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脑(1)
一轮复习 苏教版 神经调节(1)作业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四)神经调节(1)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B[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都有躯体运动中枢,但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脊髓和脑干中只有低级的躯体运动中枢,且都受大脑皮层高级运动中枢的调节。
脑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髓六个部分,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脑干中有维持生命系统的基本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B错误。
]2.如图是神经细胞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神经细胞的胞体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它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C.该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由胞体和突起组成D.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冲动,但不能传导冲动C[图中①是细胞核,A错误;图中②是树突,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神经细胞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B错误;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由胞体和突起组成,C正确;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冲动,且能传导冲动,D错误。
] 3.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细胞之间,数量是神经细胞数量的10~50倍B.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细胞等多种功能C.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D.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胞体D[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与神经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树突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胞体,D错误。
] 4.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实验测定狗的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为180次/分,阻断交感神经心率为70次/分。
人体解剖学4(2)

1、冠状轴:又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轴,与矢状轴呈直角交叉。
2、翼点:在颞窝,由额、颞、顶、蝶四骨会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
因此处骨质薄弱,内面紧邻脑膜中动脉,若发生骨折,易损伤该动脉,出现硬脑膜外血肿。
3、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
两侧与地2对肋软骨相接,为临床上记数肋的标志。
4、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对人体起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
5、坐骨体下部的粗大隆起,称坐骨结节。
体的后缘有锐棘,称坐骨棘,后者的下方有坐骨小切迹。
6、人体最大的籽骨是髌骨。
人体最粗最长的骨是股骨。
7、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
8、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9、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其关节囊的下壁最为薄弱。
10、脊柱的生理弯曲是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
11、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时头向同侧倾斜。
12、三角肌使肩关节外展。
13、既可屈髋关节又可屈膝关节的肌是缝匠肌。
14、试述膈的位置和形态。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膈为凸向上方穹窿形的扁肌,周围为肌性部,中央为腱性部,称中心腱。
膈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紧贴脊柱的前方,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有食管裂孔,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食管裂孔的右前方有腔静脉孔,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15、麦氏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急性阑尾炎时该处常有明显压痛。
16、齿状线:在肛管内,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是临床上区分内外痔的分界线。
