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猪苓是一种地下宝藏,是一种薯类植物,与马铃薯、红薯、山药同属于薯类植物。
猪苓的食品价值高,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具有养颜、美容、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保健作用,备受人们青睐。
因此,猪苓高产栽培技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猪苓的基本信息猪苓的分类猪苓属于禾本科,是一种野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据统计,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猪苓有130多种,其中,10多种被用作食品和药材。
猪苓的特点猪苓是一种地下茎的薯类植物,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它的地下茎形状为长形或圆形,略带异味,表面光滑,颜色为白色或淡黄色。
它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它的地下茎和根茎,其肉质丰满,质地细嫩,口感甜脆,是一种非常适合加工成各种美食的食材。
猪苓的营养价值猪苓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石碳酸和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其中,其淀粉含量比其他薯类植物高得多,还含有一种叫做山梨醇的物质,可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猪苓选种猪苓选种非常重要,因为选取优质的种子可以为后期的高产栽培奠定基础。
在选种时,应选择种子完整、表皮光滑,且无病虫害的猪苓。
此外,最好选择生长良好、肥壮的猪苓,因为这样选出的种子能够更好的承受环境的变化,具有更高的生长潜力。
猪苓生长条件猪苓是一种喜欢温暖、湿润环境的植物,其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适宜生长的土壤为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猪苓的生长过程中,种植基地的温湿度、养分状况、灌溉、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都会对猪苓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把控。
猪苓种植技术在猪苓的种植过程中,应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一般情况下选择在春季和夏季这样温暖、湿润的时候进行。
在种植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地面、整地、控制病虫害等。
在种植时,要保证种子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3厘米左右即可。
同时要注意种植的密度,通常情况下种植密度为30-40株/平方米。
猪苓田间管理猪苓的田间管理对于其生长的健康与高产产生着关键的作用。
陇南山区猪苓仿野生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2023年第14期现代园艺陇南山区猪苓仿野生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杨桂梅(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高桥林场,甘肃庆阳744507)摘要:猪苓是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是常见中药。
近年来,野生猪苓的储存能力急剧下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陇南山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这些资源由每年的疏伐和森林砍伐产生,种植具有大量阔叶枝和阔叶的猪苓可以充分利用森林副产品以及森林中的空地,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森林。
分析了猪苓的仿野生种植的技术路线,探讨了猪苓仿野生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培养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猪苓;仿野生栽培技术;陇南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过度的人工开采以及野生猪苓资源的快速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猪苓是一种真菌类药物,具有利尿、吸湿、祛痰、抗毒素等功能。
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也有抗癌作用。
”随着人工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科技人员和种植户对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反复试验,成功探索出猪苓仿野生栽培技术。
1技术路线猪苓的仿野生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工培养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猪苓无性繁殖、基地林地大规模扩大套种。
1.1育种技术路线蜜环菌试管繁殖→蜜环菌膨胀→培养菌株制备→杂木材料制备→杂木培养接种→应变生长管理→蜜环菌棒成品→蜜环菌菌核接种→猪苓菌核生长管理→收获猪苓作为种子。
1.2林药套种技术路线选地、整地、挖坑→准备杂树→大规模无性繁殖和播种→现场管理→收割、加工和储存。
2栽培方法2.1选择种植地点适宜猪苓生长的坡向为半阴坡,呈东南或西南走向,海拔1500~2500m。
土壤为肥沃的黑色土壤或松散的砂质壤土,土层较深,腐殖质丰富(腐殖质为桦树、橡树、白杨等阔叶树的落叶或腐叶),种植在林下。
阔叶树的落叶或腐烂的叶片被用作猪苓的营养来源,桦树、橡树和白杨等树木为猪苓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
2.2猪苓所许真君材料的培养蜜环菌是猪苓生长所需的营养来源。
猪苓高产栽培的新技术

猪苓的经济效益预测
01
02
03
药材市场
随着猪苓在医药和保健品 市场的需求增加,其药材 市场价格不断上涨。
种植效益
猪苓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 效益,其生长周期短、见 效快,可充分利用土地资 源。
技术转让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的转让 和许可,可为相关机构和 企业带来可观的技术收益 。
THANK YOU.
