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分析

合集下载

日本平面设计史

日本平面设计史
成 立 。 1954 年 为 促 进 会 员 相 互 交 流 的 日 宣 美 会 刊 《 JAAC 》 开 始 向 全 国 会 员 发 行 。
1955 年 开 始 每 日 新 闻 报 社 设 立 “每 日 产 业 设 计 奖 ”( 现 在 的 每 日 设 计 奖 )
精选ppt
9
在 这 样 急 速 发 展 的 设 计 大 潮 中 , 1955
。 1960 年 ·他 与 龟 仓 雄 簽 等 日 本 设 计 界 前辈一起参与了日本设计中心的创立。 永井一正,日本平面设计代表性人物, 从战后日宣美的成立,到日本平面设计 渐渐被大众接受并在日本经济腾飞中扮 演了重要角色他见证了日本平面设计的 发 展 与 变 迁 。 今 年 85 岁 的 他 依 然 活 跃 在 设计现场,从早期的抽象到近年的具象· 他的作品实现了大胆的转换。目前,他 的 Life 系 列 作 品 正 在 东 京 银 座 平 面 设 计
宣美宣布解散。
精选ppt
15
从 1951 年 到 1970 年 日 宣 美 存 在 的 20 年
里,开创了日本设计史上前所未有的平 面设计的黄金时代。伴随其自身的成长 ,逐渐在日本确立了平面设计的新领域 ,发掘和培养了战后新一代的设计师, 提升了社会对设计价值的关注以及设计 师的地位。对外积极与国际设计界进行 交流,将日本设计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尽管其在组织形式上不复存在了,但 时至今日它所代表的对设计理想不懈追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日美宣的解散
精选ppt
14
1968 年 席 卷 全 球 的 文 化 革 命 浪 潮 势 不 可
挡 地 涌 向 日 本 , 日 宣 美 成 为 美 术 系 的学 生 们 不 断 扩 大 的 “ 革 命 设 计 同 盟”、 “ 美 共 斗 ”等 批 判 的 目 标 。 武 藏 野 美 术 大 学的学生户井十月等的“日宣美粉碎共 斗 " 于 1969 年 8 月 闯 入 第 19 届 日 宣 美 展 的 评审会,使展览会被迫终止。第2年日

日本平面设计师秋山孝海报作品探析

日本平面设计师秋山孝海报作品探析

日本平面设计师秋山孝海报作品探析作者:叶露露李戎来源:《艺术研究》2020年第05期摘要:秋山孝是日本当代著名平面设计师、插画家。

他创作了大量优秀海报作品,善于运用动感短线条元素,使画面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作品色彩明亮饱满,对比强烈,充满视觉冲击力;善用幽默的漫画艺术形式准确表达海报主旨,画面气氛轻松活泼,更易于受众接受与理解。

秋山孝在海报设计方面有着独特视觉语言,形成他自己的画面风格,对中国海报设计师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秋山孝海报漫画插图一、二战后的日本平面设计概况二战结束后的五十年间,日本海报设计在世界范围产生深远影响。

日本海报设计虽受到西方设计的影响,但并未随波逐流,开始将西方现代设计的风格流派同日本传统艺术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海报风格。

在此期间产生几代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日本平面设计师,共同筑成日本现代海报设计细腻、精致、简约、大气的艺术魅力。

如龟仓雄策、福田繁雄、田中一光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日本现代设计已经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占领重要地位,并反过来影响国际设计。

在当代影响较大的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师中,秋山孝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因此,通过对秋山孝海报作品的探析,学习其海报特点和优点,对我们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海报设计,来促进国内海报发展,提升设计师自身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秋山孝概况秋山孝1952年在日本新泄省长冈市出生,是日本当代著名平面设计师、插图画家,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系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名誉艺术博士。

秋山孝许多作品在国际赛事中获奖,如非洲自然保护海报突尼斯大使馆奖、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金奖、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荣誉奖、纽约ADC国际展铜奖、纽约艺术节银奖、铜奖、联合国奖等国际大奖。

