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20世纪工艺美术在整个中国美术发展史

20世纪工艺美术在整个中国美术发展史

20世纪工艺美术在整个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辛亥革命以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发生剧烈变化、西方工业文化大量涌入的背景下,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从生产组织、产品结构、生产主体、消费对象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古代工艺美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并以继承与创新、摹仿与进取、衰败与兴盛、滞缓与发展共同构成其自身在20世纪演进的基本特点。

20世纪的工艺美术可以划分为传统工艺、现代工艺和民间工艺三大部分,依据自身发展变化的不同特点又可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30年代之前;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50至60年代;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80年代末至90年代。

30年代之前,伴随大量廉价的外国机制商品的涌入,以皇家宫廷工艺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工艺在激烈的中外商品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

辛亥革命后,传统的宫廷工场经历了由惨淡萧条到彻底解体的过程,原来倍受禁锢的良工巧匠在民间组织起工场、作坊或商会,将属于宫廷皇家的技艺传播到社会,传统工艺由封闭的深宅大院走向民众。

尽管传统手工产品一时难以和汹涌而来的机制产品相抗衡,但传统工艺在民国初年一度仍有所发展。

由于小生产者的保守意识和传统习惯阻碍着对社会需求、发展趋势的思考,加上海外市场对中国传统工艺出于猎奇心理的欣赏,现代早期工艺生产只是囿于传统工艺的范畴,一时间社会上仿古之风大盛。

紧随仿古之风而来的是仿洋风的兴起,此种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际性大萧条期间曾一度兴盛,在某种程度上也适应与满足了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

由于当时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加上中国社会对大工业生产缺乏基本的认识,同时对民族工业生产传统的加强与重视在这一时期呈现薄弱的态势,一时间许多新式工厂纷纷破产倒闭。

战后外国工业产品迅速地将中国产品逐出竞争市场,中国的仿制品根本不具备与舶来品抗衡的力量。

可以说,仿古与仿洋风气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仿造技术的提高和中国新装饰风格的产生,中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匠师与作品,并在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奖牌。

展示空间之近代工艺美术历史形态写真--1929年全国美展之“工艺美术

展示空间之近代工艺美术历史形态写真--1929年全国美展之“工艺美术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总第169期QILU REALM OF ARTS(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57/ dot#10.3969/j.isn.1002-2236.2019.04.011展示空间之近代工艺美术历史形态写真——1929年全国美展之“工艺美术部”研究郭淑敏,聂书法(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本文通过对1929年教育部全国美展工艺美术部之参展者群体及其参展作品的分析,探讨20世纪初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并考察近代工艺美术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关键词: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中图分类号:J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36(2019)04-0057-05清末民初在实业兴国的社会思潮下,工艺美术成为实业界和教育界的关注热点,其发展成果通过教学成绩展、国货展览、博览会和美术展览会等现代展示方式进入社会公共空间,并得到广泛关注。

一、工艺美术部出品概览1929年全国美展是20世纪20,30年代美术界的标志性事件。

该展由教育部主办,级别高,规模大,全部出品为2348件,其中工艺美术部出品288件,就数量而言仅次于书画部和西画部,属重点展示单元之一①。

出品种类涉及图案画、广告画、印花、刺绣、造花、制版、模型、银雕、漆饰、摹古、印刷、丝织、结绒、徽章、瓶绘、装裱等。

工艺美术部参展者分为个人出品和单位出品两种形式。

其中个人出品者68人,单位出品者28个②。

个人出品者中雷圭元、蒋兆和以及擅长刺绣的女工艺家唐家伟、华图珊等受到好评。

近代工艺美术的基本发展形态,在公共展示空间中得到呈现。

二、参展者的教育结构、性别构成和职业取向综览全国美展工艺美术部的出品者,在教育结构、性别构成和职业取向三个层面,呈现为如下特点:(一)参展者教育结构的多元性参展者的教育结构主要为如下几种类型:收稿日期#2019-01-30作者简介:郭淑敏:女,博士,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近现代美术史论。

近现代工艺美术

近现代工艺美术

芙蓉、鲤鱼
公鸡、鸡冠花
汴绣
《清明上河图》

金属工艺
1. 北京景泰蓝
2. 云南斑铜
3. 芜湖铁画
4. 北京雕漆
5. 福州脱胎漆器
70年代初期创作平磨螺钿《南京长江大桥》大地屏

雕塑工艺
1. 菊花石雕
2.青田石雕
3. 东阳木雕
4. 面塑
●织绣工艺
一. 丝织工艺
1. 云锦
2.蜀锦
3. 壮 锦
二. 刺绣工艺
四大名绣
► 苏州的苏绣
► 湖南的湘绣 ► 四川的蜀绣 ► 广东细、针法活泼、图案 秀丽、色彩雅洁著称。

