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10月10日公布)

合集下载

2020年《中国法律史》作业二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

2020年《中国法律史》作业二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

2020年《中国法律史》作业二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1.简述奴隶制五刑答:(1)“五刑”是指长期存在于中国奴隶制时代的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常用刑。

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法律中完备的刑法制度。

(2)墨刑: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刻刺并涂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劓刑:割去受刑人的鼻子;剕刑:砍去受刑人足的重刑;宫刑:破坏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大辟:死刑。

2.解释周公制礼更多作业答案威yaoyao9894答: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3.简述七弃三不去答:“七出”是对于古代男性休妻的标准理由,“三不去”则正好相反,是不可休妻的理由。

“七出”指的是:无子、淫佚、不事姑舅、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此七条出自汉代《大戴礼记》。

“三不去”包括: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4.简述马锡五审判方式答: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审判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基础上形成的审判方式。

因该审判方式是由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创造,因此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

5.比较明德慎罚与德主刑辅明德慎罚:要大力提倡"德"化,和推广"德"的作用,在进行惩罚或度者处罚的时候要慎重.德主刑辅:是说要以"德"治为主问,惩罚或者处罚为辅.一个是在面对大答众真正版使用的时候,一个是立法者或者统治者的立法时或权者统治时的理念或者纲要.6.试述《法经》的结构和内容答:(1)《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

《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精品解析: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遗址共发现了6个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A.人类起源B.农耕生活C.部落联盟D.社会制度
年份
新式学堂总数(所)
新式学堂的学生总数(人)
1904
4222
92169
1909
52348
1560270
A.科举制度的废除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爆发D.“双百”方针的提出
9.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A.国际经济的推动者B.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C.全球环境的保护者D.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历史的一脉相承,又是新时代的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各民族发生大规模迁徙和融合的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规模进入中原。黄河流域汉族大批南迁,与南方各族的交往十分频繁和密切。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至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产业扶持、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提升等扶持政策,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民族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
——文字与图表均摘编自李波等《“这十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调查研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土地法大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

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

山林、水利、芦苇地、果园、池塘、荒地等可分土地按标准分配;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矿山、大牧场、大荒地、湖泊归政府管理。

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本法公布前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农民不要求重分,可不重分。

这个大纲在分配土地时,允许中农保有高于贫农的土地量,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土地。

既适应了农民的愿望,巩固了后方,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提供了经验。

全文如下: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三日通过)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第六条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中共中央注:在平分土地时应注意中农的意见,如果中农不同意则应向中农让步,并容许中农保有比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

党史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填空题)

党史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填空题)

党史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填空题)填空题: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3、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有两个人贡献特别突出,在党的创建史上被称为“南陈北李”。

他们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4、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5、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6、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规定,并明确阐释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7、1922年1月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

1923年2月4日以武汉为中心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爆发,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推向顶点。

8、1923年2月7日,军阀吴佩孚血腥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和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等先后被杀害。

9、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1、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席卷中国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12、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电大版)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电大版)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一、名词解释1、禹刑是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

夏朝统治者为了追述他们的祖先,而以命名。

共三千条,规定了奴隶制五刑。

2、《法经》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总结各国变法的经验而作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和封建法典。

共六篇。

对当时各国和以后的立法产生了较大影响。

3、读鞠是指秦汉时期审判结作出判决后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

4、《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于是1947年10月台票10日公布施行。

共十六条。

彻底废除封建及半封建土地制度,衽耕者,实行耕者有其田,保护民族工商的发展。

5、三不去又称,“三不出”,中国古代不能休弃妻子的三种情况。

是指妻子虽然犯了,“三出”之条,但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都,丈夫不得休弃:有所娶无所归不去;怀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6、盗徙封罪是秦朝的罪名,指偷偷地移动田界的标志,侵犯土地所有权,处以赎耐。

7、“重法地”法是宋朝制定的法律制度。

规定京城附近为“重法地”,在重法地犯罪,加重处罚。

本人处死,没其家产,妻子编制千里之外。

8、御史台是中国古代全国最高监察机关。

唐代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御史中丞为副官,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9、质剂是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

