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

药植物多糖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胰岛素是降血糖

的重要激素,它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其次,中药植物多糖还可以通过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胰岛

素受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受体,它与胰岛素结合后可以促使细胞摄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中药植物多糖还可以调节糖代谢相关的酶

活性,从而影响葡萄糖的合成和分解,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中药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多糖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降低血糖

过程中的氧化应激。以黄精多糖为例,研究发现其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大

鼠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中药植物多糖能够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

保护作用,如降低血脂、保护胰岛细胞等。

综上所述,中药植物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增

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和调节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等。目前,中药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

积极的结果。但是,鉴于中药植物多糖的活性成分复杂,且其作用机制尚

不完全清楚,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并完善

相关的临床治疗方案。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本文关键词:多糖,研究进展,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本文简介:摘要:硒多糖是一种通过多糖与硒的结合且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硒多糖的生物活性普遍高于硒和多糖,且更易于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硒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硒多糖独特的药理活性,药用植物硒多糖也因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已发现的硒多糖种类较少,同时 药用植物硒多糖的研究进展本文内容: 摘要:硒多糖是一种通过多糖与硒的结合且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硒多糖的生物活性普遍高于硒和多糖,且更易于被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硒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硒多糖独特的药理活性,药用植物硒多糖也因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已发现的硒多糖种类较少,

同时其多糖的结构十分复杂,对硒多糖化学结构以及体内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药用植物硒多糖的主要来源,以及已发现的药用植物硒多糖的主要结构及其生理活性,旨在为硒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硒多糖;药用植物;生理活性;抗氧化;抗肿瘤; 药用植物是指含有防治疾病的特殊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化合物)且具有一定医疗用途的植物[1].多糖为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它可以通过与硒的结合形成同时具备硒和多糖两者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硒多糖。硒多糖在抗氧化、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血脂、抗重金属、抗菌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化学结构具有复杂性、来源具有多样性,因此药用植物硒多糖成为了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将从药用植物多糖的来源、纯化分离、结构及其生理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硒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药用植物多糖研究 药用植物中有效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有生物碱、苷类、多糖、氨基酸、蛋白质和油脂等。它们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很多是临床上的重要药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界逐渐认识到多糖、蛋白质和多核苷酸是极为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起

临床常用中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

临床常用中药降糖作用研究进展 金汀龙;陈霞波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3页(P526-528) 【关键词】糖尿病;降糖;中药;进展 【作者】金汀龙;陈霞波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内 分泌科宁波 315010 【正文语种】中文 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效果,而且是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多向性作用,注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近年来,对中草药降糖有效成分及机制用于防治糖尿病的研究甚为活跃,现综述如下。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主要有黄芪、生地、玄参、麦冬、黄连、黄精、地黄(包括生地、熟地)、人参、山药、鬼箭羽、葛根、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玉竹、桑叶、桑白皮、桑椹、菟丝子、玄参、丹参、知母、仙鹤草、地骨皮、花粉、肉桂等。而据《中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1]在其名录下收载的共计有42种,都是临床常用药物,有的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糖尿病,有的还未在治疗糖 尿病方面得到重视,以植物药为主,如人参、三七、女贞子、山茱萸、山药、川乌头、干地黄、五加皮、天花粉、木香、牛蒡子、牛膝、仙茅、玄参、玉竹、白术、

