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为确保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在老320国道升级改造工程一标段监理部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进行了路面级配碎石铺筑施工试验段的施工。在路基试验段的填前碾压及填筑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根据路面级配碎石铺筑施工试验段施工方案,我们成功完成了该段试验施工工作,并获得了宝贵的路面级配碎石铺筑试验数据,为大面积的路面级配碎石铺筑施工提供了依据。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铺筑,进一步优化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并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我们确定并优化了以下主要项目:

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包括调试配合比,验证拌和机

称量的准确性,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集料级配等。

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及一次铺筑的厚度。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包括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方法,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拌和机械的适宜性、摊铺机械的摊铺速度,梯队作业时的间隔时间,运输设备的组合及数量,压实设备的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及压实遍数,密实度的检验方法,检查频率等,以及含水量的控制方法及保证压实时达到最佳含水量的措施。

4.确定每一次作业段的适宜长度。

试验段位于XX工程一施工标段,起迄里程为K8+020~

K8+170,底基层厚度设计为18cm,铺筑面积为1107m2.我们

选择了K8+020~K8+170全幅段作为试验段,试验段全长150米,碎石料场位于昆明新机场附近的野毛冲,已经按需要备足合格的原材料堆放于料场内,铺筑前48小时进行洒水闷料。

级配碎石最佳含水量为3.8%,最大干密度为2.32g/cm3,级配

碎石的颗粒级配及其它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配合比为1#:2#:3#:4#=24%:30%:18%:28%。

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恢复了中心线,每10m设桩挂线。中心线两侧按路面设计图设置标桩,在桩上划出设计高和松铺高度,以便于使底基层的高程、厚度和平整度达到质量标准。

方面,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碾压次数和速度。在碾压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压路机的稳定性,避免对路面造成损坏。

4)完成碾压后,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在养护期间,要注意路面的保湿和防止外力损伤,确保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5)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和安全规定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人安全。

6)试验、测量仪器的配置情况如表-3所示,保证施工质量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7)在施工前,应事先进行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以

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8)在施工中,要注意控制每个方格内的卸土方量,以避免

浪费和效率低下。同时,要采用合适的工艺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9)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影响和危害。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放样以确保控制桩的精确测量和定位,并进行打桩标记。

2.在施工前,需要理解设计意图,优化施工方案,以加快施工进度。

3.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及时总结施工经验和教训,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改进施工工艺,并提出先进的设计方案。

6.质量控制措施:

1.成立质量管理机构,由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技术质检为主要管理部门,建立质保体系,实施逐级质量检查制度。

2.在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向施工人员讲解技术参数和规范,并印发相关资料。

3.积极开展质量宣传活动,广泛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使质量和进度在施工过程中正常有序进行。

4.在施工中,做好原始记录工作,填写资料认真、规范、整洁。

5.对原材料进行试验鉴定,保证其性能和质量,不使用不

合格材料。

6.对每道工序进行认真检查,若质量不达标,则不得进入

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在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标志服、胸卡和安全帽,遵守现场规章制度,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7.安全措施:

1.在施工路段两端设置明显的安全警告牌,并要求现场施

工人员必须带安全标志帽。

2.在路基级配碎石底基层铺筑时,配置专职人员和通讯工

具指挥交通,疏导车辆。

3.保持路面清洁,及时清扫撒落在路面的土石,防止车辆

碾飞土石伤人。

8.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

1.严禁乱倒垃圾。

2.严禁破坏施工场地以外的草木。

3.在施工作业产生灰尘时,除了场地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

专用劳保用品外,经常洒水使灰尘减少到最小程度。

4.严禁废土乱弃,必须弃至指定地点堆放。

9.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在卸料时,必须设专人负责指挥,严格按计算的卸料间

距卸料,避免多卸或少卸。

2.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施工人员应分组作业,明确各组的工作内容,做到各道工序有序进行。

3.加强施工放样工作及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严格控制铺

筑厚度、平整度等。

4.在静压一遍后,应注意底基层的不平整和集料离析现象。对于局部低洼处,应用齿耙将其表层5cm以下耙松,用新拌

的混合料进行找平;对集料离析处,应挖除离析集料,用新拌的混合料铺筑;对粗集料露骨处及时用细集料撒铺,细集料另从石场购入。

During the n process。the surface of the mixed material should always be kept moist。If the surface moisture evaporates

too quickly。a small amount of water should be sprinkled manually to keep the surface moist.

During the n process。the testing personnel on-site should check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mix。of the mixed material。as well as the XXX。If there are any loose or springy areas。the mixed material should be re-mixed and re-XXX.

In summary。the test n for graded crushed stone base layer has been completed。and all indicators and testing methods meet the design and XXX the official paving。Based on the above n n。we will use a n mix。of 1#:2#:3#:4# = 24:30:18:28.a maximum

dry density of 2.32g/cm3.an optimal moisture content of 3.8%。a loose paving coefficient of 1.15.and 6 passes of XXX n personnel。XXX.

Based on the n and summary of this test n。our project department XXX the data。machinery n。and n n summarized in this test n can meet the design XXX base layer。Our project department will use the results of this test n as a guide for the n of the graded crushed stone base layer。and make 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 based on specific actual XXX in Table 1.and test n results and determined data are shown in Table 2.

Table 1: n items and quality standards for graded crushed stone base layer

Quality requirements

n item Base layer

Frequency

XXX

n XXX

97

Quality requirements

Check one point for every 1000㎡。not less than the design value

Checked using sand filling method。using n molding standard

XXX σ (mm) using a three-XXX for each n ≤15.smooth and flat。2 points checked every 20m。with a length of 10 feet for each n。and every foot XXX for measurement.

