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面色暗示疾病 你是哪种脸色
面相识病之面色,学会面诊,你也是大家啊,看面相知道脏腑的疾病

面相识病之面色,学会面诊,你也是大家啊,看面相知道脏腑的疾病上一讲到面部分区,这一讲分享一下面色的判断要点一、面色泛白白色主虚、寒证、虫症。
常见的面白色有如下几种:(一)面色鱿白,虚浮多属阳虚,可见于慢性肾炎、哮喘、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面色淡白无华多属血虚,见于贫血病人。
(三)面色苍白多见于急性病的阳气暴脱。
如大出血、休克引起的血容量急剧下降,以及剧烈的疼痛。
(四)面色灰白多见于铅中毒、肠内寄生虫病(面部灰白兼见白点或白斑)。
此外,若白色见于两眉之间,是肺脏有病;肝病见白色为难治之病。
二、面赤面赤主虚热、实热、血瘀高血压面部红亮;结核病两颧部呈现绯红色;红斑狼疮面颊出现蝶型红斑;心脏有病两颊(两颊及腮)呈赤色;煤气中毒时,面部也泛出樱桃红色;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常见面部通红并伴有口渴,甚至出现抽搐。
三、面青色面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
临床常见面部青色变化,有如下几种:(一)面色青白多见于阴寒内盛,气血凝滞。
常见风寒头痛或里寒腹痛。
(二)面色发青以鼻柱、眉间、口唇为甚,在小儿高热时为惊风之兆。
(三)面色青紫多见于周围循环衰竭、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缺氧及某些内脏剧痛疾病,如心绞痛和胆绞痛等。
四、面黄色面黄色主湿、主脾虚。
临床常见面部黄色变化,有如下几种:(一)黄色鲜明色如金色属湿热,为阳黄。
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及中毒性肝炎。
(二)黄色晦暗色黄如土少光泽,属寒湿,为阴黄。
多见于肝硬变、肝癌、胰头癌等。
(三)面色淡黄干枯或虚肿同时见口唇苍白,但巩膜不黄,称为“萎黄”,是脾胃气虚之象,也是黄肿病的见证。
多由于失血或大病之后气血亏耗,或寄生虫病等原因所致。
五、面黑色面黑色主寒、痛、瘀血、水饮,肾虚。
临床常见面部黑色变化,有如下几种:(一)面色黧黑多为长期慢性疾病,肾精亏损。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二)面色青黑多见于寒凝瘀阻、剧烈疼痛。
(三)紫黑、灰黑常见于瘸瘕积聚、心肺瘀滞,如肝硬变、肝癌、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
诊断学11种面容

诊断学11种面容
1、急性面容
急性病容面潮红,兴奋不安鼻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见于急性感染病,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流行脑膜炎。
2、慢性面容
慢性病容面憔悴,苍白无华面色晦,目光暗淡消耗病,结核肿瘤与肝硬。
3、贫血面容
贫血面容面色白,唇舌色淡表情惫。
4、肝病面容
肝病面容面色白,额鼻双颊褐色斑。
5、肾病面容
肾病面容面色苍,水肿颜面眼睑双。
6、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面容惊恐睑裂宽,眼球凸出目光闪,烦躁易怒宜兴奋,见于甲腺功亢进。
7、黏液性水肿面容
颜面水肿色苍黄,睑厚面宽呆目光,反应迟钝眉发稀,舌淡肥大见甲低。
8、二尖瓣面容
二尖瓣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绀。
9、指端肥大症面容
指端肥大头颅大,面部变长下颌大,眉弓两颧均隆起,唇舌肥厚
耳鼻大。
10、伤寒面容
伤寒面容表情淡,无欲状态反应慢,高热衰竭肠伤寒,脑脊膜炎与脑炎。
11、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面肌痉,苦笑状态破伤风。
面部诊断,中医教你从脸上看出疾病

面部诊断,中医教你从脸上看出疾病颜面望诊是几千年来中医理论精华的一部分,是中医“望、闻、问、切”之一,健康的人脸上应该是干干净净,色泽红润有光泽。
刚出生的婴儿脸上通常都是干干净净的;随着岁月的增长以及空气、水、食物添加剂、环境污染、基因变化、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体健康受到伤害,面部就会逐步产生症状。
通过面部颜色查看健康1.黄色:脾胃,消化系统有问题;2.白色:肺,呼吸系统有问题;3.红色:心脑血管系统有问题;4.青色:肝胆,免疫系统有问题;5.黑色:肾脏、膀胱系统有问题。
面相婴儿的脸是洁净的,当他(她)们断奶吃食物后才显示出心、肝、脾、胃、肾、五脏的能力;随着年龄越大,在脸上表现出来的状态越多。