另外分别担任了墨西哥、赫尔辛基、意大利、乌克兰等海报展的国际审查员。

因50年代时,手冢治虫创造了铁臂阿童木,这个漫画形象对秋山孝青年时期影响深刻,从此开始对漫画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十五六岁时,又被海报美的魅力深深打动,因此二十多岁时,他想当画家又想当设计师,思想斗争非常激烈,还因此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

龟仓雄策

龟仓雄策

开拓新理念新技术精神
• 在龟仓雄策的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所反 映出来的勇于运用新理念和尝试新技术的开拓精 神。
• 首先是龟仓雄策将其对构成主义的理解运用到海 报设计之中。在他的多幅为国际照明灯具设计竞 赛所创作的海报中,探索光效应图形的结构规律 与本民族严谨、细腻的设计特点,在当时构成了 一种新型的视觉语言。
龟仓雄策
• 龟仓雄策(Yusaku Kamekura,1915~1997) 1915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从新建筑与工 业美术学院毕业后,参与组建日本设计中心 有限公司,并于1960年成为总经理。龟仓雄 策作为日本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平 面设计师,被誉为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之父。
• 日本现代平面设计之父 • 龟仓雄策还曾任日本平面设计家协会会长,担任《Creation》 (创作)杂志主编。 • 1961(46岁)年,他被授予“每日艺术奖” • 1962(47岁)年脱离公司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家。龟仓雄策是日 本在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平面设计师,受西方现代主义的 影响,在他的海报作品中透露出极强的现代性,但又不失日本 传统美学的象征性与简洁性。 • 他一生获得了很多大奖包括:1982年紫绶褒章、1988年勋三等 瑞宝奖、1991年个人文化勋章、在1960年至1992年期间的华沙 国际招贴广告双年展中获金奖、银奖、艺术奖、特别奖,布尔 诺国际平面艺术双年展中曾获银奖、铜奖,在拉赫蒂招贴广告 双年展获大奖。 • 龟仓雄策的主要作品有:第十八届奥运会招贴、日本大阪博览 会招贴广告,为日本电话电报公司设计标识语、标志等。龟仓 雄策创作的领域非常广泛,除设计海报、标志、摄影、书籍装 帧之外,也涉及雕塑、公共艺术等其他设计领域。由于龟仓雄 策是日本海报设计的先行者,在后来的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中 还专门以龟仓的名义设立了龟仓雄策国际设计大奖。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发展史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安藤忠雄扎哈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发展史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安藤忠雄扎哈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 义大师”。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 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
建筑的全球化

雷姆· 库哈斯
荷兰建筑师1975年,库哈斯与艾利娅· 曾格荷斯、扎哈· 哈迪德一道,
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 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便是由他所设计。其建筑创作都遵循着从新的抽象 概念到形式创作的方式。建筑手法上,库哈斯早期受荷兰风格派影响, 对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而后又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爱用体块的组合, 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常为楼梯),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 间。
+
现代主义建筑三大奠基人

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 勒· 柯布西耶
密斯· 德· 凡· 罗
+
勒· 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 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朗香教堂
+
解构主义建筑
扎哈· 哈迪德

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 库哈斯(Rem Koolhaas)和 埃利亚· 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 后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 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11二战后日本的设计

