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学讲义2 电视新闻表现符号与个性特征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商业电视
产业化
“可是这一切几乎没有在公共声音中出现。除了偶尔有例 外,也找不到对贫困表示抗议的声音。在富裕的加利福尼亚— —它的富裕程度在世界上排第九——你只需要乘坐公共交通车 就可以看到真正的贫困,不仅许多黑人、奇卡诺人和中国人 生活在贫困之中,而且许多穷拜仁也在艰难地生活。” ——雷蒙.威廉斯
公共电视
电视媒介的社会功能
积极 功能
传播新闻、舆论监督、传递知识、 提供服务、 愉悦身心
负 面 功 能
1、电视的出现是地球村成为可能,但同时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 2、电视帮助我们打开了视野,但同时导致了社会麻痹 3、电视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同时也混沌了社
会风气 4、电视台进入市场导致文化沉沦 心健康发展
第二节
2
几种常见的电视节目
谈 话 节 目 TALKSHOW
一、要有主持人,且主持人始终是话题的发起者
三个 要素
二、必须有一个核心讨论话题
三、要有一定数量的嘉宾
第二节
3
几种常见的电视节目
综 艺 节 目

综艺节目是与纯文艺形态、 节目相对而言,将多种文 艺形式和游戏形式融为一 体的电视节目。即将音乐、 照明、戏剧小品、相声、 曲艺以及猜谜、问答、笑 话、故事、观众表演编制 在一起已获得较高的娱乐 效果。
第一章
3
电视节目概述
二十世纪60年代后电视节目步 入成熟发展期

电视节目是指经过电视机构按一定目的组织的,通
过一定科技手段广泛传播的,并最终显现在终端机 器(电视机)上的,游着一定逻辑关系的,有画面、 声音组成的系统。
第一章


电视节目概述
第二节
电视节目的分类 收视对象:儿童节目与普通节目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资料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资料
?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声源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
? 响度(音量):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 的振幅。
2、声音的立体感与空间信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来自周围不同的空间位置,
除了声音的音色、音调、响度等声音要素之外,声音还包 括方位感和空间感的信息。 ?声音方位感信息是指能判定声音来自前、后、左、右、上、 下等不同方位的信息。 ?空间感信息指能通过声音强弱的变化,以及渐次反射声、 延时声和混响声的组合,来判断声音产生空间的纵深度的 信息。
声音的特点
?物理性 ?立体感与空间信息 ?心理性
? 声音广播(radio)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是诉诸人类听觉的传播媒介。 声音是广播的唯一媒介。
?声音的特性
? 1、声音的物理性: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其本质上是一种波动,即声 源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
? 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 声音的音色不同。(明亮、暗淡、浑浊、清晰、丰满、干瘪等)
播重要的语言符号之一。 ?按照节目录制的方式来看,大体分为现场录制或直播
的语言,和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与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 现场录制的部分包括: 广播电视记者、主持人在节目演播现场的即兴 串联、提问、评论,参与节目的嘉宾、被访者、节目参与者各种各样 的内容表达。
?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这些现场的声音语言被称为同期声,即与现场画 面同时录制的声音。
然音响、音乐。
电视的传播符号
?电视作为视听双通道的传播媒介,其语言符号有诉诸
听觉的声音语言和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
?语言符号:抽象音响语言、 文字语言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二章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二章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
• 记者采访的目的是要进行公开报道,首先就必须考虑到选 择的事实有无新闻价值,是否会引起关注。这就关系到该 事实的公众性了。
• 真实是新闻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如果新闻舍弃了真实, 那么它与谎言无异。
二、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 特征,是基于广播电视媒介 载体的独特性。
(一)采访主体身份特定
第二章 广播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
广播电视媒体的记者要做好报道,就必须充分认 识和把握好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个性特征,运用广播 电视语言的独特优势,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一、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
• 著名记者艾丰早在80年 代就指出:“新闻采访是一 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 它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 采集、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 研究活动,是一种广泛的社 会活动。
在电视上通常见到的有电话采访(时空连线)、热线 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甚至把报纸内容、新闻更注重事实现场和采访过程的直观呈现, 现场特写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优势手段,因此,广播电视采访 的思维特征具有突出的形象直观性,其思想的理性暗含于直 观的事实呈现中。
(五)采访手段多样综合
广播电视新闻所依赖的声音素材和声像素材依赖于专门 的录音和录像设备,因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不可能像报纸新 闻采访那样只需用眼睛观察、用嘴巴提问、用耳朵倾听、用 纸笔记录,它们除了这些采访手段外,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 们必须使用电子采录设备。
(三)采访过程纪实传真
与报纸采访不同,广播电视采 访往往要记录采访过程的同期声。 广播新闻采访对采访过程的声音记 录包括对记者采访过程的现场介绍 和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的内容;而 电视新闻采访对采访过程的声画记 录则包括记者在事实现场的举止和 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的内容。从一 定意义上说,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 对记者采访过程的纪实传真。对 “没有现场就没有新闻”的电视采 访来说,这一特征更为突出。

