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山东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山东高校人事制度也面临着改革的压力。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山东高校人事制度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山东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市场化导向。将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引入高校人事管理中,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来激发教师的创新和积极性。例如,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评价、科研成果和学术声誉,给予相应的评优和奖励,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其次,在山东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加强科学评价。传统的教师评聘方式主要依靠定性评价,容易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应该建立科学、客观的教师评聘机制,以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课题申报等为评价指标,充分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能力水平,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同时,山东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还需加强教师的激励和培养。通过薪酬激励和职称晋升,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和研修机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最后,山东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岗位责任和考核。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对于工作不负责、不称职的教师,要及时进行处罚和淘汰,确保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综上所述,山东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市场化导向,科学评价教师,加强激励和培养,加强岗位责任和考核。只有通过全面的制度改革,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高校人事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山东省中小学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1)

山东省中小学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全省中小学档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校档案(以下简称学校档案)系指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教育、教学、科研、党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反映学校历史面貌的、对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学校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列入领导议事日程。 第四条学校档案工作实行“四同步”管理,即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学校各项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第二章管理体制、机构和人员第五条学校档案工作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同时接受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学校要确定一名校长分管档案工作,并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六条学校设立综合档案室,由校长办公室领导,其基本任务是:

(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法令、政策和规定,制定本校档案工作制度和规划; (二)集中统一管理学校各类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三)编制必要的档案检索工具,积极提供服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四)组织学习档案业务知识,指导立卷、归档工作,开展档案宣传; (五)做好档案统计工作,及时上报统计结果。 第七条配备与学校档案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学校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热爱档案事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接受业务培训。遵守纪律,身体健康,并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具备档案和微机管理知识。 第八条学校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享受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的福利待遇。 第九条学校档案工作人员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调动工作时做好档案业务交接。 第三章文件材料的收集、立卷和归档第十条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制度,并纳入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每项重要的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工作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保存。 第十一条学校各部门要安排一名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实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 第十二条归档范围

山东省人事厅文件

山东省人事厅文件 鲁人发…2007?28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事局,省直各部门(单位),各高等院校: 为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根据人事部制定印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及《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和《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试行办法》(鲁厅字…2005?42号)规定,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制度,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切实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将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结合起来,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结合起来,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从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的实施工作,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 二OO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和《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试行办法》(鲁厅字…2005?42号),进一步加强岗位管理,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岗位设置的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均须按照有关规定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臵,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2、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的办事机构,参照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臵管理范围。 3、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通知

关于转发山东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行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事局、高新区组织人事部,市直有关部门,各市属高校: 现将山东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行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鲁人发…2009?4号)文件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要严格按照鲁人发…2009?4号文件规定和要求进行。已按《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鲁人发…2007?28号)文件规定完成岗位设臵的事业单位,正高级四级、副高级七级、中级十级及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空缺的,可先进行上述岗位竞聘。其他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待岗位任职条件制定完成后再组织实施。 二、专业技术岗位高、中、初级内部不同级别的具体任职条件,由事业单位依据鲁人发…2007?28号文件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制定,报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个别确需在专业技术岗位兼职,并按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管理的,须按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关于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兼职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淄人发…2008?203号)文件批准后,再依照规定参加竞聘上岗。 四、市直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本系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认真做好所属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的实施工作。 五、市属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完成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后,竞聘结果经主管部门审核后,要及时到市人事部门办理审核认定手续。 六、市人事局印发的《关于推行竞争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实施意见》(淄人职…1999?56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的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淄博市人事局 二〇〇九年四月三日 潍坊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实施意见 2010-03-03 22:04:43| 分类:职称工资|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淄博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淄博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淄教发[2012]2号_1

淄博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淄博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正文: ---------------------------------------------------------------------------------------------------------------------------------------------------- 淄博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淄博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淄教发[2012]2号) 各区县教育(教体)局,高新区、文昌湖区地事局,局直属各单位、局属各学校: 现将《淄博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印发,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淄博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扎实做好全市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一、总体要求 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始终把握素质教育战略主题,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大力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全面开创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实施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启动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年度测评。制定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指导各区县制定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建立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情况信息采集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启动区县教育

