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空气 氧气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化学复习基础第1讲 空气、氧气

初中中考化学复习基础第1讲 空气、氧气

第一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 空气、氧气1.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 体积 计算,大约是 氮气 占78%, 氧气 占21%, 二氧化碳 占0.03%, 稀有气体 占0.94%、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说空气是一种 混合物 。

2.氮气化学性质 不活泼 ,常作 保护气 ,如制造氮肥和硝酸的原料、食品防腐等(利用其 化学性质 )。

氧气可 供给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等;可 支持燃烧 ,如炼钢、气焊、航天等(利用其 化学性质 )。

稀有气体是 氦 、 氖 、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稀有气体常被称为惰性气体,常作 保护气 (利用其 化学性质 )和制作霓虹灯(利用其 物理性质 )。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反应原理: 4P +5O 2=====点燃2P 2O 5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生成 大量白烟 ,待装置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原容器且水的体积约占原容器中空气体积的 1/5 。

(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该实验还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使用的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集气瓶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观察 。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红磷点燃后,伸入过慢;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 。

(6)实验室不能用木炭、硫、铁丝等代替红磷,因为 木炭、硫 燃烧后生成气体,不会造成压强差;而 铁丝 在空气中不燃烧。

4.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无色 、 无味 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略大 , 不易 溶于水。

液态时为 淡蓝色 ,固态时为淡蓝色雪花状。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工业上主要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 沸点 不同,通过 分离液态空气法 制得,属于 物理 变化。

注意:不是分解反应。

6.实验室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 4=====△K 2MnO 4+MnO 2+O 2↑ ; 2KClO 3=====MnO 2△2KCl +3O 2↑ ;2H 2O 2=====MnO 22H 2O +O 2↑ 。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空气 氧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空气 氧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空气氧气一、选择题1.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 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B: 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 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D: 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2.3.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C: 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D: 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4.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 加入药品B: 收集气体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验满5.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 都属于氧化物B: 都含有氧元素C: 都含有氧气分子D: 都含有氧气6.7.“空气污染指数”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之一。

目前计入其中的各项污染物除可吸入颗粒外,还应包括的气体是A、、、B、、、C、、、D、、CO、8.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 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 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D. 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9.10.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适量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导管 B 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 导管 B 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D. 该装置可用来增加氧气的湿度二、填空简答题1.2.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消耗空气中的部分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吸入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如图).(1)人吸气时,将活塞A_____ (选填“打开”、“关闭”、“不同“),活塞B_____,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活塞B_____,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3)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3.实验室中红磷长期存放时,若密封不好会变得很潮湿。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第1讲空气氧气课件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第1讲空气氧气课件
4P+5O
2P2O5
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

8.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9.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S+O2 点燃 SO2
C+O2 点燃 CO2


点燃
2C+O
2CO 。
10.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
返回子目录
(二)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1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2H2+O2 点燃 2H2O
电光源,是因为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而不是由于化学性质稳定。
返回子目录
考点 2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污染物: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一氧化碳(或CO)

二氧化硫(或SO2) 、 二氧化氮(或NO2)、可吸入颗粒物和 臭氧(或O3) 等。
2.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1)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植被破坏引起的沙尘;露天焚烧秸秆和
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2)可吸入颗粒物(微粒直径在 10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10,又称飘尘),
我国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 浓度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
中微粒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
返回子目录
考点 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详见“中考实验剖析”)
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C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的排放
返回子目录
11.(2013·河北,8)201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下列做

专题02 空气 氧气(第02期)(教师版)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

专题02 空气  氧气(第02期)(教师版)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

专题02 空气 氧气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考点0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点0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考点04 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1.(2024·湖南长沙)神舟十八号“太空养鱼”项目进展顺利。

下列能供给斑马鱼和宇航员呼吸的气体是A .2O B .2N C .2CO D .2H O【答案】A【解析】能供给斑马鱼和宇航员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故选:A 。

2.(2024·吉林省吉林市)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

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A .二氧化硫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氮气【答案】A【解析】A 、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易形成硫酸,引起酸雨,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B 、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C 、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D 、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 .氮气B .氧气C .水蒸气D .稀有气体【答案】A【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故选A 。

4.(2024·吉林长春)博物馆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保护文物。

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A【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A。

