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作品

合集下载

威廉·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

人物
康普生先生(杰生)--康普生太太 康普生先生(杰生)--康普生太太 )-- 四个子女: 四个子女: 昆丁- 岁自杀 昆丁-19岁自杀 凯蒂-未婚先孕、沦落风尘, 凯蒂-未婚先孕、沦落风尘,“失 落的天真” 落的天真” 杰生-自私、冷酷、 杰生-自私、冷酷、金钱 班吉(毛莱)- )-白痴 班吉(毛莱)-白痴 小昆丁- 岁私奔离家 小昆丁-17岁私奔离家 迪尔西-威尔许、 迪尔西-威尔许、T.P.、勒斯特 、
另一个标志是照顾班吉的黑人小孩 有3个:威尔许、T.P.和勒斯恃。 个 威尔许、 . .和勒斯恃。 他们照顾班吉的时间分别是1905年 他们照顾班吉的时间分别是 年 以前、 以后和1928。这几段时 以前、1905以后和 以后和 。 间的一些主要事件往往同他们的名 字连在一起。 字连在一起。但这也不一定靠得仟 ,因为并不是每一次场面转换一定 会有他们的名字出现。 会有他们的名字出现。所以最主要 的还是读者必须细心, 的还是读者必须细心,要从每一个 片段本身来确定它属于什么时候和 哪个场面。 哪个场面。
在七点到八点之间, 在七点到八点之间,窗框上的影子落在窗帘上 我又听见表在滴答滴答地响。我躺在那儿, ,我又听见表在滴答滴答地响。我躺在那儿, 看着落在玫瑰色的、 看着落在玫瑰色的、一动不动的窗帘上那条不 吉祥的黑影,听着表的滴答声。 吉祥的黑影,听着表的滴答声。实际上应该说 是表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来。 是表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来。我想不见得有人 有意去听钟表的滴答声的。 有意去听钟表的滴答声的。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你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察觉滴答声, 。你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察觉滴答声,随着在下 一秒钟里你又听到了那声音, 一秒钟里你又听到了那声音,使你感到虽然你 刚才没有听见,时间却在不间断地、永恒地、 刚才没有听见,时间却在不间断地、永恒地、 越来越有气无力地进行。在那长长的、 越来越有气无力地进行。在那长长的、孤独的 光线里的某个地方, 光线里的某个地方,你可以看见耶稣在彳亍地 前进。那个真正的人子:他没有妹妹。 前进。那个真正的人子:他没有妹妹。拿撒勒 罗马人、弗吉尼亚人,他们没有妹妹, 人、罗马人、弗吉尼亚人,他们没有妹妹,有 一分钟她曾存在过。 一分钟她曾存在过。

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

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

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一、本文概述《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索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后现代叙事元素。

福克纳,作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邃的主题和丰富的人物塑造,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本文将从后现代叙事的角度切入,对其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以期揭示福克纳作品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后现代叙事研究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强调文本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注重分析作品在叙事结构、时空观念、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后现代特征。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这些后现代叙事元素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他常常运用复杂的叙事结构,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叙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他也善于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以非线性的时间结构和空间跳跃,营造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和氛围;福克纳的语言风格也充满了后现代色彩,他运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

本文将从福克纳的代表作入手,逐一分析其所展现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并通过与其他后现代作家的比较,进一步揭示福克纳作品在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福克纳作品在后现代语境下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以期对福克纳的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

二、福克纳作品的叙事风格与后现代叙事理论的契合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后现代叙事理论之间展现出了惊人的契合。

福克纳的作品中,对于现实、历史、记忆、身份等主题的深度探索,以及他在叙事结构、时间处理、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都与后现代叙事理论的核心观点不谋而合。

后现代叙事理论强调叙事的不确定性、非线性、碎片化以及多元性,而福克纳的作品正是这些特点的集中体现。

他的小说常常打破传统的时间线性,采用多视角、多层次的叙述方式,使得故事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面貌。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为威廉·福克纳代表作。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威廉福克纳代表作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为威廉·福克纳代表作。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最经典的作品。

小说通过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家庭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的冷漠和畸形。

康普生家族曾是一个显赫一时的南方贵族,当时到了康普生先生的时候,家产只剩下一幢破坏的房子。

康普生先生每天酗酒成性,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态度,在他死后,把这种情绪也传染给了他的儿子昆丁。

康普生太太是一个冷漠的女人,没有母亲应有的温情,反而认为自己在康普生家里吃亏受气。

而昆丁的妹妹凯蒂是一个风流成性的女子,昆丁认为,妹妹的所作所为和南方传统淑女形象不符,有辱门楣,因此在妹妹结婚后不到一个月,昆丁投河自尽。

《我弥留之际》也是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之一。

讲述了一个名叫艾迪的小学教师,在弥留之际,告诉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一定要把她的尸体运回杰弗生,实现她魂归故里的愿望。