不外乎有痘、痔、色斑、痕、纹路;一般青少年以痘表现,一般中年人以皱纹表现,老年人以斑表现。
1、脸上长痣、痦子:表示该部位脏器先天功能不足。
2、脸上长斑:表示该部位长期慢性耗损形成的慢性疾病(3~5年形成)。
3、脸上长青春痘:表示该部位脏器现阶段正存在炎症病变(短期形成)。
4、全脸青春痘、斑:是内分泌失调或肝脏免疫功能下降。
具体面相1、心脑血管压力区:多数长痘、斑和皱纹。
2、心区:长横纹(或一道,或两道,或若干道)多为心脏不好。
鼻纹多为供血不足。
3、脑区:长竖纹(左右眉毛的内侧川字文,或三道,或两道)心脑血管不好。
印堂发红为血脂粘稠多为高血压。
4、肝区:长鱼尾纹和斑。
5、胆区:发青。
6、脾胃区:颜色异样(或红鼻头)多为脾胃不和。
7、肺区:发暗,下凹肺功能不好。
8、肾区:发暗肾虚。
有红疙瘩是腰酸和全身有酸痛的地方,侧脸颊有下凹的地方为肾虚,耳朵小肾虚。
9、膀胱区:发暗、发乌,长痘;膀胱有问题。
10、大肠、小肠区:有斑和“沉色”的红点位肝功能不好。
11、生殖区:颜色异常发青,多为内分泌失调。
12、胸乳区:颜色发暗一边对应一边。
面诊面诊主要分为十二部分:即“心、脑、肝、胆、脾、肺、肾、膀胱、大肠、小肠、生殖、胸乳”。
4种脸色预示疾病缠身

4种脸色预示疾病缠身
惨白。
这种脸色跟气虚、血虚、体寒有关,多有气短、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失眠多梦等症状,可选用人参归脾丸等中成药补充血气。
蜡黄。
这种脸色不是脾虚就是体内有湿气,表现为面色萎黄,少气懒言,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可用四君子丸、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如体内湿气重可用参苓白术丸。
潮红。
这种脸色多阴虚,阴虚主症为五心(手脚心和胸部)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等,可选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
晦暗。
这种脸色的人多为肾虚,主要症状为小便频多、遗精、腰膝酸软、听力减退、气短、倦怠无力、四肢怕冷、宫寒不孕等,可遵医嘱选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等。
面色疾病诊断(面相流年歌诀)

面色疾病诊断面上紫红色:紫色现于四正(即印、准、两颧) 为不死之色;(紫色乃阴骘色)。
当皮肤的颜色变成 (青蓝色) 时,多数为 (青色症) 的初兆。
主要是因血液中的酸素,或氧气的量度有了异常,而引起的,当心脏血液循环系统不良,或呼吸器官受伤,以及血液本身有变化时,皮肤都会展现这种颜色。
至于青色容易出现的部位是咀唇、手指甲、脚指、耳朵、脸颊、鼻尖等,其中以唇的出现率最高。
面上黑褐色:黑如鸟羽者生;黑似烟煤又黑似油抹者死。
皮肤及黏膜 (例如口腔黏膜) 有时会变成黑褐色,这时需格外注意。
代表的疾病有副肾脏疾病、肝硬化、癌症,比较特殊的则有银酸中毒等,皮肤都会变成黑褐色,而肝硬化时,甚至连手背、小臂、颈部均会呈现此色,且颜色随病症的恶化而加深。
面上黄色:黄如蟹膏者生;黄似李杏者生;黄似土色者死。
中国人的肤色本来就是黄白色,因此皮肤变黄时,除非特别注意,否则常会疏忽。
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现黄色的变化,是由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即 (黄疸) 一般是从肝脏异常所引起的病症。
而这种黄色的鉴别要白天在阳光底下观察,便能一目了然。
若在夜里或日光灯下,往往难以发现。
面上青白:青如翠玉者生;青似靛蓝又青似荵草者死。
白而油润者生;白似枯骨者死;白似白雪者生;白似尘垢者死。
肤色变成不平常的白色,原因是黑色素的影响。
当皮肤出现不寻常的白色时,立即可以发觉。
白色症常是先天性的,但白斑的患者仍很多,当突然产生白斑时,是黑色素减少而使皮肤的色素脱落所致。
面上苍白,在贫血或精神性紧张、虚脱、重大失望及挫折时,都会有这种现象出现。
一般而言,因贫血而致脸色苍白的情形常为人们所疏忽。
面上通红:红如鸡冠者生;赤似瘀血者死。
在发烧、羞辱、愤怒,或精神兴奋时出现,以发烧为最重要,其征兆是脸带红色,眼珠湿润并带光泽,这是皮肤的血液加速流动所引起的。
另外红血球增多症也会有此种容貌,不过此时的脸色则几近暗红色。
满面火红而毛孔中有针点之青,及赤丝路者名火里烟,主人命厄至验。
脸色不好看哪里出了问题 这5种脸色要小心

脸色不好看哪里出了问题这5种脸色要小心脸色好比一面镜子,可反映人体是否健康。
皮肤的色泽表现不同,也说明相应的脏腑可能出了问题。
那么脸色不好看哪里出了问题?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脸色苍白指示:气血不足、体质差有些人脸色虽白,但不是白里透红那种健康状态,而是白得不健康,苍白没有血色,这多是气血不足、体质差的表现。
