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21世纪核心竞争是数据的竞争
马云企业数字化演讲稿

马云企业数字化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马云企业数字化的演讲。
作为一位企业家和商业领袖,马云先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于当今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云先生强调了企业数字化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马云先生指出,数字化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他认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积极拥抱数字化,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
其次,马云先生强调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人才。
在他看来,企业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队伍。
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潜力,实现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马云先生还强调了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注重用户体验。
他认为,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服务理念。
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始终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实现持续的发展。
最后,马云先生强调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
他认为,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战略规划。
这包括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等。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实现高效快速的发展。
总的来说,马云先生在企业数字化方面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作为当今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我们要认真借鉴马云先生的思想和实践,不断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马云谈数字经济

马云谈数字经济引言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经济活动和交流的新型经济形态。
马云作为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对数字经济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解。
本文将就马云的观点,探讨数字经济在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马云对数字经济的看法马云认为,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的主要形态,是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经济形态的延伸和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科技的革新将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为各行各业带来变革与创新的机会。
马云进一步指出,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将成为企业和个人的重要资源,有效收集、整合和分析数据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也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1.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购物、社交还是娱乐,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上网,这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2.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之一,将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
马云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改变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3. 电子商务的兴起马云以阿里巴巴为例,说明了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代表性行业的发展前景。
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商业的地域限制,让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更加便捷快速。
未来,电子商务将进一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1. 经济增长和创新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通过互联网的便捷和高效,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加灵活地开展业务和创新。
数字经济的兴起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2. 就业机会的创造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电子商务的兴起带来了大量的物流人员和客服人员的需求;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将创造更多的技术岗位。
供应链复习练习题