11二战后日本的设计

教育界也纷纷成立了培养设计人才的系科或部门。 1945年,日本工艺协会成立,并建立了金漆美术工艺大 学;1949年,东京教育大学第一次举办了工艺建筑讲座, 介绍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思想和实践。同年,日本 女子美术大学成立,日本大学成立美术学部,开设平面 设计课程;1951年,日本最重要的工业设计大学——千 叶大学成立工业设计系,名称为“工业意匠科”,日本 大学也随后建立工业计划系,即“工业设计系”。这些 高等学校中与设计艺术相关系科的建立和有关设计课程 的开设,为战后日本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探索,现代设 计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五十年代后半期,追求“日本风格”
日本产业界开始把“具有风格”当作对外贸易的一种手段,试 图以传统手工艺在国外市场上赢得胜利,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 指导之下,在,日本设计吸取了中国和韩国 等东方国家的文化内涵,而从现代和前卫来看,表现在追随、 借鉴、模仿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设计。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结 果,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传统设计面向 国内市场,像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建筑、茶道、 花道、盒景设计走向日益精练的高度;作为面向国际的现代设 计,在日本主要表现在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 环境设计、平面、包装、展示等设计领域。
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日本的设计杂志如雨后春 笋,设计组织纷纷建立,西方国家的设计师大批来 到日本并进行各种设计活动。1951年日本成立了隶 属于通产省的“日本出口贸易研究组织”,该组织 一方面为日本政府提供有关产品设计的情报,另一 方面负责派遣日本学生到外国留学设计和邀请国外 重要设计专家来日访问讲学。当日本本国设计迅速 发展起来以后,1957年,日本通产省又不失时机地 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工业设计促进会”,主 要是帮助日本企业保护自己的设计不受外国企业的 抄袭,处理外国指控日本抄袭它们的设计等事务。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

二战后日本的设计

• 20世纪 世纪40—50年代的日本现代设计带有明 世纪 年代的日本现代设计带有明 细案的模仿设计特征的痕迹, 细案的模仿设计特征的痕迹,尚未形成成 熟的日本设计风格。 熟的日本设计风格。 • 善于学习并兼收并蓄的日本民族精神决定 了日本工业设计不会沉寂太久, 了日本工业设计不会沉寂太久,具有极强 的爆发力, 的爆发力,它终究会成为世界工业设计大 年代索尼公司的腾飞已初见端倪, 国。50年代索尼公司的腾飞已初见端倪, 年代索尼公司的腾飞已初见端倪 60—70年代日本现代设计的异军突起既是 年代日本现代设计的异军突起既是 很好的证明。 很好的证明。
二、转型期
• 1953年朝鲜战争的结束,成为日本经济发 年朝鲜战争的结束, 年朝鲜战争的结束 展的重大转折点, 展的重大转折点,日本真正的设计发展也 从这里开始。 从这里开始。 • 美国给予的巨额经济援助和雄厚的科技力 量支持下, 量支持下,日本经济得到快速而持续的增 长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现代设计。 长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现代设计。
• 1952年日本迈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一 年日本迈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一 即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正式成立, 步,即日本工业设计协会正式成立, 工业设计活动有了名正言顺的组织机 构,标志着日本现代设计从恢复期进 入了成长期。 入了成长期。
• 1952年举办了战后日本首次工业设计展览 会——新日本工业设计展。 • 此次展览与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两大事件 成为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里程碑。
表现
• 1、四五十年代在日本举办的一系列展 、 让日本人大开眼界, 览,让日本人大开眼界,也激发了日本 人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工业设计 作用的认识。 作国文化生活展”, 、 年日本局办理“ 年日本局办理 美国文化生活展” 通过此次展览, 通过此次展览,一方面介绍了美国文化和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一方面通过实物及图片介绍了 美国工业产品的设计与工业设计在人的生 活中的应用。展览相当成功, 活中的应用。展览相当成功,引起很大震 动。

二战后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分析

二战后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分析

下图是其著名的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在这一系列 作品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从一定距离 观察这些作品,可以辨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 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在这里,音符、鸟、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 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中,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性,更 体现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
如1987年在《福田繁雄招贴展》的 招贴设计中,福田将静止坐在台前的 人的四个不同视角的状态,表现于同 一画面,用单纯的线、面造成空间的 穿插,大面积的黄色与人物黑色剪影 对比,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 果。这种空间意识的模糊,在视觉表 现上具有多重意义的特性。
又如,1999年福田为日本松屋百货 集团创业130周年的庆祝活动设计的 海报(图9),在同一画面中呈现两 个视角不同的人形,一个是仰视的 角度,一个俯视的角度,由此产生 了视觉的悖论,从而带来视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的 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 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 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福田繁雄 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 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 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 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 多次获国际性大奖。 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 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 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 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 “平面设计教父”。
图底关系,有时也被称为正负形、 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即"图" 与"底"发生反转并彼此融合成一个 整体,进而产生双重的意象,同时 也赋予整个画面无限扩展的空间感。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

