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分析文投体育

首发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分析文投体育
首发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分析文投体育

首发|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分析(附海内外案

例)|文投体育

导语:体育BANK联合文投体育将不定期推出体育相关研究报告。其中可点击阅读第一份《中国冰球白皮书(2016年)》和第二份《2017滑雪产业研究报告》。第三份报告为《中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研究报告》。本文摘自第三份报告,报告全文分为三部分,本部分为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以及发展趋势分析,将陆续推出其他部分。体银商学院首期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高级研修班将于6月15-20日在深圳、广州举办。课程咨询:(微信同号)。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一)场馆投资建设模式按建设主体来划分,体育场馆建设可以分为单位自行建设、企业代建和PPP模式。

图2- 1 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建设模式分类

1.单位自行建设

当前我国的存量场馆绝大部分为单位自行建设。单位自行建设指单位通过政府划拨取得土地或利用自有土地,运用政府拨款、自筹款项、社会捐赠等资金建设体育场馆,首先以满足单位自身需求为目标,其次才是向社会开放。

2.企业代建企业代建指,政府相关部门以划拨方式取得用地使用权,之后委托企业代为建设,建成之后政府将双方约定的代建补偿金支付给开发企业,企业把场馆移交给政府。

3.PPP模式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体育用品,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从事体育健身、竞赛表演等活动。同此,PPP模式在体育场馆,尤其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成为最受欢迎的方式。当前PPP模式有多种细分模式,其中涉及到建设的主要有BT模式、BOT模式和BOO模式。

BT(Build-Transfer)模式:指政府相关部门以划拨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开发企业以招拍挂方式获得可经营性用地,再进行体育场馆建设。建设完成之后,按事先约定的价格移交给政府。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是指由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承担新建项目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维护和用户服务职责, 合同期满后项目资产及相关权利等移交给政府的项目运作方式。合同期限一般为20-30 年。

BOO(Build-Own-Operate)模式:BOO模式由BOT模式演变而来,二者区别主要是BOO方式下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拥有项目所有权,但必须在合同中注明保证公益性的约束条款,一般不涉及项目期满移交。

(二)场馆运营模式

1.基于主体角度的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国家体育总局从运营主体的视角划分把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分为自主运营、合作运

营、委托运营三种模式。自主运营包括单位内部自主运营和事业单位自主运营;委托运营包括承包、租赁、委托等不同形式。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我国拥有的1093座大型体育场馆中,984座为自主运营,占比达90.0%;合作经营的大型体育场馆有42座,占3.8%;委托经营有67座,占6.1%。图2- 2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分类(1)自主运营自主运营自场馆的拥有方自己负责场馆的日常运营、市场开发、维护管理等,并享受场馆运营的全部营收。近年来,自主运营也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如体育行政部门法人公司治理模式。体育行政部门代行投资人权益,成立专门的法人公司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由此便于场馆的招商引资、人事制度改革等,提升场馆运营活力。(2)合作运营合作运营模式一般是场馆产权方将场馆的全部经营管理权移交给合作方,合作方在经营过程中若需要增减相应设施需由场馆拥有方进行配置。一般而言,合作方全权负责场馆的日常运营及市场开发,但场馆产权方仍负责场地的维护、场地服务人员管理等。

(3)委托运营根据产权主体和运营主体间责、权、得的不同,有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不同的操作形式。承包经营:在不改变场馆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场馆经营权有期限地交由承包人行使,并由其交纳承包费,完成一定经营目标。承包人对场馆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但是没有处

分权。在经营过程中,如何发生经营亏损,承包人除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外,产权方也承担相应风险。

租赁经营:场馆产权方与经营者之间通过订立合同而实现场馆经营管理权的转移,承租者对场馆具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在此承租者可以是个人或个人合伙、企业等不同形式。租赁运营模式中场馆产权方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承租方不论经营盈亏都要向产权方支付租金。

委托经营:(托管经营与委托经营区别不明显,可归入委托经营)是在不改变体育场馆产权性质和功能定位的前提下,产权主体委托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企业、项目公司等)进行经营管理,受托公司应具备专业的体育场馆运营能力,产权主体向受托方支付委托运营费。

(4)PPP模式《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探索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体育场馆的创新运营提供了政策支持基础。由此发展出多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体育场馆运营模式。除了在场馆投资建设模式中阐述的BOT、BOO之外,还有TOT、ROT等PPP模式。PPP模式中场馆的运营主体多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往往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和政府共同出资成立。

TOT模式:转让-运营-移交(Transfer-Operate-Transfer,TOT),是指政府将存量资产所有权有偿转让给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并由其负责运营、维护和用户服务,合同期满后资

