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FAO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发布,了解未来10年世界乳业供需形势

合集下载

我国粮食进口对国际粮价的影响:“大国效应”的验证——以三大主粮为例

我国粮食进口对国际粮价的影响:“大国效应”的验证——以三大主粮为例

我国粮食进口对国际粮价的影响:“大国效应”的验证——以三大主粮为例钟钰;陈博文;王立鹤;吕新业【摘要】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我国粮食进口与国际粮食价格间的关系,表明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主要受其自身惯性的影响,我国粮食进口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弹性关系,尽管“大国效应”很微弱,但要警惕未来我国进口对国际粮价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粮食进口使得国际化肥供给价格弹性增大,因此我国粮食进口要充分考虑世界供给能力,提前给予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或合理稳定的进口需求预期.生物质能源产量、原油价格与国际粮价的弹性关系趋向式微,表明我国粮食进口稀释了生物质能源和原油与粮食之间的价格需求弹性.为此,要密切注意国际性因素对粮食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增强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的能力,从而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期刊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2)006【总页数】7页(P119-125)【关键词】粮食进口;国际粮价;大国效应【作者】钟钰;陈博文;王立鹤;吕新业【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南京大学商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陈博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王立鹤,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吕新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邮编:100081。

①关于进口激增或是评估和衡量进口激增的方法尚无一致认可的定义。

各类定义尤其倾向于以不同的阈值为基础。

如果实际进口量超过该阈值,则即认为发生进口激增。

对于我国而言,如果从进口依存度来看,2013年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只占国内产量很小比重,依次仅为1.11%,3.05%和2.53%,如果从纵向进口增加量来看,比2009年增加5.68倍、5.15倍和35.33倍。

受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上主要粮食价格不断下行,而国内粮价持续走高,由以往低于国际市场转为高于进口完税到岸价格,直逼配额外完税到岸价,形成了国内外价格倒挂,且国内外价差持续扩大;加之国内粮食供给处于结构性失衡状态,推动我国粮食大量进口,形成“进口激增”①。

紧平衡是什么意思

紧平衡是什么意思

紧平衡是什么意思最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2-2021年农业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未来10年全球农业生产增长放缓,生物质能源发展较快,主要农产品供需紧平衡,农产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

全球农业生产增长放缓,生物燃料发展较快未来10年,全球农业生产增长放缓,年均增长率将由过去10年的2.6%降至1.7%。

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的农业生产增长率将由过去10年的3%降至1.5%。

粮食、食用油籽、食用油、食糖、肉类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消费将保持紧平衡状态(表1)。

谷物产品。

预计到2021年,全球三大主粮作物的产量和消费量基本平衡。

小麦期末库存2.19亿吨,粗粮期末库存2.3亿吨,大米期末库存1.45亿吨。

三大作物的库存消费比为22%。

小麦的库存消费比将维持在30%左右的较高水平上,而大米和粗粮的库存消费比将持续下跌或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到2021年将只有20%和15%(图1)。

乳制品。

乳制品将是所有农产品中生产和消费增长最为强劲的产品。

预计到2021年,全球全脂奶粉产量将比2009-2011年增长32%,其中中国和新西兰的产量增长将占新增产量的2/3;全球脱脂奶粉产量预计比2009-2011年增长23%,其中美国和新西兰的产量增长将占新增产量的60%,到2018年美国将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脱脂奶粉生产国(表2)。

渔业。

未来10年,全球渔业产量将超过牛肉、猪肉和禽肉产量的总和,成为人类动物蛋白最主要的来源。

预计到2021年,世界渔业产量将达到1.72亿吨,比2009-2011年增长15%,其中捕捞鱼和养殖鱼的产量分别为9300万吨、7900万吨。

生物燃料。

到2021年全球生物乙醇的产量预计将比2009-2011年翻一番,达到1800亿升,生物柴油产量将达到410亿升(表3、表4)。

生物燃料发展对农业原料的需求巨大,预计到2021年生物燃料生产将消耗全球14%的粗粮、34%的甘蔗和16%的植物油。

未来十年的中国农业

未来十年的中国农业

未来十年的中国农业作者:***来源:《农经》2020年第06期未来十年,我国农业将如何发展?粮食、蔬菜瓜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的产量及產品结构将如何变化?4月20日,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以下简称《报告》),介绍了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水产品等18个(种)主要农产品2019年市场形势,对未来10年尤其是2020年、2025年和2029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