论平面设计中“构成思想”的美学表现——以战后日本平面设计为例摘要:构成主义运动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其构成理念在包豪斯时期被引入到现代主义设计中。

二战后,日本设计师将欧洲“构成思想”与本土文化精髓相融合,奠定了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基础,其中,龟仓雄策和田中一光为集大成者。

对“构成思想”在日本平面设计中运用的梳理与分析,在实际的设计创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构成思想;平面设计;日本;风格一、“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概况“构成”一词源于20世纪前期的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1]“构成主义”, 亦称“结构主义”属于哲学的范畴,它有具体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

引入到艺术范畴,成主义提倡“机械的美”,反对用艺术来模仿其他事物,力图切断艺术与自然现象的一切联系,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现实”和一种“纯粹的”或“绝对的艺术形式”。

[2]排斥艺术的思想性和形象性以及民族传统。

主张依靠长方形、圆形和直线等表现的单纯性、自由的单纯结构、功能的表现的探索以及结构自身的表现为终极目标,[3]构成“没有表现对象”的艺术。

它原为雕塑上的一种形式,以平面、立面为基本形式追求的空间构成的形式美,[4]后来影响到绘画、版画及工艺美术等方面,依赖点、线、面、色彩和肌理等抽象艺术形式构建画面新秩序,显现了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在艺术形式上,构成就是研究对象世界诸要素的分解与组合,使其产生新功能和特性,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组织“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及形态排列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形态的科学。

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成立,改变了世界设计浪潮的发展,包豪斯的教员们总结了“构成主义”的历史,汲取了构成主义运动的积极思想,将构成主义合理的思想与形式融入到设计中,将设计发展的历史推进到现代设计阶段。