17、肝门:肝的脏面中部凹陷,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的部位称为肝门。
18、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十二指肠球。
19、肛管内皮肤的黏膜的分界线是齿状线。
20、食管有几个生理性狭窄?距中切牙的距离分别是多少?有何临床意义?食管全长有三处生理性狭窄: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
端脑1

分型: 原皮质:包括海马和齿状回 旧皮质:嗅球
发生上较古老,神经元排列成3层
新皮质:占据大脑皮质的绝大部分,神经元排列为6层。
中央前回 precentral gyrus 额上回superior 额上回 frontal gyrus
脑回
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中央后回 缘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 缘上回
额中回 middle frontal gyrus 额下回 inferior frontal gyrus
虽然在不同的新皮质区的细胞构筑有相当 的差异,但所有新皮质区的基本构筑轮廓 是一致的。 皮质各层的厚度、全层皮质条的绝对神经 元数及锥体细胞/ 元数及锥体细胞/非锥体细胞的比例 灵长类的17区神经元数比其他脑区多2.5倍 灵长类的17区神经元数比其他脑区多2.5倍
(二)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l.初级躯体运动区 (4、6区)位于中央前回和 (4、 中央旁小叶前部。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 中央旁小叶前部。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 调控躯体随意运动。 该区特点为: (1)定位关系为倒置人体,头部正位。 )定位关系为倒置人体, (2)身体各部投影区大小取决于功能的重 要性和复杂性, 要性和复杂性,而与形体大小无关。 (3)左右交叉,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 )左右交叉, 运动。
端脑
Telencephalon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被大脑纵裂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被大脑纵裂分 大脑纵裂分 为左右半球,两侧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 有大脑横裂。 大脑横裂。 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称为大脑皮质 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称为大脑皮质,深部 大脑皮质,深部 的白质称为大脑髓质 的白质称为大脑髓质,埋在髓质中的核 大脑髓质,埋在髓质中的核 团称为基底核 团称为基底核。 基底核。 左右大脑半球内部各有一腔室,称为侧脑 左右大脑半球内部各有一腔室,称为侧脑 室。
《端脑》从“阿加莎晚宴”看虚拟时代的人性困局

《端脑》从“阿加莎晚宴”看虚拟时代的人性困局根据有妖气三大IP之一的《端脑》改编的真人版同名网剧已经上线一段时间了,凭着新颖的二次元漫画风和游戏闯关模式,以及一众小鲜肉的接地气演绎,在网络江湖强势圈粉,大有成为新一代网络神剧的趋势。
剧中,朱元冰饰演的主人公夏驰为了找寻女盆友晴知的消失之谜,顺着线索进入了端脑世界,经历了一场又一场诡秘而又惊险的考验。
在最新的“阿加莎晚宴”单元中,他必须在十二个玩家的突出重围,才能保留住一线生机。
众玩家围炉夜话,思维慎密的女教授、香艳的女演员,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机男,还有记忆力天才的少女,深藏不露的虚拟人,他们互相猜疑、指证、辩护,穷尽智慧与经验进行斗法,最以民主表决的方式决定命运。
集“狼人游戏”与虚拟时空的特点,产生了紧密的空间调度和戏剧冲突。
经典模式+流行元素实现全新体验对于这样的故事的形式我们并不陌生,玩家们必须运用规则,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隐藏的虚拟人,没有手枪和匕首,只有不停的推理、在众人的言谈举止中找出线索,从前的日本电影《人狼游戏》,台剧《天黑请闭眼》都在这个模式上获得了成功。
虽然题材并不新鲜,但是《端脑》没有按照大家都熟悉的规则按序就班,而是向经典取经,通过侦探推理剧的方式,以及律政剧,像法官一样在唇枪舌剑的斗法中找出破绽,从而获得真相,找出虚拟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首先是经典元素的运用,从“阿加莎晚宴”的出处,向大侦探波洛之母、推理女王致敬的不仅是一个名字,还有其乡间别墅派代表作《无人生还》和《十三人的晚宴》两者的结合。
在《无人生还》里面,那首“十个印第安小男孩”的儿歌曾经让一代读者不寒而栗,而现在,而“端脑”延用了其最经典的内核结构,也就是利用每个人之间的猜忌、贪欲和仇恨,使其发生自相残害的局面,疑人者也被人疑,杀人者也被人杀。
这在个单元中,因为封闭场景和情节的特点,主创团队还借鉴了《十二怒汉》的戏剧模式,角色们在封闭的场面中展开事关人性的激辩,包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身份与性格,众多角色彼此伪装,互相猜疑,彼此陷害,直到分出胜负。
第七章儿童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及发育(1和2)

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外界和内部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称反射 神经系统接收发生在你身体内和身体外的所有 信息,指导身体各器官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 有些反应是主动的,把急速朝你飞来的足球踢 出去,是主动的(受意识支配)。 许多生理过程:如心脏跳动的快慢、胃肠的活 动等不受意识支配(自发地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维持内稳态:神经系统通过指导身体对接收到 的信息作出反应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婴儿出生时脑细胞的数量已定
