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合集下载

陶瓷器发展史

陶瓷器发展史

陶瓷器发展史一、古代陶瓷器的发展1.1 陶瓷器的起源陶瓷器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品之一。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开始制作简单的陶器,到了商周时期,我国的陶瓷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1.2 历史上著名的陶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陶瓷器。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商周青铜器和唐宋时期的青花瓷了。

这些陶瓷器不仅在造型、装饰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二、唐宋时期陶瓷工艺大发展2.1 宋代青花瓷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宋代青花瓷以其美丽绝伦、造型精美而闻名于世。

这种釉下彩绘技法,在以后几个世纪里都被其他国家所模仿。

2.2 宋代瓷器的发展宋代时期,瓷器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青瓷、白瓷、黑瓷、钧窑等多种类型。

其中,汝窑和官窑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两大陶窑,其制作工艺和造型设计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三、明清时期陶瓷工艺进一步提高3.1 明代青花瓷明代青花瓷在宋代青花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釉下彩绘技法更加精湛,装饰图案更加复杂,成为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2 清代景德镇陶瓷清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期。

因为当时景德镇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地之一,并且在制作技术和装饰风格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

四、现代陶瓷工艺发展4.1 现代化生产工艺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陶瓷工艺也在不断发展。

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使得陶瓷器的制作更加规范、精细,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4.2 陶瓷艺术的多元化现代陶瓷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青花、白瓷等装饰风格外,还有很多新型的装饰手法和设计理念出现,如抽象主义、现代主义等。

五、中国陶瓷器在国际上的影响5.1 中国陶瓷器走向世界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和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从唐宋时期开始,中国陶瓷器就开始走向世界,并被各国人民所喜爱。

如今,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和现代的陶瓷艺术品。

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秦砖
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汉瓦
兵马俑
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汉代陶器
陶器到了汉代以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 上施釉,也就是我们说的釉陶。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上 有突出的贡献,陶器上了釉,会减弱它的吸水率,所以釉 陶比陶器更容易使用。汉代的陶器上釉这个技术,有一种 说法是西域传过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凡是釉里含 铜,烧出来就呈现绿色;凡是釉里含铁,烧出来就呈现黄 色。汉代的陶器,除了建筑造型以外,容器开始大量增加, 像陶壶、陶罐、陶盆等等。
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宋代南方民窑—饶州窑
现在称景德镇窑,早在汉代就开始烧造瓷器,四大特点白 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 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鼎盛时期为宋代。 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 一个瓷窑系。特征为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 层稍簿。
今天要想看到汝窑,到哪儿去看呢?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 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 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都 有汝窑收藏和陈列。
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浅谈中国陶瓷器发展史
官窑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 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 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 后者为南宋官窑。 官瓷是北宋末年宫廷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为中国五大名瓷 之一。历来专供皇家享用。官瓷因制作技艺高,成品率极低, 加之其制作工艺曾失传,故传世作品甚少,倍显珍贵。北宋 官窑历时短暂,毁于金金兵攻陷开封的1125年。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简述摘要:一、概述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二、中国陶瓷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2.商周时期陶瓷的初步发展3.汉代陶瓷的繁荣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发展1.瓷器的出现2.青瓷与白瓷的竞争四、唐代陶瓷的鼎盛1.官窑制度的建立2.五大名窑的兴起3.陶瓷艺术的繁荣五、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发展1.各大窑口的延续与创新2.陶瓷工艺的进步3.陶瓷贸易的兴盛六、现代陶瓷产业的崛起1.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2.工业陶瓷的发展3.陶瓷艺术的多元化正文: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可谓悠久,其根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早期陶器制作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的陶瓷艺术奠定了基础。

商周时期,陶瓷工艺逐渐成熟,出现了原始青瓷。

汉代时期,陶瓷业迎来了繁荣,河南的釉陶和四川的井盐釉陶尤为著名。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终于在我国问世。

当时,青瓷与白瓷相互竞争,形成了我国陶瓷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紧接着,唐代陶瓷迎来了鼎盛时期。

官窑制度的建立,使得陶瓷生产得到官方的支持。

同时,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纷纷兴起,推动陶瓷艺术走向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陶瓷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

各大窑口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陶瓷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陶瓷贸易也随之兴盛。