产及其所有权等移交给政府的项目运作方式。合同期限一般为20-30年。案例1:盘锦市体育中心

盘锦市体育中心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最南端,场址南邻渤海,占地439061.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1258㎡,包括体育场馆(45100㎡)、综合楼(16350㎡)、游泳馆(24498㎡)、网球馆(8890㎡)、商业综合体(26420㎡)等。在体育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形成存量资产的同时产生了大量负债,给政府财政带来了较大压力,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并满足体育中心发展对配套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盘锦市人民政府拟在体育中心场馆及配套设施的管理运营中引入社会资本,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为体育中心的运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该项目总投资规模292571.05万元,所需资金拟由项目公司股东出资及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或其他方式筹集。其中,通过项目公司股东出资解决77555.14万元,占总投资的26.51%,由盘锦建投与成交供应商按照30%:70%的比例筹集完成;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或其他方式解决215015.91万元,占总投资的73.49%。该项目主要采用“转让-运营-移交(TOT)”的模式进行运作。盘锦市人民政府授权市财政局、体育局,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选择社会资本,政府授权盘锦建投与社会资本按照双方协商确定的形式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购买体育中心项目设施(含体育场、网球馆、游泳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要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 理模式要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 1、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还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具有所有权,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后,将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交由某一公司或者个人全权管理,体育场馆运作完全实行自负盈亏模式,政府不给于任何的补贴。对于承包后的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普通群众提供大众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必要时也要承担体育竞赛的任务,但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其收费标准一般由体育场馆的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并在合同书中约定,承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这种经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利用率,国内目前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大型体育场馆还为数不多,我们称之为“托管”。这种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出租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实行此种经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来维持和改善体育场馆的运转,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国内首都体育馆就是采用此种经营模式,要求每年完成350万利润,利润按2:3二5的比例分配,即20%作为场馆本身发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门,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 2、资本多元化的合作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是政府作为大股东,以其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它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体育场馆前期建设和后期经营开发的补充资金,成立拥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现代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这种经营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政府以体育场馆的土地,房屋或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要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 1、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还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具有所有权,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后,将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交由某一公司或者个人全权管理,体育场馆运作完全实行自负盈亏模式,政府不给于任何的补贴。对于承包后的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普通群众提供大众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必要时也要承担体育竞赛的任务,但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其收费标准一般由体育场馆的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并在合同书中约定,承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这种经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利用率,国内目前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大型体育场馆还为数不多,我们称之为“托管”。这种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出租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实行此种经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来维持和改善体育场馆的运转,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国内首都体育馆就是采用此种经营模式,要求每年完成350万利润,利润按2:3二5的比例分配,即20%作为场馆本身发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门,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

2、资本多元化的合作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是政府作为大股东,以其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它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体育场馆前期建设和后期经营开发的补充资金,成立拥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现代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这种经营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政府以体育场馆的土地,房屋或其他设施作为投资,其他投资者以现金,设备,管理等作为投资,携手合作经营管理体育场馆。无论哪种形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都在于通过投资各方的合作来解决体育场馆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或者后期的经营过程中资金缺乏,管理经验缺乏等难题。合作经营的各方以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来明确各方的投资风险与收益。收益按各自投资资本的比例分成,合作投资经营的模式营造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体育馆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的体育场馆事业发展。政府部门作为体育场馆内部企业的大股东,对该企业的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保证了国家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政策性导向,有利于把握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较新的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国内的南京市全民健身中心是十运会配套场馆建设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6亿元。其中南京市财政局在三年内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再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剩余的资金全部采用市场机制来运作,将全民健身中心十五年的经营权转让给香港雅高公司,不仅获得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使之走上了现代化企业管理之路,为尽快收回建设成本和实现场馆的良好运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规律,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难题,使体育场馆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发展体育产业发挥更大作用。现对**州开展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体育场位于**市,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73503平方米,建筑面积18737平方米,能容纳观众3万人,有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各1块,配有160m2旋转彩屏和电子显示装置,以及灯光音响设备,体育场四周有商铺约3000平方米。2016年全年接待健身人数8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广场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开放场地面积12000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0小时,全年经营收入万元,支出合计万元,上缴税金合计万元。 **体育馆位于**市朝阳路,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6332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有固定座位5197个,活动座位624个,有贵宾室、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新闻发布室等配套服务用房及设施,馆内设音响视频系统、演出灯光等,可举行篮球、排球、体操等多项体育赛事,同时也可承接各类文艺演出、商业会展等。2016年体育馆全年接待健身人数达10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

开放场地面积6000 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0小时,全年收入合计76万元,支出合计万元,上缴税金合计万元。 **州民族体育馆位于个旧市金湖东路,建于1997年。为便于管理,**州人民政府于1997年9月批准成立**州民族体育馆,为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0人。目前**州民族体育馆主要运营管理的场馆有四馆一场,即体育馆、网球馆、体操馆、游泳馆、体育场。 体育馆有固定座位3338个,其中活动座位270个,有配套比赛和大型活动的会议室、办公室、运动员和裁判员休息室,馆内设音视频系统装置,配有文艺演出的基本灯光。馆外四周有面向大众开放的健身房、体育用品经营部、休闲娱乐茶庄、汽车美容等多种经营场所。 网球馆建于2016年,由6块标准的塑胶场地和一幢三层楼的配套服务功能房组成。配套用房一楼设有休闲厅、淋浴室。二楼、三楼设有对外营业的豪华标准间18间。四楼有面向社会开放的乒乓球室。网球馆既作为**州网球项目的训练场地,同时大量的时间对社会有偿开放。 体操馆建于2016年,在建盖时就着眼于面向市场。总层高为三层,一二层已面向社会出租,经营面积平方米,目前经营项目有餐饮和KTV娱乐会所。三层作为**州体操项目的训练场地,同时,训练之余对外举办健美操、幼儿体操