(3)脑重量:0至5岁发育最快
如出生时350克,脑回较少,脑沟也较浅.1岁时950克, 5岁1000克,6岁1200克, 7至8岁1300克,9岁1350克, 12岁达到1400克,接近成人的1450克。
(4)脑的发育 出生时脑干和小脑内神经纤维已髓鞘化,大脑内 神经纤维髓鞘化晚。 5岁: 1)神经纤维分支加深加长 2)大脑内部的多数神经纤维髓鞘化 6岁: 1)大脑皮层的各区接近成人的水平,成熟的顺 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2)大脑内神经纤维全部髓鞘化
2间脑
(1)结构: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2)功能:丘脑是感觉传导的接替站,进行较高 级的整合。下丘脑是较高级的内脏调节中枢,调 节体温、摄食、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 物节律等。
3小脑
(1)结构:外部是灰质,内部是白质,白质中有神 经核。 (2)功能 调节和维持躯体平衡 调节肌紧张 协调随意运动
大脑皮层的背外侧面
第四节
觉醒与睡眠
是昼夜变化的正常的生理活动 1、觉醒是依靠脑干的网状细胞来维持 2、睡眠时机体的意识暂时的丧失,各种生理功 能减弱。 (1)慢波睡眠:是一种熟知的睡眠状态,即浅 睡眠,腺垂体分泌的生长素多,有利于儿童的 生长发育和体力恢复。 (2)异相睡眠(快波睡眠、深睡眠):脑内蛋 白质合成加快,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和 建立新的突触联系,增强记忆力,促进精力的 恢复。 儿童慢波和快波睡眠各占一半时间 一天需10小时,夜惊和夜游属于儿童睡眠障碍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2)(1)

骨学1.名词解释:①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和椎下切迹围成。
内有脊N和血管通过。
②骶管裂孔Sacral hiatus:位于骶骨下端骶角之间的裂孔,是骶管麻醉的进针部位。
③肋弓Costal arch:由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接而成。
④胸骨角Sternal angle:位于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体表可触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⑤翼点Pterion:位于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此处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分支通过,易损伤。
⑥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含气空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
⑦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位于上颌骨、蝶骨和腭骨之间,有神经和血管在此通过。
关节学1.名词解释:①关节腔Articular cavity: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围成的密闭腔隙。
腔内呈负压,有少量滑液。
②关节盘Articular disc:位于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可调整关节面,分隔、增大关节腔。
③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为纤维结缔组织囊。
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膜,内层为滑膜,能产生滑液。
④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连结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为髓核,周围为纤维环;有弹性;有连接、缓冲等作用。
⑤黄韧带Ligamenta flava: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韧带,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⑥半月板Menisci:位于膝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板,包括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具有适应关节面、缓冲震荡等作用。
肌学1.名词解释:①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位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形成。
②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由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构成。
《间脑端脑》课件

感觉功能
端脑接收来自身体各部位 的感觉信号,并将其转化 为神经信号,供大脑处理 和理解。
端脑的疾病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可能导致端脑损伤,引起偏瘫、语言障碍等症状。
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可能导致端脑神经元死亡或功能受损,引起记 忆力下降、运动障碍等症状。
PART 03
间脑的疾病
01
02
03
04
肿瘤
间脑是肿瘤的好发部位,如胶 质瘤、垂体瘤等。
脑血管病
间脑的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脑梗 塞或脑出血。
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间脑也是受累区域之一。
其他疾病
如癫痫、偏头痛等,也可能与 间脑的功能异常有关。
PART 02
端脑的概述
端脑的解剖结构