Maximum XXX (mm)。thickness (mm)。width (mm)。

cross slope (%)。and grading ±20.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one n for every 20 meters。and one point checked for every 1000㎡.

One n for every 40 meters。4 points checked every 20m。2000㎡/time。tested at any time when an anomaly occurs。One point checked every 20 meters for each lane using a leveling instrument.

Three to five points measured with a water level meter for each n.

XXX: check as required。uniform and consistent with +20.-10.

Edge straight and in line wit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XXX.

XXX instrument.

XXX (0.01mm)

Appearance requirements: the surface is smooth and compact。the edges are neat without pits and loose areas。and there are no XXX.

Table 2: Summary of test n results for graded crushed stone base layer

XXX n mix。(%) XXX) Smoothness σ (mm) XXX (mm) XXX) Thickness (mm) Width (mm) Grading Bending and settling (0.01mm) Paving width Loose paving coefficient 99.1 ≤13 ±20

±0.3 and not reverse slope 179 Not less than the design value + B <190.6 1.15

The n mix。is 1#:2#:3#:4# = 24:30:18:28.The percentages for each component are 100%。95%。100%。100%。100%。and 100%。XXX n can be found in the attached documents。XXX data。measurements。n details。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Table 1 and CJJ1-2008 provide nal n on the subject。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a 22-ton vibratory roller is used to perform static n once at a speed of 1.5-1.7 km/h。followed by two or three passes with a 22-XXX n process involves using high-frequency。low-amplitude n at a speed of 1.8-2.2 km/h for the XXX passes。followed by a final pass with a 22-ton vibratory roller at a speed of 2.0-2.5 km/h.

The total number of n passes is six。and the length of each pass is 150 meters。The XXX a 22-ton vibratory roller。and the XXX must have a capacity of more than 18 tons.

C5标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试验段总结报告2015-12-17

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C5合同段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十二月·崇州

目录 1、试验目的 (3) 2、试验原理 (3) 3、施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 (3) 3.1参加施工的主要人员如下 (3) 3.2投入的机械设备见下表 (4) 3.3压路机工作性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过程 (4) 4.1取土场 (4) 4.3填筑施工 (5) 4.3.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6) 1)粗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2)复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3)精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4碾压填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5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控制 (6) 5、数据统计 (9) 5.1压实度及对应含水量记录表 (9) 5.2松铺系数记录表 (10) 5.3压路机施工记录表 (11) 6、试验总结 (11) 6.1压实度 (11) 6.2松铺系数及最佳含水量 (11) 6.3压路机施工速度 (11)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交底 1、施工准备 1、对土路基层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及时向业主和监理汇报; 2、对施工作业段面派出专人提前采取安全措施、实施有效的交通安全管制; 3、对各种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修,应经调试并使其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应配备有足够的机械,施工能力需配套,重要机械宜有备用设备; 4、用平地机将拌合均匀的混合料按规定的路拱进行平整和整形,在整形过程中,应注意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2、施工放样 施工前对铺筑路段按断面桩号进行路线标高及中边桩测量;各结构层的纵断面高程厚度采用悬挂钢丝基线来控制;每间隔20米设一基准线立柱,弯道处根据现场情况增加立柱,高程悬挂钢丝;为保证钢丝绷紧,在两端紧线器上安装测力器,以保证钢丝拉力不小于800N;钢丝基准线悬挂完成后,对基准线进行复测;为保证工程质量,平地机操作始终沿灰线行走,根据钢丝控制高程; 3、中心站集中加工、运输、摊铺、碾压施工 1、级配碎石料在中心站用反击破机械进行破碎,采用设计的三种级配进行加工、参配,严格控制好材料的质量; 2、不同粒级的碎石和石屑等细集料需隔离,分级分仓堆放; 3、在正式加工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破碎设备,使加工成型的碎石料都能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 4、针对本合同段时,级配碎石采用平地机摊铺混合料; 5、材料的运输采用15t以上的自卸式汽车进行运输,运输到现场后由专人指挥,保证材料运输到规定的位置;材料的摊铺采用平地机进行摊铺,局部地方采用人工辅助添料;摊铺过后采用20T以上的振动式压路机进行压实,碾压按照先轻后重的原则,洒水碾压至规定的压实度; 6、碾压顺序为:初压—复压—终压; 7、用YZ20压路机按初压—复压—终压的碾压施工顺序,先静压1遍,振动碾压8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1、一般要求 (1)级配碎石应用预先筛分成几组不同粒径的碎石和 4.75mm 以下的石屑组配而成。缺乏石屑时,也可以添加细砂砾或粗砂,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不如添加石屑的级配碎石。也可以用颗粒组成合适的含细集料较多的砂砾与未筛分碎石配合成级配碎砾石。 (2)级配碎石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 31.5mm 以下,压碎值:基层不大于 26%;底基层不大于 30%。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超过 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 10%,不应有黏土团、植物等有害物质。 (3)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20cm。 (4)级配碎石基层未洒透层油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 2、施工前准备 级配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混合料,用于主线的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摊铺机摊铺;用于改路及被交路的垫层可采用推土机配合装载机铺筑施工, 底基层采用摊铺机摊铺。应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人员数量、技术水平和机械配置需满足施工要求。 (1)将拌和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由计量部门进行计量系统的标定认可。 (2)试验员确定好不同开口大小下电机转速与材料流量关系图。 (3)建立施工工点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技术控制措施、工程进度计划等提交监理人批准后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4)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纵断面参数,桩号按照 5m 为最小单位依次计算好设计中桩、边桩的高程。 (5)对已交验的路基放出底基层的中线和边线,每 10m 设一中线桩(曲线段 5m),并在两侧路肩边缘设置指示桩,桩上明显标记设计高程,用白灰画出边缘线。 (6)对下承层用清扫机清扫干净,洒水湿润下承层。不得有积水。 (7)混合料组成设计: 1)依据技术规范及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混合料组成设计,并报请监理人批准。