体育场馆的物业管理

体育场馆的物业管理 体育场馆的物业管理作者:佚名 时间:2008-8-23 浏览量: 现代体育场馆运营特点分析 现代体育场馆作为提供公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场所,其运营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展开,从而使现代体育场馆运营具有以下特点: 一、日常商业活动频繁的运营特点 实地考察的五城市七体育场馆中,功能综合性强的物业特点均有突出表现,使现代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相对集中在商业活动方面,如经营较为成功的上海东亚体育文化中心内的上海富豪东亚大酒店、“运动员之家”、上海市周边旅游集散市场、对外开放的羽毛球训练场、杭州黄龙体育中心内的好又多超市、恒利宾馆、富有特色的黄龙体育中心酒吧一条街、乒乓球训练场、成都体育中心的会所经营、虹口足球场的健

身馆等等,各个业主均利用体育场馆空闲时间开阔的体育馆场地大力创收经营。 二、大型赛事、活动期的运营特点 现代体育场馆在大型赛事、活动举行时,最大的运营特点是人口密度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增大,结束后又急剧减少。 ①大型赛事、活动准备工作期的运营特点:在此期间,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单位、参加单位、配合单位、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各类物资器材大量进场;体育场馆的各类专业设施设备全面开始启用,如:专业训练场、各类办公用房的使用准备等;足球比赛的划线、球门挂网准备,商业演出的舞台搭建、草坪盖板铺设等。 ②大型赛事、活动举行时的运营特点:大型赛事、活动的安全保卫人员、检票人员等工作人员及观众在1-3个小时内全部进场,人员迅速达到几万人,体育场馆所有机电设备、强弱电系统、配套功能用房、停车场等全面投入使用,配套的餐饮、商业网点的经营活动亦随之活跃起来。 ③大型赛事、活动结束时运营特点:大型赛事、活动一旦结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教学内容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最新版)

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 1、承包管理的经营模式 这种管理方式的前提条件还是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主体为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对体育场馆具有所有权,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后,将体育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段时间内交由某一公司或者个人全权管理,体育场馆运作完全实行自负盈亏模式,政府不给于任何的补贴。对于承包后的体育场馆,要求不能改变其为普通群众提供大众健身服务的性质,必须保证为全民健身和运动训练提供场地服务,必要时也要承担体育竞赛的任务,但对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要收费,其收费标准一般由体育场馆的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订,并在合同书中约定,承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这种经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利用率,国内目前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的大型体育场馆还为数不多,我们称之为“托管”。这种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出租体育场馆的经营权与管理权,以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实行此种经营模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利用社会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来维持和改善体育场馆的运转,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国内首都体育馆就是采用此种经营模式,要求每年完成350万利润,利润按2:3二5的比例分配,即20%作为场馆本身发展基金,30%上交管理部门,50%由承包方自主分配。