花鸟绣善于体现“平、齐、细、密、均、光、和、顺”的艺术风格。它具有构图 精密、色彩秀丽分明、针法多变、主题突出等特点。

“面人汤”

编织工艺
1. 草编工艺
2. 竹编工艺
3. 藤编工艺
主讲与制作: 罗珊珊
新中国的工艺美术
●瓷器工艺
一. 瓷器工艺
1.景德镇瓷器
2.醴陵瓷器
3.邯郸陶瓷
4.淄博陶瓷
5. 唐山瓷器
二. 陶器工艺
1. 宜兴紫砂陶器
2. 石湾陶器

石湾陶塑《踏雪寻梅》 造型为一老一少两个人物身着寒衣,各自手持一枝梅花,相互对望。老者白发须眉,少 者神态可掬。在器物底部内侧有“潘玉书制”的方形印款识。

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及作品

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及作品

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及作品工艺美术运动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致力于将艺术与工业相结合,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这一运动中,有一些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它们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威廉·莫里斯被誉为现代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英国作家、设计师和社会主义者,他倡导恢复手工艺和传统工艺,反对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

他的作品以其精细的工艺和自然主义的形象而闻名。

莫里斯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杨树》壁纸,这是他在1872年设计的一款壁纸,以其简洁、自然的设计风格而受到广泛赞赏。

这款壁纸以杨树的造型为主题,利用手工印刷技术制作而成,呈现出自然的纹理和色彩,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此外,莫里斯还设计了许多其他的作品,包括家具、织物、陶瓷等。

他的作品多采用自然主题,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线条,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2. 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麦金托什是苏格兰的一位建筑师和设计师,他对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几何形态和简洁的线条而著称,展现出一种简约而富有现代感的设计风格。

麦金托什最著名的作品是格拉斯哥艺术学院,这是一座他设计的建筑物,结合了罗马式建筑和现代主义的元素。

这座建筑物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细致的内部设计而广受赞赏,被认为是麦金托什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麦金托什还设计了许多其他的作品,包括家具、玻璃艺术品等。

他的作品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简洁的设计而闻名,展现了他对现代主义的追求和独特的艺术感。

3. 伯茨维斯特斯基(Elbert Hubbard)伯茨维斯特斯基是一位美国作家、艺术家和企业家,他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是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始人,致力于推广工业设计和手工艺的发展。

中国近代工艺美术史

中国近代工艺美术史

一、名词解释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

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

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

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

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

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

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

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

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

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

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

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

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

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再于麻布壳上髹漆。

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入清,又称“料器”。

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

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

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北京市281杨士惠一、[现代](一九一一至?)雕刻艺术家。

字润生。

北京市人。

十二岁开始学木雕,十四岁改学象牙雕刻。

一九二三年,随祖父杨启元和著名牙雕艺人曹斌、刘得良等学艺,一九二九年独立工作。

解放后,曾得到名画家徐悲鸿指教,牙雕艺术日益精进。

他把牙雕立体人物试加风带,并着半彩,成为独具特色的牙雕艺术品。

《白菜蝈蝈》,是杨士惠的早期名作,后不断仿制,成为北京象牙雕刻的名牌产品。

一九五二年创作的《颐和园》,作为国家礼品赠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皮克总统。

一九五四年创作的《北海全景》,一九五八年毛泽东主席去苏联参加苏联共产党诞生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时,作为党中央礼品赠给苏共中央。

后来创作了牙雕《韶山》、《飞夺泸定桥》和《成昆铁路》等。

一九七八年设计创作的《我们永远怀念周总理》,计两件,一件参加革命博物馆纪念周恩来总理展览会,一件在日本展出后赠日本友人。

现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九七九年,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家光荣称号。

一九八六年又被北京市命名为特级工艺美术大师。

二、杨士惠(1911年12月30日——1987年11月12日),男,北京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

杨士惠出身于北京的一个手工艺人家庭,12岁开始叔祖父学习象牙雕刻技艺。

经过严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掌握了牙雕的传统技艺,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1942年,杨士惠创1作出传世杰作《蝈蝈白菜》。

这件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新中国成立后,他有了更广阔的表现舞台,精品佳作层出不穷。