现代化建设年度测评。 2.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区域幼儿园布局规划,开展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年内新建幼儿园16处、改扩建幼儿园46处,加快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确保2012年全市镇中心幼儿园省认定达标率100%。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学前教育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 3.促进基础教育均衡特色发展。制定下发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推进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建立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机制,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力争实现省定2012年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抓好优质化工程优秀成果评选和推广工作,凝炼升华学校文化内涵,促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制定规划,启动新一轮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建设。启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发挥市特教中心的龙头作用,继续实施特教学校建设工程。 4.加强民办教育管理。制定民办教育管理办法,实施民办学校分级授星管理,在市属民办教育机构中实施教职工持证上岗制度。推进民办教育名牌学校、名牌专业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民办学校依法办学培训,开展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专项整治活动。 (二)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5.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启动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整体规划中小幼德育课程,加强中小学校德育精品课、专业特色课建设。启动全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提升工程。开展中小学“幸福学校”创建活动,大力建设“温馨教室”。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规范和完善家长学校制度。做好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6.推动课程与课堂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加强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开展课程改革专项视导和课程实施水平评估,组织课程资源评选活动,培植各学段课程改革典型学校。继续深化生本教育实验,扩大生本教育实验与推广范围。开展课堂问题专题攻关系列活动,大力加强区域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备考工作研究,创新备考方式方法。分别召开高中、义教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 7.大力推动教育科研创新。召开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强力推动教育科研创新。开展教育教学重大问题征集、立项及招标研究,组织好国家、省、市“十二五”教科研课题的立项及调研。研究制定《淄博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建立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表彰奖励机制。 8.加强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市中小学科技教育中心的作用,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科技辅导员。以“布谷”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NOC大赛、学科能力展示等活动为载体,促进科技教育由“竞赛型”向“普及型”转变。 9.大力开展艺体教育。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继续在全市小学中开展跆拳道项

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精选]

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精选] 对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学校党委把这次处级干部专题学习的主题确定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是总结我校八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历,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作好今明两年聘任等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主要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名为“非走不可的一步”的文章,文中回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特别是1992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规,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假设干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也制定了《山东省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假设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定,对高校的机构编制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为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 2000年6月,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合理配置教育人才资源、优化高等学校人员构造、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理顺人 事管理体制,引入竞争鼓励机制,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改革用 第 1 页共4 页

人和分配制度,为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 才支持。 2004年5月18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对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5月23日,山东省政府部署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重点和时间安排等。 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优先开展的地位,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要适应形势开展的要求,全面改革是必由之路。目前高校改革面临良好的环境,改革机遇难得,改革促进了学校的开展,改革保障了学校的长远开展和广阔教职工的根本利益,改革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非走不可的一步。 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进展机构和编制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用人效益。一是改革高校内部管理模式。根据事企分开的原那么及教学科研、校办产业、后勤效劳等各方面的不同职能,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分类管理。二是精简学校党政管理机构和人员。国家和省规定,高校党政管理机构按学校规模确定,原那么上掌握在10-20个。校部党政机构人员编制控制在全校事业编制的6-8%。三是进展编制管理改革,提高生员比和生师比,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和学校自我约束机制。 总的要求是,全国高校平均生员比到达6:1,生师比到达13:1, 第 2 页共4 页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5.09.15 •【字号】鲁人社发〔2015〕51号 •【施行日期】2015.09.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 正文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鲁人社发〔2015〕51号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省直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有关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落实高等学校办学和用人自主权,推动高等学校加快发展,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52号令)和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在总结我省8所高等学校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在我省高等学校开展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认真贯彻实施《高等教育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

(二)目标任务。适应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公开招聘、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和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的改革要求,坚持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单位依法自主用人,进一步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政府部门不再组织评审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不再颁发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由学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我省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坚持因事设岗。高等学校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拟定岗位设置方案,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二)组织公开竞聘。学校教师岗位出现空缺时,根据岗位性质、任职条件和师资情况确定学校内部竞聘上岗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参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11号)或《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试行)》(鲁人社发〔2013〕45号)的基本要求,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岗位任职条件要体现重品德、重业绩、重能力、重社会服务的导向,并注重人岗匹配。符合岗位条件,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均可参加竞聘。 (三)严格竞聘程序。实行竞聘上岗的,由学校按照竞聘上岗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科学制定《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程序组织实施。实行公开招聘的,严格按照公开招聘有关规定实施。 (四)实行业内评价。竞聘上岗的业内评价,由学校成立评价委员会(或专家委员会)或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竞聘人员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拟聘推荐人选。评价委员会(或专家委员会)实行专家责任制,组成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落实基层职称制度的通知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落实 基层职称制度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公布日期】2020.04.21 •【字号】鲁人社字〔2020〕42号 •【施行日期】2020.04.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工资福利 正文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 关于加快落实基层职称制度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统计局,省直有关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落实基层职称制度,释放改革红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增强推进基层职称制度改革的责任感 加快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职称制度,是推进基层人事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把基层打造成人才高地、政策洼地的重要举措,是引导人才向基层集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落实基层职称制度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破除等待观望思想,认真研究解决评价标准不切实际、工作方法简单化等问题,推动基层职称制度