名词解释1.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组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 ERP:是通过支持和优化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协同运作和财务过程,以创造客户和股东价值的一种商务战略和一套面向具体行业领域的应用系统. 4. 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为基础,针对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做出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5.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指企业能够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其实质是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企业自身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6.外包:是指企业将一些其认为是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助性的功能或业务外包给企业外部可以高度信任的专业服务机构,利用它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而自身专注于那些核心的、主要的功能或业务7.VMI采购模式(Vendor Managed Inventory):需求方只需要把自己的需求信息向供应商连续和及时传递,供应商根据需求信息预测未来的需求量,并根据这个预测需求量制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和送货计划,主动小批量多频次地向需求方补充货物库存。
8.伙伴型供应商关系,是供应链管理中最高层次的合作关系,指各节点企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为着共同和明确的目标而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出发点是利用各自具备的能力形成优势互补,并共同实现供应链的战略目标和市场竞争力。
9.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TOC):在企业的整个经营业务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只要它阻碍了企业去更大程度地增加产销率,或减少库存和运行费,那么它就是一个约束10.延迟生产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生产的延迟尽可能推迟产品的定制活动或物流活动的时间,来减小预估风险,使整个产品生产中不同产品需求的相同程序制作过程尽可能最大化,而对定制需求或最终需求体现个性化需求的部分的差异化制作过程尽可能被延迟。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 知识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1.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欧洲委员会1997年把电子商务定义为“以电子方式进行商务交易”,美国在《全球电子商务纲要》中称: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各项商务,包括广告、交易、支付、服务等活动。
2.电子商务的产生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90年代。
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近几十年以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互联网络的普及和成熟由于Internet逐渐成为全球通信与交易的最主要媒体,且全球上网用户呈数量级增长趋势,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应用条件。
(3)信用卡的普及应用信用卡以其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成为人们消费支付的重要手段,并由此形成了完善的全球性信用卡计算机网络支付与结算系统,为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提供了重要手段。
(4)政府的支持与推动自1997年欧盟发布了欧洲电子商务协议,美国随后发布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电子商务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电子商务的发展美国是因特网的发源地,也是电子商务应用最发达的国家,目前仍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的一半以上。
自1992年美国政府取消因特网商业应用的禁制后,电子商务推广与因特网扩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在政府的鼓励和促进下(如1997年以来相继提出“网络年”、“电子商务年”的概念,推动中小企业和政府部门等上网),电子商务迅速推广普及。
数字化营销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营销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营销正在成为新的主流营销模式。
数字化营销是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通过各种数字化渠道和工具实现营销目标,为企业提供更便捷、快捷、精准和定制化的营销服务。
数字化营销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营销效果评估能力,以及更全面、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和手段。
数据分析和营销效果评估能力数字化营销的核心在于数据,数据是数字化营销的核心竞争力。
在数字化营销中,数据源繁多,包括用户行为数据、社交媒体数据、搜索行为数据、位置数据等等,需要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工具进行集中存储和分析,以了解用户需求和习惯,以及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
在数字化营销中,数据分析和营销效果评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分析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客户需求和购物行为,更好地评估营销效果并制定更合适的营销策略。
而营销效果评估则是数字化营销的关键之一,可以让企业从各种角度全面评估营销效果,以调整或改进营销策略。
更全面、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和手段数字化营销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更全面、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和手段。
数字化营销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化渠道和工具,实现精准营销,对不同群体的用户进行区分和定制。
与传统的广告宣传相比,数字化营销可以更好地把握用户需求和习惯,并增强营销效果。
数字化营销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和工具,实现更全面和多样化的营销策略,如通过社交媒体、移动应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
数字化营销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实现全面和多元化的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营销策略和手段。
通过数据分析和营销效果评估能力,企业可以进一步优化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果和ROI。
数字化营销所面临的挑战数字化营销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仍面临很多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信息泛滥等问题。
