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概略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中国工艺美术史是指以工艺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
以下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历史起源:中国工艺美术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最早的工艺作品主要是石器和陶器。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具、纺织品等也逐渐成为工艺品。
2. 宫廷工艺美术:在封建社会,宫廷中的工艺美术非常发达。
唐朝的宫廷工艺品以金银器、玉器、漆器等为主,宋朝则以瓷器、织锦等出名。
3. 土木工程与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也是独具特色。
4. 陶瓷艺术: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
中国瓷器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不仅被视为工艺品,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5. 刺绣艺术:中国的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发展至今有多个流派。
刺绣作品以其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工艺赢得了广泛赞誉。
6. 家具制作:中国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精湛,独具个性。
明清时期的明式家具以其形式简洁、线条流畅、用料考究而闻名一时。
7. 纸艺:中国的纸艺以造纸技术和剪纸技艺为主要特色。
古代中国是纸的发明者,纸张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纸艺的发展。
8. 蚕丝和丝绸: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蚕丝和丝绸制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9. 雕刻艺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悠久,包括木雕、玉雕等各种材料的雕刻。
10. 玉石工艺:中国的玉石工艺历史悠久,玉石制品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吉祥、祥瑞的象征。
以上是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门学科广阔而丰富,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可以深入了解。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3、马家窑型 分布: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庙底沟,由 庙底沟型发展和分化而来。 造型:壶、罐、瓮、盆、钵、豆、碗,以小口的壶、罐 为主。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纹饰:
内容丰富,各地不同,如:兰州雁儿湾等处的马家窑型 彩陶的同心圆、兰州黄河北岸王保保城区的马家窑型彩 陶的网格纹。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元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 述
一、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 (一)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 北京人(五十万年前):使用石器与火 • 丁村人(三十万年前)与河套人(二十万年前) • 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 (二)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 年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至
装饰方法:彩绘(在赭红色的陶胎上施黑彩)、捺印、 划纹、堆饰等。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纹饰: 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 辫形纹等几何纹。 鱼形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多装饰于卷唇折腹圜 底盆的肩部或卷唇圜底盆的内壁,可分为单体鱼纹和复 体鱼纹,由写实化逐步演变为抽象化、样式化,形成横 式直边三角形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 人面纹最有特色,共发现七例,多装饰于翻唇浅腹盆的 内壁。 此外还有鸟纹、蛙纹等。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一般使用直线,大多组成直边三 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工艺美术史
7、其它彩陶文化
黄河上游的彩陶工艺在马家窑、半山、马厂型的发 展之后,还兴起了齐家文化,但时间约等于龙山文化时 期,基本上和夏代相始终,彩陶不多,器形以双耳罐、 马鞍口式陶罐为典型器,装饰纹样以菱形纹、棋格纹、 网纹最多。之后又产生了辛店文化,彩陶工艺再度兴盛, 时间相当于商周,辛店型彩陶在双耳罐上常绘双钩纹, 在双钩纹中间饰以人物、小狗或太阳,罐颈饰回纹,装 饰手法几乎千篇一律。
中国工艺美术史1到4章总结完整

中国工艺美术史1到4章总结完整第一篇:中国工艺美术史1到4章总结完整中国工艺美术史1到4单元总结——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时代背景:在原始社会漫长的阶段,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石器成为主要的武器和生产工具,成为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因此以石器工具的水平作为划分不同时期的标志,这一时期称为石器时期。
二艺术风格: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是生动、活泼、纯朴、天真的原始设计。
三设计成就:a、从旧石器时期演变成新时期时期;b彩陶和黑陶是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标志着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独特成就。
c、旧石器是打制的、新石器石工具进步表现为磨光和钻孔技术。
4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A、彩陶文化分为五种类型:a半坡型:1设计特点是小口尖底瓶造型优美,符合力学原理,很适合原始人的打水、提水之功能,是一种简单而优秀的古代设计作品。
