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威廉·福克纳 William Faulkner解析

合集下载

威廉福克纳 介绍William Faulkner

威廉福克纳 介绍William Faulkner
故此,如今年轻人在写作时忘记了人 类内心的冲突,而这种冲突本身就可 以造就优秀的文字,因为只有它才值 得书写,才值得痛苦和流汗。
(P3)人们必须重温这些,必须教会自己:一切事物中最基 本的东西才最值得敬畏;并且,还要教会自己,没齿不忘, 永远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为亘古不变的心灵的真理留出位置; 离开这些亘古不变的真理,任何小说都注定如浮游朝菌生 命一般地短暂 - -爱或荣誉或怜悯或自豪或同情或牺牲。 如果不这样做,他的一切劳作都会受到魔咒。 他所描绘 的不是爱情而是肉欲,他所记述的失败里不会有人失去任 何有价值的东西,他所描绘的胜利中也没有希望,更没有 同情和怜悯。他的悲哀,缺乏普遍的基础,留不下丝毫痕 迹。他所描述的不是人类的心灵,而是人类的内分泌物。
Main idea
3.Man will not merely endure, he will prevail. He is immortal because he has a soul, a spirit capable of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 and endurance. (Para.4)
Main idea
1.Only the human heart in conflict with itself is worth writing. (Para.2)
2.The basest of all things is to be afraid. Writers should remember forever that good writing reflects the old verities and truths of the heart, the old universal truths—love and honor and pity and pride and compassion and sacrifice. (Para.3)

A ROSE FOR EMILY作者介绍

A ROSE FOR EMILY作者介绍

福克纳坚信自己熟悉的家乡和人民是他进行文学创作 发挥想象力的最可靠的源泉。“我发现我家乡的那块 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值得一写,只怕我一辈子也写完, 我 只要化实为虚,就可以放手充分发挥我那点小小的才 华。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时 空的限制。结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于是,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家族的故事开始在想象中 繁殖,场面和情节开始衍生,想象力不断地涌现。
福克纳的作品处处充满着神秘、暴力和凶杀。在《喧 嚣与骚动》中,用傻瓜班吉的眼光来展示一个混乱不 堪的世界,以一个痴人的口吻叙述一个家庭的毁灭, 一个时代的没落北方大工业的入侵使南方充满了失落 与不解,在南方社会急剧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福克纳 亲眼目睹了南方的痛苦经历和悲剧命运,他记录下这 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种种怪诞现象。
1910 年昆丁自杀的那个日子,刚好是“圣体节”的 第 八天。作品与原型既有对应关系、又有反讽关系。福 克纳在这里的影射是非常明显的:耶稣竟像白痴一样 只 会发出一些毫无意义的声音而别无他法,福克纳借助 “耶稣”的无奈,揭示了代表着南方旧传统体制的康 普生家族的没落,即使是上帝的超自然力也是无可挽 回的。作品的主题由于宗教文化的渲染得到进一步深 化。
福克纳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
所谓“约克纳帕塔法”就是福克纳以他家乡
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为依据,为他的小说 创作虚构出来的一个典型的美国南方县份的 名称。这个县的模特儿便是法克纳家族近百 年来生存和开发的拉菲特地区,而县城杰逊 镇就是以奥克斯福特为样板的。福克纳多达 15部以上的小说故事发生在那里,后来形成 了文学评论家所说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 说”。
生平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 )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原姓 法克纳,成年后自己改为福克纳,生于美国 南方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他的祖先原先 居住在田纳西州,但他的曾祖父威廉·克拉 克·法克纳把家迁到了密西西比州,并成为 一名庄园主、铁路建筑商和联邦军的上校军 官。至福克纳出生前后,家道中落,只能依 靠祖父穿下的一点铁路股票过日子。

浅析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两大主题

浅析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两大主题

浅析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两大主题摘要: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著名的南方作家。

他的作品表面上充满了悲剧、幻想和暴力。

但他更感兴趣的是故事表面下发生的事情,是悲剧、幻想和暴力的根源,而不是悲剧、幻想和暴力本身。

他的作品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他非常擅长表达感情、描述一些通常难以描述的现象:疯狂、陶醉、爱的时刻、死亡之际、秘密,以及不可名状的灵魂深处。