级配碎石底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级配碎石底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探索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收集整理级配碎石底基层松铺系数分析压实度与压路机碾压遍数的关系,总结最佳压实遍数,编制首件工程总结,以用于指导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全面施工。 一、施工概况 1、施工段落:k1+180-k2+000右幅 2、施工层次:级配碎石底基层 3、施工厚度:15cm 4、施工长度:200米 5、施工时间:2014年7月22日 二、施工准备 (1)碎石 石料主要采用怀化沅陵料场,底基层用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0%。 水:在拌合站用水车取水,该地区为山区深处,水质干净、清澈、无污染。 (2)材料标准试验及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 根据现场取材送中心实验室检测得出的实验报告,求得最佳含水量为5.3%,最大干密度为2.396g/cm3。 (3)铺筑前对下承层重新整修、碾压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 在铺筑前已经对下承层进行了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检查,对下承层进行了复压。

(4)施工测量放样 在已验收合格拟摊铺的试验路段两侧进行中线、边桩恢复,直线 段每10米设一个中桩,平曲线每5米设一个中桩,并进行高程测量。在两侧边线外0.5m处每10m钉立钢钎桩,在钢钎桩上架设φ2.5mm的钢丝(钢丝平行于设计高程)作为底基层摊铺的高程、横坡、厚度控制基准线。基准线的张紧力大于800N,基准线立柱与基准线之间连接牢固,以免发生上下或左右松动现象,在纵向两条基准线的中间架设铝合金导梁,作为两台联合作业摊铺机的高程基准面。 (5)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 拟投入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机械表 级配碎石底基层首件工程主要技术人员到位计划表 (6)生产配合比的标定过程及试验结果 级配碎石底基层首件工程路段位于K1+800~K2+000,设计厚度为 15cm。首先取用现场连续级配的材料通过筛分、击实、试铺、得出级配碎石垫层的最大干密度为2.396g/cm3,,最佳含水量为5.3%。 三、施工工艺流程(1)工艺流程图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框图 (2)施工工艺 1、原材料进场必须经过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时,才能运输到施工现场堆放;原材料试验及配合比试验工作,必须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用于试验的各种仪器、拌合设备必须校核并具有相应的合格证书,以保证试验结果真实、准确、可靠,并按合同要求报批。

3.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XX改建工程第X合同段 16cm 3.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底基层 试验段施工总结 建设单位:XX市公路管理局 监理单位;XX监理检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路桥有限公司 XX标项目经理部 20 年月日

16cm3.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底基层 试验段施工总结 一、试验段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起讫桩号K74+453~K80+600,全长6.147公里。。本合同段路面基层、上底基层、下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均采用在水稳拌合站集中厂拌方式进行拌合,运输混合料至施工现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本标段16cm3.5%水泥稳定碎石下底基层设计铺筑量为43871.6m2。 为了在保证工程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机械效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2014年4月20日,我项目部在K78+400-K78+600(右幅)进行了16cm 3.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底基层试验段的摊铺。试验段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洒水养生的流水作业法施工,根据工地试验室检测资料和前场各工序记录资料,编制16cm 3.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二、试验段施工组织机构、投入机械及检测仪器情况 1、为了确保试验段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且各环节质量都在受控状态,项目经理部成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岗位划分与职责,定人定岗、责任明确。 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更是不断强化管理、明确责任,将岗位责任制进一步落实与深化。整个施工过程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亲自组织实施,项目总工(技术主管)负责技术数据的统计、分析,后场由拌和场厂长负责,前场由施工队长负责,试验室主任负责前、后场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为确保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我们在老320国道升级改造工程一标段监理部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进行了路面级配碎石铺筑施工试验段的施工。在路基试验段的填前碾压及填筑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根据路面级配碎石铺筑施工试验段施工方案,我们成功完成了该段试验施工工作,并获得了宝贵的路面级配碎石铺筑试验数据,为大面积的路面级配碎石铺筑施工提供了依据。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铺筑,进一步优化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并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我们确定并优化了以下主要项目: 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包括调试配合比,验证拌和机 称量的准确性,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集料级配等。 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及一次铺筑的厚度。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包括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方法,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拌和机械的适宜性、摊铺机械的摊铺速度,梯队作业时的间隔时间,运输设备的组合及数量,压实设备的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及压实遍数,密实度的检验方法,检查频率等,以及含水量的控制方法及保证压实时达到最佳含水量的措施。 4.确定每一次作业段的适宜长度。 试验段位于XX工程一施工标段,起迄里程为K8+020~ K8+170,底基层厚度设计为18cm,铺筑面积为1107m2.我们 选择了K8+020~K8+170全幅段作为试验段,试验段全长150米,碎石料场位于昆明新机场附近的野毛冲,已经按需要备足合格的原材料堆放于料场内,铺筑前48小时进行洒水闷料。 级配碎石最佳含水量为3.8%,最大干密度为2.32g/cm3,级配 碎石的颗粒级配及其它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配合比为1#:2#:3#:4#=24%:30%:18%:28%。

碎石土施工总结带照片

安哥拉赞谷RED项目试验段碎石土施工总结 编制:马玉宏 审核:周述斌 日期: 2013年4月15日

目录 一、试验段概况……………………………………………………………… 二、试验段施工目的………………………………………………………… 三、试验段施工准备………………………………………………………….. 四、施工过程………………………………………………………………… 五、松铺系数:……………………………………………………………….. 六.现场试验结果:.............................................. 七、结论及有关填筑参数…………………………………………………… 八、碎石土路面结构层的优缺点…………………………………………….. 九、施工过程中仍需要改进方面…………………………………………… 附表…………………………………………………………………………