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半崦字全。

这种竹简分为两种,长的叫质,的叫剂;买卖奴隶或牛马用长券,即用质;买卖兵器或食品用短券,即用剂。

10、官当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以官品和爵位抵罪的制度。

又叫“以官当徒”。

最早规定在北魏律与南朝陈律里。

11、《唐律疏议》书名,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篇篡。

律是法律条文,疏是解释律文。

共十二篇。

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12、九卿会审是明清时期司法审判制度。

即对于特别重大的监候案件,由三法司部(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同吏、户、礼、兵、工各部尚书和通政使共同审理,但判决后仍须奏请皇帝审核批准。

13、宫刑是奴隶制五刑之一。

割掉男子的生殖器官,破坏女子的生育能力。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七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七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选择题练习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单选题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A. 保持中立的政策B. 扶蒋反共的政策C. 武力干涉的政策D. 遏制中国的政策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A. 中国民主同盟B. 中国农工民主党C. 中国共产党D.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3、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 抗战、团结、进步B. 和平、民主、团结C.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D.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4、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A. 《对目前时局的宣言》B.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C.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 《将革命进行到底》5、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的基础上签署的文件是A.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B.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C. 《和平建国纲领》D. 《国内和平协定》6、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在A. 1945年8月28日B. 1945年10月10日C. 1946年1月10日D. 1946年6月26日7、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A. 西安谈判B. 重庆谈判C. 南京谈判D. 北平谈判8、为应对抗战结束后的局势变化,中共中央在1949年9月19日正式确定的战略方针是A.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B. 向南发展,向北防御C. 向西发展、向东防御D. 向东发展,向西防御9、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不久,国民党特务就在重庆制造了破坏政协协议的A. 五卅惨案B. 较场口惨案C. 下关惨案D. 五二○惨案10、1946年,国民党当局制造的镇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的事件是A. 五卅惨案B. 较场口惨案C. 下关惨案D. 五二○惨案1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国性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A. 东北解放区B. 中原解放区C. 陕北解放区D. 山东解放区12、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兵民是胜利之本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二、多选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形成的两大对立阵营是A. 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阵营B. 以英国为首的战胜国阵营C.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D.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是A. 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B.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建国方案C.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D.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3、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所代表的阶级是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民族资产阶级D. 城市小资产阶级4、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 独立B. 和平C. 民主D. 团结5、在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军民打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自卫反击战包括A. 上党战役B. 邯郸战役C. 平绥战役D. 津浦战役6、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主要党派有A. 中国国民党B. 中国共产党C. 中国民主同盟D. 中国青年党7、在1946年初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协议包括A. 政府组织问题B. 国民大会问题C. 和平建国纲领问题D. 宪法草案问题8、1946年2月10日,在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较场口惨案中被打伤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A. 李公朴B. 雷洁琼C. 郭沫若D. 马寅初9、1946年6月23日,在国民党当局制造的下关惨案中被打伤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A. 李公朴B. 雷洁琼C. 郭沫若D. 马叙伦10、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A. 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B. 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 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 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简答题1、美国在中国抗战胜利后采取的扶蒋反共政策。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问答题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问答题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问答题题库问答题题库30.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1)义刑义杀(3分)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2分)(2)明德慎罚(3分)这一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教化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

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

(2分)31.唐朝的司法机关。

参考答案:(1)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为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第一,大理寺是中央审判机关,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以上案件,以及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

(3分)第二,刑部是中央司法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的案件。

(3分)第三,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动,也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

(3分)(2)地方司法机关仍由行政长官兼理,直接管理诉讼的属吏州一级有司法参军,县设司法佐史。

(1分)32.《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与特点。

参考答案:(1)《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由袁世凯组织的“约法会议”起草、审议和通过,于1914年5月1日公布。

因其确认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又被称为“袁记约法”。

(4分) (2)《中华民国约法》的特点第一,取消实质上的责任内阁制,规定总统制。

(2分)第二,无限扩张总统权力。

(2分)第三,废除国会制,设立咨询性质的立法院。

(2分)30.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其具体内容已无从查证。

(2)“威侮五刑,怠弃三正”。

这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军令《甘誓》中的一条罪行。

(3)“昏、墨、贼,杀”。

其中的昏、墨、贼是夏朝的三个罪名,杀是刑名。

“己恶而掠美为昏”。

“贪以败官为墨”。

“杀人不忌为贼”。

(4)“吕命穆王,训夏赎刑”。

夏朝已经有了赎刑。

31.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

党史党建模拟题2020年(1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党史党建模拟题2020年(1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党史党建模拟题2020年(11)(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问答题1.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口号于何时提出?SSS_TEXT_QUSTI分值: 4答案:1947年10月10日。

