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人口结构(1)

合集下载

统计年鉴2010(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

统计年鉴2010(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

62338 62671 63012 63381 63720 64081 64445 64822
48.53 48.50 48.48 48.47 48.48 48.50 48.53 48.56
50212 52376 54283 56212 57706 59379 60667 62186
39.09 40.53 41.76 42.99 43.90 44.94 45.68 46.59
78241 76851 75705 74544 73742 72750 72135 71288
注:1.1982年以前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89年数据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调整;1990-2000年数据根据2000年人 了调整;2001-2004年、2006-2009年数据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数;2005年数据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 2.总人口和按性别分人口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按城乡分人口中现役军人计入城镇人口。
乡 分 乡 村 比重 (%) 89.36 88.82 88.22 86.52 80.25 82.02 82.62 82.74 82.87 82.80 82.84 82.66 82.56 82.45 82.08 81.04 80.61 79.84 78.87 78.38 76.99 76.29 75.48 74.68 74.19 73.79 73.59 73.06 72.54 72.01 71.49 70.96 69.52 68.09 66.65 65.22 63.78 62.34
3-1



及Leabharlann 构成本表各年人口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单位:万人 年 份 总人口 (年末) 人口数 1949 1950 1951 1955 1960 1965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54167 55196 56300 61465 66207 72538 82992 85229 87177 89211 90859 92420 93717 94974 96259 97542 98705 100072 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00 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761 125786 126743 127627 28145 28669 29231 31809 34283 37128 42686 43819 44813 45876 46727 47564 48257 48908 49567 50192 50785 51519 52352 53152 53848 54725 55581 56290 57201 58099 58904 59466 59811 60472 61246 61808 62200 63131 63940 64692 65437 65672 按 性 别 分 男 比重 (%) 51.96 51.94 51.92 51.75 51.78 51.18 51.43 51.41 51.40 51.42 51.43 51.47 51.49 51.50 51.49 51.46 51.45 51.48 51.50 51.60 51.60 51.70 51.70 51.50 51.52 51.55 51.52 51.34 51.05 51.02 51.10 51.03 50.82 51.07 51.25 51.43 51.63 51.46 人口数 26022 26527 27069 29656 31924 35410 40306 41410 42364 43335 44132 44856 45460 46066 46692 47350 47920 48553 49302 49856 50509 51126 51926 53010 53825 54605 55429 56357 57360 58045 58604 59313 60189 60495 60821 61094 61306 61955 女 比重 (%) 48.04 48.06 48.08 48.25 48.22 48.82 48.57 48.59 48.60 48.58 48.57 48.53 48.51 48.50 48.51 48.54 48.55 48.52 48.50 48.40 48.40 48.30 48.30 48.50 48.48 48.45 48.48 48.66 48.95 48.98 48.90 48.97 49.18 48.93 48.75 48.57 48.37 48.54 城 人口数 5765 6169 6632 8285 13073 13045 14424 14711 14935 15345 15595 16030 16341 16669 17245 18495 19140 20171 21480 22274 24017 25094 26366 27674 28661 29540 30195 31203 32175 33173 34169 35174 37304 39449 41608 43748 45906 48064 按 城 乡 分 镇 比重 (%) 10.64 11.18 11.78 13.48 19.75 17.98 17.38 17.26 17.13 17.20 17.16 17.34 17.44 17.55 17.92 18.96 19.39 20.16 21.13 21.62 23.01 23.71 24.52 25.32 25.81 26.21 26.41 26.94 27.46 27.99 28.51 29.04 30.48 31.91 33.35 34.78 36.22 37.66 乡 村 人口数 48402 49027 49668 53180 53134 59493 68568 70518 72242 73866 75264 76390 77376 78305 79014 79047 79565 79901 80174 80734 80340 80757 81141 81626 82365 83164 84138 84620 84996 85344 85681 85947 85085 84177 83153 82038 80837 79563

关于香港人口的分布与其土地利用问题的意见

关于香港人口的分布与其土地利用问题的意见

收稿日期:1999-11-16;修订日期:1999-12-25作者简介:叶汇(1910-),男,福建省福州人,1933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学系,1938年2月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地理学博士,回国后历任大夏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创办自然地理学专业和河口研究室,讲授过地貌学、世界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课程,培养研究生。

从事过华南和华中地区地貌与新构造运动、长江上游地貌第四纪地质、珠江下游河道和河口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撰写专题研究报告若干。

1987年退休。

3承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前副所长赵焕庭研究员审阅初稿并提出宝贵意见,本院罗宪林副教授代为搜集资料,特此致谢!关于香港人口的分布与其土地利用问题的意见3叶 汇 林慧玲(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 广州 510275)摘 要:概述了香港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根据香港的土地利用特点,结合香港地势图分析,全区的土地利用以城市用地为主,主要利用沿海冲积-海积平原和坡地。

文中针对高台地和斜坡地利用提出一些新意见,务求全体香港市民不受滑坡的威胁。

关键词:人口分布;土地利用;香港中图分类号:F2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00)01-0012-04 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是两个紧密关联的部分。