这是自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七年向世界公布未来10年主要农产品市场供需形势的预测和展望。

“未来10年,我国稻谷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年均增长0.6%;小麦产量年均增长0.13%;玉米产量年均增长2.5%。

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和供给明显增加……”《报告》中,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测研判的权威数据,勾勒出我国未来10年粮食生产将稳中有增、提质调优、增产保供能力大幅提升的总趋势。

生产稳?库存足?供给有保障《报告》对2019年—2020年我国农产品供需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和预测: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38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大米、小麦进口量仅占全年消费量的1.5%和2.7%,自给率95%以上。

《报告》预测,2020年水稻、小麦、玉米产能将得到巩固提升,三种粮食(水稻、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近14.2亿亩(9467万公顷)、口粮播种面积8亿亩(5333万公顷)左右。

大豆振兴计划将继续实施,大豆面积有望再增加200万亩(13.3万公顷)以上。

棉花面积预计稳定在5000万亩(333.3万公顷)左右,油菜播种面积预计增加,特色油料生产有望不同程度增长。

猪肉产量预计下降,禽肉等其他肉类产出有望继续增长,肉类供给结构将得到优化。

奶业提质增效明显,水产健康养殖较快发展,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增加。

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加快,消费需求的优质化、绿色化、个性化、营养化趋势更加明显。

食品行业的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

食品行业的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

食品行业的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是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促进国内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国内食品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的现状、主要食品进口与出口国家、贸易壁垒、以及食品进口与出口对国内食品产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的现状近年来,全球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2019年全球食品进口总额达到了1.5万亿美元,食品出口总额达到了1.2万亿美元。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品进口国,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则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在我国,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我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9年我国食品进口总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食品出口总额达到了800亿美元。

其中,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了12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了50亿美元。

主要食品进口与出口国家在食品进口方面,我国主要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进口。

其中,进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籽、水果、蔬菜等。

在食品出口方面,我国主要向日本、韩国、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出口。

其中,出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品、茶叶等。

贸易壁垒在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中,贸易壁垒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贸易壁垒主要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关税壁垒是指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来限制进口,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进口许可、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等。

这些壁垒对食品进口与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限制了市场的准入。

食品进口与出口对国内食品产业的影响食品进口与出口对国内食品产业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食品进口可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促进国内食品产业的发展。

例如,进口的大豆可以作为饲料原料,促进了国内养殖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食品出口可以提高国内食品的竞争力,促进国内食品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

FAO网站研究

FAO网站研究



专题展现 FAO 工作重点
Med
i
a
(媒体)
News
(新闻)
Med
i
a
(媒体)
主要内容
关于成员国的相关信息,并按照国家英文
名称首字母排序提供各成员国相关新闻、出
展现方式
字母列表
版物、数据等内容
提 供 成 员 国 国 家 简 称、 全 称、 标 准 国 家
代码
近期重大媒体新闻报道
字母列表
World Agriculture
(续)
频道
Re
s
our
c
e
s
(资源)
栏目
子栏目
主要内容
展现方式
Da
t
a
(数据)
How wewo
rk
(我们如何工作)
介绍首 席 统 计 师 办 公 室 的 职 责 与 内 设 机
构,具体链接至 “关于 FAO”
文字
I
n
t
e
r
a
c
t
i
ves
t
o
r
i
e
s
(交互故事集)
文字、图片、视频
机构图
文字、立体定位图
包括 FAO 大会、FAO 理事会、计划委 员
会、财政委员 会、 章 程 及 法 律 事 务 委 员 会、
Gove
r
n
i
ngBod
i
e
s
(领导机构)

农业 委 员 会、 商 品 问 题 委 员 会、 渔 业 委 员
会、林业委员会、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区
文字
域会议,此外还有法定机构、领导机构成员

