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 课程负责人:潘丽霞

二、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三、适用专业:行政管理

四、课程教材:

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五、参考教材:

1.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赫尔雷格尔、斯洛克姆、伍德曼著《组织行为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13.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程方正编著《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李明德、陈维政等编著《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四川大学管理学院

6.孙健敏、李原编著《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

37.李剑锋编著《组织行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六、开课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系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为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专业课程之一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由于组织行为学研

究对象的复杂性,在组织行学领域中人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存在着分歧,针对某个观点,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争论,通过互相矛盾的正论和反论的形式,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目前组织行为学的争论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理解并掌握工作组织中各种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增强对组织活动中各种行为现象的直接感受和经验,学会从行为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组织中的管理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转变观念,真正地了解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中的人。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来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大量借鉴了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它把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对象组织化程度,划分为4个层次:(1)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层的单位,是组织的细胞。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组织的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立的人格。认识个体是了解组织行为的基础。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2)对群体行为的研究。群体是组织的基

层单位,在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群体行为对组织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组织行为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3)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4)对社会环境的研究。把企业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领导行为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众多的领导理论。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

2.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要求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5.要求具备较强的案例分析能力。

十、说明

十一、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

十二、学时分配

根据行政管理系本科教学计划,本课程在四年级上期开设,总课时五十四节。具体安排如下:主要内容:

第一编导论(6学时)

第一章管理者的人际技能(2学时)第一节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第二节管理者的技能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体系与模型(3学时)第一节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分析模型

第四节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会与挑战

第三章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方法(1学时)第一节组字行为学的历史沿革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编个体行为(24学时)

第一章管理的人性假设(2学时)

第二章个性与行为(气质、性格、能力)(4学时)第一节气质第二节性格第三节能力

第三章知觉与行为(6学时)第一节知觉与社会知觉第二节归因第三节印象管理

第四章个体决策(3学时)第一节个体决策的基本要素第二节基本的决策过程模型第三节决策偏差

第五章需要、动机与激励(6学时)第一节内容型动机理论第二节过程型动机理论

第三节动机的整合模型与动机理论的应用

第六章组织行为学新近拓展概念:情绪、压力与满意度(3学时)第三编群体行为(12学时)第一章群体概述(3学时)第一节群体的

基本概念第二节群体行为的解释第三节群体决策

第二章人际沟通(6学时)第一节沟通概述

第二节开发有效的沟通第三节有关沟通的当前问题第三章团队建设(3学时)第一节团队的含义第二节团队运作分析第三节有效的团队管理

第四节如何塑造优秀的团队成员第四章领导(略)

第四编组织行为(12学时)第一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略)第二章组织变革与发展(6学时)第一节组织变革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影响变革的因素第三节实施组织变革第四节组织发展

第三章组织文化(6学时)第一节什么是组织文化

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功能、创造、维系与传承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分析和测量

大纲制订者:潘丽霞大纲审定者:

2005 ~ 2006 学年度第2学期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任课教师姓名:潘丽霞

课程类别: 必修课选修课

教材名称:组织行为学主编姓名:张德出版时间:1999

授课对象:贸易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1~2班约60人

填表时间:2006 年 2 月 10 日

教学日历

第二篇:《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来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大量借鉴了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它把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对象组织化程度,划分为4个层次:(1)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个体

是构成组织的最基层的单位,是组织的细胞。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组织的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立的人格。认识个体是了解组织行为的基础。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2)对群体行为的研究。群体是组织的基层单位,在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群体行为对组织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组织行为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3)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4)对社会环境的研究。把企业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领导行为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众多的领导理论。

二.教学目的要求: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由于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组织行学领域中人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存在着分歧,针对某个观点,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争论,通过互相矛盾的正论和反论的形式,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目前组织行为学的争论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三.参考书目:

1.《组织行为学》边一民、徐力等编著

2.《组织行为学》詹虹编著

3.《组织行为学》张德主编

4.《组织行为学》龚敏编著

四.教学安排:

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者的人际技能

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角色;管理的功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者从事的活动。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劳动者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学科特征:跨学科性;层次性;情景性;权变性;系统研究代替直觉。

三.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

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四.不同管理阶段的人性假设及管理措施

“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第一次作业题:书面完成(打印)