景德镇成为了全国陶瓷产业的中心,其所产瓷器远销海内外。

近现代以来,陶瓷产业在我国继续蓬勃发展。

传统陶瓷技艺得到了传承与创新,工业陶瓷崭露头角。

此外,陶瓷艺术形式更加多元化,融合了绘画、雕塑等元素。

如今,中国陶瓷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载体,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魅力。

总之,中国陶瓷发展历程可谓一部丰富多彩的史册。

从原始陶器到现代陶瓷产业,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我国陶瓷艺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

中国陶瓷的发展简史:
1.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

这一时期的陶器
主要是实用性的,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具。

2.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彩陶工艺发展起来,陶器表
面装饰有丰富的图案和颜色。

3.商代中期:创造了原始瓷器,标志着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

4.周朝至秦汉:这个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出现了青瓷
和釉陶。

5.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生产中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尤其是浙江的
越窑,烧制出精美的青瓷。

6.隋唐时期:唐代时,陶瓷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白瓷、三彩瓷、
黑瓷等品种繁多,而景德镇也开始崭露头角。

7.五代十国及宋朝: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名窑如汝窑、
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各领风骚,尤以五大名窑最为著名。

此外,青花瓷在这个时期也初步出现。

8.元朝: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青花瓷的烧制技术大为改
进,同时,蓝地白花、红绿彩等新型装饰技法得到广泛应用。

9.明朝:明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达到全盛,景德镇的官窑更
是生产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瓷器。

其他种类如斗彩、五彩、黄釉、霁蓝釉等也有显著成就。

10.清朝:清初康雍乾三代,瓷器制造业继续繁荣,特别是粉彩瓷
和珐琅彩瓷的创新使陶瓷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1.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的中国陶瓷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出现
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如仿古瓷、釉下彩瓷、釉上彩瓷等。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陶瓷的地区之一,而瓷器的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中国陶器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

这些陶器主要以红陶为主,形状简单,装饰较少。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中国陶器逐渐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阶段。

这时期的陶器开始发展成瓷器,采用了高温烧制的技术,并开始出现施釉的装饰。

这些瓷器的外观越来越精致,演变成了各种不同的器型,如罐、盘、瓶等。

公元前16世纪,中国的瓷器制造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就是商代的商代青铜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早期的青铜器鉴赏的霍山文化。

这个时期的瓷器以青釉为主,形状优美,装饰丰富。

并且,这时期的瓷器还开始出现文字和图案的装饰,成为了当时贵族阶层的重要收藏品。

进入战国时期,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进一步发展。

战国时期的瓷器以浅灰色的陶质为主,形状多样,装饰复杂。

这时期的瓷器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成为了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重要象征。

随着秦统一中国,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进一步推向前进。

秦汉时期的瓷器主要以青釉为主,装饰风格更加简洁。

这时期的瓷器已经开始出现各种釉彩装饰,如绿、黄、红等颜色,为后来的彩绘瓷器奠定了基础。

同时,瓷器的使用范围也扩大到了各个社会阶层,成为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进入隋唐时期,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代的瓷器主要以白瓷为主,形状精致,较少装饰。

唐代的瓷器艺术成为东亚地区的典范,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还出现了著名的红彩瓷器,红彩瓷器的制造技术极为复杂,被视为工艺的巅峰之作。

随着宋代的到来,中国的瓷器制造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宋代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要特色,装饰精美,图案繁多。

青花瓷器的出现,为瓷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并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同时,宋代的瓷器制造工艺也非常精湛,器型多样,雕刻细腻。

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进一步发展。

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

陶瓷的发展历史陶瓷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手工艺品,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本文将详细介绍陶瓷的发展历史,从原始陶器到现代陶瓷工艺的演变。

1. 原始陶器时期(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3000年)原始陶器时期是陶瓷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陶土制作简单的陶器,如陶罐、陶盆等。

这些陶器主要用于储存食物和水,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

原始陶器通常以手工捏制或用简单的工具加工,然后在火中烧制。

2. 早期陶器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500年)早期陶器时期是陶瓷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转盘制陶,这使得陶器的制作更加精细和均匀。

同时,人们还开始使用陶轮和陶瓷模具来制作陶器,进一步提高了陶瓷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这个时期,陶瓷的装饰技术也逐渐出现,如刻花、彩绘等。

