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姐妹同盟”书写的比较研究——以《花开时节》和《海滨故人
陆港台当代文学研究连环比较

陆港台当代文学研究连环比较本文所说论述的范围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当代文学研究”包括当代文学史、类文学史及专题史的撰写,兼及现代文学研究和当前的文学评论。
“连环比较”是指大陆← →台湾,台湾← →香港,香港← →大陆。
比较内容有文学研究的背景、文学研究的立场以及文学制度、文学论争、作家的结构,还有表现形态、文学史专著和论文中体现的文学史观等。
大陆← →台湾1.两岸文学关系的解冻来自政治空气的缓和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者以往之所以对台湾文学完全不认识,是因为这块神秘而陌生的文学领土属禁区。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大陆对台湾的了解不再处于封闭状态。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大陆开始研究台湾文学之日,正是台湾乡土文学论战结束之时。
这场对台湾文化、台湾文坛乃至台湾社会产生巨大冲击波的思想撞击,也成了大陆研究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和参照系。
在1977至1978年发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厘清了三十年来“庙堂”文学与“广场”文学两种不同路线的发展。
虽然这是一场文学见解上没有交叉点的战争,但乡土文学论者要以“乡土文学”作武器冲击社会、改变西化文风的做法,这正与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现实主义为“正确”的创作方法以及“工农兵文艺”有不少相似或相通的地方,这些观点是如此强烈地影响了大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台湾文学研究走向。
在大陆第一批台港文学研究工作者中,差不多都有“海外关系”,时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台湾有亲友的封祖盛,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研究台湾文学,他那筚路蓝缕的代表作《台湾小说主要流派初探》①,重点论述的乡土小说作家共十二人,现代派作家三人,这种重视乡土派轻视现代派的做法,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大陆早期台湾文学研究的局限。
台湾的大陆文学研究产生同样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不开。
中国国民党为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为与岛内“宪政改革”取同一步调,也为了在国际上改变其僵化的形象,进一步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便于1991年4月30日正式宣布“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作废,长达四十三年之久的“动员戡乱时期”由此划上句号。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a225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a.png)
[2024版国开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阶段作业1至4+专题讨论1至2)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12月;适用于国开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在线形考考试。
阶段作业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库备注:试题随机,可以通过查看首字快速找题“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
[答案]《蚕马》《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
[答案]刘半农《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
[答案]周作人《十五娘》是新文学中最早的叙事诗,其作者是( )。
[答案]沈玄庐《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
[答案]丰子恺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
[答案]新潮社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 )。
[答案]沈雁冰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
[答案]郭沫若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 )。
[答案]《压迫》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
[答案]上海艺术剧社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 )。
[答案]李健吾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 )。
[答案]林语堂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题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胡适。
2、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叶圣陶;《月芽儿》的作者是老舍;《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沙汀;《倾城之恋》的作者是张爱玲。
4、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的重要演说的是鲁迅。
5、被称为“文体作家”的是沈从文。