船型壶又称菱形壶,壶体两头尖,形如菱角,正中有口,口的两边器体上各有一耳,上饰类似渔网的纹样,造型别致灵巧,装饰简朴,是一件优美的工艺品。
2尤以鱼纹和人面鱼纹最具特色和代表性。
3变现手法:由写实到抽象、直边三角形。
4风格特点朴质。
5距今年代约70000-6000。
b 庙底沟纹:1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最为典型,小口尖底瓶制成“双唇”式样,而敛口小平底大翁、圆底釜则是半坡型所没有的。
2主要以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为主。
3表现手法以双关手法和曲边三角形。
4风格特点律动节奏。
5距今年代约6000-5000年。
c马家窑型:1以小口的壶、罐居多。
2艺术特点;满、内彩、点和旋涡的巧妙运用。
3表现手法以繁彩和内彩为主。
4风格特征旋动华美。
5距今年代约5000年d半山行:1最具特色的是短颈广肩鼓腹彩陶罐,罐体近视球体,造型饱满。
2主要以旋涡纹和葫芦纹最有代表性。
3表现手法以多效装饰法和双关法、黑彩、红彩合用。
4风格特征是富丽精巧。
距今年代约4500年e马厂型:1主要以小口双耳罐最为典型。
2以人形纹最有特点。
3表现手法是注意大效果、盛行陶衣和喜用浮雕技法。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元的文化遗产和智慧。
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历程中,工艺美术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艺术,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为您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工艺美术。
那个时期的人们主要以石器、骨器、角器等材料制作各种器物,如斧头、针、针线等,这些物件既有实用性,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这些早期的工艺品在形态上简单朴实,但已经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工艺美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进入商代,中国的工艺美术进一步发展。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时期。
商代的青铜器是当时的代表,它们的造型独特,镶嵌着各种图案和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同时,商代的玉器也非常有名,这些玉器有的是用来装饰和佩戴,有的是用来祭祀和供奉,无论是制作技术还是雕刻工艺都非常精湛。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工艺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周代。
周代的青铜器更加精美,工艺更加繁复。
青铜器的装饰纹饰更加丰富多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纹饰铜鼎”。
铜鼎作为古代的礼器和宴饮用具,在周代被赋予了更深的宗教和礼仪意义,因此制作工艺非常精细。
此外,周代的陶器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今仍然是研究古代陶器发展历程的重要依据。
中国的工艺美术在秦汉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秦汉时期,中国统一了文字和货币,交通和通讯也得以发展,这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条件。
在这一时期,青瓷成为重要的陶瓷品种,象牙雕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同时,金属制品如铜镜、铁器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在技术上更加精湛,造型上更加丰富多样,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工艺美术在唐宋时期进入了黄金时代。
唐代的青瓷、玻璃器等陶瓷和玻璃制品极具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同时,唐代的金银器制作技术也非常先进,造型上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简洁。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马翔 B110301114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
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和美学特征。
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中,迎合贵族和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因而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奇巧。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
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
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
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
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在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
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
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
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
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
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
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
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
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
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
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
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 gu )、尊、壶、爵( jue)等。
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
2024版中国工艺美术史

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