第二章知觉差异与管理

一.知觉与个体行为

知觉是个体为了对所在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二.知觉的选择过程:

知觉对象因素;知觉者本身因素;情境因素。

三.知觉的组织过程:

知觉对象与背景;知觉归类原则;知觉防御

四.错觉:

社会知觉方面的错觉――

选择性知觉:根据自己的需要等选择知觉对象。

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要概面的方法。

投射:是一种以已度人的思想方法。

刻板现象:是一种以个体所在群体的特征为依据判断个体特征的方法。

五.归因理论

个体行为归因:内因行为;外因行为。

影响归因的因素:

区别性:在不同的情境下个体行为是否不同;

一致性:在相同的情境下个体行为是否与别人一致;

一贯性:个体行为是否在任何时候都一样。

第三章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个性概述

个性是个体所有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二.气质差异与管理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四.能力差异与管理(自学)

第四章价值观、态度与组织行为

一.价值观

1.价值观的概念及形成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总看法、总评价,是个人的基本信念。

2.价值观的分类

斯普兰格尔的分类:理性价值观、唯美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价值、宗教性价值观。

格列夫斯的分类;反应型、宗教式忠诚、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

经营管理价值观。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生活-质量型。

3.价值观对组织行为、组织管理的影响

ℵ影响对其他人及群体的看法,从面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ℑ影响个人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ℜ影响个人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

℘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

⊗影响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或组织压力的程度;

⊕影响对个人或组织成功或成就的看法;

∅影响对个人目标或组织目标的选择;

⋂影响对管理或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看法。

二.态度

1.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心理评价)。

2.态度的组成成份

认知成份、情感成份、行为成份。

3.有关态度的理论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认为人们降低不协调的意愿取决于-导致不协调因素的重要性;个体对导致不协调的影响;不协调带来的后果。

海德的平衡理论:(自学)

4.态度的改变

技巧:ℵ根据态度之间的距离;ℑ引导对方积极参与实践活动;ℜ改变事实以改变态度;℘通过组织规定;⊗通过改变行为以改变态度。

5.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单一整体测量法;工作因素的总和评分法。

6.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具有心理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分配制度的晋升政策;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7.工作满意度与组织绩效

第五章激励

一.激励的概念:需要、动机、行为、激励的定义及关系

二.基本的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论.X理论和Y理论

3.双因素理论

4.克莱顿•爱尔德弗的“ERG理论”

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

6.维克多•弗鲁母的“期望理论”

7.J•S•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8.爱德温•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9.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第六章群体的心理与行为

一.群体的定义和类型

二.非正式群体

三.人们在群体中工作的原因:

四.影响群体行为和工作成果的主要因素:

五.群体决策:

第七章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的平衡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

四.人际关系分析理论

第八章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定义及模式

二.信息沟通中的障碍及改善

三.信息沟通的基本形式:

四.相互交往理论

第二次作业:案例分析。(打印)

第九章冲突及其处理

一.冲突的定义

二.冲突的原因

三.冲突的处理

第十章领导的心理与行为

一.领导及领导的影响力

二.有关领导的有效性理论

1.特性理论及其评价

2.行为理论及其评价

3.权变因素及权变理论

三.领导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四.领导者与追随者第十一章工作设计(本章内容放在第五章中讲授)

一.工作设计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工作专业化

第二阶段: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

第三阶段:工作丰富化和工作特征的再设计

二.工作设计的特征

1.工作的多样性;

2.工作的自主性;

3.工作的完整性;

4.工作的难度;

5.绩效反馈

四.作业要求:

1.案例书面分析每篇1000-2000字左右

2.书面作业要求打印。

五.考试方式:

开卷考

六.考核方法:

1.案例书面分析20%;

2.考勤10%;

3.最后考试70%。

第三篇:《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40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目的和任务:《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提

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

组织成员个人满意度的科学。该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

本知识、基本原

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

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说,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有

以下三点:

一、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相关理论,培养学生的理论

基础;

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组织行为学概论

教学内容:组织的类型和作用、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

3、熟悉组织的概念、类型、作用,能够认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重点难点: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二)个体行为

教学内容:人的行为分析,知觉与行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气质、能力与性格,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

2、掌握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3、了解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4、掌握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的关系;理解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内容。