地骨皮、竹节参、苍术、苍耳子、麦芽、刺五加、昆布、枇杷叶、知母、枸杞子、葫芦巴、夏枯草、拳参、桑叶、桑白皮、桔梗、萆薢、黄连、黄柏、黄精、紫草、葛根、黑芝麻、薏苡仁,共40种。另有动物药(白僵蚕、蛤蚧)两种。 2.1 多糖类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是一类 分子机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凡符合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的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均称为多糖。临床常用的含多糖类中药有人参、黄芪、山药、麦冬、当归等。张静芳等[2]运用黄芪多糖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发现黄芪多糖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提高PKB/Akt活性和GLUT4转位,从而达到降糖作用。熊雄等[3]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连多糖,发现黄连多糖能有效抑制α-淀粉酶对可溶性淀粉 的降解,其活性优于降糖药物阿卡波糖(拜糖苹)。纯化后的黄连多糖具有很好的降糖活性,比单纯的黄连水提物降糖效果明显提高,说明黄连中除含有具备降糖作用的黄连多糖外,还应含有抑制降糖化合物活性的组分,起到协同作用。 2.2 生物碱类生物碱(Alkaloid)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大多数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临床常用的含生物碱中药有黄连、桑叶等。生物碱中降糖作用最显著的就是黄连类(小檗碱)生物碱。黄连素(berberine,BBR)不仅具有确切的降糖效用,而且还能有效改善DM及其并发症的各种症状[4]。张日东等[5]在临床中发现黄连素对远端肠道黏膜的生长、修复有其作用,表明黄连素可能通过肠道促使GLP-1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李鑫 等[6]利用体外α-糖苷酶活性测定和小鼠高血糖模型筛选降糖活性部位,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桑叶总碱部位为主要降糖活性成分。 2.3 皂苷类皂苷(saponin)是苷元为三萜或螺旋甾烷类化合物的一类糖苷。许多中草药如人参、远志、桔梗、甘草、知母和柴胡等的主要有效成分都含有皂苷。有些皂苷还具有抗菌的活性或解热、镇静、抗癌等有价值的生物活性。临床常用的含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是普遍存在于自然植物界中的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植物源的多糖类化合物拥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活性以及降血糖、降血脂活性和抗氧化等的独特功能,而且大多数毒性较小,在预防疾病上优于其他化合物,因此其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此外,由于多糖本身在质量标准、表征鉴定等方面有自身研究难度和特殊性,有待于深入研究。现对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鉴定、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发展进行综述。 多糖(polysaccharides)又称多聚糖,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由单糖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基本物质之一。其中植物多糖是普遍存在于自然植物界中的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大部分植物多糖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呈粘液状,遇乙醇能沉淀。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数百万,是构成生命活动四大基本物质之一,与维持生命功能密切相关[1]。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糖除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生物学效应外,还有抗衰老、降血糖、抗凝血等作用,且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因此,对多糖研究已成为食品行业热门领域。 我国对多糖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化学等学科飞速发展,我国对多糖及其复合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多糖生物活性与其结构、分子量溶解度、粘度等因素有关,其高级结构比一级结构在活性决定方面起更大作用。由于上述因素差异性,决定多糖具有丰富多彩生物活性。 1 植物中多糖的测定 1.1 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多糖的分离纯化是指多糖研究中获取研究对象的过程。一般这一过程包括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3步。其中分离纯化是多糖研究的关键,其成功与否、效果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后续研究的可行性与可信度。 所谓分离就是将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多糖解离出来的过程。从植物中提取多糖,一般先用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提取除去脂溶性杂质,然后根据不同的溶解度选择一种溶剂进行萃取[2]。大多数多糖可采用一定温度的水或稀碱溶液提取,要尽量避免酸性条件,这会引起多糖中糖苷键断裂。而有些生物材料,在分离多糖前,还需进行脱脂或脱色处理。分离沉淀后获得的多糖提取物中,常会有无机盐、醇不溶的低分子有机物,大分子蛋白质等杂质。而多糖的纯化就是指将粗多糖中的杂质去除而获得的单一的多糖组分。一般是先脱除非多糖组分,再对多糖组分进行分级;而脱除非多糖组分则一般是先脱除蛋白质后再去除小分子杂质。 多糖脱蛋白常用的方法有Sevag法、三氯乙酸法;而除去小分子物质最常用DEAE纤维素层析、,Sephadex凝胶过滤、季铵盐沉淀、盐析、亲和层析、超滤和电泳等方法。 1.2 多糖的鉴定 在获得单一多糖组分后,必须对其纯度进行鉴定。近年来发现,多糖的糖链在分子生物学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要测定完整的结构很困难。同时也发现,多糖的活性与分子量、溶解度、粘度有关。所以多糖的鉴定一般包括纯度、分子量以及组成多糖的各个单糖的鉴定。 需要说明的是:多糖的纯度不能用通常化合物的纯度标准来衡量,因为即便是多糖纯品,其微观也并不均一,仅代表相似链长的多糖分子的平均分布,通常所谓的多糖纯品实际上也只是一定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多糖的均一组分。科研工作者曾采用经水或甲醇等有机溶剂水溶液浸泡,低温减压浓缩、流水透析、乙醇沉淀、再经凝胶柱层析、冷冻干燥等途径得到较单一多糖成分,再经高效液相色谱或凝胶层析测定其纯度、分子量,酸水解气-液相层析或

