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缆接地
高压电力电缆接地箱及参数

高压电力电缆接地箱及参数
高压电力电缆接地箱是一种重要的电力设施,用于保护高压电缆的安全使用。
它采用铸铁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外表喷涂耐雨漆,用于固定电缆接线,防止内部电缆层接触电热效应引起损坏,以及防止高压电缆进入环境,影响人的健康。
1.物理特性
2.结构特性
高压电力电缆接地箱结构简单,包括封板、支架、连接件等零部件,内部采用双层结构,把电缆牢固地固定在支架上,外罩有半開式、全密封式、面板式、折叠式和标准型,结构合理紧凑,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结构,各部件按照标准安装,封板上面可安装计数器,以保证电缆的安全使用。
3.防火性能
4.防腐蚀性能。
110kV高压单芯电缆线路金属护套接地方式

110kV高压单芯电缆线路金属护套接地方式110kV高压电缆线路护套必须接地运行,并且考虑限制其护套感应电压,文章讲解其不同的接地方式和原理,以便运行人员更好地巡查、维护和消缺,以免造成高压电缆过电压导致电缆外护层击穿,从而形成环流和腐蚀,最终影响电缆线路物载流量、运行寿命及人身安全。
标签:电缆护套不接地危害;护套接地方式;中点接地方式;交叉互联接地方式近年来,随着城市改造建设的加快,110kV高压电缆线路大量投入运行,并且大量110kV高压电缆线路敷设在人群密集区,其运行的安全性倍感重要。
《电力安全规程》规定:电气设备非带电的金属外壳都要接地,因此电缆的金属屏蔽层都要接地。
通常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都采用两端接地方式,按照GB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程》的要求,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缆基本上为三芯电缆,在正常运行中,流过三个线芯的电流总和为零,在金属屏蔽层两端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采用两端接地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金属屏蔽层,两端就基本上没有感应电压,所以两端接地后不会有感应电流流过金属屏蔽层。
但是当电压超过35kV时,大多数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的线芯与金属屏蔽的关系,可看作一个变压器的初级绕组。
当单芯电缆线芯通过电流时就会有磁力线交链金属屏蔽层,使它的两端出现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的大小与电缆线路的长度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高压电缆很长时,护套上的感应电压叠加起来可达到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遭受操作过电压或雷电冲击时,屏蔽上会形成很高的感应电压,甚至可能击穿护套绝缘。
此时,如果仍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则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将会出现很大的环流,其值可达线芯电流的50%~95%,形成损耗,使铝包或金属屏蔽层发热,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电能,而且降低了电缆的载流量,并加速了电缆绝缘老化,因此单芯电缆不应两端接地。
个别情况(如短电缆或轻载运行时)方可将铝包或金属屏蔽层两端三相互联接地。
对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系统分析

对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系统分析摘要:高压电缆的的线路问题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接线的问题,尤其是高压电缆中的接地线路更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本文中作者主要针对110kV 及以上的高压电缆的接地问题进行探讨,从高压电缆的接地安装的各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压电缆;接地电流电缆;接地方式TM862一、前言:自高压电缆的广泛应用至今,各相关技术人员在施工中的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实践经验。
但是,我国对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的接地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完善的空间。
二、高压电力电缆接地分析低压电缆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低压电缆的导体内通过电流时会在其周围产生感应电压,从而干扰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作,造成安全隐患,所以,一些小型的变电站和变电所为了防止这种安全事故,在设置电缆时,均采取带屏蔽铜网的电缆,因为这种电缆可以有效的减弱周围电压,并且具体的电缆型号的选择要按照我国的低压电缆方面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否则一旦出现事故,就会造成供电系统的运行障碍,从而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高压电缆虽然相较于低压电缆更为危险,但是这种基础的安全接地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与其是基本相同的,即高压电力电缆同样存在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常见问题按照运行顺序可以表示为:首先,是敷设时的电缆外在保护装置的选择问题。
其次,电缆使用过程中的电流运行的问题。
再次,高压电缆的接地的处理上的问题。
因为高压电缆的跨度长,所以出于造价的考量,一般施工中会尽可能少的使用护套环流的方式,而采用金属护套。
这也是该文中主要论述的问题之一。
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方式有下列几种:1.金属护套总长中的一端或者任意一点接地,这样形成的接地效果是:金属护套阻断了高压线路中的电流的环流,但是不影响短电缆中的电流的正常运行。
2.如果金属护套总长中的任意两点接地:则这个时候会形成电路的整体环流,但是这种环流的缺点是通过的电流量小,一般适用于负荷量不大的电缆线路,重荷载量的线路不宜使用,会造成电压过大,造成短路;3. 金属护套的交错接地: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金属护套的两端与大地回路相连的基础上,在电缆的中间部位用绝缘胶带交叉相连,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阻断电缆中的电路环流,所以这种连接方式的结果是:电路内无电流的环流,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推断出该交错的接地方式适用于长电缆线路。
对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系统分析