2、资本多元化的合作经营模式 这种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是政府作为大股东,以其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它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体育场馆前期建设和后期经营开发的补充资金,成立拥有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现代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这种经营模式的另一种形式是政府以体育场馆的土地,房屋或其他设施作为投资,其他投资者以现金,设备,管理等作为投资,携手合作经营管理体育场馆。无论哪种形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都在于通过投资各方的合作来解决体育场馆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或者后期的经营过程中资金缺乏,管理经验缺乏等难题。合作经营的各方以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来明确各方的投资风险与收益。收益按各自投资资本的比例分成,合作投资经营的模式营造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体育馆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的体育场馆事业发展。政府部门作为体育场馆内部企业的大股东,对该企业的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保证了国家对大型体育场馆的政策性导向,有利于把握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较新的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经营管理模式,国内的南京市全民健身中心是十运会配套场馆建设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6亿元。其中南京市财政局在三年内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再提供6000万元的资金,剩余的资金全部采用市场机制来运作,将全民健身中心十五年的经营权转让给香港雅高公司,不仅获得建设资金7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使之走上了现代化企业管理之路,为尽快收回建设成本和实现场馆的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张宏, ZHANG Hong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系,广州,510500 刊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9,26(4)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7条) 1.杨远波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2006 2.余惠清;张宏浅析大型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期刊论文]-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03) 3.郭惠平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局限与突破[期刊论文]-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6(05) 4.伯尼·帕克豪斯体育管理学--基础与应用 2003 5.赵钢;雷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 2007 6.胡庆山论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期刊论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02) 7.陈融体育设施与管理 20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季跃龙.李建英.JI Yuelong.LI Jianying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开发利用探析[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2009,30(5) 2.陆亨伯.谢萍萍.郑栋.LU Heng-bo.XIE Ping-ping.ZHENG Dong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典型体育场馆的分析[期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 3.刘晶.陈元欣.LIU Jing.CHENG Yuan-xin高校体育场馆供给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 4.胡斌.马英.吕元.武秀军对我国体育场馆复合化使用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9) 5.杨金田.靖桥.袁国良.YANG Jin-tian.JING Qiao.YUAN Guo-liang河北省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的体制性障碍与改革路径[期刊论文]-河北学刊2009(1) 6.黄桥贤.杨效勇.陈流.陈莉萍.HUANG Qiao-xian.YANG Xiao-yong.CHEN Liu.CHEN Li-ping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体育学刊2010,17(7) 7.于洋关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探讨[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08(29) 8.陈林会.覃文林.Chen Lin-hui.Tan Wen-lin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有效运行机制研究[期刊论文]-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3) 9.刘学谦.冯云辉.LIU Xue-qian.FENG Yun-hui广州大学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期刊论文]-体育学刊2010,17(7) 10.袁绍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23) 引证文献(5条) 1.申锐.吴应广对商业健身俱乐部市场管理模式与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期刊论文]-搏击:武术科学 2011(6) 2.罗辉辉.唐艺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研究[期刊论文]-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3) 3.杨学贵关于我国西部偏远地区中小型体育场馆合理运营的对策研究——以宁南山区为例[期刊论文]-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 4.刘书勇.陶成.高俊近3届世界大冬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赛后利用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1(4) 5.王子朴.梁蓓.陈元欣梳理与借鉴: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研究[期刊论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4)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1.体育场馆设施:是指为保障体育运动而建设的各种体育场、管、池、训练基地和体育场馆的总称。 2.体育场馆运营:是指对大中型体育场馆在建设、投入使用、提供服务过程中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的总称。 3.体育场馆经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用价格机制配置体育场馆各类资源,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向市场提供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服务等有形无形产品,以弥补体育场馆持续运作资金的不足。 4.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即在体育场馆中出资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隶属关系,权利分配关系以及体育场馆机构设置等构成的体系、制度、方法和形式的总称。 5.俱乐部:是由企业经营者出面组织,会员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自由协会或团体。 6.体育场馆:是体育场和体育馆的总称,是能够提供人类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空间和附属设施所构成的环境总称。 7.体育场馆的分类依据:使用性质、用地、占地面积 8.体育场馆的身份:运动场所、体育公园、运动超市、体育园区 9.体育场馆活动分为:日常办公信息、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信息、对外开放经营信息、财务信息 10.节事活动对城市的影响:注意力效应、口碑效应、名片效应、改善效应 11.节事活动举办应遵循的原则:大众化原则,确定性与规范性、市场化、产业化 12.节事活动遵循的规律:影响范围规律,实践效果,内容吸引力,经济效益 13.培训业务开设的主要内容:全民健身培训、文化艺术培训、体育行业特有技能培训、体育后备人才培训、高水平运动队培训 14.培训业务的组织形式:培训班、俱乐部、少年儿童体育总校、私教 15.俱乐部的功能: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心理功能、力量功能 16.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业余、职业、商业体育俱乐部 17.科技创新体现在:建筑标致化、标准国际化、设备现代化、功能多元化四个方向 18.体育中心经营原则:创新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求同存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1、我国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变迁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9)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对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财政经济政策,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第二阶段(1979-1991)广开门路,开展各种经营,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差额管理。 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突破单纯创收增资的运行模式,开始走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体育产业开发阶段。 2、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其商业化运营,我国体育场馆存在哪些问题? (1)、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层次较低。 (2)、经营收入大雨经营日常开销,很少用于投资回收或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3)、体育场馆的属性及功能定位上不明确,无法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4)、经营意识淡薄,没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化运营机制。 (5)、经营项目开发不全,无法资产开发力度不够。 3、武汉体育中心服务外包的主要内容? (1)、日常保安,秩序维护,保洁等日常服务性工作(2)、绿化和草坪的保养工作(3)、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4)、门禁、IC卡检录、计时计分、音响、大屏幕控制等弱电的操作 (5)、空调、排风冷热源、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等弱电设备的操作、运行与维护工作。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 1.体育场馆设施:是指为保障体育运动而建设的各种体育场、管、池、训练基地和体育场馆的总称。 2.体育场馆运营:是指对大中型体育场馆在建设、投入使用、提供服务过程中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的总称。 3.体育场馆经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利用价格机制配置体育场馆各类资源,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向市场提供运动场地、体育运动设施以及服务等有形无形产品,以弥补体育场馆持续运作资金的不足。 4.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即在体育场馆中出资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隶属关系,权利分配关系以及体育场馆机构设置等构成的体系、制度、方法和形式的总称。 5.俱乐部:是由企业经营者出面组织,会员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自由协会或团体。 6.体育场馆:是体育场和体育馆的总称,是能够提供人类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空间和附属设施所构成的环境总称。 7.体育场馆的分类依据:使用性质、用地、占地面积 8.体育场馆的身份:运动场所、体育公园、运动超市、体育园区 9.体育场馆活动分为:日常办公信息、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信息、对外开放经营信息、财务信息 10.节事活动对城市的影响:注意力效应、口碑效应、名片效应、改善效应 11.节事活动举办应遵循的原则:大众化原则,确定性与规范性、市场化、产业化 12.节事活动遵循的规律:影响范围规律,实践效果,内容吸引力,经济效益 13.培训业务开设的主要内容:全民健身培训、文化艺术培训、体育行业特有技能培训、体育后备人才培训、高水平运动队培训 14.培训业务的组织形式:培训班、俱乐部、少年儿童体育总校、私教 15.俱乐部的功能:社交功能、娱乐功能、心理功能、力量功能 16.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业余、职业、商业体育俱乐部 17.科技创新体现在:建筑标致化、标准国际化、设备现代化、功能多元化四个方向 18.体育中心经营原则:创新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与求同存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1、我国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变迁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9)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对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财政经济政策,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单位。 第二阶段(1979-1991)广开门路,开展各种经营,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差额管理。 第三阶段(1992年以来)突破单纯创收增资的运行模式,开始走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体育产业开发阶段。 2、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其商业化运营,我国体育场馆存在哪些问题? (1)、体育场馆的商业化运营层次较低。 (2)、经营收入大雨经营日常开销,很少用于投资回收或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3)、体育场馆的属性及功能定位上不明确,无法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 (4)、经营意识淡薄,没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化运营机制。 (5)、经营项目开发不全,无法资产开发力度不够。 3、武汉体育中心服务外包的主要内容? (1)、日常保安,秩序维护,保洁等日常服务性工作(2)、绿化和草坪的保养工作(3)、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4)、门禁、IC卡检录、计时计分、音响、大屏幕控制等弱电的操作 (5)、空调、排风冷热源、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等弱电设备的操作、运行与维护工作。 (6)、前厅接待和接待服务工作(7)、大型活动的接待和保障服务对外业务 4、武汉体育中心服务外包的积极意义? (1)、缓解开赛矛盾、减少雇员,降低运营成本(2)、服务外包实现了服务、管理和文化三方面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规律,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难题,使体育场馆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发展体育产业发挥更大作用。现对XX州开展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XX体育场位于蒙自市天马路,建于XX年,占地面积73503平方米,建筑面积18737平方米,能容纳观众3万人,有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各1块,配有160m2旋转彩屏和电子显示装置,以及灯光音响设备,体育场四周有商铺约3000平方米。XX年全年接待健身人数8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广场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开放场地面积1XX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0小时,全年经营收入154.5万元,支出合计132.2万元,上缴税金合计4.1万元。 XX体育馆位于蒙自市朝阳路,建于XX年,占地面积6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2453.8平方米,有固定座位5197个,活动座位624个,有贵宾室、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新闻发布室等配套服务用房及设施,馆内设音响视频系统、演出灯光等,可举行篮球、排球、体操等多项体育赛事,同时也可

