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肌 四肢肌

合集下载

全身肌肉的实验报告(3篇)

全身肌肉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全身肌肉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肌肉的解剖学特征;3. 分析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4. 研究肌肉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二、实验对象1. 人体肌肉标本(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2. 人体解剖图谱;3. 生理学实验器材。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肌肉的解剖学特征,包括肌肉的形态、位置、起止点、神经支配等;2. 分析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观察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收缩和放松过程;3. 通过生理学实验,研究肌肉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全身肌肉的组成和功能:(1)骨骼肌:人体共有600多块骨骼肌,它们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

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是人体运动的基础。

(2)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血管壁,主要参与消化、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

(3)心肌:构成心脏,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2. 肌肉的解剖学特征:(1)骨骼肌:具有长带状或圆柱状形态,表面有筋膜包绕,内部有肌纤维和血管分布。

肌肉的起止点分别附着在骨骼上。

(2)平滑肌:呈长条状或环形,无明显的起止点,多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血管壁。

(3)心肌:呈长带状,表面有心脏外膜包绕,内部有肌纤维和血管分布。

3. 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1)骨骼肌: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动力,使人体完成各种动作。

(2)平滑肌:参与消化、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

(3)心肌:通过收缩和舒张,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

4. 肌肉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1)生理状态下:肌肉收缩和放松具有节律性,满足人体运动和生理需求。

(2)病理状态下:肌肉可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病变,影响人体运动和生理功能。

五、实验结论1. 全身肌肉是人体运动和生理活动的基础,具有复杂的组成和功能。

2. 肌肉的解剖学特征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3. 肌肉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均具有相应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肌肉疾病。

六、实验建议1. 加强肌肉解剖学知识的学习,为人体运动和康复提供理论支持。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三节-骨骼肌1

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三节-骨骼肌1

盆膈和尿生殖膈 骨盆下口两膈封 肌肉一块膜两层
盆膈在后夹提肛 尿膈在前夹深横
(三) 上肢肌
分部:上肢带肌 臂肌 前臂肌 手肌
1
肩肌
1
(1) 三角肌 (deltoid)
三角肌
锁骨的外侧段、肩峰 起点: 和肩胛冈。 止点: 肱骨的三角肌粗隆 作用:外展肩关节到90
三角肌的起点恰 是斜方肌的止点

后面
臀中、小肌 后群 梨状肌 闭孔内肌
闭孔外肌 股方肌
(1)前群 1.)髂腰肌 (iliopsoas) 1
组成
腰大肌: 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 髂肌: 起自髂窝 结合 腰大肌
止点: 股骨小转子
髂肌
屈髋(主要肌肉),使其旋外 作用:
2)阔筋膜张肌
(2)后群 1) 臀大肌 (gluteus maximus) 臀大肌 起点: 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作用:伸髋,使髋关节旋外
肌的分类构造辅助结构 长短扁肌轮匝肌 肌腹肌腱两相依 筋膜腱鞘滑膜囊 辅助减少摩擦力
二头肌
半羽肌
羽肌
腹直肌
扁肌
轮匝肌
肌的命名
按其形状、大小、位置、起止点、纤维方向、作用
等来命名。 eg:三角肌
胸大肌 腹外斜肌
按其形状
按其位置和大小 按其位置和纤维方向
1、胸锁乳突肌 2、肱二头肌
构造 肌腹 belly 腱 tendon
二 各论
根据部位可分为: 头颈肌
躯干肌
四肢肌
(一) 躯干肌
• 分部: 1背肌 2胸肌 3膈 4腹肌
1 背肌——浅群肌肉
(1) 斜方肌trapezius
1
为项背部三角形扁肌,作用于肩胛骨。 全部肌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人体肌肉排列

人体肌肉排列

人体肌肉排列
人体肌肉排列非常复杂。

大致可以分为躯干肌、.上肢肌和下肢肌。

1.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深层包括背长肌和背短肌。

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助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2.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踺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脏三头肌和肘肌。

3.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和小腿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

前群包括髂腰肌和腹直肌,后群包括臀大肌。

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肉分为前外侧区、后区和内侧区。

前外侧区包括缝匠肌、股四头肌等,后区包括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肉等,内侧区包括内收大肌肉群等。

