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纳滤是一种通过在微孔膜上过滤水中微粒和溶质的技术,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纳滤技术的应用不仅在于提高水质,还可以解决多种水处理问题,比如去除微生物、微粒和微量有害化学品等。

本文将就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进行探讨。

一、纳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1.1 纳滤技术在饮用水净化中的应用纳滤技术已经成为饮用水净化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

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重金属和颗粒物质,从而提高水质。

纳滤膜的微孔结构可以有效阻隔微小的微生物和细菌,从而减少饮用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的含量,保障饮用水的安全。

1.2 纳滤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业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油脂、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通常难以有效去除这些物质。

而纳滤技术可以通过微孔膜的过滤作用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和微粒物质,从而达到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纳滤技术还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有效地去除,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3 纳滤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微生物等,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要求高能耗和高成本,而纳滤技术可以通过微孔膜的选择性过滤作用,将海水中的盐分和微生物有效地去除,从而实现海水的淡化和净化。

纳滤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为海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出贡献。

二、纳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展望2.1 纳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滤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也不断得到创新。

未来,纳滤技术将更加注重对微孔膜的材料、结构和制备工艺的研究,以提高纳滤膜的过滤效率和抗污染性能。

纳滤技术还将应用于新型的水处理设备和系统中,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水处理需求。

2.2 纳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环保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纳滤技术将更加注重在水处理中的环保应用。

未来,纳滤技术将更加关注对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废物排放和资源利用的影响,以实现水处理过程的高效、清洁和可持续发展。

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的操作性比较强,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目前我国的自来水厂中,水处理工艺已经相对成熟了,虽然水处理工艺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但是由于该工艺还存在诸多不足,所以一定要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保障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饮用水质量。

关键词: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由于常规水处理工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而且实际应用中效果较为明显,技术成熟,所以目前我国自来水厂在水处理中还主要以常规水处理工艺为主。

但这种处理工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所以需要加快推动深度处理技术在自来水厂的应用,从而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生活饮用水。

1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应用现状1.1 自来水预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就是指在进行机械过滤后选用常规的处理工艺以物理、化学的手段对自来水进行处理。

生物处理的原理主要就是选择微生物来分解水源中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氮、锰、有机污染物等,这一步的水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常规水处理的压力。

因为生物处理就是通过生物、化学等方式进行的预处理工艺。

一般的自来水厂在进行二级生物处理的时候会选择生物膜法工艺,所谓的生物膜法工艺就是通过使用生物膜法来吸收处理水源地里的氮磷以及有机物等化学物质,其主要目的就有实现净化水资源。

如果这里的水质污染程度一般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其他的生物处理方法,例如:悬浮填料生物流化床、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碳或者生物转盘等。

因为生物膜的基本组成为菌类和藻类,所以微生物在固体的表面就会发生新陈代谢,运用生物膜法处理方式就可以有效分解表面的微生物,达到降解水污染的目的。

除了微生物能够分解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微生物在水中繁殖的速度快,生存能力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水质的污染物进行固液分离。

更重要的是微生物具有很好的硝化功能,只需要很小的空间就可以帮助水资源达到清洁的目的,而且还不会受到水温和水质的影响,真的是省时省力的一项水处理工艺。

水质治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水质治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水质治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农业活动的广泛开展,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问题日益严峻。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健康,水质治理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对水质治理技术的现状进行梳理,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水质治理技术的现状(一)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水质治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过滤、沉淀、吸附等。

过滤技术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滤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和胶体等杂质。

沉淀法则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的颗粒物自然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吸附技术则是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吸附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二)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在水质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混凝、氧化还原、中和等。

混凝是通过加入混凝剂(如铝盐、铁盐),使水中的微小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去除。

氧化还原技术用于处理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中和法主要用于调节水的酸碱度,使其达到适宜的范围。

(三)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培养和维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使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