电视新闻学资料

电视新闻学资料

一、电视新闻的定义电视新闻是电视媒介传播者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以大众传播信息为目的,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解读:是以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来定义的1.传播者:电视媒介传播者专业性:技术上、业务上、道德上2.渠道媒介:现代电子技术要懂得如何用、要了解媒介的特性发挥媒介的优势克服劣势3.讯息: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符号形式:声音、画面(稍后会重点讲述)4.受传者:大众节目、频道定位,影响内容形式制作5.反馈:报道在受传者地位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电视新闻依旧以传播者为主体二、电视新闻的分类报纸新闻分类:消息、通讯、评论,对应电视新闻:消息类、专题类、评论类。

按主客观,前两者属同类,但消息简短、动态,专题提供分析、解释、发展预测。

但西方没有"新闻专题"一说,一般称为深度报道(in-depthreport/analysis)最终分类:消息类新闻报道、电视新闻访谈、电视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组合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电视新闻专题、调查性报道等)三、电视新闻的信息元素1.画面信息与声音信息字幕:滚动字幕、同期声、标题字幕;动画信息是在现场信息不足、不能充分说明事件性质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的手段2.画面信息与声音信息的关系同步、分离、复合四、电视新闻的特点与优势1.声画一体的形象信息形态人类认知世界的五大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是人的延伸。

人类传播的终极目标,是如何实现远距离的最大还原与信息传播。

电视相较其它媒介更加生动形象2.现场感同期声、出镜报道解说3.感性的信息符号形式语气、神态、微表情,新闻不能描述人物的心理,但是可以通过细节的捕捉、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音乐的选择来渲染。

人情味4.动态性与过程感以时间顺序来呈现信息,要求前后变化的动态性。

动态性包括现场人物运动、场景转换、色彩变幻等内部运动,也包括摄像机镜头的外部运动,以及镜头之间的编辑与切换。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与特性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1、广播新闻的定义、内涵广播新闻: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广播中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广播新闻的声音符号体系中,包含有声语言、音响、音乐三大部分。

从节目样态角度出发,广播新闻具体可以分为:广播消息、广播通讯、广播系列报道、广播连续报道、广播新闻评论、广播谈话等。

从广播传播的时效角度考虑,可以把广播新闻分为广播现场报道、现场录音剪辑等。

2、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电视屏幕上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早期的电视新闻经历了以口播新闻为主和以影片新闻为主两个发展时期。

电视新闻的体裁大致可以分为:电视新闻消息、电视深度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电视系列报道、电视连续报道、电视调查性报道、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等。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性与优势1、电视新闻的特性与优势(1)电视媒介的特性——即时形声传播性。

电视在媒介特性方面与电影、广播的区别(2)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优势传播形象化、传播及时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形式多样化2、广播新闻的特性(1)广播的媒介特性——即时同声传播性(2)广播作为传播媒介的优势广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最新的、值得报道的事物和情况,通过无线或有线电波,把可以传情达意的、真实的声音符号系统即时传递给广大的听众。

