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尚刚编著-第9章明代136页PPT
合集下载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代的工艺美术

•
PPT文档演模板
•斗彩子母鸡纹缸形杯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代的工艺美 术
8.1 陶瓷工艺
•成化斗彩是明代彩瓷发展的卓越标志之一,历来有“首成化、次宣 德、次永乐、次嘉靖”之评,又有“彩瓷贵成化”之说。成化斗彩 瓷器在当时便“价值连城”,—对成化斗彩酒杯,到万历刚期,已 是“博银百金”了,其贵重可见一斑。 •
8.1 陶瓷工艺
• 明代宣德时期是我国青花的黄金时代,素有“青花贵宣德” 之说。宣德青花具有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色泽浓 艳的主要特征。 • • 其所用青料有三: •一是采用进口的青料,据说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回的“苏泥勃 青”,其色浅者如天蓝,深者似靛蓝,鲜丽纯正,浓重处有 铁锈似的黑斑,闪烁出金属般的光泽,层次丰富,产生深浅 浓淡的自然美,大有写意水墨画的意趣; •二是采用国产青料,其色泽淡雅,纹饰清晰; •三是采用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青料,所制青花色彩有浓淡阴 阳之分,层次感强,装饰效果好。历代评瓷家对宣德青花予 以高度评价,盛赞其“造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堪 称瓷、色、画三绝”
•青花是明代陶瓷装饰的主流,其艺术 风格多姿多彩:宣德青花之浑厚,成 化青花之清雅,嘉靖青花之逸趣,万 历青花之秀美,可谓姹紫嫣红,风采 各具,共同创遣了明代青花的辉煌 。
•青花海水龙纹扁壶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代的工艺美 术
8.1 陶瓷工艺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代的工艺美 术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 代的工艺美术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7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代的工艺美 术
第六章 明代的工艺美术
•(公元1368-1644年)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斗彩子母鸡纹缸形杯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代的工艺美 术
8.1 陶瓷工艺
•成化斗彩是明代彩瓷发展的卓越标志之一,历来有“首成化、次宣 德、次永乐、次嘉靖”之评,又有“彩瓷贵成化”之说。成化斗彩 瓷器在当时便“价值连城”,—对成化斗彩酒杯,到万历刚期,已 是“博银百金”了,其贵重可见一斑。 •
8.1 陶瓷工艺
• 明代宣德时期是我国青花的黄金时代,素有“青花贵宣德” 之说。宣德青花具有胎质细腻洁白,釉层晶莹肥厚,色泽浓 艳的主要特征。 • • 其所用青料有三: •一是采用进口的青料,据说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回的“苏泥勃 青”,其色浅者如天蓝,深者似靛蓝,鲜丽纯正,浓重处有 铁锈似的黑斑,闪烁出金属般的光泽,层次丰富,产生深浅 浓淡的自然美,大有写意水墨画的意趣; •二是采用国产青料,其色泽淡雅,纹饰清晰; •三是采用进口料和国产料混合青料,所制青花色彩有浓淡阴 阳之分,层次感强,装饰效果好。历代评瓷家对宣德青花予 以高度评价,盛赞其“造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堪 称瓷、色、画三绝”
•青花是明代陶瓷装饰的主流,其艺术 风格多姿多彩:宣德青花之浑厚,成 化青花之清雅,嘉靖青花之逸趣,万 历青花之秀美,可谓姹紫嫣红,风采 各具,共同创遣了明代青花的辉煌 。
•青花海水龙纹扁壶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代的工艺美 术
8.1 陶瓷工艺
PPT文档演模板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代的工艺美 术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 代的工艺美术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7
中外工艺美术史第8章明代的工艺美 术
第六章 明代的工艺美术
•(公元1368-1644年)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工艺美术-明代工艺美术(PPT 40页)

第三节 陶瓷工艺
3、薄胎瓷
只恐风吹去 还愁日炙消
第三节 陶瓷工艺
注:由于没有找到明代薄胎瓷相关作品,此图片显示薄胎瓷灯非明代作品. 图片来源:/cn/newproduct.asp?Page=1
第三节 陶瓷工艺
薄胎瓷是景德镇著名传统瓷器品种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 产品、传统艺术名瓷之一。薄胎瓷主要不是作为使用瓷, 而是以巧夺天工的工艺蜚声中外。薄胎瓷的特点是轻巧、 秀丽,做工精致,透光性好。人们形容薄胎瓷薄似蝉翼, 亮如玻璃,轻若浮云。通常又称脱胎瓷,是形容它薄到几 乎没有胎的程度。
第三节 陶瓷工艺