他大胆探索,首次将镶牙机“蛇皮钻”用于象牙雕刻。

杨士惠在实践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杨派牙雕艺术。

他的牙雕技艺全面,各种题材,无论人物,花卉,草虫,还是山水,楼阁,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可称全才。

他的创作手法细腻,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工艺美术史

工艺美术史

工艺美术史
一、古代工艺美术史
古代工艺美术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主要表现在各种器物和建筑上。


期的器物主要是用石头、骨头、木头等天然材料制作,后来逐渐发展
到使用金属材料。

建筑方面,早期的住宅主要是以土块为墙体,后来
发展到使用砖石等材料。

二、中世纪工艺美术史
中世纪工艺美术以宗教为主题,表现在教堂建筑和雕塑上。

教堂建筑
采用哥特式风格,强调垂直线条和精细的装饰;雕塑则以圣像为主题,形象逼真。

三、文艺复兴工艺美术史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工艺美术的黄金时期。

在建筑方面,出现了许多
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

他们创造了许
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雕塑作品。

四、近代工艺美术史
近代工艺美术主要表现在工业化生产的器物和建筑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使得工艺美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现代主义运动的出现,更是推动了工艺美术的创新和发展。

五、当代工艺美术史
当代工艺美术以多元化为特点,涵盖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

其中包括传统手工艺品、数字设计、环保材料等。

同时,当代工艺美术也注重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

六、总结
从古至今,工艺美术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而当代工艺美术则是在前人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工艺美术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们带来了无数美好与惊喜。

工艺美术的发展综述

工艺美术的发展综述

工艺美术的发展综述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的进步,工艺美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也随之发展,其风格和形式多样,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和美好。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时期的工艺美术“原始工艺美术”主要指远古时期人类制作器物的手工艺术,它源于最早的人类社会,是一种产生和发展于旧石器时代的特殊文化现象。

原始工艺美术主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能创造,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强调原始而又自然的风格。

同时,在那个时代,人们的主要需求是生存,因此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是原始工艺美术中的主要元素。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大量遗址发现表明,我国的原始工艺美术发展非常早期和成熟。

如仰韶文化时期,人们采用陶器、石器等自然材料制作日用器皿;龙山文化时期,人们更加注重器物的质地和工艺技艺,全面提高了工艺美术的水平。

二、古代时期的工艺美术从史前时期到古代,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人类文明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各个民族和国家发展出了自己的工艺美术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古代时期的工艺美术主要表现在青铜器、陶瓷等器物上。

这个时期,器物的制作技术不断提高,日益精湛,艺术风格也逐渐多元化,纹样图案丰富多彩。

在欧洲,古希腊时期的雕刻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也是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

其独特的线条和形态设计在后来的欧洲各国工艺美术中受到广泛影响。

三、近代时期的工艺美术近代时期是工艺美术发展的快速时期,各国工艺美术在此期间经历了繁荣和萎靡,风格和形式也经历了各种变化。

在这个时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大大加强,不少互相影响的新风格得以产生。

在中国,这个时期主要是从国共内战结束开始。

20世纪50年代,以文学美术界社团组织和相继成立的艺术工作者协会、学会、研究所等为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开始进入了复兴期。

此时期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工艺美术创作,丰富了全国各地美术的新气象,而且从思想、形式、技艺等方面,也加快了工艺美术的发展步伐。

同时,在国际上,中国工艺美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肯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工艺美术
姓名:周静
学校:合肥学院系别:艺术设计系学号:1208031014
摘要:自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用枪炮轰开中国闭守的大门,从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我国近代的工艺美术,处于一个重要的时期,当时外国侵略者对我国商品进行倾销和原料掠夺,洋物的大量输入,是我国自足的经济体制遭到破坏。

同时手工业不断破产,濒于人亡艺绝的境地。

中国具有资产阶级胜质的近代美术教育,应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开始,到“五四”运动的数十年里,它经历了普通学校美术教育的推广,美术师范教育的创立,以及美术专门教育形成三个主要阶段。

关键字:近代、美术、教育、发展
正文:
在近代中国工艺美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

近代美术教育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史而拉开序幕的,在西方科学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必须重视科学、重视经世致用的以物质生产为目的的实用知识,这成为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并由此而发出改革旧教育的呼声。

