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5)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操场看台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报告一、前言1.1工程概述武汉当代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在武汉市当代路武汉光谷第一初级中学内兴建操场看台,该工程由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设计,拟建物具体性质如下:表1拟建筑物概况一览表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对应的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受建设方委托,该工程的补充勘察工作由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承担。
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1.2.1勘察目的查清拟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筑物选定合适的基础持力层,对其承载力作出评价,选定合理的基础型式,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2.2任务及要求(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 1 -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并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提供合理的基础持力层及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
(5)判别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3勘察依据本次勘察按甲方提供的拟建筑物规划总平面图(1:500)及设计院提供的勘察委托书设计工作量;并严格执行以下有关国家规范,遵守操作规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5)《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4工作方法及工作量本次勘察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沿拟建物角点及周边共布设勘探孔12个,其中钻探孔4个,静力触探孔8个,各勘探点孔位及高程均由我公司测量人员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基准点A点(场地东侧关凤路上一点,X=3371782.774,Y=539780.336,H A=22.13m)引测而得,其坐标为北京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由于高程基准点距场地较远,平面图上没有标示出来。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心得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心得前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对于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就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撰写思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由前言、目录、主体和结论四个部分组成。
在起草报告前,我们需要详细分析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实地勘察数据,合理有效地撰写报告,以满足相关部门的要求。
第一部分应为前言,简单介绍岩土工程的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
接下来是目录,方便读者快速浏览整个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在主体部分,我们需要详细描述勘察区域的地质和土壤状况、地下水位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通过地质勘察和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关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议的结论。
在结论部分,我们需要总结前文的内容,提出必要的工程措施,并标明勘察限制和建议。
注意事项在撰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勘察过程中所采集到的数据应该是准确可靠的。
对于地质勘察和试验数据,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数据应为完整的,避免因缺少关键信息而导致偏差。
2. 详尽的描述撰写报告时应详实地描述勘察区域的地质和土壤状况,包括地层分布、土壤类型、含水层等。
这有助于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了解现场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3. 数据分析和结论通过对勘察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有关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结论。
这些结论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得出,并基于相关理论和规范。
在进行结论时应避免主观偏见和不准确的信息。
4. 工程措施和建议在结论部分需要提供相应的工程措施和建议,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并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这些工程措施和建议应该是可操作的,并且能够满足相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结论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
在撰写报告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准确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工程措施和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一、前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对勘察成果的总结和表达,是勘察单位向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的重要技术文件。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术语和定义2.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指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进行总结和表达的文件。
2.2 勘察单位:指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单位。
2.3 设计单位:指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工作的单位。
2.4 施工单位:指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工作的单位。
2.5 监理单位:指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单位。
三、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3.1 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不得夸大或隐瞒勘察结果。
3.2 报告应当清晰、简明地表达,文字通顺,逻辑清晰。
3.3 报告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编制,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3.4 报告应当注明勘察单位、编制日期、报告编号等基本信息,并加盖勘察单位公章。
四、报告编制的内容要求4.1 勘察范围:应当明确勘察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勘察地点、勘察对象、勘察目的等。
4.2 勘察方法:应当详细描述勘察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测量方法等。
4.3 勘察成果:应当详细描述勘察的成果,包括岩土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地基基础条件等。