2019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2019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 Biotechnology,2021,41(1):!14-119DOI:10.13523/j.cb.2012100 i专稿]X..+-+-+“+“+-+..+-+丿2019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是各国克服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的关键。

联合国估计,目前的高人口增长率、政治动荡、自然资源退化、被迫移民(从农场到城市社区),以及正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等各种挑战的相互作用将对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可能会加剧全球的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

在农业、粮食、健康、水和卫生等部门,以及社会保护、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等政策领域应采取更大胆、有力的行动开展合作。

过去的23年(1996-2018年)已经证实了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1)提高生产力,促进全球粮食、饲料和纤维安全;(2)支持一个国家耕地的自给自足;(3)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森林砍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4)缓解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挑战;(5)提高经济、健康和社会效益。

上述经济效益、健康改善和社会效益的相关信息的发布,可以帮助农民和消费者分别就种植和消费什么作物作出明智的选择,帮助决策者和监管机构为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和种植制定生物安全指南,帮助科学传播者和媒体正确、有效地传播该技术的益处和潜力。

本报告报道了这一主题的最新信息,其中包括自1996年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一年以来有关转基因作物应用和分布情况的全球数据、各国情况和该技术的未来館景。

12019年转基因作物应用概况201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略有下降,为1.904亿公顷2019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24年,29个国家种植了1.904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与2018年的1.917亿公顷相比下降了0,7%(130万公顷/320万英亩)。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1996年增加了约112倍,累计种植面积达27亿公顷,使生物技术成为世界上应用速度最快的作物技术。

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报告结构概述 (5)二、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6)2.1 智慧农业的定义与特征 (7)2.2 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历程 (8)2.3 当前智慧农业的主要应用领域 (9)2.4 中国智慧农业的技术进展 (11)2.4.1 农业物联网技术 (12)2.4.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13)2.4.3 空间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14)三、中国智慧农业市场分析 (16)3.1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17)3.2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8)3.3 市场驱动因素与挑战 (19)四、中国智慧农业投资前景预测 (21)4.1 投资机会与潜力领域 (22)4.1.1 农业物联网 (24)4.1.2 农业大数据 (26)4.1.3 农业无人机 (27)4.1.4 农业智能装备 (29)4.2 投资风险及防范策略 (30)4.3 投资建议与前景展望 (32)五、结论与建议 (33)5.1 研究结论总结 (34)5.2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36)5.3 对投资者的建议 (37)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农业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农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导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智慧农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投资前景,为投资者和相关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我们将对中国智慧农业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企业、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论文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论文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摘要:过去30 年,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在2009 年,中国列车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平稳行驶,与坚实的农业基础是分不开的。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步入历史最好时期: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稳固,亿万农民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畅,农村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谐。

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已经全面启动。

要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就必须把困难估计足,在规划之前清醒认识我国农业发展可能会面临的诸多挑战,超前谋划,预备对策。

一、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面临障碍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对于完善现代农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明显加快,微观层面的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不断推进;二是农业分工分业迅速深化,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业发展、结构升级和农民增收的引领支援作用迅速突显;三是在区域层面,农业发展的集群化和连片化现象迅速推进,重大项目带动、农业项目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坚实等,越来越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方式。

总体而言,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仍然较为滞后,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体系的发育、农业经营效益提高及其对农民增收贡献能力的增强,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体制改革滞后,政府、准政府主导型农业服务体系活力不强,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如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难以更好地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导致农村发展中长期的资金严重不足,二是对农业分工协作和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引导机制不健全、支持力度不够。

三是在顺应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农业服务体系的转型方面,尚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人力资本支撑。

二、要素市场、产权市场的发育和城乡统筹滞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包括土地、资金、农贸、企业家、劳动力等要素结构的调整,甚至产权结构的调整。

通过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和产权流动以及城乡之间在要素市场的竞争,将更好的激活涉农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带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资讯
2018年中国干酪产量为10.7 万t,同比增长28.9%;进口量为10.84 万t,表观消费量为21.5 万t,进口依赖程度为50.4%,2018年干酪消费市场规模达64.6 亿元,同比增长12.6%。