近代美术教育正是在废科举,兴学堂以及西洋人传教与通商的冲击下开始萌发。

1898年维新派人士创办了新型学校。

上海“中国女学堂’,在其设置的课程中,就有图画、女红课(当时新式学堂把美术课,称为图回手工课)。

这种实脸怪的创举,引起了教育界的兴趣和重视,开始在
其他学校推户试验。

龙级瑞、俞蕃同在长沙建立的“湖南民立第一女学”,也开设了美术课(称图画刺绣深)。

其后,又有上海的丽泽、城东、叶榭、爱国女校.以及江浙等她的一些中小学堂开设美术课。

当初美木课的开设,往往与兴办女密切相关。

美术课程的开设,在当时受到了教育界迸步人士的关怀和扶持。

未几,各地普通中小学堂也络续开设美术课。

王国维还在《教育世界》发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强调教育是“使人(成)为完全之人物’,,其标准是人的能力发达而调和,即真、善、美三个方面的和提出教育必须包括德、智、美、体四个部分,并把美育提到重要的地位。

热衷于美术改革的进步知识分子,还仿照西方美术教育大纲,编写美育教科书。

1002年俞复创办的文明书局印发的无锡两等学堂的蒙学课本中,就有丁宝书编写的《新习画帖》五册,《铅笔画帖》五册,《高小铅笔画帖》三册。

近代著名的水彩画家徐咏青还为商务印书馆编著了《中学用铅笔画》八册。

辛亥革命后,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日见丰富,美术教育家姜丹书还编写了《美术史》一册。

(摘于费淑玲(中国近代史美术概论)。

二十世纪初美术教育的发展急需师资,新式美术师范学校便应运而生。

1902年,建于北京北河沿的京师大学堂已设有美术科(当时称图画科)。

甘肃大学堂”也设有图画科。

专业性质的美术师范学校的创立,当推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校监、倩末著名教育家李瑞清(字仲麟、号梅庵)为首创者。

功05年,他出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总监时,在两江优级师范正设立美术师范专科,分本科三年,速成科二
年,最速成科一年。

“学科以图画手土为主科,以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齐全);中国画(山水、花卉并致);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画等应有尽有。


自两江优级师范开设美术师范专科后,北洋师范、保定优级师范、北洋女子师范、浙江两级师范、两广师范相继仿效,分别开设高师图画科、图画师资专科。

美术师范专科的开办,很快为近代美术教育提供了一批师资人材,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吴梦非、潘夭寿等均属上述学校培养出来的画坛新人。

美术师范的创立,标志着我国近代美术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美术学校的创立,我国近代工艺美术进一步与世界接轨,不仅是我国本有的国画,中国建筑得以教育和发展,而且使西方的工艺美术在中国得以传播。

并在此时涌现出大量的国画和西洋画大师,更有甚者在这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中国近代著名的美术大师有:李铁夫、李叔同、李毅士、林风眠、徐悲鸿、番玉良、吴作人等他们均是在国画或者油画上取得巨大成就的著名画家。

其中徐悲鸿更是在油画和国画上得以继承和发展,结合中西绘画方法来创作。

继美术师范学校的创立,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美术教育史上另一件大事,就是美术专门学校的诞生。

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美术教育界来看,已经有一部分留学生回国,子也们和国内美术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汇合成一支改革美术教育的生力军。

这些美术界的“少壮派”仿效西方美术专
业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大胆试办画社、画室,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美术专门教育进行了各种尝试。

各地画家云集上海。

徐悲鸿先生曾称上海徐家汇是当时美术家活动的“根据地之一,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珍贵之贡献”。

早在十九世纪末,徐家汇土山湾就有个名叫“加西法”的画室,从事美木专门人材的培养。

周湘是近代中国热心民间美术教育的著名代表。

他所创办的“布景图画传习所’几虽然称不上正式美术学校,但培养了不少学生,诸如张秉光、刘海粟、汪亚尘、陈抱一等著名画家早期都曾在那里接受启蒙教育。

我国近代工艺美术从美术教育的推广——美术师范的创立——美术专门学院的成立。

这无疑是中国美术在不断地普及与发展,从近代中国美术一步一步的走来,不仅更加接近世界,而且发展美术——中国化,让我国的传统美术与西方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美术模式,找到一种更适合中国人民学习的方法。

通过与西方的接触和教育的普及,不仅在绘画方面我们得到巨大的飞跃,同时我们在建筑、壁画、陶瓷制作均得到发展。

虽然说中国的近代史是崎岖坎坷的,在近代史期间我们深深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与剥削。

但是在艺术上发展来说我们与世界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

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可以深深的发现我们自身文化还有许多的不足,通过与不同文化的学习,我们可以取其金华,去其糟粕是自身得以发展与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