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前景

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高性能光电子器件的需求增加,新型透明导电薄膜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具有高透明度和高导电性能的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光电传感器等光电子器件。
本文将通过对新型透明导电薄膜的特点和在不同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前景的论述,探讨其在光电子技术领域的潜力。
一、新型透明导电薄膜的特点新型透明导电薄膜相比传统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它们具有优异的透明性。
在可见光范围内,新型透明导电薄膜的透射率高达90%以上,可以保证光电子器件的良好视觉效果。
其次,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新型透明导电薄膜的电阻率低,能够在不损失透明性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的电导,有效提高光电子器件的性能。
此外,它们还具有优异的机械柔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于加工和集成到复杂器件结构中。
二、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而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太阳能电池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们可以作为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材料,取代传统的锡氧化物导电膜。
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具有更高的透过率和更低的电阻率,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和电流输出效率。
其次,它们可以作为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基底材料,提供良好的柔性、可弯曲的特性,使得太阳能电池能够适应更多的形状和应用场景。
因此,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有望推动太阳能技术的发展。
三、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应用前景液晶显示器是现代电子产品中应用广泛的显示技术,而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们可以作为电容式触摸屏的传感器材料,实现对触摸信号的高效检测。
新型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性能优异,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流传导,使得触摸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其次,它们可以作为光子透过膜材料,调节液晶显示器的透光性能,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因此,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改善人们的视觉体验。
2024年柔性透明导电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柔性透明导电膜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柔性透明导电膜(FTCF)是一种具有极高透明度和导电性能的薄膜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光伏、触摸屏、柔性显示器和智能穿戴等领域。
本文将对柔性透明导电膜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市场规模柔性透明导电膜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增长。
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柔性透明导电膜市场规模达到了X亿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X%的复合年增长率继续增长。
应用领域1.电子设备:柔性透明导电膜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触摸屏和显示器。
2.光伏:柔性透明导电膜在太阳能电池板中起到导电和保护层的作用,提高了光伏电池的效率和可靠性。
3.触摸屏:柔性透明导电膜是触摸屏技术中的关键材料,具有高透明度、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磨性。
4.柔性显示器:柔性透明导电膜被用作显示器的电极材料,实现了显示器的柔性和弯曲。
5.智能穿戴:柔性透明导电膜被用于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的触摸屏和显示屏。
主要厂商柔性透明导电膜市场上主要的厂商包括:1.公司A:公司A是全球领先的柔性透明导电膜制造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光伏领域。
2.公司B:公司B专注于柔性透明导电膜的研发和生产,其产品在触摸屏和柔性显示器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3.公司C:公司C是柔性透明导电膜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产品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市场驱动因素柔性透明导电膜市场的发展受到以下因素的驱动:1.新型设备需求: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更新换代,对柔性透明导电膜的需求不断增加。
2.技术突破:柔性透明导电膜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改进,使其在电子设备和光伏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3.环保要求:柔性透明导电膜相对于传统材料具有更低的能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受到环保要求的推动。
4.智能穿戴市场增长: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增长迅速,对柔性透明导电膜的需求也在增加。
市场挑战柔性透明导电膜市场面临以下挑战:1.成本问题:柔性透明导电膜的制造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透明导电薄膜材料是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和导电性的材料,主要用于触摸屏、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在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智能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
本文旨在介绍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最新进展。