1 干酪供应快速增长
干酪是一种发酵乳制品,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乳酸菌,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丰富。

国际乳品联合会以水分含量为标准,把干酪分为三大类,包括软干酪、半硬质干酪和硬质干酪。

受下游需求市场驱动,近年来,中国干酪产量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干酪产量达8.3 万t,同比增长46.7%,2018年,中国干酪产量为10.7 万t,同比增长28.9%。

2 干酪进口逐渐实现国产替代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共进口干酪10.84 万t,同比增长0.36%;进口金额为5.13 亿美元,同比增长3.14%。

相对进口市场,中国干酪出口量极少,2018年干酪出口量仅为188.9 t。

根据“干酪表观消费量=干酪产量+干酪进口量-干酪出口量”可以得出,2018年中国干酪表观消费量为21.5 万t。

自2005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联合开展农业展望活动,每年发布世界农业展望报告。

近期《OECD-FAO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正式发布,基于AGLINK-COSIMO模型,报告对全世界50多个国家(地区)20多种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消费、价格和贸易等市场情况进行了中长期(10 年)的预测和展望。

其中乳制品市场的主要展望内容如下。

1 2018年:畜群数量扩张和单产提高推动全球生鲜乳产量增长
2018年,全球生鲜乳产量8.38 亿t,其中包括81%牛乳、15%水牛乳和4%山羊乳、绵羊乳及骆驼乳。

2018年
2018年中国干酪市场进口依赖程度为50.4%(进口量/表观消费量),对外依赖程度仍然较高,但随着国内干酪供应市场增长,已经逐渐实现国产替代。

3 西式餐饮方式普及促进国内干酪消费市场增长
从目前干酪的销售渠道可以发现,餐饮渠道仍然是国内干酪的主流消费渠道,占国内干酪总消费量的70%左右,披萨等西式连锁快餐厅、面包厂是最主要的客户来源。

受西式餐饮习惯的潜移默化及人们对健康饮食生活追求提升影响,干酪的下游需求量快速增长。

随着再制干酪的创新打破国内消费者对传统干酪口感的不适应、西式饮食习惯普及以及儿童食品需求增长,国内干酪消费市场持续扩容。

2013—2018年,中国进口干酪单价整体维持在3 万元/t 上下波动。

按照干酪单价3 万元/t测算,2018年中国干酪行业市场规模(表观消费量×单价)为64.6 亿元,同比增长12.6%。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生鲜乳产量比2017年增长1.6%。

生鲜乳产量增长由畜群数量扩张和单产提高双推动。

世界最大奶业生产国印度的牛群数量显著增加,2018年生鲜乳产量增长3.0%,达到1.74 亿t;新西兰良好的草场牧草长势带动奶牛单产提升,2018年生鲜乳产量增长3.2%。

此外,欧盟和美国也分别有0.8%和1.1%的增长。

2 生产:印度和巴基斯坦将成为全球乳业生产增长的新星
2019—2028年,全球生鲜乳产量预计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到2028年达到9.81 亿t。

畜群数量扩张是产量的主要增长点。

与过去10 年相比,未来10 年,奶牛单产水平较低的国家,畜群数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2%,高于单产水平0.4%的年均增长率。

2019年中国干酪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干酪进口逐渐实现国产替代《OECD-FAO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发布,了解未来10 年世界乳业供需形势
行业资讯
未来10 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将成为全球乳业生产增长的新星,全球生鲜乳产量增量中超过一半的数量预计由这2 个国家贡献,增长主要来自户均不足10 头的奶牛或水牛养殖,预计2028年生鲜乳产量将占到全球的30%以上。

欧盟生鲜乳产量增速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基于欧盟对干酪、黄油、奶油等需求的小幅增长及全球乳制品需求增加,在奶牛单产水平提高的推动下,2019—2028年欧盟生鲜乳产量预计年均增长1.1%。

