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款民国家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款民国家具

《红木视界》2013年第十五期

岁月无痕,器物有印。于蜿蜒流淌的时光中,历史的残片被镌刻在了一件件家具之上,民国时期,尤为明显。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而这种转变映射到生活中就是一件件风格鲜明的家具器用……

民国家具,最直接的理解是1912年至1949年间制作的家具,但从家具风格上来看,其年代又并非局限于此:清中期西风东渐的潮流渐起,西洋纹饰和装饰手法尝试性地出现在了传统家具上;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大肆入侵,对晚清及民国家具产生了深远影响;1912年清王朝覆灭后,洋为中用的风潮渐成主流思想,民国家具日渐成形;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到今天仍有个别家具形制沿用了民国的基本风格……

民国家具是时尚的,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与国际潮流的接轨程度让人震惊,“世界大同”第一次在古老中国找到了立足之地,并生根发芽;民国家具又是传统的,在接受外来艺术风格和新鲜材质的同时,它并没有放弃传统的榫卯工艺,甚至携同红木用材一起,步入了洋化的进程。在这段进程中,沙发、转椅、衣柜、梳妆台、写字台、棋牌桌等全新器型被引入国内,诞生了一批拥有明显时代风貌的民国家具。以下便对这些经典的民国家具进行简要梳理:

坐具篇

如果要列举出民国家具与清式家具的最突出差别,软包工艺无疑是必须提及的一点,其中又以坐具的表现作为突出。

沙发在民国时期的大肆流行,宣告了中国家具正式步入“软时尚”年代。其实早在鸦片战争时,沙发就已传入我国,但当时只有少数人掌握制作工艺,且材料全部依赖进口,因而未能普及。时间发展至民国,沙发由奇货可居转身成为了家居必备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天津、汉口等地的沙发制造业十分兴旺。上海较早经营沙发业的有泰昌公司、福利公司、惠罗公司等,并出现了一批专业制造沙发原辅材料的厂商。

沙发。此时的沙发大多仍以红木为主材质,包裹其上的用材有皮料和布面两大类,从造型上看,可划分为有腿足和无腿足两种。“红木布沙发”(左图)是一种民国时常见于江浙地区上流社会家庭的家具,它装饰花俏,顶部镂雕西洋纹饰,座面与靠背皆装布质花卉软垫,是一件十分典型的民国家具。

座椅。除沙发外,软包工艺还广泛地应用在了诸多民国坐具上,从普通座椅到餐椅,不一而足,软垫成为了民国坐具的重要特征。

转椅。如果说软包是民国坐具的一大特色,那么,转椅则是坐具中极为特殊的存在了。同样作为舶来品,转椅的使用范围明显小于沙发,通常是作为洋行高级管理人员和富豪商贾的办公椅具。民国时期的转椅多用红木或柚木制作,款式上以欧洲风格为主。据载,梁启超也曾在饮冰室中使用了皮质转椅。以“红木大转椅”为例,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在西式造型基础上,用红木制作而成,并在靠背板上镂雕福从天降、龙凤呈祥和寿字纹饰,雕工精美,造型文雅。

桌案篇

桌案类家具发展到民国出现了功能细化的特点,圆桌、牌桌、餐桌、写字台等强调不同功用的家具纷纷出现,满足了国人全新的生活需求。

圆桌。明清圆桌相对方桌而言,存世量比较少,且制作年代大多集中在清中晚期。待到清末民初,独脚圆桌开始普及。这种圆桌以镟木柱为支撑,桌面可以旋转,上常嵌大理石桌面,并配以灵芝造型等中国传统装饰手法,是一类中西结合得非常成功的家具。

棋牌桌。除了上海滩的热舞,打麻将和打牌也成为了民国时期颇为流行的社会时尚,棋牌桌(麻将桌)顺势进入国人生活。民国的棋牌桌都是四方形,尺寸小于传统的八仙桌,高度通常在80—90cm之间,桌子四面各安一具抽屉,为存放赌资之用。作为欧洲家具中休闲功能的承载者,棋牌桌通常摆放于客厅中央,桌子四面放置座椅,打破了传统空间强调的主次之分,人人平等的西洋思想在家具上得到了明显体现。

写字台。民国的写字台样式比较丰富,注重多功能的实用性,将传统书桌和置于案头的小书匣、都承盘等器用的功能合为一体,成就了一种沿用至今的家具类型。民国写字台在借鉴欧式器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传统元素:台面镶嵌大理石、冰裂纹脚踏板成为当时写字台常见的装饰手法。

餐桌。全面洋化的生活方式,带动了餐厅在居室空间中地位的提升,餐桌也开始迅速普及起来。民国餐桌仍以西洋风格为主,并融合了部分中国传统元素。如这张“拼接式红木西餐桌”,借鉴了中国传统七巧桌的制作思路,由两张半圆桌和两张长方桌拼合而成,并在牙板和足部浮雕双龙戏珠、卷草等中国纹饰。

折叠桌。除了以上几类,民国桌案中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家具,那就是折叠桌。这种西洋风格鲜明的舶来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却与其他家具一同丰富了民国家具的类型。

箱柜与其他

箱柜类家具发展到民国,拥有了与前朝截然不同的时代特征,那就是玻璃的大量使用,甚至有研究者指出:“一件带有磨边玻璃或镜子的旧家具(衣柜、陈列柜、梳妆台),无论它是什么样式,大致可以断定它是民国时期的家具。”

玻璃于民国家具有两层意义:首先,透明与彩色玻璃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家具沉闷的视觉感受,并直接催生了陈列柜、酒柜等民国家具。其次,由玻璃衍生的镀水银玻璃镜,成为衣柜、梳妆台和穿衣镜等民国家具风靡的有力推手。

陈列柜。是欧洲家具中承担了展示功能的器用,按使用功能和陈列位置的不同又可细分出酒柜、转角柜等。与传统的博古架不同,由于增加了玻璃和形制多变,其实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件“民国红木酒柜”即是其中的代表。该柜高220cm,以红木制作,顶部浮雕花篮和瓜果。整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柜门对开,攒框镶玻璃,内部分隔成三部分,下部做成弧形,柜门攒框镶木板,柜两边均做罗马柱装饰。

衣柜。上个世纪初洋装的盛行,对衣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挂放成为重要诉求。于是,在借鉴西洋挂衣柜和壁橱的基础上,民国衣柜诞生了,其中又以海派衣柜最为典型。民国衣柜通常高两米左右,由花帽、柜体和底座三个部分构成,柜门上安镀水银玻璃镜,柜内设悬挂衣服的立体空间。

除衣柜外,穿衣镜和梳妆台更是镀水银玻璃镜催生的直接产物,在此对二者一并说明。

穿衣镜。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铜镜,曾经是中国延续千载的照容之物,清中期,镀水银玻璃镜传入宫廷,但仅作为一种西洋奢侈品存在。民国初年,随着镀水银玻璃镜大量进入我国,穿衣镜作为一种时髦物品流行开来。民国穿衣镜器型变化较少,一般高150—180cm,宽40cm左右,大抵由镜面、木框、花帽和底座四部分构成,木框多用西洋镟木柱式,雕刻纹饰也呈现中西结合的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