数字化营销需要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和隐私保护,提高信息安全性和可信度。
马云北大演讲完整版真心话什么才是阿里的核心竞争力

马云北大演讲完整版真心话什么才是阿里的核心竞争力昨日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马云进行了一场公开演讲。
面对着BAT战局的巨大压力,面对着阿里上市的重重阻碍,能体会到了马云演说中褪去神味的真实感。
以下为马云口述:我不懂技术,所以阿里技术是BAT中最强的人们一直认为阿里巴巴的技术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中最差的,*李彦宏懂技术、马化腾学技术,只有马云什么都不学,好像认为马云很差。
其实正因为我不懂技术,我们公司技术才最好。
不懂技术,在于我们对技术的尊重,我们没法吵架。
如果我很懂技术,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很就会悲摧,我三天两头会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因为我不懂,我才会好奇敬仰的看着他们说就应该这么做。
事实上也是这样,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在中国能够发展成这样,在全世界发展成这个样子,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懂。
这个不是笑话。
王坚知道,我们六年以前,整个阿里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哪的时候,我们认为数据是未来的方向,云计算是未来的方向。
但是到底怎么搞,发展5K技术,5000台机器,登月项目等等,讲了很多名词,我都没听懂,总之我认为这个一定是未来,不管怎么样,咱们一定搞下去。
但是后来腾讯、*没搞下去,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领导知道这个搞不下去,而我是不知道这个搞不下去。
我真不知道这个东西有这么的难,所以只是说了句这个东西反正怎么样,一定得搞下去。
网上很多人说,包括我们公司内部也有一大部分人批评说马云被王坚忽悠了,这个云计算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5000台计算机合在一起,我根本没听懂。
但是我认为如果说我们拥有这个,如果能解决社会的问题,那当然应该做下去。
所以,想也没想,从预算、人头、资金,我们一路投,最后我们走了出来。
所以,心里想想,正因为不懂技术,不懂技术没关系,要尊重技术、热爱技术。
所以,这是阿里巴巴走到现在为止,我的一些看法。
我绕了世界一圈,才发现梦想终点就是阿里但我也嫉妒腾讯我这次刚刚跑了很多的国家和地区,在前面七天我走了六个城市、三个国家,到了洛杉矶、纽约、华盛顿、巴黎、罗马,然后回过来。
互联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互联网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一、技术创新能力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行业,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互联网企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引领行业发展的潮流。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不断拓展市场份额。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互联网企业需要加强研发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建立良好的研发团队。
同时,企业还应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互联网企业可以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实现持续的市场增长。
二、用户体验设计能力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二是用户体验设计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成为了用户选择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因素。
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增加用户粘性和市场份额。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设计能力,互联网企业需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通过用户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手段,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痛点。
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产品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提供简洁、直观、易用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互联网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提高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
三、品牌建设能力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三是品牌建设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是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
优秀的品牌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用户的信任和忠诚度。
为了提高品牌建设能力,互联网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品牌定位和核心价值,通过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品牌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持良好的用户口碑。
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它们可以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并处理数据的能力,以此为基础,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一、数据处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建立在数据处理能力的基础上。
可以说,数据是互联网公司的命脉,是公司获取业务信息、产品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的重要来源。
而互联网公司需要面对的是海量数据的处理,一个有用的数据筛选出来后,才能够作为公司的宝贵资源进行运用。
互联网公司通过数据的处理能力,能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用户数据,根据用户行为喜好及需求,进行精准的推荐和个性化服务。
