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地区活动断裂构造的遥感特征研究
金沙江断裂带活动与大型滑坡群的关系研究:以金沙江拿荣—绒学段为例

第43卷 第6期2021年12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3,No.6Dec.,2021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1.06.006常昊,常祖峰,刘昌伟.2021.金沙江断裂带活动与大型滑坡群的关系研究:以金沙江拿荣—绒学段为例[J].地震地质,43(6):1435—1458.CHANGHao,CHANGZu feng,LIUChang wei.2021.TherelationshipbetweenactivityofJinshaRiverfaultzoneandlarge scaleland slides:AcasestudyofthesectionbetweenNarongandRongxuealongtheJinshaRiver[J].SeismologyandGeology,43(6):1435—1458.金沙江断裂带活动与大型滑坡群的关系研究:以金沙江拿荣—绒学段为例常 昊1) 常祖峰2) 刘昌伟21)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 4011202)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摘 要 文中从活动构造和灾害地质的角度调查并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并着重分析大型滑坡与金沙江断裂带活动的关系。
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宏大且长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是一条具有挤压性质的超岩石圈断裂带,上新世以来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在曾大同、徐龙、尼中、里甫-日雨、郎中和古学沿线断层地貌清晰。
地质调查和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断裂断错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堆积,在晚第四纪具有明显的活动迹象。
研究区滑坡具有发生频率高、规模大、破坏性严重的特点。
拿荣—绒学38km的沿江区段内在金沙江两岸共发育20余个特大型及大型滑坡,体积一般>1×107m3,有的>1×108m3,且几乎所有滑坡均位于活动断裂上及两侧1km范围内。
这些大型滑坡群的发生与金沙江断裂带的长期活动、演化历史和复杂结构等有密切关系,它不仅使岩体结构变得支离破碎,且持续的活断层作用成为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
川西南地区多重褶皱构造遥感解译

( )研 究区 内复合褶皱 的构造 样式包括:限制型 、横 2 跨 型、迁移 型 、重 褶型 、弯转型等 。通过对 各种 复合褶皱
的特 点和运 动学方 式进行 分析 。研 究认为 ,本区不 同构造 体 系的形成先 后顺序 为 :东西 向最先 、北东 向次之 、北西
和 南 北 向最 晚 。
( )川 西 南 地 区主 要 包 括 川 中 微 地 块 和 黔 北 坳 陷 。 其 1 I
珙 县背斜核 部 出露 寒武系 高台组和 娄 山关 组 ,两翼依
次出露 奥陶系 、志 留系、二叠 系 、三 叠系和侏 罗系 。产状
上 表 现 为 北 翼 陡 ( 角 在 2。 7 。 以4 。 5 。 多 )南 翼 倾 O~ O, 0~ 0为
区域 。由于该地 区地形 多 变,原始 森林 覆 盖率较 高,传统地质研 究方法不 能起 到 良好 的作 用,使得 该地 区构造研 究较为 薄弱 。本文以构造地 质 学和遥 感地质 学为理论 基础 ,结合 遥感技 术 ( S R )和地理 信 息 系统 ( I)方 法,对卫星遥 感像 片 GS 进行 图像处理 ,研 究过 程 中充分 突出遥 感技 术与地理 信息 系统技 术在地质 分析 中的重要性 ,将不 同处理 方法得 到 的图像
河 流 均 依 地 势 由南 ( ) 向北 ( )流 向 。 西 东
究较少 、资料单 一 。同时, 由于该地 区地形 、地貌复 杂 , 传统地质 研究方 式在整 体上存在 局 限性 。卫星 遥感 的技术
特 点恰好 弥补了这一地质研究的欠缺 。 本文采 用遥 感影像 图像 与传 统地质 资料相 对 比,室 内 数据分析 与野外 地质考 察相结 合 的方 法 ,依托 遥感 与地理 信 息系统 ( I )平 台,在构造地 质学与遥感地质学 的基础 GS 上 ,对研究 区域 的地 质现 象 、构造 特征进 行深入 的分析 、 研 究 。在遥 感 图像 处理上 ,主要 针对 出露地表 及在地表 存 在 问接标志 的浅层 构造进 行分析 。在此基 础上 ,结合 已经
青藏高原狮泉河-康西瓦地区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成果

青藏高原狮泉河-康西瓦地区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成果耿涛【摘要】利用最新取得的区域重力资料,参考航磁、遥感、区域地质资料,对青藏高原狮泉河-康西瓦地区重力场分区、断裂构造体系、构造单元、局部异常、深部构造、成矿远景区(带)等进行了研究.对阿尔金走滑断裂西南端的走向和延伸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讨论了2条重力低值带的成因;推断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下部莫霍面隆起的高度,从重力角度提出了对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认识;认为青藏块体在拼合后地壳有2个加厚中心;新圈定了一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地质、矿产、航磁等资料,初步划分出4个成矿远景区(带).【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7(031)005【总页数】8页(P391-398)【关键词】区域重力;地质构造;莫霍面;青藏高原【作者】耿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54;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青藏高原狮泉河—康西瓦地区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给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的《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项目的子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作为项目工作单位,于2003~2005年在该地区开展了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