过去已有人分别研究过香港的人口地理[1~3]和土地利用状况[1,4~6]。

本文拟就香港的发展讨论其土地利用问题。

1 香港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前景 香港特区截至1998年9月共有人口668万。

香港岛人口分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沿不规则的海岸线和交通线呈线性分布;“新界”也有两条以上的分布线,在海岸上汇合,形成了荃湾、沙田和大埔等人口聚居点[1]。

九龙半岛南端成为主要人口集聚的中心。

这样的人口分布规律在世界许多滨海城市是常见的。

香港地处世界最繁盛的环球水运要冲,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图1)。

英国殖民主义者在鸦片战争之后,强占我国的香港岛,作为侵略我国的根据地。

香港

香港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判断香港的气候
类型。
(2)据图描述香港的 气候特征。 (3)香港的年降水量 较多,但是严重缺水,想
一想,香港缺水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 有效的解决措施?
香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
三、地形特征
香港海岸曲折,港湾和岛屿较多,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 仅占陆地面积的1/6。
五、陆上运输
境内和对外有高速公路、铁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陆
上交通非常便捷。
香港海洋公园
旅游购物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读香港近几年各产业产值(单位:亿港元)状况,完 成下列任务。
农业及渔业 工业 服务业 8.54 1197.59 13321.91 9.00 1131.39 14661.09 8.28 1190.32 14730.37 10.49 1133.75 14364.27 8.79 1207.78 15813.10
导入新课 地理概况 发达的交通运输 先进的现代服务业 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课堂练习
自然增长率 (‰)
4.1
4.5
5.3
5.8
6.6
(1)2010年,陆地面积为1104千米2。请计算香港特别行 政区的人口密度,想一想,你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2006年~2010年,香港人口增长中,除了自然增长 外,还有什么增长方式?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香港原属广东省,1840年鸦片战争后陆续被英国侵占。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 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资本 主要制度,50年不变。香港 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时期。香港回归以来,经 济得到稳步发展,社会事 业全国进步,对外交往更 为活跃,香港人民对未来 发展充满信心。

1人口学绪论

1人口学绪论

3、人口结构 通常所说的人口结构或构成,是指一定时问 和地域内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的组合 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各个组成部分的 量上的比例关系。
(二)人口变动
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 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 口。
人口的自然变动 人口
经济 社会 科技社会发展
人口的迁移变动 人口的社会变动
人口发展是更广泛的一个范畴,它不仅包 人口发展 含人口变动的数量方面,而且包含人口素 质和人口结构的变动。 人口转变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人口转变 条件下,以人口出生、死亡、自然增长的 不同状态为标志的自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 程。
三、人口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人口学的形成 (二)19C中叶20C中叶人口学在西方的发展 (三)20C中叶以后人口学的发展
人口普查的项目和内容
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 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 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 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 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 住房情况等。 住房情况等。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概况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 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 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 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 长率为0.5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本章整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本章整合

表现
产生原因
危害
土地 酸雨、大量施用酸性化肥
酸化
土壤酸度增大,土壤 板结
土壤 大气、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 间接污染水源、食
污染 放;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品,危害人体健康
3.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
主要原因 防治的原则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自然状态下较脆 弱的环境被破坏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消 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使 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课结束
专题二 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1.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1)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 (2)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耕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5)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2.我国耕地退化的表现、原因及危害
表现
产生原因
危害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 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防治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
措施
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 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
例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 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 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兴修水利,优 ②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江河湖泊治理工程
化水资源配置 建设,推进大江大河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

香港简介

香港简介

香港特别行政区简介香港(HongKong),得名于香江,意为“清香的海港”,全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广东省南面、珠江口东侧,南临南中国海,北接广东省深圳市。

香港属于典型的滨海丘陵地形,山岭众多,平地很少,大部分沿海平地,都是近百年填海造陆的结果。

九龙与港岛间的维多利亚港,地处台湾海峡与南海的交汇处,遥望太平洋,是亚洲及世界的重要海港。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与离岛四大部分,总面积约1095平方公里。

香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22.8摄氏度,平均降雨量为2225毫米。

2008年全区人口达到700.89万,居民以华人为主,大约占到总人口的97%,而且大部分是广东籍;外籍人口占3%,主要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等国家。

香港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繁华地段、商业中心及行政官署主要集中在香港岛北部的中区和九龙半岛南部一带。

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

2008年,香港GDP达到2151.94亿美元。

人均GDP 达到30755美元,全球排名第28位,亚洲排名第6位。

香港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被誉称为“东方之珠”、“动感之都”,拥有邻近很多国家和地区所不可替代的优越地位。

香港的现代化气息浓郁,经济、通讯、科技、交通、生活、娱乐都处于世界发展水平的前沿,尤为著名的是香港的电影业,对世界电影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男,1944年生于香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回龙新基村人。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冲刺 专题07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解析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冲刺 专题07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解析版)

专题07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知识梳理一、地理概况1.位置: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2.范围或组成: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