在栽培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一 般控制在20-25℃,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
栽培猪苓时需要使用适宜的栽培基质,一般采用 腐熟的树叶、秸秆等有机物质作为基质。
在出苗后要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清除杂草、 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03
猪苓的病虫害防治
猪苓的主要种真菌性病害,多在猪苓表面产生黑色或褐 色病斑,严重时导致猪苓死亡。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种 源、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等。
猪苓软腐病
猪苓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多在猪苓幼苗期出现,导致 幼苗倒伏、腐烂。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健康种源、加强田间管 理等。
猪苓的主要虫害及防治
蚯蚓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猪苓害虫,它可以在猪苓的土壤中穿行,导致猪苓根部受 损。防治方法包括使用农药、定期清除田间杂草等。
老鼠
老鼠是一种常见的猪苓害虫,它们会啃食猪苓的根和菌核,导致猪苓死亡或 生长不良。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捕鼠器、加强田间管理等。
猪苓的栽培环境优化
猪苓适宜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坡或沟谷地带,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 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壤土。 适宜的土壤pH值为5.0-6.0,要选择微酸性土壤进行栽培。
在栽培前要对土地进行整理,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并整平土地。
猪苓的栽培技术要点
猪苓高产种植管理技术中草药,实用技术

猪苓高产种植管理技术中草药,实用技术【猪苓高产种植管理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中药材,其中猪苓就是种植很广泛的药材之一。
猪苓性平味甘,多用于******急性肾炎、水肿、尿频、尿急、黄疸等疾病。
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猪苓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猪苓高产种植管理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中药材,其中猪苓就是种植很广泛的药材之一。
猪苓性平味甘,多用于******急性肾炎、水肿、尿频、尿急、黄疸等疾病。
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猪苓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一般来说,猪苓喜欢生长在土壤肥沃、排水性好的坡地,所以在人工种植猪苓时,要首选海拔在1000-2000米的桦树、橡树等树下,******是在半阴坡,这种地方土壤肥沃,多为疏松的砂质土壤,很适合猪苓生长。
一般栽培猪苓的时间为每年的3-4月或者是秋季的7-8月,因为4-6月和9-10月是猪苓快速生长的时期,在种猪苓后立马进入快速生长时期,有利于猪苓的生长。
在栽培猪苓前要培育好菌床和菌材,一般是选用有蜜环菌的枯朽树枝、树皮和树根作为菌种。
猪苓选择用坑载的方式栽培,坑的长度和宽度在70公分左右,深度在20公分左右,这样既不会破坏森林,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将有蜜环菌的枯朽树枝、树皮以及树根堆放在坑内,并覆盖薄土,1-2个月便可以使用。
在种植猪苓时,可选择与菌棒长度相等的桦树、橡子树的新鲜枝条,在枝条的两面和间隔23-5厘米的地方切一个鱼鳞口,将新枝条和菌棒相互隔一个依次排开,排好后覆盖一层树叶后再覆盖一层腐殖土轻轻压实,然后在按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次,第二层盖土6-10公分厚形成龟背状,有利于排水。
猪苓在第一、二年产量会很低,在3-4年以后才能进入到繁殖旺季,全年都可以采摘,但是在夏秋季猪苓的品质为最佳。
收获时要采摘老的,保留幼小的,采摘后要去杂质刷洗干净,在太阳下晾干后便可放在阴凉地方保存。
第1页共1页。
猪苓高产栽培的新技术

蝼蛄
蝼蛄的成虫和若虫,主要危害猪苓的根部。防治方法包括使用药剂拌
种、药剂处理土壤等。
03
地老虎
鳞翅目夜蛾科昆虫,主要危害猪苓的地上部分。防治方法包括使用药
剂拌种、药剂处理土壤等。
05