5.(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红磷B.木炭C.硫D.铁【答案】A【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故A符合题意;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没有白烟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产生白烟,故C不符合题意;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专题复习

典型案例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 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 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 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 (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 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典型案例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 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①试管中白磷________, ②热水中白磷________。 ③试管中红磷________。
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尽量加快操作速度
误差分析:
知识框架
如果进来的水的体积大于1/5,可能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种可能,红磷燃烧时,没夹紧弹簧夹。 第二种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
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很难完全避免,我们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知识框架
实验改进:
发现烧杯内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占原气体体积的___, 剩余气体约占原气体体积的_____。 3.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广口瓶内,火焰_____。
实验现象:
知识框架
1.红磷燃烧时有大量__白烟_ 生成。 2.等燃烧停止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发现烧杯内的水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占原气体体积的___, 剩余气体约占原气体体积的____。 3.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火焰______。
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五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误差分析:
知识框架
如果进来的水的体积小于1/5,可能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呢? 1.红磷量不足 2.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3.装置漏气 可以避免
误差分析:知识框架 Nhomakorabea如果进来的水的体积小于1/5,可能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呢? 1.红磷量不足 2.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3.装置漏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空气与氧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空气与氧气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空气与氧气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B.液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2.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以下各项不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是()A.实验前铁丝没打磨B.氧气的浓度较低C.集气瓶内预先没放少量的水D.铁丝末端的火柴刚点燃就伸入集气瓶3.空气的成分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杂质,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5.近年来,空气的污染状况越来越受到我们全社会的关注,空气质量日报,已被许多城市提上日程,下列不被列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是()A.二氧化硫B.可吸入颗粒物C.二氧化碳D.PM2.5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7.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氧化镁B.液态氧C.盐酸D.冰水混合物8.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的空气。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CO B.CO2C.SO2D.PM2.59.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B.洁净的空气是一种混合物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D.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D.只有在点燃的条件下,物质才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11.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2023年化学《空气和氧气》复习目标----中考专题

2023年化学《空气和氧气》复习目标----中考专题
作用下,液面上升,装置内水位会发生变化
的是( C )
A.CO
B.SO2
C.N2
D.PM2.5
CO、SO2有毒,是大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PM2.5是大 气污染物之一,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
聚焦中考:题型典例聚焦
【趁热打铁】
1、【2021内蒙古赤峰】一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该气体是( B )
4、【2021甘肃定西】2021年3月,我省大部分地区遭受非常严重的沙尘天气。下列
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C )
A. 沙尘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和烟尘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不是污染物。
聚焦中考:题型典例聚焦

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现象 氧气 燃烧得更旺,发出明亮的 蓝紫色 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

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原理
S+O2 SO2
注意 硫在氧气里燃烧,在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目的:
事项 溶解吸收生成的 二氧化硫 ,防止 二氧化硫逸出污染环境 。
聚焦中考:考点梳理 3、氧气与木炭反应
空气 空气中:发 红光 ,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中 的气体。 现象
氧气 发 白光 ,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原理 注意
C+O2 CO2 木炭伸入瓶中时,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目的使木炭与氧气
事项 。 充分反应
聚焦中考:考点梳理 4、氧气与铁丝反应
空气中 变 红热 ,不燃烧。 现象
氧气中 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放热,生产 黑色物质 。

2023年中考化学-空气知识点梳理和配套精练

2023年中考化学-空气知识点梳理和配套精练

2023年化学中考知识点梳理+配套精练--空气一、知识点梳理:1、空气成分测定实验:现象:①暗红色的红磷点燃后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黄色火焰,瓶壁感到发烫.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原因: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2、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3、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动植物的呼吸、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

熟石灰变硬、氢氧化钠变质都与二氧化碳有关。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灯泡填充气,还可用来制氮肥。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用于制造霓虹灯、作焊接金属保护气、氦气可填充氦气球。

4、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

气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防治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处理尾气。