健康建议:1、平时要多吃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如坚果、水果、豆类、鱼肉、鸡肉等,每天拿三五颗红枣、枸杞当零食吃。
2、除了补充营养,建议多做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
3、推荐一款蜜汁花生枣:红枣补气、花生衣补血、蜂蜜滋润,综合生效使面色红润。
把红枣和花生米用温水泡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到熟软,再加入蜂蜜即可。
二、脸色发黄指示:脾胃虚弱或皮肤缺少气血充养脸色发黄多是因为脾胃虚弱或皮肤缺少气血充养导致,还会出现四肢无力、不想动、懒洋洋的感觉。
健康建议:1、平时注意早睡早起和补充营养,多吃高蛋白低脂肉类。
2、经常吃点益生菌,有助于舒畅消化道。
3、推荐一款健脾汤:用茯苓、山药、陈皮、砂仁、党参、白术、白扁豆等适量,同瘦肉一起煲汤即可。
此汤益气健脾、理气和胃,对脾胃虚弱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三、脸色青紫指示:与寒症、痛症和肝气郁结有关脸色青紫多由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所以常常是体寒者多见,还有固定某处的疼痛或肝气郁结。
健康建议:1、如为寒症、痛症则可多吃些羊肉、胡椒、生姜来激发热能,若配以适当的运动效果会更好。
2、气血不畅,还可以多吃丹参、三七、银杏叶等,帮助活血化瘀。
3、如果是肝气郁结,推荐一款玫瑰花茶:玫瑰花瓣(干品)6~10克泡水代茶饮,有理气活血的功效。
四、脸色发红指示:多是热证,或皮肤过敏如果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而两颧绯红,多是虚热;不均匀的皮肤发红,很可能是皮肤过敏。
健康建议:1、如果是虚热,可用西洋参、麦冬、玉竹等滋阴降火。
2、如果是严重的皮肤过敏,应及时就诊。
3、如果是实热,推荐一款降火茶。
中医五色主病口诀

中医五色主病口诀中医五色主病口诀中医五色主病口诀是中医经验总结的精髓之一,通过观察人体的五脏五腑在面色上的变化,可以辨别出不同疾病所对应的颜色,从而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五色主病口诀。
一、红色红色是代表火热病变的颜色,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色泽红润,比如面红如胭脂,舌体鲜红等,这是因为血液循环良好,体内阳气旺盛,是一种体质健康的表现。
另一种是红色过于鲜艳,面色潮红,舌质红绛,这时体内火势偏旺,常伴有热病、火热毒证等症状。
二、黄色黄色是代表黄疸、湿热病变的颜色。
当人体内湿热蕴结时,面色黄暗,苍白无华,甚至夹杂有一些黯黄色,且眼白、尿液颜色呈黄色时,应考虑为湿热之病。
三、白色白色是代表寒邪侵袭的颜色。
当人体内寒湿侵袭时,面色苍白无华,甚至发凉发白,说明体内阳气不足,受寒邪所伤。
此外,若舌体苍白浊胖,舌苔白滑,也是寒邪侵袭的表现。
四、青色青色是代表寒湿病变的颜色。
当人体内湿寒阻滞时,面色青灰不华,常有水肿症状,舌质青润,舌苔白腻。
这表明体内湿寒严重,体内阳气被阻滞,需要进行温通寒湿的治疗。
五、黑色黑色是代表寒冷病变的颜色。
当人体受寒严重时,面色苍黑发亮,唇舌颜色晦暗。
此外,在肾虚、气血不足等疾病时,也会表现为面色暗黑。
因此,黑色是体内寒冷程度严重的体现,需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和调养。
通过参考中医五色主病口诀,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人体在面色上的变化,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然而,面色只是中医诊断的一个参考因素,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因此,在遇到身体不适时,最好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中医诊疗,以便获得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恢复健康。
中医“五色主病”五色诊

中医“五色主病”五色诊
望色,是指观察人体皮肤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又称“色诊”。
一、望面色的原理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说明面部色泽由气血荣于面而成。
