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三峡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等8篇情景默写

三峡之杨若古兰创作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竭的句子:,,.2、《三峡》中描写两岸绝壁陡峭宏伟险峻,不容易看到天空、太阳和月亮的一句是:,,,.3、《三峡》中从正面烘托山峰陡峭幽深的语句: ,.4、《三峡》中写水势凶恶,炎天江水漫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反对的句子:,.5、《三峡》中写水流湍急、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的两句:,.,,.6、《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7、写山峰、松柏、悬泉、瀑布四景的语句:,,,8、《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9、《三峡》中援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10、《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11、《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娟秀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竭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三峡》中描写两岸绝壁陡峭宏伟险峻,不容易看到天空、太阳和月亮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三峡》中从正面烘托山峰陡峭幽深的一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三峡》中写水势凶恶,炎天江水漫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反对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三峡》中写水流湍急、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的两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7、写山峰、松柏、悬泉、瀑布四景的语句: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8、《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9、《三峡》中援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1、《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娟秀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记承天寺夜游1、把月光拟人化,自动来与作者做伴,让作者披衣而起的语句是:,,.2、作者游承天寺的缘由:,.,.3、写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友谊深厚的语句:,.4、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5、表达作者奥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6、描绘了一个空明澄净,疏影摇摆,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7、“??.”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惨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抚慰.8、“,、,.”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正面与正面描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1、把月光拟人化,自动来与作者做伴,让作者披衣而起的语句是: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怅然起行.2、作者游承天寺的缘由:月色入户,怅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写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友谊深厚的语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表达作者奥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大旨句)6、描绘了一个空明澄净,疏影摇摆,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惨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抚慰.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正面与正面描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使至塞上》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方表达诗人惆怅、抑郁表情的语句是:,.3、古诗中多用飞蓬比方漂流在外的游子,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却是比方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是:,.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到了边塞,却没有碰到将官,窥伺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的一句是:“,.”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方表达诗人惆怅、抑郁表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古诗中多用飞蓬比方漂流在外的游子,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却是比方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到了边塞,却没有碰到将官,窥伺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的一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感叹本人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曾经二十三年了的是:,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感叹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的是:,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了本人贬谪时间的持久,又表示了世态的变迁,和回归以后生疏而迷惘的表情的诗句是:,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示出豁达的襟怀,说明新事物势必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感叹本人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曾经二十三年了的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感叹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的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本人贬谪时间的持久,又表示了世态的变迁,和回归以后生疏而迷惘的表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示出豁达的襟怀,说明新事物势必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见欢》1、《相见欢》中“”将人物引入画面.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揭示出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克不及倾诉的孤寂与凄婉.2、《相见欢》中,.抽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所思所感:见证了人世间有数的离合悲欢的残月、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的梧桐,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3、《相见欢》中.表达了亡国之君只能将心头的忧虑、哀痛、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4、《相见欢》中写作者尝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熬煎,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难以言喻、难以说完:,,.1、《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揭示出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克不及倾诉的孤寂与凄婉.2、《相见欢》中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抽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所思所感:见证了人世间有数的离合悲欢的残月、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的梧桐,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3、《相见欢》中别是普通味道在心头.表达了亡国之君只能将心头的忧虑、哀痛、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4、《相见欢》中写作者尝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熬煎,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难以言喻、难以说完: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过零丁洋》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2、文天祥《过零丁洋》顶用比方表示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情势和情况的求助紧急凄苦的诗句是:,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公理事业而勇敢献身且点明诗歌大旨的诗句是:, .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劳遭遇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2、文天祥《过零丁洋》顶用比方表示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情势和情况的求助紧急凄苦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公理事业而勇敢献身且点明诗歌大旨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赤壁赋》1、《赤壁赋》开篇后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悠然自得的表情的句子:, .2、《赤壁赋》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爱好的句子:,, .3、《赤壁赋》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 .4、《赤壁赋》写作者任凭一叶小舟在江面上自在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 ,;,.5、《赤壁赋》化用《楚辞·少司命》的诗句,表达因为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的句子是:“, . ,.”6、《赤壁赋》正正面结合,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的句子是:,,,, .,.7、《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8、苏轼在《赤壁赋》顶用比方的手法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9、《赤壁赋》中哀叹人生短暂,爱慕长江无量无尽的句子是:, .10、《赤壁赋》中写但愿与神仙订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11、《赤壁赋》顶用水与月为例,说明盈虚消长变与不变的句子是:, ., . , . ,,?12、《赤壁赋》中说明清风有声,明月有色,江山无量,风月长存,天地忘我,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这一道理的句子是:, ., . ,,,.1、《赤壁赋》开篇后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悠然自得的表情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赤壁赋》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爱好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赤壁赋》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赤壁赋》写作者任凭一叶小舟在江面上自在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成仙而登仙.5、《赤壁赋》化用《楚辞·少司命》的诗句,表达因为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的句子是:“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miǎo)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6、《赤壁赋》正正面结合,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的句子是: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断如缕.