尽快落地见效。 二、持续拓宽基层职称制度评价服务领域 在健全完善全省基层卫生、基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同时,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快在农业、工程、统计等系列(专业)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制定出台基层职称评价指导标准。 鼓励各设区的市结合本地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结构以及需求,在其他系列自主开展基层职称制度改革,自主制定本市相应基层职称评价条件,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有关行业部门备案后实施。 三、完善标准和方式,坚决破除“唯论文”等倾向 基层职称评审对论文、科研成果不作硬性要求,工作总结、教案、病案分析、技术推广总结、工程项目方案等均可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坚持以德为先,注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奉献精神,以及在急难险重等重大任务中的现实表现。提高工作量、工作实绩、业务能力和基层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注重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服务“三农”等工作中的长期贡献,将工作成果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基层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基层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在评审时可采用业绩展示、测试答辩、综合评议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增强基层职称评审的针对性、适用性。 四、落实“双线晋升通道”,让基层留住人才 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可按规定自主选择申报全省统一职称或基层职称,但同年度不得同时申报两类职称,取得一类职称5年内不得申报另一类同级别的职称。基层职称仅限在基层单位聘用,离开无效,累计聘满5年,考核合格且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的,经全省统一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考核认定通过后,可换发同级别全省统一的职称证书。鼓励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基层职称评审;已建立基层职称制度的系列(专业),在全省统一的职称评审时不再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单独倾斜。 五、坚持“凡晋必学”“凡下必用”,让人才服务基层

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

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高校办学实力的战略选择。西部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高层次人才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建立教师在高校发展中主体地位的制度导向,为高层次人才建立能干“事业”的平台。 关键词:西部高校;人才流失;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持续高速的发展。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东部与西部地区不仅在经济方面的差距拉大,而且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从高校数量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有普通高校205所,西部有55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5.4%,而到扩招当年的1999年全国有普通高校1071所,西部地区有251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3.4%,比新中国成立初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经过十几年发展,到2011年全国有普通高校2483所,西部地区有549所,占全国高校的22.1%,比1999年又下降了1.3百分点。众所周知,陕西是西部高等教育基础最好的省份之一,多少年来让陕西人为之自豪的是,陕西是全国的“高教大省”,高校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无论在西部还是在全国,陕西的高等教育都处于龙头地位。然而,从1999年开始,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使地处西部的陕西这个高教大省面临着挑战,东部有不少省在短短几年间其高校的数量就超过了陕西。然而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数量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作为“高教大省”的陕西高校因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在高层次人才、办学经费、办学环境与条件等诸多方面受到来自东中部高校的挑战,从而导致现有高层次人才的流失,而因为工作条件和待遇方面等因素,高层次人才引进更为困难。处于西部的龙头地位的陕西如此,其他西部地区的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更为严重。应该看到,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既为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按照国家“十二五”与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规模扩张逐步转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而师资队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如何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有所作为,关键是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正如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指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此,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办学的基础,也是高校办学实力的体现,更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西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从1999开始,高校连续多年扩招,使全国几乎所有高校都面临师资的不足,无论是西部高校还是东中部高校,都存在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新兴产业专业,高层次人才更加缺乏,因此,各个高校纷纷开出优厚的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西部高校无疑在这场人才大战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西部高校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落后,当地政府无法提供东部地区政府为高校所提供的资金支持,西部的高校就无法为高层次人才提供