由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特别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故面部血脉丰富,脏腑气血充盈而为之所荣。
二、望色、泽
色:一般皮肤的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一种色调,颜色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
泽:皮肤的光泽是脏腑精气盛衰的表现,《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说明人体的皮肤随着精气的充养而有光泽,而精气是由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
三、五色主病
《灵枢•五色》曰:“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说明五色变化不仅可以代表不同脏腑的疾病,而且可借以推断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
四、望色十法
望色十法是根据面部皮肤色泽的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十类变化,以分析病变性质、部位及其转归的方法。
浮沉分表理,清浊审阴阳,策甚别虚实,散抟辨新久,泽夭测成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种面色暗示疾病你是哪种脸色?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而其中最重要的望,就是看脸色。
中医将面色与五行相对应,分为五色——赤、青、黄、白、黑。
正常脸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的,而偏向某种颜色的脸色,往往暗示着不同的健康问题。
你是哪种脸色?
脸色的正常与异常
赤、青、黄、白、黑——脸色虽不同,但都有正常与异常之分。
总的说来,光明润泽是正常的脸色,而晦暗枯槁或某色独见于不应该出现的部位,都属于病色。
面色发青的原因
面色青是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之象。
寒气流于血脉,导致气滞血瘀,面色会发青,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身体会发痛,也会见青色;还有一种是肝不好,肝病导致血不养筋,也会导致面色青。
青色对应肝面色青要养肝
青色与肝相对应,面色青多与肝有关。
肝主藏血、疏泄,能调节血液流量和全身气机。
肝好则气血平和,面部血液运行充足,面色红润有光泽。
养生要点
●药膳食疗:多吃黄绿色、酸味的食物。
如菠菜、油菜、芹菜、橄榄、橘子等。
●肝脏的恢复、血液的净化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
所以养肝要在23点之前入睡。
●生气或情绪的紧张激动都会伤肝,尽量保持心态的平和安宁。
●春季是肝脏活动最旺盛的季节,要多休息,避免肝脏过于疲劳。
TIPS:养肝的食物
大豆及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
含钾丰富的食物:海带、米糠及麦麸、杏仁果、澄、葡萄干、香蕉、李子、瓜子。
西瓜: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降压的作用,富含大量糖、维生素及蛋白酶等。
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
海鲜类:例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修复受损的肝组织细胞。
如果对海鲜过敏,那么就需要忌食,可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等。
面色发红的原因
面色赤色为暑热之色,面色红是因为体内有热,热又有虚热和实热的差别。
实热是满脸通红,多是阳盛之外感发热,或有内热;虚热是只有颧骨两处嫩红,属于阴虚火旺。
红色对应心面色红要养心
根据五行对应之说,红色对应心,面色红多与心有关。
心主血脉,心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面部是血脉最为丰富的部位,所以心脏的盛衰都可以从脸色中看出来。
养生要点
●药膳食疗:多吃红色、苦味的食物。
如胡萝卜、草莓、红豆、西红柿、苦瓜、西瓜等。
●轻松运动有助于强化心血管,坚持散步或慢跑等轻松的运动,有助于锻炼心脏。
●洗澡不要用太热的水,泡澡水位不要高于心脏,这些都会给心脏带来负担。
TIPS:养心的食物
猪心。
性平、味甘咸,有养心补血、安神定惊之功。
富含蛋白质和较多钙、磷、铁、维生素、烟酸等成分,脂肪含量少,能加强心肌营养、增强心肌收缩力。