对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系统分析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实际工作中总结与积累经验,主要针对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的接地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高压电缆接地的要求、方式和采取的措施等。
关键词:高压电缆接地电流电缆接地方式一、前言:经过十几年高压电力电缆施工我们积累了相当一部分的经验,本文综合各类文献并结合工程实际,意图对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的接地就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索。
二、高压电力电缆接地分析当导体内通过电流时会在其周围产生感应电压,对于在发电厂、变电所等用于低压及二次系统控制的电缆,为了防止继电保护装置误动以保证保护装置可靠性以外,也防止控制电缆屏蔽因感应电压而导致保护装置损坏,所以均采取带屏蔽铜网的电缆,并对屏蔽接地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并且要求电缆支架等都要求接地以防止感应电压危及人身安全;而高压电力电缆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本文将针对高压电力电缆在施工及运行中遇到的的一系列敷衍出的问题进行讨论:首先是敷设时的机械保护(电缆抗弯、防水、防火、腐蚀——采取铝、铜等金属外护套)→其次运行中线芯电流(在金属护套上形成1∶1的单匝变压器产生感应电动势——危害人身安全及电气设备运行经济性、可靠性等,采取外屏蔽接地)→接地电流或环流→各种接地方式的解决方法。
为了尽可能减少护套环流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金属护套的连接与接地方式,这是我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方式有下列几种:.金属护套一点接地(一端或中点):无环流,感应电压与电缆长度成正比,短电缆线路常用;⑵. 金属护套两端接地:有环流,感应电压为零,但影响载流量,轻负荷电缆线路常用;⑶. 金属护套交叉换位连接:两端接地,中间用绝缘接头将护层交叉换位连接,无环流,感应电压与电缆长度成正比,但可以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长电缆线路常用。
⑷.电缆换位,金属护套交叉互联:要求测得电缆金属感应电压必须是小于50v为前提,如果不是的话,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是否是电缆的原因还是由于电缆的长度太长而造成的,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是长度的原因(一般要求在500~800m的范围具体看测试结果),应相应调整其长度,比如说一组交叉互联加一组接地(一段接地)或其他方式。
高压电力电缆接地故障诊断分析

高压电力电缆接地故障诊断分析高压电力电缆接地故障是一种常见的电力设备故障,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接地电阻过大、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等。
由于高压电力电缆所承受的电压较高,一旦发生接地故障,容易引发电弧、火灾等严重后果,因此对其进行及时的诊断分析非常重要。
对接地电阻过大的故障进行诊断分析。
当电力电缆的接地电阻过大时,会导致接地电流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引发电缆局部过热,甚至引发火灾。
此时,可以通过检测接地电阻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存在接地故障。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测量接地电阻的大小、测量相邻节点之间的电阻差异等。
如果接地电阻明显偏高,且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可以初步判断为接地电阻过大引起的故障。
对绝缘老化导致的接地故障进行诊断分析。
绝缘老化是高压电力电缆常见的故障原因之一,长期使用后会导致绝缘层强度下降,容易引发接地故障。
此时,可以通过绝缘电阻测试仪等工具对电缆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
如果绝缘电阻明显降低,且无其他引起的原因,可以初步判断为绝缘老化导致的接地故障。
对绝缘击穿引起的接地故障进行诊断分析。
绝缘击穿是高压电力电缆故障最严重的一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电缆的绝缘层被击穿导致的。
在此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火花、电弧等现象,且很容易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此时,可以通过红外热像仪等仪器来对电缆进行检测,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的热点,以判断是否存在绝缘击穿故障。
对高压电力电缆接地故障进行诊断分析时,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检测,如测量接地电阻、绝缘电阻,使用红外热像仪等。
通过对故障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接地故障的原因,以便进行相应的维修和处理,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高压电缆线路接地系统在线监测分析