舞幽壑(hè)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7、《赤壁赋》中舳舻(zhúlú)千里,旌旗蔽空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8、苏轼在《赤壁赋》顶用比方的手法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9、《赤壁赋》中哀叹人生短暂,爱慕长江无量无尽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顷刻,羡长江之无量.10、《赤壁赋》中写但愿与神仙订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11、《赤壁赋》顶用水与月为例,说明盈虚消长变与不变的句子是:逝者如斯,而何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克不及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2、《赤壁赋》中说明清风有声,明月有色,江山无量,风月长存,天地忘我,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这一道理的句子是: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登临所见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之前曾建都京口,不由感叹:,,.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豪杰、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有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观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落日照着那草木混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宋武帝刘裕曾住过的地方的句子是:,,.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辛弃疾赞赏刘裕北伐的赫赫军功的句子是:,,.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阕,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图寻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狼狈不堪南逃的句子是:,,.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建筑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的历史暗射理想,写南宋的失败、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用廉颇的典故,标明本人明显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但愿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登临所见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之前曾建都京口,不由感叹:千古江山,豪杰无觅,孙仲谋处.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豪杰、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有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观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落日照着那草木混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宋武帝刘裕曾住过的地方的句子是:夕阳草树,平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辛弃疾赞赏刘裕北伐的赫赫军功的句子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阕,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图寻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狼狈不堪南逃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博得仓促北顾.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建筑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的历史暗射理想,写南宋的失败、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用廉颇的典故,标明本人明显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但愿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记承天寺夜游和三峡整理

记承天寺夜游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品读本文,看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淡泊宁静的情怀和旷达胸襟的人。
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官黄州期间,结尾“闲人”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集中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淡淡的哀愁。
5.本文处处扣住一个“月”字写夜游,作者在写月夜之景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侧面烘托。
通过竹柏的影子来衬托月光的皎洁。
6.“月色入户”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光悄悄地入了门,为下文作者与张怀民欣然起行埋下伏笔。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渲染出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幽淡雅。
渲染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表面是清闲的人。
暗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慨叹世人为俗物所累,无暇顾及美景。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描绘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的心境。
10.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
11.“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三峡1.写山的连绵不断的特点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从俯瞰和仰视两个角度写出的总体特征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由特定的条件来渲染山的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出夏水水势之大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春冬之时的水势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两篇短文,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景观;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写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三峡》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短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2.PPT:包括短文的内容、重点难点和示范写作等内容;3.学生练习册:针对短文的阅读理解题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与本节课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短文《三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短文《三峡》,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并分析短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师可使用PPT呈现短文的内容,并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阅读理解练习教师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短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师可以在PPT中展示答案,并解释正确答案的原因。
4.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通过示范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三峡》为题材进行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写作框架,让学生进行填写,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5. 阅读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意境,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师可使用PPT呈现短文的内容,并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6. 阅读理解练习教师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短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师可以在PPT中展示答案,并解释正确答案的原因。
7.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通过示范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记承天寺夜游》为题材进行写作训练。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写作框架,让学生进行填写,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三峡》复习课件

自
有朋自远方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
自以为不如/猥自枉屈 自己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只是
赵括出锐卒自搏战 亲自
或
或皇命急宣
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有的人
一词多义 绝
沿溯阻绝
阻断
绝巘多生怪柏
极(高)的
哀转久绝
消失,停止
天下独绝
绝妙的,独一无二的
绝江河
猿鸣三声泪沾裳 数量词,多次
吾日三省吾身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清
回清倒影
清波
清荣峻茂 清澈
香远益清
清芬
答谢中书书
• 易错字:
美、界 • 上下结构:
• 之,壁,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乱鸣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点注释
山川之( 的 )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文言文考点—上课专注的你最可爱
1.全文背诵默写零失分 2.文常-作者、字号、身份、作品 3.解词,课下注释一字不差 4.选择——一词多义之、其、而、以、于 5.翻译——逐字翻译,字字落实,不写错别字 6.写作手法:修辞、表现手法 7.主旨情感
考 《三峡》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点
总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
仰视——高峰入云
谢
俯视——清流见底
中 写景 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动静 寄情山水
书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相衬 愉悦得意