蜂蜜。
性平味甘,具有滋阴养血、补心润肺之功。
富含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酶类、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有强健、滋补、强壮等功效,能提高脑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功能。
莲子。
性微凉、味甘涩,功能养心补脾、补肾固摄。
除含蛋白质、糖类、少量脂肪、多种维生素外,还富含磷、钙、铁等矿物质。
所含莲心碱有强心降压、平静性欲之功。
脸色发白的原因
健康人的脸色是白里透红,经常不出门在家里待着的人皮肤也白,可病态白是色白如白蜡。
面色白是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
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导致血脉空虚。
白色对应肺面色白要养肺
根据五行对应之说,白色对应肺,面色白多与肺有关。
养生要点
●药膳食疗:多吃白色、辛味的食物。
如白萝卜、大蒜、雪梨、洋葱、生姜、白果等。
●新鲜空气是肺的良药,呼吸新鲜空气能强化呼吸器官。
●在干冷的秋天,呼吸器官最容易受损,需多加注意。
TIPS:润肺的食物
蜂蜜:性味甘、平,入脾、肺、大肠经。
功能补中,润燥,解毒。
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
莲藕:入肺、心、脾经。
熟莲藕性味甘、温、无毒。
食用熟的莲藕可以补心生血,健胃开脾,滋养强壮,莲藕汤利小便,清热润肺。
梨: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维生素矿物质,消渴,清肺,降火,还能滋润肠胃。
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数是因为脾胃气虚,营养气血不好所以在面色上反应;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数是因为脾虚失运,湿邪内停;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属“阴黄”。
黄色对应脾面色黄要养脾
黄色与脾相对应,面色黄多与脾有关。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好则气血旺盛、面色红润、肌肤弹性好!
养生要点
●药膳食疗:多吃黄色、甘味食物。
如南瓜、红薯、玉米、香蕉、山药等。
●肠胃不好,能够通过细嚼慢咽得到改善。
每次咀嚼30次以上才下咽。
●过度劳累、生气都会伤及脾胃,心情开朗很重要。
●潮湿季节,特别要注意饮食卫生。
TIPS:补脾的食物
红薯:俗称甘薯、山芋。
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
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
有补脾健胃的作用。
明代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
脸色发黑的原因
面色黑分为正常和异常的黑色,如晒黑或天生肤色黑,属于正常黑色;若本来无现在有的黑色,或一块黑色独显与脸上,多为异色。
面黑干焦耳齿槁,多数是肾精久耗;面色黑而黯淡,属于阳气不振;面色黑而目白,是肾气内伤;吐泻之后的面黑气喘,是脱阳的症状。
黑色对应肾面色黑要养肾
黑色对应肾,面色发黑多与肾有关。
肾主藏精,肾精充盈、肾气旺盛,五脏功能才能正常运行。
TIPS:补肾的食物
栗子:栗子不仅有补脾健胃的功效,更有补肾壮腰的作用,多吃栗子,可缓解肾虚引发的腰痛症状。
山药:山药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
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黑芝麻: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葡萄:从营养价值来看,葡萄不仅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
中医学也认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脾、肺、肾三经,多吃葡萄可以起到补气养血、滋肾宜肝的作用。
桑葚: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被称为“民间圣果”。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润燥和补肝益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