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建设方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建设方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建设方案

教 2 3 5

1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建设方案

一 、课程定位与方向

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 好动画中动作的节奏的规律,是经过无数动画人的探索、完善而形成的一种集科学性、艺术 性、技术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影视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影视 动画专业主干课程中的一门集动画运动规律与造型技法绘制为一体的必修类课程。 学目的 在于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观察运动、表现运动的能力。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能广泛适用于手绘、二维电脑、三维电脑动画及游戏制作领域的人 才,力图培养动画及游戏行业中的通用人才。本课程所培养的技能在整个动画行业应用面非 常广,从手绘动画到 FLASH 动画,到二维、三维电脑动画,到手机多媒体动画,到广告设计, 到游戏动画都需要这个技能。

本课程属于动画制作行业中动画岗位必备能力培养的关键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教学 课时为 78 学时。

二、本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总体设想

本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总体设想通过三年的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 发展,结构优化、内容先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1、师资 队伍数量不能满足要求; 、师资结构欠合理; 、所用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 4、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有待改进; 、实践基地数量不足,与教学课程的衔接不充分。为了达 到预期目的,该课程改革思路如下:1、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规划,力求三年内,师资队 伍的数量和质量能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2、力求三年内编写出一整套符合试点专业改革要 求的教材;3、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主要措施:、制订 出分阶段实施计划,并落实到个人;2、分阶段进行检查和考核;3、分阶段进行成果展示。

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目标及规划 1、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自从担任《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后,我深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动画的运动规律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力图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把知识 传授给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手绘练习和上机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绘制动漫人物和事物运 动规律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这一命题的提出,源于看到了一段 文字描述“一个不幸的艺术家的墓志铭:他发现了一个画滑稽兔子的模式,这个模式让他功 成名就,而最终他的生命以悲剧结束,因为他无法摆脱这个画滑稽兔子的模式。 当学生在 一直不断地对人、动物、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进行练习的时候,我担心他们的思想会固守在 已经被总结推广的运动规律上,使练习流于形式,创作出千篇一律的运动模式,这种担心引 起了我的思考。

根据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为学生构建系统实用的知识结构 及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课程设计思路是基于“头脑风暴”的 “三段五步”合作探讨教学模式。

(1)“三段”其模式结构: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达标检测。 目标导学”课前出示本节 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节课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应达到的要求,还可以指导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课中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主要运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 分 体现学生主体。“达标检测”结课时设置达标检测,检查学生是否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统计达标率,优秀率,落实堂堂清。

、 ( (

(2)“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是:基于“头脑风暴”的合作探讨式课堂教学模式主 要由“范例展示—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小组创作—师生互论”五个阶段构成。即以培养学 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帮助学 生构建新知识,促进发散性创造思维的发展。

为达到课题研究目标,我们将现代设计与制作紧密结合,形成了我们独具特色的课程教 学手段:

① 示范演练 —— 教师和学生示范演练同步操作,及时解决制作难题。

② 多媒体演绎 —— 用视听媒体,将抽象内容用录像、影片、幻灯片等形式进行演绎, 以及精彩演示录像资料,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 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 头脑风暴—以美国创造学家 A ·F ·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或 自由思考法)思想为基础,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以集体讨论为背 景构建的互动教学方式。

④ 集思广益——集思广益分为两个阶段:学生互动阶段和师生交互阶段。第一阶段: 学生互动。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已经产生许多创意思想,小组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 同方位,展开互相提问和讨论。第二阶段:师生交互阶段。随着教学的进展,教师逐渐进入 学生互动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案提出可行性策略问题,通过“分析”“综

合”、“评价”三 个层面,从多方位、多层次设计课堂提问,帮助学生加深新概念知识理解,最终确立最佳可 行性的个案。

⑤ 师生互论——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论作品,教 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续课程内容和生源情况,我们在 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将课本内容分为四个模块:运动规律的基本 原理、人物基本运动规律、动物基本运动规律、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律。这种以技能培训 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课本内容。 2)每五个学 生组成一组,分别利用 Animo ,Toon Boom Animation 软件绘制动画。这样,在实践教学中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头脑风暴,在培养学生动画设计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 学生动画设计的创意和思维能力。

序 号

工作任务

理论知识

技能目标

掌握曲线运动(弧形曲线运

知识目标

掌握加减速度与力原 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决 动、波形曲线运动、 S ”形曲

理;

1

定动画运动形态的基本

元素,加减速度与力原 线运动);

掌握追随重叠运动;

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及

运动的原理,逐步建立

理,曲线运动与追随重叠

按照动画公司岗位规范,掌握

运动,空间透视与摄影机 手绘曲线动画;

运动的思维,掌握动画

运动的基本技巧;

的移动)

掌握运用 Animo ,Toon Boom 掌握曲线运动规律(弧

“ 基本技巧;

手绘动画

Animation 二维动画软件制作 形曲线运动、波形曲线

曲线运动、追随重叠运动

曲线动画和追随重叠动画;