植物多糖研究现状

植物多糖是普遍存在于自然植物界中的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由1O个以上的单糖分子通过聚合而成,其分子量较大,是一类大分子化合物。多糖还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结合了蛋白质和脂类的多糖,在有机体中参与多种生命活动。人们对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可追溯到1936年Shear对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发现。以后陆续发现一些真菌多糖和高等植物多糖具有明显的抑菌抗肿瘤等活性。至今已有300多种多糖从自然界中得到分离与鉴定J。研究发现多糖及糖复合物参与和介导了细胞各种生命现象的调节,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病毒、降血脂、抗凝血等生物活性 J。因其来源广泛,没有毒副作用,而且药物质量通过化学手段容易控制等优点,成为当今新药及功能保健品和绿色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主要对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技术、分析检测方法及生物学活性等研究发展进行综述。 1.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 在植物多糖的研究中,如何建立最佳的提取工艺是多糖研究的基础.目前植物多糖提取方法甚多,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选择合适的植物多糖提取方法可满足不同的需要J,常用方法主要有水提取法、酸提法、碱提法、酶解法、超声法、微波法等。近些年多采用混合或辅助手段提高提取效率,降低溶剂用量。J 1.1 水提醇沉法 水提醇沉法是提取多糖最常用的方法。多糖是极性大分子化合物,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应使用水、醇等极性较强的溶剂,利用多糖溶于水而不溶于醇的性质,可以采用热水浸煮或冷水浸提渗滤提取多糖,用乙醇将多糖从提取液中沉淀出来,即为水提醇沉法。一般来说,醇含量在50%一60%可以去除淀粉,在75%时可除去蛋白质,在80%时基本可以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和无机盐。 影响水提醇沉法提取率的因素有:水的用量、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传统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上述几个因素的最佳比例,如孙莹等J用水提醇沉法对大黄多糖的工艺优化进行研究,发现在料液比1:10,提取温度95oC 二,提取1h的情况下,大黄多糖得到最佳浓度为80%,得到影响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 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不需要特殊设备,但在提取多糖的同时也易将蛋白质、苷类等水溶性成分提出来,造成存放时易变质。此外该法耗时,提取率也不高。 1.2 酸碱提法 用稀酸或碱溶液提取多糖,在一些植物中得到更高的提取率.孟宪元J等用5%HC1和水2种方法提取茜草多糖,发现稀酸提取法产品纯度相对较高.赵宇等用0.1 mol/L HC1溶液提取海篙子多糖发现,粗多糖产率酸提方法优于水提方法.赵云平 Jmo.1 mol/L氢氧化钠提取知母多糖,多糖得率22.078%.虽然碱法提取会使多糖含量增加,但寡糖含量则相对减少,且提取后液体需要中和,程序繁琐.碱提多糖时,容易使多糖的糖苷键断裂,且这种提取方法只适用于含果胶物质少,黏度小的原料.酸会引起多糖降解及糖苷键的断裂,因此在稀酸提取时,时间不宜长、温度不宜太高. 酸提法和碱提法在反应结束后还要对酸、碱液进行迅速中和或透析,否则会减产。此外酸碱的残留会造成毒性隐患,不适宜大规模的生产。 1.3 酶解辅助提取 酶解辅助提取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的性质,将植物细胞壁水解或降解,使得有效成分充分释放而被提取的方法,常用的酶有纤维素酶、蛋白酶等。

植物多糖的研究现状

植物多糖的研究现状 [摘要]: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和低毒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有机体中,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植物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病毒、抗衰老等方面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植物多糖;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多糖(Polysaccharides,P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大分子物质,也是生命必需的成分之一,它同维持生命的种种生物机能密切相关。按其来源可分为3 类: 动物多糖、植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目前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被分离提取出来[1],其中从植物尤其是从中药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已发现100多种中药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促进作用。这类多糖已经成为当今新药的发展方向之一[2]。本文就近年来,植物多糖的药理活性研究作一概述。 1、免疫调节作用 多糖的特殊结构可能有利于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不仅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且能够提高机体的特异免疫;多糖分支结构是宿主补体系统识别位点,而且是一类新的巨噬细胞激活剂。有研究发现不同种属植物所含的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具有激活免疫细胞、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3]。据研究,中药丹皮提取的丹皮多糖纯品(PSM)有效部分PSM2b在体外能直接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4]。。人参多糖能显著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5]。枸杞多糖能增强正常小鼠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还能提高小鼠白细胞介素一2(IL一2)

产生,使老龄小鼠产生IL一2的能力提高到正常水平[6]。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服用茯苓多糖后可保护免疫器官,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改善体质[3]。Im 等[ 7] 从Salicorniaherbacea 中提取的多糖SHE 对单核谱系细胞和巨噬谱系细胞具有有效的免疫调节作用。 2、抗肿瘤作用 多糖通过活化巨噬细胞,活化淋巴细胞,促进细胞因子分泌,活化补体而提高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膜生化、抗自由基、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影响肿瘤细胞超微结构而发挥直接的抗肿瘤作用。芦荟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 ,刺激巨噬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具有抗肿瘤作用,而且与化疗药物合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毒增效作用,且可显著提高荷瘤鼠血清中IL-2、TNF含量[8]。枸杞多糖可提高荷H22 瘤小鼠的T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和人体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提示其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间接实现的[9]。据报道,香菇多糖和云芝多糖已在国内外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10] 3、抗氧化和防衰老作用 氧自由基是人体代谢产物,可以造成生物膜系统损伤以及细胞内氧化磷酸化障碍,是人体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参与者,对人体危害非常大。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活性,起到保护生物膜和延缓衰老的作用。蔡曦光等[11]通过试验证明菟丝子多糖有抗衰老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姚瑞祺等[12]研究了不同分子量枸杞多糖的超滤法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 种不同分子量的枸杞多糖均有一定程度的铁离子还原力,其开发利用