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与特点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包括剪纸、刺绣、泥塑、陶瓷等,具 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方式
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地域传承等。
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工艺美术面临 着传承断层、市场萎缩等挑战。
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工艺融合
现代创意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现代创意设计注重创新、实用和美观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设计创作。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结合
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结合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 的艺术作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 奴隶社会工艺美术 • 封建社会工艺美术 • 近现代工艺美术 • 中国工艺美术特色与价值
01 绪论
CHAPTER
工艺美术定义与特点
定义
工艺美术是指运用各种美术技艺, 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同时注重审美 和装饰性的手工艺品和美术品。
石器装饰与审美
部分石器在实用功能基础 上,还具备装饰性,如穿 孔石珠等,显示出原始人 类的审美意识。
彩陶艺术
彩陶的起源与发展
彩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 布在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 文化为代表。
彩陶的制作工艺
彩陶制作包括选土、成型、烧制等工 序,其中烧制温度和气氛控制尤为关 键,直接影响彩陶的色泽和质地。
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工艺融合的实践案例
许多设计师和艺术家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 作品,如现代陶瓷艺术、纤维艺术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概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概述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其发展历史悠久。
从古至今,中国工艺美术不仅为中国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实用的物品,更是艺术与文化的结晶,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概述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同时深入探讨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阶段:古代工艺美术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上,工艺美术就已经开始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和织布,这些便是中国最早的手工艺品。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的工艺美术越来越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汉朝的玉器、青铜器和陶瓷等。
这些工艺品不仅精美绝伦,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
例如,青铜器上雕刻的图案、文字和器物造型都可以解读为对当时社会、神话和宗教生活的描述。
第二阶段:宋元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此期间,陶瓷、漆器、铜器、玉器和织锦等工艺品的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尤其是在宋朝时期,大量的青瓷、汝窑、定窑和哥窑等各种瓷器和织锦等工艺品成为当时的代表。
这些手工艺品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不仅为当时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形成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基础。
第三阶段:现代工艺美术的崛起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工艺美术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从19世纪末期开始,西方的工艺美术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国内各个领域对工艺美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个时期,自然和人文主义成为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方向,不断涌现出新的工艺美术形式。
到了21世纪,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工艺美术领域也逐渐发生了变革。
如今,中国工艺美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而是处于现代化的多样发展之中。
随着大量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工艺美术的制作水平也有大幅提高,创新层出不穷并带来新的生活美学。
总体来说,中国工艺美术历史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做是由单纯的实用功能演化为更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表达过程。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二、主要内容、分类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雕塑、锻冶、烧造、木作、髹饰、织染、编、扎、画绘、剪刻传统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
现代工艺美术: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书籍装饰设计等。
三、美学特征和谐性、象征性、灵动性、天趣性、工巧性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概述石器原始人从实用生产(还不是从审美)的要求出发,对造型样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手段。