生物膜法则是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微生物附着在膜上生长和代谢,从而净化水质。

此外,还有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四)膜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高效水质净化技术。

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膜处理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等优点,但膜的成本较高,且容易受到污染和堵塞。

二、水质治理技术面临的挑战(一)复合污染的处理难度大当前的水质污染往往呈现出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复合污染特征,如有机物、重金属、氮磷等同时存在。

简述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应用解析

简述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应用解析

简述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应用解析生活饮用水与人体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现在的工业对水已经进行了深度处理,然后在被用到设备上。

而就生活饮用水而言则不一样。

有的人认为饮用水不能进行深度处理,原因是深度处理过后会把水中的有益的元素过滤掉。

有的则认为可以进行深度处理,不然担心水质不达标准。

就这个问题做了相关的分析,具体分析如下:随着水污染日益严重,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污染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水体,饮用水水源受到日趋广泛的污染。

传统饮用水设备的混凝、过滤、消毒等自来水工艺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色度为主,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能力相对不足,而且加氯消毒本身还形成了“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直接影响饮用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最大可能地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等就是饮用水深度净化的目的。

水的深度处理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我国在饮用水深化处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老水厂均未采用深度处理,只有部分新水厂采用了深度处理。

人们开发了许多技术如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臭氧和活性炭联用和各种膜技术等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

臭氧与活性炭滤池联用。

这种方法是基于活性炭能有效去除水中小分子有机物,但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去除有限。

水先经臭氧氧化,使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这样就提高了有机物进入活性炭微孔内部的可能性,可以充分利用活性炭的吸附表面,且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周期。

同时后续的活性炭可以吸附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中间产物,包括解决了臭氧无法去除的三氯甲烷,并保证了最后出水的生物稳定性。

但是该技术设备昂贵,运行耗电量大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过滤功能,对水中的致癌物与致突变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但由于活性炭的再生问题使制水成本大幅度提高,在我国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臭氧可以破坏致病微生物,能保证彻底消毒而没有毒性副产物的产生。

采用臭氧消毒取代氯气消毒可杜绝有机氯化物的生成,而且可直接去除水中有机氯化物。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一、背景介绍
1.1 饮用水处理的重要性
1.2 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概念和意义
二、传统饮用水处理技术
2.1 膜分离技术
2.2 活性炭吸附技术
2.3 氯气消毒技术
三、饮用水深度处理的现状
3.1 技术应用范围
3.2 现有技术的局限性
四、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4.1 新型滤料技术
4.1.1 纳米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4.1.2 生物复合滤料的发展
4.2 光催化技术
4.2.1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
4.2.2 可见光光催化技术的应用前景4.3 智能化监控与管理系统
4.3.1 水质智能监测技术
4.3.2 水处理设备远程监控系统
五、对未来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展望
5.1 环保与持续发展
5.2 智能化与信息化
5.3 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
结论
未来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加强相关研究和技术创新,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针对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趋势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市场前景分析

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市场前景分析

水污染治理技术及市场前景分析水是生命之源,但如今水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

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严重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及其市场前景备受关注。

一、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水污染治理技术已有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物理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吸附等,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悬浊物和微生物。

其次是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还原和中和等,能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此外,生物处理技术也十分重要,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能有效分解水中的有机物。

二、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水污染治理技术正不断推陈出新。

例如,在物理处理技术方面,高级颗粒过滤技术和膜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能更好地去除微小颗粒和可溶性有机物。

在化学处理技术方面,纳米材料的广泛研究和应用也带来了新的突破,如纳米铁、纳米银和纳米钛等能更高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

同时,基于基因工程的生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例如使用转基因菌株去除有害物质等。

三、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市场前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水污染治理的重视,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水污染治理技术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平稳增长。

其中,市场需求最大的是污水处理市场和饮用水净化市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饮用水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饮用水净化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四、水污染治理技术面临的挑战虽然水污染治理技术在发展和市场前景方面表现出众,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成本的问题。