第二章电视新闻体裁(上)第一节电视新闻消息一、电视新闻消息的概念、特点与要领1、电视新闻消息的内涵电视新闻消息是运用电视媒介手段,以图像、声音、音响等综合符号体系,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电视新闻体裁。

电视新闻消息是电视新闻最普遍、最大量采用的报道形式2、电视新闻消息的特征电视新闻消息(短消息、长消息)的特征:篇幅短小精悍,简明扼要。

一般一两分钟,有的就几十秒。

它在对新闻事实作“概要性”报道时,很讲究简洁明了,新闻要素要传达清楚。

第二讲广播电视语言符号系统

第二讲广播电视语言符号系统
切忌:没有细节、漫无目的的纯技术性的镜头运动。
47
第三节 电视语言符号的双主体构成
2、声音的主体地位 (1)声音的主体地位的依据
A、受众心理驱动: 听的需要
B、完整传播的需要: 叙事的需要 概括的需要
48
第三节 电视语言符号的双主体构成
(2)声音主体地位的巩固 声音通过与画面的有机配合建构电视媒体特有的新闻 文本,消除人们对于事实不确定性的认知。 声音必须承担完整而富有逻辑的表述任务,发挥其概 括能力,并与画面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例证:《荒岛余生》,第八段,汤姆汉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演
37
第二节 电视非语言符号的构成
③ 连接画面,协调情感 电视新闻画面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大多采用 了块切的转场手法,这种手法往往在视觉上造成了 较大的跳跃感,视觉信息不流畅。为了缓解这种状 况,在专题性新闻节目中多用声音转场。
38
第二节 电视非语言符号的构成
42
第三节 电视语言符号的双主体构成
一、生理感知通道与声画符号传播 (一)声画关系 在电视新闻中,任何只强调一面(只强调画面或只强 调声音)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必须遵循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原则,不能将画面和声音随意剥离并加以处理。电视新闻 的声画关系必须建立在“多类符号综合传播新闻”的基础 之上。
43
例证:宠物展示、稀有物种关注、自然界中富有情趣的事件、新 歌推介、实用信息资讯、新闻中穿插特色节目预告等等。
40
第三节 电视语言符号的双主体构成
41
第三节 电视语言符号的双主体构成
电视新闻中的各类传播符号必须按照一定的结 构原则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电视语言。这些传播 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
3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及传播特性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及传播特性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及传播特性▪学习要求:了解作为广播电视传播符号要素的声音与画面面的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着重讨论声音与画面两种要素组合的相互关系。

重点了解声音传播元素中的语音、音乐、音响各自的特点、作用;理解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符号“是传播中可以还原成意思”的要素。

——“意思”不是符号所固有的,是来自公众对用什么符号代表某一意思的一致意见。

——符号一般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包括语言与文字,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语言——口头语言——共时性——直接符号外在形式:声音内在形式:意思文字——书面语言——历时性——间接符号外在形式:字形内在形式:意思非语言符号大体分为三类:——体语(动作、姿势) 有人统计: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仅有7%借助语言;其余93%都是靠体语。

——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凡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都可视作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凡是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都可视作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第一节电视传播符号系统一、电视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电视语言符号包括抽象性音响语言、文字语言。

▪(一)抽象性音响语言的分类与作用▪抽象音响语言指电视广播中能够准确传达内容、情感的有声人类语言,包括画内语言和画外语言。

也被称为“人声语言”。

1、画外语言的分类及作用画外语言指的是:在画面所反映的现场图景中,实际并不存在的有声语言,是后期编辑制作时加进去的。

包括新闻性节目的播音语言、纪录片及其他艺术类节目中的解说,电视剧中的旁白、独白。

(1)播音语言:指电视新闻的专职播音人员用以传播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是贯穿新闻的“主线”,是联系整个新闻的脉络。

▪播音语言的特点: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作用:叙述事实、展示资料、表达理念(2)解说(词)解说是指从客观叙述者的角度,直接用人声语言来交代、说明或评论的一种画外音表达方式,他在电视艺术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