工作区东邻西藏那曲地区,北东方向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南部及西部为国境线,境外由南向西依次与尼泊尔、印度、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接壤;区内涵盖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绝大部分、日喀则地区的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南部及喀什地区一隅,涉及19个行政(自治)县;面积约411 000km2。
区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高程在4 500~5 100 m,平均海拔大于4 600 m,拥有众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 000~8 000 m的山峰。
该区域南、西、北三面有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数千米巨大的高差挺立于周围邻区之上,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4条弧型山脉相汇聚的地方,外围及内部伸延的许多长大山脉,构成了这一地区的地貌骨架。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64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 4)
图 1 西南三江地区中南段铅锌矿床分布 略图 1. 花岗岩; 2. 花岗斑岩; 3. 二长花岗岩; 4. 钾长花岗岩; 5. 花 岗闪 长岩; 6. 构造单元界线; 7. 铅锌矿床 F ig. 1 D istribution o f the lead zinc depos its in the centra l and southern pa rts o f the N ujiang Lancangjiang Jinsha jiang m eta llogen ic be lt in southw estern China 1 = gran ite; 2 = gran ite porphyry; 3 = adam ellite; 4= m oy ite; 5 = granodiorite; 6 = tectonic boundary; 7= lead zinc depo sit
2. 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类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 银、锡矿床成矿系列
该系列主要分布于义敦弧后盆地中的昌多阔 格聂花岗岩带。义敦弧后盆地在燕山晚期 喜马拉 雅期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十分强烈, 岩体呈大小不等 的岩株、岩基及岩墙产出, 构成了由绒伊措、格聂、昌 多阔等十多个复式岩体组成的昌多阔 格聂花岗岩 带。与铅、锌、银、锡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为燕山 晚期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属 钙 碱 弱 碱 系 列, 岩 石 同 位 素 年 龄 值 为 71~ 119M a[ 5 ] 。岩石中的 Pb、Zn、A g、Sn成矿元素均高出 世界花岗岩平均值数倍至数十倍。成矿主要发生在 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复式岩体中, 形成以热液充填交 代型的铅锌银锡矿床, 如巴塘夏塞铅锌银矿床。
两层 !结构明显, 上层为块状、条带状矿石的层状、 似层状、透镜状矿体, 下层为网脉状、角砾状矿石的 筒状、透镜状矿体, 具有典型块 状硫化物矿床 的特 点, 以超大型呷村铅锌铜银矿床为代表。另外, 还发 育一些受盆地断裂和裂隙控制的火山热液型矿床, 矿化类型主要是石英脉和碳酸盐脉, 矿体规模小, 多 以脉状、短脉状产出, 如热加乡曲靖铅锌矿床。
三江盆地浓江凹陷新生代断层活动及构造演化

三江盆地浓江凹陷新生代断层活动及构造演化刘华【摘要】浓江凹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新生代构造特征、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尚不清楚.通过对地质录井、物探测井、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剖析了浓江凹陷新生代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利用平衡剖面法分析了凹陷构造演化史,探讨了构造演化对油气条件形成及运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江凹陷断裂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发育张性构造和扭性构造.在达连河组沉积时期为初始断陷期,凹陷具有双断结构.宝泉岭组沉积时期为强烈断陷期,东部洼陷发育规模明显大于西部洼陷,具有南沉北翘的特点.宝泉岭组沉积末期,凹陷经历了复杂断坳转换,地层抬升遭受剥蚀,西部洼陷带削截现象明显,富锦组沉积时期以坳陷沉积作用为主,沉积末期为挤压反转期,东部洼陷带发生挤压反转,地层上拱遭受明显剥蚀.道台桥组沉积开始,凹陷进入稳定沉降期.研究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密切,构造活动控制着烃源岩的分布、圈闭类型及展布以及油气的运聚成藏.