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常见三种骨折
老人3种常见骨折,你了解吗?

老人 3种常见骨折,你了解吗?骨折是一种常发于老年人群中的疾病,这是由于老年人骨骼中的钙质流失较为严重,导致老年人的骨质比较脆弱,一旦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就会造成骨折,而在老年人的骨折中,最为常见的三种骨折类型分别是桡骨远端骨折、髋部骨折以及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老年人骨折在治疗中,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因此治疗老年人骨折的方法因人而异,那么关于老年人三种常见的骨折基本情况以及如何治疗,我们通过以下科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老年人三种常见骨折的病因(1)桡骨远端骨折的病因引起桡骨远端骨折的病因有两种,分别是伸直型骨折和屈曲型骨折,在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其中伸直型骨折比较常见,而屈曲型骨折则较为少见。
伸直型骨折一般都是间接暴力导致,老年人因为跌倒、磕碰撞而造成骨折,其中骨折线多为横行,也伴随有粉碎性骨折。
而屈曲型骨折的发生原因和伸直型骨折相反,在跌倒时患者的腕部和手背触地发生桡骨远端骨折。
(2)髋部骨折的病因引起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导致,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身体肌能的退化和体内钙质的流失,很容易引起骨质退化。
其次是老年人容易摔倒,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的退化,使得身体协调能力也有所差异,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容易导致老年人发生摔伤。
最后是心脑血管问题,当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发生问题后,会使老年患者出现头晕和不适等症状,随着老年患者下床和行走时跌倒而引起髋部骨折。
(3)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因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大多为创伤所致,当老年人遭遇伤力一般较轻时,可以表现为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都是由反复轻型伤力积累所致,骨肿瘤侵犯椎骨可以造成轻微的伤力或者无外伤造成的骨折。
二、骨折对老年人的危害都有哪些?(1)骨折后引起多种并发症老年人患有骨折,尤其是下肢的骨折,使得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然而长期的卧床休息对于老年人本身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这类骨折的治疗研究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分析近年来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治疗策略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为后续的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新兴的生物治疗等,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我们还将探讨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
我们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研究的不断进步,为老年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鉴于老年患者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手术风险较高,因此,保守治疗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药物治疗是保守治疗的核心,主要包括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等药物,旨在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
同时,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还会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等药物来缓解疼痛。
物理治疗在保守治疗中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通过物理疗法,如温热疗法、电刺激等,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物理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磷等营养物质,也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然而,保守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一些骨折严重、疼痛剧烈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老年慢性病——科普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老年慢性病——科普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一、什么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问题,它是由于骨骼的疏松和骨质减少而导致的脊柱骨折。
这种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骼质量的下降,这使得脊柱的压力和力量承受能力下降。
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和疼痛。
二、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检查方法:检查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方法包括X射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如果病情较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以确定骨质疏松的程度。
骨密度检查是一种测量骨骼密度的方法。
骨密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骼的健康状况。
这种检查通常使用X射线或超声波。
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表现:1.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主要表现是背部疼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背部沉重和僵硬,这是由于脊柱骨折导致的压力和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会在活动时加重,例如弯腰或转身。
在严重的情况下,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2.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身高缩短。
这是由于患者的脊柱骨折导致脊椎压缩,从而使身高缩短。
这种情况通常在患者超过50岁时更为常见。
3.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胸部和腹部疼痛。
这是由于脊柱骨折导致的压力和疼痛向周围器官传导。
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和腹部不适。
4.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
当脊柱骨折愈合时,可能会发生骨折处的畸形。
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患者的姿势异常、驼背和肩膀不平。
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高危人群有哪些?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该疾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女性、年龄较大的人、低体重、长期使用激素药物、久坐或长期卧床不起的人、吸烟者、过度饮酒者等。
1.女性是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高危人群。
由于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导致骨钙流失加快,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
女性在绝经后的前10年内,骨质流失速度更快,因此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完整word版)股骨颈骨折指南

(完整word版)股骨颈骨折指南股骨颈骨折指南