高压电缆线路接地系统在线监测分析随着电力供应体系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设备的不断发展,高压电缆线路在输电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高压电缆线路接地系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确保电网设备正常运行、人身安全,以及保护电网免受雷击等电力故障的影响。
对高压电缆线路接地系统的在线监测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压电缆线路接地系统在线监测分析主要包括接地电阻监测、接地电位监测和接地电流监测等。
接地电阻是衡量接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接地电阻的在线监测可以及时判断接地系统是否出现故障,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接地电位是指接地点与地面之间的电位差,通过对接地电位的在线监测可以了解接地系统是否存在漏电现象,及时排除隐藏的安全隐患。
接地电流是指通过接地系统的电流,通过对接地电流的在线监测,可以判断接地系统是否存在漏电或者过载等问题,及时进行修复。
高压电缆线路接地系统在线监测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实时监测和新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两种。
传统的实时监测方法通常通过安装感应电阻器、测量电压表等设备,对接地电阻、接地电位和接地电流进行监测,并通过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接地系统的性能。
这种方法需要人工进行监测和数据分析,操作繁琐,成本较高。
而新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方法则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通过部署在电缆线路接地系统上的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接地系统的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接地系统的在线监测,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减轻人工负担,提高监测效率。
高压电缆线路接地系统在线监测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
传感器技术主要涉及接地电阻传感器、接地电位传感器和接地电流传感器等,需要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的特点,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数据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有线传输主要通过电缆进行数据传输,无线传输则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35kV及以上三相单芯电缆基本的接地方式

35kV及以上三相单芯电缆基本的接地方式在高压电缆线路安装运行中,单芯电缆线路的金属护套只有一点接地时,需要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不超过50V,同时对地绝缘。
然而,由于不规范的敷设和接地方式、电缆外护套受损、电缆护层保护器被击穿等原因,单芯电缆系统故障时常常出现接地环流异常的情况。
因此,监控金属屏蔽层接地环流是预防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三相单芯电缆常用的四种接地方式:1.金属屏蔽两端直接接地:这种方式适用条件比较苛刻,一般不宜采用。
2.金属屏蔽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护层保护接地:适用于单相电缆线路长度X≤L(基本上为一盘电缆长度,L长500米内)。
3.金属屏蔽中点接地:适用于单相电缆线路长度X在L<X≤2L(基本上为两盘等长电缆,L长1000米内)。
有两种方式可选:方式A:中间接地点安装一个直通接头。
方式B:中间接地点安装一个绝缘接头。
A、B两种接地方式的区别:通过直通接头接地,减少一台“直接接地箱”,但电缆外护套出现故障时,不方便确定故障点位置;通过绝缘接头接地,多一台“直接接地箱”,成本略有增加,但能快速确定故障点位置,方便维护。
当电缆线路长度X略大于2L时,可在分段中再装设回流线。
这样可以降低屏蔽的感应电压,单段电缆长度也可以适当加长。
4.金属屏蔽层交叉互联:适用于电缆线路长度X在2L<X≤3L(基本上为三盘等长电缆,L长1500米内)。
每三段电缆为一单元,每单元内安装两个绝缘接头,通过同轴电缆引出金属护套并经互联箱进行交叉互联后,通过电缆护层保护器接地,电缆两端的金属护套直接接地,形成一个互联段位。
每单元之间安装直通中间头,金属护套互联后直接接地。
在电缆线路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电缆长度和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实际情况,当电缆线路长度在3L到9L之间时,可以采取不同长度和数量的电缆。
当电缆线路长度在3L到4L之间时,我们通常选择四盘等长电缆,每盘电缆长度不超过2000米。
当电缆线路长度在4L到5L之间时,我们通常选择五盘等长电缆,每盘电缆长度不超过2500米。
10kV及以上三相单芯电缆基本的接地方式