承接各类文艺演出、商业会展等。XX年体育馆全年接待健身人数达10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开放场地面积6000 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0小时,全年收入合计76万元,支出合计73.5万元,上缴税金合计2.3万元。 XX州民族体育馆位于个旧市金湖东路,建于1997年。为便于管理,XX州人民政府于1997年9月批准成立XX州民族体育馆,为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0人。目前XX州民族体育馆主要运营管理的场馆有四馆一场,即体育馆、网球馆、体操馆、游泳馆、体育场。 体育馆有固定座位3338个,其中活动座位270个,有配套比赛和大型活动的会议室、办公室、运动员和裁判员休息室,馆内设音视频系统装置,配有文艺演出的基本灯光。馆外四周有面向大众开放的健身房、体育用品经营部、休闲娱乐茶庄、汽车美容等多种经营场所。 网球馆建于XX年,由6块标准的塑胶场地和一幢三层楼的配套服务功能房组成。配套用房一楼设有休闲厅、淋浴室。二楼、三楼设有对外营业的豪华标准间18间。四楼有面向社会开放的乒乓球室。网球馆既作为XX州网球项目的训练场地,同时大量的时间对社会有偿开放。 体操馆建于XX年,在建盖时就着眼于面向市场。总层平方1940.74高为三层,一二层已面向社会出租,经营面积

(完整版)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方案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 运 营 方 案 南昌公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国体中心管理处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一、绪论 二、概况 三、体育场运营方案 四、综合训练馆运营方案 五、体育馆运营方案 六、网球馆运营方案 七、跳水游泳馆运营方案

一、绪论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是一个集体育比赛,健身运动、大型活动、休闲娱乐、旅游览景、特色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场所。作为物业项目,它是一个有别于单一型功能物业的综合超大型物业,其主要特征为物业构成元素多,科技含量高,无固定服务群体,物业管理(服务)与物业经营相互交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因此,静态常规物业管理(服务)与动态适时物业管理(服务)有机结合是本物业项目的基本管理思路,把“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工作法渗入准军事化管理中是本物业项目的基本而主要的管理方法,将其打造“五个中心”(竞技体育中心、商业体育中心、旅游休闲中心、健康娱乐中心、会展中心),对全面提升南昌城市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二、概况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占地1000余亩,坐落于红谷滩新区生米大桥以南,东临赣江,西倚丰和南大道,举目可望南昌地铁西客站,江西省人民政府,有可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1万人体育馆,2千人网球馆,1千人游泳跳水馆及综合训练馆,一场四馆,以及户外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极限运动场和水上乐园区域,可承担田竞,足球,体操,篮球,网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举重,击剑,柔道,游泳,跳水等项目的竞技比赛和各类大型会议,拥有15台无机房电梯、5台22KW锅炉、2组热泵空调机组,30组30KW商务空调、1组螺旋式空调机组、3组离心式