试验段碎石土试验及施工总结 一、试验段概况: 试验段支路方案三:4cmAC-13C+下封层+透层+18cm碎石土+18cm碎石土;碎石土结构层试验的段落选定在试验段K0+600~K0+800段进行,此段路面碎石土基层宽度9.4m,全长200m,分为两层摊铺,第一层为18cm厚的30%碎石掺量的碎石土作为底基层,第二层为18cm 厚的60%碎石掺量的碎石土作为基层。 试验段支路方案三 二、碎石土结构层试验段的目的: 通过本试验段施工,验证碎石土作为路面结构层这种柔性路面结构方案能否满足设计对路面刚度的要求,也就是满足设计对弯沉值的要求,并且能否起到防止路面裂缝的效果,同时总结出了一套合理的碎石土的试验数据和施工工艺,收集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的最佳组合、松铺系数、压实系数、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振动参数与压实度的相关要求等试验数据,为以后的碎石土施工提供依据。 三、试验段施工准备 1、室内试验检测及原材料准备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要点

级配钢渣碎石基层施工要点 一施工前的准备 1准备下承层(路床) (1)对土路基进行检验,包括路基的压实度、平整度等符合要求。 (2)清扫路床面上的杂物,确保摊铺工作面清洁。 (3)用振动压路机对路床强振碾压2遍,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适当洒水碾压;如有土过湿,产生“橡皮土”现象,采取挖开换填砂砾和碎石进行处理。 2测量放样 用石灰放出施工边线,严格控制施工宽度超过设计宽度2×5cm,并控制施工位置符合要求。 二施工要求 1级配钢渣碎石 级配钢渣碎石中不得超过40mm大块、粘土块、植物根叶、腐殖质等有害物质,如有,需要人工拣出。 2摊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机械摊铺。 (2)压实系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机械摊铺松铺系数约为1.25,人工摊铺松铺系数约为1.30。 (3)摊铺碎石每层应按虚厚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如遇大小粒度离析,人工跟随拌合整平。 (4)已摊平的碎石,碾压前应断绝交通,保持摊铺层清洁。 (5)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总洒水量不小于钢渣碎石量的2%。 (6)碾压中对过碾现象部位,应进行换填处理。 3碾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2)初压时,碾速以1.5~1.7km/h为宜,初步稳定后第二遍开始,以2.0~2.5km/h为宜。 (3)碾压机不小于10吨,碾压次数不小于6遍,碾压轮辙重叠不小于1/2轮宽。 (4)碾压完成后,装载机为主、人工为辅用0-5mm细粒钢渣铺洒嵌缝处理,嵌缝处理后0-5mm细粒钢渣层厚度不大于1cm,最后再均匀洒水一遍,碾压2次,首次宜振动碾压。 (5)如有条件,最后用胶轮压路机收光两遍,时速1.6km/h,以使表面平整定型。 三注意事项 1压路机倒车换档平顺进行,不得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或急煞车,基层表面无明显的碾压轮迹。 2为保证结构层边缘强度,若无路缘石或边坡保护,边缘每边各超宽不小于5cm,并用压路机碾压。 3如有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接缝应做成阶梯形,梯级宽不得小于1/2层厚。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 4碾压后钢渣碎石基层要缝隙嵌挤密实,稳定坚实,表面平整,轮迹小于5mm。 5未铺装上层前,对已完工成型的钢渣碎石基层应保持养护,不得开放交通。 完

一工区级配碎石试验段报告

k13+600~k13+800级配碎石垫层 试验段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k13+600~k13+800左幅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全长200m。位于齐心庄互通煤矿路跨线桥西,考虑运输方便,粒料由一工区供应,级配碎石垫层宽度为14.39m,厚0.18m,共需级配碎石518m3。 二、人员组织 我项目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了合理组织,安排情况如下: 总负责:李袁宗 现场总负责:邢增楠 技术负责人:王彪 试验负责人:王庆利 安全负责人:李占 拌和站负责人:孟凡永 拌和设备操作人员:金旺 试验员:张帅(摊铺现场);左文良(拌合场) 摊铺现场负责人:赵国忠 劳务人员:参与施工的劳务人员34人。 三、机械组织 WZC600拌合站1台

250kw发电机组一台 50型装载机6台 自卸汽车25辆 洒水车2辆 VOLVO摊铺机1台、ABG423摊铺机1台 22T振动压路机2台 宝马20T双钢轮压路机1台 四、材料组织 级配碎石拌合场设在k8+000主线左侧,现场储备碎石120000m3,其中石粉50000方、5-10mm30000方、10-20mm30000方、10-30mm10000方。经项目部、驻地办、总监办现场取样符合规范要求(详见试验报告),可用于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 五、施工参数及工艺 1、级配碎石配合比 (1)石料。碎石选用优质碎石集料,碎石的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碎石由4种粒径规格的骨料组成,实行分仓配料。按10-30mm、10-20mm、5-10mm、粗石粉分级,然后按比例掺配。碎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颗粒形状。 (2)混合料组成设计。项目部实验室按规范或设计推荐的比例进行混合料配比方案试验。并报驻地试验室批准,确