5、掌握激励理论及实务的内容。

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个性、态度、价值观以及激励的概念。

2、个性与行为的关系如何。

3、激励理论的内容。

(三)激励

教学内容:激励概述,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综合激励模式,如何提高激

励的有效性。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激励的内涵。

2、理解常见的几种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

励理论。

3、简单掌握激励的技巧及如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重点难点:

1、对常见的三种激励理论的认识。

2、如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激励的手段有哪些。

(四)群体行为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群体互动,群里中的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团队管理,弱

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及主要方法。

2、掌握群体冲突来源及处理。

3、了解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4、人际交往的原则,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5、掌握沟通的概念及影响沟通的因素。

重点难点:群体的概念,人际交往的原则及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群体冲突来源及处理,沟

通的概念及影响沟通的因素。

(五)领导行为

教学内容:领导的概念与领导工作的作用,领导者素质理论、领导者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

论,领导决策,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基本要求:

1、掌握领导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提高领导行为有效性的方法途径。

3、掌握领导的有关理论。重点难点:

1、领导的概念。

2、领导理论。

(六)组织行为

教学内容:组织理论,组织设计,工作设计,压力,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等。

基本要求:

1、掌握组织的概念,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的意义、要素与程序,组织设计应遵

循的原则。

2、掌握工作设计方法、工作压力的来源与后果、对付压力的方法和措施。

3、掌握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

4、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

重点难点:组织的概念,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内容。

(七)组织变革与发展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组织变革与对策,组织发展与工作生活质量,当代组织

变革的趋势及关键问题。

基本要求:

1、了解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都有哪些。

2、掌握组织变革以及相应对策。

3、理解组织发展与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

4、了解当代组织变革的趋势及关键问题。重点难点:理解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

三、学时分配

四、参考教材

《组织行为学》,孙成志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五、审核

编写人:卞子全系(部)主任:周翔

第四篇: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组织行为学

2.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课程号:43100410

二、学时

总学时36 学时其中:授课36 学时实验0 学时

三、考核方式

考试

四、适用专业

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

五、课程简介

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行为的现象与规律,有关的理论模型,相应的研究方法,如介绍各种领导的理论,分析不同领导

行为的特色、适用情境、效果,对权变领导、情境领导、目标-路径领导、转换型领导等进行比较分析与提供应用建议。探讨组织中激励的基础、有关的要素、以及途径,讨论企业组织社会心理系统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方法,探讨在不同层次提高组织效率和员工满意度的系统途径。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全面地了解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在未来的管理工作岗位上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本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程。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2个学时)

1、内容:学科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2、要求:掌握关于人性的假设的主要观点,了解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的有关背景、学

科的研究方法。

(二)知觉(2个学时)

1、内容:知觉概念和种类、特征。社会知觉、知觉偏差、归因理论

2、要求:掌握知觉的基本概念,了解知觉的一般规律、以及知觉偏差和偏差原因。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2个学时)

1、内容:性格、能力、人格,个性与认知风格类型,管理者的职业风格,个人决策风格,对组织行为有重要个性特征以及个性的管理意义

2、要求:理解个体心理特征并掌握个性的管理意义

(四)价值观、态度、工作满意度(2个学时)

1、内容:价值观态度的概念、分析、工作满意度测量方法和决定因素,及其对员工的绩效影响

2、要求:掌握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对个体绩效、组织绩效

的影响

(五)激励理论(2个学时)

1、内容: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调整型激励理论

2、要求:掌握一些比较重要的激励理论,了解激励理论对于知道激励实现的意义和作用。

(六)激励的应用(2个学时)

1、内容:各激励方案包括目标管理的概念、与目标设置理论等

2、要求:掌握一些比较重要的激励方案,学会灵活运用。

(七)群体行为(2学时)

1、内容:群体行为的一般规律、群体决策、群体的发展过程、高效群体的特征。

2、要求:掌握群体行为特征、分析与改进人际关系的技术、学会如何灵活管理群体。

(八)团队(3学时)

1、内容:团队含义、团队普及的原因,团队的种类、团队管理

2、要求:掌握团队与群体区别和联系,灵活运用团队的建设管理

(九)沟通(3学时)

1、内容:沟通过程、沟通要素、沟通模式、促进有效沟通的对策

2、要求:正确对待沟通、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

(十)领导行为(3学时)