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工作报告

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工作报告 20XX年7月9日下午,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工作报告会在长清校区第一会议室举办。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方爱以《推进学分制改革,提高培养质量》为题,围绕学分制改革要求以及管理给大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并作出如下报告。 张方爱从“什么是学分制”、“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区别”、“实行学分制的条件”以及“本卷须知”四个方面,结合山东农业大学实施学分制改革的经验与管理进行了详实讲解。他认为,自主选课制和弹性学制是学分制实施的两大支撑,并结合案例分别从开课方式、教学班构成、试听制度、学科根底课、二次选专业、辅修专业、补考与重修以及学业识别与预警等多个角度,指出学分制与传统学年制的不同。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方面,他结合经验从专业建设(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按修订、专业管理)、课程建设(课程资源、课程设置、建设工程、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学业评价、学业指导)以及围绕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收费退费管理、后勤管理、教师约束制度、师生鼓励机制、图书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对学分制实施的条件进行了详实的解读。 山东农业大学是山东省教育厅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首批高校,早在xx年开始探索学分制管理体制,经验丰富。整个培训会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优势以及所面临的管理问题,针对性较强。报告会统一了大家认识,转变了大家观念,对我校下一步实施学分制改革与管理起到较好的普及和启示作用。

院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团委、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后勤管理处、资产管理处、艺术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心、网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人,各二级教学单位院长(主任)、副院长(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参加了报告会。 学校学分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务处 20XX年7月10日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预聘制教师聘用实施方案(试行)(共6页)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预聘制教师聘 用实施方案(试行)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权威发布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预聘制教师聘用 实施方案,更多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预聘制教师聘用实施方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招聘网。 关于印发《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预聘制教师 聘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预聘制教师聘用实施方案》业经学校20xx年第三次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在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学院率先开展预聘制教师聘用试点工作,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大学 20xx年3月26日 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预聘制教师聘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创新用人机制,建立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薪酬体系,提升人才引进竞争力,学校决定给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的用人和经费自主权,开展预聘制教师聘用试点工作,为今后在学校更好地推行预聘制度积累经验。 一、基本原则 学院按照学校核定的岗位数量,在满足学校教师岗位招聘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教师招聘岗位和条件。 学院根据学科规划和队伍建设需要,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 实行聘期管理,明确聘期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严格考核。 学校给予政策倾斜支持,提高预聘制教师薪酬待遇。 二、岗位设置 预聘制教师岗位设置预聘制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三类。 三、招聘基本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治学严谨,勇于探索;具有协同创新精神。身心健康。 获得博士学位。预聘制教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预 聘制副教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预聘制助理教授年龄原则

上不超过32岁。 已在本学科主流研究方向上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标志性 成果。 四、聘用程序 学院成立由党政负责人和专家、教授组成的预聘制教师招聘领导小组,负责预聘制教师招聘的一系列工作。 学院制定预聘制教师招聘公告,经人事部审核通过后,面向海内外公开发布。 学院组成由本领域著名专家组成的人才招聘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应聘者材料进行评议;招聘领导小组会同学院相关方向教师对通过人员进行答辩面试,并将面试情况呈送院学术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对候选人做出学术评价。 学院预聘制教师招聘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拟聘人选,经公示无异议后,由院长按相应预聘制岗位聘任。 应聘预聘制副教授及以上岗位者可参加学校预聘制教师高 级职务评审,评审通过者,学校按相应岗位聘任。 人事部为预聘制教师办理入校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学校教学人员岗位竞聘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教学人员岗位竞聘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教学人员岗位竞聘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机制的建立,按照《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鲁政办字〔20__〕56号)和《20__年枣庄市市中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市中教发〔20__〕82号)精神,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我校人力资,实现人员结构优化,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岗位竟聘的原则 1.按需设岗原则。根据山东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结合学校现有教职工数量,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岗位按岗聘任,按岗定责,按责考核。 2.双向选择原则。聘任遵循学校和教职工“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学校可以聘任或不聘任,教职工可以应聘或拒聘。 3.优化组合原则。坚持合理组合、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效益,岗位竟聘要有利于学校教学循环制的实施。 4.阳光操作原则。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规范操作,实施方案经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教育部门批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公开编制、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任务、岗位聘任条件、聘任程序、聘任结果,对申报岗位人员择优聘任. 5.统筹兼顾原则.既任用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又重视培养使用青年教师,兼顾老教师发挥余热和经验. 6.循序渐进原则.按照教育局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妥做好人事改革工作,为岗位竞聘工作深度实施积累经验. 二、明确岗位设置与工作量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学工作实际,对本校教学岗位设置特作出如下规定。

