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PPT

合集下载

棋王 课件PPT

棋王 课件PPT

06
棋王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棋王课件,使学生了解中国象棋的基本规则 、棋子走法以及常见战术。
能力目标
通过棋王课件的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象棋实战 技巧和策略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象棋的热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与安排
01
02
03
04
基础知识介绍
介绍中国象棋的起源、发展历 程、基本规则和棋子走法。
棋王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棋王简介 • 故事情节 • 主题分析 • 艺术特色 • 棋王的影响 • 棋王课件设计
01
棋王简介
作者介绍
01
作者:阿城
02
03
04
职业:作家、编剧
主要作品:《棋王》、《孩子 王》、《遍地风流》等
成就:获得多项文学奖项,作 品被广泛翻译和传播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 期,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涌现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棋局案例的讲解和剖 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象棋战 术和策略。
互动讨论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组 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 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教学调
整,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素质。
棋局中的心理战术
下棋过程中需要运用心理战术,揣 摩对手的心理,从而制定出最佳的 策略。
人格特质与棋艺
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影响棋艺的表现 ,而棋艺的提升也会对人格特质产 生影响。
棋与人生的思考
棋局的胜负观

【优质课件】新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棋王》优秀课件.ppt

【优质课件】新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棋王》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位怎样的棋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他有怎样的故事?现在就 让我们来看课文。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处女作《棋王》在文学史的地位; 2.把握人物形象,学会从描写中归纳人物性格; 3.赏析文章精彩的场面描写,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及其效果; 4.学习主人公信守诺言、嫉恶如仇、正气凛然的可贵精神。
作者简介
合作探究
①从写作目的分析: 思考作者通过王一生这一人物形象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人活着要适应环境、知足常乐,但又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才不
会迷失自我。
合作探究
②从人物塑造的意义分析: 作者的本意不在“以文传棋”,而在“以棋写人”。王一生是生活在社
会底层的一个普通人,他爱上象棋后,青春生命也由此焕发出光彩。 与其说这是一个神情专注的棋手,勿宁说这是民族文化精神熔铸而成的
合作探究
2.他仅仅是为了精神寄托为了精神食粮而下棋,他不仅仅棋艺高超,而 且有棋品,有棋道。大家思考,他的棋品和棋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有棋品、讲棋道之人。 C.竞争与和谐。
王一生与多人对弈,不仅在于提高技艺,还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冠 军老者提出言和,他便毫不犹豫地就说“和”了,既体现出王一生的 淡泊名利,又体现出中国文化追求和谐统一的宗旨。
课后作业
1.片断作文:介绍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 (要求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阅读《棋王》、《树王》、《孩子王》,赏析阿城小说作为 知青文学中独特一脉所呈现的艺术特色。
感谢各位老师!
祝: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说明王一生把无字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方面说明他怀念他的母亲,他 下棋是为了给母亲争光,另一方面说明无字棋是他的精神动力,及智慧源泉。
朗读感悟
⒉ 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碗高高 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看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 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 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

28《棋王》ppt课件

28《棋王》ppt课件
王一生用心、用脑,用力于对弈,全身心 投入,也说明这场搏杀的艰辛。
体现出了王一生的毅志顽强。
4、“和了吧!”
表现了高尚的棋品和中华民族文化中宽恕品质。
在最后一段王一生拒绝老者的邀请, 表现出了什么?
• 表现出他以棋艺为重,更以朋 友为重,足以表现他的人格魅 力。
当堂训练
• 文章重点是写王一生以 一敌九的象棋大战,为 突出王一生的棋艺,作 者以“我”的心理活动、观众的表现 、地区冠军的言语 等来衬托。
紧张心理及冷静态度。
2、王一生把无字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原因? (1)怀念母亲,下棋是为了给母亲争光。 (2)另一方面,说明无字棋是他的精神支 柱、力量源泉。
1、场面如何?
大、安静肃杀的气氛。
2、文中“很古的东西”指什么?如何理 解“我”的这种感受? 生命之根
项羽、刘邦虽然是历史上的英雄,但真正创造历史的 是普通的民众。黑脸士兵的爬起移动,樵夫的野唱, 王一生母亲折书页,这些都是最底层的民众,但正是 他们以一种坚忍和对生活的热爱创造者中国的历史。
似无所闻”、“眼睛深陷进去,黑黑 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等。
2、第三次评棋
(1)人物 (2)语言
他的话对王一生的棋艺到作 了总结性的评价,表达了他的敬
佩之情。从侧面表现了王一生
(3)评价的作用 棋艺的高妙非凡。
3、棋下完了。王一生的腿却直不了,这说明 了什么?体现了王一生身上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在处女作《棋王》小说一发,便震惊 文坛,先后获 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 选刊》评选优秀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秀 中篇小说奖。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 并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其作 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为“文 学新星丛书第一辑”出,共包括三个中 篇《棋王》、《树王》、《孩子王》和 六个短篇《会餐》、《树桩》、《周 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棋王》ppt课件PPT课件