一、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制备主要有四种方法,分别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法以及复合方法。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作用从材料中去除杂质、提高电子迁移速率等方式来制备透明导电薄膜材料,主要包括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束法等。
其中,蒸发法是以高温下将材料加热至蒸发状态,通过气相沉积的方式进行材料沉积;溅射法是利用惰性气体离子轰击靶材,使靶材表面产生材料离子,然后通过扩散源向基底材料进行沉积;离子束法则是利用离子束束流轰击材料表面,使表面发生置换反应,从而形成透明导电薄膜。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从溶液中控制自组装,形成透明导电薄膜材料,主要包括溶剂热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溶剂热法利用溶剂在高温或高压下的变化,形成自组装现象,从而得到透明导电薄膜。
水热法则是通过溶剂中的水形成水合物,进行自组装,从而形成透明导电薄膜。
溶胶-凝胶法则是通过在溶胶体系中形成凝胶粒子,进行自组装,形成透明导电薄膜。
3. 生物法生物法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透明导电薄膜,主要包括生物小分子材料、生物体内外骨架、生物合成纳米材料等。
其中,生物小分子材料是自然生物体中能够随机配位,形成透明导电材料的小分子材料;生物体内外骨架是基于蛋白质、细胞等形成的骨架结构进行制备;生物合成纳米材料则是采用生物合成方法得到的纳米材料,具有生物特性与透明导电材料性质相结合的优点。
4. 复合方法复合方法是将两种或以上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结合,形成透明导电薄膜材料,主要包括汽相沉积-电沉积、共沉淀-电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氟离子注入等。
新型材料透明导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材料透明导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
在众多材料中,透明导电材料因为其优异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
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薄而均匀的透明导电层,在光学显示、太阳能电池、智能玻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透明导电薄膜如今已经成为制备高端平板显示器的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1. 透明导电材料的定义透明导电材料是一类既能透过光线,又能导电的材料。
传统的导电材料像铜、银等都不透明,而透明材料如氧化铟锡、氧化锌等又不导电,而透明导电材料兼具透明性和导电性。
这类材料呈现半导体特性,电子交换和激发的能量远小于其禁带宽度,其传导极短,间接带隙半导体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很小,故可透明。
2. 透明导电材料的分类透明导电材料主要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和碳化物等。
其中氧化物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一种。
常见的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有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镓(Z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镉锌(CZO)、氧化钨(WO3)等。
除了氧化物,氮化物和硫化物等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3.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透明导电薄膜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溅射、电子束蒸发、离子束蒸发、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材料和应用场景需要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透明导电材料都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但这种方法制备过程中需高温和真空条件,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制备低成本、大规模的透明导电薄膜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4. 新型材料透明导电技术的应用透明导电材料具有透明、导电、机械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强等多种优良性能,在现代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透明导电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平板显示器、信息显示及照明、触摸屏、紫外线照射设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
以平板显示器为例,传统的CRT显示器会因为屏幕厚度及分辨率等因素影响时会出现一些缺陷。
而平板显示器依赖于透明导电薄膜,能够呈现更为清晰、更加平坦的图像。
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电子器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在光电子器件的构成中,透明导电薄膜作为关键材料之一,其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并分析其的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应用液晶显示器是目前最常见的光电子器件之一,而透明导电薄膜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透明导电薄膜常常采用氧化铟锡(ITO)材料,但其制备成本高、脆弱易碎,限制了液晶显示器的发展。
而新型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如氧化锌(ZnO)、导电高分子等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透明导电薄膜存在的问题。
这些新型材料不仅制备成本低,而且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稳定性,使得液晶显示器在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
二、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而透明导电薄膜在其构造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太阳能电池中,常使用ITO薄膜作为电极材料,但其成本高、柔韧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发展。