练习

软件操作

运用 Animo ,Toon Boom

Animation 制作曲线动画

和追随重叠动画

运动、 S ”形曲线运动)

掌握追随重叠运动规

律;

理论知识

人物基本运动规律(行

走,跑步)

手绘动画

2

行走,跑步的运动练习

掌握人走路动作的基本规律

和人跑步基本规律;

按照动画公司岗位规范,掌握

手绘人物走路动画和人跑步

动画的基本技巧;

掌握人走路动作的基本 规律,画好各种姿态人 物走路的中间画技法;

软件操作

运用 Animo ,Toon Boom

Animation 制作走路和跑

步动画

理论知识

掌握运用 Animo ,Toon Boom 掌握人跑步基本规律; Animation 二维动画软件制作

人物走路动画和人跑步动画;

掌握几种类型的鸟类:

动物基本运动规律(鸟

类,鱼类,兽类)

手绘动画

掌握鸟类、鱼类、兽类基本运

动规律;

按照动画公司岗位规范,掌握 雁的飞行,鹰的落地动 作,燕鸥的飞行特点, 麻雀的跳步动作,麻雀 的跳步动作,蜂鸟的飞 鸟类,鱼类,兽类运动练 手绘鸟类、鱼类、兽类动画的 行;

3

软件操作

掌握家禽的动作规律:

掌握运用 Animo ,Toon Boom 鸡的走路动作规律,鹅、 Animation 二维动画软件制作 鸭的划水;

运用 Animo ,Toon Boom 鸟类、鱼类、兽类动画;

Animation 制作鸟类,鱼

类,兽类运动动画

掌握鱼类基本运动规

律;

掌握兽类基本运动规

律;

理论知识

掌握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

自然现象的基本运动规

律;

4

律(风,火,水,雨和雪, 按照动画公司岗位规范,掌握

雷电,烟,爆炸)

自然现象动画的基本技巧;

掌握运用 Animo ,Toon Boom

掌握各种自然现象的基

本运动规律;

手绘动画

自然现象的练习

软件操作

运用 Animo ,Toon Boom

Animation 制作自然现象

动画

Animation 二维动画软件制作

自然现象动画;

表1-1 教学任务分解表

3、教学方法的改革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示范教学法、演示 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 学方法。例如在讲授人物走路动画时,先绘画出人物走路的基本动画运动规律,然后提问学 生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不同姿态的人物走路的动作,哪些不同年龄人的走路姿态,进而引导 学生发现中间画创作技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通过课堂发现生活中的美, 引导学生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拓宽中间动画的创作思路。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的教学法,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 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结合讨论式教学 的模式和特点,就民法总则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充分提供学说、立法、判例等资料,为学 生梳理出了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和思考,帮助其得出自己的结论。

示范教学法是用直观的形象、图片,现场操作等方法,给学生做示范。示范教学法是直 观教学法中的一种,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掌握得快,也不易忘记。

演示教学法即教师借助某种道具或多媒体把生活中一些具体事例通过简单明了的演示 方法展示给学生,从而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原理简明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原 理的认识和理解。

4、教学手段的改革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我们利用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建立起多媒体 网络教学、动画运动规律课件、学习 QQ 群等。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功能,使学生实时清晰地观看 教学过程,同时控制学生的计算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供师生的交互平台,实现电子举 手以及在线答疑,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此平台还可提供文件传输, 制屏幕 等,可以实现共享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分享学生的创意思维,在学生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实 现无障碍沟通。

动画运动规律课件提供电子课件,配套教材的教学录像,允许学生课后随时随地学习本 课程,方便学生学习。并提供答疑和信息反馈与交流,为学生实时解决课堂难题。

成立学习 QQ 群主要应用 QQ 群进行师生远程交互答疑,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个过程 既可以是文字的交流,也可以是同步的视频和音频交流;既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 的。大家还可以共享文件资料等。

此外,我们还利用电子邮箱来收发文件、作业;安排专门的实验教师管理实验计算机及

局域网。

5、考核方法的改革

⑴考核、评价方式

采用平时考核、期中笔试、期末课程设计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包括平时表现(出勤率和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课堂提问和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知识熟练程度和自学思考能力;期中卷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期末课程设计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课程后的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最终课程成绩由平时表现(20%),期中(30%),期末(50%)构成。

⑵考核标准

序号考核内容

1期中考核

手绘

上机

考核方式

绘画考试

运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动画

小计

权重(%)

15

15

30

根据学生动画创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进行

上机动画30

成绩评定

设计

期末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5 2

考核根据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点进行绘画

手绘15

平时

考试

小计

实验成绩

出勤情况

50

10

5

3

考核回答问题情况

小计

总计

5 20 100

动画运动规律 教案

安徽新华学院 教案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 授课班级: 13数媒(网络)本 1班主讲教师:王珊珊 院系(部):动漫学院