1、内容:领导的有效性、领导的权利与影响等问题的研究。

2、要求:掌握有关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能够根据环境因素的改变确定应该采用何种领导方式,了解增强领导有效性的多种尝试。

(十一)权利与政治(2学时)

1、内容:权利的含义、基础、政治的含义和技巧

2、要求:掌握权力行使的条件、原则和使用技巧

(十二)冲突(3学时)

1、内容:冲突过程、分类、处理方法

2、要求:正确认识冲突、理解冲突的作用、掌握冲突处理方法

(十三)组织结构与设计(2学时)

1、内容:效能与效率、组织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的六个要素、组织结构的一般形式、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2、要求:掌握组织规律、设计程序以及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十四)人力资源政策与实现(2学时)

1、内容:工作分析、选拔工具、技能类型、培训方法、职业定位模式

2、要求: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十五)组织文化(2学时)

1、内容:组织文化的发展、概念和实质、主要内容、类型与特征、组织文化的一般作用、具体功能、代表性理论

2、要求: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掌握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和个体行为的影响(十六)组织变革与发展(2学时)

1、内容:组织的发展与变革。

2、要求:掌握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会分析组织变革成败的原因,了解传统的组织理论的不足与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概况。

八、实验内容:无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组织行为学》郭毅,阎海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资料:

《组织行为学》叶龙、史振磊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组织行为学案例》黄维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4《组织行为学》陈国海,方华,刘春燕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3《组织行为学》王玉莲,机械出版社2003

《组织行为学》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

2《组织行为学》李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精选》周文霞孙健敏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人力资源:组织和人事》MBA核心课程编译组中国国际广播

出版社 1997 《组织行为学》 [美]史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十、先修课程

管理学

第五篇:中央电大《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大大学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定稿)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的制订依据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大专起点的工商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管理人才。组织行为学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此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达到上述目标、适应远程教育教学需要,组织行为学教材应反映当前世界各国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力争做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使学员在学习中,能够一书在手,别无所求。

二、本课程的基本任务

组织行为学是本专业的一门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三、教学对象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文凭(主要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类专业)的从事企事业管理工作的成人学员。

四、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掌握、重点掌

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涉及到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的人物和事件等要把握;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权变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预修课程:

《管理学》;后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六、教学环节

1.音像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是学员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采取录像教学媒体,它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我企业管理的典刑案例,以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配合主教材讲本课程的思路、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2.面授辅导:这是广播电视大学学员接触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弥补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缺少双向交流的有效途径。由授辅导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录像讲座,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辅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3.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各级电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

4.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学科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各地电大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使用的进度。

5.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必须予

以高度重视。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员对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分配

本课程教学以文字教材、录像教材、课件三种媒体形式。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录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课件主要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为主,结合教材与考试,编制模拟练习。

学时分配

序号章目学时数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9 个体行为 11 激励 12 群体行为 10 领导行为 10 组织行为 10 第七章组织发展与变革 10

第三部分:本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主要理论来源,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一)边缘性、综合性

(二)两重性

(三)实用性

三、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

四、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

五、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Organization Behavior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 课程学时:51 课程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用科学和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运用管理心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体系结构和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任务与意义。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与内容体系 三、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 二、从人群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三、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第二章人性假设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人性观、我国传统的人性假设、麦格雷戈的两种人性假设如X理论、Y理论,理解雪恩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了解Z理论与Z式管理。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人性假设 一、性善论 二、性恶论 三、尽性主义 四、流水人性 第二节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二、“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 三、“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与Y理论 四、“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权变理论) 五、中西方人性假设比较 第三节 Z理论与Z式管理 一、Z理论 二、Z式管理 第三章个性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个性的特点与形成原因,掌握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性格的特征及类型,并能运用个性理论分析人的个性差异。 第一节个性概述 一、定义 二、个性的特点 三、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气质差异与行为 一、气质的内涵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三、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性格差异与行为 一、性格的内涵 二、人的性格特征 三、性格的类型 四、性格的发展 五、性格与管理 第四章价值观、态度和组织承诺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理解态度对行为的关系,掌握改变态度的方法,掌握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基本概念,掌握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方法。 第一节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的概念 二、价值观的作用 三、价值体系的形成 四、价值观与管理 第二节态度与行为 一、态度概述 二、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三、影响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四、态度的改变 第三节工作满意度 一、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介绍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组织行为学”已经成为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加强此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对于学生毕业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将分成四大单元、共十一章进行讲授。具体章节详见下表“课程内容” 部分。