教育部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教育部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一)分类管理:科学设岗、人尽其才 【编者按】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受学校内外多种因素制约,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又是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一些高校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人事制度的目标和要求,在岗位分类、人才延揽、培养培训、考核评价、薪酬激励、流动退出等方面大胆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科学设岗是建立健全高等学校聘任制的重要前提,是系统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培训、考核评价、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先决条件。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特长、特点和潜能选择职业通道,取得明显成效。 岗位科学分类实现教师职业多元化发展 浙江大学设置五类岗位、实现教师职业多通道发展。按照任务需要设置五类教师岗位,根据岗位特点实施相应考核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健全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其中:教学科研并重岗要求同时承担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研究为主岗要求承担高水平科学研究

工作;教学为主岗要求主要承担高质量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同时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要求主要承担农业与工业技术推广、公共政策与其他科技咨询、医疗服务及教育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团队科研/ 教学岗要求在科研或教学团队中承担团队项目科学研究、项目研究助理、项目技术管理或协助承担一部分通识课程与大类课程基础教学工作。 北京科技大学探索完善分类分层的岗位管理体系。一是科学分类。把教师岗位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三类,教学为主型岗位承担高质量的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教学科研型岗位同时承担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必需的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科研为主型岗位承担以国家基础研究和重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为主的高水平研究工作。二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动态调整教师岗位高、中、初级的结构比例。根据各学科发展层次、水平及规划,适当调整高级职务岗位比例和正高级职务岗位职数,向高水平重点学科、重要研究基地和教学任务重的学科倾斜。通过岗位设置,引导和鼓励学院有重点地发展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南京大学设置专职科研系列岗位。设首席研究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研究助理等五类岗位,聘任对象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申请、研究

学校2017年县管校聘实施方案.docx---2

高密市崇贤小学 中层及后备干部岗位竞聘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努力构建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为优秀人才脱 颖而出搭建平台,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打下基础,为推动学校快速稳定发展,实现学校品牌打造贡献力量。 一、岗位设置 低年级学部主任、中年级学部主任、高年级学部主任、课程部主任、学校信息部主任、学 生部主任、资源管理部主任、生活部主任等 8 个岗位。 二、任职条件 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 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作风正派, 品德良好。 2、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实绩较为突出,为教职工所公认。 3、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 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5、年龄在 50 周岁及以下;学部主任年龄在40 周岁及以下。市学科带头人以上称号的同 志可适当放宽。 三、竞聘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静 副组长:祝继泉周振杰 职责: 1、拟定中层领导竞聘工作实施方案。 2、组织报名。全体教职工会议公布竞聘岗位,个人须将岗位申请于8 月 28 日上午 11 点半以前交校长办公室。 3、资格审查。领导小组对照条件对申报者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者参加竞聘演讲。 4、组织竞聘。 8 月 28 日下午两点半组织竞聘,学校聘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担任评委,对 岗位申请人的竞聘演讲予以评分,选定岗位候选人。 5、8 月 28 日下午四点半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进行民主测评,测评满意度达到85%及以上方可录用。 6、公示。公示竞聘人岗位,接受教职工监督。 7、上岗。公示三天无异议的人员由学校校长颁发聘书,聘期为一年,表现突出者可以续 聘,并报教育局备案,正式履行岗位职责。 四、本方案解释权归校长办公会。 高密市崇贤小学 2017.8.24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 进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8.12.19 •【字号】鲁教职发〔2018〕2号 •【施行日期】2018.12.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 法》的通知 鲁教职发〔2018〕2号 各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国资委、地方金融监管局、税务局,各高等学校: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等六部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

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省教育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研究制定了《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执行。 山东省教育厅 2018年12月19日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促进、规范和保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传承工匠精神,培育齐鲁工匠,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根据《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协议等方式约定双方权利义务,以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 第三条校企合作实行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校企双主体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公布日期】2022.05.10 •【字号】鲁人社字〔2022〕55号 •【施行日期】2022.05.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2022年行动 计划的通知 鲁人社字〔2022〕55号 各处室、直属单位: 《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已经2022年第6次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2年5月10日