小腿肌肉包括胫骨前肌肉群和胫骨后肌肉群等。

以上是人体肌肉排列的大致情况。

不同部位的肌肉在人体运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制定:审核:批准:。

人体的构成

人体的构成

人体的构成不算思想意识的话,从大到小的层面来说1.表观层面:由头、躯干、四肢构成。

2.生理解剖学层面:皮肤3.从生物化学层面:人体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

无机物主要为钠、钾、磷和水等;有机物主要为糖类、脂类、蛋白质与核酸等。

4.从结构层面:是细胞。

细胞之间存在着非细胞结构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5.从功能列别层面: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6.从系统层面:人体由八大系统构成,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

7.从器官层面:神经肌肉骨骼皮肤腺体等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包括14条经络上361个穴位和48个经外奇穴。

这其中,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

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位于人体的中轴位,它们的周围有头颅骨和脊椎骨包绕。

这些骨头质地很硬,在人年龄小时还富有弹性,因此可以使脑和脊髓得到很好的保护。

脑分为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四部分。

大脑还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分别管理人体不同的部位.脊髓主要是传导通路,能把外界的刺激及时传送到脑,然后再把脑发出的命令及时传送到周围器官,起到了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

脑神经共有12对,主要支配头面部器官的感觉和运动。

人能看到周围事物,听见声音,闻出香臭,尝出滋味,以及有喜怒哀乐的表情等,都必须依靠这12对脑神经的功能。

脊神经共有31对,其中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支配身体和四肢的感觉、运动和反射。

肌肉知识大集全

肌肉知识大集全

肩胛 提肌
躯干肌
一、背肌
(一)背部浅肌群
4、菱形肌
呈菱形,斜方肌中 部深面。起自第6、 7颈椎和第1~4胸椎 棘突 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牵拉肩胛骨 移向内上方,以靠 近脊柱
菱形肌
躯干肌
一、背肌
(二)背部深肌群 1、竖脊肌
又称骶棘肌,位于脊柱两 侧的沟内,为背肌中最长、 最大者 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的后 部 止于椎骨、肋骨,向上可 达颞骨乳突 功能:双侧收缩可使脊柱 后伸和仰头,单侧收缩可 使脊柱侧屈
:
肌肉的概述 三、肌肉分类
1. 按形状分类 以肌肉的外形轮廓可分为长肌、短肌、轮 匝肌和阔肌。 2. 按肌头数目分类 有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等。每个 头各有一个起点,由两个头合成一个肌腹,为二头肌,其余 依此类推。
四、肌肉的物理特性
1. 伸展性与弹性 肌肉受外力时长度增加,这种特性叫伸 展性。当外力解除后,肌肉恢复原来的长度,称为肌肉的弹 性。 2. 黏滞性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之间摩擦产生阻力,是由 于肌肉的黏滞性引起的。气候寒 冷时,肌肉的黏滞性增大。 所以在各项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使体温升高,以减小肌肉 的黏滞性。
斜方肌
躯干肌
一、背肌
(一)背部浅肌群 2、背阔肌
位于背的下半部和胸部 的后外侧部 起自于第6胸椎以下的全 部椎骨棘突和髂嵴后份, 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收缩时使臂内收、 内旋和后伸,如背手姿 势。
躯干肌
一、背肌
(一)背部浅肌群 3、肩胛提肌
呈带状位于项部两 侧,斜方肌的深面 起自上4个颈椎的 横突 止于肩胛骨的上角 功能:收缩时上提 肩胛骨,如肩胛骨 固定,可使颈向 侧屈曲
头颈肌
一、颈浅肌群
(1).颈阔肌 位于颈部浅筋膜中, 属于皮肌 起自胸大肌和三角 肌上部表面的筋膜 颈阔肌 止于口角、下颌骨 下缘及面部皮肤 功能:拉口角及使 下颌骨向下,做惊 讶、恐惧表情,并 使颈部皮肤出现皱 褶

解剖学基础第四章《运动系统—肌肉》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第四章《运动系统—肌肉》PPT课件