3. 古代陶瓷时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500年)古代陶瓷时期是陶瓷工艺的全面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陶瓷制作技术得到了显著改进,陶器的种类和质量也大大增加。

在中国,汉代是古代陶瓷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陶瓷器物,如青铜器、陶俑等。

同时,中国的陶瓷工艺还传入了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

4. 中世纪陶瓷时期(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中世纪陶瓷时期是陶瓷工艺的一个相对低迷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乱和经济衰退,陶瓷制作技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欧洲的陶瓷工艺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如意大利的马焦雷陶瓷和西班牙的马约利卡陶瓷等。

5. 现代陶瓷时期(19世纪至今)现代陶瓷时期是陶瓷工艺的复兴和创新时期。

在这个时期,陶瓷工艺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

首先,陶瓷的材料和工艺得到了改进,如发展出了高温烧制技术和釉面装饰技术。

其次,陶瓷的用途也得到了扩展,除了传统的器皿和装饰品外,还出现了陶瓷砖、陶瓷卫浴等新型陶瓷产品。

此外,现代陶瓷还与其他材料结合,如陶瓷与金属的复合材料等。

总结:陶瓷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原始陶器时期。

中国瓷器发展史简述

中国瓷器发展史简述

中国瓷器发展史简述中国瓷器产业是世界闻名的,其传统发展历史悠久。

以下是中国瓷器发展史的简要描述:早期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商朝时期。

商朝的青铜器工艺非常发达,但是瓷器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得到广泛发展。

中国瓷器的发展起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晚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陶器产业开始出现明显的特色,并采用了独特的制陶技术。

商代的瓷器主要以黑陶的形式出现,这是一种用红铜矿釉装饰的黏土陶器。

随后的周朝时期,中国瓷器开始进一步发展。

周朝的瓷器主要采用鱼纹、木纹和鸟纹等图案装饰。

这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技术相对原始,但已经能够生产出质量较高的陶瓷产品。

到了东周时期,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东周时期的瓷器主要采用磨砂法,延续了商周时期的装饰风格,但在技术和质量方面都有所提高。

在东周晚期,瓷器的质地逐渐变得坚硬,瓷器的装饰纹样也更加多样化。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瓷器窑口数量大幅增加,瓷器的花纹装饰也更加复杂。

此时的瓷器技术水平已经非常高,对瓷器的创作和修饰都有很高的要求。

秦汉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秦汉时期的瓷器主要采用印花、浮雕和灰釉等技法。

在这个时期,瓷器的花纹装饰更加精致,瓷器的造型也趋于规范化。

随着唐代的到来,中国瓷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代的瓷器以青釉为主,采用了与其他时期不同的窑炉和烧制技术。

唐代的瓷器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巅峰,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瓷器之一。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宋代的瓷器主要采用青花和釉下彩绘等技法。

宋代的瓷器技术和质量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并对后来的瓷器制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明代的瓷器主要以蓝釉和白釉为主,采用了全新的制瓷技术,如青花瓷、五彩瓷等。

明代瓷器的装饰风格多样,质量也非常高,成为了世界各地都向往的瓷器。

清代是中国瓷器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

浅析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

浅析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

浅析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及其典型特征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最著名的陶瓷制品之一,在世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自公元前9000年迄今,中国瓷器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典型特征。

中国瓷器的发展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原始时期、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原始时期是中国瓷器的起始阶段,人们开始使用黏土制作陶器。

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制作陶器,并开始发展成为独特的陶器样式。

夏商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发展出了青铜器上的犁耕纹样式,在陶器上进行了艺术表现,并开始使用陶轮和窑炉进行制作。

西周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开始使用轮制陶器,并且开始发展多种色彩的釉瓷。

东周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发展出了瓷器的代表作品,如青铜纹瓷、钧窑、汝窑等。

宋元时期,中国瓷器继续发展,出现了哥窑、汝窑、钧窑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人们开始注重绘画技法在瓷器上的应用。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继续创新,发展出了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等独具特色的瓷器品种。