为了砍砸刮削等不同需求而有意打制成不同类型。
旧石器时代石器新石器时代石器动物陶塑形象多生动有趣,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表明了原始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较强的造型写实能力。
陶猪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6.7厘米。
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猪的数量最多,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到处可见。
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一件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密切关系。
陶鹰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陕西华县出土,高36厘米,器口开在鹰的背部,整体造型威武而雄壮。
狗的形象生动可爱,其伸着长颈,抬着头,眯起眼睛,像是迎接主人的归来。
曲卷着尾巴成为器物的手柄鸟形鬶新石器时代.白陶双层口鬶,大汶口文化,这是个鸟形的鬶,最特别的是它的双层口沿,口沿四周还饰有三角形镂孔,双层的口很少见,既可阻挡灰尘杂物,又是很强的装饰效果。
鳖形墨陶壶新石器时代。
鳖形墨陶壶,仿鳖形造,壶腹即鳖身,短尾,周围有4个小爪,每爪有两孔,以作系绳之用。
红陶鸟形器新石器时代。
红陶鸟形器,齐家文化,此鸟形器结合了雕塑与刻划的表现手法,鸟身的一侧刻着细线翅翼纹,另一侧刻细线幼鸟纹,还印有小圆圈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瓷器烧制特征: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 瓷石或瓷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摄氏度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 下烧成的釉。 2、瓷器烧制大约出现于BC16的商中期,并于AD5、6传播到世界各地
漆器
1、中国享有“漆国”美誉,最早的漆器残片距今七、八千年 2、采割天然漆树的汁液,用于日常用品的保护和粘合,其特征:轻 便、易洗、耐腐蚀、防酸碱 3、木胎、竹胎、皮胎、锡胎等
风格特征:
创作受书法碑学影响,作品追求金石趣味 商品经济催生的产物,多以花鸟人物为题材 大写意花鸟是其主要成就
代表画家:吴昌硕
设计的种类
建筑设计(室内与环境) 产品设计(工业设计) 平面设计(广告、包装、CI) 服装设计 纺织品设计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排斥实用功利;设计以实用功利为前提 艺术审美诉诸想象;设计审美诉诸使用 艺术创作属个人行为;设计属社会行为 艺术以摆脱实用功利求得精神解放;设计以满足物质、精神双重的需求 而获得人格自由。
美术形态:
画像石、画像砖 砖画
艺术家:顾恺之
隋唐美术
背景:
隋唐大一统的局面下,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中心、最强大的 封建帝国。 李氏王朝标榜是李聃的后裔,大力推崇道家学说。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美术形态:
1、绘画:
绘画主题丰富而齐全:人物、牛马、花鸟、山水 唐、五代,人物画达顶盛,此后绘画主题转向花鸟、山水 水墨画的肇始期,绘画功能从服务大众转向服务自我心灵(写实转向表 现) 画家:吴道子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西:以工业革命为分界线,【德】包豪斯,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 中:19世纪“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工业文明成果;“五四”时期引入西 方的现代设计观念;1980年代改革开放,引进三大构成,传统工艺美术 教育开始向现代工业设计教育转型。 1979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方针,国家外贸出口因外包装粗陋,产品价 格大打折扣,国家于1982年成立中国包装技术协会。 广州美术学院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顺应市场需求,率先进行改 革,从香港引进“三大构成”。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江苏无锡轻工业学院一批留学归国的年轻教师,积 极引进西方现代设计理念。
奠基人:威廉·莫里斯(1834-1896)
“新艺术运动”12
背景:
调和矫情繁琐的手工业和粗糙简陋的机器大工业之间的矛盾 深受异域文化启发:日本浮世绘、非洲雕塑 放弃任何一种传统风格的影响
意义:
1895—1910,发源于法国波及整个欧洲,影响所有视觉文化领域,深 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一场并不彻底的设计改良运动
特征:
1.不再回避机械形式与工业风格 2.禀承欧洲传统,重视工艺性、装饰性 3.广泛吸纳异域风情 4.相对于同时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而言,显得落后和保守 5.欧洲主要表现在家具、玻璃器皿、小摆设;美国则表现在建筑领域
清代美术
背景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8世纪中叶以前保持着强盛国势 欧洲的工业革命和海外扩张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工艺美术史论家:王家树
《中国工艺美术史》(30余万字,500余幅图)1994年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
现代设计史论家:王受之
《世界工业设计史略》20万字 1987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 第一部现代设计史著
“工艺美术运动”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意义:
【英】19世纪末—20世纪初 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设计改革运动
彩陶、黑陶、唐三彩
玉器
1、其他古文明中从没有过的美术遗存。 2、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核心,玉琮是其代表性器物:外方内圆、中空 外实,巫术祭祀活动,与环太平洋普遍存在的原始宗教——萨满教有关
青铜
1、夏、商、周三朝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2、铜、锡合金,熔点低、硬度高、填充性好、不易锈蚀
3、祭祀天地祖先的礼器、国家政权的象征 4、典型代表:鼎 典型纹饰:饕餮纹、夔龙、夔凤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略(上)
中国工艺美术思想:“器以载道” 儒、释、道互补——中国美学思想结构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系辞上》;“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中国古代两大基本宇宇宙宙 生成论,最终合二为一。
