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年级记事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三年级记事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一、如何浏览记事类文章之杨若古兰创作记事,主如果通过记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通过论述、描写的手法写人记事,有时也要结合抒情和群情.根据小学浏览请求.浏览记事类文章应留意:一知:把握记序文六要素,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记序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缘由、经过、结果.六要素缺一不成,构成一篇完整的记事文章.二知:把握记事类记序文的基本论述方法.记事类文章采取最多的是顺叙,即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前后次序来论述.其次还有倒叙和插叙.倒叙即先写事情的结果,后写缘由和经过;插叙是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须要,拔出有关的情节,论述完后再接着本来的事情记叙.三知:把握记序文的人称方式.记序文有三种人称方式,即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小学阶段较为经常使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本人新亲身经历的事;第三人称也时经常使用到,但不如第一人称使用频率高.应用第一人称可以直接表达本人内心的喜怒哀乐、感受和认识,亲切天然.四知:掌控文章的特点和重点.叙事类文章要选择最成心义的、最熟悉的事情来写,捉住特点和重点.三年级语文快速浏览提高鲁班造伞很久之前,还没有伞.闻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路在路边造了很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可是鲁班想,如果雨下个不断,那该如何办呢?人总不克不及待在亭子里不走啊.如果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法子才干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很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何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鲁班拿过一张荷叶,细心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很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很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模样,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⒈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⒉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⒊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⒋找出暗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表情的词语: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附近的暗示表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⒌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很久之前,鲁班为大家建了很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一天,他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鲁班造的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早晨十点多钟,一辆公共汽车开到天桥站,很多乘客上车.两头有一名乘客掏出钱,买车票.售票员刚把票递过去,突然认出来:“啊,周总理!”周总理和我们一路乘车了车厢里顿时欢腾起来.大家一边伸出手,但愿和总理握手,一边说总理好总理您好周总理高兴地同大家握手,向每个乘客点头浅笑.周总理望着售票员,亲切地问小伙子工作习气吗售票累不累公共汽车开到北海站,售票员刚要上前扶持周总理,周总理曾经下车,他笑着对售票员说:“你们辛劳了!”售票员望着总理慈祥的面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1、写出文中带“—”词的近义词.顿时()激动()慈祥()2、用“﹏”画出周总理关心人民群众的句子.用“—”画出暗示售票员激动得句子.3、请为第二天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4、请为短文选择合适的题目.乘车()总理买票()售票员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拜天的早上,我灰溜溜地随妈妈一路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这里的蔬(shū)莱又多又好.西红柿个大皮薄,让人看着就想吃.嫩绿的黄瓜遍身是刺,有的头上还顶着小花呢!紫色的茄子有圆的,有长的.油莱新颖极了,有的叶片上还有露珠呢!还有雪白的萝卜,颀长的丝瓜、翠绿的柿子椒(jiāo)、胖胖的冬瓜……我和妈妈边走边买.首先选中的是一名阿姨卖的扁豆,我走上前去问:“阿姨,您的扁豆多少钱一斤呀?”阿姨笑着说:“小姑娘,一块六一斤,你买多少?”“太贵了,一块五吧!”一旁的妈妈开始讨价还价.阿姨犹(yoú)豫,(yù)了一下,和和气气地说:“行,您买多少?”见阿姨答应了,妈妈就挑了一些,一过秤,刚好2斤,妈妈付了钱,我就高兴地拎(līn)起莱往前走.接着,我又看见了爸爸爱吃的土豆,赶紧跑过去,挑了几个个大的,叫妈妈买了上去.最初,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小伙子的摊(tān)位上,买了一大块冬瓜.