级配碎石垫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垫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我标段分别于2019年2月13日、2019年2月15日和2019年2月23日在K115+550-K115+720段右幅进行了15cm级配碎石垫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36cm基层试验段施工。 标签:水泥稳定;施工技术 1、验证用于施工混合料的配合比及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经过试验人员和现场监理的严格检测,该试验段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合同及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要求,现就本次试验段的施工做一总结。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验证用于施工混合料的配合比 根据试验配合比设计,垫层施工配合比:集料(0-4.5):(4.75-9.5):(9.5-19):(19-31.5)=31%:20%:29%:20%,底基层采用4%水泥混合料,施工配合比:结合料:集料=4:100,其中集料(0-4.5):(4.75-9.5):(9.5-19):(19-31.5)=31%:20%:29%:20%,基层采用4.5%水泥混合料,施工配合比:结合料:集料=4.5:100,其中集料(0-4.5):(4.75-9.5):(9.5-19):(19-31.5)=31%:20%:29%:20%,通过试验路段施工垫层、底基层和基层配合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1.2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的厚度和松铺系数 根据试验段施工现场实际测得出垫层的松铺系数为1.25,底基层的松铺系数为1.30,基层的2次连铺松铺系数为1.31。 1.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①混合料配比控制方法;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1.4确定底基层和基层质量检验程序、检验内容及质检体系。 1.5确定安全生产体系 2、垫层、底基层和基层标准施工方法与施工程序 2.1施工方法 2.1.1下承层的准备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土方路基段基层是采用16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双幅主车道;各8米宽;中间由8米宽绿化分隔带分隔开..水泥稳定碎石层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5MPa;压实度为98%.. 水泥稳定碎石层的一般要求: (1)城市道路的快速路和主干道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应采用厂拌法进行拌和..并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做基层施工时水泥及混合料必须合格;粒料级配符合要求;配合比、混合料拌和均匀..铺筑后的高程、厚度、横坡、压实度各项质量指标符合规定要求.. (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4)在雨季施工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受雨淋..降雨时应立即停工;已经摊铺的水泥碎石混合应尽快碾压密实..并做好下承层的排水工作..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0C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并应第1次冰冻-3~-50C到来之类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 (6)施工中尽可能缩短拌和内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7)洒水养生不宜少于7天基层表面始终保持湿润.. 材料要求: 1.水泥 (1)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水泥都可以用于稳定级配碎石;但应选用初凝时间较长以及受潮变质水泥不应 使用..宜用标号325水泥.. (2)水泥应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 2、碎石 1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对所用的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级.. (2)碎石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 (3)硫酸盐含量应不超过0..25%;有机质含量应不超过2%..集料的泥土杂物含量冲洗法应小于1%..

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 试验段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试验段选定桩号为右幅K0+240-K0+540,全场300m,一般路段路面宽,底基层为30cm厚级配碎石,工程数量为1425m2。 二、试验段铺筑时间、地点和内容 1、施工时间:2012年8月29日,天气为晴,气温在25-31℃,施工时间下午15点到下午18点,用时3小时; 2、施工路段:在K0+240-K0+540路段右幅填方段; 3、试验段实施内容:30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实际长度为300m,按二层进行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为15cm,应使用混合料535m2。 4、其目的就是通过试验段的铺筑,检查各种机械的施工性能及配合被的可行性,进一步优化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并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 三、人员组织 1、投入的主要人员 项目经理:贾革建(前后场总协调,设备、材料、人员调度。)总工程:张步昂(技术交底,施工方案、施工技术质量总负责。)道路工程师:景洲扬(前场施工协调,施工安排,合理安排摊铺、碾压、交通管制。) 质检工程师:潘壘(路基交验,摊铺现场路面质量控制,内业资料整理、签字、归档。) 实验工程师:詹小虎(配合实验室等现场质量控制,料场含水量、级配、原材料控制;试验段现场,压实度,含水量控制。)测量工程师:雷建川(测量放样,高程、横坡、厚度、宽度、松浦系数控制。)

安全员:项西武(交通管制、道路维护保畅通。) 测量员:2人(协助测量工程师。) 民工:13人(统一指挥协调1人、挂平衡梁3人、后场3人、交通指挥2人、摊铺机4人。) 四、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试验段投入的主要设备有:RP751摊铺机一台、21T震动压路机一台、18T以上重型自卸车15辆、8T洒水车1辆、ZL50装载机一台。 五、试验段施工过程 1、材料及配合比 试验段级配碎石底基层碎石主要材料用料场自采加工生产的0.075~石屑、4.75~碎石、9.5~19mm碎石、19~mm碎石。我项目部按照合同要求对混合料进行了检测,监理进行了抽检,并报监理批复,各项指标均满足合同和底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原材料各项检测指标详见后附件。 根据试验室得出的目标配合比进行试验路段的试拌与试铺。调整后生产配合比如下:(试验室人员当天施工前测好含水量,并用施工配合比联系单的方式下发拌和站,用于生产配合比调整,所有配合比调整均应在标牌上标明,且只能由试验室人员签字后才能有效。)底基层配合比为: 19~mm碎石:20%、9.5~19mm碎石:20%、4.75~9.5mm碎石:20%、石屑:40%、最大干密度为g/m3,最佳含水量为%。经现场拌和调试,实际生产配合比为:19~mm碎石:21%、9.5~19mm碎石:%、4.75~9.5mm碎石:18%、石屑:%。 2、测量放样和准备下承层 试验段开工前,配合监理做好路床的施工交验工作,认真进行导线点及水准高程的放样复测,对路基进行全面检查,用仪器逐桩10m 一个断面检查宽度、横坡度、中边桩高程、用三米直尺和拉线检查平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段路线总长18.km,全线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共.14平方米。 二、施工准备: 1、机械设备:施工机械设备已全部到位,安装调试完毕。详见“机械设备一览表”。 2、施工人员:详见“进场人员一览表”。 三、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序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前,对下承层的路基进行检查验收,保证路槽表面平整度、密实度、高程、宽度、横坡度、弯沉等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2.施工放样 在底基层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米设一桩,平曲线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碎石的松铺顶面的高程。 3.厚度控制 依据恢复的中线,根据边线平面位置,用石灰粉或石灰水划边线安放置设计要求的厚度,以15cm的面为立面,用钢钎固定。4.运输和摊铺