但是她死的时候,正好大雨倾盆,驾着骡子外出的两个儿子被困在路上,直到三天后,他们才得以返回,并载着他们母亲的尸体上路。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洪水冲垮桥梁,骡子被淹死等变故,为了护送艾迪的尸体,他们不仅倾家荡产,而且还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病。

《押沙龙,押沙龙!》是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中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部。

讲述萨德本来到杰佛生镇,得到了一块土地,并在那里建起了庄园,成为当地最大的庄园主之一。

其后,由于南北战争的爆发,南方庄园经济的迅速崩溃,萨德本的庄园也随之没落,同时故事还掺杂着几代人的恩怨纠葛。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在文学史上,福克纳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创作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短篇小说和诗歌等等。

他的著作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全球文学发展做出了深远的影响。

福克纳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喧哗与骚动》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天我们从中探究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

1. 小说情节与背景《喧哗与骚动》故事背景设定在南美国南部的一个虚构的县城,主要讲述了居住在这个城镇的一家黑人家庭经历的种种磨难以及家庭价值观的重塑与拓展。

小说情节曲折多变,在传达家庭生活的细节中呈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从而揭示出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对于家庭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说还通过故事情节呈现了一个落后的南部城镇的生活状态,并对19世纪早期美国的种族歧视和保守主义进行了批判。

2. 文学风格与技巧福克纳的小说风格描绘了一个底层家庭的生活状况,重点呈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小说采用了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在不同角色的观点之中,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苦闷之情。

另外,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以城镇的名字以及一些细节符号,传达了小说中存在的主题和隐含的道德观。

3. 小说主题与价值《喧哗与骚动》主要探讨种族歧视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塑与拓展。

小说主人公Thomas Sutpen是一个有着自己规划的未来的白人,他用种族歧视和武力征服了一个黑人女子作为妻子,构建了自己的家庭。

但在其后的生活中,家庭成员的命运却逐渐走向了破碎与绝望。

小说在传达种族歧视是一种错误行为的同时,也展现了家庭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4. 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福克纳的作品对美国南部地区种族歧视和社会保守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小说通过细微的描写和行文巧妙的结构,表现出南方严峻的现实环境,同时呈现了这种现象在家庭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

小说发表于1930年代,当时美国的种族主义和压迫行为较为严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这种探讨在后来的美国社会运动中也成为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第二部分,1910年6月2日。 “昆丁的部分” 昆丁:多愁善感,回想到生活中太多的不如 意,夜幕降临,他走出门去投水自尽。
第三部分,1928年4月6日。 “杰生的部分” 杰生: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唯利是图,他 对这个家族充满仇恨,并把复仇的对象确定 为姐姐凯蒂的私生女小昆丁。 第四部分,1928年4月8日“迪尔西的部分” 在此部分里,作者用第三人称,试图以一种 冷静和敏锐的目光审视康普生家发生的一切 。
第二,叙事角度的多重变化。 福克纳在他的小说里运用的多重叙事角度是 指他分别从几个不同的人物角度入手、从不 同人物的理解着眼讲述同一个故事的一种写 作方法,也有评论家把这一手法称作“对位 式结构”。
第三,隐喻和象征的运用。 1、小说有许多地方借用了《圣经》中的典故 或场景。 2、题目本身的寓意:显赫一时的南方贵族在 面临灭亡时的失落与绝望。
一生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75个短篇小说 和两本诗集。他于1939年和1949年两次获得 欧· 亨利奖,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1 年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1955年和1963年两 次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62年,荣获美国文 学艺术院颁发的金质奖章。
美国的南方文学指20世纪出生于美国南 方的作家所创作的,以反映该地区的社 会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南方文学执 意于反映南方落后的病态社会,通过忧 郁、多思的人物形象,倾吐愤世嫉俗的 真言。
凯蒂的堕落彻底摧毁了南方传统的道德观 念,曾有过辉煌昨天的南方传统已经一去不 复返。凯蒂和她的女儿无家可归,这一事实 也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现代人精 神上的失落、空虚和孤独。
代表了人类中正直、善良、乐观、勤奋、 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作者歌 颂她的优秀品质,因为在她的身上看到了 人类的希望。 “我看见了始,我也看见了终。” ——迪尔西

黑橡树读后感范本

黑橡树读后感范本

黑橡树读后感范本黑橡树(The Black Oak)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创作的一部小说,是他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The Sound and the Fury)的前传。

这部小说讲述了卡甘家族的起源,揭示了美国南方种植园主贵族家庭的历史、荣耀和衰落。

通过精彩纷呈的人物描写和细腻揭示的历史细节,福克纳展现了一个征服美国大陆西部的家族传奇。

《黑橡树》的风格独特,以非传统的叙事结构和复杂的时间顺序为特点。

故事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和回忆录等多种叙事形式交叉呈现,使读者需要耐心地解开线索和拼凑碎片化的故事。

