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各种有趣行为

鸟类的各种有趣行为
“金屋藏娇”
“金屋藏娇”这句成语出自《汉武故事》,是讲汉武帝幼时,长公主抱他于膝上,问他:“你要不要娶妻子?”汉武帝表示要娶妻子。长公主指着左右百多个宫女问他中意不中意?汉武帝表示都不要。长公主最后指着自己的女儿对汉武帝说:“将阿娇嫁给你为妻好不好?”汉武帝笑起来说:“很好,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一定用金屋给她居住。”
上面讲的是有关“金屋藏娇”的故事。在鸟类中,有一种会造“金屋”以进行“藏娇”的鸟,叫做犀鸟。这种鸟的繁殖习性非常特殊,在繁殖期间,是进行“金屋藏娇”的。
犀鸟是犀鸟科各种类的通称,是罕见的珍贵观赏鸟。犀鸟共有45种,我国已发现的有4种,其中一种叫斑犀鸟,它分布在我国云南和广西南部一带。
斑犀鸟的体形很大,体长可达到75厘米左右。雌雄鸟的羽色相似,背面羽色是具绿色光泽的黑色,腹面白斑,黑白相映,非常鲜艳夺目。
斑犀鸟的嘴极大,形如犀角,呈美丽的象牙色。在上嘴的基部有高大的盔突,好像古代武士的头盔一样,非常威武。
平时,斑犀鸟往往集结成小群,栖息在高大的巨树上,以果实、昆虫等为食。飞翔时,亦往往结成小群飞。由于体形大,飞翔较慢,还发出很大的声响。
在繁殖季节,斑犀鸟选择大树上,现成树洞进行营巢。这种树洞很宽大,离地面很高。当雌鸟进洞后,雌鸟就用自己的排泄物,混着腐木等物,将洞口堆积起来。同时,雄鸟在洞外用泥土及吐出的食物残渣等,将洞口进行封闭,只露出一个仅能让雌鸟伸出嘴尖的“小窗口”。这样,“娇妻”便被贮之“金屋”了!
雌犀鸟“金屋”里孵卵、育雏,又安全,又舒适。它不需担心敌害的侵袭,也不怕风雨的浸淋。肚子饿了,有雄鸟从“小窗口”中递送食物,真是越来越“娇”了!
在这个阶段,雄鸟可是越来越忙了!为了不使“娇妻”饿肚子,它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找食物。这时,雄鸟还会将自己砂胃中的一层壁膜脱落下来,吐出体外,形成一个薄囊。它就用这个薄囊贮放找来的食物(如各种果实等),带去喂雌鸟。
雏鸟出壳后,雄犀鸟的责任就更重了,它要负起一家数口的食物供应重任。每天都要往返多次为“妻儿”们递送食物。
雏鸟不断长大,到快会飞翔时,才将封闭物啄破,雌鸟和雏鸟们也就从巢里出来了!
“恶作剧者”--伯劳
在野外,有时可以看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条树枝上穿着几个青蛙、蜥蜴或昆虫之类的尸体经风吹日晒,