部分高级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较高,使得落地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其次是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问题。

不同地区的水污染状况各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技术,并解决技术转化和推广的问题。

五、水污染治理技术的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水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趋势

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趋势

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趋势水处理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因为水资源的日益减少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的处理和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本文将就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趋势展开讨论。

一、水处理技术的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目前,水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物理法处理:物理法处理主要是利用过滤、沉淀、蒸发等方式来处理水质。

此法处理流程简单,成本低,但能去除的污染物种类少,对一些有机物处理效果不佳。

2.化学法处理:化学法处理主要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来处理水质。

此法能去除的污染物种类多,净化效果好,但存在药品残留的风险,且成本较高。

3.生物法处理: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来分解、吸收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

生物法处理具有成本低、净化效果好、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目前主流的处理工艺之一。

二、水处理技术的趋势1.能源化、资源化、智能化是未来水处理技术的趋势。

随着环保产业的崛起和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水处理技术将逐渐向着能源化、资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以能源化为例,光化学、超声波和电田等能源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国家能源局还发布了“水能源互补”计划,探索利用水资源开发水电等新能源,为水处理技术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

2.联合处理成为水处理技术的新趋势。

联合处理即是将不同的工艺组合在一起进行处理,以达到更为高效的净化水质的效果。

利用联合处理可以使水处理工艺更加细分,使各种污染物得到针对性处理,提高净化水质的效率。

3.原位处理成为水处理技术的新热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采用原位处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技术。

原位处理即是直接在水源地对水进行净化,减少水的输送和处理成本。

在原位处理研究中,光催化技术、植物治理技术以及生物膜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关注,为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总的来说,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趋势呈现出多个方向,每一种技术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

净水市场调研报告

净水市场调研报告

净水市场调研报告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分析,净水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日益关注,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以下是关于净水市场的一些重要发现:
1. 市场规模扩大:净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将继续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质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

净水器设备及配件、净水服务和瓶装净水等子市场都在快速发展。

2. 技术创新:净水技术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高效净水设备问世。

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如反渗透技术和紫外线消毒技术,提高了净水器的过滤效果和杀菌能力。

此外,一些智能净水器设备也开始流行,具备自动监测、自动清洗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3.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净水市场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发展中国家由于水污染问题更突出,净水市场增长速度更快。