二、配套精练: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制成有色电光源B.医疗冷冻麻醉C.食品防腐D.制造化肥2.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3.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大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D.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4.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C.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5.空气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B.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密度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氧气和氮气C.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8.科幻大片《火星救援》讲述航天员在太空求生的星际驻留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 D 装置进行实验时,若铜粉不足,会导致测量结果__偏__小___; 若实验结束后,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会导致测量结果__偏__小___;若 实验结束后,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未将气球内的气体完全挤出,会导致 测量结果__偏__大___。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红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
影响
测量结果 小于15
装置漏气
会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
红磷量不足
氧__气__不__能__完__全__被__消__耗___________
未待装置冷却到室温 装置内气体温度偏高,压强偏大,导
就打开弹簧夹
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测量结果 大于15
点燃的红磷插入瓶中 _空__气__受__热__膨__胀__,__部__分__逸__出______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2_C_u_+__O_2=_=_△=_=_=__2_C_u_O____。 (2)上述反应现象为_铜__粉__由__红__色__变__成__黑__色__,__注__射__器__活__塞__先__向__左__移__动__, _后__向__右__移__动_______。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空气中各成分含量表示的都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 √ )
2.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 ×)
3.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化学变化。
( ×)
4.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 ×)
5.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电光源。 (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小红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硬质玻璃 反应前注射器 反应后注射器 反应消耗的
管的容积 中气体体积 中气体体积
氧气体积
40 mL
20 mL
9 mL
11 mL
造成该实验误差的原因不可能是( AD )
A.未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 B.停止加热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C.装置漏气
D.加入的铜粉太多
后未立即塞上橡胶塞
弹簧夹未夹紧
部分空气受热膨胀逸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拓展探究 2:实验原理改变 (1)实验中能否用下列物质代替红磷,并说明原因。 ①铁丝:_不__能__,__铁__丝__在__空__气__中__不__能__被__点__燃_______; ②镁条:不_能__,__镁__不__仅__与__氧__气__可__以__反__应__,__还__能__与__二__氧__化__碳__、__氮__气__反__应__, _使__集__气__瓶__内__减__少__的__气__体__体__积__不__全__是__氧__气__的__体__积________; ③硫粉、炭粉:_不__能__,__硫__粉__和__炭__粉__在__空__气__中__燃__烧__生__成__气__体__,__使__得__集__ 气__瓶__内__压__强__变__化__不__明__显__,__影__响__实__验__结__论__(_能__,__但__实__验__中__必__须__在__集__气__瓶__底__部_ _加__入__氢__氧__化__钠__溶__液__吸__收__生__成__的__二__氧__化__硫__或__二__氧__化__碳__)___________。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情分析】湖北各地市州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①测定空气 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②实验的误差分析;③实验方案的改进等。(2020 年考查 3 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注:“——”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 另一种物质。 与 O2 有关的化学反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_H_2O_2_____; 乙:_H_2O______。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请写出对应标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②也可以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 B 的导管口处,用来___检__查__装__置__的_____ _气__密__性____。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 变成了红色,原因是_没__有__在__试__管__口__放__一__团__棉__花__,__部__分__K_M_n_O_4_粉__末__随__氧__气__ _流__入__水__槽__中_______。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拓展探究 1:无法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可能的原因:①装置__气__密__性___ 不好;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未__伸__入__集__气__瓶__底__部____;③用排水 法收集时,未等导管口有___连__续__、__均__匀_____的气泡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拓展探究 2: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干燥剂有____浓__硫__酸_____、 ___氢__氧__化__钠__固__体______、碱石灰(CaO 与 NaOH 的固体混合物),装置如图所 示:
化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模块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主题一 空气 氧气
[注:知识清单中“☆”的个数表示知识点的重要程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下一页Fra bibliotek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催化剂的特点 (1)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但并不 是说催化剂不参加反应,实际上许多催化剂都参与了反应,只是经过一 系列变化后,又变回了原来的物质。 (3)探究某物质是不是反应的催化剂,除了看其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 率外,还必须验证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验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 水被压入容器中,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验装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实验步骤: (1)检查____装__置__的__气__密__性______; (2)在集气瓶中装少量的水,再把水面以上的部分分成五等份并作上 记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4)待红磷熄灭,温度降低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充分燃烧);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注意事项】①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橡胶塞,便于气体导出;②停 止加热时,先将导管从水槽里撤出,再撤掉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 的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③用过氧化氢制取 O2 时,长颈漏斗下 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④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 钾粉末进入导管而堵塞导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