10kV及以上三相单芯电缆基本的接地方式三相单芯电缆在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下的接地方式有以下几种基本方法:1. 电气接地:三相单芯电缆可以采用电气接地方式,即将电缆的金属护套和接地系统连接。
这可以防止电缆金属护套产生电场,减小电磁辐射的干扰,并对电缆产生的故障电流进行安全地引流。
电气接地:三相单芯电缆可以采用电气接地方式,即将电缆的金属护套和接地系统连接。
这可以防止电缆金属护套产生电场,减小电磁辐射的干扰,并对电缆产生的故障电流进行安全地引流。
2. 绝缘接地:绝缘接地是指将电缆的金属护套与绝缘层隔离,不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要求较高的绝缘保护,以及在电缆路径中存在其他导体需要接地的情况。
绝缘接地:绝缘接地是指将电缆的金属护套与绝缘层隔离,不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要求较高的绝缘保护,以及在电缆路径中存在其他导体需要接地的情况。
3. 共模接地:共模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三相导体同时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减小电缆的正常和故障电流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电磁辐射水平的场合。
共模接地:共模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三相导体同时与接地系统连接。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减小电缆的正常和故障电流对环境的影响,降低电磁辐射水平的场合。
4. 单点接地:单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一相导体与接地系统连接,而其他两相导体绝缘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减小电缆的故障电流流经接地电阻产生的接地电位差,降低对电缆承压层的影响。
单点接地:单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一相导体与接地系统连接,而其他两相导体绝缘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减小电缆的故障电流流经接地电阻产生的接地电位差,降低对电缆承压层的影响。
5. 多点接地:多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多个点与接地系统连接,以分散电缆的接地电位差。
这种方式适用于特殊环境,要求对电缆的接地保护更加严格的场合。
多点接地:多点接地是指将电缆的多个点与接地系统连接,以分散电缆的接地电位差。
这种方式适用于特殊环境,要求对电缆的接地保护更加严格的场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线路不长,且能满足本规范第1.10 条要求时,应采取在线 路一端或中央部位单点直接接地(图1-1)。
❖ 2 线路较长,单点直接接地方式无法满足本规范第4.1.10 条 的要求时,水下电缆、35kV 及以下电缆或输
❖ 送容量较小的35kV 及以上电缆,可采取在线路两端直接接 地(图1-2)。
海缆分接箱
问题
❖ 一、交流系统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层接地方式 的选择
❖ 二、电缆护层感应电压的计算 ❖ 三、电缆敷设拉力计算
电缆线路的正常感应电势最大值
❖ 1 未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任意接触金属层的 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V。
❖ 2 除上述情况外,不得大于300V。
交流系统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层接地方
❖ 3 除上述情况外的长线路,宜划分适当的单元,且在每个单 元内按3 个长度尽可能均等区段,应设置绝缘接头或实施电 缆金属层的绝缘分隔,以交叉互联接地,(图1-3)。
Hale Waihona Puke 1-11-2、1-3电缆感应电压计算(平行)
参数
电缆感应电压计算(平行)
电缆感应电压计算(平行)
电缆感应电压计算(品字)
电缆敷设问题
至一号蓄缆池1100米
二号蓄缆池 一号二号蓄缆池间1800米
滩海变
一号岛1# 开闭所
3000 2200
二 号二 至号 开至 闭海 所缆
分 接 米箱 米
一号蓄缆池
电缆沟内已运行的单芯电缆4回,一号岛515、524两条、二 号岛511、522两条 接地点均在各段电缆断口处接地 电缆排列方式为:二号蓄缆池至开闭所和海缆分接箱为三角 排列,其余为平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