这样的叙事技巧给小说增添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感和魅力,也让读者被其吸引、陶醉。

小说的主线围绕着卡甘家族展开,以橡树作为象征。

橡树在南方文化中有神圣的地位,被认为象征着力量、长寿和秩序。

黑橡树是历史和家族荣耀的见证者,它承载着卡甘家族的历史,见证了他们的兴衰和生命的故事。

橡树的寓意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给整个作品增添了一种宏大的气势。

小说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

卡甘家族的人物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卡甘家族的始祖托马斯·斯特恩斯卡甘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带着强烈的冒险精神和渴望成功的欲望,踏上了寻找财富和权力的征途。

他的传奇故事记录了西部拓荒时期的辉煌和荣耀,也揭示了贪婪和暴力带来的恶果。

卡甘家族的后人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说中的历史背景也是其魅力的一部分。

通过卡甘家族的历史,福克纳描绘了美国南方种植园主贵族家庭的辉煌和衰落,也展示了南方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南北战争后,无聊的作家们纷纷将目光转向南方,寻找灵感。

因此,小说中有些部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南方文化的兴趣和向往。

福克纳将这种历史背景与个人命运、家族遭遇和橡树的象征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庄严而复杂的故事。

《黑橡树》是一部极富挑战性的作品,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耐心和阅读经验。

约克纳帕塔法的心脏——福克纳六部重要作品辨析

约克纳帕塔法的心脏——福克纳六部重要作品辨析

约克纳帕塔法的心脏——福克纳六部重要作品辨析李文俊一福克纳一生著述颇丰。

继《沙多里斯》之后,他出版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与诗集。

批评家们普遍认为,从发表《喧哗与骚功》的1929 年到出版《去吧,摩西》的1942 年,这十三年是福克纳文学创作的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作品不但产量高,而且包括了福克纳最重要的七部作品,其中《村子》与五十年代出版的《小镇》、《大宅》一起构成“斯诺普斯”三部曲,需要单独另作介绍。

本文拟集中评介这个时期《村子》之外的六部作品,它们是:《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 , 1929)、《我弥留之际》(As 1 Lay Dying , 1930)、《圣殿》( Sanctuary , 1931)、《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 , 1932 )、《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 Absalom !,1936 )与《去吧,摩西》(Go down , Moses , 1942)。

可以说,它们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心脏。

了解了它们,也就可以对福克纳的思想特点与艺术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喧哗与骚动》[①] 在题材与主题上与《沙多里斯》还是有许多类似之处的。

两本小说同样都反映南方世家的没落。

但是两部小说的差别也很大。

在《沙多里斯》里,国际性的大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着书中人物的命运。

而在《喧哗与骚动》里,作者则通过人物的内心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追溯蓄奴制度的消极影响。

前者是从外到内的,后者则是由内到外的。

前者是传统的现卖主义的,后者却可以说是心理现实主义的。

我们在同一作家同年发表的两部作品中,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小说艺术。

至于在思想深度与艺术功力方面,《沙多里斯》更是与《喧哗与骚动》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几乎只能算是习作,后者却已经是才气借溢、深刻反映时代的传世之作。

福克纳似乎在一夜间成熟了。

《喧哗与骚动》这个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的第五幕第五场。

威廉·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l897-1962)小说家。

生于1897年9月25日,是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庄园主的后裔。

他对地主家庭盛极而衰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十分熟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

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

1925年在新奥尔良结识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6)。

第二部小说题为《蚊群》(1927)。

1929年出版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

这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写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子孙的不良影响。

这部小说被称为“站在门槛上”的书,从它可以看出福克纳B后的重要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主调、题材、情绪与艺术手法。

福克纳自称从此开始,他发现他的“家乡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部世系主要写这个县及杰弗逊镇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美国独立之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的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的人物在他的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中交替出现。

小说中的故事互相都有一些关系,每一部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福克纳写第一部作品时,似乎对约克纳帕塔法县里所有的人和事,大致上已有轮廓。

1929年出版的《声音与疯狂》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929至1936年是福克纳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除了《声音与疯狂》,还写了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

福克纳后朗最重要的作品是《村子》(1940)、《小镇》(1957)与《大宅》(1959)。

《寓言》(1954)是福克纳晚年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它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福克纳还写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也有不少重要的作品。

