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4)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11)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17)

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22)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28)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33)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37)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41)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46)

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52)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58)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65)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70)

肺癌诊疗方案 (74)

胃癌诊疗方案 (79)

乳岩诊疗方案 (83)

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86)

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90)

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 (95)

水火烫伤(烧伤)诊疗方案 (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06)

盆腔炎诊疗方案 (113)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119)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124)

小儿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28)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33)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139)

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 (145)

中风后遗症诊疗方案 (150)

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56)

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161)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165)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169)

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240)

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174)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178)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182)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概述: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最高,多由受风受寒或某些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最终造成的面神经功能丧失。发生病变的一侧面部表情动作减弱或消失,口歪眼斜、口角下垂,口角流涎,眼角扩大,闭眼不能、流泪,不能皱眉﹑露牙齿,耳后疼痛,耳鸣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常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侵脉络,使该侧气血痹阻,脉络失于濡养,导致该侧肌肉弛缓无力,受对侧牵拉,而成歪斜。病因以邪风为主,次为风寒,风热,或可见风邪与痰瘀相杂者。

二、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 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1. 体针

(1)急性期和恢复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处方: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腧穴。

阳白、瞳子髎、丝竹空、迎香、颧髎、地仓、地仓1、地仓2、颊车、大迎、承浆、翳风(均取患侧);运动区下2/5,针刺0.8-1.0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通以电针,疏波。

随证配穴:味觉障碍:廉泉、外金津、外玉液;听力障碍:听宫、听会、耳门。

(2)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处方: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腧穴。

阳白、瞳子髎、丝竹空、迎香、颧髎、地仓、地仓1、地仓2、颊车、大迎、承浆、翳风(均取患侧);运动区下2/5,针刺0. 8-1.0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不通电。

配穴:味觉障碍:廉泉、外金津、外玉液;听力障碍:听宫、听会、耳门

2. 电针

适应于急性期和恢复期者。一般选取阳白-丝竹空、迎香-颧髎、地仓-颊车、地仓1-大迎四对穴位。阴极在中心部,阳极在外周部。波形为疏波,频率2-4Hz,输出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电针时间为30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