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冰心的《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它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 . 善于说故事,善于塑造人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三大成功之处。

C .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 (2019七下·长兴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xūn”________,他是当之无愧的。(《邓稼先》)

②闻一多先生,是热情péng________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说和做》)

③我站在高山之diān________,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黄河颂》)

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像春蚕在咀jué________桑叶。(《老山界》)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3. (4分)(2018七下·肇源期末) 用课文原句填

空。

(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2) 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当窗理云鬓,________。(《木兰诗》)

(4) 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 ________,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8)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了诗人的心胸气魄。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

4. (10分)(2019·烟台) 名著阅读。

(1)他献出了他拥有的一切,到了二十四岁,风华正茂之时,正当胜利的浪潮把他推上创造幸福生活的顶峰,他却被击中了。他没有马上倒下,而是像一个魁伟的战士,咬紧牙关,追随着胜利进击的无产阶级的钢铁大军。在耗尽全部精力以前,他没有离开过战斗的队伍。现在他身体垮了,再也不能在前线坚持战斗。唯一能做的事是进后方医院。

“他”是《________》中的________(人物名)。

(2) a慌忙放起妇人来,便问:“我看你夫妻两个,也不是等闲的人,愿求姓名。”那人便叫妇人穿了衣裳,快近前来,拜了都头。a道:“却才冲撞,阿嫂休怪。”那妇人便道:“有眼不识好人。一时不是,望伯伯恕罪。且请去里面坐地。”a又问道:“你夫妻二位,高姓大名,如何知我姓名?”那人道:“小人姓张,名青,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

下列故事情节与文段中的“a”有关的一项是()

A . 大闹野猪林

B . 智取生辰纲

C . 风雪山神庙

D . 大闹飞云浦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5. (20分) (2019九上·珠海期中)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硏工作者要在创新辶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能成为快乐的源泉呢?【甲】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硏的热爱。【乙】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无限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丁】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桯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魅力,带给科硏工作者无限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

(选文有删改)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

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①段中,谷先生的话启示我们必须要有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才能在创新之路上保持前行的动力。

B . 科学家们虽然在研究过程中无比艰辛,但他们也享受着其中的种种乐趣。

C . 科研工作者们的最大快乐,是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D . 科研工作者们因有对科研的热爱,才会对艰深、枯燥、乏味的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

(2)根据文意,“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这句话能填入文中其中一处的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6. (20分) (2018九上·兰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③________

④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六、对比阅读 (共1题;共9分)

7. (9分)(2019·南京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板桥吊吴丞相张悌墓

张悌字巨先,寰阳人,少有名理① ,孙休②时为屯骑校尉。魏伐蜀,吴人问悌,悌料魏必破蜀,吴人笑其言。既而蜀降于魏,晋来伐吴,孙皓使悌督沈莹、诸葛靓③率众三万至牛渚。沈莹欲待晋师来与战,悌曰:“吴之将亡,贤愚所知。若如子计,敌来君臣俱降,无一人死国者,不亦辱乎!”遂渡江战,败。诸葛靓欲牵与俱去,悌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我为儿童时便为卿家丞相所识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知顾。今日以身殉社稷,复何遁耶!”遂死之。板桥在三山东北,悌墓在焉。

干宝《晋纪》云:吴丞相军师张悌、护军孙震、丹阳太守沈莹帅师与晋师战,晋人败吴军于板桥,获悌、震、莹等。

《吴志》不为张悌立传,此承祚④之所以不得为良史。

(选自陈文述《秣陵集》,有删改)

【注释】:①名理:治世之名。②孙休:即吴景帝,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孙权第六子。③诸葛靓(jìng):字仲思,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少子。④承祚:陈寿,字承祚,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孙休时为屯骑校尉________

②悌料魏必破蜀________

③既而蜀降于魏________

④复何遁耶________

(2)用“/”给下列句子画三处停顿。

我为儿童时便为卿家丞相所识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知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若如子计,敌来君臣俱降,无一人死国者,不亦辱乎!

(4)联系文章内容,请说说张悌是个怎样的人?

七、作文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9七上·无锡月考) 题目:美丽的(选填:春,夏,秋,冬)

要求:片段描写,200字左右。

9. (5分) (2019七上·龙湖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只有亲自品尝了那些物和事,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或甜蜜如爱,或心痛如割,或成败悲喜……但是想要真正地了解,还得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

题目:我品尝了的滋味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泄露考生信息的内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1、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

4-1、

4-2、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5-1、

5-2、

5-3、

6-1、

6-2、

6-3、

6-4、

六、对比阅读 (共1题;共9分)

7-1、

7-2、

7-3、

7-4、

七、作文 (共2题;共6分)

8-1、

9-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