中国瓷器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在技术、形式、纹饰、器型和风格等方面。

在技术上,中国瓷器以轮制瓷和手绘为主要技法,采用的窑炉有龙窑、官窑、汾阳窑等。

在形式上,中国瓷器以器型的多样性为特点,如瓶、罐、盘、碗等。

在纹饰上,中国瓷器以写意和图案为主,常见的纹饰有花鸟、山水、人物等。

在器型上,中国瓷器以瓶、碗、盘等为主,形状优美,线条流畅。

在风格上,中国瓷器多样化,有青瓷、白瓷、斗彩等不同风格。

中国瓷器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典型特征。

它不仅是一种工艺美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世界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能够用火烧 造一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开端。 正是这个发明,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一个先端。因为有了 陶器的发明,才有了后面瓷器的发明。 陶器产生的一个最好的背景是黄河流域。陶器主要的发现 地域,大多数沿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有,但与黄河流 域相比较,陶器数量要少,而且烧的温度也略低。 古代烧制陶器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容器。陶器还有另外一个 用途,就是烧砖。红砖、灰砖都是陶器。 缺点:易碎、吸水。

元青花起源于何时?唐、宋,还是元?我国瓷学一代宗师 陈万里先生曾将其列为“中国瓷器史上十五大难题之一”。 唯一可以定论的是,青花自元朝至正年间臻于成熟。 元代为什么会出现器型高达70厘米的葫芦瓶、口径达50 厘米的大盘?为什么元青花装饰多达9层?中国古代外销 贸易瓷里中低档日用瓷占主流,那些被誉为“世界上最精 美的元青花”,何以跋山涉水、纷纷在异国王宫安家落 户……所有这些历史之谜使得元青花倍受收藏界的瞩目。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位博物馆馆长波普博士以这对带 款青花瓷为标准器进行对照研究,得出一个令世界文博界 震惊的消息:伊朗阿特别尔寺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旧皇宫 托普卡比博物馆秘藏着上百件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元代 青花瓷精品,正名曰“至正型”器。波普这本32开的黑白 图集,一举改写了世界陶瓷史。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英国、 日本也先后出版了土耳其所藏中国瓷器著作。 2001年3月底,在土耳其总理特批下,托普卡比博物馆迎 来了费伯良、李辉柄、汪庆正、刘新园、许明等7位陶瓷 专家。据说一连三天,大展厅旁的临时库房中,荷枪实弹 的土耳其军警站立一旁,大批元青花国宝被一件件小心翼 翼地打开。 这些藏品中元青花达40件,而且器形硕大,花纹清丽典雅, 堪称世界之最,为国内出土器罕见。中国专家们纷纷忘了 不能上手的约定。追寻元青花大半辈子的老收藏家费伯良 不胜感慨:“初看再看咽声细,一抚再抚赞不停。”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 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 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
唐越窑青釉执壶
越 窑 青 瓷 大 腕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烧造时期为隋至五代时期(公 元581~960年)。窑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 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 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沙窑创始于唐代,窑址首选发现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郊铜 官镇瓦渣坪,故而又称铜官窑,晚唐至五代是其盛期,而 衰于五代,产品以青釉为主。
唐长沙窑白釉绿彩枕
在今河南省鲁山县,故名鲁山窑。始烧于唐代,经五代、 两宋而质较粗,胎色浅灰褐;釉色有黑釉、 白釉和三彩釉等。
鲁山花鼓

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瓷器,对中国瓷器影响非常大,叫秘 色瓷。实际上,秘色瓷算是越窑的改进版。目前为止,明 确发现秘色瓷的就是陕西法门寺。因为有了法门寺这批东 西的出土,才把我们传了一千多年的秘色瓷的谜底揭开。 由于越窑的改进,秘色瓷的出现,导致后来宋代官窑制度 的产生。


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一个是民窑系统;我 们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还有一个 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宋代八大窑系则是指定窑系、 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 建窑系和越窑系。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的八大系统,只有官窑和哥窑的命 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窑口地址作为命名的依据。

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 名耀州窑。该窑唐代开始烧陶瓷,经五代、宋、金、元几 朝。早期唐时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 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中期(宋、金)以 烧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 造“贡瓷”。后期(金、元)开始衰落,而终于元初。
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为什么呢?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就是釉 里含铁元素,烧后呈现青色,当时去不掉这个颜色。从科学角 度上讲,早期白瓷、青瓷、黑瓷都是一种瓷,都算青瓷。含铁 量越高,颜色就越深,由绿逐渐到黑。
商代
西汉


汉代以后,瓷器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东汉就有真正意义的 瓷器出现了。陶器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瓷器迅速崛起。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的特点是有大量的动物造型。