同时,一些城市间存在差异,一线和沿海城市的净水市场需求更高。

4. 渠道多样化:净水产品的销售渠道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如专业门店和超市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线上销售渠道不断崛起,如电商平台和品牌官方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综上所述,净水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增长趋势,技术创新、区域差异和渠道多样化是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净水市场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健康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 第6期2003年6月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HARBIN INS TITUTE OF TECHNOLOGYVol .35No .6June ,2003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刘淑彦,王秀蘅(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 要:常规的给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浊度和细菌为主要目的,对有机物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很低,因此有必要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目前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分析,提出采用臭氧、活性炭和膜联用深度处理技术,供给管道直饮水是目前我国城镇供水的必然趋势.关键词:饮用水;深度净化;臭氧;活性炭;膜中图分类号:T U9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367-6234(2003)06-0711-04S tatus an d develo pment trend of ad vanced d rinking water treatment tech nolo giesLI U Shu -yan ,WANG Xiu -heng(School of M unicipal and Enviro nmental Eng 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 y ,Harbin 150090,China )A bstract :The aim of the no rmal treatment of drinking w ater is to remove turbidity and bacteria ,but it isnot efficient to remove o rganism ,especially to dissolve organism .The necessity to advance treatment of drinking w ater throug h analyzing the recent w ater quality status of municipal w ater supply in China .Ac -co rding to application and study actuality of advanced treatment technology ,imperative to treat drinking w ater w ith activated carbon ,ozone and membrane through dual system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advanced treatment ;ozone ;activ ated carbon ;membrane 收稿日期:2002-04-29.作者简介:刘淑彦(1956-),女,高级工程师. 我国自来水处理工艺90%以上仍采用20世纪初形成的混凝、沉淀、过滤和加氯消毒的常规工艺.这种工艺是建立在有合格水源的基础上,以去除浊度和细菌为主要目标,对有机物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很低(20%~30%).2000年,我国7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普遍存在有机污染,各流域干流仅有57.7%的断面满足我国供水水源Ⅲ类水质的标准[1];新的病原微生物隐孢子虫、微孢子虫尺寸小(1~5μm ),很难用常规过滤技术去除,而且对加氯消毒有很强的抗性[2];含有机污染物的水经加氯消毒后还会产生有机卤化物等“三致”物质.供水水质的下降严重危害健康,已引起供水行业和居民的极大关注.1 饮用水深度净化的目的与对策改善饮用水水质有两条途径:一是控制污水的排放量及提高污水处理率,保护饮用水源[4];二是强化处理工艺对受污染水源进行深度处理.经过深度净化后的饮用水应去除三卤甲烷等有机污染物,不危害健康;去除病原菌和病毒,不引起传染性疾病;硬度和矿质元素含量适当,有益健康[5].我国不宜将深度净化工艺设于自来水厂,因为要在所有水厂加设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和运行费用相当可观.如加设臭氧活性炭工艺会使自来水厂的基建费用增加50%[4],且市政供水中只有2%用于生活饮用,其余为工业和消防等用水,全面提高市政供水水质是不经济的.再者,我国中小城市陈旧的铸铁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也会对深度处理的出厂水造成二次污染.在小区设置集中净化装置供给管道直饮水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取用便利,卫生可靠,已在哈尔滨、上海和深圳等地推广应用[6].广州市政府明文规定新建小区和公共场所必须配套分质供水系统[7].我国目前的分质供水方式是在厨房设置一根深度净化水管,供给烹饪和饮用水.其余生活用水仍使用市政自来水.但水中有害化学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并不是最主要的途径,通过皮肤和呼吸也能摄入.