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教案首页 课程 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课程 类型 专业核心课程 使用 教材 《动画运动规律》主编:张庆春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学时 分配 总计:48 学时;理论:24 学时;实验:24 学时;其它:0 学时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结合学习了解动态设计的情节表达,角色造型原理,运动规律及编辑合成等几大要素,只要掌握动态设计中角色的运动规律及特点,为以后的动画设计制作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动画运动的几大规律以及动画运动规律对形象表演艺术语言的作用,从实际练习和创作实践中体验和进一步认识动画运动规律,使所学的动画设计知识得到更好的运用与开发。 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动画时间的掌握》,哈罗德.威特克约翰.哈拉斯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 《动画运动规律》王亦飞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 备注

授课内 容 弹性运动课时安排 4 教学目 的要求 学习弹性运动的规律,并注意其中的弹性变形在动画片中的夸张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皮球弹跳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不同材质的物体夸张变形的形态以及细节上的创新表现。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提问: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属于弹性运动? 导入语: 事物的一般运动规律是从物体的运动中发现、理解、提炼 和总结出来的。动画运动规律有其自身的夸张性,动画运动实 质不是去夸张物体的重量,而是去夸张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力 的作用下,所呈现的趋向和特征。(5分钟) 主要内容: 一、弹性运动。(20分钟) 1、什么是弹性运动? 2、通过实例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弹性运动?(P3图 1-1) 二、弹性变形。(20分钟) 1、通过实例讲解什么是弹性变形。 三、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25分钟) 四、弹性变形的状态。(20分钟)五、练习。(90分钟) 讲解 + 示范 + 讨论 + 练习 + 指导 作业/思考题: 弹性动画练习(小球弹跳练习)。教学后记:

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确保毕 业设计的质量,按照我校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精神,特制定机械学院本科毕业 设计实施方案。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 综合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培养创造能力 的重要环节,也是专业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过程。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 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力;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阅读文献资料的 能力;方案制订、论证、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常用仪器、 设备的使用及调试能力;图表制作能力:撰写论文、技术说明书的能力;调查 研究、与人合作及协调工作关系的能力。 包括如下环节:教师题目的申报与论证,学生选题,下达任务书,调研与 文献检索,方案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分析与实验,设计与制作,设计说明书 (论文)撰写,资料审查,答辩等。 二、毕业设计的组织 1、毕业设计分校内进行和校外进行两种情况,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原则 不得超过 10 人; 2、校内学生由学院统一组织教师进行题目申报、论证,学生选题,期初、 期中检查,答辩等;指导教师每周至少与学生见面 3 次,检查学生工作进度的 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要有指导记录。 3、参与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必须是订单班的学生,或是通过学校组织进行 的企业招聘或教师联系以就业为前提、企业要求提前到岗的学生,原则上同一 企业学生人数不少于 10 人;
2

flash动画制作备课教案

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王德 亿利东方学校

第一周FLASH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熟悉FLASH的界面。 2、掌握几个基本工具的使用:选取工具、变形工具、填充工具、线条工具、椭圆工具、矩形工具、颜料筒工具、墨水瓶工具。 3、掌握几个基本术语:图层、元件 4、记住几个快捷键 5、完成四幅绘制图案 教学重点:应用工具画图 教学难点:复杂遮照的创建。 教学过程: 一、界面环境介绍 二、工具箱的介绍 工具箱提供了用于图形绘制和图形编辑的各种工具。工具箱内从上到下分为4个栏:“工具”栏、“查看”栏、“颜色”栏和“选项”栏,单击某个工具的按钮,即可激活相应的操作功能,以后把这一操作叫作使用某个工具。 (1)“工具”栏:工具箱之“工具”栏内的工具用来绘制图形、输入文字和编辑图形。 (2)“查看”栏:工具箱之“查看”栏内的工具是用来调整舞台编辑画面的观察位置和显示比例的。其中两个工具按钮的名称与作用如表1-1-3所示。(3)“颜色”栏:工具箱之“颜色”栏的工具是用来确定绘制图形的线条和填充

的颜色。其中各工具按钮的名称与作用如下。 (笔触颜色)按钮:用于给线着色,也叫作描绘颜色。 (填充色)按钮:用于给填充着色。 (从左到右分别是:黑白、没有颜色和交换颜色)按钮:单击“黑白”按钮,可使笔触颜色和填充色恢复到默认状态(笔触颜色为黑色,填充色为白色)。在选择了椭圆或矩形工具后,“没有颜色”按钮才有效,变为,单击它可以在没有颜色和有颜色之间切换。单击“交换颜色”按钮,可以使笔触颜色与填充色互换。(4)“选项”栏:工具箱之“选项”栏中放置了用于对当前激活的工具进行设置的一些属性和功能按钮等选项。这些选项是随着用户选用工具的改变而变化的,大多数工具都有自己相应的属性设置。在绘图、输入文字或编辑对象时,通常应当在选中绘图或编辑工具后,再对其属性和功能进行设置,才能顺利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动手用一下工具 1、使用工具制作一个“笑脸”或“哭脸” 2、渐变工具的使用:几个关键概念 颜色调板 填充变形工具的使用 3、用椭圆画个画环 操作步骤: 1、用填充色画圆,并设置笔触的粗细。 2、设置边线的填充色为“七彩色”。 3、将该线形圆环转换成填充色:修改--形状--将线条为填充。

