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

科协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

【导语】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科协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三篇,供大家参考。

<

20XX年科教兴区工作按照科教兴市的总体要求以及区

委、区政府科教兴区整体部署,围绕“八个突破”总体思路,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1、全力推进化工孵化基地建设

精细化工孵化基地工程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实

事项目,是建设国际化工城的重要技术支撑。年初孵化基地开工建设后,区科委按照一流工程的要求,通过积极沟通协调,加强工程监理,狠抓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化工孵化基地已在第二工业区高标准建成,现正加紧公共实验室等管理设施的建设。为提升孵化器的辐射功能,区政府与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市科委签署了三方共建《精细化工火炬创新创业园》协议。

2、加快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

今年是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的起始年。“科技小巨人”企业是一群创新能力强、品牌效应好、知识产权多、能带动区域

产业发展的规模型企业。

通过对上报企业的层层筛选,共选择了12家企业上报

市“科技小巨人”计划项目。我区的华峰集团有限公司、致达智利达系统控制有限责任公司被确定为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第028号文件),各获市科委经费资助100万元、区科委配套资助100万元。

3、努力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为促进科技与经济互动,加速科技向产业转化,我们成立了“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分中心”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我们着力解决企业对知识产权深层次服务的需求,开展了专利商标培训、宣传、申请服务等工作。从成立至今,共服务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市高新技术企

业8家,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8项,市“科技小巨人”

培育企业2家。

4、积极组建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为突破区域科技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投融资瓶颈,建立和完善政府、银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年7月,成立了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公司已于年底成功召开届董事会,下一步将主要针对入驻化工孵化器的企业进行跟踪与尝试性投资。

5、着力打造国家火炬产业基地

在国家科技部、市科委的指导下,有色高科技园区成功申报国家火炬计划张堰新材料深加工基地。该基地成为市第二家国家特色产业基地,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有效落实企业创新创业工作

1、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26家,目前全区累计有高新技术企业7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总产值达到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比去年

提高%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有45目获得市高新技术成果

转化项目认定,全市排名第6。

组织申报各类创新项目。有75个项目获得国家、市各

类科技创新基金资助,资助总额达3181万元。其中国家级

重点新产品项目3项,市重点新产品项目12项;国家火炬计划3项,市火炬计划21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4项,市创新基金项目20项。

2、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力度加大

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全年完成专利申请962件,其中发明专利170件,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930件的任务

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大专利执法力度,开展2次跨区域专利联合执法行动;区镇联动、部门协作,共举办各类讲

座、培训、咨询等活动20余次,走访企业开展上门宣

传50余次。

实施“品牌兴企”战略。为全面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引导的企业积极争创“市著名商标”,区工商分局举办“企业申请市著名商标推进会”及相关表彰活动。今年新增驰名商标1件,11件市著名商标在公告阶段,新增国家级品牌2项,市级品牌10项。

三、努力拓展科普工作广度宽度

科普活动丰富多彩。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为载体,开展了科普宣传活动达85余次;创建中学“智能

机器人创作工作室”;举办流动科技馆进活动3次,参与近

三万人次;放映免费科普电影22场,服务学生、居民4千

多人次。

科普形式不断创新。让科普与艺术相融合。以“绿色化工未来”为主题的科普农民画创作活动,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优秀组织奖;组织编排的音乐情景剧和科普故事获市科普文艺汇演优胜奖;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了科普文艺汇演,使人们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接受了科普知识。

科普阵地不断加强。加大对科普硬件设施的投入。新建农村科普活动中心5个,部队科普活动中心1个,电子科普

画廊2块,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1所。荣获中国科协“科

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先进单位称号,漕泾镇精品西瓜科普示范

基地得到中国科协二十万元的财政资助。成功竞标农业科普馆

馆,初步完成建设方案的设计;全区十四家科普联席成员单位发挥各自优势,科普活动中心月月有主题活动。

科普惠农不断提高。通过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农村适用技术的培训,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今年培养了11名土专家,组织了9 期适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550余人次。

四、积极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1、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进一步完善企业引进、培养、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从政策上、机制上加大为人才服务的力度。以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孵化,以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来吸引高层次的研发团队、高素质科技人才集聚。

启动“十、百、千”领军人才工程。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力争三年内建设一支拥有10名拔尖人才、100名学科带头人和1000名高级优秀人才的领军人才队伍,以此为导向,引领全区人才队伍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发展。

引进高层次人才工程。三年内从全国重点高校引进200名硕士以上应届毕业生,以合同借用的形式安排到全区乡镇、街

道、工业区和部委办局工作,实行跟踪培养。

今年招聘引进的百名硕士以上毕业生已到岗,我们将做

好跟踪培养等后续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