4.4 勘察结论:应当对勘察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给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4.5 报告附图:应当配备勘察过程中所获得的照片、图纸、剖面图等资料,以便读者理解和审阅。
五、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5.1 报告应当使用规范的岩土工程术语,不得使用模糊、含糊的表达方式。
5.2 报告中的数据应当准确可靠,不得编造或篡改数据。
5.3 报告中的图表应当清晰、准确,标注齐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六、报告的审定和签发6.1 报告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定,审定人应当对报告内容负责。
6.2 报告应当加盖勘察单位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盖章。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勘察的目的和任务:(一).查明建筑场地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二).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三).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和建议;(四).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五).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及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岩土技术参数;(六).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判定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七).确定场地的地震设防烈度,划分场地土类别和建筑场地类别,并对地基土的地震液化进行判定;(八).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适宜性,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方案提出建议。
二.拟建工程概况:(一).场地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园区,兴业街与工业路交叉口西北侧,新建建筑物位于厂区东南部和西部。
(二).拟建建筑物概况见下表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一).勘察依据1.建设方提供的《总平面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单》。
2.本次勘察工作依据的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试行)DB13(J)/T48-2005等。
(二).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至3.1.4条的规定,确定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拟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工程概况受业主委托, 我公司对四川省蜀府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及四川蓉锦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项目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
该工程建筑设计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沙河, 望江宾馆旁边, 用地面积约为366842.68m2, 总建筑面积约61845.53m2。
拟建物主要工程特征见表1。
1.1勘察技术要求和依据1.1.1 勘察技术要求根据拟建物性质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认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相关规范,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应达到如下技术要求:①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 地基土的分布特征、均匀性及变化规律, 各层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 对岩土的强度和变形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②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物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查明有无古河道、暗沟塘等地下埋藏物。
③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 季节变化幅度以及渗透性, 判明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提供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
④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判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⑤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对地基土作出岩土工程评价, 推荐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并对上部结构、地基基础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基坑开挖时的降水、护壁措施、基坑变形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等提出建议。
1.1.2 技术依据本勘察依据现行国家、地方标准和业主提供的勘察要求, 以及已收集到的场地工程、水文地质资料进行, 其主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④《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⑤《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⑥《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⑦《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岩土勘察报告(毕业设计)

2.勘察工作2.1、勘察工作量依据勘察规范和勘察合同的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沿拟建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及中部共布设80个勘探孔,其中取土标贯孔20个,取土试样钻孔4个,标准贯入试验孔3个,鉴别钻孔20个,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33个。
深孔共施工62个(由于拟建高层建筑物位置有变化, 现局部深孔处变为多层楼或地下停车场位置),孔深16.00—28.50米,总进尺1400.00米;浅孔共施工18个,孔深8.80—10.80米,总进尺180.30米;本次勘察完成岩土工程勘探总进尺1580.30米;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总进尺173.80米;取原状土试样11件,扰动土试样96件及岩石样16件,标准贯入试验31次,详见附表3-1/1《勘探点一览表》。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一组5个点;剪切波速测试点5个。
本次勘察勘探点的位置及高程由我公司现场实测。
采用的黄海高程系统,其测量标志点引至场地东南侧庆丰街与科尔沁路交互处中心路面,其高程为272.20米(详见平面图位置图及勘探点布置图),钻孔标高测量点80个,地下水位测量点80个,地基土静载荷试验点承压板底面高程测量点5个。
2.2、勘察依据(1)、勘察合同及平面位置图;(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1 J366-2004);(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根据拟建工程的特征和该场地的地形地貌形态和工程地质条件对本次勘察等级进行3.场地条件3.1、位置和地形拟建工程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赛罕街与庆丰街之间,红城南路与科尔沁路之间。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主要成果之一,它是勘察单位向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的一种专业技术文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报告的组成部分、报告的编制程序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一般要求。