中草药多糖研究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与前景

中草药多糖研究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与前景 摘要:综述了中草药多糖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生物活性及其在医药上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多糖;结构;生物活性 近年来,由于多糖大量的生物活性功能以及在功能食品和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多糖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日益活跃,成为天然药物、生物化学、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被分离出,其中从植物,尤其是从中药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研究也十分活跃[2,3]。 1 多糖的化学组成及结构 糖是α-碳原子上带有羟基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能水解生成这些化合物的物质。可分为单糖、二糖、寡聚糖(含3个以上的单糖)和多糖。 多糖(polyasccharide)是天然化合物中最大族之一,是有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4]。它是由许多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多于20个糖基的糖链。由于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形成直链多糖、叉链多糖,还可以形成环状的多糖。多糖的结构较蛋白质的更为复杂,可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5-7]。 2 多糖的生物活性 现已确认,多糖具有抗肿瘤和免疫促进、抗炎、抗病毒、抗凝血、降血糖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1)调节免疫功能 Suzuki等认为,多糖的特殊结构可能有利于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8];Adachi 等发现多糖的分支结构是宿主补体系统识别的位点[9],而且是一类新的巨噬细胞激活剂[10];戴玲等人的研究发现[11],从中药丹皮中提取的丹皮多糖有效成分PSM2b在体外能直接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并能协同ConA诱导脾细胞的增殖作用。 (2)抗肿瘤活性 多糖能在多条途径、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凋节作用[12],如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天然杀伤性细胞(NK)的活性、活化巨噬细胞、诱导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等。如口蘑(Tricholoma lobayense)多糖及香菇多糖(1entinan)在小鼠PEC和脾细胞中均可诱导并提高IL-1β,TNF-α,LFN-γ,M—CSF和mRNAs

植物多糖的研究现状的研究报告

植物多糖的研究现状的研究报告 植物多糖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多糖,是一种有机大分子物质,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近年来,植物多糖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植物多糖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植物中含量和种类也会有所不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植物多糖被发现和提取出来。植物多糖在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抗癌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用效果,因此对植物多糖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很大的意义。 目前,关于植物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取和纯化方法的改进 植物多糖在植物中的含量通常很低,而杂质又很多,因此要提取出纯度高的植物多糖是一项技术难点。目前,以超声波辅助提取、离子液体等为代表的新型提取技术正在逐步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多糖的提取率和纯度。 2.药用活性成分的研究 植物多糖的药用效果主要与其分子结构、分子量、空间构象等有关。因此,通过分析不同来源植物多糖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功能,在深入研究其机制的基础上,努力筛选和开发具有高药用活性的植物多糖成分。

3.多糖药物的开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植物多糖被用于研制药物,如多糖肽药物、多糖胶束等。多糖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高效性等优点,可望成为新型药物的重要领域。 总之,植物多糖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为我们了解植物多糖的药用价值、开发新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深化对植物多糖的研究,可以挖掘出更多的药用活性成分和制备更先进、更有效的多糖药物,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植物多糖的相关数据: 1. 提取率和纯度:在以超声波法提取 Artemisia annua 中polysaccharide 的研究中,可以实现的最大提取率为26.71%, 最高纯度为74.34%。 2. 含量:植物多糖的含量因植物种类和部位不同而异。如在当归中,多糖含量为8.08%,而在灵芝中为1.96%-8.19%。 3. 药用效果:植物多糖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药用效果,如提高免疫力、抗氧化、调节血糖、抗癌等。以研究为例,通过将植物多糖与化学药物甲氧基氧化酚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人体肺癌细胞的细胞毒效果和细胞凋亡率。 4. 应用:植物多糖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保健品、医药辅料等领域。目前,已有很多植物多糖类药物得到了临床应用。 通过上述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多糖具有着广泛的应

中药有效成分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中药有效成分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糖尿病(diabetes m ellitu s,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伴随多种慢性并发症,造成多器官、多系统的广泛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天然药物中寻找安全有效的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多糖、皂苷、鞣质、黄酮及生物碱类等活性成分均具有显著降低血糖或明显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理作用。 1 植物多糖魔芋中含有多种魔芋多糖,主要为葡萄甘露聚糖(KG M)占魔芋多糖的50%以上,通过对不同分子链段的KG M和魔芋精粉对四氧嘧啶(AL X)小鼠的实验表明,均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其中KG M-II的降糖效果最好,说明多糖分子量大小对多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但有关KG M分子量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麦冬多糖可明显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同时对葡萄糖、肾上腺素、AL X所致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麦冬多糖是麦冬中降血糖的主要有效成分。 螺旋藻多糖(PSP)能显著降低链脲佐菌素(ST Z)所致小鼠高血糖,而对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表明PSP 的降血糖作用可能不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引起的。南瓜多糖(PP)有效部位有明显的降低AL X大鼠血糖的作用;南瓜粗多糖经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的中性多糖对AL X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很显著,说明南瓜中降血糖的活性成分是大分子的多糖类物质。青钱柳中多糖复合物含量为9.6%,该多糖复合物对AL X糖尿病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并能增强糖尿病小鼠对葡萄糖的耐受力,但该降糖作用发挥效果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银耳多糖是从银耳中分离出一种酸性多糖(TA P),由甘露醇、木糖、葡萄糖醛和葡萄糖(4∶2∶1∶0.3)组成。TA P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和ddy小鼠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降低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和血浆胆固醇水平。因此TA P的降血糖作用可能是由于加速肝脏的代谢。羊栖菜多糖是从羊栖菜中提取的粗多糖(SFP),有明显降低AL X小鼠血糖作用,且能增强糖尿病小鼠的负荷糖耐量。