已经又干又瘪了,
而树梢上却长出了繁茂的细枝和绿叶。这个“恶作剧”又残忍又奇怪。残忍的是,这种“暴尸示众”的做法,确实太使人触目惊心;奇怪的是,树枝头明明长着分枝和绿叶,小动物的尸体是很难穿进去的。结果众说纷纭,有些讲迷信的人说这是短命鬼干的,因为短命鬼是幼年夭亡的鬼,免不了也有点孩子气,喜欢搞些淘气事。
我们信科学,不信鬼神。科学告诉我们,这是一类叫伯劳的鸟干的。
成语“劳燕分飞”(《古乐府》“东飞伯劳西飞燕”)中的“劳”,就是指伯劳。伯劳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棕背伯劳、红尾伯劳、虎纹伯劳等。在我国南部一带,最常见的是棕背伯劳,这是遍布我国南部的一种留鸟。
棕背伯劳的个子不大,只比白头翁稍微大一点儿。它的头顶、上背呈美丽的淡灰色,前额和眼部周围浓黑色,上体的其余部分棕红色,下体白色,翅和尾黑色。
红尾伯劳和虎纹伯劳的个子比棕背伯劳略小点,前者背部灰褐,腹部棕白,尾羽有棕红色泽;后者的翅上有黑色的“虎斑”。
伯劳是一种鸣禽,但又有一些似猛禽的特征。它的嘴很强大,上嘴的先端钩曲如鹰嘴,爪强健有力,适于捕食大型的昆虫以及蛙类、蜥蜴类及小型鸟兽等。平时,它栖息在树梢、电线等高处,东瞧西望,一发现食物就急冲捕食,有时甚至能捕杀比它身体还大得多的鸟类。伯劳的性情非常凶猛残忍,鸣声尖锐凄厉。
伯劳有一个很特殊的习性,就是往往将猎取的小动物贯穿在荆棘、细枝甚至铁丝网的倒钩上,然后用嘴撕食。有时,它已经将捕获物贯穿在树枝上(当时,树枝梢无分枝及树叶,小动物很容易穿进去),但事后并没有来撕食,这些小动物就变成了干瘪的尸体。过些时候,枝梢长出了分枝和绿叶,就出现了上面所讲的奇怪现象。
养亲与养子
在某些鸟类中,有一种“养亲”和“养子”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我们看来是非常滑稽可笑,可是在“养亲”方面来说,却是一场“家庭大悲剧”呢!
现在,我们就来观看这场“戏”的演出吧!这场“戏”的导演者是杜鹃,扮演“养子”角色的杜鹃雏鸟则是剧中的主角。
杜鹃又名杜宇,也叫子规。这些名称一般人都很熟悉,我们在古诗词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杜鹃啼血猿哀鸣”、“又闻子规啼夜月”、“杜宇声中夏令新”等诗句。但是,真正见过杜鹃鸟的人恐怕不会太多吧!
杜鹃是杜鹃科各种鸟类的通称,种类极多,如大杜鹃、四声杜鹃、鹰头杜鹃、中杜鹃、小杜鹃等。这些杜鹃的羽色大同小异,一

般上肢为灰褐色或棕褐色,下体白色而有黑横斑,很像一只
小老鹰。
比较常见的杜鹃有大杜鹃和四声杜鹃。大杜鹃的叫声好像是“布谷!布谷!”所以又称布谷鸟;四声杜鹃的叫声特点是四声一度,好像是“快快割麦!”或“光棍好过!”因此有人就叫它为“快快割麦”。
杜鹃是夏候鸟,每年春夏间从遥远的南方飞来,分布在全国很多地方。春夏季是各种鸟类进行繁殖活动的大好季节。各种鸟类都忙着筑巢、孵化和育雏。但杜鹃中的部分种类一不筑巢,二不孵化,三不育雏,却忙着物色别种鸟类(可作为"养亲"的鸟类)的巢。趁那鸟儿不在时,将卵产在鸟巢中(或先产在地上,然后用嘴将卵衔进巢中),让别的鸟类作为“养亲”,为它孵化及喂养雏鸟。例如四声杜鹃将卵产在苇鹰、短翅鸲、细纹噪鹛、栗腹歌鸲、寿带鸟等鸟类的巢里;大杜鹃将卵产在苇鹰、伯劳、云雀、棕扇尾鹰等鸟类的巢里。
杜鹃能产很多卵,但在每个巢(别各鸟类的巢)里只放一个卵。杜鹃卵的颜色多变,往往跟巢中小鸟卵的颜色、花纹相似,这样就能“鱼目混珠”了。
杜鹃卵的孵化较快,一般都能先孵出来。出壳后不久的杜鹃雏鸟就会搞“恶作剧”。它将头朝下钻进这其他卵的下面,将这些卵逐个移到巢边,用背抬起,再将卵抛出巢外。如果巢中有其他雏鸟,它也用同样办法进行杀害。这样,它就霸占了这个“摇篮”,独享了“母爱”,让“养亲”专门来喂养它。
被蒙在鼓里的“养亲”一点不明白事情的真相,它还是辛勤地捕虫养育杜鹃雏鸟。这个“独养”的“养子”由於得到丰盛的食物,生长得很快,没有多久,就比它的“养亲”大得多了!所以,当你看到小小的“养亲”衔虫喂养肥大的“养子”时,定会忍俊不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