猪苓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猪苓一般在种植3-4年后可以采收,最佳采收时间在6-8月。此时,猪苓的地下部 分已经成熟,药材质量较优。
浇水
在干旱季节,要适时浇水,保持土 壤湿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 以免引起烂根。
施肥
在生长期间,可以适当追施氮、磷 、钾等肥料,以促进猪苓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
要定期检查猪苓的生长情况,及时 发现并防治病虫害。
03
猪苓栽培新技术
新型栽培设施
塑料大棚
利用塑料大棚作为栽培设施,可有效调节棚内温 度、湿度和光照,为猪苓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02
孢子的形成和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
在繁殖过程中,猪苓的菌丝体可以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
03
,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性,有利于猪苓的生长和繁殖。
02
猪苓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海拔在800-1500米,坡度在15-35°的向阳山坡,土质以 沙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为佳。
整地
在选好的地块上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然后进行深耕翻地 ,并施入适量的农家肥或有机肥作为底肥。
温室栽培
在温室内进行猪苓栽培,可实现全年生产,不受 气候条件限制。
土壤选择
选择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栽培,有 利于猪苓的生长。
高效栽培模式
轮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
采用与豆科作物轮作的模式,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
猪苓栽培技术

猪苓栽培技术猪苓别名豕苓、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是一种特殊的药用菌。
猪苓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地上部分的子实体“猪苓花”可食,是一种美味可口的佳肴。
药用部分为地下菌核,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猪苓的开发价值极大,下面介绍猪苓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猪苓属于低温菌类寄生真菌。
一般在12月份冰冻之前或春季3月解冻之后直至5月均可栽培。
但冬季栽培比春季栽培要好,因为冬栽可使蜜环菌与猪苓有充足的接触时间,蜜环菌有充足的时间吸取寄主树木的营养进行发育,然后才能确保猪苓菌核的正常生长发育而获得丰产。
二、选择良种猪苓有猪屎、马屎和鸡屎等形状,在选种时要选择猪屎和马屎状的作种苓。
菌核乌黑质坚的繁殖和再生力弱,不能作种用。
选种时间为10-12月,此时核浆已定型,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内含有机物质多,种内营养丰富,繁殖和再生力强。
寄主也要选择蜜环菌索生长旺盛的树根木段,以利猪苓菌核接触菌索而尽快得到良好营养。
因此,选择和培植蜜环菌是栽培猪苓的重要一环。
三、栽培方法要获得猪苓高产,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场地理想的场地为次生林半阳半阴的山地,坡度在30-40度、腐植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的蔽阴之地。
2、精选菌柴要选用麻栎类的青冈树段较好,椴木、桦树、枫相木等树种,皮厚质良,负载蜜环菌生长的营养丰富,持久性强,有利高产。
3、种植深度由于猪苓喜阴凉怕热不怕寒,在培育时应高寒浅坑,窖深应在30-40厘米;低山深坑,窖深应为50厘米;阴蔽的地方要浅,阳光常照的地方要深。
4、菌核栽埋把砍过鱼鳞口的新柴段和蜜环菌段在窖内相间隔放,用腐植质土壤填充菌棒空隙,菌核种放在蜜环菌棒与新菌柴之间的鱼鳞口处。
每窖用种10-15个,重约250克。
放好后覆腐植质土于菌核之上,然后再放一层菌柴和新柴。
如此相间隔放,即菌核2层,菌柴3层。
坑窖上面覆土成弓背形,以利排水和保温。
5、科学管理刚下种后的窖坑不宜脚踏畜踩,菌棒也不宜扒土翻动。
猪苓高产栽培新技术

猪苓高产栽培新技术猪苓是一种多年生的菌类药材,呈不规则黑色块状,表面呈褐色,苓肉白色,干后淡褐色、坚硬,略有弹性,稍轻,内部致密。
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三种颜色,生长过程中由白变灰,再变黑,黑灰苓是商品药材,白色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