1. 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勘察的真实情况和勘察成果,不得夸大和虚假。
2. 报告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3. 报告应当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可读性,不得存在技术错误和语言表达不清的情况。
4. 报告应当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得存在无法执行和无法实施的情况。
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组成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扉页、目录、主体部分、附录和参考文献等。
其中,主体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核心部分,包括项目概况、勘察范围、勘察方法、勘察结果、分析与评价、建议等内容。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程序。
1. 勘察前的准备工作,明确勘察的目的和任务,确定勘察的范围和内容,制定勘察方案和计划,确定勘察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等。
2. 勘察过程中的实施工作,按照勘察方案和计划进行勘察工作,采集勘察资料和样品,进行实地勘察和实验分析等。
3. 编制报告的工作,整理和分析勘察资料,撰写报告的各个部分,组织报告的编排和排版等。
4. 报告的审核和审定工作,对编制完成的报告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定,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标准是规范和指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编制,才能保证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希望相关单位和人员能够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深圳市*****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一、前言(一)任务受深圳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深圳市****产业园工程场地进行了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二)拟建工程概况拟建深圳市****产业园工程场地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常路南侧,北山奶牛场内,现北山奶牛场已搬迁拆除,场地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拟建建筑物包括有6栋3层生产厂房、1栋3层仓库、1层化学品库及污水处理站、2栋18层公寓、1栋12层与8层实验楼、1栋2层展示厅、1栋4层与6层办公楼,其中北侧两栋生产厂房拟改建为普通高层宿舍。
由于项目尚未进行设计,设计地坪标高未确定,经跟甲方商量,暂定设计地坪标高为35.0m,拟采用旋挖桩基础结合天然地基基础的形式场地公寓、实验楼建筑下拟设2层地下室,开挖深度约900-13.0m,底板标高约22.0m-26.0me(三)察目的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满足设计提出的要求,主要内容有:1)查明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村料的蚀性:4)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6)对拟建场地及其周边的山体和边坡整体稳定性作出评价,并提出经济合理的整治措施7)提交相关电子文件。
(四)勘察技术要求1、勘探孔布置见附图,勘探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但应满足:控制性孔占勒察孔总数约1/3,取土样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察孔在平面上均匀分布,其数量占勘探孔总数为1/3~1/2。
2、钻孔深度般勘察孔的深度,由勘察单位根据当地土层情况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12002009版)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i172-2004定,控制孔深度宜到满足沉降计算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1、勘察任务的提出、委托和承接单位2、拟建工程概况3、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1)勘察目的、任务a.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b.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c.查明场地岩土类别、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的可能性作出评价;d.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
e.对拟建场地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出基础形式建议;f.提交详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有关成果表。
(2)技术要求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要求进行本次勘察工作,基础型式未定。
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确定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二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中等(二级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工作概况1、勘察依据(1)规范、标准、规程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土工试验标准方法》(GB/T50123-1999)(2)合同及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3)勘察纲要2、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本次勘察的钻孔数量及位置由我院根据规范按桩筏基础勘察,结合场地及建筑物特点确定,经甲方认可。
按拟建建筑物(包括地下车库)轮廓共布置钻孔24个,钻孔间距18m。
主楼部分控制孔深度35m,一般孔深度30m;纯车库部分控制孔深度25m,一般孔深度20m。
实际施工钻孔24个,总进尺677.80m(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钻探设备为DPP100型汽车钻机1台,XY-100型钻机2台,采用锤击套管护壁方式开孔,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后,改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
受原有建筑物影响,部分钻孔实际位置较设计孔位有所偏移。
采用薄壁取土器以重锤少击方式取原状土样。
原位测试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在测试过程中严格保证落距、垂直度和重锤自由下落无阻力。
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
以甲方提供KZD已知点和TN01、TN02、TN03引测点为基准进行孔位测放及孔口高程测量,平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三、场地条件1、自然地理、水文气象2、地形地貌场地原有建筑物大部分已拆除,地表为建筑垃圾及人工填土,总体平坦,受建筑垃圾影响局部略有起伏。
孔口高程介于3.25~4.62m之间,高差1.37m。
3、地层结构和岩性特征根据时代、成因及工程地质性质,将勘探深度内所揭露的地层划分为如下几个工程地质层:①杂填土(Q4ml):灰褐色,灰黑色,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粉土、粉质粘土及砖块、砼碎块等建筑垃圾构成。
该层分布普遍,层厚0.30~1.80m,层底埋深0.30~1.80m,层底高程2.05~3.55m。
②粉质粘土(Q4al):黄褐色,灰褐色,局部灰色,可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刀切面较光滑,具铁质浸染,偶见铁锰质结核。
该层分布普遍(仅zk12号孔未见该层),层厚0.50~2.60m,层底埋深1.20~3.50m,层底高程-0.06~2.34m。