%The Nongjiang depression in Sanjiang Basin has experienced multi-stage tectonic movements; its Cenozoic structural fea-tures,evolution and relation with oil and gas are still not clear.Through synthetically analyzed mud logging,well logging and seismicdata,anatomized Cenozoic faulting features and activity; analyzed depression structural evolution history through equilibrium profile method;discussed structural evolution impact on oil and gas formation and migration.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orientation of faults in depression is mainly NE,developed tensional and torsional structures.The Dalianhe Formation sedimentation time was the ini-tial rift faulting stage;the depression has dual-fault structure.The Baoquanlingsedimentation time was the strong rift faulting stage, the development scope of depression eastern part was obviously larger than depression western part with features of south down-warping and north up-warping.During the end of Baoquanling Formation sedimentation,the depression experienced complex faulting-depres-sion converted tectonic actions,strata lifted and denuded;cutting phenomenon in depression western part is obvious.The Fujin Forma-tion sedimentation time had mainly depression deposition,during the end stage compression reversal,strata up-warping and obviously denuded.Starting from the Daotaiqiao Formation sedimentation,depression entered a steady subsidence period.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oil and gas formation,tectonic actions controlled source rock distribution,trap types and spreading,as well as oil and gas migration and reservoiring.【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8(030)003【总页数】8页(P12-18,22)【关键词】三江盆地;浓江凹陷;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古落差【作者】刘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0 引言中国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山系统非常复杂,目前普遍认为该区早白垩世存在伸展性质的统一盆地,现今分隔的东部盆地群是由早白垩世统一湖盆破坏而成[1-4]。
地震行业标准《活动断层探察遥感调查》

地震行业标准《活动断层探察遥感调查》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一)任务来源2011年,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首次向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提出了“高分辨率遥感活动构造调查工作规范”的编制任务,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综合考虑本年度规范的申请与批准情况,于2012年度批准了该规范编制任务,编制工作于2013年1月份开始启动。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大陆及其邻近海域地处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相互作用的交接部位,孕震活动构造众多,破坏性地震频发。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活动构造研究也从定性研究阶段发展到定量研究阶段,通过获取活动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地震学等各个方面的定量参数来评价断层的危险性。
活动构造定量化研究除了对具体断裂带的详细研究外,也包括国家从公共安全出发分批实施的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重要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等,以获取国家战略规划和城市发展必需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定量数据。
遥感技术因其宏观性、直观性和非接触性,为活断层的定性、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特别是最近 20 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源的逐步丰富,更加促进了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的深入。