欧盟将有超过10%的奶牛进行有机生鲜乳生产,主要分布在奥地利、瑞典、拉脱维亚、希腊和丹麦,占欧盟生鲜乳产量的3%以上。

未来10 年,美国和加拿大的牛群数量基本稳定,产量增长将来自单产的进一步增加,北美依旧是奶牛平均单产最高的地区。

土地利用率和环境承载能力是新西兰乳业发展的限制,在高效的草地管理和全年可放牧的自然条件下,以出口为导向的生产模式将促进新西兰生鲜乳产量保持增长趋势。

非洲畜群数量也将出现增长,这些畜群除了产奶外,还兼做役用牛、肉用牛、肉用羊等,来自山羊和绵羊的生鲜乳将占据相当部分。

展望期末,非洲大地畜群数量将达到全球的1/3以上,产奶量占到全球5%左右。

3 乳品加工:全球黄油加工量较快增长
未来10 年,全球超过70%的生鲜乳用于加工牛乳、酸乳等新鲜液态乳,不到30%的生鲜乳用于黄油、干酪、脱脂乳粉、全脂乳粉和乳清粉等产品的加工。

黄油和干酪以满足直接食用需求为主,特别是干酪,在欧洲和北美占据固体乳制品消费的大部分。

未来10 年,黄油产量将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干酪因欧洲和北美食品市场增长缓慢,年均增速放缓至1.2%。

脱脂乳粉和全脂乳粉主要用于糖果、婴幼儿配方乳粉和烘焙等食品加工领域,贸易量很大,未来10 年,年均增速分别为1.3%和1.2%。

4 消费:全球鲜乳消费量增度将高于过去10 年
未来10 年,在发展中国家收入和人口增长的推动下,全球鲜乳消费占乳制品消费比重将会增加,预计全球人均新鲜乳制品消费量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略高于过去10 年。

世界各地乳制品消费量将呈现较大差异。

乳制品消费除与人均收入有关外,地区消费偏好的影响更加显著,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均消费量显著高于中国。

未来10 年,欧洲和北美地区乳制品消费将逐渐由牛乳、酸乳等液态乳向干酪等固态乳制品转移。

这既与消费者逐渐认识到乳制品脂肪对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有关,也与收入增长有关。

5 贸易:中国仍是主要的乳制品进口国
未来10 年,新西兰、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仍是最主要的乳制品出口国。

预计到2028年,四大出口国(地区)干酪、全脂乳粉、黄油及脱脂乳粉的出口量分别占全球的75%、78%、79%和81%。

新西兰仍将是国际市场上黄油和全脂乳粉的主要来源国,预计到2028年,二者的市场份额将分别达到39%和53%。

未来10 年,新西兰全脂乳粉产量的增速因中国进口减少而放缓,年增长率约为0.3%,低于过去10 年6.9%的年均增速。

就全脂乳粉而言,阿根廷也是主要出口国,预计到2028年将占全球出口量的5%。

欧盟仍将是世界上主要的干酪出口国,2028年欧盟在全球干酪生产中的份额将达到48%左右,在《CETA协定》、欧盟和日本双边贸易协定下,欧盟将提升对加拿大和日本市场的出口。

未来10 年,中东和北非、东南亚和中国将是主要的乳制品进口国家和地区。

其中,中东和北非的乳制品进口主要来自欧盟,而美国和大洋洲将是东南亚乳粉的主要供应国。

中国将继续成为全球主要的乳制品进口国,近年来中国从欧盟进口的黄油和脱脂乳粉逐渐增加,但大洋洲仍是中国乳制品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国。

同时,中国也是包装牛乳的主要进口国,预计展望期内(2019—2028年)鲜乳进口量将在基期70 万t的基础上以2.7%的年均增速增长。

6 价格:未来10 年全球黄油价格将略有下降,脱脂乳粉价格将上涨
2015年以来,国际市场乳脂需求强劲,黄油价格涨幅超过脱脂乳粉,并在2017年达到历史高点后处于下降态势。

未来10 年,黄油价格将略有下降。

近年来,欧盟公共干预库存的持续释放阻止了脱脂乳粉价格的上涨,但这些库存在2018年和2019年持续释放,未来库存处于低位,脱脂乳粉价格将由目前的较低水平出现上涨。

全球全脂乳粉和干酪的价格预计将随着黄油和脱脂乳粉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来源:乳业资讯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