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满载而归.1.照模样写词语.例:灰溜溜 ( ) ( )和和气气 ( ) ( )2.读第2天然段,想想,这段话是环绕哪句话写的?用“——”画上去.3.读第3天然段,用“~~~~”画出暗示前后顺序的词语.4.把文中描写蔬菜色彩的词语缮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诚实花之前,有一名老公公,他很爱他的两个孙子.一天,他拿了一把花种对两个孙子说:“孩子们,你们到山上把这些花各种下去,谁种出的花最美,我就最爱好谁.”转眼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一天清晨,大孙子跑到老公公跟前.他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捧着一束又喷鼻又美的鲜花.大家看了都称赞不已.大孙子听了,高兴极了:“这一回,我的花必定胜过弟弟啦!”老公公却不出声.大家盼着小孙子赶快回来,等呀,等呀,太阳快要落山了,只见小孙子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他眼泪汪汪地对老公公说:“爷爷,您惩罚我吧!我种的花种一颗也没有发芽,更不要说开花了……”说着,小孙子难过地哭起来.老公公却哈哈大笑起来,大声地说:“你才是我最可爱的孙子!”大家听了,都迷惑不解:“种不出花来的孙子为何反而使你如此高兴呢?”老公公笑呵呵地说:“我给他们的花种是炒熟了的,如何能开出花呢?我的小孙子说了实话,他才是我最可爱的孙子!”听了老公公的话,大家恍然大悟,众口一词地说:“诚实的孩子人人夸!”站在一旁的大孙子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1、联系短文写出以下词语的意思.称赞不已——众口一词——2、默读短文,试着提出两个有价值的成绩.(1)(2)3、认真读短文第三天然段,用“——”画出小孙子说的话.想想,这些话表示了小孙子()的品质.4、细心读短文第四天然段,想想为何种不出花的小孙子反而是爷爷最可爱的孙子?5、这篇短文次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几句话写出来.6、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个像“小孙子”一样说老实话的孩子呢?请举一件事情来说明.。
记事类阅读理解技巧

记事类阅读理解技巧
记事类文章通常会涉及到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细节信息,因此阅读理解技巧对于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阅读记事类文章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信息。
一、把握文章主体
记事类文章通常会涉及到一个或多个事件,而这些事件通常会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因此,阅读记事类文章时,读者应该首先把握文章主体,即事件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篇文章描述了一个人一天的行程,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这个人先去了哪里,又去了哪里,每个地点停留了多久等信息。
二、关注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
记事类文章通常会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理解事件的顺序、人物的关系等都非常重要。
因此,读者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特别关注这些细节信息。
例如,在一篇描述一个人物生平的文章中,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这个人物的出生时间、出生地点、成长经历、重要事件等信息。
三、理解事件的因果关系
记事类文章中,事件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因此,读者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特别关注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在一篇描述一个企业成功的文章中,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这个
企业成功的原因、成功的过程等信息。
四、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
记事类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会对读者的理解产生影响。
因此,读者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应该特别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一篇描写一个场景的文章中,读者应该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出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培优讲义《记事类文章阅读的方法》课件

快乐阅读——掌握记事类文章的阅读 方法
单击此2、1处、懂添掌得握在加记记内事事容类类文文章章的中“,六起要因素、”经。过和
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 经过,则是记事类文章的主体。
快乐积累
• 1、选择正确的字填空。
• 在再后候做作记计
•
放学以( 后 ),小明还( 在 )教室
里( 做)数学( 作)业。这时( 候 ),老师
(一) 吃西瓜
阅读训练
1、吃西瓜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在 晚
上 ,地点在 家里
,
人物有 爸爸,弟弟,我 ,事情的
起因是 天气炎热 ,爸爸准备切西
瓜吃 ,经过是 爸爸把好的熟的留
给我和弟弟吃,自己吃生的 ,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果是 我和爸爸一起吃生西
瓜
。
2、.读拼音,写汉字。
•
ráng
瓜( 瓤 )
kēng 一声不( 吭 )
4、找出描写爸爸吃西瓜动作的词语, 这些词语表示了什么意思?