采用自卸车运输,根据需要配置自卸车,尽量减少运输车辆在摊铺现场的调头次数,在摊铺至该区时,及时清扫路基。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由远到近卸置集料,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 试验段级配碎石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松铺系数取先取经验值1.18,因此压实厚度15cm时分摊铺厚度20cm,以是按底层碎石20cm进行摊铺,压实后根据压实厚度调整松铺系数。 粗平由推土机完成,压路机配合推土机卖力按设计宽度将卸料均匀分散整平,由YZ20压路机全幅错轴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屈整,然后由推土机再次找平,完成摊铺,完成粗平。细平由平地机完成,首先要做好高程及厚度的控制事情,每10-15m为一断面,由技术员每断面做5处留有虚高的控制点,以示意平地机掌握下铲及衬垫尺度。平地机找平应沿一个方向自路边向路内调斜铲(10°-15°)找平,于路中正铲找平,平地机每铲找平段不宜过长,以不大于15米为好,并应尽可能减少刮垫次数一般不宜超过2-3遍。表面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检查松铺资料层的厚度,必要时,应进行减料和补料事情。 5.搀合及整形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底基层(垫层)施工方案 本承包人在监理工程师同意下,严格地按照相关规范《合同文件》、《招标文件》以及交通总所颁布的各项标准,已于5年7月1日完成左线K99+390-K99+570段的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施工。通过各项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目前我部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已全部就位,准备工作就绪,已完全具备开工条件。现申请K101+0-K103+0段内所有的级配碎石底基层或垫层的施工,在此施工前,我们已完成如下工作: 1.已成功的完成级配碎石底基层的试验段的铺筑任务。 2.通过对级配碎石试验段的检测,施工路段级配碎石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规范要求 3.详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4.投入的设备、人员以及管理体系。 5 .确定检验程序及质检体系。 一、施工机械及人员的配备 级配碎石底基层(垫层)采用集中厂拌,由运料车运到施工路段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的方法,施工现场配备施工员2人,技术员5人,(包括3个人检查下承层及测量放样,另外2个人员负责现场质检,质量保证体 系见附表),普工15人,机械操作工8人。其机械设备配备如下:级配碎石底基层(垫层)施工中投入的机具设备

在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中,本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主要人员 的组成: 主要人员 级配碎石底基层(垫层)施工安排 级配碎石底基层(垫层)的施工,是整个工程能否按期完工、并顺利通过交工验收的前提,更作为排水结构层,如因施工质量不过关造成排水不良,将直接造成路面的早期破坏。因此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遵循施工技术 规范及科学管理原则,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加强工程计划管理,提高机械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及流程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及流程 一、下承层的准备 积极做好下承层的验收、修整工作,为底基层施工提供良好的现场空间,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验收的下承层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其纵、横坡度、平整度、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等满足评定要求,否则底基层施工前必须对下承层重新处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路基顶面标高=路面顶面标高—结构层厚度,在底基层施工前复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施工。 2、级配碎石混合料上路前,对下承层做最后一次检查,将现场工作面存在的浮土、杂物清除干净,并保持平整。 3、对出现有坑洞的下承层,先用相同的材料仔细填补和压实,搓板和辙槽要刮除,松散处应耙松并补添相同材料拌和、整形洒水并重新压实,使之达到压实度要求。 在底基层摊铺前,根据现场情况可对下承层表面适当洒水,使其表面润湿。在路面施工时,高填方路段路基可能发生沉降,必须对下承层做好沉降观测工作。二、现场的施工放样 1、在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放样。每隔10m(曲线段每隔5m)设一桩,进行水准测量。

2、在铺筑边线外50cm摆布打入安定的导向掌握线支架(其位置对应中线桩号),支架间距为10m,根据下承层顶面标高、设计厚度、试验段得出的松铺系数 1.25及预留的固定值(10cm),调整导向掌握线支架横杆高度,设定为铺筑时导向掌握线标高。导向掌握线的钢丝每段长度约为200m摆布,钢丝要拉紧,确保钢丝拉力不小于800N。导向掌握线标高=以路面顶面的掌握标高推算的下承层顶面高程+1.25×底基层厚度+固定值(10cm)。 三、施工工艺 1、拌和 级配碎石底基层混合料的拌和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机为两套WCB-500型稳定土拌和机,平均每小时出料分别为400t。拌和前应对设备进行充分调试,拌和设备的调试分两步:第一步是对集料级配的调试,即不加入水,确定各种碎石的配合比例;第二步是混合料的调和,即在碎石中加入水,调整含水量,达到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拌和前试验人员测定集料的级配和集料含水量,若在雨季施工,要增加含水量的测定频率,计算施工配合比和拌和时实际的加水量,考虑到拌和、运输、摊铺、整形、碾压等过程含水量会损失,故在拌和时,可根据天气、运距及施工进度适当