三、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相关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组织行为能力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对于组织行为方面的基本技能有所掌握,理解并能运用基本的组织行为技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个性差异、管理压力、防御挫折,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课程具体培养目标为: 1、使学生强化对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2、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3、使学生建立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或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理论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劳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王怀明调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rn_教学大纲(第二版)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相关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每学期学时:54 制作者:王怀明 1.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管理各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等方面对员工在各种工作组织中的工作行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系统的、开放的、权变的组织观点,了解员工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与特点,以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科学的解释、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为学习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行为科学基础。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3)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②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③掌握员工在组织中工作行为的基本规律; ④掌握员工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⑤了解群体行为的规律以及团队建设的方法。 ⑥掌握领导理论的最新发展 ⑦掌握组织诊断和组织变革的技术 (4)本课程内容提要 本课程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论,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个体行为研究,主要涉及个性、学习、知觉、态度、员工激励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群体行为研究,主要包括群体的类型、群体的结构、群体规模、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群体凝聚力,群体决策,团队建设,管理沟通,冲突管理,领导理论等相关内容;第四部分是组织行为研究,主要研究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2.开课专业、教学用书与参考书 (1)开课专业、年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一年级、工商管理专业2年级 (2)教学用书 孙卫敏主编,《组织行为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版 (3)相关参考书 ①卢胜忠等著,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版。 ②陈国权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第1版 ③弗雷德·卢森斯著,组织行为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组织中个体和团队的行为特征、组织结构和设计、领导力和决策等方面的重要考量。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组织结构、领导力等; 2. 理解和分析组织行为学的实践应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和发展等;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提高其组织行为学方面的综合素养;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其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能力。 三、课程安排 1. 第一模块:组织行为学导论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演变 -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型 2. 第二模块:个体行为分析

- 个体特征和个性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 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 情绪与情感管理 - 个体决策与创新 3. 第三模块:组织结构与设计 -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 - 权力和政治在组织中的作用 - 组织间关系与联盟策略 4. 第四模块: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 领导力理论与实践 - 团队动力与团队建设 - 冲突管理与解决 - 跨文化管理与全球团队 5. 第五模块:组织行为学的实践应用 -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激励 - 组织员工培训与发展

- 组织沟通与信息管理 - 组织创新和知识管理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示和实践等。学生将通过课堂参与、小组项目和论文撰写等方式提高其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讨论参与等):20% 2. 个人或小组项目:30% 3. 期中考试:20% 4. 期末论文:30% 六、参考教材 1. Robbins, S. P., Judge, T. A., & Sanghi, S. (201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earson Education India. 2. Kinicki, A., & Fugate, M. (201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Practical,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McGraw-Hill Education. 3. Colquitt, J. A., LePine, J. A., & Wesson, M. J. (2019).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McGraw-Hill Education.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组织行为学 二、总学时 32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能够运用其分析组织活动中存在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科学地认识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更加积极和有效地履行组织中的职责与任务,切实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 四、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导论,包括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目标,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第二单元个体,包括个体行为基础、人格与情绪、基本激励理论及其实践、个体决策等;第三单元群体,包括群体行为与管理、沟通、领导力与信任、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等;第四单元组织系统,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第一单元 导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认识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点。 3、了解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第二单元 个体 本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个体行为基础、人格与情绪、激励的理论与实践、个体决策。 第一部分 个体行为基础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价值观的概念和作用,了解价值观的种类和跨文化价值观。 2、掌握态度的概念和态度—行为关系,了解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认识满意度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了解认知失调理论。 3、掌握知觉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归因理论. 4、掌握学习的概念和过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价值观、态度、知觉、学习的概念及它们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2、难点:跨文化价值观、认知失调理论、归因理论. 第二部分 人格与情绪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人格的概念及其与工作的匹配,了解人格的类型指标和相关模型,了解国家文化与人格的关系. 2、了解工作类型对人格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 3、掌握情绪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4、了解真实情绪与表面情绪,了解情绪与国家文化、情绪与性别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历史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李德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本大纲的制订依据 由阜阳师范学院主办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管理人才;组织行为学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此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组织行 ;使学员在学习中, 者; 1;面 授辅导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结合电化教学,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授课和 辅导教师本人要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大纲,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的 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结合我企业管理的典刑案例,以专题形式主要讲述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配合主教材讲本课 程的思路、方法,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2.配合自学:.自学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的,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注意; 4.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人力资源学科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安排案例使 用的进度; 5.考核: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员对课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学员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组织行为学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IBehavior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开课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 开课学期:6 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学时) 总学分:2 二、课程目标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以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者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一般规律,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和应用行为科学知识的能力,具备“人本管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掌握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一般规律,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方法解决企业中人员管理的相关问题管理。 (3)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人际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绪论(2学时) 1.1组织行为学的含义内容与研究方法 1.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知觉(4学时) 2.1知觉的一般问题 2.2.社会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偏差