• 咬,嚼,皱(zhòu),硬咽(yàn)。 • 说明生西瓜不好吃。
5、用“~~~~”画出第2自 然段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 子• 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 6、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 “我得到了一种宝贵的东西”,这一 种东西是:
• jiáo
• ( 嚼 )东西
•
zhòu
yàn
• (皱 )眉头 去
( 咽 )下
• shèn
• (渗 )透
3、形近字组词。
• 瓤(瓜瓤)佛( 仿佛 )吭(吭声 ) • 嚷( 叫嚷 )拂( 拂袖 )坑( 土坑 ) • 渗( 渗透 )绉( 绉纱 )咽(咽喉 ) • 掺(掺合 )皱(皱纹 )响 (响声 )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做好记叙文阅读,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略读浏览,整体感知内容。
阅读记叙文,首先是要读懂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叙述方法。
对于重在写人的记叙文,要能够了解文章写了谁或哪些人,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与人特相关的诸因素(时间、地点、场景、背景、事件),从而感知人物是怎样一个人。
对于侧重记事的文章,要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以及和所述之间事相关的诸要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从而大体感知事件的社会意义。
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应初步感知作者写的是什么景,什么物,以及景或物的特征,作者通过景、物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第二遍,细读精读,品味深层含义。
这里包括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体味文章情感、理解重要词句等。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要着眼于全文、分析文章各段的途述重点有何不同;段与段之间,把内容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该归纳为一部分。
这样由段到部分,由部分到全篇,就能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安排决定的。
因此,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文章的中心。
常用的归纳中心的方法有: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性词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即可;有的记叙文在叙述过程中直接告诉了读者记述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则应把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同时,应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之情,褒贬态度、思想倾向等。
至于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理解,前面已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遍,回顾思考,探究开放题型。
开放性试题,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是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但也不能脱离原文中心。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精选3篇)记叙文是作文的一种,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篇1】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篇2】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三年级语文记事类文章阅读方法及练习

4、描写爸爸吃西瓜动作的词有--拿--起---、---咬---、---嚼---、---皱---、-- 咽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生瓜并不好吃,我感受到了
-----------------------------------------------------------------
方法点拨
1、把握叙述的“六要素”,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记事类文章,要了解“六要
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弄清记叙的要素, 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 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叙述的顺序,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阅读叙事性的文章,一定要弄清楚 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 叙、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形式都是
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灵活使用的。
3、抓住文章重点,把握文章主题。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要根据事 情的特点,抓住特点来写。我们阅读时, 就要先搞清楚,这件事具有那些特点,又 是抓住那些重点,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 再结合重点领悟文章的主题。
阅读小歌诀
阅读记事文章小歌诀
记事文章有技巧,六个要素需记牢。
父亲对孩子的爱。
------------------------------------------------------------------
5、在正确答案后面对括号里画(✔)。
“我得到了一种宝贵的东西”,这种东西是:
①西瓜的营养( ) ②父子的情谊。( ) ③父亲的疼爱。( ✔ ) ④团结的力量( )
叙述顺序要理清,结构思路自然晓。
文章重点要抓住,内容主题多思考。
表达方法细感悟,愉快阅读能力高。
例文导读
关于记叙文阅读的10个方法

记叙文阅读的10个方法关于记叙文阅读的10个方法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的10个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叙文阅读的10个方法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5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 人物描写细节描写(2) 环境描写的作用(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三年级阅读理解——记事类文章(含答案)

三年级阅读理解——记事类文章(含答案)记事类文章——阅读有方法记事类文章,就是通过记叙某些事情,或阐述道理,或赞美人物,从而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那么,在阅读此类文章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1.弄清楚事情的六要素记事类文章,一般由六个要素构成,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阅读记事类文章时,理清六要素,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所写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从整体上明白作者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文章的记事顺序一篇记事文,无论篇幅长短,总有一条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
阅读时把握了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叙事的顺序和条理,进而一步一步去领悟作者写这件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记事类文章一般都有详有略,凡是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会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详写。
阅读时,我们要抓住重点,认真分析,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看法及观点,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为文章划分层次段落前面三个步骤完成以后,就要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记事的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二是按因果关系来划分。
层次划分清晰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5.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一般都会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进行叙述。
阅读时,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作者抓住了哪些重点,又是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
把握住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文章的中心了。
阶梯训练一弄清楚事情的六要素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
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会很快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1.“小溪”的欢歌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主要是通过记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通
过叙述、描写的手法写人记事,有时也要结合抒情和议论。
根据小学阅读要求。
阅读记事类文章应注意:
一知:掌握记叙文六要素,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
记叙文的六要素
是: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缺一不可,构成一篇完
整的记事文章。
二知:掌握记事类记叙文的基本叙述方法。
记事类文章采用最多的是顺叙,
即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
其次还有倒叙和插叙。
倒叙即先写事情的
结果,后写原因和经过;插叙是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有关的
情节,叙述完后再接着原来的事情记叙。
三知:掌握记叙文的人称方式。
记叙文有三种人称方式,即第一人称(我)、
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
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写自己新亲身
经历的事;第三人称也时常用到,但不如第一人称使用频率高。
运用第一人称可
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感受和认识,亲切自然。
四知:把握文章的特点和重点。
叙事类文章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最熟悉的
事情来写,抓住特点和重点。
三年级语文快速阅读提高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
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
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
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
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
这就是最早的伞。
⒈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⒉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⒊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⒋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
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
很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
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
一天,他看见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
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
鲁班造的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一辆公共汽车开到天桥站,许多乘客上车。
中间有一位乘客掏出钱,买车票。
售票员刚把票递过去,突然认出来:“啊,周总理!”