活动构造学研究与地形地貌密切相关,通过对相关地形地貌的目视解译,遥感技术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逐渐成为活动构造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方法,为活动构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定量化数据。
自 2009 年开始,中国地震局启动了“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和“中国地震活断层探察”(喜马拉雅计划)项目,组织数十个研究单位和部门开展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南北地震带的1 /5 万活动断层地质地貌填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子课题大量采用卫星遥感数据( 如、Quick Bird、SPOT、IRS-P5 等) ,开展野外详细调查前的室内解译成图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地质矿产部(1995)发布的《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 000)》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2001)《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1:250000)》对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学调查研究做了相应的规定,为遥感技术初步应用于我国区域地质学调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川木里博念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四川木里博念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马鹏程;王富东;朱余银;韦红样;高贤君;李虎杰【摘要】博念沟金矿位于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甘孜—理塘结合带.为寻求找矿突破,加快博念沟矿区探矿工作步伐,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区金矿化类型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控矿因素主要为一组NNW向断裂,铜钼矿化属于斑岩铜钼矿型,控矿因素主要为二长闪长玢岩;②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脉石矿物的含量在不同的围岩蚀变带及矿体中有较大区别;③矿区化探结果显示,格舒矿段出现Au、Ag、Zn、Pb等元素异常,其中Au极值达到214×10-9,浓集中心点多达7个;苍金矿段出现Pb、Zn、Cu、As等元素异常,且异常带元素套合性较好,上述2个矿段均显示出良好的找矿潜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找矿标志,并认为在甘孜—理塘结合带中除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较好外,斑岩型矿床也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9页(P121-129)【关键词】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作者】马鹏程;王富东;朱余银;韦红样;高贤君;李虎杰【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2地质队,四川成都611743;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川成都610213;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P632;P612西南三江成矿带地处全球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洋壳俯冲、陆—弧碰撞和陆内会聚等一系列大地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1-3]。
三江弧形构造及其控矿意义

2002年第21卷 第4期335~352页云南地质C N53-1041/P ISS N1004-1885“三江”弧形构造及其控矿意义何文举(云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云南大理 671000) 摘 要:弧形构造是较特殊的地质构造形迹,属扭动或旋扭构造,是在特定的递变应力场中产生,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相带以及有成效的控岩控矿作用,往往能提供作为大型2超大型矿床形成宏观机制的同位成矿边界条件。
本文以西南三江地区为重点,就弧形构造控岩控矿作用的某些问题作进一步讨论,并作出相关的成矿预测。
关键词:弧形构造;递变应力场;同位成矿边界条件;成矿预测;“三江”地区中图文分类号:P5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885(2002)042335218构造是控制内生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构造型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
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成矿预测和成矿理论的加深讨论,必须在内容和方法上对控矿构造作加深研究。
通过长期普查勘探实践,结合部分文献资料,认为弧形构造是众多控矿构造型式中最卓有成效者,是十分有利的岩浆和热液的通道(导矿构造)、侵位和沉淀的稳定场所(储矿构造),是研究同位成矿即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宏观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越来越多地受到科研及野外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文中所指弧形构造,是变质岩带、岩浆岩带、韧性剪切带及断裂、褶皱、壁理、节理等构造形迹在空间上呈弧形展布的构造或构造系,产生于特定的递变应力场中。