2.3与行为(4学时) 3.1个性的含义内容和影响因素 3.2个性倾向性 3.3个性心理特征 3.4(6学时) 4.1激励的含义与过程 4.2激励理论 4.3激励的常用方法与原则 4.4行为(6学时) 5.1群体的一般问题 5.2群体决策 5.3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5.4群体冲突 5.5(4学时) 6.1领导的一般问题 6.2领导特质理论 6.3领导行为理论 6.4领导权变理论 6.5行为(4学时) 7.1组织理论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 7.2组织文化 7.3核(2学时)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1.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2.课堂教学中穿插若干心理测试。 3.在硬件条件具备时,采用多媒体教学。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715010 【开课对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学分】:3 【总学时】:48 【实践学时】:16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理论课。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为其管理活动提供心理依据和新的视角,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三、课程教学要求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导论,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发展脉络等;第二单元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与组织的匹配等等;第三单元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基础,沟通,冲突,团队等等;第四单元组织行为过程;第五单元组织行为,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等等. 第一单元导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2、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 3、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重点、难点

第二单元个体行为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分析、个体行为的变化、激励理论与应用。 第一部分管理中的个体差异分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个体的需要与动机的概念,以及它们和行为之间的管理,了解组织中每个个体的需要和动机的差异. 2、掌握认知的概念和认知差异,把握影响认知准确性的因素. 3、了解个性的概念、各种个性特征之间以及它们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掌握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应用员工的气质、能力和性格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4、掌握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理解改变态度个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认知的概念和认知差异,把握影响认知准确性的因素. 2、难点: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理解改变态度个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实训项目 1、价值观的概念、作用,明确态度差异基本因素。 2、理解改变态度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个体行为的变化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学习的概念,了解学习对工作和个人行为的作用,熟悉学习理论的发展概况。 2、掌握强化理论和运用强化理论塑造员工行为的方法,了解影响个体行为变化的各种因素。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的概念。 2、难点:强化理论和运用强化理论塑造员工行为的方法。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学分:2 学分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 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教材:斯蒂芬·P·罗宾斯(美)主编,《组织行为学》,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 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在于,使学生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和把握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教学内容在于,让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架构,以及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启示,包括人格及构成、知觉和归因、激励理论与实践、群体心理与行为、团队管理、沟通和领导、权力和冲突、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等,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进行案例探讨和模拟实践,研究和分析组织管理实践中的系列问题。教学重点和深度在于,让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相关知识和原理,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领悟运用相关理论和原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学生应充分运用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自变量的准确理解和相应的调研方案设计,评价组织中的员工满意度、产出绩效、缺勤率和流动率等关键指标,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组织管理现状。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绪论(2学时) (1)了解组织与组织行为的概念、组织行为研究历史,产生的主要学说及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框架; (3)掌握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重点:行为及其原因、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理论学说及观点。 难点: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理论学说及观点 2、人性假设与管理(2学时) (1)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人性观; (2)理解麦格雷戈的两种人性假设如X理论、Y理论、雪恩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 (3)掌握我国传统的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重点:雪恩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Z理论与Z式管理 难点:雪恩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 3、个性与管理(4学时) (1)了解个性的特点与形成原因、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点; (2)理解性格的特征及类型;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引言 本教学大纲将为学生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组织行为学对于组织管理和个体成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原则来改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 3. 培养学生发展和运用组织行为学知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 1. 组织行为学概述 a.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畴 b.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c.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 个体行为和决策 a. 个体特质与行为