中国工艺美术分期
四个时期:
1、童年时期:新石器时代,以彩陶为代表,体现“天之道” 2、古典时期:夏商西周春秋,以青铜礼器,体现“生命之道” 3、人文前期:战国秦汉,以日常生活用品,体现“人之道” 4、人文后期:隋唐以后,以“花”纹案,体现“天人合一”
家具
1、中国家具发展到明清时代,古典式样定型和成熟并形成独特的民族 个性 2、框架结构,方中有圆,榫卯接合,讲究结构力学 3、木材质地优良,紫檀、花梨、红木、樟木,“硬木家具” 4、金、银、铜等金属附件,镂花、浮雕、彩绘、镶嵌纹饰
建筑
传统建筑分类
1民居建筑 2宫殿建筑 3园林建筑 4宗教建筑 5陵墓建筑
背景:
19世纪初欧洲各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矫饰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盛行,服务对象为上层显贵 机器大工业批量生产的标准件,粗糙简陋,价格低廉,为广大底层人民 使用 设计与产品严重脱节。
理论家:约翰·拉斯金(1819-1900)
强调设计服务大众,反对精英主义设计,具有民主、社会主义色彩, 主张从自然、哥特风格中找寻灵感,反对机械美学 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对工业革命怀有恐惧与厌恶
织物
1、从西周开始,中国丝绸就开始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古希腊、罗马 2、踏板织机是华夏民族引以为傲的伟大发明,经由“丝绸之路”传到 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在这项技术上,西方落后于中国400年,13世纪 欧洲才广泛应用 3、“丝绸之路” (19世纪,德国地质学家首次命名)分为海、陆两 路。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绿丝绸之路”;长城以北充满 着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 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因转运大宗香料,故又称“海上丝香之 路”。
六个时期:
5、旧石器时代 6、近现代工艺美术多元化
七个时期:
7、手工艺终结时期:明清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略(下)
石器
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新石器时代
(打击石器) (磨制石器) (陶器、玉器)
1百万年前
1万年前
陶器
泥土加水塑型,经低温焙烧而成,耐火性好,具加温杀菌的功能。是人
类第一次将天然物质加工改造为人工物质伟大创举。
地处长江和运河的水运枢纽 盐运业的必经之地,清代盐运业数倍于前 盐业为官督商办,其生产、销售以及税收具有垄断性 富商巨贾纷纷投资文化艺术
风格特征:
强列的自我表现、市民思想、商意识 艺术价值并非太高但个性鲜明充满生机 诗、文长题是其特色
代表画家:郑板桥
海上画派
背景:
鸦片战争后成为开放的通商口岸 各国租界、商人云集,形成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海派文化
传统建筑源流:
1天然岩洞 2穴居、巢居:黄河流域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富含石灰质,有壁 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长江流域湿热多雨、密林多山,构 木为巢,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 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华夏建筑文化之源,距今约六、七千 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3西周:型制完整的四合院、观赏性园林出现。 4春秋:瓦、砖广泛应用;诸侯宫室的高台建筑(台榭)出现。 5汉代: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6南北朝:佛寺、佛塔和石窟宗教建筑兴盛。 7隋唐宋: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 筑装饰、设计施工等方面都有全面发展。 8明清:园林建筑达到极盛(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参差自然,曲径通幽:迎面而来的景观变换无穷,而非西方园林的一览 无穷 诗情画意,人文气息:对联、匾额、题款给视觉感官注入观念想象
美术特征
中国传统美术终结,开始向近现代美术转型 以经济为中心形成画坛三大重镇:新安(早期)、扬州(中期)、上海 (晚期)
美术形态
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中西融合风格) “四王”:王时敏、王恽、王原祁、王鉴(强调笔墨的抽象形式) “四僧”:八大、石涛、髡残、弘仁(偏重个性的率性发挥) 扬州八怪 背景:
2、雕塑:
昭陵六骏(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的又一写实主义力作)
3、仕女画:
《虢国夫人游春图》 《簪花仕女图》
4、唐三彩:
彩釉陶器,白、绿、黄褐及少量蓝
设计史
“设计”的涵义
设计是一种技术,应用科技文明成果使人类生存环境审美化。 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设计过程本身是一种创作,能给设计人员带来身 心的愉悦。 设计是一种审美形式,把审美因素寓于实用产品中,以特有的方式对们 施加审美影响。 设计最终必然呈现为物化形态,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的物质世界。
魏晋南北朝美术
政权变更:
北: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魏·蜀·吴——西晋<
南:东晋—宋·齐·梁·陈
背பைடு நூலகம்:
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典美学的滥殇期,道教、佛教兴盛,儒、释、道互补的美学格局 基本形成。 西晋门阀士族制度盛行,名门望族在政治权力、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上 享有特权,且家学渊源,文化素养很高,从事绘画的不再是工匠、艺 人,而是学识渊博的文人、雅士。 绘画成为相对独立的审美活动,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绘画作品开始产 生。 山水画开始产生(五代以后人物画的主导地位渐次衰退)。
典型代表:
建筑—【西】Antonio Gaudi 壁画—克里姆特 招贴—劳特累克 哈尔滨中东铁路局的大部分建筑(俄国人设计):哈尔滨原火车站 (1903-1904)
“装饰艺术运动”
背景:
20世纪20、30年代(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策源于法国,波及整个
欧洲和北美洲,工业的发展已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现代主义设计思 潮已在欧洲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