端脑的外部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功能
间脑在感觉、运动、睡眠 、觉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间脑的功能
感觉整合
间脑能够整合来自不同 感觉器官的信息,协调
感知和反应。
运动控制
间脑参与运动指令的产 生和传递,协调身体的
运动。
睡眠与觉醒
间脑调节睡眠和觉醒的 周期,维持正常的生理
节律。
情绪调节
间脑参与情绪反应和调 节,影响个体的行为和
心理状态。
2023 WORK SUMMARY
《间脑端脑》ppt课 件
REPORTING
目录
• 间脑的概述 • 端脑的概述 • 间脑与端脑的比较 • 间脑与端脑的研究进展
PART 01
间脑的概述
间脑的解剖结构
01
02
03
位置
间脑位于大脑的中间部位 ,连接着大脑半球和脑干 。
端脑解剖图谱-1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 端脑(telencephalon)
由胚胎时期的前脑泡演化而来,两 侧高度发育,向外膨出形成左、右大 脑半球,其遮盖着间脑和中脑,并把 小脑推向后方。前脑泡中间部极不发 育,留在原位演化成终板,属于间脑。
端脑由浅入深分为: 大脑皮质(半球表面的灰质层)、 髓质(深部的白质)、 基底核(白质内的灰质团块)。
端脑的分叶
主要沟裂 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
外侧沟(lateral sulcus) 中央沟(central sulcus) 顶枕沟(pariefoocipital sulcus)
端脑的分叶
• 端脑分五叶 额叶(frontal lobe) 顶叶(parietal lobe) 枕叶(ocipital lobe) 颞叶(temporal lobe) 岛叶(insula)
大脑皮质的纤维联系
2. 大脑皮质的传出纤维 ① 皮质脊髓通路(corticospinal pathway) 皮质脊髓束 ② 皮质延髓通路(corticobulbar pathway) 皮质核束 ③ 皮质脑桥通路(corticopontine pathway) 皮质脑桥束 ④ 皮质网状结构通路(corticoreticular pathway)皮质网状束
大脑皮质分层
3.外锥体层(external pyramidal layer) 大量的锥体细胞(皮质厚度30%) 4. 内粒层(internal granular layer) 大量的颗粒细胞(皮质厚度10%) 5. 内锥体层(internal pyramidal layer) 中、大型锥体细胞(皮质厚度20%) martinotti细胞 6. 多型层(mutiform layer) 大量梭形细胞,少量martinotti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内囊可分三部:(1)位于 与 与 之间 为肢;(3)
5、内囊膝内有 束通过;后肢内有 和 等通过。
之间的为 为 、
, ,
肢;(2) 汇合处。
,
二、选择题:
1.大脑听觉中枢位于 A.距状裂两侧 B.额下回后部 C.颞横回 D.中央旁小叶后部 E.颞上回 2.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 A.两侧大脑半球中央前回 B.两侧大脑半球中央后回 C.伏势半球额下回后1/3部 D.优势半球顶叶角回 E.同侧丘脑内侧核 3.基底核 A.又称纹状体 B.位于丘脑的内侧 C.包括下丘脑 D.埋在端脑髓质内的核团 E.是锥体系的组成部分
A.丘脑前辐射 A.距状沟上下皮质 B.丘脑中央辐射 B.中央前回 C.皮质脑干束 C.中央后回 D.扣带束 D.颞横回 E.海马伞 E.角回 62.位于内囊前脚的是 32.第1躯体运动中枢 63.位于内囊膝部的是 33.听辐射投射到 64.位于内囊后脚的是 34.视觉中枢 A.内囊前脚 B.内囊膝 C.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部 D.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后部 E.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下部 50.视辐射纤维行经 51.听辐射纤维通过 52.丘脑中央辐射纤维通过
(3)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 的纤维
(1) 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 胼胝体:嘴、膝、干、压部 前连合: 后连合: 穹隆连合:
前连合后Biblioteka 合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穹隆连合
(2)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弓状纤维: 上纵束: 下纵束: 钩束: 扣带:
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脑沟
脑回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三面:上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三极:额极 枕极
颞极
三条沟: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五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额叶
顶叶
五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二、大脑各叶的沟、回 额叶 Front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area) :位于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 (3、1、2
特点: 1) 左右交叉 2) 上下颠倒 3) 损伤后表现 感觉丧失
人体各部在第 I 躯体感觉区的定位
听觉中枢 (auditory
42区)。 损伤后:聋
area):位于颞横回 (41、
视觉中枢(visual area): 位于距状沟两旁的枕叶
(3) 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s)