例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公司都拥有着独有的用户数据,他们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购物记录等信息,精准地为用户提供商品推荐和广告服务。
二、技术创新是实现数据处理能力的关键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创新,也是实现数据处理能力的关键。
互联网公司通过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数据的筛选、处理和分析能力,将海量的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同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强化公司的品牌以及用户口碑。
例如,阿里巴巴集团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构建了一套覆盖全球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支撑其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
同时,阿里巴巴集团在营销领域也有着精湛的技术创新,例如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广告推送,为商家和广告主提供零门槛、高效率、低成本的广告投放服务。
三、用户体验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用户体验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公司通过改善用户体验,可以提高用户的黏性和忠诚度,也有着更好的商业转化率和盈利点。
例如,大家熟知的京东电商平台,京东通过一系列的用户体验改善,例如提供专业的售后服务、优惠券、积分等福利,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增强用户的黏性。
同时京东还开创了“京东到家”服务,让用户能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云:21世纪核心竞争是数据的竞争2011年1月5日 13:32:02 《绿公司》杂志曾鸣也指出这个新定位背后其实有着跟Google完全不同的哲学意义和理念,Google“不作恶”原则的前提是,还有一个evil与right的判断,还有一个最终的决定着和掌控者。
但是阿里巴巴不作判断。
只是顺其自然地做对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工作。
首先是“分享”而不是“掌控”。
“掌控”还是带有主宰、控制、垄断、分配等含义。
而阿里巴巴要的不是主宰而是平等,不是控制而是交换,要的是共享和一起成长。
这是“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的指导思想。
曾鸣说“所以我们分享出去的是,尽可能多的原始数据;请进来的是,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创造出来的是,一个共同分享、共同繁荣的平台。
”实际上,就在阿里巴巴召开这次组织部大会的前一天,也就是2010年3月31日,淘宝网就在上海正式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数据。
商家、企业及消费者将在未来分享到来自淘宝全网的海量原始数据。
淘宝商户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喻策在发布会上指出,未来电子商务核心竞争优势来源于对数据的解读能力以及配合数据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而开放淘宝数据就旨在有效地帮助企业建立这种数据运用能力。
2个月以后,5月14日阿里巴巴在深圳举行的2010年全球股东大会上,马云进一步指出“21世纪核心的竞争是数据的竞争”。
上个世纪的竞争无论是微软的操作系统、英特尔的芯片、IBM 的服务器,其实都是在工具层面的竞争。
而未来,马云说,“谁拥有更多数据,谁就拥有未来”。
因此,在09年9月成立的阿里云公司,在阿里巴巴内部被称为“二炮和战略部队”。
模式再造在淘宝开放数据发布会上,喻策表示淘宝网开放数据目的就是为了打造开放的电子商务的生态商业系统。
其实这一举措只是阿里巴巴计划庞大的“商业模式变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场以“建立电子商务生态圈”为战略目标的“商业模式变革”,实际从三年前就拉开了大幕。
“第一数据分享平台”的新定位不过是变革进程中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早在2007年8月,马云带领阿里巴巴的几十名高管倾巢出动,赴蒙牛乳业考察学习了一次,蒙牛的产业链建设令他们受到很大触动。
蒙牛自创业初期就采取了一种“公司+奶站+农户”的原料采购模式,蒙牛不仅与政府、银行合作向奶农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购买乳牛,还提供全方位养殖技术支持,与数百万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巨大的“乳业生态链”,通过扶持奶农致富实现驱动企业持续成长。
回来后,大家开始反思阿里巴巴生态链。
马云认为阿里巴巴的发展与蒙牛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处。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不能仅仅依靠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力量。
只有产业链建立完善起来后,才会让电子商务得到长期的发展。
只有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网商才能富起来,阿里巴巴也才能做得更好。
于是阿里巴巴确定了在未来几年内大力推行电子商务产业链变革的想法。
马云说:“其实阿里巴巴生态链是从蒙牛的生态链里面学来的。
”一个月之后,在2007年9月15日的第四届中国网商大会上,马云宣布:“未来几年以内,将在产业链上作重大的改革,我们希望投资100亿元建立电子商务产业链。
”在此基础上,在2008年初阿里巴巴正式提出新的战略构想,集团今后的目标将是致力于打造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培育“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圈。
阿里巴巴将协同IT、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实现“培育根深叶茂的电子商务生态圈”这一宏大目标。
随后,基于“坚信消费者导向的商业体系将成为未来”这一判断,2008年9月4日阿里巴巴正式启动“大淘宝”战略,开始朝构建“生态型”企业的目标迈进。
马云宣布将投入50亿元人民币支持这个计划,并且寄予期望,“‘大淘宝’战略将在淘宝网的基础上超越自己,通过‘非常规’的发展路线,实现‘10年交易量超越沃尔玛全球交易量’的目标。
”所谓“大淘宝战略”是指,通过打通淘宝C2C平台和阿里巴巴B2B平台整合“制造-营销-消费”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同时通过淘宝自建或引入外部合作伙伴,整合IT、渠道、服务、营销、仓储物流等电子商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服务,为所有的电子商务参与者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将淘宝打造成为能够影响整个经济链条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核心。