空调机组。监控消控系统覆盖所有场馆,所有电力照明系统均为智能化控制,是迄今为止江西省最大的体育场馆。 三、体育场运营方案 (一)体育场概况 观众席位6万个,建筑面积95022㎡。内设标准国际一级400m塑胶复合跑道,天然草皮的标准田径场。看台上设贵宾专用包厢,记者专用席,设有新闻中心,兴奋剂检测中心及其它附属设施,内设面积15000㎡运动员接待中心一个,经济增长点主要表现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大型演唱会、各单位及各公司大型活动、品牌酒店入驻、商铺租赁、酒吧入驻、健身俱乐部、广告位等租金收入和群众健身方面,实现“以体养场”“以文养场”“以商养场”的最终目标,紧抓场馆特色,经营“拳头”产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健身、娱乐、商业需要。(二)经营规划 体育场共计6层,实际可利用为1 层、2层、3层、4层,5层(6层为看台区及洗手间),贵宾厅因其用途特殊,室内财产价值高,暂定不进行运营考虑,外围滑轮、滑板运动场和山地自行车赛场。 1)1层运营项目 (1)体育:中心场地可举办体育活动项目为田径、足球、棒球、橄榄球。 (2)商业:A区为贵宾厅不做运营考虑,B区外圈有1110和1111两间大型训练用房,此两间大型训练用房可进行改造变成多间商铺,运营体育用品商店、银行、超市百货。内圈有1120、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合作协议样本

编号:_____________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合作协 议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 乙方: 为繁荣当地的文化市场,秉承互惠互利、长期共赢的合作原则,甲方、乙方双方就体育场馆(地址:)的运营管理及开发达成一致,为保证该体育场馆(以下简称场馆)的顺利运营,经双方友好协商订立合同如下: 一、合作关系 甲、乙双方是就该场馆整体合作的关系,本协议签署后由甲方全权负责场馆的日常运营及全部市场开发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场地出租、活动举办、商品销售等等经营行为)、运营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乙方负责场地的日常维护、场地服务人员的管理、安全防护、顾客及场地外围关系的维护。 二、合作期限 双方合作期限暂定为年,即从20XX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合同期满时双方有权选择续约或终止合同。 三、场馆及设备 本协议签署后,乙方向甲方移交该场馆的全部经营管理权,在未经甲方同意认可的前提下,不得擅自将该场馆的各类经营权向任何第三方转让。场馆在甲方经营过程中若需要增减相应设施,乙方需根据甲方情况及时配置设施。 本协议签署后,由甲方安排人员对场馆内设施及配件进行盘点,在盘点过程中乙方应给予甲方必要的配合,共同保证场馆设备的数量准确。 四、营业收入 在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需利用自身的经营活动,不断提升乙方场馆在当地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甲方对场馆运营管理的回报,甲方独自享有协议期限内场馆的全部营业收入所得,乙方承诺除正常的能源费用、通讯费用外,不对甲方营业收入提出任何分配主张。 五、其他费用约定 甲方负责场馆各项运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包括各项活动的前期策划、组织、后期实施等工作,并做好各项经营帐目的监督与核算,所有与组织运营活动相关的组织费用由甲方承担; 乙方负责提供良好的场馆经营环境,如完整的提交场地、保证装修、水电设施等符合甲方经营所需。因场馆及设施出现问题需要进行修缮的均由乙方负责并承担费用。 六、甲方权利义务 1.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打造场馆的品牌影响力、探索管理经营模式、营销策划经验用于场馆的长久发展。 2.本协议签署后,全权负责该场馆的各类经营活动的开展。 3.享有全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收益。 七、乙方权利义务 1.本协议签署后,乙方应完整的向甲方移交场馆的全部经营管理 2.乙方应保证其向甲方移交的场馆符合国家要求的消防、电力、用水、暖气等设施标准,且保证该场馆适合于开展各类大型群体性活 3.乙方应于本协议签订后,于20XX年月日前将符合上述条件的场馆交付甲方验收用于经营活动的实施。 4.甲方运营管理该场馆期间,乙方负责协调处理与地方各部门的关系,争取各

体育场馆运营合作协议

体育场馆运营合作协议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场馆运营协议书甲方: 乙方: 为繁荣当地的文化市场,秉承互惠互利、长期共赢的合作原则,甲方、乙方双方就体育场馆(地址:)的运营管理及开发达成一致,为保证该体育场馆(以下简称场馆)的顺利运营,经双方友好协商订立合同如下: 一、合作关系 甲、乙双方是就该场馆整体合作的关系,本协议签署后由甲方全权负责场馆的曰常运营及全部市场开发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场地出租、活动举办、商品销售等等经营行为)、运营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乙方负责场地的曰常维护、场地服务人员的管理、安全防护、顾客及场地外围关系的维护。 二、合作期限 双方合作期限暂定为年,即从2012年月曰起至年月日止,合同期满时双方有权选择续约或终止合同。 三、场馆及设备 本协议签署后,乙方向甲方移交该场馆的全部经营管理权,在未经甲方同意认可的前提下,不得擅自将该场馆的各类经营权向任何第三方转让。场馆在甲方经营过程中若需要增减相应设施,乙方需根据甲方情况及时配置设施。 本协议签署后,由甲方安排人员对场馆内设施及配件进行盘点,在盘点过程中乙方应给予甲方必要的配合,共同保证场馆设备的数量准确。