薄胎瓷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和变形,因 此薄胎瓷的制作难度很大,技术性极强。从配料、拉坯、利 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 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 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多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 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烧好后,似乎抽去了胎骨, “脱胎”之名由此而来。
第五节 刺绣、服饰
乌纱帽 乌纱帽是用乌纱
制成的圆顶官帽。
第五节 刺绣、服饰
四方平定巾 四方平定巾是以黑色纱罗制成
的便帽,因其造型四角都呈方 形,所以也叫“四角方巾”, 明代以此来寓意“政治安定”。 这种巾帽多为官员和读书人所 戴,平民百姓戴的比较少 。
第五节 刺绣、服饰
程子衣
中
主 讲
国 工
教 师
艺
康
美
:
小 花
术 史
第 八 章
明 代 主
讲
工 教
师
艺 康
小
花美 术
:
第八章 明代工艺美术
要点: 明代陶瓷 明式家具 明式园林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九章 明代

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影响:清初,顾兰玉广招
韩希孟刺绣洗马图(高33.4厘米) 1634年春,韩希孟 摹绣宋元名画八幅。此即其一,颇有赵孟頫绘画风范。
三、装饰
题材与形象:花卉为主。缠枝、折 枝居多,花形常硕大丰满端庄
色彩:多较浓重,重对比,常加织 金银线,效果热烈
吉祥图案:增多,加文字。滥用与 庸俗化
一、引言
两京:内外织染局,“内局以上供,外局以备公用”。 南京还有神帛堂、供应机房
地方织染局:共22所,江浙最集中 江浙等地逐渐发展的民间织造。棉布量超丝绸 禁限:及于品种、技法、题材、色彩,功效强
二、丝绸的主要产区和重要产地
1、江南
官府丝织作坊多:《万历会典》所记28所中的20所 南京、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城市和大批城镇 民间织造:中叶以后大发展
图
发绣
轴
刺绣斗殴图(定陵孝靖皇后夹衣局部) 前贤评价人物纹绣有“布置得体,
想象可爱”之语,用于这幅图案也恰当。
顾绣——
得名:明后期上海顾氏女 眷。“露香池”与“露香 园绣”
特点:针线纤细、配色自 然、针法丰富、绣画居多
名家:缪氏、韩希孟、顾
兰玉。韩得董其昌题跋,
名最高
韩希孟刺绣花鸟册 ·芙蓉翠鸟图,高23.2
2、北方
北京:官府织造 西安:亦应有官作坊,万历时颇盛 潞州(长治):潞紬繁荣,但蚕丝大量来自四川阆中
三、著名丝绸品种
1、纻丝
高档丝绸的主要品种。四类: 暗花,民间较多;织金、素和妆花主要为官府产品
妆花: 不仅见于缎,花纹以通经断纬的挖梭技术织成 多次禁官员百姓服用五彩妆花织物
宣德,1426~36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课件

第四节
唐三彩
陶瓷工艺
第四节
唐三彩
陶瓷工艺
第四节 陶瓷工艺
4、釉下彩瓷器 唐代已经生产出釉下彩瓷器。当时的长沙窑又称铜官窑,
是我国最早制作釉下彩瓷的地区之一。铜官窑釉下彩装饰 以斑点彩饰为主,在青釉瓷器上以褐彩或蓝绿彩料点绘成 花草纹样。褐色彩料是以含铁量高的矿物原料为色料,蓝 绿彩料是以含氧化铜的矿物原料作色料。
第四节 陶瓷工艺
1、青瓷。 隋唐五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
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 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越窑代表了唐朝青瓷的最高水平, 工艺精湛,居全国之冠。 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 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 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 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第 七 节 隋 唐 家 具
《韩熙载夜宴图》
第八节 隋唐建筑
第八节 隋唐建筑
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 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 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 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第八节 隋唐建筑
隋(581年~618年)
1、建筑上主要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以及大规 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第五节 书籍装帧
(2)旋风装是抄书时,先一页一页的抄写,然后再依次序象鱼鳞一 样一页一页地粘在一张卷轴式的底纸上,收卷时,书页鳞次朝一个方向旋 转,宛如旋风,所以又称为旋风卷子。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页。 这种装订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页宛如旋风,故 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依照这种看法, 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旋风装是我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过 渡形式。
史前工艺美术PPT精选文档

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等。 5.石器的制作技术