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机制开题报告

1. 选题依据: 1.1 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机制 1.2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糖类是自然界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也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和重要的信息分子。多糖及糖复合物分布广泛,功能多种多样,它们参加了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从20世纪50年代末对真菌多糖的抗癌效果的发现使人们开始了多糖系列的化学研究。对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机制进行研究,将使植物多糖在医学声的应用更为广泛。 1.3 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从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多糖类化合物中以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现在很多多糖早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原料,对动物不具有特异性生物活性。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担子菌多糖的药物活性,并开发了一些有名的药物。中国对多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对植物的多糖的研究发展很快。在免疫机理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已由一般的观察,发展到分子、受体水平;由动物实验,发展到临床应用和保健食品的制作;由菌类多糖到高等植物多科属、多组织、多器官的研究。 2. 论文研究的内容(论文写作大纲): 2.1 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论文的中心)。 (1)多糖的药理作用 (2)植物多糖中中药多糖的生理机制 2.2 论文拟开展的几个大方面。 (1)阐述多糖的药理作用 (2)多糖对人体起作用的生理机制 (3)影响多糖生物活性的因素 (4)展望多糖的发展前景 2.3 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 多糖与蛋白质,核酸一样,是涉及生命活动的三类生物大分子之一。不同种植物所含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它具有抑制肿瘤生长、激活免疫细胞、改善肌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植物多糖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泛。 3. 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3.1 准备工作。

天然产物多糖及其降血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天然产物多糖及其降血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对十多种不同来源多糖的各种降血糖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多糖;降血糖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能引起高血压、冠心病、下肢坏死等慢性并发症造成残废甚至过早死亡。不仅给病人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将造成巨大的社会负担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加快,患者绝对数量庞大,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口服降糖药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寻找和开发来源广泛,副作用小,用法简便,价格低廉,疗效更佳的天然降糖食品成为必然。多糖(polyaaccharides,PS)又称多聚糖,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PS不仅是人体生命必需的成分,存在于一切细胞膜结构中.参与多种生命功能活动,且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现就天然产物Ps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多糖 螺旋藻多糖(PSP)具有降血糖活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高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还可拮抗肾上腺素刺激肝糖元分解作用及抑制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显著对抗腹腔注射肾上腺素及葡萄糖所致的小鼠血糖升高。PSP还能使SOD、GSH-Px活性与GSH含量显著回升,MDA含量显著下降,从而减轻自由基对胰岛B细胞的损伤。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 紫球藻胞外多糖具有很高的粘度,能增加胃排空时间,抑制或延缓小肠消化和吸收碳水化合物,从而阻止血糖的快速上升,并能减少糖尿病小鼠食量核饮水量。并且可通过使机体增加对SOD等抗氧化剂的生物合成,同时显著增强血浆SOD活性,从而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促进胰岛B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海带经水提、醇提而得的海带多糖(LJPS)可降低四氧嘧啶(Alloxan)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明显降低TG及TC,减轻和恢复Alloxan对胰岛的损伤,并对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增强了糖尿病小鼠对高糖的耐受性。 灵芝多糖(GL-PS)体内外预防给药均能有效的减轻Alloxan引起的胰岛细胞损伤,明显增加胰岛内B细胞数目,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同时减少胰岛丙二醛的含量升高胰腺GSH-Px。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Alloxan引起的自由基生成而实现的。 茶多糖是粗老茶叶降血糖的主要有效成分,含有较弱的a-葡萄糖苷酶和a-淀粉酶抑制活性,降低兔小肠刷状缘囊泡的葡萄糖转运活性,从而能够通过延缓或减慢糖在肠道的消化和吸收来降低餐后高血糖,缓解“三多一少”症状,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虽然抑制作用