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

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作者:张木亭来源:《新闻爱好者》2006年第09期以消息为主体构成的新闻栏目是电视机构显示要闻总汇的主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在新闻类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几年来,消息类电视新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宣传党的政策比较稳定;权威性进一步加强;消息结构开始改变,报道面明显扩大;时效性提高,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消息增加;报道形式有所创新,可视性提高;新闻直播数量加大,观众亲临感增强等。

我国电视新闻界已经把“深化新闻改革,提高新闻质量”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第一,传播消息是电视的重要职责;第二,办好消息类新闻栏目是提高权威性的关键;第三,消息类新闻是影响舆论最直接的节目;第四,消息类新闻是电视节目的“轻骑兵”;第五,消息类新闻是一个台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第六,办好消息类新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双丰收。

在上述共识的影响下,消息类新闻开始办出自己的特色,显示出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并以其权威性、时效性、社会性较强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一、电视新闻的重要地位按照新闻媒介问世时间的先后顺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种传媒各有所长,互相之间无法取代。

但从传播新闻这一功能来看,电视具有快速且声画并茂的特征,消息类新闻在传播速度上占有绝对优势,人们开始通过广播收取信息逐步变成通过电视新闻获得信息。

各级电视台的发展史告诉人们,建台伊始是以设立新闻部开始的,自办节目是从消息类新闻开始的,只要建立电视台,就要先办新闻节目。

历史和现实对新闻节目的“偏爱”,使得各级党和政府对电视新闻十分重视。

电视新闻成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纽带,政府发布政令的渠道,沟通领导与群众关系的桥梁。

电视新闻的重要性在我国是不言而喻的,其权威性是需要花大气力来维护的。

我国电视新闻代表党和政府的声音,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在表现形式上也要求有很强的规定性和严肃性。

正是有了这些统一的要求,使我国电视新闻有了规范和标准,从而带来了电视新闻权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观众多层次参与
• • • • • • 1、间接参与 2、直接参与 3、思想参与 4、参与再传播 五、表现多元素综合 六、报道多工种配合
思考题
• 1、名词解释:同期声 • 2、我们应如何培养声音与画面形象同步这一方式和运 动状态,决定了其信息结构不是线型的, 而是一种立体的场结构。 • 1、重视同期声的运用 • 2、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
二、直观形象思维
• 电视传播把与视听因素同时存在的事物 原生状态直接呈现在屏幕上,给观众直 接的认知、感受。 • 1、善于抓拍典型的细节和情节 • 2、蒙太奇思维
三、现场纪实再现
• 电视新闻的现场性是指记者必须到现场 采。访、摄录,要把现场的情景、氛围 传达给观众 • 1、现场的视角 • 2、纪实手法
四、观众多层次参与
• 传播学经验证明,最好的传播效果是受 众参与的一种活动性的面对面的接触。 • 从新闻报道选题、采访制作到播出的整 个传播活动中,观众的参与可分为四个 层次:
五、字幕和特技
• 叠加字幕,用于介绍人物姓名、单位、 职务,还常用来强调时间、数字等。 • 新闻应慎用特技 • 其作用: • 1、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量 • 2、渲染气氛,升华主题 • 3、起某种模糊作用
第二节 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
• 电视观念:
是指人们对电视声像同步的形象化传播 特点达到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从而 指导新闻节目的采摄制作。
三、体态语言
• • • • 体态语言: 指伴随同期声 讲话的神态、 表情、动作等。
四、解说
• 新闻的五要素基本上是由解说来完成的。 • 1、能叙述补充介绍画面和同期声中不能 或没有表达出的新闻要素; • 2、能深化主题,加强叙述和表现新闻的 事件或人物,强化视觉效果; • 3、文字解说还常常起到语言转场的作用。
第二章 电视新闻的表现 符号与个性特征
第一节 表现符号分析
• 电视新闻的信息量是指一定单位时间内 电视画面负载所传播的新闻信息的含量 的大小。
一、现场画面
• • • • • 构图 运动 角度 景别 色彩
二、同期声
• 同期声是指在拍摄人物讲话的现场同期 录下的讲话声和现场背景声。(前者习 惯称为同期声,后者又称效果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