所有这些都是美国内战后新旧南方交替的结果。

新旧南方交替之际,南方人的痛苦似乎是由于传统世界的消失。

可深入分析后才发现,这是因为传统世界并没有消失,它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南方人。

准确地说,传统的南方已经根植于南方人的灵魂中。

有形的南方已经逝去,但南方传统却一直流传于后世。

美国内战后的南方人其实并没有憧憬未来,而是在不断地留恋过去。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美国南方人,主题,困境1.威廉·福克纳简介威廉·福克纳于1897年9月25日出生于密西西比州。

他在密西西比州的牛津度过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

牛津是福克纳作品中虚构小镇杰斐逊的原型,在他的很多小说中都占据中心位置。

福克纳在旅居欧洲时结实了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鲁,并在他的帮助下于1926年出版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

之后,福克纳就回到了美国长期居住。

2. 威廉·福克纳的作品深受南方传统的影响,福克纳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并以无限的精力致力于写作。

他创作了十九部小说和三卷短篇小说集,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他的故事中展现了普世意义,并以极大的勇气将这些真相告诉他的南方同胞。

最著名的小说有《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沙里多斯》(1938)、《去吧,摩西》(1942)等等。

3. 威廉·福克纳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福克纳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对世界上很多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析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中的家族悲剧

析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中的家族悲剧

析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中的家族悲剧作者:谢林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7期摘要:福克纳是20世纪伟大的实验主义小说家。

他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几乎都是家庭小说,讲述了美国南方大家族在种族偏见阴影下的兴衰变迁。

世系小说之一的《押沙龙,押沙龙!》借用《圣经》典故暗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本文探索从家庭关系这个较为直观的角度入手,去发现隐藏在“福克纳式”冗长晦涩、朦胧抽象、隐秘深奥的繁复叙事文本中,夫妻之间的冷漠疏远、父母子女的对抗分裂、兄弟姊妹之间的爱恨情仇,分析造成萨德本家族分崩离析的不可忽视的家庭因素,进而领悟这部具有史诗风格的悲剧作品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押沙龙,押沙龙!》家庭关系家族悲剧■一、福克纳与《押沙龙,押沙龙!》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l897—1962)是世界文坛的奇才,1949年凭借作品《我弥留之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福克纳一共写了十九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是他的第九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福克纳最重要,也是最复杂、深奥,最具史诗风格的一部作品”,占据着福克纳文学成就的中心地位。

同《我弥留之际》一样,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是被誉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之一。

这部世系小说主要写该县及杰弗生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写于1929年的《喧哗与骚动》,关于杰弗生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写于1930年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我弥留之际》,描写安斯·本德仑和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生安葬途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而历时三年,反复改写,于1936年1月完成的《押沙龙,押沙龙!》,书名源自《圣经》典故,是关于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又一个家族——萨德本家族的兴起和衰亡,全方位展现了“野心、个性、冲突、谋杀、贫穷、战争、流言、勇气、混血、仇恨、无爱婚姻、同情、奴隶制、乱伦、友谊、血统、家族骄傲、痛苦、名誉、忠诚、匮乏、希望、低能、财富、背叛、停顿、孤独”等普泛化人类感情、行为及生活方式。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支配这个家族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

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

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

牛津小镇留下老鲜明的痕迹。

老死后,坟头矗立起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

他还著有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

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萨托里斯”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威廉福克纳的文学特点意识流福克纳笔下的剧情浸染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穿插其中。

他的作品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

他和风格简洁明了、干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两个极端。

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等人遥相呼应,大量运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陈述中时间推移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他对意识流技巧和时间错置的创造性使用丰富了小说这一传统文学体裁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无疑对传统的叙事结构构成变革性的挑战,给读者的传统文学审美价值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对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

让-保罗;萨特曾评价《喧哗与骚动》:“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

”意识流是福克纳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

比如《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思绪在手表齿轮的声音、耶稣在海上行走、华盛顿的诚实、小物件上的红迹、自己手指的血之间自由跳跃,却显得十分自然。

自由联想往往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比如《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意识,由过去与父亲的对话,联想到现在教授学生的烦恼,再到将来的安眠,过去、现在和未来就通过意识流串了起来。