相比之下,新型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如氧化锌、碳纳米管等的应用将大大改善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这些新型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导电性能,还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效果和光电转化效率,使得太阳能电池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三、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触摸屏技术中的应用触摸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透明导电薄膜在触摸屏的制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ITO薄膜存在成本高、易碎性等问题,限制了触摸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新型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应用,如碳纳米管、导电聚合物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些新型材料制备成本低、柔韧性良好,且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和导电性能,可实现更高灵敏度和更可靠的触摸屏操作体验。
四、新型透明导电薄膜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趋势。
2024年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在电子设备、太阳能电池、触摸屏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讨论其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概述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特殊导电性质和透明性使其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市场主要由几家大型企业主导,包括A公司、B公司和C公司等。
这些企业在石墨烯生产、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竞争优势。
市场需求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出色性能使其成为电子产品制造商的理想选择。
它具有高导电性、高透明度、柔性和耐蚀性等特点,能够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对透明导电材料的要求。
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的普及,对透明导电薄膜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技术进展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不断突破,其性能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目前,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机械剥离法和化学还原法等。
这些制备方法在提高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性和透明度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市场挑战尽管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普及。
其次,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仍需要改进,以满足电子产品长期使用的要求。
此外,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也面临一定的技术和市场障碍。
市场前景尽管存在一些挑战,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能够为柔性显示器和智能健康监测器等产品提供理想的电子材料。
同时,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在太阳能电池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也有望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结论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尽管市场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市场仍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明导电薄膜作为电子元件中的重要材料,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具有透光性和导电性,并且十分薄而均匀。
它的主要成分是针对不同应用的不同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锡锌(ITO/IZO)等。
透明导电薄膜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液晶显示器、有机太阳电池、触摸屏、柔性显示器、LED照明等。
那么,如何制备透明导电薄膜,以及它的应用研究进展如何呢?一、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一)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锡(ITO)是最早研究成功的透明导电膜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平面液晶显示器和触摸屏等领域。
常用的ITO制备方法有磁控溅射法、电子束蒸发法、直流磁阻式溅射法、激光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磁控溅射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产量高,膜质量好。
(二)氧化铟锡锌(ITO/IZO)氧化铟锡锌(ITO/IZO)作为新型的透明导电材料,其导电性能、透光性能和机械性能都优于传统的ITO材料。
常用的ITO/IZO制备方法有磁控溅射法、电子束蒸发法、直流磁阻式溅射法、激光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其中,磁控溅射法仍然是最主要的制备方法。
(三)金属网格薄膜金属网格薄膜是一种新型的透明导电薄膜。
它使用了一种叫做纳米光学的技术,以及金属纳米颗粒的微观结构,制备出高性能的透明导电薄膜。
常用的制备方法有滚压印刷法、离子注入法、模刻蚀法等。
二、透明导电薄膜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是透明导电薄膜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透明导电薄膜为液晶显示器提供了能够传输电信号的材料基础。
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满足透明度、电学性能、机械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未来液晶显示器的发展,也将更加关注透明导电薄膜的材料改进和性能提升。
