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ǒ)栩栩如生(xǔ)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ī)兢兢业业(jí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在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判方法。

B.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莺。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ùo)栩.栩如生(xǚ)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í)兢.兢业业(jī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è)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荏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

2011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B卷选择题答案1.B 2.D 3.A4.C 5.B 6.C13.C l4.A l5.D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ú)鸟瞰.(kàn)一丘之貉.(luǒ)栩.栩如生(xǔ)B.溃.败(kuì)凹.陷(wā)贻.笑大方(yī)兢.兢业业(jíng)C.咀.嚼(zǔ)桧.柏(guì)罄.竹难书(qìng)饕餮.大餐(tié)D.觊觎(jì)攻讦.(jié)光阴在苒.(rǎn)心怀叵.测(pǒ)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判方法。

B.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莺....。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全国2语文参考答案:1-5:DABDA6-10:CBCDB11(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12(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13(1)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2)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3)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4)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14.(1)指黑妮她是一个湘西苗家女子,用手中的针绣着具有民族风情的苗绣,并教苗族妇女们制出优美胡刺绣艺术;(2)指黑妮在“负责任的族游”中,她在帮扶着与被帮扶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3)此句用比喻的手法,交代黑妮的身份以及其爱心;16.(1)指黑妮所从事的工作就像“针挑土”一样,虽然工作细微,但意义却伟大;(2)指黑妮身份低微平凡,却做着平凡中页不平凡的工作;(3)人们从中感悟到不管任何事都要从小处着手,就像针挑土一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17题:从不理解为何她通过温和的话塑造她们美和丑的观念,到最后理解“针挑土的概念,文中针挑土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

并起到了点题的目的。

”18:逢、一定、其中、甚至、就。

19(1)总结是为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2)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总结的。

(3)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全国2语文参考答案:1-5:DABDA6-10:CBCDB11(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12(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011高考北京卷试题及详解

2011高考北京卷试题及详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英语本试卷共16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略)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例: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ad?A.A newspaper.B.A magazine.C.A book.答案是A。

1.What color T-shirt does the man plan to order?A.Red. B.Blue. C.Green.2.Which section does the man like to read?A.News. B.Sports. C.Entertainment.3.What job will the man probably take in summer?A.Lifeguard. B.Tour guide. C.Swinning coach.4.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on holiday?A.Turkey. B.Canada. C.Italy.5.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A.Shark. B.Camera. C.Movie.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

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at tes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take on Friday?A.ScienceB. HistoryC.Music7.Why does the woman speaker make the phone call?A. To discuss her maths problems.B. To seek help with her English reading.C. To ask about the homework for tomorrow.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历史模拟试题
(本试卷共75分,时间70分钟)
申静静
主观卷
(将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秦朝时,我国境内南方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越族C鲜卑D羌族
2、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始于
A西汉B西晋C唐朝D元朝
3、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的饮料是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4、元世祖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标准是
A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B手工业规模的大小C对外贸易额的多少D畜牧业收入的多少
5、宋应星归入下列选项中的哪类
A张衡、沈括、郭守政B李白、杜甫、苏轼C张仲景、华佗、李时珍D杨坚、李渊、
朱元璋
6、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
A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B十九世纪末
C 1914--1918年D五四运动
8、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D国民党一大
9、下列与张学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1)东北易帜(2)一二、九运动(3)西安事变(4)皖南事变
A(1)(2)B(2)(3)
C(1)(3)D(1)(4)
10、彭德怀指挥的战役有(1)百团大战(2)台儿庄战役(3)孟良崮战役(4)抗美援朝
A(1)(2)B(1)(3)(4)
C(1)(2)(3)D(1)(4)
11、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2、确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七大、党的十五大
B中共七大、党的十三大
C党的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十三大
13、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中美发表“上海公报”
B中美正式建交
C邓小平访问美国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4、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产生于
A古埃及B古印度
C古巴比伦D古中国
15、下列事件首先发生于意大利的是(1)资本主义萌芽(2)资产阶级革命(3)开辟新航路(4)文艺复兴
A(1)(2)B(2)(3)
C(3)(4)D(1)(4)
二、简单题(共13分)。

16.在横线上写出答案,每小题一分,共5分
(1)、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制造了()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2)、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1777年的()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42年
的()。

(5)、()成为正面战争局部反攻
的起点。

1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这是谁的题辞?(2分)
(2)“千古奇冤”指的是什么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2分)
(3)“江南一叶”中的“叶”指谁?(2分)
(4)邵阳籍的哪位人物在此事件中壮烈牺牲?(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1)材料一反映了林肯怎样的政治态度?(2分)
(2)材料一“一半自由一半奴役”是指什么?(2分)(3)材料二的内容出自林肯政府颁布的哪一个文件?(2分)
四分析说明题(共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保持汉朝的节操)”。

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

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了千辛万苦。

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1)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时间是哪年?(1分)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分)
(2)这次出使西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何意义?(4分)
(3)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开通。

其路线是()(2分)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4)通过了解这一历史事件,你有何感想?(3分)
五探究题(共1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碑之一。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任务一:知识梳理
(1)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3分)
(2)这项发明对当时的机器生产有何重大意义并带动了哪些生行业的革新?(任意写一个)(3分)
任务二:解决问题
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请举出三例在本届博览会上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机器产品,任举两例)(3分)。

任务二:解决问题
你同意“环境污染也是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重要礼物”这一说法吗?为什么?(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