《动画概论》教案

《动画概论》教案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动画概论 授课老师: 授课专业:动漫 授课时间: 学时:64 相关课程: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角色设计、动画场景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科基础课,以介绍动画艺术基础知识为目的,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概念、原理、生产过程、艺术特性、发展史等。要求学生学会用专业眼光欣赏中外优秀动画片,提高艺术认识能力,加强专业修养及职业观念。 课程主要内容: 1. 绪论 2. 动画片的起源,及早期的发展过程。 3. 世界动画发展简史。 4. 动画片的制作流程。 5. 动画的形成原理。 6. 动画中的影视元素。 7. 动画中的原画及动画技法。 8. 动画片中前期分镜和时间的设定。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衔接情况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建议事宜: 课外辅导与答疑的安排要求: 考核方法:考查 成绩评定:(1)以教学要求与作业要求为考核基本标准来衡量学生作业最终效果。(2)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程度及作业过程情况。 课程主要教材及参考书目: 《动画艺术概论》金辅堂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动画技法》严定宪林文肖中国电影出版社 《动漫艺术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电影通史?电影的发明》[法]乔治.萨杜尔中国电影出版社 《动画的时间掌握》 [英]哈德罗.威特克中国电影出版社 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动画概述 无论是动画专业的学生,还是动画片的爱好者,了解动画的基本概念是一切的开始。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定要扎实一样,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谈得上继续深入研究。 而对于那些想创作动画片的人来说,回归原点,思考动画的本质,对他们走出创作的困境和拓展思路,开创新的动画格局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节动画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动画 1、动画的定义 “使……活动”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施方案1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毕业设计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时间:年月日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标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训练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应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明显提高。 1.融会和贯通几年里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 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 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选题原则 1. 毕业设计(论文)应按照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当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选题要尽量选取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的题目,提倡“真题真做”。选题也可模拟实际工程。 3. 选择课题的份量和难度要适中,使中等程度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经努力可以完成设计为宜。 4. 鼓励一人一题,若多人同做一个课题,每人除完成基本内容外,其它设计内容应各有侧重。 5.课题任务要有一定的设计、工程量,以保证同一设计课题的每个学生能有明确、适当的分工及相应的设计成果。 1

制作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

制作补间动画 运动补间动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补间动画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创建运动补间动画及复杂运动补间动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素质,发展个性。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创建运动补间动画;难点:创建复杂运动补间动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足量的电脑、FLASH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生了蜡烛的制作,有没发现什么问题呢? 我们发现每帧间的画面跳跃太快。怎么办呢? 这就是本章节要学习的内容---制作补间动画。补间的意思是“在中间”,即在两个关键帧间经过计算自动生成中间各帧,使画面更加平滑流畅。 (二)讲授新课 1.如何创建运动补间动画 以让“心跳起来”为例讲授运动补间动画的操作步骤。 ①在FLASH中打开第一单元第三节制作好的“爱心.fla”文件(把“爱心”图形转换为图形元件); ②在“时间轴”面板上选中第10帧,按F6键插入一个关键帧,再选中第5帧,按F6键插入一个关键帧。 ③在“时间轴”面板上选中第5帧,单击“任意变形工具”按钮,将第5帧的图形元件拉大;

④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 ⑤测试影片。 2.如何创建复杂的运动补间动画 制作一个小球自由下落过程的动画。 ①创建一个FLASH文档; ②单击“椭圆工具”,设置笔触颜色为无,填充颜色为蓝色,将鼠标指针移到舞台上,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画出一个圆; ③在“混色器”面板下拉框中选择“放射状”效果,将左边取色器设为白色,右边取色器高为蓝色,并将右边取色器拖到中间位置; ④单击“颜料桶工具”,将鼠标指针移到刚才所画的圆,单击圆,这样就做好了一个局部高亮的球体; ⑤单击“箭头工具”,选中球体,按F8键转换,在弱出的“转换为元件”的窗口中将元件名称改为“球”,元件类型设置为“图形”,将球转换为图形元件; ⑥在时间轴上选中第15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 ⑦单击“箭头工具”,将鼠标指针移到第15帧的球体上,单击球体,同时按下SHIFT键,拖动鼠标垂直向下,将球移到舞台下方; ⑧将鼠标指针移到时间轴上,右击第1帧,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 ⑨按CTRL+ENTER键预览小球。 2、让小球由慢到快下落、反弹、再下落。 ①将鼠标指针移到时间轴上,单击第1帧,在第1帧的“属性”面板中将简易值设为“-100”; 提示:简易值为正,物体减速运动;简易值为负,物体加速运动。 第1帧“属性”面板中设置旋转为“顺时针”,次数为“1”; ②单击21帧,按F6键插入关键帧,单击第18帧,按F6插入关键帧,将鼠标指针移到小球上,按住鼠标左键同时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向上移动第18帧的小球到与第1帧小球相同的位置; ③在时间轴上,分别右击第15帧和第18帧,创建补间动画; ④测试影片。 (三)课堂练习: 1.制作一颗流星,从天空划过。 2.制作一个射箭的动画(至少需要两个图层:一个运动的箭,一个是静止的靶)。 3.制作文字动画。制作要求:“团结”、“奋进”、“求实”三组字分别从大到小、由远到近