四、营业收入 在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需利用自身的经营活动,不断提升乙方场馆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为甲方对场馆运营管理的回报,甲方独自享有协议期限内场馆的全部营业收入所得,乙方承诺除正常的能源费用、通讯费用外,不对甲方营业收入提出任何分配主张。 五、其他费用约定 甲方负责场馆各项运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包括各项活动的前期策划、组织、后期实施等工作,并做好各项经营帐目的监督与核算,所有与组织运营活动相关的组织费用由甲方承担; 乙方负责提供良好的场馆经营环境,如完整的提交场地、保证装修、水电设施等符合甲方经营所需。因场馆及设施出现问题需要进行修缮的均由乙方负责并承担费用。 六、甲方权利义务 1.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打造场馆的品牌影响力、探索管理经营模式、营销策划经验用于场馆的长久发展。 2.本协议签署后,全权负责该场馆的各类经营活动的开展。 3.享有全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收益。 七、乙方权利义务 1.本协议签署后,乙方应完整的向甲方移交场馆的全部经营管理 2.乙方应保证其向甲方移交的场馆符合国家要求的消防、电力、用水、暖气等设施标准,且保证该场馆适合于开展各类大型群体性活 3.乙方应于本协议签订后,于2012年月曰前将符合上述条件的场馆交付甲方验收用于经营活动的实施。

体育场馆运营成本千万如何“脱困”

体育场馆运营成本千万,如何“脱困”? 来这里寻找更多体育场馆建设者! 网上一篇关于《鸟巢投资35亿奥运后空置1年维护费近2亿》的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文中提出了目前国内体育场馆普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赛后运营困境,很多场馆赛后无法利用自身资源进行自负盈亏。 在国内不少地方体育场馆存在运营效能不佳、场馆资源闲置、体育功能和公益属性弱化的大背景下,济南奥体中心是否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对此,济南奥林匹克中心党委书记杜在东发表他的相关看法。 杜在东表示,全运会以来,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奥体中心积极探索大型体育场馆的科学运作模式,盘活场馆资源,充分挖掘场馆商业潜力,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已经逐步走上良性运营之路。政府只补贴3年奥体2013年起自负盈亏 济南奥林匹克中心是济南市为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而建,主要包括一场三馆,分别为6万人的体育场,1万人的体育馆,各4000人的游泳馆、网球馆,总投资约30亿元,是济南市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杜在东介绍,自全运会以后,政府对奥体中心进行了3年补贴,2010年2000多万,2011年1000多万,2012年600多万。自2013年起,奥体中心开始自负盈亏。 “奥体中心走上良性运营之路,其实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杜在东表示,很多人认为体育馆只能应用于大型的竞技赛事,而靠大众健身盈利是“杯水车薪”,不现实。他认为,体育场馆应该作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去设计,如果体育馆的建设缺乏真正科学理性的综合策划和可行性研究,与真正的需求脱节,与城市生活、产业发展脱节,必然会造成运营

困境。5年举办赛事70场每年至少10场演唱会 2010年以来,奥体中心累计举办国家级以上体育赛事70余场,商业用房租赁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入住商家120家,运营收入累计达到3.8亿,上缴税款3323万元。 “比如2013年场馆的收入为5000万,2014年5450万,2015年6300万,场馆的收入呈递增模式。”杜在东介绍,奥体中心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开拓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除了一些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中超鲁能俱乐部主场、CBA山东男篮主场、乒超鲁能俱乐部主场三项国内顶级体育联赛都入住或曾经入住奥体中心。杜在东告诉记者,每年按场次收取鲁能的租赁费,一场比赛大约10-20万,一年20多场比赛。除大型体育赛事,奥体中心还承办大型文艺演出,每年至少要举办10场演唱会。 二是发挥体育馆的公益性。2009年全运会结束以后,奥体中心调研群众需求,将一些全运会后闲置的场馆进行改造,并对外开放,陆续开设了游泳馆、网球馆、羽毛球馆等十余个健身场馆,扩大了室外健身场地的范围,并且大部分免费对外开放。“虽然大众健身没有什么盈利,但我们为市民提供了好的环境,市民也会更加爱护我们的场馆,而且还提高了场馆的消费和人气。” 三是“以商养馆”的产业运作模式。目前,奥体中心已形成餐饮休闲、汽车销售、商务办公、商业零售4类优势业态,承接了大型商业活动和体育休闲旅游活动,每年接待各类参观团体超过400批次。推动无形资产开发,如奥体中心“一场三馆”的冠名权和户外广告,有效扩大了资金来源。运营成本巨大每年支出约3800万 “鸟巢”的运营方,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爱庆在采

