象的塑造,理解海明威的艺术手法“冰山原则”,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挖掘小说的象征含义。 5、培养学生探异创新的思维,激发想象的潜能,对小说进行情节续写。 【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内涵,感受人物内在精神世界,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永恒的精神力量,以及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原则。 【学习效果评价】

两个标准,一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性、创意性。二是作业质量。 【教具准备】 电影片断、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以及海明威的个人经历、文学创作理论。 2、学生自己给电影《老人与海》片断配音。(注:电影片断是英文独白。)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首先实物展示,教师手拿《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相信在座的许多同学都已经对老师手中的这本书有所了解了。当然,有些令我们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它的体积与它的名气居然成反比。仅三万来字的中短篇小说却能够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程中烙上它的印记。让我们不禁想问作者──这位被称为“现代英雄神话”的传奇人物海明威究竟用什么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遗憾的是斯人已逝,但我们今天还是依然可以从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去探寻《老人与海》的精神世界。”

沙素兰 《青蛙看海》教案

《青蛙看海》 沙素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 3.领悟“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作好铺垫 1.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青蛙看海》,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长期登山失望不知不觉 石阶到达展现一级一级 2.青蛙、苍鹰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上其中的词,简单地说说吗?(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画:青蛙大海,板书:困难) 二、朗读感悟1~3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谁来读苍鹰的话? 现在老师就是青蛙,你是苍鹰,请你将那座山指给我看看。 2.交流: (1)山高:请小朋友看图,是的,要看到大海就要登上前面那座山,你们看看,青蛙看到的是一座怎样的山呢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那会是一座怎样的山? ①想象:山会有多高?(相机板画:大山、山腰间的白云……) 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来形容一下这座山吗?(背诵:《咏华山》) ②这座山可高了,如果让你去爬,你有什么想法?小青蛙又是怎样想的? ③出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 青蛙为什么吸了口凉气啊?这么高的山,看上去多吓人呀!怪不得小小的青蛙被吓得吸了一口凉气。学学青蛙先吸口凉气,再说一说山的高。 (2)青蛙没有有力的翅膀和善跑的长腿。 ①在青蛙看来什么样的动物才可以登上这座高山? ②比较:我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我没有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善跑的长腿,上不去。

③指导读好“没有、也没有、怎么”,突出青蛙的无奈和失望。 (3)不登上山看不到大海: 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①出示: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②换句理解:不过你不登上山顶,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指导读句子。让学生知道登上山顶是青蛙看海的唯一途径。 3.练习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 ①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体会青蛙由满怀希望到无奈失望的心情变化。 ②朗读竞赛。 4.过渡: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谁能帮帮这只失望的小青蛙呢?(相机贴图:松鼠)松鼠是怎样帮助青蛙看到大海的呢?接下去的故事老师想请大家表演出来,不过,要想演好故事,先得把书读好。 三、表演体会4~11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4~11自然段,边听边找出松鼠和青蛙分别说了什么。 2.指导分角色练读。 (1)松鼠是怎样来帮助青蛙的?把松鼠的话读一读?青蛙怎么回答的? (2)讨论交流青蛙和松鼠分别会怎样说这些话。(知道读出青蛙由失望到自信的语气变化,读出松鼠的鼓励。) (3)同桌分角色练读对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相机指导。 3.分角色表演。 (1)想表演松鼠和青蛙的对话吗?和同桌一起或者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演。一边表演,一边联系课文,想想自己可以加上什么动作、表情演起来才更像。 (2)指名表演。 (3)评议:他们表演得怎么样?什么地方演得特别棒?想提点什么建议? (4)拓展练习:他们在登山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又会怎么做呢?(自由说说。) (5)老师扮演松鼠,带着所有的青蛙一起往山上跳。(配乐表演,让学生体验青蛙跳一级台阶的轻松和初获成功的喜悦,然后延长跳的时间,体会长途跋涉的艰辛。) (6)跳这么久台阶有什么感受?这么累,这么辛苦,前面还有那么多的艰难险阻,我们不如回去吧。(引导学生感受青蛙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相机板书:坚持)

青蛙看海教案

《青蛙看海》教案 课题:青蛙看海 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九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3、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刻苦 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顶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 2、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略) 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学文中结合语境理解生词,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道 理 教具准备:小黑板卡通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你们想看大海吗?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也想

去看看大海,它是谁呀? 2、出示课题,释题质疑 3、交流释疑 二、整体感知(5) 1、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2、请学生讲故事检查自读情况 3、出示词语及小黑板,尝试说话并填空 青蛙苍鹰松鼠登上一级一级石阶到达 ()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告诉它只要()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后来在()的指引下,()地登上了(),终于()山顶看到了大海。 三、精读感悟 一)初次感悟(3) 1、你从课文的哪个部分知道青蛙看到了大海? 2、你能说说青蛙现在的心情吗?(板书——快乐) 二)精读体验 1)精读第1——3自然段(7) 1、青蛙的快乐是怎么得到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听故事) 2、青蛙想去看看大海,苍鹰对它说了什么?(小组读)(出示苍鹰图片) 3、青蛙怎么说呢?(出示青蛙的话) 4、你能体会青蛙现在的心情吗?(导读——读出青蛙的惊讶,担心,

七年级上册曹操《观沧海》译文及注释

七年级上册曹操《观沧海》译文及注释 《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

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注释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老人与海》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向学生推荐《老人与海》,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赏析《老人与海》精彩片段,感知人物形象。 3、通过交流阅读成果,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评价的能力。 4、学会课外阅读的常用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课外阅读中。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外书《老人与海》 2、《老人与海》的精彩片段(发给学生品读) 3、PPT课件 4、动画电影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文学奖是什么吗?在五彩缤纷的世界文学长廊中,有很多享有崇高美誉的作家与作品,也曾有很多作家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这样的最高文学荣誉。今天,老师要向你们推荐一位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他的获奖的作品。 二、课外书《老人与海》 1、了解封面: (1)观察书本封面,请你们描述一下封面图的内容?联系封面图,你们能猜出这本书的名字吗?(板书名:《老人与海》) (2)生齐读书名,你们还想了解什么? 渡:现在,就请你们带着疑问跟着老师走近《老人与海》这本书,去认识它,了解它。

2、简介作家: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到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他的身上中过237片弹片,他的头上缝过57针。他曾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多次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他的经历孕育了他的硬汉精神。在他的小说中,他塑造了系列拳击家、渔民、猎人等为主人公的打不垮的硬汉英雄,在文坛以“硬汉”著称。1954年,他的作品《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3、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最为典型。海明威用来概括硬汉性格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就出自于这本书中。(出示,生齐读) 4、了解书本主要内容: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第85天,他独自一人继续远航去捕鱼,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上来吃鱼肉,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6、有些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想读故事了。为了满足一下大家的阅读欲望,老师为你们已准备好了一些书中的精美片段。接下来,就让我们细细品味《老人与海》这本书里的精彩片段,去感悟一下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笔下的人物——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吧!(板:品精美片段、悟人物形象) 三、赏析《老人与海》精彩片段,感悟人物形象。 (一)品读书本选文片段 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一读,读完再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2、你们能猜出来这些片段分别出自书本哪部分内容吗? 3、能说说老渔夫在你的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吗?你是从文段中的哪些描写知道的? 4、学生边读边描画出有关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板书:描画、写批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