研究表明当用含三氯苯乙烷的水淋浴时,通过呼吸吸入的化学物质比口腔进入的要多6~80倍.只在水龙头上安一个水过滤器还不足以保证人体免受水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损害[8].因此分质供水时应在卫生间也留一个深度净化水的供水管,使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在淋浴时也能使用保证健康的水.2 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2.1 预氧化预氧化技术是一种提高常规混凝工艺效率的方法,由于氧化剂破坏无机颗粒表面的有机涂层,可降低其稳定性.氯是最早的水处理预氧化剂,但其危害健康的氯化副产物限制了其推广;高锰酸钾可用于受污染污水处理,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能有效地破坏水中某些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水的致突变活性显著下降,除臭、藻类,并有良好的助凝效能[9].由于高锰酸钾可使杂环类有机物发生某些结构或性质的改变,将其与活性炭联用处理微污染原水,对水中微量有机物具有优良的去除效能,尤其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苯类、硝基苯类、卤代烃和多环芳烃类等有机物,可明显地去除或降低其含量[10].高铁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标准状态下氧化势高达2.2V,对低温低浊水有显著的助凝作用和优良的除污染和藻类作用[11];臭氧也可以用于预氧化,尤其能有效地去除腐植质引起的色、嗅、味等,对还原状态的锰、硫的去除能力也强于氯.2.2 活性炭吸附法以活性炭为代表的多孔介质吸附工艺可有效地去除色度、浊度和有机污染物.在美国1/3的活性炭用于给水净化,活性炭在我国给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也较广[12].当有机物的尺寸特性与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协调一致时,活性炭才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及有机物去除率.具有较发达中孔的颗粒活性炭(GAC)非常适合于水处理;活性炭纤维(ACF)只有单一的微孔,孔径5~14μm,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很难进入ACF的有效吸附面积中,对有机物的去除仅在20%左右;由细炭粉压缩而成的压缩活性炭卫生条件比粉末活性炭好,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在30%~57%[13],还具有对进水进行亚微滤和去除原生动物的作用[4].由于GAC去除有机物的寿命仅3~6个月,再生困难,更换价格昂贵,生物活性炭(BAC)技术应运而生.BAC是以活性炭为载体,利用自然吸附生长的微生物,在水处理中同时发挥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和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依靠长期通水自然形成的BAC菌种复杂,生物降解速率不高,通过投加高活性工程菌人工固化形成的BAC 则具有高效、长效、运行稳定和出水无病原微生物等优点[14].2.3 臭氧氧化臭氧溶解在水中会自行分解成羟基自由基,间接地氧化有机物、微生物和氨,反应速度快且没有选择性.在任何pH条件均能将水中多种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如造成水体色、臭和味的腐植质,酚、氨氮、铁、锰和硫等还原物质.此外,臭氧具有很高的氧化电位,容易通过微生物细胞膜扩散,并能氧化微生物细胞的有机体或破坏有机体链状结构而导致细胞死亡,因此能够杀死藻类和灭菌,对一些顽强的微生物如病毒、芽孢等有强大的杀伤力.臭氧代替氯作为消毒剂效果更佳,剂量小、作用快,不产生三卤甲烷等有害物质,也可使水的口感和观感大为改观.2.4 膜 法膜法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物理分离过程.采用膜过滤技术是去除致癌原生动物的有效方法.随着膜价格的逐年降低,其在未来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5].S tates研究表明:只要膜设备运行正常,即使进水水质发生变化,出水中的细菌数量一般都在检出限以下[16].超滤(UF)、微滤(M F)对胶体和细菌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有机物和盐类的去除效果一般.由于不需要昂贵的预处理去除颗粒,处理能力低于2×104m3的小型膜工艺水厂的制水成本与常规工艺相当或较低[17].处理单元体积小,易于自动化控制;纳滤(NF)能有效地去除水中致突变物质和色度,TOC去除率90%,AOC去除率80%. NF对细菌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以作为物理消毒取代常规化学消毒[18].但进入纳滤膜的水需经酸化、加防垢剂等预处理防止离子沉淀,预过滤防止颗粒对膜污染,控制操作压力为0.8~1.0 MPa,操作较麻烦.由于超滤膜在去除有机物和病原菌的同时,也去除了80%阴阳离子,长期饮用不利健康;反渗透膜孔径<2nm,对有机物、金属氧化物、微生物及胶体物质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可用于水的纯化,尤其是半咸水脱盐和半导体工业超纯水[19].但反渗透膜对无机物去除的“良莠不分”,使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同时去·712·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5卷 除.纯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性,当大量饮用纯水后,体内的一些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被迅速溶解并排出体外,体内物质失去平衡,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如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该方法操作压力高(>1.5M Pa),因膜易阻塞和污染,对预处理要求严.