b. 个体动机和满足感 c. 个体学习与创新 d. 个体决策与意愿 3.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a. 组织文化的定义和作用 b. 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c. 组织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影响 d. 组织文化管理和价值观塑造 4. 团队协作和领导力 a. 团队协作的定义和重要性 b. 团队发展和团队角色分配 c. 高效团队决策和冲突管理 d. 领导力的概念和影响 5. 组织结构与设计 a.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b. 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选择 c.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实施过程

d. 组织变革与创新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相关 知识和概念。 2.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和学生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考和合作。 3. 案例分析:基于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将理论应 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4. 个人和团队项目:学生将独立或合作完成个人或团队项目,以 应用所学的知识。 5. 实地考察:参观企业或组织,了解其组织行为学实践和案例。 五、课程评估 1. 学生参与度:包括课堂互动、讨论参与和小组合作等。 2. 个人和团队项目报告评估。 3. 期中和期末考试:对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 测试。 4. 课程论文:鼓励学生深入挖掘和分析组织行为学相关话题,以 展示其综合能力。 六、参考教材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又叫管理心理学),它是有关组织情景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管理效能和组织成员的工作生活质量的学科。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性质:专业必修课。 目的:作为最为应用性的几门学科之一,组织行为学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将来就业,尤其是走向企业、政府机关、或其他各类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策划、产品可用性分析等等,提供了知识储藏。并为学生管理好自己及个人资源,更广泛的, 为将基础性的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组织管理实践,探索组织管理的基础性科学知识,提供帮助。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模块:概述和组织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章.概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演进框架(3学时)第二章.个体行为:个性和能力(3学时) 第三章.个体行为:知觉、判断与归因(3学时)第四章.个体行为: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3学时) 第五章.个体行为:工作激励(3学时)第二模块:群体和团队心理与行为 第六章.群体行为:群体动力(3学时)第七章.群体行为:团队管理(3学时) 第八章.群体行为:沟通(3学时)第九章.群体行为:冲突与谈判(3学时) 第三模块:领导和组织心理与行为领导与组织行为:工作情境中的权力和政治(3学时) 第十一章.领导与组织行为:领导行为(3学时)第十二章.领导与组织行为: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3学时) 第十三章.领导与组织行为:组织文化(3学时)第十四章.领导与组织行为: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展(3学时) 第十五章.讨论、回顾和总结四' 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 McShane, Steven L. & Mary Ann Von https://www.360docs.net/doc/7619325864.html,anizalional Behavior, 3e, McGraw-Hill & Irwin.

《组织行为学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组织行为学B》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课程性质:方向模块课程 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课程任务: 本课程将从个体、群体、组织等几个层面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组织管理中的心理行为规律,着重研究人在组织中如何活动,研究如何把人、组织、技术以及外部环境组合成一个浑然一体的有效运行系统,以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从而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2、课程基本要求: (1)理论要求:对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的整体逻辑体系及知识点,能把握到位。 (2)能力及实践要: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运用相关理论深入浅出、联系实际进行个案分析,从而提高自己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领会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2、本章内容提要 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应用以及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 3、本章重点 (1)组织行为学的概述 (2)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3)霍桑实验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4、本章难点 霍桑实验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5、课程内容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构架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构架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3)学习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4)组织行为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6、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它是如何产生的? (2)组织行为学有何特点?学习它有何意义? (3)如何看待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7、讨论题:霍桑实验对管理科学发展的意义 8、学时分配 3学时

组织行为学A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A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34023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 Behavior) 学分:3 学时:48(实验:0上机:0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 建议修读学期:4 开课单位: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先修课程:《管理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使学生了解组织中的各种现象,掌握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冲突管理、员工——组织关系管理、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48学时,实验教学为0学时;课程教学共有6章,具体内容及学时安排等如下表所示:

三、建议实验(上机)项目及学时分配 本大纲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部分案例讨论。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并在相关章节结束时专门安排2节课的案例讨论,突出案例教学。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平时成绩+期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平时成绩考核采用考勤、作业、课堂提问等相结合的方式;期