(二)LED照明LED照明是透明导电薄膜的另一大应用领域。
透明导电薄膜可以作为透镜、反射层、散热器等,为LED照明提供基础材料和构造。
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电子器件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其中,透明导电薄膜作为光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潜在挑战。
一、透明导电薄膜的概述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具备高透明性和电导率的材料,能够实现光的穿透以及电流的传导。
传统的透明导电薄膜主要采用氧化铟锡(ITO)材料,然而其成本高昂、柔性差、易碎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型透明导电薄膜材料。
二、新型透明导电薄膜的应用(一)有机透明导电薄膜有机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新型材料,具备柔性、可塑性等优势,在柔性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该薄膜能够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备,从而实现低成本生产和大面积制备。
此外,与传统的透明导电材料相比,有机透明导电薄膜还具备更好的可替代性和可降解性能。
(二)碳纳米材料透明导电薄膜碳纳米材料透明导电薄膜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材料之一。
其中,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是最具代表性的碳纳米材料,具备优异的导电性和透明性。
这些碳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化学还原法、机械剥离法等方法制备成薄膜,具备较高的导电性和机械柔性,适用于柔性光电子器件的制备。
(三)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是另一种备受研究的新型材料。
相比于传统的ITO薄膜,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具有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可替代性和更高的可靠性。
此外,这些氧化物材料还具备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适用于光电子器件中的透明电极和光电转换层等功能。
三、新型透明导电薄膜的优势(一)优异的导电性能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具备优异的导电性能,能够实现高效的电流传导。
这能够提升光电子器件的性能,并使其在应用中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高透明度新型透明导电薄膜具备高透明度,能够使光线充分穿透,不妨碍观察对象。
这对于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屏等光学器件的应用尤为重要。
(三)良好的柔性和可塑性相比传统的透明导电薄膜材料,新型透明导电薄膜通常具备较好的柔性和可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李世涛乔学亮陈建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综述了当前透明导电薄膜的最新研究和应用状况,重点讨论了ITO膜的光电性能和当前的研究焦点。
指出了目前需要进一步从材料选择、工艺参数制定、多层膜光学设计等方面来提高透明导电膜的综合性能,使其可见光平均透光率达到92%以上,从而满足高尖端技术的需要。
关键词:透明导电,薄膜,平均透光率,ITO,电导率1 前言透明导电薄膜的种类有很多,但氧化物膜占主导地位(例如ITO和AZO膜)。
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简称为ITO)薄膜、氧化锌铝(Al-dopedZnO,简称AZO)膜都是重掺杂、高简并n型半导体。
就电学和光学性能而言,它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透明导电薄膜。
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TCO:TransparentandConductiveOxide的缩写)的研究比较早,Bakdeker于1907年第一个报道了CdO透明导电薄膜。
从此人们就对透明导电薄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从物理学角度看,透明导电薄膜把物质的透明性和导电性这一矛盾两面统一起来了。
1950年前后出现了硬度高、化学稳定的SnO2基和综合光电性能优良的In2O3基薄膜,并制备出最早有应用价值的透明导电膜NESA(商品名)-SnO2薄膜。
ZnO基薄膜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得火热。
TCO薄膜为晶粒尺寸数百纳米的多晶;晶粒取向单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是ITO、FTO(Sn2O:F)。
1985年,TakeaOjioSizoMiyata首次用汽相聚合方法合成了导电的PPY-PVA复合膜,从而开创了导电高分子的光电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使透明导电膜由传统的无机材料向加工性能较好的有机材料方面发展。
透明导电膜以其接近金属的导电率、可见光范围内的高透射比、红外高反射比以及其半导体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显示器、气敏元件、抗静电涂层以及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SIS)异质结、现代战机和巡航导弹的窗口等。
由于ITO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因而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薄膜晶体管(TFT)制造、平板液晶显示(LCD)、太阳电池透明电极以及红外辐射反射镜涂层、火车飞机用玻璃除霜、建筑物幕墙玻璃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很多:物理汽相沉积(PVD)(喷涂法、真空蒸发、磁控溅射、高密度等离子体增强(HDPE)蒸发、脉冲激光沉积(PulsedLaserDeposition,简称PLD)技术、化学汽相沉积(CVD)、原子层外延(ALE)技术、反应离子注入以及溶胶-凝胶(Sol-Gel)技术等。
然而,适合于批量生产且已经形成产业的工艺,只有磁控溅射法和溶胶-凝胶法。
特别是,溅射法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易于获得大面积均匀的薄膜,而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件中ITO薄膜的制备。
美欧和日本均在发展ITO产业,其中日本夏普、日本电气和东芝三大公司都在其工厂内开发ITO薄膜。
深圳几家导电玻璃公司在进口和国产生产线上制造LCD用导电玻璃。
而AZO薄膜由于其在实用上还有许多问题,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
综上所述,ITO薄膜性能优异,制造技术成熟,产品应用广泛,需求量巨大,产业化前景看好。
2 透明导电膜的性能透明导电膜是指:1)对可见光(λ=380~780nm)的光透射率高;2)电导率高。
确切地说,可见光的平均透光率Tavg>80%,电阻率在10-3Ω·cm以下的薄膜才能称为透明导电膜。