在包豪斯设计学院,“构成”的概念被吸收分解,根据设计教学的需要最终形成约翰-伊顿色彩体系分析教学,康定斯基开设的“自然的分析与研究”、“分析绘画”等教学课程,其教学模式被世界各国纷纷引进学习,尤其是日本更将其发展成完善的“三大构成”教学体系影响着世界现代设计教学体系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特点
日本现代设计最鲜明的特点是:传统文化、传统 设计的和谐共处,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双轨并行。
一方面,大力保护、提倡和发展传统设计与文化; 另一方面,极力主张发展、推动和提高现代主义 的设计。走向了国际化。 日本设计家并不是单纯地接受西方设计风格,而 是努力地找到一条西方风格与日本民族特色相结 合的道路。
又如1986年福田繁雄作品展海报, 他将女人躯体的轮廓从中部横向分 割,并且被分割的图形做重复的平 移式交错重组,造成图底交叉汇合 的错视,我们可称之为影像的"水 平交错式图底反转"。
3/26/2014
矛盾空间通常是利用人们视点的转 换和交替,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 立体形态,但在三维形态中又显现 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从而造成 空间的混乱,产生了介于两种状态 之间的空间状态。 福田对矛盾空间手法的掌握和 运用,是其在错视原理上的又一成 就。他运用错视原理,将二维空间 与三维空间产生错综复杂的结合, 使构思与表现达到完美契合,创造 出神秘而不可思议的视觉世界,使 观者在趣味中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作品分析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 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 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正如福田 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 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 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因此,他不断 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 进行巧妙的组合达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 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在看 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 连续性。以下,笔者将以福田的海报为载体对 其创作方式和理念进行分析。
福田繁雄介绍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他的 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 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 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福田繁雄 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 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 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 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 多次获国际性大奖。 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 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 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由于他在设计理念及实践 上的卓越成就,福田繁雄教授被西方设计界誉为 “平面设计教父”。
图底关系,有时也被称为正负形、 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即"图" 与"底"发生反转并彼此融合成一个 整体,进而产生双重的意象,同时 也赋予整个画面无限扩展的空间感。
例如,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 计的宣传海报中,福田就开始利用" 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 究错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白、 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复并置, 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 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互补,互 生互存,创造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 其手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作品 中的男女腿的元素,也成为福田海 报中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
时代背景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与欧美设计虽然有紧密关系, 但却没有紧密跟随西方设计,而是在探求一条自 我之路,寻求国际风格、流行时尚和民族传统特 色相结合的可能性,这使日本设计以传统与现代 双规并行的发展模式成为现代设计的典范。1960 年,东京召开的“世界设计大会”,为日本现代 设计带来了第一次繁荣,而同时流行于世的欧美 设计风格,也带给当时的日本平面设计以强烈刺 激,推动了60年代日本设计的巨大飞跃。1964年 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得万国博览会,成为日本 设计师展示才华的大舞台,让崛起中的日本平面 设计、工业设计真正走向了国际化。
他在图底关系的运用方面,福田不 断的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例如, 1984年《UCC咖啡馆》海报,他以 搅拌咖啡的杯中漩涡正负纹理交错, 造型成众多拿着咖啡杯子的手,并 呈螺旋状重复并置,突出咖啡这一 主题图形又不失幽默情趣。我们称 这种将主题图形分置并列呈现出相 互回转展开的动态意味的手法,为" 放射状图底反转"。
下图是其著名的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换。从一定距离 观察这些作品,可以辨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但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 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在这里,音符、鸟、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 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中,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性,更 体现出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特点
福田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 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 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每一批作品 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 作品的匠心。他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射出 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福田繁雄既深谙日本传统,又掌握现代感知心理 学。他的作品紧扣主题、富于幻想、令人着迷, 同时又极其简洁,具有一种嬉戏般的幽默感,并 善于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异的情趣。
又如,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字母进行变 化。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 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 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如矛盾空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 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成 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福田繁雄介绍
•东京艺术大学兼职教授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 •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 •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 •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 •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1932 生于东京 •1951 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 •1956 年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 •1967 IBM画廊个展(纽约) •1982年应耶鲁大学之邀担任客座讲师 •1997 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 •1998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 •2006第7届金蜜蜂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国际评委
如1987年在《福田繁雄招贴展》的 招贴设计中,福田将静止坐在台前的 人的四个不同视角的状态,表现于同 一画面,用单纯的线、面造成空间的 穿插,大面积的黄色与人物黑色剪影 对比,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 果。这种空间意识的模糊,在视觉表 现上具有多重意义的特性。
又如,1999年福田为日本松屋百货 集团创业130周年的庆祝活动设计的 海报(图9),在同一画面中呈现两 个视角不同的人形,一个是仰视的 角度,一个俯视的角度,由此产生 了视觉的悖论,从而带来视觉趣味。
3/26/2014
福田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其海报作品中的先驱。在福田许 多的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该设计原理的巧妙运用。置换是其运用异质同构设计理念 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选择一个常规、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 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成新形。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但逻辑上的 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其要点是借助一个基本形态,在保持基本形原来 主要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再创造。
谢谢观赏
二战后日本的平面设计风格分析
时代背景
20世纪下半叶,日本经济高速恢复和发展,率先 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非欧洲国家,令世人刮目相看。 日本的平面设计正是在这种经济振兴的背景下发 展起来的。日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国家。 日本设计无论从传统角度,还是从民族的审美立 场来说,与西方设计相比,都存在极大差异。日 本一直具有非常强烈的平面设计意识,传统的书 籍插图及装帧、木刻印刷(浮世绘)、各种包装 设计等都颇具世界影响力。特别是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期,日本的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在西方影 响很大,这对于一个东方国家来说,其设计的国 际影响力是前所未有的。
设计风格
1、对构成主义情有独钟,热衷于构成主义对几 何结构的严格分析和运用。
2、更喜欢对称化布局,中轴对称是日本传统设 计的组成部分。
著名设计师
福田繁雄——与冈特·兰堡、切瓦斯特并称为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龟仓雄策——日本现代设计之父,1964年东京奥 运会、1972年札幌冬奥会海报设计师。 田中一光——日本第二代设计大师,“无印良品” 创始人 佐藤晃一——为日本著名企业“资生堂”担任广 告设计师 杉浦康平——著名书籍设计家,被誉为“日本设 计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