天然降血糖多糖的研究进展

天然降血糖多糖的研究进展 宋超;宋淑亮;刘学红 【摘要】近年研究表明,某些具有特定结构的天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机制具有多效应、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为此,深入挖掘天然降血糖多糖已成为糖尿病新药开发的热点,本文将对各种来源的天然降血糖多糖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1(051)041 【总页数】2页(P113-114) 【关键词】降血糖;多糖;作用机制;糖尿病 【作者】宋超;宋淑亮;刘学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250031;山东大学威海国际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2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6 近年研究表明,某些具有特定结构的天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机制具有多效应、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为此,深入挖掘天然降血糖多糖已成为糖尿病新药开发的热点,本文将对各种来源的天然降血糖多糖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1 植物降血糖多糖 1984年Konno等从日本白参、中国红参、朝鲜白参中分离出21种人参多糖,药理实验表明其中多种人参多糖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诱发的高血糖小鼠都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程秀娟等对高山红景天多糖进行了研究,发现50、100和200 mg/kg,一次或多次腹腔注射给药,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肝糖原和血总脂,明显抑制四氧嘧啶、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迄今为止已分离出一百多种植物多糖,如文献报道的人参多糖、知母多糖、紫草多糖、麦冬多糖、桑叶多糖、黄芪多糖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 近年国内外学者又相继发现了多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植物多糖。王雪松等[1]采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从积雪草中分离得到了多糖组分S5X,免疫及降血糖药理活性表明S5X具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王元凤等首次采用D315阴离子交换树脂从茶叶中分离出两种带不同电荷的茶多糖,药理实验表明这两种多糖对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的高血糖小鼠都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徐斌等研究了苦瓜水提多糖和碱提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发现苦瓜多糖能帮助恢复受损胰岛组织,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赵元等[2]研究显示地榆多糖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并可降低大鼠餐后血糖。 许多研究发现,部分植物纤维同样具有降血糖功效,Hannan等[3]从葫芦巴种子中发现一种可溶性的膳食纤维,能明显改善正常小鼠、糖尿病小鼠的口服葡萄糖耐受量。体内药理实验表明,西番莲果种子中不溶性食用纤维对葡萄糖吸收和延迟淀粉酶活性有显著作用,因此可用来控制饭后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4]。近年发现,杨桃及胡萝卜的不溶性食用纤维均具有上述活性。王庭欣等对海带多糖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在降血糖试验中250 mg/kg的剂量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最明显,达到50%。 2 动物降血糖多糖

中药降血糖的研究进展及市场分析

降血糖中药的研究进展及市场分析 韦晓瑜 双鹤药业研究院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并称为世界三大疾病,最大特点是病程长且复杂、难根治。其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表现为血糖、尿糖升高,患者出现多食、多饮、多尿、口干及全身无力等症状,中医称之为消渴。临床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两类,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只能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药学工作者所能做的就是改变给药途径,提高生物利用度等。而绝大部分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下就这一领域中中药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同时与西药进行比较,挖掘中药降血糖的优势和潜力,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降血糖中药的市场作一简要分析。 研究进展 一、中药单味药及其活性成分 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单味中药来源涉及20多个科,这些植物在国内分布广泛 ,资源丰富,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前景。经现代研究已证实的具有降糖作用的活性成分包括皂苷、萜、多肽与氨基酸、多糖、黄酮、不饱和脂肪酸、生物碱、甾体、硫键化物和苯丙素酚等。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具有胰岛素样作用的药物:心叶青牛胆叶的水、乙醇、氯仿提取物对正常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家兔,均有显著降血糖作用。大籽五层龙根醇提物的甲醇部位显示较强的降糖活性,且呈胰岛素样作用。苦瓜皂苷对糖尿病模型兔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与优降糖相比其降糖作用缓慢而持久,有人称之为植物胰岛素。 蛋白质糖基化抑制剂:葛根、柴胡、地黄、人参的醇提物对人血清白蛋白(HSA)非酶糖基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晶状体蛋白的非酶糖基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物单体成分槲皮素和水飞蓟宾等也有较强的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抑制作用。 可改善血液流变性的降糖药:月见草油乳静脉滴注,空腹血糖下降显著,同时能降低血

山药多糖的研究进展

山药多糖的研究进展 王瑞娇; 马凡怡 【期刊名称】《《化学研究》》 【年(卷),期】2019(030)005 【总页数】4页(P547-550) 【关键词】山药; 多糖; 提取; 活性 【作者】王瑞娇; 马凡怡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2 多糖是山药中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降低血糖等作用.山药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及甘露糖组成,但其结构尚不明确.山药多糖的构效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1 山药多糖的提取和分离 山药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浸提法[1-7]、超声辅助法[5]、超滤浓缩提取法[8]、微波辅助法[10]和酶法[11]等.温度、时间、pH值三种提取条件会对其多糖产率、相对分子量、单糖组成、构象和潜在的生物活性造成影响,尤其温度对多糖结构的影响是最大的(见表1). 2 山药多糖的生物活性