6、《获虎之夜》的作者是田汉;《一只马蜂》的作者是丁西林;《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夏衍;《岁寒图》的作者是陈白尘。
7、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创造社。
8、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影响。
9、后期新月派以季刊《诗刊》作为阵地。
10、《死水》的作者是闻一多;《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别了、哥哥》的作者是殷夫;《老马》的作者是臧克家。
11、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和“美”的观点。
1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
13、《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徐志摩;《蕙的风》的作者是汪静之;《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14、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胡适。
15、《示众》的作者是鲁迅;《春桃》的作者是许地山;《华威先生》的作者是张天翼;《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
二、不定项选择题1、《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有(ABCD )。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b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c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d青春、爱情的热烈歌唱e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C )。
a抗战未开始时b抗战前期c抗战中期d抗战后期e抗战结束3、《蚀》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的,这三个中篇是(BDE )。
a泥泞b幻灭c自杀d动摇e追求4、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BCE )。
a沈从文b吴组缃c沙汀d刘呐鸥e艾芜5、下列小说不是老舍2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是(AC )。
鸳鸯蝴蝶派评价史研究的开题报告

鸳鸯蝴蝶派评价史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鸳鸯蝴蝶派评价史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派别,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形成,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
然而,对于鸳鸯蝴蝶派的评价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甚至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鸳鸯蝴蝶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一度受到了挑战。
因此,在探究鸳鸯蝴蝶派作品的基础上,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鸳鸯蝴蝶派的文学思想、艺术手法、作品风格和时代背景,以及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文本分析和历史文献研究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对鸳鸯蝴蝶派代表作《狂人日记》、《草枕》、《呐喊》等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分类整理,揭示鸳鸯蝴蝶派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学思想、艺术手法和作品风格等特征,总结和探究鸳鸯蝴蝶派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计划:第一阶段,收集和整理鸳鸯蝴蝶派的重要文献和研究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深入了解鸳鸯蝴蝶派的文学思想和作品特征。
第二阶段,通过对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品的文本分析和历史文献研究,抽象出鸳鸯蝴蝶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文学特点,并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其与其他文学派别的异同之处。
第三阶段,从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对鸳鸯蝴蝶派作品的评价进行深入探究和总结,阐述鸳鸯蝴蝶派作品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和作用,揭示鸳鸯蝴蝶派被贬低的原因,探究其影响力的起因和后果。
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究和总结,预计将得出如下几方面的成果:(1)对鸳鸯蝴蝶派的文学思想、艺术技巧、作品风格等特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
(2)探究鸳鸯蝴蝶派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并总结鸳鸯蝴蝶派作品未被充分认可的原因。
(3)揭示鸳鸯蝴蝶派作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启示,以及对中国文学史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4)对于中国文学史上的艺术流派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港台文学论文