终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期终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组织行为学》(第三版),付永刚,郭文臣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2、《组织行为学》(第16版),斯蒂芬•罗宾斯,蒂莫西•贾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2、《组织行为学》(第三版),张德,吴志明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 4、《组织行为学》(第三版),陈春花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5、《组织行为学精要》(英文版第11版),斯蒂芬•罗宾斯,蒂莫西•贾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本大纲依据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并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基本任务和要求,参考了国内外不同的《组织行为学》教材,编写了本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Organization Behavior 学时数:48 学分数:3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研究目的是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研究的范围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探讨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方式。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领导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与组织效率,促进组织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心理实验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了解人的心理、态度、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 (三)侧重从理论上阐明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如对人性的探索,激励的心理规律,为解 决组织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潜在的应用价值而进行学习,如工作再设计、组织发展等。 (四)获得进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一)组织 1、组织的涵义 2、组织和环境 3、组织的演变 4、组织和管理 (二)组织行为 1、组织行为的涵义 2、组织员组织行为的关系 3、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单元分析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 2、组织行为研究的范围

3、组织行为研究的目的 (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1、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 2、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组织行为学的形成 3、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学的深入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常用的技术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实验方法 3、数量统计方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一、关于人性的理论 (一)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假设 2、社会人假设 3、自我实现人假设 4、复杂人假设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中国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需要、动机的概念 (二)需要与动机的转化关系 (三)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四)激励机制 1、激励的概念 2、激励的模式 3、激励的机制 三、知觉与行为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念、特点及区别 (二)社会知觉的内容 (三)社会知觉的分类 (四)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五)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 2、晕轮效应 3、近因效应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完整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运用与人的行为表现有关的知识,专门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的工作行为规律性的独立学科。组织行为学并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而是集中研究在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表现的规律性,包括改进领导、激励员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组织效率等等。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组织行为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选修课。《组织行为学》的先行课是《管理学》。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掌握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使学生较为系统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如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理论。 3.初步学会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与理论,如大五人格模型、双因素理论等,以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

组织行为学 课程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一、引言 1.1 课程介绍 1.2 目标与学习结果 1.3 教学方法 二、组织行为学概述 2.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背景 2.2 研究范畴与重要性 2.3 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三、个体行为 3.1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2 人格与个人态度 3.3 动机与激励 3.4 工作满意度与情绪 3.5 个体决策与问题解决 四、团队行为

4.1 团队动力与合作 4.2 领导与管理 4.3 沟通与协作 4.4 冲突与决策 4.5 组织文化与变革管理 五、组织行为 5.1 组织结构与设计 5.2 权力与权威 5.3 绩效管理与员工评估 5.4 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5.5 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 六、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 6.1 个案分析 6.2 小组讨论 6.3 实践活动 6.4 学生报告 七、课程总结与评估

7.1 主要知识点回顾 7.2 课程成果评估 7.3 反馈与建议 八、参考文献 该课程大纲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实践,同 时培养学生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应对个体、团队和组织行为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人的行为与组织运作之间的 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类管理挑战。 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通过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与团队合作,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协作能力。同时,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提升 其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重要方面。在个 体行为部分,学生将学习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动机与激励、工作 满意度和个人决策等内容。在团队行为部分,学生将深入了解团队的 动力与合作、领导与管理,以及沟通与决策等关键因素。在组织行为 部分,学生将学习组织结构与设计、绩效管理与员工评估,以及职业 道德与社会责任等内容。 课程还包括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还将参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组织行为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代码:B27052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32 学分: 2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一、课程介绍 1。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上帮助读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导论、态度和工作满意度、情绪与心境、人格与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群体行为的基本原理、工作团队、沟通、领导力、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结构与组织行为、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部分。 2.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的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与发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组织行为学案例,培养学生以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为依据,培养学生在团队建设与管理、人际沟通、领导、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跨文化沟通、学习型组织建设等组织行为学的实务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阅读:本科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泛读规定的参考教材。老师随堂抽查学生阅读情况。 2、听课: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成绩. 3、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电子邮箱、QQ、微信联系,交流自学情况。另外,每学期期末集中大型辅导1次。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tephen P。 Robbins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执笔人:蔡东宏审核人:批准人: 审定时间:2014 年 6 月 11 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