级配碎石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级配碎石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实践 邱慧马波 (江苏省铜山县公路管理站,江苏铜山221009) 摘要:级配碎石利用其嵌挤作用,具有相当好的承载能力,有一定的排水功能。原材料质量、最佳混合料级配、混合料均匀摊铺和碾压密实是级配碎石基层控制的关键。本文结合在G104观音机场至睢宁段路面底基层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材料和配合比设计,以及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前后台控制等施工工艺, 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为在今后的工程应用中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关键词: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 1、概述。级配碎石在级配良好并得到充分压实的情况下,利用其嵌挤作用,具有相当好的承载能力,有一定的排水功能,作为路面的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由于是松散粒料结构,不传递拉应力、柱应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和减少裂缝的产生。级配碎石用做路面的不同层次或用于路面中的不同位置,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特性、材料的质量、气候条件、交通组成和交通量。104国道观音机场至睢宁段,路线长36.317公里,老路为双向四车道混凝土路面,现有技术等级为一级,由于近年来路面破坏严重,道路通过能力逐渐降低,原有非机动车道路面低于行车道0.4~1.1米左右,本次改造非机动车道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施工后与机动车道老路混凝土板齐平,再整体施工水稳基层和面层,成为双向六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谓级配碎石即粗细碎石及石屑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其颗粒组成符合最大密实级配要求。级配碎石基层的施工:一是保证原材料质量,二是保证混合料级配最佳,三是保证混合料均匀摊铺和碾压密实。 2、原材料的选择. 2.1碎石是原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规范规定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混合料粒中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超过20%,不含粘土块杂物及其它有害物质。级配组成最大粒经不超过37.5mm,级配碎石塑性指数应小于9,液限应小于28%。本项目采用铜山吕梁采石厂生产的各粒径石灰岩碎石。因为石灰岩中粗集料具有一定的韧性, 细集料具有一定的塑性, 施工的和易性和保水性较其他岩质的石料好,易于碾压成型, 不易离析。同时, 石灰岩粉末类同于石灰粉, 与水反应后可以形成强度, 利于路面结构的长期使用。 2..2不同粒级的碎石和石屑等细集料应隔离,分别堆放。对细集料来讲,要严格控制含泥量,应有覆盖,防止雨淋。 2.3碎石压碎值、针片状含量测定值。 集料对级配碎石基层来讲,其强度来源于颗粒间的嵌挤,所以碎石的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及粗集料的棱角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组现场粗集料检测结果。

(完整)级配碎石施工要点

级配碎石施工要点 一、级配碎石的生产 1、直接采购不同规格粒径的碎石及石屑粉作为配制级配碎石的原料. 2、生产工艺流程 (1)原材料:外购四种不同粒径规格的碎石及石屑粉(如:25~45mm、15~25mm、7~15mm、小于7mm四种规格的碎石和石屑粉)或按《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中表6。3。4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和《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采用碎石的粒径。 (2)室内配合比试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 (3)水。 (4)计量配料。 (5)拌合。 (6)检验(若不合格,调整配料)。 (7)出料。 3、工艺要点 (1)外购四种规格的碎石和石屑粉粗细集料作为生产配置级配碎石的原材料。 (2)进料时各种集料隔离堆放。贮存集料的过程中分层往高上料,避免颗粒发生离析。 (3)根据各种集料用料方孔筛的筛分结果,按《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规定的粒径级配范围要求,分别设计出三种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配合比例。 (4)根据各集料用过渡段级配碎石方孔筛分结果,按本试验段《初步设计》规定的过渡段1号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范围要求,设计出三种过渡段用级配碎石的

配合比例. (5)按(3)、(4)设计的配合比例进行室内击实试验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从中分别优选出合适比例,并求得混合物颗粒密度、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6)采用具有自动计量配料系统的拌合机,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加水量根据气候及运距在最优含水率基础上增加0.5%-1%)进行配料和拌合,以获得颗粒级配稳定和含水率合适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和过渡段级配碎石混合料. (7)按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配合比掺加5%水泥拌合生产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用级配碎石。 (8)按过渡段级配碎石配合比掺加3%—5%水泥(具体掺量按设计确定)拌合生产基床表面以下路桥过渡段用级配碎石。 (9)经检验混合料级配、含水率符合工艺试验确定的允许范围方可出场。 4、质量控制 (1)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每2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黏土团和其它杂质含量的检验(其它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不少于3次),过渡段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针状和片状颗粒含量、质软易碎颗粒含量、黏土团及其它杂质检验,其检验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每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合生产过程中,随时观察目测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合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水泥含量、颗粒级配和含水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 二、级配碎石填筑施工

级配碎石下基层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下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试验段的目的 铺筑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混合料的适应性,检查我们所采用的机械设备,能否满足拌与、运输、摊铺与压实的效率;检验我们的施工组织与施工工艺的适应性与科学性,确定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碾压遍数等;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确定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二、试验段概况 我们拟在2011年1月23日在K24+460-ZK24+649.6左幅做189.6m 级配碎石下基层的试验段,该段基层设计顶宽度12.39/12.87m,厚度16cm。此路段水稳底基层,施工前经检测验收,平整度、宽度、高程、压实度、强度等均符合设计要求。 三、试铺段原材料来源及试验结果 试铺路段所采用的碎石、石屑均为高增料场生产。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要求如下表: 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进场的材料按不同粒径分类堆放,四种材料粒径分别为1#(19-31.5mm)、2#(9.5-19mm)、3#(4.75-9.5mm)、4#(0-4.75mm)四种规格材料。 试铺路段所采用的碎石、石屑产自高增碎石场,碎石的压碎值为17.1%,

洛杉矶磨耗值为21.8%,混合料针片状为17.1%,细集料中小于0.6mm的颗粒所做液限为19%、塑性指数3。水:使用洁净不含有害物质的饮用水。均符合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组合级配如下表: 合成集料的颗粒组成符合级配要求。 配合比采用:各种规格石料质量比为1#:2#:3#:4#=13:29:18:40,混合料最大干密度2.246g/cm3,最佳含水量为6.2%。 四、施工工艺及方法 通过试验段施工及以往施工经验,确定大面积施工采用的工艺及方法。 在级配碎石下基层施工前,应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对底基层检测验收,检测内容包括高程、平整度、压实度、强度、横坡、宽度等。检测合格后方可在其上铺筑级配碎石基层。 1、现场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按直线段10m,平曲线上5m一根桩放出水稳底基层的两侧标桩或边桩,复测底基层标高,打钢钎支架挂上钢丝,并按标高值调整钢丝的高程,作为下基层施工的纵坡基线。钢丝直径采用3mm钢丝,拉力应不小于800N,钢丝每段长200m,每次两侧4根钢丝交替使用。 2、混合料拌合