打制,粗糙 磨制,光华美观、锋利 钻孔,便于装柄或携带。管钻、两面对钻 石材的选择,十分注意时才的硬度、形状、纹理的选择——有意识的活动
6.玉器:由石器工艺发展演变而来,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有璧、玦、璜、管、 珠、坠、玉铲等。
13
石斧---玉圭
14
环状石斧---玉璧
半坡人设计的石工具 1.石斧 2、4石锛 3、5石锄
8
七孔石刀
石磨盘和石磨棒 这是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原始
先民用来加工谷物的一种生产工 具。磨盘造型椭圆形,下带四个 柱型短足。在磨盘表面和磨盘中 部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9
石刀
10
石铲
11
石铲、石斧
12
3.石器的类型: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 4.名称:石斧、石奔、石铲、石锄、石刀、石镰、石凿、石矛、石球、
人面鱼纹盆
25
26
27
28
小口尖底瓶半坡、庙底 沟
菱形壶
29
30
31
2.庙底沟型 距今年代:6000-5000 分布地区: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得更广阔, 东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西大甘肃的陇东、陇西、陇 南以至青海东部 典型器型:大口鼓腹小平底钵 典型装饰纹样:鸟纹、变体鸟纹、花瓣纹 装饰特点:直线曲线结合,构成曲边 三角形,“黑白双关”
48
49
50
51
52
53
彩陶的装饰特点: (1)装饰的位置,注意视线的接触面
54
(2)在装饰布局上,注意了不同的视角
55
(3)几何图案为主体,自然纹样大都图案化
56
为什么彩陶的装饰以几何纹为主? (1)编织的模拟
马克思“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 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 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 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2)劳动的节奏感 (3)图腾的表号化 (4)自然地抽象化
打制,粗糙 磨制,光华美观、锋利 钻孔,便于装柄或携带。管钻、两面对钻 石材的选择,十分注意时才的硬度、形状、纹理的选择——有意识的活动
6.玉器:由石器工艺发展演变而来,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有璧、玦、璜、管、 珠、坠、玉铲等。
13
石斧---玉圭
14
环状石斧---玉璧
半坡人设计的石工具 1.石斧 2、4石锛 3、5石锄
8
七孔石刀
石磨盘和石磨棒 这是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原始
先民用来加工谷物的一种生产工 具。磨盘造型椭圆形,下带四个 柱型短足。在磨盘表面和磨盘中 部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9
石刀
10
石铲
11
石铲、石斧
12
3.石器的类型: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 4.名称:石斧、石奔、石铲、石锄、石刀、石镰、石凿、石矛、石球、
人面鱼纹盆
25
26
27
28
小口尖底瓶半坡、庙底 沟
菱形壶
29
30
31
2.庙底沟型 距今年代:6000-5000 分布地区: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得更广阔, 东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西大甘肃的陇东、陇西、陇 南以至青海东部 典型器型:大口鼓腹小平底钵 典型装饰纹样:鸟纹、变体鸟纹、花瓣纹 装饰特点:直线曲线结合,构成曲边 三角形,“黑白双关”
48
49
50
51
52
53
彩陶的装饰特点: (1)装饰的位置,注意视线的接触面
54
(2)在装饰布局上,注意了不同的视角
55
(3)几何图案为主体,自然纹样大都图案化
56
为什么彩陶的装饰以几何纹为主? (1)编织的模拟
马克思“可以证明,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 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 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 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2)劳动的节奏感 (3)图腾的表号化 (4)自然地抽象化
中国工艺美术史-1-绪论ppt课件

青花釉里红桃树 纹瓶 清
玉雕 清
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9.近现代 衰败和新生、模仿和创造、恪守与分化构成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景观。
竹雕
寿山石
中国工艺美术史·绪论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 二、工艺美术的分类 三、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四、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1.材质之美 对材料的光泽、质感、纹理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 2.工艺之美 “百工”,制作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3.鉴赏之美 一是鉴别,二是欣赏 4.功能之美 实用功能体现的美 5.造型之美 物品的外形和结构 6.装饰之美 附丽于器物上的装饰