③细砂(Q4mc):深灰色,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较好,局部为粉砂,摇震反应快,夹粉土、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分布普遍,层厚5.70~13.50m,层底埋深7.20~15.50m,层底高程-11.94~-3.59m。
③-1粉质粘土(Q4mc):黑褐色、灰褐色,可塑、软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略有腥臭味,10米以下以软塑为主。
该层仅见于zk23、zk24号孔,层厚2.50~4.60m,层底埋深11.80~12.20m,层底高程-8.62~-8.19m。
○4细砂(Q4mc):灰色、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分选好,磨圆好,质地纯,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局部夹粉土、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分布普遍,各孔均有揭露,揭露层厚6.50~15.50m,层顶埋深9.30~15.50m,层顶高程-11.4~-5.40m。
○5粉质粘土(Q3mc):灰黑色,可塑~硬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刀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局部夹粉细砂薄层。
该层分布较普遍,有13个钻孔揭露该层,揭露层厚0.70~3.20m,层顶埋深23.30~24.60m,层顶高程-20.91~-19.20m。
○6细砂(Q3mc):灰色,灰白色,饱和,密实,分选好,局部为粉砂,摇震反应快,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
该层分布普遍,主楼部分的12个钻孔均揭露该层,揭露层厚3.50~13.00m,层顶埋深22.00~26.80m,层顶高程-23.21~-18.44m。
○7细砂(Q3mc):灰色,饱和,密实,分选好,磨圆好,颗粒均匀,质地纯,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51.8~52.0m为粉质粘土。
仅zk15号孔揭露该层,揭露层厚16.00m,层顶埋深36.00m,层顶高程-31.45m。
4、地下水情况场地勘察深度内各孔均揭露地下水。
地下水赋存于各细砂层中,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下侧向迳流补给,以蒸发及地下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
勘察期间实测水位埋深 1.25~3.50m,水位标高0.79~2.62m。
勘察期间正值估水期,据区域资料显示该层水年水位变幅在1m 左右,因此年最高水位可按标高3.0m采用。
据在zk13号孔取地下水样分折,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PH=7.89,矿化度1328mg/L,侵蚀性CO2含量11.0mg/L。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按Ⅱ类环境、无干湿交替(长期浸水)条件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本次勘察对主要含水层和隔水层进行了室内渗透试验,各层渗透系数平均值及推荐值见表2。
渗透系数一览表表2v h205、不良地质作用勘察场地及附近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影响岩土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四、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有关规定,对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和原位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分别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另外根据原位测试成果结合地区经验确定细砂○3层的内摩擦角Φ=25°,粘聚力C=0kPa;细砂○4层的内摩擦角Φ=35°,粘聚力C=0 kPa。
五、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1、场地的地震效应(1)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在zk15孔内实测,粉质粘土○2层平均剪切波速为146m/s(杂填土○1层也取该值)、细砂○3层的平均剪切波速为186m/s,细砂○4层的平均剪切波速为345m/s,粉质粘土○5层的平均剪切波速为278m/s,细砂○6层的平均剪切波速为320m/s,细砂○7层的平均剪切波速为372m/s,计算等效剪切波速为213m/s。
本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0m,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评定场地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0.45s。
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详见附件—地球物理原位测试报告)2、饱和砂土液化判别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选取zk5、zk9、zk13、zk18、zk21、zk22资料对该场地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
经初判,场地20m深度内的饱和砂土有液化的可能,采用标准贯入实验法进一步判别。
地下水最高水位按3.0m,基础埋深按5.0m考虑,判别深度20m。
经判别,该场地不存在饱和砂土液化现象。
(详见后附的液化判别计算表)3、特殊性岩土杂填土为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土,疏密不均,为不良地基土,但总体上厚度较小,均处于基坑开挖深度内,基坑开挖时应对其做适当支护。
4、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勘察场地属于同一地质单元,场地内各主要地层的层面总体坡度小于10%,地基土均匀、稳定。
地基土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5、场地的建筑条件综上所述,场地内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分析,建议该综合楼主楼采用筏下桩基础,纯车库部分采用筏板基础。
六、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河口三角洲,地表无不良地质作用,不存在饱和砂土液化问题,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2、杂填土为特殊性岩土,厚度较小,处于基坑开挖深度内,基坑开挖时应对其采取适当的支护。
3、粉质粘土②层分布稳定,可塑为主,局部硬塑,整体均处于基坑开挖深度内,对坑壁稳定有利。
4、细砂③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松散~稍密,为一般地基土。
5、粉质粘土③-1分布局限,仅见于zk23、zk24号孔,可塑~软塑,具中等偏高压缩性,为较差地基土。
6、细砂○4层分布稳定,厚度大,中密~密实,强度较高,为良好地基土和较好桩端持力层。
7、粉质粘土○5层分布较稳定,可塑,具中等压缩性,为较好地基土。
8、细砂○6层分布稳定,厚度较大,密实,为良好地基土和桩端持力层。
9、细砂○7层,仅的zk15号揭露,密实,为良好地基土。
根据钻探记录、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成果,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各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变形参数Es(或E0)及钻孔灌注桩侧阻力特征值(q sa)、桩端阻力特征值(q pa)如下表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一览表表3七、基础方案分析1、基础型式建议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分析,建议综合楼采用筏下桩基础,纯地下车库部分适宜采用筏板基础。
桩基础以钻孔灌注桩为宜,以细砂○4层为桩端持力层,桩长不宜小于10m;筏板基础以细砂○3层为持力层。
各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钻孔灌注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特征值以及变形参数见表3。
2、基坑降水、支护建议该综合楼地下室及地下车库均为一层,基坑开挖深度按5m考虑,开挖深度内地层为杂填土○1层、粉质粘土○2层、细砂○3层。
地下水埋深在1m左右,需降水。
由于坑壁下部及基坑底位于饱水细砂层中,为避免流土、流砂发生,需先降水、后开挖。
根据含水层的渗透性,建议采用真空点井或喷射点井降水,各层的渗透系数见前述表2,影响半径可按经验值采用50m。
预降水后,可采用自然放坡方式进行基坑开挖,杂填土○1层及粉质粘土○2层边坡高宽比可采用1:1.25,细砂○3层边坡高宽比可采用1:1.50。
也可以采用土钉墙支护方式进行该基坑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