“三江”褶皱造山带中孕含着一系列不同级别的多重弧形构造,而且几乎都是控矿构造。
本文以云南、特别是三江带的弧形构造为重点,结合其它一些实例,试图说明巨大的弧形构造即是矿化集中区,为广义的同位成矿空间,因而研究区域性弧形构造具有找矿的区位意义;而次级弧形构造则是直接控制或影响矿田、矿床和矿体的形成、改造、产状及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矿田矿床构造即狭义的同位成矿空间,对其研究具有成矿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交 汇 区
活动 断裂方 向
地震 带 最大 地震 6 . 5 级 7 — 7 . 5 级 7 . 3 级 7 . 3 级 5级 发 生 时间 1 9 7 5 年 5 月 1 8 6 6年 4月 1 8 7 0 年 4月 1 9 4 8 年 5 月 1 9 2 3 年 8月
D0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0 9 9 5 . 2 0 1 4 , 0 1 . 0 3 0
西南三江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流域面积约 8 7 万k m , 涉及青海南部 , 西藏东部 ,四川西部及云 南 中 、西部 行 政 区域 。西南 三江 地 区位 于欧亚 板块 和 印度板 块 的交 接地 带 ,属 于 中国地 势一 、二级 阶梯 过渡区 , 地貌 以山地、高原为主。由于受 印度板块 向北 、北东 向的推挤 的影响 ,第四纪以来区内新构造 活动强烈 ,深大断裂体系发育 ,活动断裂众多 , 地震活动频繁 、地质灾害发育 ,人居环境差。近年来 , 区内及邻区发生的汶川 、玉树 、会理 、巧家等特大、大地震 和舟曲、映秀等特大泥石流灾害均与活动断 裂构造关系密切。通过遥感图像提供的地质构造信息为重要依据 , 对 西南三江地 区断裂活动进行遥感解 译和分析 , 判识活动性断裂 , 研究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 , 并为调查和监控断裂的流动提供更多新 的证据。 活动 断裂 Ⅲ 在遥感影像上具有清晰的线性特征 ,往往引起地貌景观 、水系格局等变化 , 这些特征在遥感 影 像 上 通 过 颜 色 及 空 间 纹 理 以 直 接 或 间 接 的 裂构造 的遥 感特 征研 究
交于强烈活动的 N W 向金沙江一 红河深大断裂带的构造部位 , 各组断裂相互斜交形成构造盆地及断陷湖 , 这里缺乏壳 内低速层 ,是应力易于积累的地方, 也是地震易发区。
表 2 西 南 三 江 流 域 内活 动 断 裂 交 汇 区 主 要 地 质 特征 表
收稿 日期 :2 0 1 2 -1 1 — 2 9
基 金项 目: 中 国地 质调 查 局 国土 资 源大调 查 项 目 “ 西 南 三江 区域遥 感地 质 综合调 查”( 1 2 1 2 0 1 0 9 1 1 0 9 3) 作 者 简介 :韩磊( 1 9 8 3 一 ) ,男 ,四川 成都 人 ,工程 师 ,主 要从事 遥感 地质 工作
1 主要 断裂构造 的遥感解译标志
西南三江地 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卫星遥感图像特征较 明显 , 一般具线形浅色带 ( 线) , 断层崖 、 对头沟 等微地貌 ,断陷 ( 拉分 ) 盆地 、温泉及地震 中心点 、地质灾害等沿断裂分布等 图像及指示性地物特征Ⅲ 。 解译 标 志见 表 1 、图 1 ~ 4 。 表1 西南三江地区活动断裂影像遥感解译标志特征表
2 . 1 活 动 断裂具 有 活动 的普 遍性 和 活动强 度不 均衡 性 西南 三 江地 区 内新 构 造活 动一 直在 强烈 持续 的进 行 ,不 论是 活动 地 区还是 相对 稳定 地 区 ,不 同时期
形成 的新 、老断裂在同一区域动力作用下都有活动 ,具有普遍性 。第 四纪 以来 区内断裂无活动 、不活动 之分 ,只有活动程度和活动方式之分。由于区域地质构造环境和断裂性质 、规模的差异 ,各断裂带活动
2 0 1 4 年3 月第 3 4 卷第 1 期
四川地质学报
V o 1 . 3 4 N o . 1 M a r . .2 0 1 4
西 南三江地 区活动 断裂构造 的遥感特征研 究
韩 磊 ,范 敏 ,黄 洁 ,刘 智
( 四川省地质调查 院,成都 6 1 0 0 8 1)
摘要 :西南三江地 区是 我 国地质构造活动 比较强烈的地 区,其 中又以断裂活动为主体 ,控制地 区地质环境 变化 ,致使 生 态环境或人类生存环境受到重 大损失和破坏 。以遥感 图像提 供的地质构造信息为依据 ,在解 译区 域断裂构造基础上 ,确立 了活动断裂遥感解译标志 ,总结 了区内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 ,并结合 断裂构 造对该 区 地震 、地质 灾害以及 第四纪地 区的影 响作 用作 出分析评 述。 关键词 :遥感特征 ;活动性 断裂 ;网络 断裂;西南三江 中图分类号 :T P 7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0 9 9 5( 2 0 1 4)0 1 — 0 1 2 5 — 0 5
6
7 8 9 l 0
雷
波
N W 向 、s N向 、N E向
N N W 向、N E向 N W 向 、S N向 、N E向 N W 向 、s N向 N W 向 、S N向 、N E向
马 边一 昭通地震 带
香格 里拉 地震 带 木里 一 丽 江地震 带 东北 冕 宁一 西 昌地震 带 南部 木 里一 丽 江地震 带 中部
2 活动断裂基本特征
西南 三 江地 区是 由多个 板块 、断块 ( 体) 组成的复 杂地 质结 构 ,是 第 四纪 以来 为 活动较 强 烈 的地 区。 区 内
断裂主要沿 N W 向、N E向 及S N向、 E W 向四个主要方 向展布。 该 区活动断裂具有新生性 、 普遍性 、 活动强度不均衡性及网络状等 特征 。
1 2 3 4 5
曲麻莱 甘 巴 理 冕 孜 塘 塘 宁
N W 向、E W 向 、N E向 N W 向 、S N向 、N E向 近S N向 、N E向 N W 向 、S N向 N w 向 、S N向 、N E向
曲麻 莱一 玉树地 震带 西北 甘 孜一 炉 霍地震 带 西北 巴塘地震 带北 部 理 塘地震 带西 北 冕 宁一 西 昌地震 带 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