唐三彩骆驼载乐佣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唐
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6.宋元 宋代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清新典雅、平淡含蓄的美学
风范。元代工艺美术风格趋向粗狂、豪放和刚劲。 染织工艺的织金锦、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
錾花银盘 宋
釉里红瓶元
青花罐 元
哥窑 宋
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工艺美术的概念
D 美学思想不同 工艺美术:手工技术装饰美常带有
个人情趣,贯穿着个人的精神,保 持着经验、感性的特征,以装饰为 美; 艺术设计:机械技术功能美是建立 在流水线基础上的,以实用功能为 目的,反应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 和谐、统一和理性的技术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概念
3.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适用性和审美性相统一 A 适用性:符合特定的功能要求,符合生活
明代 景泰蓝
唐代 唐三彩罐
中国工艺美术史·绪论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 二、工艺美术的分类 三、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四、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分类
按用途分: 1.生活日用品(衣、食、住、行)
玉雕 清
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9.近现代 衰败和新生、模仿和创造、恪守与分化构成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景观。
竹雕
寿山石
中国工艺美术史·绪论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 二、工艺美术的分类 三、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四、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1.材质之美 对材料的光泽、质感、纹理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 2.工艺之美 “百工”,制作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3.鉴赏之美 一是鉴别,二是欣赏 4.功能之美 实用功能体现的美 5.造型之美 物品的外形和结构 6.装饰之美 附丽于器物上的装饰
唐三彩骆驼载乐佣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唐
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6.宋元 宋代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清新典雅、平淡含蓄的美学
风范。元代工艺美术风格趋向粗狂、豪放和刚劲。 染织工艺的织金锦、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
錾花银盘 宋
釉里红瓶元
青花罐 元
哥窑 宋
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工艺美术的概念
D 美学思想不同 工艺美术:手工技术装饰美常带有
个人情趣,贯穿着个人的精神,保 持着经验、感性的特征,以装饰为 美; 艺术设计:机械技术功能美是建立 在流水线基础上的,以实用功能为 目的,反应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 和谐、统一和理性的技术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概念
3.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适用性和审美性相统一 A 适用性:符合特定的功能要求,符合生活
明代 景泰蓝
唐代 唐三彩罐
中国工艺美术史·绪论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 二、工艺美术的分类 三、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四、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工艺美术的分类
按用途分: 1.生活日用品(衣、食、住、行)
中国工艺美术史总结

• 战国瓦当的构成特点及纹样图案:战国瓦当纹饰极为丰富,图案的构成形式,通常都 是在半圆形中,采取左右对称的骨法。以图案题材来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饕餮纹半瓦当、云山纹半瓦当、双兽(双鸟)纹半瓦当、树下双兽纹半瓦当。
• 战国漆器的装饰手法:1、彩绘(用笔在漆器上画出花纹) (多为黑地红纹); 2、针 刻(用针刻出纤细的花纹,受当时铜器装饰的影响,金银错);3、金银扣(金银片镶 口或嵌口);4、描金;5、雕绘结合 。
• 鎏金: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1:7的比例加入水银,即溶化成为液体。(这种金 与水银的混合物称为金泥。)将金泥醮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则 固着于铜器上。