如《老人》(1939)与《熊》(19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tistic Technique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he interior monologue: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human consciousness Yoknapatawpha county 约克纳帕塔法世 系 (Local Colorism 乡土文学) Multiple points of view Disruption of time sequence Symbolism and mythological and biblical allusion Technical experimentation
《修女安魂曲》(Requiem for a Nun)(1951) 1930年代中,为了赚钱他出版了低俗小说类型的《圣 殿》(Sanctuary)。其中邪恶、堕落腐败的主题(伴 随浓厚的南方哥特风格)在今日仍然影响着通俗文学。 此书续作《修女安魂曲》是他唯一出版的戏剧 《寓言》(A Fable )(1954) 《掠夺者》(The Reivers)(1962)
Southern renaissance
It was the reinvigoration of American Southern literature that began in the 1920s and 1930s with the appearance of writers By 1920’s, a literary movement known as the Southern Renaissance emerged. There was a domination of southern literature for at least 4 decades in America literature.
Katherine Anne Porter,
Allen Tate, Tennessee Williams, Robert Penn Warren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literature
Southern literature can be defined as literature about the South, written by authors who were raised in the South. ---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literature are: a.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sense of community, and religion. b. The importance of time and place, exploration of the past, sense of human limitation (moral dilemma). c. The use of southern voice and dialect. Most of the novels are written as a Southerner actually speaks. Many books also describe the historical importance of the southern town.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南方呈现出文化、文学上的空前 繁荣,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学 者、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甚至连风靡世界的爵士音 乐也产生于此时的南方。
Southern renaissance
Representatives:
William Faulkner,
Caroline Gordon, Elizabeth Madox Roberts,
意识流小说家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 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他们广泛 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 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 诗化和音乐 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 化 或作品寓意。伍尔芙的《海浪》的语言 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的 《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则运用 了巴赫赋格曲的结构。
人物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次序。其意识一 般只能在一个问题/一种事物上作短暂逗留,头脑中 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 前任何一种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 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象和 感触。
自由联想
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 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 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 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 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 用这类手法。对这一手法采用最多的意 识流作家包括弗吉尼亚· 伍尔芙和威 廉· 福克纳。
《塔门》(Pylon)(1935) 《押沙龙,押沙龙! 》(Absalom, Absalom!) (1936) 通过几个人的叙述与分析来表现庄园主托马斯·萨德 本的盛衰史。该作具有史诗结构和浓郁的悲剧气氛。 Short Story collection: The Unvanquished, 《不败者》(1938) 《野棕榈》(If I Forget Thee Jerusalem (The Wild Palms/Old Man))(1939) Trilogy of the Snopes family商人家庭三部曲 The Hamlet (1940) 《村子》 The Town (1957) 《小镇》 The Mansion (1959)《大宅》 《去吧,摩西》(Go Down, Moses)(1942) 《闯入坟墓的人》(Intruder in the Dust)
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 理智的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 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 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作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 的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普鲁斯特的 《寻找失去的时间》(一译《追忆似水年华》)中 就大量运用这种手法。英美有些研究者断然否认普 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家,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内心 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 意识彻底的自然流动。
Major themes in Faulkner’s Works
1. history and race He explains the present by examining the past, by telling the stories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 family to show how history changes life. He was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cks and whites, especially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s of the people who were of the mixed race of black and white, unacceptable to both races. 2. Deterioration 堕落 3. Conflicts between generations, classes, races, man and environment 4. Horror, violence and the abnormal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福克纳
Contents
1.Southern Literature 2. Major Works 3.Artistic Techniqulorism
Southern Literature
埃杜阿· 杜雅尔丹 (1861~1949)
19世纪末,法国作家埃杜 阿· 杜雅尔丹发表了小说《被 砍倒的月桂树》。该作因始终 运用“内心独白”艺术手法, 被后人视为意识流文学的先声。 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是马塞 尔· 普鲁斯特。他是20世纪法 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文 学的先驱与大师。 其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 说《追忆似水年华》实 践了作者“主观真实论” 的艺术观,是“单纯型” 意识流文学的范本。这 部作品为意识流文学打 下了发展的基础。
William Faulkner
I. Major Works
19 novels and 4 volumes of short stories (75), two volumes of poetry WF’s works are regarded as the summit of Southern literature. The Yoknapatawpha saga (“约克纳帕托法世 系”小说) the rise and fall of southern aristocratic families: the Compsons(康普生 家族), the Sartorises(沙多里斯家族), The Sutpens, the McCaslins, the Snopeses
The South:
Virginia Kentucky North Carolina South Carolina Georgia Florida Alabama Tennessee Mississippi Louisiana Arkansas Texas
Major themes of Southern Literature:
The belief in the heroism and morality of the South's "Lost Cause" was a driving force in Southern literature between the Civil War and WWI. The Southern Renaissance changed this by addressing three major themes in their works: 1)the burden of history. 2) the South's conservative culture, 3)the South's troubled history Family, history, the land, religion, guilt, identity, death, the search for the redemptive meaning of lif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