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要点

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要点 1、准备工作面 承包人应在级配碎石结构层施工前一天准备好工作面,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对于路基,其表面应平整、坚实,并应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对于稀浆封层下封层,其表面应平整、坚实、干净,并应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龟裂、坑洞、搓板、辙槽以及任何松散材料;对于沥青表处下封层,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有松散、油包、油丁、波浪、泛油、封面料明显散失或过多的现象;对于级配碎石结构层,表面应平整密实,边线应整齐,无松散。 2、施工放样 承包人应在施工之前做好放样工作。恢复中线时,每10m 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级配碎石结构层边缘的设计高度。要用白灰画出级配碎石层的边缘线。 3、拌和与运输 3.1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前,必须先调试所用设备,使混合料颗粒组成和含水率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2每天拌和前应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含水率,根据含水率、天气情况和运距的长度调整掺水量。 3.3 料仓的加料应有足够数量的装载机,以确保拌和楼各仓集料充足,并且相互之间数量协调。 3.4混合料运输应采用大吨位的自卸车,车况应良好,数量应满足运输要求。装料时,车辆应前后移动,拌成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运输车

辆应在开口处或在桥面上掉头,避免下封层破坏。当摊铺现场距拌和场较远时,在运输过程中对混合料应加以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在摊铺机前,应配备一名熟练的工人指挥自卸车卸料,以避免自卸车撞击摊铺机。 4、摊铺 4.1待等候的混合料运输车多于 5 辆后开始摊铺混合料,并保持连续摊铺。 4.2当有大功率摊铺机时,可采用单机全断面摊铺,并通过试验段比较来确定采用单机还是双机方案。不论采用何种摊铺方案,都应配备一台可自动伸缩以调整宽度的摊铺机。 4.3采用单机摊铺时,应采用两侧走钢丝的方法控制高程。现场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阶梯式联合摊铺作业,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5~8m,前台摊铺机采用路侧钢丝和设置在路中的导梁控制路面高程,后台摊铺机路侧采用钢丝、路中采用滑靴控制高程和厚度。前后两台摊铺机摊铺宽度重叠 50~100mm,中缝辅以人工修整。内侧一台摊铺机应采用宽度自动伸缩式摊铺机,以适应内侧宽度变化的需要。 4.4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材料的离析情况,在双机联结处容易离析,应设专人和三轮车备料,随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料“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和均匀;对于细集料“窝”,应添加粗集料,并拌和均匀。将严重离析部位挖除后应用符合要求的混合料填补。 4.5 摊铺机的混合料高度应几乎没过螺旋叶片,且全长一致;螺旋布料器在全部工作时间内低速、匀速转动,避免高速、停顿和启动。 4.6 摊铺加宽部分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合理划分摊铺带,确实无法采用机械摊铺的部分应采用人工摊铺,人工

未筛分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南光高速公路第十三合同段 未筛分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南光高速公路路面第二(十三)合同段起讫桩号K17+500-K30+839,全长13.839Km。南光高速公路主线及匝道路面结构层设计:20cm厚未筛分碎石垫层;20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40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c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其中:下面层为8cm厚AC-25C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8cm厚FAC-20型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4cm厚GAC-13型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路面结构层的20cm厚未筛分碎石垫层设计工程量404038m2;为保证本标段路面工程按期完成和确保工程质量,也为今后未筛分碎石垫层大面积施工提供施工经验和各种技术参数,根据施工规范和招标文件的要求,我们在已施工完成的并经验收的合格土路基上,选择了一段280m长的路段进行了未筛分碎石垫层的试验段施工。 二、未筛分碎石垫层试验段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未筛分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之前,制订了较详细的试验段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方案,用以指导试验段的施工,并做好如下各项准备工作:㈠、首先在已完工的合格土路基上,选择一段280m作为未筛分碎石垫层试验段的下承层,该试验段选择在K20+230~510地段的右幅,试验段下承层的土路基中线、高程、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压实度等各项质量技术指标经检查验收均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 ㈡、我标段未筛分碎石垫层原材料采用谭头石料场机器轧制的坚硬的岩石,对进场使用于未筛分碎石垫层的原材料的各种规格碎石、石屑送深

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试验,其质量结果如下:粒径为20~40mm 的碎石压碎值18.4%,含泥量0.8%,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为6.4%;粒径为10~30mm的碎石压碎值18.4%,含泥量0.9%,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为6.7%;石屑:含泥量0.8%,液限18.1,塑限12.2、塑性指数5.9,材料试验结果表明我标段未筛分碎石垫层原材料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㈢、未筛分碎石垫层混合料配合比已由深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试配确定,混合料级配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其级配情况见表2。 按重型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2.22g/m3,最佳含水量在5.8%。 三、试验段施工步骤 ㈠、施工准备工作:试验段开始之前对下承层进行了检查,其表面平整坚实,具有符合规定的合格高程、宽度、横坡度,没发现有弹簧和松散软弱点现象,具备未筛分碎石垫层施工条件。 ㈡、施工测量放样: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桩,并在路侧边缘上设边桩,在所有桩上标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设计高,按松铺系数1.3计算松铺厚度。并按试验段施工平面图布置检测点和观测点。 ㈢、试验段施工过程控制: 未筛分碎石垫层试验段于07年4月15日上午8时30分开始,17时40分摊铺完成,18时20分碾压结束。其施工过程的步骤如下: 1、运送碎石、石屑材料:在施工之前,检查、维修好运料道路。施工前一天及施工当天采用5部大型自卸汽车。在石料场和工地现场往返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