磁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窑口。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 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 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 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 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历史上大量出口,一直延续到 明清,烧造从未中断。而且还大量出口。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三彩马(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三彩是陶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后陶器渐渐的 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现代陶器制品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还能经常用到, 如花盆,砖等



瓷器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发明,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有瓷器 的呢?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出现了。科学上可以认定 的真正意义的瓷器,应该在东汉时期产生,距今两千年。 那么,原始青瓷已经达到了成为瓷器的一些客观条件,比 如不吸水、烧结温度比较高、使用的是瓷土。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一个划时代的贡献。早在宋代中 国的瓷器就远销朝鲜,日本,越南,又经阿拉伯远销欧洲。 给西方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最早途 径之一。从此中国瓷器名声响遍全球。

青花有宋代创烧说,有唐代创烧说,但是地点都不是景德 镇,和元青花没有传承关系。元青花开始于元代中晚期,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 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 相径庭,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 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而且开创了中国陶瓷装 饰的先河。元青花最突出的特点是气势宏大、饱满雄健, 从器物造型到装饰都有一种阳刚之美,其独特的品类、造 型、纹饰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元瓷工艺从原料、 制作、绘画到烧成的完美程度。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今河南临汝、宝丰一 带,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 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汝官窑。汝官窑瓷的特点是胎质 细腻,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 20世纪80年代,汝窑窑 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 位臵。汝窑名气很大,自古以来的流传甚广,汝窑非常稀 少,主要原因是汝窑的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二十来年。 目前有一个统计比较可靠,说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 约有67件。 今天要想看到汝窑,到哪儿去看呢?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 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 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都 有汝窑收藏和陈列。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 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 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 后者为南宋官窑。 官瓷是北宋末年宫廷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为中国五大名瓷 之一。历来专供皇家享用。官瓷因制作技艺高,成品率极低, 加之其制作工艺曾失传,故传世作品甚少,倍显珍贵。北宋 官窑历时短暂,毁于金金兵攻陷开封的1125年。
西晋 熊形尊
三国 青瓷羊
西晋青釉虎子


瓷器发展的过程,就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古人在烧造 瓷器时,不停地想把它变白。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 白瓷杯,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 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后来无论什么瓷器品种出现,都跟 白瓷有关。唐代瓷器告诉发展的一个时期,唐代以前的发 展相对比较缓慢。 邢窑、越窑这两种瓷器,是统领中国唐代瓷器的两支大军。 即所谓的南青北白,南青 就是越窑, 北白 就是邢窑, 其实邢瓷和越瓷这两大窑口,是中国陶瓷史上两朵奇葩, 没有高下,每个品种的审美趣味和境界都非常高,堪称并 驾齐驱。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是与官窑非常接 近的一个窑口。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 釉面开大小纹片。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 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


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钧窑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今禹 州市 ),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 州,故名钧窑。以钧瓷钧窑着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 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主要烧造时期就是宋、金、元时 期。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说明其 珍贵程度。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 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臶,它创造性地 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 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 玫瑰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 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 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

唐代人非常喜欢马。马在古代社会中,首先不是最重要的 农业工具,而是最重要的军事工具。所以,马在古代是军 事力量的体现。比如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其中两骏在20世 纪初被盗到美国去了,至今还在美国费城博物馆里展出。 另外四骏已经被打碎了,准备运输出国时,被政府截住了, 今天在陕西省博物馆展出。 六骏 是指拳毛(音瓜)、什 伐赤、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特勤骠,有的书 上也写作特勒骠。这六匹骏马是唐太宗最心爱的六匹马, 都是战功卓著,最后做为浮雕在昭陵千年供奉,从唐代一 直到民国初年。
人 面 鱼 纹 盆
秦砖
汉瓦

陶器到了汉代以后,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 上施釉,也就是我们说的釉陶。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上 有突出的贡献,陶器上了釉,会减弱它的吸水率,所以釉 陶比陶器更容易使用。汉代的陶器上釉这个技术,有一种 说法是西域传过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发明。凡是釉里含 铜,烧出来就呈现绿色;凡是釉里含铁,烧出来就呈现黄 色。汉代的陶器,除了建筑造型以外,容器开始大量增加, 像陶壶、陶罐、陶盆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