周总理和我们一起乘车了车厢里顿时欢腾起来。
大家一边伸出手,希望和总理握手,一边说总理好总理您好周总理高兴地同大家握手,向每个乘客点头微笑。
周总理望着售票员,亲切地问小伙子工作习惯吗售票累不累
公共汽车开到北海站,售票员刚要上前搀扶周总理,周总理已经下车,他笑着对售票员说:“你们辛苦了!”售票员望着总理慈祥的面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1、写出文中带“—”词的近义词。
顿时()激动()慈祥()
2、用“﹏”画出周总理关心人民群众的句子。
用“—”画出表示售票员激动得句子。
3、请为第二自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4、请为短文选择合适的题目。
乘车()总理买票()售票员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期天的早上,我兴冲冲地随妈妈一起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
这里的蔬(shū)莱又多又好。
西红柿个大皮薄,让人看着就想吃。
嫩绿的黄瓜遍身是刺,有的头上还顶着小花呢!紫色的茄子有圆的,有长的。
油莱新鲜极了,有的叶片上还有露珠呢!还有雪白的萝卜,细长的丝瓜、翠绿的柿子椒(jiāo)、胖胖的冬瓜……
我和妈妈边走边买。
首先选中的是一位阿姨卖的扁豆,我走上前去问:“阿姨,您的扁豆多少钱一斤呀?”阿姨笑着说:“小姑娘,一块六一斤,你买多少?”“太贵了,一块五吧!”一旁的妈妈开始讨价还价。
阿姨犹(yoú)豫,(yù)了一下,和和气气地说:“行,您买多少?”见阿姨答应了,妈妈就挑了一些,一过秤,刚好2斤,妈妈付了钱,我就高兴地拎(līn)起莱往前走。
接着,我又看见了爸爸爱吃的土豆,赶紧跑过去,挑了几个个大的,叫妈妈买了下来。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小伙子的摊(tān)位上,买了一大块冬瓜。
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满载而归。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兴冲冲 ( ) ( )
和和气气( ) ( )
2.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下来。
3.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4.把文中描写蔬菜颜色的词语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实花
以前,有一位老公公,他很爱他的两个孙子。
一天,他拿了一把花种对两个孙子说:“孩子们,你们到山上把这些花种种下去,谁种出的花最美,我就最喜欢谁。
”
转眼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
一天清晨,大孙子跑到老公公跟前。
他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捧着一束又香又美的鲜花。
大家看了都称赞不已。
大孙子听了,高兴极了:“这一回,我的花一定胜过弟弟啦!”老公公却不作声。
大家盼着小孙子赶快回来,等呀,等呀,太阳快要落山了,只见小孙子两手空空地回来了。
他眼泪汪汪地对老公公说:“爷爷,您惩罚我吧!我种的花种一颗也没有发芽,更不要说开花了……”说着,小孙子难过地哭起来。
老公公却哈哈大笑起来,大声地说:“你才是我最可爱的孙子!”大家听了,都迷惑不解:“种不出花来的孙子为什么反而使你如此高兴呢?”老公公笑呵呵地说:“我给他们的花种是炒熟了的,怎么能开出花呢?我的小孙子说了实话,他才是我最可爱的孙子!”听了老公公的话,大家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站在一旁的大孙子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1、联系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称赞不已
——
异口同声
——
2、默读短文,试着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1)
(2)
3、认真读短文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小孙子说的话。
想一想,这些话表现了小孙子()的品质。
4、仔细读短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种不出花的小孙子反而是爷爷最可爱的孙
子?
5、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几句话写出来。
6、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个像“小孙子”一样说老实话的孩子呢?请举一件事情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