《动画造型与运动规律》实验教学大纲

《动画造型与运动规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836 课程类别:专业 实验学时:7周 学分:7 适用专业:动画艺术设计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动画造型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动画设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任务:学习动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动画技法,揭示表象和内部的潜在要素,最终使学习者能够将这两种重要的因素应用于原画的设计和创作中去,同时也是为以后原画的运动规律和时间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一)实验室选择的要求 实验地点应保证每位同学有一台拷贝台,一个班有一台扫描仪。本次实验地点选择在校内的艺术设计学院的二维实验室。 (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实验指导老师应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耐心,较全面的动画专业技术素质,较强的绘制和电脑操作水平。采取集中讲解示范和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悉心手把手逐个指导学生,应有百问不烦,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来完成实验指导的各项教学任务。 (三)对学生的要求 (1)、实验材料准备:A4纸、2B铅笔、橡皮、铅笔刀。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卡通漫画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动画运动规律的基础理论,提高学生进行卡通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卡通漫画设计的创意思维。 (3)按要求完成动画造型与运动规律实验报告。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项目一:连载漫画、漫画单行本设计制作实例 实验项目二:绘本小说设计制作实例 实验项目三:FLASH动画短片设计制作实例 实验项目四:音乐视频动画设计实例

实验项目五:吉祥物设计实例 实验项目六:卡通扑克牌设计实例 实验项目七:系列化玩偶设计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备注 1 弹性运动10综合型拷贝台 2 惯性运动10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3 曲线运动10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4 人的结构与运动10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5 人的走路动作10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6 人物的跑步动作10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7 人物的跳跃动作14综合型拷贝台/电脑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考察学生对动画造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考核形式:采用平时成绩与考勤、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3、主要考核内容:课堂练习、个人形象造型设计、衍生产品制作以及实验报告。 4、考核题型:非试卷考试 5、成绩评定: 考勤情况:考试总成绩的5%,考勤全勤者方可得满分。 完成的课堂练习:占考试总成绩的15%.。 完成个人形象造型设计:占考试总成绩的30%.。 完成衍生产品制作:占考试总成绩的30%.。 实验报告:它占总成绩的20%,总分100分. 以上四个成绩累计60分以上(包括60分)算考试通过。 六、实验教材(或参考书、指导书) 1、实验指导书 《卡通动漫画》吕江江苏美术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动画造型设计》赵鑫天津大学出版社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第一章人的运动规律 一、本部分课堂教学参考学时:20学时 在动画片中,人物的表演是非常关键的,掌握人物动作的基本运动规律是设计与表演的基础。人物的动作复杂多变,但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在本部分中,我们以人物常见的走跑跳等为主,展开教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走路 第二节跑步 第三节跳动 第四节表情 第五节口型 三、学习顺序与方法: 请先浏览各部分文本框中的教学内容。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人物正常行走、跑步、跳动的关键动作、加中间画的要领,掌握表情线的特点,掌握口型与脸型的关系。 2、难点:人在各种运动过程中不同风格的造型与时间、节奏的关系。 五、作业与练习: 本部分各小节均有作业练习,点击界面左下方的“作业练习”键,即可进入本小节的作业练习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列有当前小节的相应练习,点击文中出现的彩色热字,即出现相应的示范画面,供学员学习、临摹。 作业要求:临摹并熟记示范画面中的造型与顺序,并能熟练地画出来。 工具:笔:B—2B的铅笔纸:铅画纸、打印纸、复印纸均可。橡皮:软质橡皮 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 正常的走姿(图004) 昂首阔步的走(图005) 蹑手蹑脚的走(图006) 垂头丧气的走(图007) 踮着脚走的走(图008) 跃步(图009) 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68521312.html,/ )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精心整理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2008-10-02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6、慢进与慢出 动作的平滑开始和结束是通过放慢开始和结束动作的速度,加快中间动作的速度来实现。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多呈一个 抛物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

7、圆弧动作 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表现为圆滑的曲线形式。因此在绘制中间画时,要以圆滑的曲线设定连接主要画面的动作,避免以锐角的曲线设定动作,否则会出现生硬、不自然的感觉。不同的运动轨迹,表达不同的角色特征。例如机械类物体的运动轨迹,往往以直线的形式进行,而生命物体的运动轨迹,则呈现圆滑曲线的运动形式。 8、第二动作 第二动作可理解为主要动作的辅助动作,它能丰富角色人物的情感表达。但第二动作只能以配合性的动作出现,不能过于独 立或剧烈,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主要动作的清晰度。 生弹力,形变消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动画片中处理变形不明显的运动物体时,要运用夸张变形的动漫手法,表现出独特的弹性运动。在表现物体弹性运动时,也要处理好动画速度和节奏间的关系,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动画效果。 3、曲线运动 当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力的作用时,便形成了曲线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弧形运动、波形运动、s形运动。曲线运动能表现各种细长、轻薄、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性的物体的质感。是动画片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运动规律,它能使人物或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态的运动产生柔和、圆滑、优美的韵律感和协调感。 1)弧形运动 当物体的运动路线呈弧线、抛物线的行进轨迹时,称为弧形曲线运动。