除了意识的自然跳跃,潜意识的沉淀、积累、扩展也是福克纳艺术手法的表现内容,比如昆丁自杀前一天,他对过去的记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全部汇集成关于凯蒂贞操的潜意识。

William Faulkner 生平

William Faulkner 生平
LOGO
I’ll be a writer like my grandfather!
LOGO
Emotion
福克纳的小说泄露他一生努力掩饰的一切: 福克纳的小说泄露他一生努力掩饰的一切:他 把分裂和痛苦的肇始与势不两立的父母的所作所 为联系起来。 押沙龙,押沙龙》中罗莎克尔·德 为联系起来。《押沙龙,押沙龙》中罗莎克尔 德 菲尔德小姐在母亲的死亡和父亲的生存之间进退 两难,发现自己的童年还没领略就消失了, 两难,发现自己的童年还没领略就消失了,这出 悲剧其中就有福克纳的痛苦身影。 悲剧其中就有福克纳的痛苦身影。福克纳和埃斯 特尔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 小情人”的关系持续多年。 特尔青梅竹马,“小情人”的关系持续多年。但 是因为他是一个没出息的父亲生下的不成器的儿 是因为他是一个没出息的父亲生下的不成器的儿 他看来是个无望的求婚者。 子,他看来是个无望的求婚者。双方的父母都不 同意他俩的结合,认为他无固定职业, 同意他俩的结合,认为他无固定职业,无前途可 没有资格谈婚论嫁。 言,没有资格谈婚论嫁。眼看着埃斯特尔与人订 他的世界破碎了。 世界破碎了 婚,“他的世界破碎了。”
LOGO
Southern Renaissance
There was the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conflict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The Civil War stood as the watershed of two different stages in many aspects. The South was never more united closely spiritually than before. American southern literature can date back to Edgar Allen Poe, and reach its summi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he two giants Faulkner and Wolfe(沃尔夫 沃尔夫). 沃尔夫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威廉福克纳的简介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支配这个家族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

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

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

牛津小镇留下老鲜明的痕迹。

老死后,坟头矗立起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

他还著有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

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萨托里斯”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威廉福克纳的文学特点意识流福克纳笔下的剧情浸染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细腻的感情描写穿插其中。

他的作品最大的外在特点是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和反复斟酌推敲后选取的精巧词汇。

他和风格简洁明了、干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两个极端。

与欧洲文学试验者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等人遥相呼应,大量运用意识流、多角度叙述和陈述中时间推移等富有创新性的文学手法。

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他对意识流技巧和时间错置的创造性使用丰富了小说这一传统文学体裁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无疑对传统的叙事结构构成变革性的挑战,给读者的传统文学审美价值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对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

让-保罗·萨特曾评价《喧哗与骚动》:“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

”意识流是福克纳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

比如《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思绪在手表齿轮的声音、耶稣在海上行走、华盛顿的诚实、小物件上的红迹、自己手指的血之间自由跳跃,却显得十分自然。

自由联想往往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比如《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意识,由过去与父亲的对话,联想到现在教授学生的烦恼,再到将来的安眠,过去、现在和未来就通过意识流串了起来。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相关知识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相关知识

3、智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读
•《1928年4月7日》 “班吉的部分” •《1910年6月2日》 “昆丁的部分” •《1928年4月6日》 “杰生的部分” •《1928年4月8日》 “迪尔西的部分” •C——A——B——D •有内在的逻辑性:童年时代的事、大学时代 的事、杰生当家后的事、当家前的事。
• 故事从班吉遥远而原始的情感世界进 入昆丁理想而脆弱的主观世界,又进入杰 生卑微而庸俗的常识世界,最后结束于迪 尔西那个平静而充满爱的宗教世界,全面 展现了凯蒂 “美丽而悲惨的一生。
(二)、《喧哗与骚动》
•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 蹑步前进,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 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 去的路。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 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 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 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
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是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 斯泰因对 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 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 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 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 谓。 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 情绪。“迷惘的一代”尽管是一个短暂的潮流, 但它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确定了的。
了。
6、艺术手法
•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让三兄弟 即班吉、昆丁与杰生各自讲一遍自己的 故事,随后又自己用“全能角度”,以 迪尔西为主线讲剩下的故事。 •主要借用意识流技巧来表现人物隐秘 的、混乱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