春秋战国时代工艺美术
• 简述漆器的特点:1、体态轻便,便于使用;2、光泽美观;3、装饰自,不受太多局 限,可获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4、具有防腐防潮的物理性能。
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 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 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 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 次丰富。
复习重点
• 第十一章 清代的工艺美术 • 了解清代陶瓷工艺 • 熟悉清代染织工艺 • 掌握清代金属工艺、景泰蓝、画珐琅、建筑、园林等
学习要点
• 1、理解一条逻辑线 :从原始社会到近代,从中国远古时期到当代近5000 年的工艺美术发展史,那么多工艺美术种类,每个时期产生、发展、流 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青铜时代的工艺美术
•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
• 战国漆器的装饰手法:1、彩绘(用笔在漆器上画出花纹) (多为黑地红纹); 2、针 刻(用针刻出纤细的花纹,受当时铜器装饰的影响,金银错);3、金银扣(金银片镶 口或嵌口);4、描金;5、雕绘结合 。
• 鎏金: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1:7的比例加入水银,即溶化成为液体。(这种金 与水银的混合物称为金泥。)将金泥醮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则 固着于铜器上。
春秋战国时代工艺美术
• 简述漆器的特点:1、体态轻便,便于使用;2、光泽美观;3、装饰自,不受太多局 限,可获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4、具有防腐防潮的物理性能。
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 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 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 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 次丰富。
复习重点
• 第十一章 清代的工艺美术 • 了解清代陶瓷工艺 • 熟悉清代染织工艺 • 掌握清代金属工艺、景泰蓝、画珐琅、建筑、园林等
学习要点
• 1、理解一条逻辑线 :从原始社会到近代,从中国远古时期到当代近5000 年的工艺美术发展史,那么多工艺美术种类,每个时期产生、发展、流 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青铜时代的工艺美术
•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
中国工艺美术史(PPT 213页)

将原来的泥模刮去一层,刮去的厚度刚好是器物所需的厚度,然后与外范合范,合范时常在
内外模之间设子母扣以防错位,合范后用泥土加筑外范并留出浇注孔,浇注后经过脱范打磨
等工序使器物最终完成。这种合范法在商周时期普遍使用。
•8
目 前 所
司 母
知 最 重
戊 大
的 青
方
铜鼎
器(
晚
商
)
•9
青铜器的基本概念 青铜器的制造工艺(2/2) 青铜时代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是由青铜(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 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等多种艺术之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 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文物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 术史上的精华
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 高。中国青铜器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
•22
乳丁纹虎耳铜方鼎 商
通高97厘米 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出土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23
•大禾人面方鼎 商代后期
器体呈长方形,立耳,四柱状足。
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 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特 征突出,十分醒目。表情威严肃 穆,高颧骨,双眼圆睁,眉弯曲 ,唇紧闭。
双耳肥大,上饰勾云纹,下 有手爪形纹饰。地衬云雷纹。腹 部四角有外凸的扉棱,并带有齿 状凸饰,使形体庄重而富于动势 。足上部饰兽面纹,也饰扉棱, 与腹部呼应,下有三道弦纹。耳 外侧饰阴线夔龙纹。
,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 家望尘莫及的水平。
夏
公元前21世纪
商
周
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11世纪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