摘要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加常见。
本指南旨在提供准确和全面的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
引言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颈部位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骨质疏松的患者。
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将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健康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诊断
股骨颈骨折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认。
常见的症状包括股骨疼痛、肿胀、行动困难等。
骨折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X射线、CT扫描或MRI检查。
分类
根据断裂线的位置和骨骺的完整性,股骨颈骨折可以分为两类:颈部骨折和转子间骨折。
颈部骨折有内、中、外三种类型,而转子
间骨折通常是骨折线在转子间裂隙周围的骨折。
治疗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年轻
和活动度较高的患者,通常会采取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术和全髋
关节置换术。
对于老年人和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可能
更为合适,包括保守治疗和骨性固定。
预防
预防股骨颈骨折的关键是保持骨骼健康。
建议年轻人要注意饮
食均衡,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老年人要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加强骨骼锻炼,同时避免跌倒。
结论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骨折类型,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准确和及时的诊断是关键,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来制定。
预防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对于骨质疏松的人群,应该采取积
极的措施保持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罗先正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随着杜会入口老年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日常生活或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
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肱骨近端、胫骨近、远端骨折。
脊柱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外伤,如平地跌倒等。
与年青人非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
后者骨折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暴力损伤,有明显外伤史。
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生存期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
如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严重时可出现剧烈腰背疼痛,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驼背畸形,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由于畸形、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甚至萌发自杀意念。
骨折多发生在T。
与L。
之间,以胸腰椎最为常见。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生,提示全身骨微结构的退变。
骨强度的下降,新的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25%~50%。
因此,能否减少新的椎体骨折发争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评定标准。
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骨折后第一年的病死率为20%,1/3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庭护理,不足1/3的患者能恢复剑骨折前的生活质量。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及进展1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可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或表现为原有疼痛加重。
功能障碍也可很轻微,甚至患肢仍可活动。
②特有表现:可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但iN床上也有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
③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可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凸或驼背畸形等。
2常规X线摄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我国多数医院,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常规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OVCF)的诊治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骨三科 付治安
一、骨质疏松症 二、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
一、骨质疏松症
1、骨质疏松症定义 2、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 3、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4、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一、骨质疏松症
1、世界卫生组织
(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OP)是 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 损坏,骨强度下降,导致骨 脆性增加,易发生脆性骨折 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5、OVCF 的治疗
无论哪一种治疗方法,都需要与抗骨 质疏松治疗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骨 量及骨强度,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率。
手术治疗:
1开放性手术:目前多用于伴有神经、脊髓受压及结构性 失平衡的病例,但骨质疏松常易导致内固定失败。开放 手术创伤大,患者多为老年人,术前需评估患者心肺功 能及手术的耐受力,行骨密度检查评估患者骨质疏松严 重程度,内固定植入时常需骨水泥强化。
(3)椎体肿瘤:原发或转移性椎体破坏致病理 性压缩改变,一般不超过其上下椎体。
(4)老年性驼背:多见长期承重、蹲位从事重 体力劳动的老年人;常累及胸椎中下段椎体; 多个受累椎体成形,但整个脊柱保持完整;椎 体前缘硬化,纤维变性,前缘骨质融合。
(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骨营养不良:甲状旁 腺功能亢进致破骨细胞增加,加快骨吸收,引 起纤维性骨炎,造成椎体楔合。
(4)其他表现:如肺活量减少,呼吸功能障碍, 腹部受压食欲减退,腰椎前凸增大一椎管狭窄、 腰椎滑脱等,健康状况恶化,失眠和抑郁症等 等。
2、OVCF的特点
1骨折后需制动或卧床,加速骨吸收,加重OP。 2骨折部位骨量低,且多为粉碎骨折,复位困难。 3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吸收。 4骨折难愈合,时间长。 5再次骨折几率大。 6因多见于老年人,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 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群骨折的主要因素,基于老年人脏器功能逐步衰弱,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所以在治临床疗中须强化护理干预,以提升临床效果。