乡愁中的感伤主义色彩——读白先勇的作品有感姓名贾明明班级市场营销11102学号2011012385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曾说:“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于梨华和白先勇。
”他甚至赞誉白氏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他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
中西合璧、悲剧色彩和感伤主义是白先勇创作的特点,但感伤主义更具个人色彩,作家通过塑造不同人物的乡愁形象来表现。
本文试着从作品中的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乡愁去进一步挖掘作家内心深处的感伤情怀与实质。
白先勇创作的三大特点:中西合璧、悲剧色彩和感伤主义。
因此,白先勇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伤感主义色彩,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几乎流露出郁结在作者心中的无限的哀愁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而构成白先勇作品的感伤主义色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就作品中所突现的“乡愁”——怀念祖国、故乡、亲人的无限哀愁。
是什么原因导致作家如此深有感触?他们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表现的呢?近代中国的历史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变化,1949年中国大陆解放,一部分的中国人由于对中国的情况不理解就离开大陆到了台湾,后来美国经济的强行侵入,使得台湾的经济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那一些人就对台湾产生了一种茫然的心态,他们不知何去何从?成了所谓的“无根的一代”,从内心深处产生了无限寂寞孤独的“乡愁”。
他们身处异国,但经常怀念的却是自己童年时代的祖国、亲人、故土。
所以在台湾的某些作家的作品中就形成了一种感伤的情绪,曲折地反映了爱国主义思想和深沉的民族感情。
而白先勇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作品中的乡愁是通过各类人表现出来的,下面就他的作品来试将人物归类。
一类是台湾上层人物表现出来的“乡愁”。
在《游园惊梦》中,钱夫人的“感伤”,她虽然到了台湾后但心中总是念念不忘大陆的东西,对南京的一切总是难以忘怀,口中总不离南京,常常用台湾的的东西与大陆的东西来对比。
在穿衣服上,尽管衣料旧了看起来不够亮,但一想到是从南京带出来的就宁愿用它来裁衣也不愿意到鸿翔绸缎庄买份新的。
国开作业《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11)

题目:奠定凌叔华文坛地位的成名作是1925年1月10日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上发表的()。
选项A:《绣枕》选项B:《资本家之圣诞》选项C:《酒后》选项D:《女儿身世太凄凉》答案:《酒后》题目:以第一人称记述女主人公苏怀青从迈上花轿到走出“围城”的婚姻生活的小说是()。
选项A:《歧途佳人》选项B:《酒后》选项C:《结婚十年》选项D:《围城》答案:《结婚十年》题目:“水族系列小说”《鱼》、《蚌》和《蟹》的作者是()。
选项A:梅娘选项B:张爱玲选项C:凌叔华选项D:苏青答案:梅娘题目:著名随笔《三八节有感》的作者是()。
选项A:冰心选项B:陈衡哲选项C:丁玲选项D:冯沅君答案:丁玲题目:丁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选项A:《水》选项B:《母亲》选项C:《韦护》选项D:《梦珂》答案:《韦护》题目:冰心的第一篇小说就是谈女子教育问题的()。
选项A:《卷葹》选项B:《隔绝》选项C:《隔绝之后》选项D:《两个家庭》答案:《两个家庭》题目:有一位女作家虽然加入了文学研究会,但她作品的艺术气质却接近创造社,强调主观与个性。
这位女作家是()。
选项A:冯沅君选项B:庐隐选项C:陈衡哲选项D:冰心答案:庐隐题目:《呼兰河传》就是在为一座呼兰河畔的小城作传。
其作者是()。
选项A:苏青选项B:萧红选项C:丁玲选项D:梅娘答案:萧红题目:冰心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
选项A:《结婚十年》选项B:《呼兰河传》选项C:《倾城之恋》选项D:《两个家庭》答案:《两个家庭》题目: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性文学作家主要有庐隐、石评梅、冯沅君和()等。
选项A:陈衡哲选项B:张爱玲选项C:冰心选项D:凌叔华答案:陈衡哲, 冰心, 凌叔华题目:“东吴系”女作家主要有()等。
选项A:施济美选项B:张爱玲选项C:杨秀珍选项D:汤雪华答案:施济美, 汤雪华, 杨秀珍题目:张爱玲的“上海传奇”系列小说主要有《封锁》和()等。
鸳鸯蝴蝶派与砚友社之比较

说 明 了这 两 派文 学 的产生 都有它 的历 史根 像
, , , 、
,
.
是革命新 兴力 t 的 萌发 地 匆派 产 生 于 此 恰好说 明 了姆 派 自 产生起就 显 现 出 了 远离社 会现 实 的特性 砚友社 萌生于
9 世纪末 1
, , 。
,
在匆 派的形 成过 程 中 起 了 催化作 用 的 除 了小 说杂 志之 外 还 有 清末 兴 办 的登 级各种谐 文 花史
. ,
从文学 的继 承 关系来看
曰曰 卜
“
姆 派孕 育并脱 胎于晚
,
促 成 了 明 治时期 的砚 友社 文 学
清文学 早期 作 品 的题材 体 裁几乎都 能在晚清文学 中找到 它 的 家谱
”
。
写社会小说和妓院生活的
;
、
承
、
姆 派与 砚 友 杜 的 产 生 和 发展 是 多种 因家交 叉 作
用 的结果
。
出中下 层 市 民 的生 活情 态 凉 的 呼声 与 不 平
, 。 ,
传达出他 们诅 咒世 态 炎
.
对 于 充满 罪 恶 的 都市 生 活 景 象 与
社 会 上 层 人物 的 嘴脸
啤有 一 定 的 描绘 和 揭耳
、
总
.
呀卜
之 姆 派 反映了黑 暗中 国 没 有生气 没有光 明 的那 一 ④城 市 中 小 市 民
.
袭 了清末 遗 贵 小说 的 余绪及清 中叶的
《 花 月痕
下 列 比 较 可以 更 清 楚 地 了解 这 一 点 派 砚友 社
.