《棋王》ppt课件PPT课件
社会影响
小说通过棋王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现实性,对读者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棋王》也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进一步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
02 故事情节分析
故事梗概
故事开端
棋王因为一场意外而失去了自 己的家族和地位,开始了流浪 生活。
故事高潮
棋王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棋局比 赛,展现出超凡的棋艺,最终 获得了胜利。
05 影响与启示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传承中华文化
小说《棋王》通过讲述象棋的故事, 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推动文学创新
阿城的《棋王》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 和深刻的人文内涵,为后来的作家提 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促进了文 学的创新与发展。
祥子》等。
推荐作者阿城的其它作品,如 《孩子王》、《遍地风流》等。
推荐与阿城作品风格相似的文学 作品,如汪曾祺、贾平凹等作家
的作品。
思考题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 棋王”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分析小说中“棋”的象征意义 ,以及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探讨小说所反映的传统文化与 现代社会的冲突与融合。
感谢您的观追求,启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 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努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培养专注与毅力
棋王在棋盘上展现出的专注与毅力,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 挑战时,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直至达成目标。
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意义
树立正确价值观
小说通过棋王的人生经历,引导年轻 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亲情、 友情和爱情,成为有担当和责任感的 人。
03 主题探讨
人生哲理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阿城的《棋王》 29页PPT文档

阿城的《棋王》 29页PPT文档
阿城的《棋王》
一、阿城基本情况: 二、《棋王》解读: 1) “王一生”的出场:个人与大 时代的关系:
钟阿城简介
• 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十二三岁时就已遍 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巴 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 学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 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 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云南建设 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时,与著名画家范 曾结识,两人超过“代沟”而成莫逆之交。 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 辑部破格录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
• 《棋王》与《热爱生命》(杰克·伦敦著) 在“吃”上的区别与联系
3)“吃”的细节
• 抹――摁――拈――呷――惨无人道 • 现代白话文文学性的新开掘。
C、围棋
• 1)下棋与“吃”――生存和兴趣 • 2)“何以解忧”与“何以解不痛快”——
知识份子的追求与凡人的追求 • 3)“运”和“势”——时代与个人
• 第五段:“王一生孤身一人作者大屋子中 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 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 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 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 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 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这里写 出了王一生由凡人到非凡人的转变,“似 无所见,似无所闻”,表明他已经完成了 宇宙的个人内化。
B、“吃”:
• 1)饥饿感与“吃”: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常常会关注“饥饿”问
题,体现为第三世界国家对生存问题的特 有关注。四十年代路翎的小说《饥饿的郭 素娥》,六十年代张爱玲的《秧歌》,七 十年代台湾李昂的《杀夫》,八十年代刘 恒的《狗日的粮食》等。
2)“饥饿感”下的吃与“美 食家”的吃

《棋王》ppt课件

《棋王》ppt课件
课堂提问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棋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惑,全班 共同探讨解答。
思考题布置
根据以上深入讨论的问题,布置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 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感谢观看
THANKS
重视亲情与友情
小说中棋王与家人、朋友的情感纠葛 ,让我们认识到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在人生道路上要珍惜亲情和友情。
06
《棋王》的延伸阅读与讨 论
相关文献推荐
《棋王》原著小说
01
深入了解《棋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探究作者阿城的创
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阿城的其他作品
02
阅读阿城的《遍地风流》、《文化苦旅》等作品,了解其文学
代表作品
《棋王》、《阿城文集》、《遍地风流》、《常识》等。
Hale Waihona Puke 写作背景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 封闭走向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阿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棋王》。
个人经历
阿城曾经在云南插队当知青,这段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云南 期间,他结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学会了下棋,并且对围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段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02
《棋王》的主题和人物
主题概述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追求精神满足
通过对棋局的描绘,展示了人生中的 选择和决策对于命运的影响。
棋王对于棋道的追求,体现了人类对 于精神满足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
小说中展现了传统棋艺与现代围棋观 念的碰撞与融合,体现了时代变迁对 个体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修辞手法