预处理的目的是全部或部分去除原水中的微生物、胶体、无机或有机杂质,为后续处理工序创造条件,一般采用粒径0.4~0.8mm的石英砂过滤器或孔径2~20μm的微孔过滤器.反渗透的操作复杂,出水率低,出水长期饮用不利健康,因此不适于饮水深度处理.2.5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法,不向水中添加任何物质,不影响水的理化性质,不产生三卤甲烷等“三致”物质,细菌病毒的对数杀灭率达3~5,对周边没有化学物质和噪声污染.但由于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受原水水质、波长、水层厚度和照射时间等多因素影响,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原水需经预处理去除色度、浊度和铁等杂质.目前,福建新大陆环保有限公司生产的紫外线消毒系列设备已用于实际生产,日处理水量1~50×104m3,操作方便,消毒成本0.004元/m3.2.6 矿 化水是人体的常量与微量元素的来源,深度处理工艺在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也去除了一部分微量元素,不能达到溶解性总固体300mg/L、硬度170mg/L和偏碱性的优质饮用水推荐值[8].将深度处理出水流经木鱼石会溶出Ca2+、M g2+、K+等常量元素和Sr、Se等微量元素,明显改善水质.杜彦武在哈尔滨市自来水深度处理装置中加设木鱼石滤灌,出水硬度由135~146mg/ L增至158~169mg/L,增加10%~20%[20].3 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鉴于单独采用任何一种深度处理方法都不能提供优质安全饮用水,近年来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技术结合起来应用是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3.1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技术在70年代初开始应用研究,是臭氧化、生物降解和活性炭吸附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臭氧的氧化特征,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变成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氧化铁锰使之成为不溶性的颗粒,氧化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等;再由后续的生物活性炭吸附降解,提高饮用水的水质.马放对吉林前郭炼油厂饮用水深度净化工程进行色质联机分析得出:原水中的160余种污染物经臭氧化后变为40余种易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14].张金松通过试验证明,该工艺能有效的去除有机物,对试验用水的的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达68%,为普通活性炭的2倍[21].3.2 超滤膜-活性炭联用工艺活性炭与超滤膜的组合系统克服了单一处理手段的弱点,如活性炭出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细菌而影响出水水质,超滤膜存在膜阻塞和膜污染问题.在组合系统中,利用活性炭对进水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去除浊度、各种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和色度,为后续的膜过滤提供必要的保障,缓解了膜阻塞和膜污染问题,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用膜进行后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出水中含有一定量细菌的问题,保证了出水水质.王琳在北京燕山石化总厂饮用水深度净化现场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UV254和大肠杆菌,尤其对腐殖酸和富里酸以及相应的消毒副产物都有较高和稳定的去除效果[22].董秉直采用颗粒活性炭和孔径0.01μm的聚丙烯腈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上海市自来水,处理水量12m3/ d,膜终端过滤,气水反冲,自动控制.1年的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浊度低于0.2NTU,TOC低于2.7mg/L,细菌总数极少甚至为0,可满足饮用净水上海地方标准[23].3.3 新型纳滤膜近年来新型纳滤膜发展迅速,是纳滤膜的一个主要方向.新型NF2000型纳滤膜的材质为聚哌嗪,厚度20nm,通过在制造过程中加入痕量化学物质,使阳离子等的渗透速度提高.其在保持了90%以上的有机物截留率的同时,对钙离子的渗透性提高了10倍[17].由于对无机物的去除率低,可减轻膜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适量地保留水中的有益离子、碱度等,特别适合饮用水处理.3.4 桶装纯净水桶装水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健康角度,都不适于家庭长期饮用.哈尔滨市防疫站2001年调查结果表明,饮用纯净水引起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很多纯净水生产商受商业利益驱动,使用由回收废旧塑料制成的水桶,这种桶经水的长期浸泡会溶出有毒物质加重水污染.其次,桶装水多是采用活性炭+反渗透(或离子交换)的纯水生产工艺,矿质元素含量不足,对健康不利.社会调查结果还表明,35%的人认为饮用纯净水不解渴.专家认为,纯净水中水分子以聚集分子团的形式存在,饮用·713·第6期刘淑彦,等: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后,水分子团“穿肠而过”,不易吸收.一般桶装水放置时间较长,加上饮水机清理不及时,容易引起细菌滋生.而且从经济的角度讲,桶装水也不适合家庭长期饮用.3.5 家用净水器在没有条件供应管道直饮水的小区采用家用净水器是有效的补充手段和健康保障.1988年小型家用净水器开始在中国市场出现,迄今仍以粒状活性炭吸附过滤净水器为主导产品.