写历史
、
武侠小
。 、
鸳
说的
,
大多 因 袭 了清末 拟古 小说 和侠 义 小说 的 旧 套
两岸女性杂志之异同

两岸女性杂志之异同
无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
【年(卷),期】2010(000)014
【摘要】两岸女性杂志内容多元,但由于大陆杂志不得在台发行与进口销售,港澳杂志不得在台发行,台湾民众对大陆杂志了解有限。
现任大中华桦榭集团《Femina伊周》出版人的张晓怡表示,两岸杂志出版业最大的差异在市场规模的不同,台湾杂志市场小、经营规模小,大陆杂志市场够大,可以细分读者的需求出版各类专业杂志。
【总页数】1页(P36-36)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海峡两岸英语科技词汇翻译异同比较 [J], 齐媛媛
2.两岸民意异同与两岸和平发展——从民意比较角度探讨两岸和平发展框架 [J], 林立辉
3.两岸书卷字今音异同专题述要 [J], 范新干; 范景行
4.对海峡两岸武术发展异同的思考 [J], 闻武
5.对海峡两岸武术发展异同的思考 [J], 闻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这一主题的书写 , 杨 千鹤的《 花开时节》 可谓代表 。 杨千鹤于1 9 2 1 年 出生在台湾 , 受过高等教育 , 有很高 的
写作水平 , 是 日据时代台湾第一位女记者 。 她 以台湾知
识女性观点创作 , 并在杂志上发表新 闻报道 、 通讯等文 章, 《 花开时节》 是其唯一的小说 。 作 品主要表现受到高 等教育的台湾知识女性对爱情 、 婚姻 的看法及在事业和
“ 男人 占据主体 。 女人处于 附属地位” 的传统观念
固定下来 , 并沿袭至今。 经济上 , 男人创造 了社会 的绝
为孤独无援而灭亡 的。 ” [ s I P 换句话 说 , 三个在一起 。 多一
大部分财富 , 家庭 中, 男性也成为收入 的主要来源 , 女
性 的定位是“ 相夫教子” 。 政治上 , 男性拥有 强大的社 会权 力 , 女 性则很 难进入权 力阶层 。 “ 现今 包含着 往 昔。 过 去的全 部历史是 由男性创造 的。 ” 嗍 这个 观念 已 深 入人 心 。 父权 文化 中男性 中心 意识 占据着统治 地 位, 于是“ 女人不是天生 的, 而是被塑造 的。 ” f 同时
中国 ・ 包头
职 大 学 报
2 0 1 4年 第 2期
两岸“ 姐妹 同盟’ ’ 书写的比较研 究
— —
以《 花 开时节》 和《 海滨故人》 、 《 暑假 中》 、 《 弟兄们》 为例
卢艳芳
( 郑 州大 学 , 河 南省 郑 州市 4 5 0 0 01 )
摘
要: “ 姐妹 同盟” 的 书写是女性 文学的主题 之一 。 两岸 同为“ 姐妹 同盟 ” 的 书写有相 同 , 也有
1 6
因在于女性作家和批评家争取女性 团结 以获得力量
的愿望 . 也基 于女性 四分五裂 而无力反 抗压迫 的实
际0 ”
和好 , 因为她们都“ 没有勇气肯 自动去过那一个人 的寂 寞 日子” 。 《 弟兄们 》 中“ 假如仅仅是一个 , 那么或者由
于缺少说话与 听话 的对手 , 陷入孤寂和苦 闷 , 或者 由于 得不到锻炼机会而渐渐埋没 。 多少 自我 了解 的机会是 因
突出的一篇。 庐隐是五 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一位著名女
根 的《 小鲍庄 》 、 《 纪实与虚构》 ; 从“ 三恋” ( 《 小城之 恋》 、 《 荒山之恋》 、 《 锦绣谷之恋》 ) 的人性发掘 , 到《 长恨歌》 及
至新作《 天香》 题材开拓 , 都显示出王安忆创作上多变 的
风格和创新的活力。 特别是《 弟兄们》 这篇小说 , 以同性