28《棋王》公开课获奖课件

28《棋王》公开课获奖课件

【汇评】
❖ 《棋王》刊登于一九八四年,当初知青文学和寻根文学 思潮方兴未艾,……但我们极难在知青文学旳一般性意义上 来阐释这篇作品。它所发明旳那种若淡若虚旳艺术境界,阐 明知青生活只是作家借用旳一种“媒介”,他旳创作目旳已 超越了知青这一社会现象层面,把审美视点提升到人生存在 命题旳文化哲学层次。
❖ 《棋王》是立足于以庄禅为代表旳古典本体论哲学旳文 化视角,借知青生活这一详细旳生命现象为媒介,来探讨特 殊年代里旳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作品以中国老式文化所体 现出来旳那种内在精神自由旳描写,到达了对一种造成物质 贫困旳痛苦时代旳超越,在肯定精神存在旳永恒价值旳同步, 高扬了人旳主体精神。作品体现出旳是一种自然之道旳冲淡 之美,恬淡无为和心神玄远旳审美感受,从审美发明主体旳 角度说,《棋王》追求旳哲学意识、人生态度与审美情趣暗 含一体旳体现模式,可谓是古代庄禅美学精神在当代小说创 作中旳成功再现。
❖ 作品不但立意精深,而且风 格独特。第一人称叙事角度, 使视野更广阔。以时间顺序 组织材料,平铺直叙,俗中 见雅,浸透着民族文化旳浓 厚气氛。细节描写,似工笔 细刻,使人物形神毕现。词 句凝练,用语古雅,平淡简 洁,使作品产生了别具一格 旳审美情趣。
❖ 观摩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

——《棋王》赏读
❖ 有人告诉我 ,阿城把道家思想糅进 了小说。 《棋王》
里确实有某些道家旳话。但那是拣烂纸旳老头旳思想。甚至 也能够说是王一生旳思想 ,不一定就是阿城旳思想。阿城大 约是看过某些道家旳书。他旳思想难免受到某些影响。

他旳论述措施 和语言是他 自己旳。司空图 《二十四诗
品》云: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 ,着手成春。”
出自己旳价值。

是旳,人总要有点东西,活着才有意义。人总要把 自

《棋王》PPT教学课件

《棋王》PPT教学课件

2020/12/12
4
课前讨论
3、也有人说:“棋如人生”、“棋 品如人品”,那么你从下棋中领略到 哪些为人法则呢? 4、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下棋与 人生”内容的文句。
2020/12/12
5
温馨提示
1、人生如棋,但并非一步走错,满盘皆 输。我们还可以重新再来,因为“局局新” 嘛!我们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 2、但人生的关键几步可能非常重要,必 须慎之又慎,不然真的是满盘皆输了!
2020/12/12
10
人物形象概括
本文目的不在“以文传棋”,而在“以棋 写人”。
王一生是“文革”时代被“上山下乡”潮 流裹挟到农村的知识青年,一个痴痴迷迷的 “棋呆子”。“何以解忧,惟有象棋”。他爱 上象棋后,青春生命也由此焕发出光彩。对王 一生来说是一种平凡而实在的人生态度。
2020/12/12
《棋王》、《树王》、《孩子
王》和六个短篇小说。其中
《棋王》先后获得福建省《中
短篇小说选刊》1984年优秀作
品奖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
说奖。被称为“寻根文学”的
扛鼎之作。
2020/12/12
3
课前讨论
1、你喜欢下中国象棋吗?你知道中 国象棋的一些游戏规则吗? 2、“人生如棋,一着走错,满盘皆 输”,你同意这种说话吗?
2020/12/12
16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2
17
小口袋; 无字棋。
——是母亲的遗物 小口袋上的蝙蝠有祝福之意; 无字棋是他下棋的精神动力、智慧源泉。
2020/12/12
14
肖像描写
描写眼睛的句子: 第一段、第七段、第十一段。 作用:表现了王一生下棋高度专注 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胜则折,太弱则泻。若对手胜,则以 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棋运 和势既有,那可就无所不为了。老头儿无儿 无女,将棋道传给了呆子。
我发现王一生对吃也很感兴趣。他知道我 的身世后,总是问我父母去世后是怎样生活 的,询问有关饥饿时的细节,并要我讲吃的 故事,他自己也讲。我注意他对吃是虔诚的, 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 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远没 有像下棋那样有气度。
在处女作《棋王》小说一发, 便震惊文坛,先后获 1984年福 建《中短篇小说选刊》评选优秀 作品奖和第三届全国秀中篇小说 奖。此后又有作品接连问世,并 写有杂论《文化制约着人类》。 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 社作为“文学新星丛书第一辑” 出,共包括三个中篇《棋王》、 《树王》、《孩子王》和六个短 篇《会餐》、《树桩》、《周 转》、《卧铺》、《傻子》和 《迷路》。
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 阿城笔下著名的“棋王”王一生 是近世以来罕见的一个深刻体现了道家文化特征的人物形 象。王一生深得老子的阴柔之气。他的性格是坚忍而沉着 的。《棋王》表面上写棋,实质上则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 义,表现着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评价和对中国文化进 步的展望。主人公王一生名为“棋王”,但作家的真正用 意不在“以文传棋”,而在“以棋写人”。