2.1 抗氧化 山药多糖普遍具有抗氧化活性[3, 5-9],且其抗氧化能力的大小和山药多糖相对分 子量、糖醛酸含量有关.相对分子量小的山药多糖水溶性较好,与自由基接触的面 积大[5],其抗氧化能力较强.糖醛酸的抗氧化作用归因于它们的供氢能力.在多糖中,糖醛酸基团的存在可以触发异头碳的氢原子,较高的含量意味着较强的氢原子供给能力,因此有较低相对分子量和较高糖醛酸含量的山药多糖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表1 山药的提取Table 1 Extraction of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提取方法提 取比例/W:V提取温度/℃提取时间/h其他多糖产量/%相对分子量/Da单糖组成多糖含量/%功能及生物活性参考文献水浸提法1∶880320%醇沉淀 4.6651 25065.80∶19.60∶7.92∶4.89 a63.2540%醇沉淀 2.1435 23071.10∶19.30∶3.75∶3.89 a64.4360%醇沉淀 0.4834 79061.60∶22.60∶5.47∶7.05 a80.1380%醇沉淀 1.703 63169.60∶13.60∶12.60∶3.17 a56.37乳化、流变性能[1-2]水浸提法 1∶8801.55.1916 6191.52∶1 b抗氧化、抗菌[3]水浸提法 1∶2010020.51.09:0.51:1.0:3.03:1.77 c免疫调节[4]水浸提法1∶40251.5超声4.3440 30066.87∶10.52∶3.66∶0.28∶2.77∶15.92 d0.841∶40251.53.8536 50048.38∶8.71∶6.46∶0.84∶3.08∶32.15 d0.621∶40501.511.5448 700, 1076 40079.09∶0.46∶15.71∶0.25∶0.08∶4.12 e17.501∶40801.512.3912 000,100 420081.18∶15.10∶0.22∶0.08∶2.99 f6.51还原能力、抗氧化、降血糖[5]水浸提法1∶156****0001∶13.057∶26.56∶6.07∶2.22g41 0001∶0.024∶0.05∶0.084∶2.59∶0.13∶0.14 g23 0001∶0.82∶3.86∶2.68∶12.88∶1.29∶0.54 g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6]水浸提法1∶1510030.5∶1.2∶0.3∶0.3 h63.2抗氧化[7]超滤浓缩提取20过滤

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现今中药的不断发展进步,逐步与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药理以及中药化学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对中药化学与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其中中药多糖的研究已经逐渐趋向于成熟,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中药植物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的疗效,该文主要研究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标签:中药植物多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或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种体征,其中有Ⅰ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分,其中Ⅰ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而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中主要以2型糖尿病患者多见[1-2]。随着现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该病起病缓慢,症状常不明显,大多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皮肤干燥、视物不清以及疲倦感等临床症状。现今的医学水平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在初期大多皆采用口服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式也被许多患者所接受,根据研究发现,中药植物多糖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正在逐渐的深入,在临床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针对此种情况,对中药植物多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的机制进行分析。 1 中药植物多糖研究 1.1 中药植物多糖成分及作用 中药植物多糖,大多由10个以上单糖以α-或β-糖苷所组成的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体中,可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及种子中,植物多糖成分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多聚糖、果胶等,在现今的研究发现中,发现其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包括抗疲劳、抑菌抗病毒、延缓衰老、降血糖、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抗辐射、保肝,除了应用于医学领域,中药植物多糖由于自身具有的优良的理化性质,强吸水性、乳化性、高粘度,进而被广泛的运用到化妆品、食品等行业中,在纯天然护肤领域,中药植物多糖几乎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调和剂。根据现代中药研究发展的进程,对于中药成分地研究正在逐渐深入,特别是对于中药多糖类成分地研究分析,很多都被应用于临床试验,给广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3]。 1.2 中药植物多糖的提取 中药植物的多糖类成分的研究虽然有许多,但是许多提取与制备方式仍然存在着问题,由于其提取方法多样,而且这些方式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弊端,从而需要根据多糖的不同性质选择最合理的方式进行提取,对于多糖的提取研究中,需要分析中药植物多糖的极性大小、溶解性、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生物特性,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探析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探析 摘要:就我国具有降血糖活性的中药植物多糖做一概述,总结归纳出中药植物 多糖降血糖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对目前中药植物多糖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以期对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和研发出低毒高效的中药降糖制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植物多糖;糖尿病;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城市化和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已经成为仅次于肿瘤和血管疾病的“第三号杀手”。但是由于糖尿病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也无较完善的根治方法,加上目前使用的大 部分糖尿病口服治疗药物都有毒副作用,长期使用胰岛素又会导致机体胰岛素受 体敏感性降低,产生胰岛素抵抗,最终使病情加重。所以寻找新的特效药物成为 医疗工作者目前的迫切任务。近年来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从中药植物中提取的 多糖有比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加之此类药物具有作用温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故而对中药植物多糖在降血糖方面的应用也就成了研究热点。多糖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细菌、 真菌和海藻中,具有能量储存、结构支持、防御和抗原决定性等多方面的生物功能,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多糖类的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目前 已发现的活性多糖有几百种,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真菌多糖、植物多糖、藻类 地衣多糖、动物多糖和细菌多糖五大类。我国近年来对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 的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多糖的药物活性已有广泛报道, 本文就有关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的作用研究做一概述。 1、中药植物多糖 1.1人参多糖。从朝鲜白参、中国红参和日本白参中分离出人参多糖A~U共21种。其中含量较高的A、B、J、N、U、T、S、R、Q对ALX诱发高 血糖小鼠均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 1.2知母多糖。从知母中提取粗多糖,实验表明能降低正常小鼠和ALX型小鼠的血糖,也能降低正常小鼠肝糖元的含量。Takahashi等从知母中分 离得到的A、B、C、D4种知母多糖中,仅多糖C对ALX诱发高血糖小鼠有 显著降糖活性。 1.3紫草多糖。从紫草中分离得3种紫草多糖A、B和C,均具有降低正常小鼠血糖的作用,其中以多糖C的作用最强。 1.4刺五加多糖。在刺五加的根中分离得7种多糖A、B、C、D、E、F、G,对正常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糖活性,其中以F、G降糖活性最显著。 1.5薏苡仁多糖。从薏苡仁种子中分离提取薏苡仁多糖,口服剂量在50mg/kg、100mg/kg时,能降低正常小鼠、ALX糖尿病模型小鼠和肾上 腺素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1.6麦冬多糖。实验发现麦冬多糖对正常小鼠和ALX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均有降血糖作用。实验证实了麦冬多糖口服100mg/kg、300mg/kg能 显著降低正常小鼠、ALX和肾上腺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但无量效关系。 1.7苍术多糖。有关苍术根茎中分出3种复合多糖A、B和C,发现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均具有明显降血糖活性。 1.8黄多糖陈琼华等研究表明,大黄多糖对正常小鼠和ALX诱导糖尿病小鼠均具有降血糖作用。 1.9桑叶多糖。报道桑叶多糖具有良好的改善糖耐量、抑制血脂升高、降低外