(一)背肌
1.斜方肌
斜方肌
背阔肌
呈三角形,位于项部和 背部浅层,使肩胛骨向 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 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 使肩胛骨下降
瘫痪时,产生“塌肩”
2.背阔肌
斜方肌
背阔肌
面积最大的扁肌,呈三角形,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当上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3.竖脊肌 :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
竖 脊 肌
维持身体直立,使脊柱后伸和头后仰
`
(二)胸肌
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肋间外肌,肋间内肌
胸小肌
胸大肌
前锯肌 肋间肌
(1)胸大肌
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和上 6 位肋软骨,止于肱骨的大结 节嵴,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屈,也可提躯干和提肋助呼吸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2)胸小肌
(三)肌的起止点、配布及作用
固定骨上的附着点--- 起点(定点) 拮抗肌 --------作用相反的肌 协同肌 --------功能相同的肌
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止点(动点)
肌的命名法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止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方向:腹外斜肌,腹横肌
(四)肌的辅助结构
1.筋膜—浅筋膜和深筋膜
股骨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血管、神经走行
深筋膜(固有筋膜)
肌间隔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形成肌间隔、腺体被膜和血管神经鞘
2.滑膜囊:多位于关节周围的肌腱和骨面之间
关节面 (关节软骨)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二章骨骼肌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二章骨骼肌
外侧群——鱼际 内侧群——小鱼际 中间群——蚓状肌
骨间肌
36
(二) 下肢肌
阔筋膜张肌
髋肌、大腿肌、小腿 肌、足肌
1、髋 肌
(1)前群:3块肌
髂腰肌 腰大肌 髂肌 作用:使髋关节屈和旋外。
腰大肌 腰小肌 髂肌
37
(2)后群 臀肌,有7块
1.臀大肌 (肌注部位) 肌质丰厚,无重要血管、神 经经过,是临床肌注的常用 部位。(外上部位) 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外。 2.臀中肌 3.臀小肌 作用:二肌作用相同,使髋 关节外展和髋关节旋内。 4.梨状肌 (臀中肌下方) 作用:使髋关节外展和旋外。
两个口 腹股沟管深(腹)环 腹股沟管浅(皮下)环[腹外斜肌腱膜]
四个壁 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 男性 —精索 女性 —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管深(腹)环
27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 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环 腹横筋膜
参与吞咽运动
12
2、深群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
肌与第1肋之间 的空隙,有锁骨 下动脉和臂丛通 过。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13
臂丛
前斜角肌 锁骨下动脉
三、躯干肌
背、胸、膈、腹、会阴肌
(一)背肌
1 .浅群
(1)斜方肌 位置: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 形态:一侧三角形,两侧斜方形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
·肋间内肌
作用:降肋助呼气。
19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三) 膈 为向上膨隆的扁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是两者的分界
中央部为腱膜称中心腱

全身重要的肌肉的起止点及作用

全身重要的肌肉的起止点及作用

全身重要的肌肉的起止点及作用
全身重要的肌肉包括头肌、躯干肌、上肢肌和下肢肌等,它们的起止点和作用如下:
1. 头肌:头肌包括咀嚼肌和表情肌,咀嚼肌的起止点和作用是:咬肌起自颧弓下缘和内面,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外面,作用是上提下颌骨;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作用是上提下颌骨,协助咀嚼;翼内肌起自翼窝,止于下颌角内面,作用是上提下颌骨;翼外肌起自翼突外侧板,止于下颌颈,作用是协助开口,单侧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2. 躯干肌: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背肌的起止点和作用是:斜方肌起自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和锁骨外侧 1/3,止于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作用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提和下降肩胛骨;背阔肌起自第 7~12 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作用是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3.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等,三角肌的起止点和作用是:起自锁骨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于肱骨体外侧面三角肌粗隆,作用是使肩关节外展。

4. 下肢肌:下肢肌包括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等,股四头肌的起止点和作用是:起自髂前下棘,止于胫骨粗隆,作用是伸膝关节、屈髋关节。