透明就意味着材料的能带隙宽度大(Eg>3eV)而自由电子少。
另一方面,电导率高的材料又往往自由电子多而像金属,从而不透明。
只有能同时满足这两种条件的材料才能使用在透明导电膜上,这就从理论和工艺上给人们提出了有趣的矛盾。
为了使透明金属氧化物膜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就必须使薄膜材料的费米半球的中心偏离动量空间原点。
根据固体物理学的理论,可以利用“载流子密度”的“杂质半导体”技术,制备既有较高的电导率又有良好透光性能的薄膜。
现在制备透明导电膜的技术有两种:1)造成氧空位在;2)掺杂。
2.1 ITO薄膜的结构用SEM(扫描电镜)研究了采用各种技术生长的ITO薄膜的微结构,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制备的ITO膜都为立方铁锰矿多晶结构(即立方In2O3结构)。
工艺不同其多晶结构主取向不同,也会稍微影响其晶格常数。
组成多晶体的大晶粒中含有亚晶粒区In2O3。
2.2 ITO薄膜的电学性质ITO膜的主要成分是In2O3,其禁带宽度为3.75~4.0eV,所以In2O3是一种透光性较好的材料,其导电不是依靠本征激发而是依靠附加能级上的电子和空穴激发。
ITO薄膜实际上是一种高简并的n型半导体,因为掺锡和形成氧空位分布于材料中从而使其导电粒子-载流子密度ne大大增加(1021cm-3,电阻率δe急剧下降(7×10-5Ω·cm),电导率很接近于金属导体, δe=neeμe,式中μe为电子迁移率 e为电子电荷)。
掺锡后的In2O3可表示为In3+2-xSn3+x·O3,掺杂反应可表示为In2O3+xSn4+→In3+2-x(Sn4+·ex·O3+xIn3+形成氧空位的反应可表示为:In2O3→In3+2-x(In2+x·2e)xO2-3-x+x/2O2↑Sn4+与In3+的半径相近,于是Sn4+容易置换部分In3+。
易变价的Sn4+俘获一个电子而变成Sn4+·e即Sn3+而保持电中性。
这个电子与Sn4+的联系是弱束缚的,是载流子来源之一。
另一方面,在还原处理ITO膜时,In2O3中的部分氧离子(O2-)脱离原晶格,留下的电子使部分铟离子(In3+)变为低价的(In+),即符合化学计量比的In2O3变为In3+2-xIn+O2-3-x。
这样可获得高电导率高透光率的ITO膜。
2.3 ITO薄膜的光学性质ITO薄膜在可见光区 λ=360~780nm)透过率达到90%以上,红外反射(λ=1-2μm)可超过90%。
对微波具有明显的衰减作用,可将电磁波降到-30dB,人们发现透明导电膜都存在“蓝移”现象 Burstin-Mosseffect),一般随着掺杂比增大,光吸收边界的“蓝移”现象越明显。
掺铝氧化锌 ZnO:Al)薄膜是纤锌矿结构,如图2所示。
AZO膜也是n型半导体。
这种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一般在89%左右,在氢气环境中的化学稳定性比ITO薄膜要温度。
电阻率可达到3.0×10-4Ω·cm。
3.透明导电膜的种类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目前透明导电薄膜主要有:金属膜系、TCO、其它化合物膜系、高分子膜系、复合膜系等,如表1所述。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前两种。
4 TCO薄膜制备工艺的进展4.1 衬底材料衬底材料的选择,除要求其透明之外,尚需考虑它与TCO薄膜热膨胀系数的匹配。
TCO膜衬底一般采用非晶SiO2涂层的钠钙玻璃(SiO2涂层的作用是抑制玻璃中Na+向ITO薄膜扩散)、单晶硅、ZnS等硬衬底材料,也可采用柔软的聚合物材料。
对于玻璃衬底,一般采用PVD、DiP-coating、MS、CVD;塑料衬底,一般用真空蒸镀、溅射法、离子镀。
4.2 物理汽相沉积(PVD)目前已能用各种PVD技术,包括EB蒸发、HDPE蒸发和DCMS(直流磁控溅射)等沉积出较高质量的TCO薄膜。
MS(溅射)工艺制备ITO薄膜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方法,其主要是利用直流(D.C.)和射频(R.F.)电源在Ar或Ar-O2混合气体中产生等离子体,对合金靶(In:Sn)或氧化物陶瓷靶(In2O3、SnO2)进行轰击,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可在各种衬底上获得大面积均匀ITO薄膜。
因此获得广泛应用。
表2比较了各种PVD法制备ITO薄膜。
图3是PLD沉积工艺原理图,高真空系统的KrF激光器发出脉冲激光会聚在靶表面使其表面融化汽化沉积到基片上成膜。
PLD沉积薄膜具有很多优点:工艺可重复性、化学计量比精确、单一晶相、晶粒择优取向等。
操作上十分简单,可以通过改变激光脉冲频率(1~400Hz)获得较高的沉积速率(0.3~100nm/s)而不改变基本的物理工艺。
此外,通过改变气压(10-2~100Pa)来控制成膜粒子的能量l~100eV 但PLD的应用还不普遍。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制备工艺条件(靶中锡掺杂量、淀积速率、氧分压、衬底温度、功率、退火处理、膜厚)对ITO薄膜的光电特性都有极大影响。
优化这些工艺参数,可获得优质ITO薄膜。
4.3 化学汽相沉积(CVD)法化学汽相沉积(CVD)法是气态反应物在衬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沉积成膜的工艺。
衬底表面上发生的这种化学反应通常为某种源料(铟锡)的热分解和原位氧化。
如果在CVD法中采用TCO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源材料,则称为MOCVD法。
例如制备ITO膜:In(C5H7O2)3(g)+36O2(g)→In2O3(g)+36CO2(g)+21H2O(g)(CH3)4(g)+8O2→SnO2(s+4CO2(g)+6H2O(g)4.4溶胶-凝胶(Sol-Gel)法按工艺分为旋涂法(SpinCoating)和浸涂法(Dip-Coating)。
旋涂法制膜工艺一般为:浸涂法工艺制备AZO薄膜的一种典型过程如图4所示。
将衬底插入含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然后以均匀速度将其提拉出来;在含有水分的空气中,水解和聚合反应同时发生;最后通过热处理形成薄膜。
按溶质分类Sol-Gel法可分有机醇盐(成本高)、无机盐。
后者可先通过热分解制成粒子胶体后成膜,也可先成膜后再热分解。
但,无机盐的水解、聚合性能远不如有机醇盐,常要在溶胶中加入成膜剂。
Sol-Gel法制备薄膜的优点是能大面积均匀成膜、无需昂贵的真空设备、利于实际应用。
实践表明采用该工艺在玻璃两面制成TCO薄膜的热镜性能优于传统镀银薄膜。
5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5.1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现在TCO膜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很热门,材料品种很多,但主要集中在ITO以及In2O3和其他氧化物混合的领域。
目前ITO薄膜不仅电子密度ne可高达1021cm-3,电子迁移率μe在15~450cm2·V-1·s-1范围,电阻率可低到7x10-5Ω·cm,且对可见光的透射率在90%以上,对红外光的反射率也在90%以上。
这些优良的光电性能和易刻蚀,使ITO薄膜成为典型的透明导电薄膜材料而成为主流产品。
近来关于AZO膜的研究开始热起来,这主要是AZO不仅具有ITO的基本性能而且还有其他优良性能(在氢环境中更稳定),有望不久成为ITO的替代产品。
高分子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突破。
将宽禁带的透明绝缘体In2O3,通过掺锡和形成氧空位转变为高简并半导体或透明导电ITO薄膜,这是材料改性研究或功能设计的成功,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应用开发上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