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核微生物

1,革兰氏染色法: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复合糖类。主链是β-1,4-糖苷键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糖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的杂多糖。在N-乙酰胞壁酸上接有肽链,不同糖链上的肽链交联后形成稳定的水不溶产物。

3,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O抗原三部分组成。可刺激宿主细胞产生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4,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界于外膜和细胞质膜之间的透明空间,由疏松的肽聚糖网络贯穿于类似凝胶的结构

5,原生质体(protoplast):指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细胞膜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G+菌形成。

6,类囊体(thylakoid):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围成的扁平囊,类囊体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在此上进行,因此类囊体膜亦称光合膜。

7,间体(mesosome,或中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每个细胞含一至少数几个。着生部位可在表层或深层,前者与某些酶如青霉素酶的分泌有关,后者与DNA的复制、分配以及与细胞分裂有关

8,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该模型把生物膜看成是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膜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及脂双分子层相结合。这个模型主要强了膜的动态性和球形蛋白质与脂双分子层的镶嵌关系。

9,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 PHB):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

10,芽孢(spore ,endo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于后期,在细胞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11,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某些芽孢杆菌,如苏云芽孢金杆菌(BT),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12,菌落(colony):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13,基内菌丝(营养菌丝,substrate mycelium):长在培养基内的放线菌菌丝。菌丝无分隔,可以产生各种水溶性、脂肪性色素,使培养基着色。

14,细菌的异常形态:

二,真核微生物

1,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2,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各类真菌均可形成的无性孢子,由断裂方式产生,壁厚,寿命长,能抗御不良外界环境。(一种厚壁的有抵抗能力的孢子,由菌丝体直接分第而来,菌丝体内原生质和营养物质集中)

3,分生孢子:conidium (复数conidia)常指由真菌产生的一种形小、量大、外生的无性繁殖体。多为单细胞、色较深、不运动、抗干燥。一般由分生孢子梗等特殊菌丝通过断裂形成,成熟后分生。

4,接合孢子:zygospore由菌丝生出的结构基本相似,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两个配子囊接合而成。

5,孢子囊:孢子囊是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

6,子囊孢子:(ascospore)指产生在子囊菌子囊内的孢子。在即将形成孢子之前,子囊内进行核融合和减数分裂,

一般一个子囊内产生8个孢子,普通为椭圆形,有的是针状态体或带有隔壁。在表面上可以看到纹、刺、网眼等。

7,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为两核细胞形成分裂产生双核菌丝体的一种特有形式。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

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连接,形如锁状。(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每一个细胞都有二个核,其中

一个核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当双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在二个核之间处生一个短小弯曲的分枝,核移动,

一个核进入钩,一个留在菌丝。两个核分裂后,钩中保留一个核,菌丝中二个核一往前一个往后移,钩状突起向

下弯曲与细胞壁接触溶化,分枝基部生分隔膜(分隔中间有孔道),在原分支外形成一隔膜,产生一个新细胞双核

体,在分隔处保留一个桥形结构称锁状联合。)

8,假菌丝(pseudohypha): 指酵母菌菌种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仍不脱落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

在分隔处缢缩, 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

9,孢子丝(sporotrichial):大多数放线菌的气生菌丝发育成熟后,在其顶端形成的可分化成孢子的菌丝,又被称为

孢菌丝或繁殖菌丝,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10,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真核细胞细胞质内广泛分布的由膜构成的扁囊、小管或小泡连接形成的连续的三

维网状膜系统。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种。

11,单双倍体生活史型酵母:

三,病毒

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一类感染宿主细菌后不引起细菌裂解而与宿主细胞建立共生关系并随细菌繁殖传给

细菌后代的噬菌体。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称“溶源菌(lysogen)”,而所携带的噬菌体称“原噬菌体(prophage)”。

2,溶源性(lysogeny)温和噬菌体DNA具有整合入宿主菌染色质DNA中的特性,成为与宿主菌共生的原噬菌体,能随

宿主菌的染色质同步复制而传给子代,这种特性称为溶源性。

溶原化(lysogenization)有些噬菌体侵入寄生细胞后,将其基因整合与细菌的基因组中,与细菌一道复制,

并随细菌的分裂传给后代,不形成病毒粒子,不裂解细菌。

3, 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之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

4,效价(titer)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数,指每毫升试样中含有侵染性噬菌体的粒子数。

四,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它的需要量一般很少。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

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2,生长限制因子:温度,Ph,有机物,生存空间,某些特定的无机离子,氮源,碳源,对于厌氧菌来说,空气就是生长

限制因子。

4,水活度aw表征食品中自由水,可利用水,或者说活性水的含量.

5,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

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6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

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

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8,茎团转移:

9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又称易化扩散、协助扩散,或帮助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

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

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