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生自然科学基础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中职生自然科学基础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中职生自然科学基础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2-11-30T10:11:15.1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2月总第70期供稿作者:王淑楷

[导读] 本文利用自己的教学实例,从两大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中职生对自然科学基础的学习兴趣。

王淑楷辽宁省本溪市商贸服务学校117000

摘要:本人从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教学工作多年,由于这门学科知识基本上是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性理科知识,知识难度较大,因此学生掌握这门知识很困难,从而对学习这门知识产生了厌烦情绪。为使学生有效地学好这门知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利用自己的教学实例,从两大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中职生对自然科学基础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自然科学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自然科学基础》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而教学内容却是集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性理科知识,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学,并产生了很大的厌烦情绪。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说明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要让学生有效地学好《自然科学基础》这门课程,关键在于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趣味新奇的实验演示,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超重和失重”一课时,可在装满水的塑料瓶下部穿几个小孔,发现水会流出;然后让其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水并不流出。学生看到此现象感到非常惊奇,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此时教师抓住时机,解释前后现象,这样使学生们充分理解了完全失重状态。

2.用实验导入新课,产生悬念,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例如在讲授“动量和冲量” 一课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用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上的另一支粉笔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入新知识的讲授。

3.课前安排学生独自完成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可安排一些实验材料随手能找到的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亲自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盐的小实验时,让学生在家里把鸡蛋放在醋中浸泡,观察实验现象;在讲到磁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自制指南针。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成生动,富有刺激性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注重课堂授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语言生动风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教学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授“势能”一课时,教师可问学生: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鹅毛向你头顶落下时,你将会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来你又会怎样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用双手遮盖头顶说:“那还不快跑!”这就说明了物体的势能与质量有关。

2.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的教学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情操的具体体现。一个教态大方得体、语言富有亲和力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面带笑容,字里行间都应该流露出对学生真诚的热爱和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两者结合得好就能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中去。

3.利用有趣的自然科学现象、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单元结束,教材中都安排了讲故事,涉及到自然现象、科学家的故事等内容。教学中教师不但不能把它视为可有可无,而且还要重视起来。在每单元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外讲故事比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本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教学目的。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现象,从现象中感知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的意义。

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在传授书本知识,更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学习本学科的意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置问题。例如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科学现象,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

5.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以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