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委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创新的引领推动作用,激发人社事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促进全省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对人社事业的新需求和人社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构建“1+6+N”的人社事业创新发展体系(“1”是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增强人社事业发展创新力,打造“创新人社”品牌;“6”是实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政务服务、党建工作“六项创新提升行动”;“N”是制定一批创新政策,推进一批创新项目,落实一批创新举措),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努力开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任务 (一)就业创业创新提升行动 1.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40万个左右,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32万个左右,主要安置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等群体;城镇公益性岗位8万个左右,主要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人才中心、就业促进处负责) 2.深化实施“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研究制定应对就业形势变化努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促进大学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等“一揽子”政策,着力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5%以上。(就业促进处、就业人才中心负责) 3.加大创业支持力度。拓宽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补充渠道,允许各市在控制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家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家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综合 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1.04.10 •【字号】鲁教办字[2011]15号 •【施行日期】2011.04.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家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 验区试点项目的通知 (鲁教办字〔2011〕15号) 各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厅机关有关处室、厅属有关单位: 我厅下发《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的通知》(鲁教办字〔2011〕11号)以来,各地、各高校围绕发布的试点项目,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提报了一大批改革目标明确、政策措施具体、支持力度大、示范性强的试点方案。经专家组评审,我厅确定了99个试点单位开展试点项目工作。为扎实做好试点项目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基本原则和要求 教育体制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强,关系着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工作,要坚持尊重科学,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该突破的大胆突破,该创新的积极创新,依靠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提高

质量、增强活力,加大探索试验力度,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消除制约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既立足当地实际、又借鉴有益做法,既有长远谋划、又有近期目标。要坚持服务大局,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共识、聚集力量,立足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各项目试点单位要深入调研,充分协商,科学论证,在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实化,确保在今年4月30日前形成更为具体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符合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立足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明确改革目标、改革措施、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条件、责任主体、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预期成果及推广价值等核心内容。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把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变成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聚集力量的过程,动员鼓励各方面力量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投身改革。今年5月起,我厅将分项目就落实实施方案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安排。 三、建立检查指导机制 改革试点项目启动后,我厅要建立督促检查和指导机制,按照试点实施的计划进度,开展跟踪调研、检查指导,及时了解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组织承担同一试点项目的单位建立协作机制,对实施中需要突破的政策、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共同破解。要建立年度总结交流制度,对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及时总结,组织交流,加以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扎扎实实把改革引向深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我厅每年将根据试点进展情况对试点项目进行调整和补充,对设计不周全、措施不具体、工作不细致、组织不得力、

山东女子学院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办法

山东女子学院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办法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山东女子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暂行办法为贯彻落实国家及山东省有关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改革精神,进一步深化我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人员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根据《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试行办法》(鲁厅字〔2005〕42号)和《关于印发山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鲁人发〔2007〕28号)、《关于转发人事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鲁人发〔2007〕35号)、《关于核准山东女子学院岗位设置方案的通知》(鲁人社字〔2011〕723号)、《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兼职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发〔2008〕71号)、《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实行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鲁人发〔2009〕4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属本科高校岗位设置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鲁教人函〔2009〕6号)、《关于加快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社〔2011〕29号)及《印发〈关于规范省属高等学校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意见〉的通知》(鲁编〔2012〕4号)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充分调动各类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协调发展为目的,按照因事设岗、按岗聘任、优化结构、精简效能、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工作任

务、岗位编制和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等因素,科学合理设置各类各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按照“先入轨、后完善、平稳过渡”的工作思路,建立符合我校特点和要求的岗位管理制度。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岗位设置工作的顺利进行,经校党委会研究批准,学校成立岗位设置与聘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学校领导小组)和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学校工作小组)。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履行各自的职责和完成分工的具体任务。 三、岗位设置总量、类别及结构比例 (一)岗位设置类别 根据岗位性质,全校工作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大类,其中专业技术岗位分为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和辅助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教师岗位是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其他系列为辅助系列。山东省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分为十三级,正高级对应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五至七级、中级对应八至十级、初级对应十一级至十三级;管理岗位分为十级,厅级正职对应三级,依次向下排列;工勤技能岗位中技术工岗位分为五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级。其中: 1.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教学、科研、实验、图书资料、卫生等专业技术工作,并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能力才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