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成效是教育者多方面的体现,“授业、解惑”即传授知识、技能固然重要,然而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享受至上、道德严重缺失的社会里,“传道”即育人便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这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必须“寓德育于日常的物理教学之中”。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本身就就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包含着许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我们要突出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之中的德育素材,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瞄准德育渗透的最佳实施点,切实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成为规范的社会人,培养其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心理,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

而言,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

一、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在祖国的很多史料中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发展完善的内容。

在讲授“声现象”部分时,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回音壁、三音石、圜丘的阅读教材,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爱国热情。

在学习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讲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中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成镜成像的记载。《墨经这本书对力学、光学现象及物质结构的研究等都属于当时世界最高水平。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同时,物理教学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自然环境、能源分布、历史和现代的科学成就、祖国的建设新貌等,这些都爱国主义的好教材,特别是充分利用教材,介绍我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现代,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热血青年如杨

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终于使我国的航天事业飞跃发展,跃居世界前列……

科学家的这些事迹,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物理学中,各种理论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更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原理等物理知识,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理的指挥高度下,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教给学生,促进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在物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首先要培养学生美的情操。物理学中的美具有简洁、奇异、和谐、对称、统一的特点,这种美的情操是观察自然美而产生的高尚的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