2.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口号的提出有什么意义?SSS_TEXT_QUSTI分值: 4答案: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起草的政治宣言里,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这个口号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全国人民的斗志。

3.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整党方针是什么?SSS_TEXT_QUSTI分值: 4答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说服教育为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4.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整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SSS_TEXT_QUSTI分值: 4答案:通过开展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和官僚主义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那些错误严重、屡教不改的党员辅之以组织纪律处分;对极少数混进党内的地主、富农和流氓分子坚决清除出党。

5.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整党的基本方法是什么?SSS_TEXT_QUSTI分值: 4答案:公开党的支部,吸收非党群众参加党的支部大会,使三查三整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对少数被地主、富农和流氓分子操纵的党支部,则由上级组织派出工作组重新组建党支部,并协助支部开展整党工作。

6. “十二月会议”于何时何地召开?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报告?SSS_TEXT_QUSTI分值: 4答案: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并通过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

7. 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主要内容有哪些?SSS_TEXT_QUSTI分值: 4答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阐明了彻底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

(中共中央注:本条所称应予废除之债务,系指土地改革前劳动人民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第五条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第六条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中共中央注:在平分土地时应注意中农的意见,如果中农不同意则应向中农让步,并容许中农保有比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

在老区半老区平分土地时,应按照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关于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进行。


第七条土地分配,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但区或县农会得在各乡或等于乡的各行政村之间,作某些必要的调剂。

在地广人稀地区,为便于耕种起见,得以乡以下的较小单位分配土地。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

分给各人的财产归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第九条若干特殊的土地及财产之处理办法,规定如下:
(甲)山林、水利、芦苇地、果园、池塘、荒地及其他可分土地,按普通土地的标准
分配之。

(乙)大森林、大水利工程、大矿山、大牧场、大荒地及湖沼等,归政府管理。

(丙)名胜古迹,应妥为保护。

被接收的有历史价值或学术价值的特殊的图书、古物、美术品等,应开具清单,呈交各地高级政府处理。

(丁)军火武器及满足农民需要后余下的大宗货币、资财、粮食等物,应开具清单,呈交各地高级政府处理。

第十条土地分配中的若干特殊问题之处理办法,规定如下:
(甲)只有一口或两口人的贫苦农民,得由乡村农民大会酌量分给等于两口或三口人的土地。

(乙)一般的乡村工人、自由职业者及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但其职业足以经常维持生活费用之全部或大部者,不分土地,或分给部分土地,由乡村农民大会及其委员会酌量处理。

(丙)家居乡村的一切人民解放军、民主政府及人民团体的人员,其本人及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

(丁)地主及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

(戊)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国民党政府官员、国民党党员及敌方其他人员,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

(己)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其本人不得分给土地及财产。

其家庭在乡村、未参与犯罪行为,并愿自己耕种者,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

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第十二条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第十三条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

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或农民代表大会所选举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

第十四条在土地制度改革期间,为保持土地改革的秩序及保护人民的财富,应由乡村农民大会或其委员会指定人员,经过一定手续,采取必要措施,负责接收、登记、清理及保管一切转移的土地及财产,防止破坏、损失、浪费及舞弊。

农会应禁止任何人为着妨碍公开分配之目的而任意宰杀牲畜,砍伐树木,破坏农具、水利、建筑物、农作物或其他物品,及进行偷窃、强占、私下赠送、隐瞒、埋藏、分散、贩卖这些物品的行为。

违者应受人民法庭的审判及处分。

第十五条为保证土地改革中一切措施符合于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及意志,政府负责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农民及其代表有全权得在各种会议上自由批评及弹劾各方各级的一切干部,有全权得在各种相当会议上自由撤换及选举政府及农民团体中的一切干部。

侵犯上述人民民主权利者,应受人民法庭的审判及处分。

第十六条在本法公布以前土地业已平均分配的地区,如农民不要求重分时,可不重分。

(本文按《晋绥日报》1947年10月13日版排印)
注: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军行全国土地会议,于九月
十三日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

这份文件不但肯
定了一九四六年《五四指示》所提出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而且改正了《五四指示》中对某些地主照顾过多的不彻底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