猪苓同其它真菌一样,产生子实体及孢子,孢子形成锁状联合菌丝,以自身分解吸收木质素等营养,菌丝纽结而形成小白苓,白苓停止生长即转为灰色,并逐渐变成黑色与营养源脱离关系,这时只等蜜环菌侵入后,又开始继续生长,蜜环菌不侵入当年的白苓。
只侵入休眠后灰苓和黑苓并形成共营关系。
经济价值及栽培状况。
猪苓为著名传统药物、具有抗癌、消炎、利水功能,主治肾炎、肝炎、肝硬化、小便不利,全身浮肿、淋疾,猪苓中分离的猪苓多糖制剂对肝癌、食道癌、肺癌及白血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幼嫩的子实体味道十分鲜美,兼有食用和药用价值。
猪苓生产过去一直依靠野生资源,随猪苓药用价值开发和猪苓在食品保健和化妆品应用,野生资源日益枯竭。
八十年代末,科研人员采用菌核伴蜜环菌仿野生栽培,获得成功,但这种方法投入大,生长缓慢,效益低,难以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对猪苓的研究开发,采用孢子分离法制做出纯菌种进行人工栽培获得成功。
生长期由过去的5一6年,缩短为3年,每平方米可获得lO一l5千克鲜品猪苓,且栽培不受季节限制。
可获得巨大的效益。
宜于阔叶林大面积推广种植,是林业部门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林业为主发展林下经济,开展多种经营经济开发首选致富项目。
栽培方法:1、选地。
人工栽培选地十分重要。
要以地形、地势、植被和土壤等诸多方面考虑。
猪苓生长应选择在海拔3OO一l5OO米,坡度l5一5O度。
地势东照阳和西照阳的半阳半背坡向为好,植被应选以柞、桦、槭、榆、柳、杨等灌木树种,土壤选择l5公分左右的腐殖质土层下为黄沙粘土为好,微酸性,含水量在4O%左右,盐碱土和草碳土地段不宜栽培。
2、温度。
猪苓在lO公分深处,平均地温到9.5度即可萌发,在l8一2O度生长最快,超过28度生产缓慢,低于9度超过3O度猪苓停止生长。
猪苓高产栽培的新技术

猪苓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目 前,猪苓种植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02
猪苓的栽培技术
猪苓的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选择优良的猪苓种子,采用点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繁殖,控 制好种植密度和光照条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促进种 子的萌发和生长。
菌材共生法
棉籽壳培养基
以棉籽壳为主要成分,添加适量的葡萄 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等物质制成培 养基。
玉米芯培养基
以玉米芯为主要成分,添加适量的葡萄 糖、石膏粉、磷酸二氢钾等物质制成培 养基。
04
猪苓的病虫害防治
猪苓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猪苓炭疽病
猪苓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发生在猪苓生长的后期阶段。为防治此病 ,需要加强林地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并使用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药 剂进行喷雾防治。
猪苓软腐病
猪苓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多发生在湿度过大的林地或土壤过湿的条件 下。为防治此病,需要加强林地排水,避免土壤过湿,同时使用农用链霉素 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猪苓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猪苓蛀虫
猪苓蛀虫是一种常见的虫害,对猪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为防治此 虫害,需要定期检查,发现虫害及时使用敌百虫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利用松树、栎树等阔叶树的根作为培养基质,与猪苓菌种接 种,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促进菌材共生,获得 优质猪苓。
猪苓的栽培季节
春季栽培
一般在3-4月份进行,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当调整,要求春季气温稳定在 10℃以上,空气湿度适宜,有利于猪苓的萌发和生长。
秋季栽培
在9-10月份进行,要求气温适宜、空气湿度适中,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苓高产栽培技术
猪苓,别名猪尿、亥苓、枫苓、乌桃等。
以菌核作药用,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之功效。