以上是全身重要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的一些示例,不同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肌肉的位置和功能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9/11 11
2、后群:腰大肌和腰方肌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腰椎两侧,长方形,收缩时使脊柱侧屈。
3、腹肌的肌间结构 1)腹直肌鞘 是腹肌外侧群三块扁肌的腱膜 包裹腹直肌而成的腱膜鞘。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 肌腱膜的前层结合构成的鞘的 前层 后层: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 腱膜的后层结合构成鞘的后层
桡侧腕 长伸肌
桡侧腕 短伸肌 指伸肌 尺侧腕伸肌 小指伸肌
2018/9/11
20
2.深层
也有5块肌
自上而下,由桡侧向尺侧,依次 为: 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旋后肌起自于肱骨外上髁止于桡骨前面, 其余均起自于桡骨尺骨背面,止于拇指 和示指
旋后肌 桡侧腕短伸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 指伸肌腱 示指伸肌 小指伸肌腱
止于:股骨大转子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闭孔内肌 臀大肌
大转子
作用:二肌作用相同,使髋关节外展, 前部肌束能使髋关节旋内,后部肌束 则使髋关节旋外。 4、梨状肌:臀中肌内下方 作用:使髋关节展和旋外。 坐骨大孔被梨状肌分隔为梨状肌上孔 和梨状肌下孔 5、闭孔内肌 6、肌股方 7、闭孔外肌 三肌作用:使髋关节旋外。
2018/9/11
斜方肌
背阔肌
2
3.竖脊肌(骶棘肌):深层 起点:骶骨背和髂嵴后 止点:椎骨、肋骨及枕骨棘突 两侧的两条强大的纵行肌柱, 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 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4.夹肌(头夹肌):深层 作用:此肌如单侧收缩,使头 转向同侧,两侧收缩,使头后 仰。
夹肌
竖脊肌
五)上肢的局部结构
(一)腋窝 位于胸外侧壁与臂上部间 的锥形腔隙
前壁:胸大、小肌; 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 肌和肩胛骨; 顶:锁骨、肩胛骨的上缘和第1肋 围成的三角形间隙, 底:腋筋膜和皮肤构成。
供应上肢的锁骨下动脉血管、臂丛 神经由此通过,此外还有脂肪、淋 巴结核淋巴管等
2018/9/11 23
肱桡肌 旋前圆肌
桡动脉 指深屈肌 拇长屈肌
旋前方肌
2018/9/11
19
(二)后群:10块,浅、深两层 1.浅层:有5块肌 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均起自肱骨外上髁,伸腕的三块 肌止于掌骨,指伸肌止于第2-5 指的中节和远节指骨背面,小指 伸肌腱止于小指中节和远节指骨 背面 作用:主要为伸腕、伸掌、伸 小指。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下方,
外侧头和内侧头均起自肱骨背面 止点:三头会合,止于尺骨鹰嘴。
肱三头肌外侧头 肱三头肌长头 肱三头肌内侧头
17
作用:伸肘关节。
2018/9/11
三) 前臂肌
(一)前群(9块,深浅两层) 1. 浅层 有6块肌
旋前圆肌 肱桡肌 掌长肌 桡侧腕屈肌 指浅屈肌 尺侧腕屈肌 掌长肌肌腱
屈肌支持带
小指短屈肌 小指展肌
蚓状肌
作用:屈拇指,使拇指外展、内收、对掌
(二)内侧群—小鱼际
小指展肌 小指短屈肌 骨间背侧肌 小指对掌肌 作用:屈小指,使小指外展、对掌
(三)中间群
小指对掌肌 蚓状肌4块 骨间掌侧肌3块 骨间背侧肌4块 作用:屈掌指关节,使小指内收、外展
2018/9/11
骨间掌侧肌
拇对掌肌 22
(二) 肘窝
为位于肘关节前方的 三角形浅窝
外侧界为肱桡肌,内侧 界为旋前圆肌,上界为 肱骨内、外上髁之间的 连线。
肱二头肌腱 肱动脉 正中神经
窝内主要结构自外向 内有肱二头肌腱、肱 动脉及其分支、正中 神经。
2018/9/11
24
二、下肢肌
髋肌、大腿肌、小腿肌 和足肌 一)髋肌:前后两群 (一)前群3块肌 1.髂腰肌:
2018/9/11
股方肌
26
二)大腿肌:前后、内侧三群
(一)前群 1.缝匠肌:人体内最长的