2019年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时期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规律,破解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难题,使体育场馆为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和发展体育产业发挥更大作用。现对XX州开展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 XX体育场位于蒙自市天马路,建于XX年,占地面积73503平方米,建筑面积18737平方米,能容纳观众3万人,有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各1块,配有160m2旋转彩屏和电子显示装置,以及灯光音响设备,体育场四周有商铺约3000平方米。XX年全年接待健身人数8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广场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开放场地面积12000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放时间90小时,全年经营收入154.5万元,支出合计132.2万元,上缴税金合计4.1万元。 XX体育馆位于蒙自市朝阳路,建于XX年,占地面积6332平方米,建筑面积12453.8平方米,有固定座位5197个,活动座位624个,有贵宾室、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新闻发布室等配套服务用房及设施,馆内设音响视频系统、演出灯光等,可举行篮球、排球、体操等多项体育赛事,同时也可承接各类文艺演出、商业会展等。XX年体育馆全年接待健身人数达10万余人,全年接待室外健身人数达12万人,对外开放场地面积6000 平方米,全年365天对外开放,每周对外开

放时间90小时,全年收入合计76万元,支出合计73.5万元,上缴税金合计2.3万元。 XX州民族体育馆位于个旧市金湖东路,建于XX年。为便于管理,XX 州人民政府于XX年9月批准成立XX州民族体育馆,为正科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10人。目前XX州民族体育馆主要运营管理的场馆有四馆一场,即体育馆、网球馆、体操馆、游泳馆、体育场。体育馆有固定座位3338个,其中活动座位270个,有配套比赛和大型活动的会议室、办公室、运动员和裁判员休息室,馆内设音视频系统装置,配有文艺演出的基本灯光。馆外四周有面向大众开放的健身房、体育用品经营部、休闲娱乐茶庄、汽车美容等多种经营场所。网球馆建于XX年,由6块标准的塑胶场地和一幢三层楼的配套服务功能房组成。配套用房一楼设有休闲厅、淋浴室。二楼、三楼设有对外营业的豪华标准间18间。四楼有面向社会开放的乒乓球室。网球馆既作为XX州网球项目的训练场地,同时大量的时间对社会有偿开放。 体操馆建于XX年,在建盖时就着眼于面向市场。总层高为三层,一二层已面向社会出租,经营面积1940.74平方米,目前经营项目有餐饮和KTV娱乐会所。三层作为XX州体操项目的训练场地,同时,训练之余对外举办健美操、幼儿体操等项目的培训。 游泳馆建于XX年,产权属个旧市,由州民族体育馆承包经营管理。该馆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有标准游泳跳水综合池和25米小池各1个。设有10米、7米、5米、3米跳台,1米跳板,配有电梯、电子

体育场馆运营知识

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公共体育场馆是全民健身的阵地、竞技体育的舞台、发展体育产业的基地,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过去传统观念的影响,将体育场馆视为准公共物品甚至公共物品,致使包括投资建设、日常运营等都给作为投资、运营主体的政府部门造成极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在目前中国体育场馆建设处于“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筹资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建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新模式”的新阶段下,如何探索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已成为体育场馆管理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本部分将对目前国内外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加以概述,以期能对滨海文化体育中心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意义。 一、国内外体育场馆运营的先进理念 “2003中国体育场馆运营论坛”召开于2003年12月中旬,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从事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设施标准研究的专业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发起并主持的。其主题为帮助全国体育主管机构、体育场馆经营者、有意于投资体育场馆及体育产业的企业或机构更好地掌握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的规律与特点,以及国际先进的理念、成熟的模式。下面,将选取其中有关于场馆运营的两篇精彩演讲摘录如下。 (一)世界体育场馆运营 在“2003中国体育场馆运营论坛”中,泛太平洋体育场馆运营协会主席、世界体育场馆运营协会委员、澳大利亚奥德国际场馆运营公司(Ogden IFC)董事Mr. Rod Pilbeam给我们带来了世界先进的体育场馆运营模式。 泛太平洋体育场馆运营协会由来自于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亚太地区和欧美的300多家体育场馆运营公司或机构组成。澳大利亚奥德国际场馆运营公司在澳大利亚成功运营着众多的大型体育场馆,其中包括悉尼奥运会场馆的运营。下面我们将其先进的理念展示如下: 1、场馆运营的总体内容 (1)提高场馆的利用 通常要计算场馆一年中的使用天数,举例来说在旅馆业中,房间一年的入住率是主要业绩指标。其提高使用率的方法主要依靠对企业的销售和辅助的商业活动。 Ogden IFC曾对能容纳60,000-80,000人的大体育场馆进行走访,其某天的人次量可达到小型场馆一年365天的总量,因此,在这个行业,多做并不总是意味着好。重要的是每个场馆结合自己的特点,合理的提高使用率。这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求项目,创造新的机会,提高场馆使用率,这是场馆业主的主要经济参数。 在Ogden IFC集团管理的场馆中,提高场馆使用率通过尽可能寻找机会扩展所有场馆对项目的选项。即使有时候这些项目不太适合标准。这种在不冒风险的条件下对场馆和赞助商的灵活性,是现代场馆成功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下面将以Ogden IFC 对某一场馆为例,说明提高场馆使用率、增大市场份额应采取的策略: 能做的态度——这对于娱乐中心非常重要。这种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使项目取得意外的成功。这种方式对高度竞争的会议市场也特别重要。有效地符合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