临床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浊、赤白带下等症。
其提取物猪苓多糖有显著的抗癌作用。
主产地有陕西、云南、甘肃、吉林、安徽、山西等省。
猪苓,别名猪尿、亥苓、枫苓、乌桃等。
以菌核作药用,有利水渗湿、祛痰解毒之功效。
临床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浊、赤白带下等症。
其提取物猪苓多糖有显著的抗癌作用。
主产地有陕西、云南、甘肃、吉林、安徽、山西等省。
形态特征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菌核呈长形块或不规则块状,有的呈姜状,稍扁,表面凹凸不平,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皱纹及瘤状突起;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较轻。
子实体从地下菌核内生出,常多数合生,菌柄基部相连或多分枝,形成一丛菌盖,伞形或伞状半圆形,直径达15厘米以上。
菌盖肉质,干后硬而脆,圆形,宽1~3厘米,中部脐状,表面浅褐色至红褐色。
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柄呈延生;管口多角形。
孢子在显微镜下呈卵圆形。
一、生长习性猪苓生长发育需要密环菌提供养料。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2~26℃。
土壤含水量以12~30%为宜。
pH值以4.5~5.8为佳。
对土壤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黄壤土为佳。
二、培养密环菌材和菌床
1、母种制作原料配方:马铃薯200克(去皮)、蔗糖20克、琼
脂20克、水1000毫升。
制作时,先将去皮的马铃薯切成薄片,放入1000毫升的水中,煮沸半小时,再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
然后将琼脂放入滤液中溶化。
再加糖搅拌均匀。
并将水补充至1000毫升即成液体培养基。
将液体培养基用漏斗趁热分装入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四分之一,上面用双层牛皮纸包扎后,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后,取出带培养基的试管趁热斜放,冷却凝固成斜面培养基,然后采用组织分离法或孢子分离法,在无菌条件下将密环菌组织或孢子接种在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即成密环菌母钟。
2、原种制作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麦糠20%、木屑29%、石膏粉1%。
将上述配料加水适量,调拌均匀后,装入菌种瓶内。
料中心打透气孔,用棉赛将瓶口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
然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并置于22~26℃室温下培养17天左右,菌丝布满培养料时,即得原种。
3、栽培种制作培养基配方为木屑80%、马铃薯汁液20%。
制作时,先将木屑装入三角瓶内,每500毫升瓶装10克,然后将马铃薯汁加入瓶内,使木屑湿透,再继续加至液面高出木屑0.5厘米为准。
再将母指粗的栎类树枝,截成6~7厘米长的小节,用刀将皮部砍成鱼鳞状,每瓶插入三节,使枝条半露于培养料之外。
经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原种接入三角瓶内。
置入25℃下培养1个月,当三角瓶内培养基和短枝上长出大量棕红色的蜜环菌后即得栽培种。
4、栽培种扩大培养选直径3厘米以下的新鲜阔叶树枝,截成30厘米的小段,用刀砍成鱼鳞状,将栽培种贴附在鱼鳞口上,堆积
在30厘米深的地窖内。
然后将木屑树叶覆盖在表层,保持湿润,在20~25℃温度下培养2个月左右,待菌丝长满树枝后,即可作培养菌材种材。
5、培养菌材和菌床于6~7月选杨、柳、桑、枫、桦或栎等木质坚硬的阔叶树上直径10厘米左右的枝条,截成60厘米的木段,晒15天,使含水量70%左右。
将其砍成一排鱼鳞口。
每段3~4排,深达木质处。
并排放入地窖内,再将菌枝放入两棒之间,每行放菌枝2~3枝。
然后用阔叶树木屑将缝隙填平。
如此再排上一层。
并用树叶盖顶,加盖10厘米厚的土以保墒。
培养两个月后蜜环菌便可长好。
三、培育猪苓
于4~6月或8~10月份,扒开菌床,取出上层菌材,摆入事先挖好的窖内,菌材间间距10厘米。
下层就地不动。
将小块猪苓贴附在鱼鳞口上和菌材两端,使苓种与断面或菌丝紧密结合。
接好后,填充腐殖质土。
轻轻压紧。
然后覆细土10厘米,使窖顶呈龟背形,以排水,并加盖树叶以保墒。
四、管理栽好猪苓后,要保持窖内土适当湿润。
防上人畜遣踏和鼠害。
五、收获与加工猪苓栽培后,2~3年方能采收。
采收时间以春秋两季为宜。
将采挖出的猪苓,去净泥土和菌索,晒干或烘干后即可入药出售。
折干率50%。
以个大,皮黑、色亮,肉色粉白者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