3.面积:陆地面积1104平方千米。

人口:710万人(2010年)。

地狭人稠。

5.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6.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P43活动2(1)香港的年降水量并不算少,但是严重缺水,想一想,香港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解决措施?原因: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②缺少大江大河③多低山丘陵,难以储水④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措施:①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技术②采用污水净化措施,实现综合利用③跨流域调水④海水淡化,增加供应量。

7.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措施(1)问题: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2)措施:“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8.香港回归:(1)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政策: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3)区旗、区徽P43(紫荆花)二.发达的交通运输1.地位: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有许多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2.发展状况:(1)海运:香港港口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宽广的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设施,香港拥有规模庞大的国际商船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2)航空:1998年香港新机场建成启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香港作为国际航空中心的地位。

(3)铁路与公路:香港与祖国内地有京九、广深铁路、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相连,交通运输非常便捷。

三.先进的现代服务业(香港主要的支柱产业)1.旅游业:香港是东西文化荟萃之地,旅游业十分发达。

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香港迪斯尼乐园等,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2.国际会展中心: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每年有许多大型会展活动在此举行。

香港和澳门

香港和澳门

2000年香港进口商品的地区构成
2000年香港出口商品的地区构成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香港进口商品地区最大的是中国内地,而 香港出口商品地区主要对象也是中国内地。而对外贸易是香港地区的 主导产业,所以,可以看出香港地区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联系是非常 的密切。
二、发达的交通运输
读课本P59图2—42 回答下列问题:
祖国内地的产品 可以通过香港销往世 界各地……
历史上,深圳曾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后,深圳成
为了经济特区,正是利用了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加上
国家赋予的优惠条件,引进香港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 理经验,发展生产,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说一说香港外贸进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为什么说香港地区 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密切?
海上花园——澳门
澳 门(macau) 你可知“妈阁”不是 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 亲! 但 是 他 们 掳 去 的是 我 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 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 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 一声“澳门”! 母 亲啊母 亲 !我 要 回 来 , 母 亲 !母 亲!
澳氹大桥
四、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1、香港现以形成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加工业、金 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2、香港的主导产业:对外贸易 3、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 4、制造业地位下降,第三产业发达 练习
1、香港地处南 __海之滨,珠江口 东 侧,北与 深圳 相连。 新界 三部分 2、香港由香港 岛及附近小岛、 九龙 半岛和____ 组成。
项目 方 式 货运 客运 京九、广深 铁路、航空 运输、高速 公路 高速公路 地铁 香港与国际间
香港主城区交通图,
香港与内地间 香港境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的人口结构
1. 人口普查 (每10年一次) 、1991 – 1981 – 1971 …
2. 人口结构 (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就业结构)
3. 性别和年龄结构 (人口以100名女性中的男性数量来表示)
性别结构 – 男女比例 – 1911 – 男性为女性的两倍,因为当时香港是贸易港口,有大量男工和男性移居香港。

- 1996 – 男 (3108107人)
女 (3109449人)
性别比率 =100:100
a. 年龄结构 = 不同年龄组别人数百分比
i. 儿童 (<15岁) – 没有生产力,需要依赖父母。

ii. 成人 (15-64) – 生产力最高的一组。

iii. 老人( > 64) – 无生产能力的一组,依靠子女的供养。

成人 = 工作人口
儿童及老人 = 依赖人口
依赖比率
=
X 100 香港有没有人口老化现象?有 成因为何?医疗服务的改善使死亡率降低,预期寿命延长,在1995年,预期寿命是78.5岁,达发达国家的水平。

而且出生率低,年轻人口减少,使老年依赖比率提高。

4. 人口金字塔
差异 –
a. 1996 – 底部较窄 (出生率低)
- 顶部较宽 (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延长)
- 依赖人口比率较低
b. 对社会影响 – 老人增加,对福利和医疗的需求相应增加。

- 儿童减少,对社会的服务,如教育的需求下降。

- 人口老化→依赖比率上升、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减差异 –
a. 新市镇 –儿童比率高 (新市镇吸引较具流动性的年轻夫妇迁往居住,提高区内的出生率)
- 老人比率低(因为老人流动性较低,而且与邻里关系融洽,愿意留在旧区居住)
依赖人口 工作人口
b.原因–年青人愿意居住在距离上班地点较远的地方。

-新市镇的拉因素居住环境较好,住屋便宜,空间和康乐设施较多
-旧市区的推因素居住环境拥挤,没有足够的公共房屋和空地,社
差异–
a.乡村–儿童比率低(因为乡城迁移,农村失去大量年轻人口,所以出生率较
低)
- 老人比率高(因为老人流动性较低,而且他们与邻里关系融洽,愿意留在乡村居住)
a.第一产业–降致0.6% (因为更多人移居市区,从事工业和商业活动)
第二产业–比率曾上升,但80年代开始下降(由於在50年代,工业化刚开始,吸引人们到工厂工作,但在80年代,香港的工资和营运成本上升,而且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大量工厂迁往中国内地,所需的工人大大减少)
第三产业–比率上升(因为香港已发展成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