活性炭净水器对自来水色度、浊度、氯仿、四氯化碳、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有机炭和Ames致突变物质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够改善口感,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但现有的家用净水器,包括活性炭渗银、碘树脂消毒和中空纤维微孔都有缺陷[25].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活性炭的催化还原作用,将游离氯还原,失去杀菌作用,间歇使用的操作方式更为细菌增殖提供了条件.净水器内部溶解氧含量低,硝化反应不完全,自来水中氨氮含量高时,出水亚硝酸盐的质量浓度升高.净水器内存水和初滤水及超期运行后出水中三卤甲烷等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高于进水含量数倍甚至数十倍.出水细菌仍较多,应煮沸后饮用.近年来,活性炭净水器采取了一些改进方法:设置紫外消毒装置杀灭细菌;采用活性炭-超滤工艺,利用超滤膜截留胶体和病原微生物,出水在细菌卫生学角度更具优越性;采用压缩活性炭代替颗粒活性炭,控制细菌增长.这几种改进方法在成本上增加不大,市场价适中,可为居民接受.4 结 论(1)采取分质供水方法供给经深度处理的管道直饮水是必然趋势.(2)膜技术、高级氧化和吸附技术及结合技术是可采用的深度处理技术.(3)采用家用净水器也是有效的方法,但长期饮用桶装水不利于健康.参考文献:[1]国家环保总局.2000年中国环境公报[R].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2]白晓慧,贺兰喜,王宝贞.常规饮用水净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水科学进展,2002,13(1):122-127.[3]高乃云,李富生,湯浅晶,等.浅谈上海饮用水水源及处理后水质[J].中国给水排水,2002,28(3):9-11.[4]王 琳.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1998.[5]李圭白,李 星.污染源治理与饮用水除污染并重[A].刘灿生,于水利,崔福义,等.李圭白学术论文集:贺李圭白院士七十寿辰[C].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6]梁庆棠.开展管道直饮水项目的可行性分析[J].工业水处理,1999,19(4):3-4.[7]南福英.优质直饮水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J].给水排水,2001,27(5):71-72.[8]FOX M.“Healthy Wa ter”Healthy Water Research[M].[s.l.]:[s.n.],1996.[9]马 军,李圭白,陈忠林,等.高锰酸钾除污染生产性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7,13(6):13-15.[10]范 洁,李圭白,陈忠林.高锰酸钾复合药剂与颗粒活性炭联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9,15(1):5-8.[11]刘 伟,马 军.高铁酸盐预氯化处理稳定性受污染水库水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7):70-73.[12]钟亮洁,刘益宣.北京市第九水厂二、三期工程介绍[J].给水排水,2001,27(12):1-4.[13]吴舜泽,王宝贞,王 琳,等.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现场对比实验[J].给水排水,1999,25(12):3-7.[14]马 放.固定化生物活性炭除微量有机物的微生物学机理及净化效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1998.[15]S TEV EN J D.T he future of membrane[J].JournalA WWA,2000,92(2):70-71.[16]S TA T ES S.M embrane filtration as posttreatment[J].Journal AW WA,2000,92(8):59-68.[17]张捍民,张 威,王宝贞.膜技术处理饮用水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2,28(3):21-24.[18]AG BEKODO K M,LEG U BE B.Pierre co te organicsin N F permeate[J].AW WA,1996,88(5):67-74.[19]M U L DER M.膜技术基本原理[M].第二版.李 琳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0]杜彦武.优质安全饮用水成套设备的工程应用与技术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2000. [21]张金松,郝俊国.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技术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2,28(3):29-31. [22]王 琳,王宝贞,王欣泽,等.活性炭与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饮用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2):1-4.[23]董秉直,曹达文,刘遂庆,等.超滤膜-活性炭与超滤用于优质饮用水生产工艺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1,27(1):15-18.[24]DEBOER J.“AW WA Viewpoint on Home T reatmentU nits”Point-of-Use/Entry T reatment of DrinkingWater[M].Eng land:N oyes Publications,1991. [25]李 田.活性炭净水器的现状与展望[J].给水排水,1997,23(12):51-54.(编辑 刘 彤)·714·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5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