(完整word版)三峡_答谢中书书_记承天寺夜游(期末复习_含答案)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解释下列词语:亭午:夜分:曦:襄:沿:溯:奔:疾:素湍:回清:绝巘:飞漱:清荣峻茂:晴初:霜旦:属引:二、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属.引凄异()自.非亭午夜分( ) 属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沿溯阻绝.( )绝绝.山献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三、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四.理解填空:1。
文中描写三峡全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语句侧重突出三峡两岸山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2.文中从侧面突出三峡两岸山峰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2段从侧面写出三峡夏水湍急的语句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3段中表明作者对“春冬之时”的三峡的总印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问题探究1.三峡的景色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2.第二段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了江水怎样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一语句,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句。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含答案 课外段译文)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三峡》对比阅读【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
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译文[修改版]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译文[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3cb58002768e9950e73820.png)
第一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译文《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译文郦道元《三峡》全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季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隔,不能通航。
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中间距离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在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第四课时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

文言文基本篇目复习教学案第四课时八上《三峡》【教学目标】1、知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
3、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4、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5、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复习导学】1、整理文学常识:2、整理重点字词:3. 理解性背诵自查:(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3)写水势凶险的句子:(4)写水流湍急(水流急速)的句子:(5)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6)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整理结构表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复习探讨】:①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②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③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④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⑤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巩固练习】回答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②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③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拓展延伸】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②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练习题
一、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朝代)的地理学家郦道元。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1)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
2)略无阙处:略:几乎,毫无“阙”通“缺”,中断、断开、缺口
3)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非:不是)
4)曦月(曦:太阳)至于:到了襄陵(襄:上,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断、断绝)
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有的人)
7)其间千二百里(间:中间)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奔:飞奔的快马)(御:驾)(疾:快)
则素湍绿潭(则:那)(湍:急流的水)回清倒影(清:清波)
9)绝巘多生怪柏(绝:最高处、极巘:山峰)
10)飞漱其间(漱:冲刷)
11)清荣峻茂:清荣:指水清树荣峻茂:指山高草盛
12)良多趣味(良:真,实在、确实)
1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寒:清凉)(肃:寂静)
15)①属引凄异(属:连续)(引:延长)
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16)哀转久绝(绝:消失)
17)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三、疑难语句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1: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译2: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那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树木的影子。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那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飞奔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4.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又有悬泉瀑布,从高崖上垂挂下来,飞流冲荡在岩崖之间。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高山,丝毫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住了天空和太阳。
四、问题研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流汹涌湍急。
写法:侧面描写。
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同时侧面描写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另一方面又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照应前文。
6、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
答: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
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7、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
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作者写水是按照水的盛大到枯竭的顺序写的。
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夏水。
8、归纳本文的中心。
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9、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答: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
一、解释加点字
解衣欲睡(想要,准备)月色入户(月色:月光。
入:进。
户:门)
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起:起身。
行:出行,走动)
念无与乐者(念:想到,考虑与:和乐:游乐者:……的人)
遂至承天寺(遂:于是,就至:到)寻张怀民。
(寻找)
怀民亦未寝(亦:也寝:睡觉)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
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吾:我们)
(者:……的人)(耳:罢了)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人罢了!
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色洒在庭院中像
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纵横的藻、荇。
三、作家作品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词人、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他是宋代豪放派的创始人
四、问题归纳
1.本文写月下美景的千古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2、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个句子的妙处。
答:答题示例一: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把竹柏的影子比作藻、荇,形象生动的写出月光穿竹柏的一副美好月夜景色。
答题示例二:将庭中月色比喻成积水,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将竹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交横”,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答题示例三:“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意思对即可)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一: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
(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
答题示例二:透露出作者被贬后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复杂心境。
4、请你谈谈对“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中“闲人”的理解。
答:“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5、全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答: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
(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
(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6、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答:(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
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李白出处:《静夜思》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作者:李白出处:《静夜思》
8、文中作者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文中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