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
耻骨肌 长收肌 缝匠肌 股直肌 股薄肌 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股中间肌
髌韧带
作用:屈髋和屈膝关节,并使 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
四个头:股直肌、股内侧肌、 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 起点:除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 外,其余起自股骨粗线及股骨 体前面, 止点:会合后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 股直肌还可屈髋关节。
2018/9/11 8
四、腹 肌
一) 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宽阔的扁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 以8个肌齿起自下8个肋骨的外面, 与前锯肌、背阔肌的肌齿交错,肌 纤维斜向前下,后部肌束向下止于 髂嵴前部,其余肌束向内移行于腱 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 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 白线。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三角形 的裂孔,为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三角肌上1/3部肌肉较厚,无大血管 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
2018/9/11 16
喙突
二)臂肌
(一)前群
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肱二头肌长头 肱二头肌短头 喙肱肌 肱肌 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 上方,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合成一个肌腹,止于桡 骨粗隆
作用:屈肘关节;协助屈 肩关节 (二)后群 肱三头肌:
21
作用:旋后肌使前臂旋后,拇长 展肌使拇指外展,其余伸拇指和 示指
鼻烟窝 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 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肌 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
2018/9/11
四)手 肌
(一)外侧群—鱼际
拇短展肌 拇短屈肌 拇对掌肌 拇收肌
拇短屈肌 拇短展肌 拇收肌
从桡侧向尺侧,依次为: 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
肱桡肌:起于肱骨外上髁,止于桡骨茎 突,其余均起自肱骨内上髁,分别止于 腕掌指骨
作用:主要屈肘、屈腕、屈掌指
掌腱膜
2018/9/11 18
2、深层
有3块肌
(1)拇长屈肌:桡侧 起自桡骨尺骨上端,止于拇指 作用:屈拇指指骨间关节和掌 指关节。 (2)指深屈肌 :尺侧 起自桡骨尺骨上端止于第2-5指 的远节指骨 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骨 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掌 指关节和屈腕 (3)旋前方肌 位于桡骨尺骨之间 作用:使前臂旋前。
阔筋膜张肌
腰大肌
腰小肌 髂肌
起点:腰大肌起自腰椎横突,髂 肌起自髂窝 止点:会合后止于股骨小转子 作用:使髋关节屈和旋外。
2.腰小肌 作用:紧张髂筋膜。 3.阔筋膜张肌 起点:髂前上棘,止点:胫骨外侧髁,作用:使 阔筋膜紧张并屈髋。
2018/9/11 25
(二)后群:臀肌,有7块
1、臀大肌 :臀部最大肌肉 起点: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 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外。 2、臀中肌:臀部外上方,外上部为肌 内注射常用部位 3、臀小肌:臀中肌深面 起点:髂骨翼外面
腹内斜肌 腹股沟 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 )环 腹横筋膜
两个口
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 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四个壁
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
男性 —精索 女性 —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管深 (腹 )环 腹股沟镰
运动系统
躯干肌 四肢肌
学习目标:
一、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和胸固有肌的位 置、形态和功能。 二、膈的位置、形态,裂孔的位置和通过的结构。 三、腹肌的层次、形态和作用,腹直肌鞘的组成特点。 四、腹股沟管的位置、围成和内容。 五、上肢肌、下肢肌的分群、名称和作用。
2018/9/11
1
第二节 躯干肌
2018/9/11
3
背部筋膜
胸腰筋膜 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可分三层。 浅层
深层
中层
深层
中层
2018/9/11
浅层
4
二、胸肌
一)胸上肢肌 1.胸大肌
:胸前壁浅层 起点:锁骨内侧、胸骨、第1-6肋软骨 止点:肱骨大结节下
胸大肌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2.胸小肌:胸大肌深面
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膈的位置膈肌三部起点之间通常留 有三角形小区,无肌纤维,仅覆以 结缔组织,为薄弱区,其中胸骨部 与肋部起点之间的叫胸肋三角;肋 部与腰部之间的叫腰肋三角
胸肋三角 腔静脉孔

中心腱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腰肋三角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 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以助呼气。
2018/9/11
腹股沟镰:由腹内斜肌、腹横肌下缘 围成,止于耻骨梳内侧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腹股沟韧带 提睾肌
10
3.腹横肌:扁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 起自下6个肋软骨的内面、胸腰 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 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 腱膜越过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 直肌鞘后层,止于白线
14
2018/9/11
4)腹股沟(海氏)三角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深环
弓状线
腹前壁下部,
由腹直肌外侧
缘、腹股沟韧 带和腹壁下动 脉围成的三角 区。
股动脉
腹直肌 腹壁下动脉 精索 输精管 股静脉 腹股沟(海氏)三角
如腹腔内容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再经皮下环突出,构成 腹股沟斜疝。而从海氏三角处膨出,则为腹股沟直疝。
白线
A. 脐以上 前 层 B. 弓状线以下
腹直肌
腹外斜肌
后 层
腹内斜肌
腹横肌
2)白线 :为腹前壁正中线上的一条腱膜带,由三块扁 肌的腱膜在中线相互交织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