黄精多糖的功效及研究进展

黄精多糖的功效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佳鑫等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年第9期 【摘要】黄精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且普遍应用的中药材,能养气滋阴、强肾健脾、养肺润肺。研究发现,黄精中的有效成分黄精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与抗肿瘤、抗菌 和抗炎、抗衰老、抗病毒、降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学习和增强记忆力功能、抑制骨 质疏松、抗抑郁症和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由于黄精多糖功效多样性,近年来对其功效的研究 热度只增不减。本文总结大量相关资料,对其功效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黄精多糖;功效;研究进展 黄精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筒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等,为黄精属植物。研究 发现,黄精中的有效成分黄精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与抗肿瘤、抗菌和抗炎、抗衰老、抗病毒、 降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学习和增强记忆力功能、抑制骨质疏松、抗抑郁症和保护心 肌细胞等作用。由于黄精多糖功效多样性,近年来对其功效的研究热度只增不减。本文总结大 量相关资料,对其功效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 1 增强免疫力与抗肿瘤作用 黄精多糖可以通过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杀死肿瘤细胞。黄精多糖可以增加小鼠脾和胸腺的 功能,提升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溶血素质量的质量,表明黄精多糖对免疫抑制的大鼠免疫 力一定的影响[1]。江华等人[2]研究了黄精多糖对移植瘤中的Hep和EAC的活性的影响,对比 于空白对照组,黄精多糖不同剂量组的瘤质量均小于对照组。张峰等人[3]用黄精多糖治疗小鼠肉瘤S180腹水肿瘤和肝癌H22实体瘤,发现黄精多糖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对腹水肿瘤和实体瘤均有抑制效果。 2 抗菌和抗炎作用 炎症是身体对刺激的防御反应,但炎症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并且还可能伴有细菌感染。 郑春燕等[4]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分别采用杯碟法进行细菌培养,在实验组中将无菌不锈钢管滴入黄精水提取物或多糖溶液,培养观察后显示,黄精多糖对大多数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对细菌的抑制效果随黄精多糖溶液浓度的不同而改变。彭成等[5]运用无水乙醇构建家兔眼角膜、结膜炎症模型,同时选用多种急性、亚急性炎症模型,观察黄精多糖的抗炎效果。研究表明,黄精多糖滴眼液可以缓解家兔模型的结膜充血及水肿,减少分泌物等,还可以显著减轻小 鼠耳廓肿胀,减轻大鼠肉芽肿重量,减少渗出物等,表明黄精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3 抗衰老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多糖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功能与消除体内氧自由基密切相关。王爱梅等人[6]以D-gal致衰老小鼠为实验模型,监测黄精水煎液延缓衰老的作用效果。初步实验结果表明, 黄精水煎液对脑组织中GSH-Px、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Ca+-ATP酶、Na+-K+-ATP酶等多项抗氧 化指标水平有增高效果,同时减少脑组织中MDA含量,这些结果均提示黄精多糖可能是通过提 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来达到抗衰老效果。赵红霞[7]等人运用水提法提取出黄精多糖,并用其喂养果蝇,实验结果表明,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大寿命显著延长。 4 抗病毒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