友谊透视两性关 系, 探讨女人在离开男人后能走 多远 的 问题 , 传达 了作 者深刻 的女性 思考 。 上 述有关 “ 姐妹 同
盟” 主题 的代表性作品 , 皆出自于女作家笔下。
不止大陆 , 台湾早在 1 9 4 0 年代 的 日据时期也 出现 了
作家 ,她的作品着重表现五 四青年一代的感情世界 , 特别是对五四青年女性的感情 、 心理世界有细致的描 写。 《 海滨故人》 写五个女孩 的聚散 离合及 “ 感情 与理 智冲突下的悲观苦 闷” 。 网 之后丁玲在1 9 2 8 年写作 《 暑 假中》 。 丁玲 出身没落封建世家 , 受其具有 民主革命思
婚姻面前的人生抉择。 源自想的母亲影响 , 她很 早就追求个性解放 , 特别关 注女 性的命运 , 成名作是《 莎菲女士的 日记》 。 《 暑假 中》 写
于大革命失败后 . 写几个女性在假期 中百无聊赖的生
“ 姐妹情谊 ” 在西方社会 中有深厚的传统 。 “ 它 的动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一l 1 -2 6 作者 简 介 : 卢 ̄  ̄ ( 1 9 8 6 - - ) , 女, 河南济源 人, 河 南省郑州大学文学1  ̄ 2 0 1 1 级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向: 中国现 当代文学。
中心文化观念 的影响 已经渗透到人类 文明的各个方
面, 女性要获得 自己彻底的解放 , 不能依 靠男性 的施
舍, 也没有必要 同男性携手合作 , 而是要 自己结 成联
盟, 建立起一种姐妹情谊 。 ” [ I 1 这种“ 姐妹情 谊” 影响 了 中国女性文学 的创作 。 关于“ 姐妹同盟 ” 的书写 , 在中国大陆现代文学中 已经出现。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人的思想解放 , 也促 进一批女性作家成长 , 有冰心 、 庐隐、 冯沅君 、 石评梅 、 林徽 因等。 其 中庐隐的《 海滨故人》 是写作“ 姐妹 同盟”
些说话与 听话 的对手 。 就不会陷入孤寂 . 也会多些 自我
了解 的机会 , 因为寂 寞而结成同盟 。 所 以这几篇小说显 示的姐妹结盟多数仍是寂寞 、 孤寂和无奈下的选择 。
结盟女性的情谊是脆弱 的 , 易破 裂。 《 花开时节》 中 信誓旦旦最后结婚 的朱映却最早 步入婚姻殿堂 , 让 同盟 中的惠英和翠苑不禁和她疏远了些 。 《 海滨故人 》 中三个 可爱的女孩因事业 、 婚姻 和家庭 等因素各奔东西 . 不禁
“ 姐妹 同盟 ” 的书写是女 性文学 的主题之一 。 在 “ 西方女权 主义运动 中, 一些女权 主义者 考虑 到男权
的“ 姐妹 同盟” 主题 。 及至2 0 世纪8 0 年代 以来 , 女作家创 作再次掀起高潮 , 其中王安忆写 出多部表现女性 意识 的 作 品。 从少女眼光看世界的“ 雯雯系列” 小说 . 到文化寻
不同, 这样 的 比较 有利 于读 者对 两岸“ 姐 妹 同盟” 的书 写有一 个较全 面的认 识 。 同时“ 姐妹 同盟 ” 的
书写 关注 了女性心 理 , 丰 富女性 文学 的创作 , 并推动女 性文 学不断发展 。 关 键词 : 姐妹 同盟 ; 寂 寞; a t 裂; 理性 思考 ; 女性情 感 中 图分 类号 : 1 2 4 7 .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1 一l 4 4 0 ( 2 0 1 4 ) 0 2 —0 0 1 6 —0 4 活。 这 两部作品是在五四时期出现的女作家创作 高潮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