阿城的作品以白描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
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表现出一种关于宇宙、 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思考。九十年代后定居美国。
• 发表于1984年的中篇小说《棋王》,是阿城的处 女作,被誉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以《棋王》 为代表的系列作品最终使得阿城成为中国当代文学 史上以“揭示民族文化心理”为创作特征的“文化 寻根派”的代表人物。
• 《棋王》发表于一九八四年,当时知青文学和寻根文学思 潮方兴未艾,……但我们很难在知青文学的一般性意义上 来阐释这篇作品。它所创造的那种若淡若虚的艺术境界, 说明知青生活只是作家借用的一种“媒介”,他的创作目
的已超越了知青这一社会现象层面,把审美视点提升到人
生存在命题的文化哲学层次。


《棋王》是立足于以儒道为代表的古典本体论哲学
要知足,顿顿饱就是福。”我问:“你还下棋 吗?’’他就像走象棋那样快地说:“当然,还用说? 呆在 棋里舒服。就是没有棋盘、棋子儿,我在心里就 能下,碍谁的事儿啦?’’他这次是请了事假出来 的。“天下异人多得很,这野林子里我就不信找 不到个下棋下得好的。” 我们就将队里的高手
“脚卵”介绍给他。脚卵和我们一起吃了晚饭, 便与王一生下棋。两人走过三十几步,王一生 很快地说:“重摆吧。’’又下一 盘,接着便 走盲棋,各人口述棋步。说了许久,脚卵放下 手,很快地笑一笑,说:“我乱了,记不 得。’’就又摆了棋再下。不久,脚卵抬起头, 看着王一生说:”天下是你的。’’王一生棋 是跟谁学的,王一生说:“跟天下人。,’脚 卵说:‘‘蛮好,蛮好,你的棋蛮好。”怂恿 王一生参加半年后的地区运动会。
回城后曾在中国图书进 出口公司、东方造型艺术 中心、中华国际技术开发 总公司工作。现旅居国外。 1979年后,阿城曾协助 父亲钟惦棐先生撰写《电 影美学》。从马克思的 《资本论》、黑格尔《美 学》到中国的《易经》、 儒学、道家、禅宗,古今 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 与父亲的切磋研讨、耳濡 目染中,博古通今,为其 此后创作风格的形成进一 步奠定基础。
的文化视角,借知青生活这一具体的生命现象为媒介,来
探讨特殊年代里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作品以中国传统
文化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内在精神自由的描写,达到了对一
个造成物质贫困的痛苦时代的超越,在肯定精神存在的永
恒价值的同时,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作品体现出的是一 种自然之道的冲淡之美,恬淡无为和心神玄远的审美感受, 从审美创造主体的角度说,《棋王》追求的哲学意识、人 生态度与审美情趣暗含一体的表现模式,可谓是古代庄禅
小说的主要情节
我是在下乡插队的火车上认识王一生的,后来经人介 绍才知道他便是出了名的“棋呆子",棋下得很神,轶事 也多。据说,运动开始时,呆子外出串连,因为老下棋, 被人瞄中。每当呆子与对方杀得正紧时,这批扒手便在 围观者中摸包儿。事发后,呆子糊里糊涂地被押回学校。 有个同学的父亲是国内名手,同学带他去见父亲。名手 便摆出一副据说是宋朝时留下的残局。呆子看了半晌, 一五一十道来,替古人赢了。名手要收他为徒,呆子说: “你未走通,我为什么要做你的徒弟?’’后来,呆子认识 了一个捡烂纸的老头儿,跟老头儿连杀三天而仅赢一盘。 呆子就执意要替老头儿去撕大字报纸,不要老头儿劳动。 在火车上,我问呆子这老头儿是什么人,他说他也不知, 只觉得是个异人,当时他俩整天在垃圾站下盲棋。后来 老头送给他一本棋谱儿,并解释说:“咱们中国道家讲 阴阳,阴阳之气相游相交。
美学精神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成功再现。
在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 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 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 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 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 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 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 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 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 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
棋王
作者简介:
阿城(1949—)原名钟阿城。原 籍四川江津, 1949年清明节生 于北京。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 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 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
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大 革命”开始,1968年去山西农村插队, 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 蒙,而后去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 云南时,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人超 过“代沟”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后, 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 录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
火车终于到了。在总场,我和王一生被分 在两个分场,相隔近百里。
转眼到了夏季。有一天,我正在山上干活儿, 发现山下有个生人呆头呆脑走来,我认出来 是王一生,急忙跑下山去。见他一脸的灰尘,一 问才知道他出来半个月了。带他到宿舍,问日 子过得如何,他说不错:“还说什么呢?粮?钱?
还要什么呢?不错,真不错。” “我挺知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