毕业设计方案)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函授大专毕业设计 题目 35KV企业变电所电气初步设计教学系部校外 专业电气 年级 2007级 指导教师王亚忠 学生姓名邓文起 学号 GXDL2007168 2009年 5 月 23 日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待建变电所基本资料 (2) 第二章负荷分析及主变压器选择 (5) 2-1 负荷计算 (5) 2-2 主变压器的选择 (5) 2-3 站用变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 (8) 第三章电气主接线 3-1 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9) 3-2 35KV侧接线方案 (12) 3-3 10KV侧接线方案 (13) 第四章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13) 第五章短路电流的计算 5-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规定 (17) 5-2 计算过程和结果 (18) 第六章设备选择 6-1 电气设备选择设计的规定 (21) 6-2 电流互感器选择 (21) 6-3 高压熔断器及避雷器的选择 (25) 6-4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25) 6-5 隔离开关的选择 (30) 第七章配电装置 (35) 第八章继电保护的配置 8-1 主变压器继电保护配置 (37) 8-2 线路继电保护配置 (38) 第九章参考文献 (39) 第十章附图 (40) 致谢 (41)

前言 本设计为07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为:要求设计一座35KV降压变电所,以10KV电缆给各车间供电,一次设计并建成。。本变电所6KM处有一系统变电所,用35KV双回架空线路向本设计的变电所供电。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待设计变电所高压母线上的短路功率为1000MVA。 当地海拔高度507.4m,年雷电日36.9个,空气质量优良,无污染,历年平均最高气温29.9℃,土壤电阻率ρ≤500Ω?m。本变电所10KV母线到各车间均用电缆供电,其中一车间和二车间为Ⅰ类负荷,其余为Ⅱ类负荷,Tmax=4000h。 分析任务书给定的原始资料,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建设规模,考虑变电所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方面的要求,本文拟定2~3个技术上可行的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并正确进行了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电气设备选型,同时对其进行了无功补偿分析。 毕业设计是我们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的综合性训练。通过毕业设计我们把所学的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培养我们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更多的设计思维,树立在实际工程基础上的创新观念,更好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服务于工作。 第一章待建变电所基本资料 1、某企业为保证供电需要,要求设计一座35KV降压变电所,以10KV电缆给 各车间供电,一次设计并建成。 2、距本变电所9KM处有一系统变电所,用35KV双回架空线路向待设计的变电

动画运动规律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①在《埃及王子》、《人缘泰山》、《小马王》等几部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动画片影片问世之后,人们加强了运动规律是动画影片的技术支撑的认识,不再把它作为二维动画独有的技术知识。尤其是《小马王》这不影片,它是在三维技术环境中完成的,在制作中吸收了大量的二维动画运动规律的经验。动作表演的完成基本上是在原画设计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当影片最终以二维动画的画面形式出现的时候,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三维制作的痕迹,这时,影片中角色动作表演的感染力就更强大了,可见,运动规律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种修养。就像演员的表演素质一样,它不是机械的数据理论。它可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而调整工作方式或研究方法,哪怕就是在动作捕捉技术发明、推广之后,人们依然需要根据运动规律的知识来提高动作表演的质量。 ②原动画运动规律的经验包括:基本的运动规律和个性化的动作设计。在运动规律这门课程中,我们要讲解的就是常见动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围绕这些基本规律展开的常见的个性化表演,同时学会研究和总结运动规律的方式方法。因为运动规律是一门经验性较强的学科,它除了要求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通过不断地实验操作来加强基础知识的运用,在练习和创作中不断积累新的运动状态的规律和表现经验。通过对运动规律基础知识的分析,让学习者掌握运动规律的研究方法。我们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样才能具备真正的原动画制作和原动画动作设计的能力。 第二章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 动画的概念: ①在这门课程中,必须准备以下工具: ⑴动画用纸张打孔机 ⑵动画用定位尺 ⑶拷贝箱 ⑷黑色铅笔和彩色铅笔 ⑸一面镜子和一支秒表 ②动画的工作流程: ⑴前期工作 ⑵中期制作 ⑶后期制作 ⑴前期工作包括:企划、剧本编写、形象设计、场景画面风格设计和分镜头剧本的绘制。 ⑵中期制作包括:镜头规格设计、原动画制作、背景制作和色处理。 ⑶后期制作包括:镜头合成、音效、特技处理和后期编辑。 ③工作进度表,是一部动画片进入实际制作后的时间进程安排与计划。 ④动画作品在制作的时候缺乏一般绘画创作的随意性,而是要求极其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动画制作中的时间概念: ①所谓“动画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讲解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2008-10-02 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 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 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 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 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应用化工技术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天津电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一、毕业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各课程学习之后的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由理论学习到实践的一个过渡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独立完成职业岗位工作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做好准备。 二、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工艺流程、配方调整、设备运行或检修和原辅材料、成品检验方法等任一方面岗位的优化设计,来巩固、深化、扩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有所提高,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应达到下列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必要的化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具备熟练的化工岗位生产操作技能和相关岗位的管理能力;具备化工产品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 2.能力目标 能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化工生产一线基层的技术及管理岗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具备相应岗位工作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技术观。明确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学会处理工作中出现复杂问题的综合协调能力。 三、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和要求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化工、冶金、石油、医药、环保等行业从事生产运行、技术管理、生产岗位操作、原料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产成品分析检验、化工产品营销等岗位工作。在毕业实践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各教学单位可根据本专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个人的意愿及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完成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 (一)毕业设计选题 1.选题原则