在2009年7月初淘宝网6周年庆典活动上,陆兆禧曾经对“大淘宝”有一个形象而明确的定义,淘宝=eBay+乐天(Rakuten)+亚马逊(Amazon)。
eBay是全球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
亚马逊(Amazon)是全球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平台。
而乐天市场(Rakuten)是日本第一大网络购物商城,商业模式为介于eBay和亚马逊之间的所谓B2B2C模式。
亚马逊还有与众不同的一点是,从2006年开始布局云计算,建立起其遍布全美IT基础设施与物流设施,可以为众多外部企业提供互联网基础设施配套服务。
通过大淘宝战略打通阿里巴巴B2B和淘宝之后,阿里巴巴的模式是“C2b2B2S”。
其中C是消费者,b2B中的小b是渠道商,大B是制造商,S是诸如物流、银行、保险等贯穿价值链始终的服务。
这个模式的整个思路是:定制端的C即淘宝先去抓消费者和需求,实现小批量、个性化的定制;然后与B2B对接起来,将消费者个性需求反馈给制造商,实现柔性化的生产;而通过社会化物流,产品从厂家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将真正实现零库存。
“制造-营销-消费”真正变成以客户为中心。
而所有交易都由阿里巴巴提供支付、物流、信用、数据等基础服务,这样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就形成了“C2b2B2S”。
卫哲指出,这是一种电子商务革命。
阿里巴巴过去的十年,是整合供应链的十年,简言之,只是解决了信息交换问题,但在未来十年将是阿里巴巴整合产业链的十年。
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网货”。
网货的概念来源于渠道的优越性,将渠道暴利返还给消费者和制造商,核心就是反对暴利,是消费生产模式的革命。
在2009年5月广州举办的“首届网商交易会”上,马云在演讲中认为:如果说电子商务发展的前十年崛起了网商群体,进入了“网商时代”,那么接下来十将是“网货时代”。
他断言“网货将和中国制造一样,未来10年都将是世界的主流。
”卫哲认为相较于沃尔玛的集中零售模式和戴尔的定制直销模式,阿里巴巴是在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商业模式”。
沃尔玛的模式是B2B2C,工厂到零售到消费者,前提是产品标准化,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阿里巴巴的“C2b2B2S”模式是消费者按需定制、厂商柔性生产、社会化物流,兼具成本和效率优势,实现了后工业时代的本质飞跃。
在这个意义上阿里巴巴可以颠覆沃尔玛。
马云还指出更本质的一点,沃尔玛之所以成为工业时代商品流通领域的代名词、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公司,关键就在于背后有二十世纪“Wintel”(window+intel)IT模式为系统支持。
正是以此为基础进行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规划和控制,建立起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沃尔玛才成为零售领域的巨无霸。
但供应链管理是全球制造业中通行的管理模式。
也就是说作为其技术支撑的“Wintel”IT模式是为制造业服务的。
其核心是信息处理。
但是随着互联网革命,IT世界正在改变。
今后的商业将是“数据”主导的未来。
阿里巴巴“C2b2B2S”模式的核心就是对海量商业数据的强大处理能力。
因此马云确信无疑地认为,阿里巴巴将会颠覆“Wintel”IT模式,定义电子商务的标准。
阿里巴巴正在从底层掀起商业模式革命。
马云说:“这才是改变商业文明,创造新的商业文明,颠覆沃尔玛的时代。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认为,阿里巴巴作为中国创新型“生态企业”的代表,其快速成长为生态系统的最主要路径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它以“为中国中小企业这一碎片市场提供创新性的服务”为起点,逐步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
2年间“大淘宝战略”在实践中慢慢清晰起来,到2010年形成关于“购物是淘宝、小企业是阿里巴巴、支付是支付宝、计算是阿里云”的新思路。
在此基础上,通过跨界创新,阿里巴巴逐步将“C2b2B2S”模式变成现实。
在过去的三年中,阿里巴巴发生了一系列令外界看不明白的变化:大淘宝战略启动当天阿里巴巴将淘宝网和阿里妈妈合并发展,一年之后将口碑网从雅虎剥离并入淘宝网,形成“消费-营销-生活服务”三位一体的大淘宝平台;在2009年4月,正式启动淘宝网线下实体店“淘一站”在全国开放几十家线下授权实体店铺,建立线上线下商务桥梁;2009年6月,淘宝推出开放平台,开放底层技术接口,吸纳外部开发者为淘宝开发商务应用;2009年12月,淘宝网正式推出“淘宝合作伙伴计划”,征集外部合作商为淘宝商家提供在IT、渠道、服务、营销、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的个性化服务;2010年3月,淘宝网正式对外开放数据。
4月8日,“淘宝联盟”正式启动,成为打通所有网站与广告主之间的营销平台。
此外,2009年淘宝还与浙报集团合作推出《淘宝天下》周刊、与湖南广电达成战略合作,完成打造线上线下“大淘宝”“双通道”,并且推出淘宝手机布局无线互联网。
通过一系列跨界创新,淘宝网“打破边界”逐步“下沉”,覆盖范围从此前的C2C拓展到了整个电子商务生态链。
按照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淘宝网首席品牌官王帅的说法,阿里巴巴希望以后人们想到淘宝,会将之视为“购物”的代名词,而非仅仅是“网上购物”。
“购物是淘宝”的“大淘宝格局”已然清晰可见。
淘宝不再只是一个交易网站,而是一个电子商务生态圈的符号,无论线上、线下,无论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平台,只要人们想到购物和交易,淘宝将无处不在。
“小企业是阿里巴巴”的定位则通过2010年3月整合原阿里巴巴中国站开通“1688”,理顺了“制造”(阿里巴巴B2B)——“批发”(1688)——“零售”(淘宝网C2C)产业链,变得更加明确。
“支付是支付宝”的战略也在2010年迈出重大的一步,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五年内向支付宝持续投资50亿元人民币。
支持支付宝优化系统,加大在风险控制、灾难备份方面的投入,并展开了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布局。
在2010年10月支付宝宣布与60多家手机芯片商、系统方案商、手机硬件商、手机应用商等厂商联合成立“安全支付产业联盟”,并发布了无线支付产品——手机安全支付产品方案,通过开放平台的方式,吸引3G网、空中网、人人网等手机应用开发商接入支付宝APP接口,支持游戏、阅读、充值、缴费、网购等各项消费的手机在线支付。
当前支付宝用户超过4.7亿,日交易笔数已经达700万笔,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
支付宝已经与Visa、万事达、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65家金融机构深入合作,有超过46万家商户选择支付宝服务。
支付宝还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全球多个地区的300多家网站达成合作,为国内消费者海外购物提供支付支持。
显然,支付宝早已经超越了支付工具的层面,成为了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