内囊(internal capsule)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 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的白质板(上、下行
传导束)
内囊位置
内囊分部:前肢、膝 后肢
穿行纤维:
前肢:丘脑前辐射 额桥束 膝:皮质核束 后肢:丘脑中央辐
皮质脊髓束
听辐射
视辐射
内囊损伤表现: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韩群颖
端脑
Telencephalon
新医大解剖教研室
努尔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标志;大脑半球各面的主 要沟、回的位置;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纹状体的组成与区分;内囊中各主要投射 纤维束的位置关系;大脑皮质中枢定位; 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位置。 2、熟悉:大脑半球的髓质概况;侧脑室的形态及脉 络丛。 3、了解:大脑皮质的分层及各部的差异;边缘系统 的组成和联系概况。
3、大脑皮质功能定位(中枢)
1. 第1躯体运动中枢 (first somatic motor area) :位
于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 。
特点: 1)左右交叉 2)上下颠倒 3)损伤后表现: 瘫痪
人体各部在第 I 躯体运动区的定位
2. 第 1 躯 体 感 觉 中 枢
区) 。
(first somatic sensory
lobe
额下回
顶叶
parietal lobe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颞叶Temporal lobe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颞横回
枕叶和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 枕叶Occipital lobe
顶枕沟 距状沟 楔回 舌回
大脑内侧面
胼胝体沟 扣带沟 中央旁沟 缘支 中央旁小叶 扣带回
说话中枢 书写中枢
听话中枢 阅读中枢 243
内脏活动中枢:边缘叶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回、
终板前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 颞极。
嗅觉中枢 (olfactory):
在海马旁回钩的内
侧部及其附近(梨状前区、杏仁周区等)。
味觉中枢 (gustatory arae):岛盖皮质及
岛叶皮质前部。
半球底面
嗅束沟 嗅三角 嗅皮质
嗅球 嗅束 嗅纹
嗅脑:包括嗅球、嗅束、 嗅纹、嗅三角和嗅皮质
嗅纹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嗅皮质
颞叶底面
枕颞沟 侧副沟 海马沟 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 海马旁回 钩 齿状回
海 马
边缘叶:隔区(胼胝体下回、终板前回)扣带 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颞极 边缘叶是内脏 活动的高级中 枢,其功能与 个体保存、种 族保存、情绪 反应等有关。
4、大脑半球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内部结构: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
1、大脑皮质---位于端脑表面,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构 成细胞排成6层,故皮质又称皮层,大脑皮质含神经元 数目约130-140亿,生后不再增加。
分子层 外粒层 外锥体层 内粒层
内锥体层
多形层
Brodmann 52 areas(1909)
三、问答题:
1、大脑半球以何为标志?分为哪些叶?大脑皮质有哪些 重要功能中枢?位于何处? 2、什么是基底核?主要包括哪些核?
3、内囊位于何处?由哪些神经纤维组成?内囊分几部分? 各部有何纤维通过?
皮质(17区)。 损伤后:盲
语言中枢(位于忧势半球)
5、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6、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 7、听话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 8、阅读中枢:位于颞角回。 内脏活动皮质中枢:边缘叶 嗅觉中枢:海马旁回及沟。 味觉中枢:岛盖皮质及岛叶皮质前部。
语言中枢(位于忧势半球)
5、书写中枢(writing area):位于额中回后部。 6、说话中枢(motor speech area):位于额下回后部 7、听话中枢(auditory speech area):位于颞上回后部 8、阅读中枢(visual speech area):位于颞角回。
“三偏”症状 (偏瘫、偏麻、偏盲)
偏瘫
偏麻
偏盲
无偏聋现象
5、脑室系统
左、右侧脑室 ↓ 室间孔
第三脑室
↓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 左、右外侧孔 ↓ 正中孔 (蛛网膜下腔)
侧脑室
第三脑室
一、填空题:
1、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在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视觉中枢位于 ;听觉中枢位于 。 ;
2、基底核是由 , , 和 核组成的;其中 是纹状体中最古老的部分,称旧纹状体。 和 在进化 上较新,合称新纹状体。 3、内囊位于 , 和 之间。
2、基底核
(basal nuclei):
(1)尾状核 壳 (2)豆状核 苍白 (3)杏仁核 (4)屏状核
纹状体:指尾状核和豆状核 新纹状体:指尾状核和壳 旧纹状体:指苍白球
3、大脑半球的髓质
白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三类) (1)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半球的纤维 (2)联络纤维:联络本半球各部之间的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