动作补间动画教案

第三节制作补间动画第一课时动作补间动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第三节《动画中的图形与文字》的内容,在前面的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了F l a s h的界面,学会了绘制简单图形及库、元件的使用,但是没有让元件在舞台上真正地动起来。本课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对图层制作动作补间动画来得到一般性思路及操作步骤,为将来学习形状补间动画及遮罩动画打下知识与方法上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讲,通过前段时间的课堂学习,学生已对动画的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了解F l a s h的界面,能够制作逐帧动画,从方法上讲,大多数学生对动画的制作从什么地方入手、有哪些步骤还比较模糊,但是他们都希望让自己的元件在舞台上真正地动起来,体验一下技术带来的动感艺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箱中的选择工具、文本工具、矩形工具制作图形元件; 2.让学生学会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学会设置“缩放、旋转、缓动”等选项,做出各种动画效果。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闪烁的星星”和“贺词”补间动画,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分解运动过程,理解制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性思路,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F l a s h技术手段,做出各种动画效果,从而来正确表达自己的个性化想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合作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团队与协作精神 3.通过制作《感恩母亲节贺卡》,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母爱的无私、伟大,给学生一个表达感恩母亲节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恰当、合理运用Flash 的补间动画设计简单对象动画过程的制作方法 难点:制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性思路,如何利用动画设计来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力

《动画运动规律》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动画运动规律/ The rule of animartion sport 二、课程代码: 162Y043 三、课程类别: 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五、学时/学分: 40 / 2.5 六、先修课程: 基础素描、动画速写、动画素描 七、适应专业: 动画专业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程目的:该课程的性质为学科基础课的必修课。在动画片中人物的运动规律是我们动画创作过程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对于人物动画的制作也是动画设计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基本任务与要求:该课程通过对人物在行走、奔跑、跳跃等动作的分析与讲解,使学

生熟练的掌握人物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规律与特征。也启发学生对不同性格角色的人物在运动中的差异性,为今后的人物动画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人物运动规律的概念。(2学时) 1、了解人物运动规律 2、理解人物运动规律特点 3、掌握人物运动规律的特点 重点内容:.何谓人物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人物运动规律的特点。 第二章.人物运动规律的分类(8学时) 1、了解人物运动规律的不同种类 2、理解人物运动规律的不同种类 3、掌握人物运动在动画设计中的地位 主要内容:行走、跑、跳、 重点内容:人物运动规律的不同种类 教学难点:人物运动在动画设计中的地位 第三章.动物运动规律(8学时) 1、了解动物行走的特点 2、理解动物慢走、快走、匀速行走的特点 3、掌握行走与桢的运用 重点内容:慢走、快走、匀速行走 教学难点:行走与桢的运用 第四章.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8学时) 1、了解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的特点 2、理解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3、掌握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的特征 重点内容:风、雨、雷、电、水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的差异性

毕业设计实施方案范文

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规范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按照我校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精神,特制定机械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专业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过程。 经过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力;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方案制订、论证、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及调试能力;图表制作能力:撰写论文、技术说明书的能力;调查研究、与人合作及协调工作关系的能力。 包括如下环节:教师题目的申报与论证,学生选题,下达任务书,调研与文献检索,方案论证,撰写开题报告,分析与实验,设计与制作,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资料审查,答辩

等。 二、毕业设计的组织 1、毕业设计分校内进行和校外进行两种情况,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原则不得超过10人; 2、校内学生由学院统一组织教师进行题目申报、论证,学生选题,期初、期中检查,答辩等;指导教师每周至少与学生见面3次,检查学生工作进度的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要有指导记录。 3、参与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必须是订单班的学生,或是经过学校组织进行的企业招聘或教师联系以就业为前提、企业要求提前到岗的学生,原则上同一企业学生人数不少于10人; 4、校外学生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和企业各指定一名指导教师进行联合指导,校内指导教师要与企业导师及时沟通,保证毕业设计题目的及时确定和督促学生按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 5、校外学生的校内指导教师由学院酌情指定,校外学生不再参与校内选题; 6、校内指导教师要经常经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指导,并不少于三次到企业进行现场督促、检查、指导。 三、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考核 1、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校