本文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特征特征,对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老年患者;骨折疏松性骨折;护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基于低骨量、骨组织结构破坏为表现,引起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病症,是老年人群骨折、致残的主要原因[1]。
近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实践表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疗效,改善骨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1.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特征从临床病例看,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常见的有桡骨远端骨折、髋部骨折及椎体骨折等,具有这几个特征:(1)以老年女性多发,研究表明,45岁后随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步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增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尤其是60岁后女性,因停经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
(2)骨折发生无显著诱因,临床研究报道,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较大、低钙饮食、跌倒、骨脆性增大是骨折主要危险因素[2]。
(3)骨愈合时间较长,老年人群本身体弱多病、脏器功能衰退、骨愈合性差,骨折后需较长时间卧床,活动会受限,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影响预后。
(4)易复发,老年骨折患者随年龄增长以及内分泌变化,骨钙流失,骨骼脆性大,再因合并基础疾病,会加重骨质疏松病情,以致于骨折易复发。
2.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2.1专科护理根据骨折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桡骨远端、髋部骨折在复位固定手术后,应保持患肢功能位,不得随意移动,做好肢端的保暖,同时要密切观察血运、皮肤颜色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对于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应保持绝卧硬板床,并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定期协助患者翻身。
有学者认为,对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有助于患肢功能恢复。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一、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构造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量。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由于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后,造成骨密度下降、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罹患骨折并卧床后,将发生快速骨丧失,又会加重骨质疏松症,形成恶性循环。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容易松动、脱出甚至断裂,且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致残率、致死率很高,骨折即使愈合后康复也很缓慢。
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已严重威胁了老年人的身心安康、生活质量和寿命。
鉴于上述特点,要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同时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二、临床表现(一) 骨折的一般表现:出现压痛、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
(二) 骨折的特有表现:出现畸形、骨擦感、反常活动、功能障碍等。
(三) 脊柱变形: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见,也可见于男性。
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
仅为轻微外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一) 临床表现:可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二) 影像学检查*线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线片除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小梁稀疏、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
一般要求拍摄正、侧位*线片,必要时可加拍特殊位置。
拍片时应包括损伤部位的上下临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括双侧髋关节,脊柱骨折应包括尽可能多的节段,以免漏诊。
要合理应用CT和MRI检查,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于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骨质疏松常见三种骨折
*导读:我们在认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同时,要对其身体上3个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引起警惕。
……
常见疾病据资料统计,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有20%会发生骨折,其中有的会因功能障碍致残,有的会因骨折后长期卧床,引起褥疮、肺炎、尿路感染等合并症,导致衰竭死亡。
我们在认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同时,要对其身体上3个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引起警惕。
腕部骨折这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
当人要摔倒时,多会反射性地伸出手掌触地来支撑保护身体。
对于这种骨折,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即在局部麻醉下手法牵引复位,腕屈曲尺偏位固定一个月。
去除固定后,经2~3个月功能锻炼会逐渐恢复正常。
椎体骨折多发生在脊柱的腰椎及胸腰段部位的椎体。
人体骨质疏松发生时往往首先累及脊柱的椎体,使椎体内起支撑作用的骨小梁在数量上变得减少、质量结构上变得脆弱。
严重者的椎体像一座失去柱子支撑的空房子,徒有四壁。
一旦受到外力刺激,如跌坐伤的发生,其疏松空虚的椎体很容易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椎体压缩性骨折。
这时病人腰背痛症状进一步加剧,有的疼痛会放射到腹部。
起卧活动受限,驼背畸形也愈发明显。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国外引进椎体成形术应用于椎体压
缩性骨折的治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对于早期、不完全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一些多个椎体的、较陈旧的骨折,只要是椎体尚未完全压缩,都会有很好的疗效。
髋部骨折髋部是下肢和躯干的连接部位。
人在摔倒瞬间,下肢支撑、扭曲的力量会像杠杆似的作用于髋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很容易造成股骨粗隆或股骨颈骨折。
此时患者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患肢呈外旋翻畸形。
1.股骨粗隆部骨折。
因这一部位骨质的血液循环状态比较好,通常6周能够愈合。
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是,病人卧床,患肢呈外展内旋位持续骨牵引。
但即使6周的牵引,对于老年病人也会很痛苦,护理也很困难。
所以在受伤早期,接受外科内固定术是一个较积极的方法。
手术可采用髓内钉或动力髋钢板做内固定。
2.股骨颈部骨折。
这是人体骨折中最难愈合的骨折部位。
愈合时间需3个月以上,其中尚有一部分患者的骨折不愈合并易发生股骨头坏死。
治疗方法应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患者是否能接受这种手术治疗,从医疗的角度看主要取决于其身体条件。
一般来讲,只要患者心脑血管和主要脏器功能状况允许,在受伤早期就不应失去手术治疗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