《动画运动规律》自考教学大纲

04504《动画运动规律》自考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为动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技能课程,掌握运动规律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动画制作能力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重点是学习动画角色的各种运动规律,包括真实人物的走跑跳等基本运动规律,还有物体及动物的运动规律,最后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动画角色的运动。从而使本专业学生掌握制作动画的最基础的技巧。通过对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动画创作基础,让他们的动画之路走的更远更稳。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专业培养目标编写的,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动画专业的培养方向。本大纲叙述的内容尽可能简明实用,便于自学。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熟练的掌握各种事物的基本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动画角色的运动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层次地认识,为以后的动画学习创作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 1.大量观摩动画影片,对运动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学习人、动物以及各种事物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并熟练掌握。 3.研究动画角色的运动和真实事物运动的区别,了解动画的特性。 4.把各种基本的运动规律和动画的特性相结合,掌握动画角色的运动表现。 5.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动画角色。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动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基础课,对二维动画创作和三维动画创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所有基础中的基础,动画中的“动”指的就是这门课,没有运动的画面就只能是单幅作品,永远不能称之为动画。也就是说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程是使静止的画面活起来的魔术棒,是打开动画大门的钥匙。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大量的观赏动画,首先要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动画,什么是动画角色的运动规律,动画和电视电影的区别。启发学生创作动画的欲望,从而开展下一步教学。 二、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 1.教学主要内容 (1)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定义 (2)动画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理解动画运动规律基本原理与实际运用;掌握动画运动规律中物理原理的体现。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南(本科) 教学大纲 (终审稿) 2003年6月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设计是完成电大开放式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项针对性实践教学环节。是依据本课程的知识,完成一个较简单的设计问题,以加深对本课程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工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学会运用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提高专业绘图及编写设计文件的基本技能;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是完成电大开放式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最后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在完成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已建或在建工程的资料分析,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或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提高专业基本技能及工作能力的一项指导性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掌握工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设计图册、国家标准规范和规程,提高设计计算、专业绘图及编写设计文件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 通过毕业设计,还可以全面考察和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学生参加毕业设计工作之前,必须修完全部课程(或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应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时间约12周。 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特点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习的理论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 设计与课程作业不同,在许多情况下方案的选取、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等不是唯一的,需要设计者综合考虑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环境、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做出合理的设计。

动画造型设计与运动规律考试大纲答案

动画造型设计与运动规律 第一章:概论 1动画造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对每一个动画角色艺术赋予感染力与生命力。 2动画造型设计的基本性质:是用来表达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载体。 3动画造型设计的前提核心:首先要研究和了解人的不同外在特征与内在性格的差 1《大闹天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鼹鼠的故事》前捷克斯洛伐克、《铁臂阿童木》日本手冢治虫。 第二章:动画造型设计的艺术特征及风格类型 领会 CG、《阿凡提》、《百物语》、《守护月天》、《邪恶的头罩》、《比拉罗的科幻世界》、《丁丁历险记》、《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狼人》、《阿基拉》、《木偶奇遇记》、《白雪公主》、《怪物公司》、《最终幻想 掌握: 动画艺术形象设计的重要特征和价值:动画造型设计的总体特证是简洁有力。简洁是直运用尽可能概括的造型手段来塑造动画角色的形象。有力是指能够充分地表现出动画形象特有的性格、内涵与外在特征。 熟练掌握 动画造型设计的重要风格并举例说明:动画设计重要的风格主要有漫画和写实两种主要风格。漫画风格是指对客观现实的自然形象进行一定程度夸张变形处理的造型表现,夸大其某一特征,强调角色的某种性格,是一种幽默有趣的造型艺术形式。如《阿凡提》,日本的《守护月天》,美国动画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兔子长长的耳朵和突出的门牙可以变化出很多的兔子造型。写实风格的动画造型是以自然形象的比例姿态的基准设计的动画造型。如日本的动画片《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狼人》,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中仙女角色造型就是完全按照真人的比例、形象、动态设计的,说话中的口型均以真实为依据。 第三章:二维动画造型 1.领会:《救难小英雄》、《猫和老鼠》、《跳调虎》、《小鹿班比》、《加菲猫》、《宠物小精灵》、《狮子王》、《CASPER》、《西部猎犬警察》、《迷墙》、《大力士》、《红猪》、《回忆的点点滴滴》、《辛普森一家》、《孙悟空——小猴子的故事》、《机动警察》、《泰山》、《贵妇和流浪狗》、《勇闯黄金城》、《星际宝贝》、《风中奇缘》、《在阿尔的卧室》、《牧笛》、《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歌剧》、《C小调协奏曲》、《埃及王子》、《幻想曲2000》、《失落帝国》、《狼人》、《再生侠》、《冰冻星球》、《燃烧天使》 掌握 1符号化:是指所塑造的动画角色要有区别于同一类型的造型的特定样式(形态),即能传达出

动画10大运动规律

max2012魅力动画 动画10大运动规律(扩展知识)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 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 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 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 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