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解剖学

艺术解剖学
艺术解剖学

艺术解剖学

从造型艺术角度研究生物结构的科学。又称艺用解剖学、造型解剖学。研究动物的分支称动物解剖学;研究人物的分支称人体解剖学。在人体解剖学中又分骨骼学和肌肉学。艺术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解剖;着重外部结构以及内部结构显露在外部的部分(如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只关注显露在体表的静脉);并且研究人体根据姿态、情感、运动而形成的变化。

艺术解剖学与体质解剖学(又称医用解剖学)有 3个方面的不同:①研究的对象不同。体质解剖学注重特殊个体的全部结构;艺术解剖学注重正常人体的比例、体积和外部结构。②研究方法不同。体质解剖学主要进行尸体解剖和生理分析;而艺术解剖学除了尸体解剖之外还注意活体观察。③研究目的不同。体质解剖学最终要解释各种结构的生理功能;而艺术解剖学最终要揭示人体的外形变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艺术解剖学不仅说明人体物质结构对外形的影响,而且说明人的情绪、情感、心理境况、修养和灵魂等在人体上的反映。艺术解剖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一种体质社会学。所以艺术解剖学不可能完全用解剖学辞典来描述,它要求直接研究和感受真实的生命变动和特殊情境(喜、怒、哀、乐、爱、憎等)。

人体躯干肌肉

古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呈示了杰出的艺术解剖学知识,尤其是希腊艺术家,极可能直接从事过解剖工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自觉地应用解剖知识,其中L.达·芬奇是个典范。他研究解剖达40年,亲手解剖了30余具不同年龄的男女尸体,绘制了精确的解剖图。他一方面研究人体器官构造和年龄特征、性别和比例差异,为体质解剖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详细研究了人体内部结构在外形上的表现、表情、动态的变化规律。其他著名画家如米开朗琪罗也从事过多年的解剖实习,对人在强烈情感冲突和剧烈运动中的人体外形变化规律有透彻的把握。拉斐尔、A.丢勒以及稍后的P.P.鲁本斯、W.荷加斯等都对解剖学作过深入的研究,由他们开创的解剖学传统为后世许多杰出艺术家继承发展,逐步形成专门的艺术技法学科:艺术解剖学。

达·芬奇:《男人头和肩的研究》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画家姜丹书著《艺用解剖学》(1930)、《艺用解剖三十八讲》(1958)。他曾从事艺术解剖学研

究和教学30多年,对此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卓有贡献。此外,张宗禹译绘《艺用人体解剖图》(1934),介绍了法国波利奢博士所著的《艺术人体解剖学》一书。陈之佛《艺用人体解剖学》(开明书店,1935)、黄觉寺《素描述要》(1935),为艺术解剖学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教材。其他还有李景凯编译《艺术解剖学》(1953)、文金扬《艺用人体解剖学》(1956)和陈聿强编著《艺用人体结构运动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等。文金扬从事人体解剖学研究和教学也历30多年,他根据多年画人体和研究人体的解剖心得,总结出一套艺术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在提高中国美术技法教学和普及艺术解剖学方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的艺术解剖学在研究人的精神活动与人体外形的关系方面尚未展开。中国传统的“相面”、“骨法”等对于人的精神活动和生理活动的总结也待扬弃和利用。

(朱青生陈伟生)

最新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

最新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 绪论: 1、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 2、标准姿势也称解剖学姿势为: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躯干两侧,两足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3、轴: ①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垂直于地面,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 ②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垂直轴垂直,平行于地面的轴. ③冠状轴:又称额状面,为左右方向,与上述两轴相垂直的轴. 面:①矢状面(纵切面):按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其断面即为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两半的矢状面,叫正中矢状面. ②冠状面(额状面):为按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 ③水平面(横断面):与人体的垂直轴垂直面的平面,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 第一章:骨学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骨的分类:成人有206块骨,按部位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颅骨、躯干骨统称中轴骨.按形态特征分为:长骨(如肱骨和股骨)、短骨(如腕骨跗骨)、扁骨(如颅、胸、盆部)、不规则骨(如椎骨). 3、骺线:随着骨软骨的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4、骨主要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此外还有血管、神经等.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5、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有机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 6、中轴骨包括躯干骨和颅. 7、躯干骨包括:椎骨24、骶骨1、尾骨1、胸骨1、肋12对,共51块.其中椎骨包括: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1(5)、尾椎1(3-4). 8、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 9、第一颈椎又叫寰椎,与第二颈椎的齿突相关节,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二颈椎又叫枢椎.第七颈椎又叫隆椎. 10、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 11、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12、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 13、颅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其中脑颅骨8块分为:顶骨2、颞骨2、额骨1、筛骨1 、枕骨1、蝶骨1.

最新人体解剖学题库及答案

1.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组织 B.细胞 C.器官 D.系统 E.蛋白质 2.以皮肤为参照的方位术语是( ) A.上和下 B.内和外 C.内侧和外侧 D.前和后 E.浅和深 3.矢状轴( ) A.与身体长轴垂直 B.呈上下方向 C.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 D.不与水平面平行 E.可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4.横切面又指( ) A.矢状面 B. 冠状面 C.额状面 D.水平面 E.以上均不是 5.位置不同的两点中靠近正中矢状切面者称为( ) A.内侧 B.内 C.外侧 D.外 E.经上都不是 6.只能用来描述空腔器官的方位术语是( ) A.上和下 B.内侧和外侧 C.内和外 D.浅和深 E.前和后 7.上肢的外侧又称为( ) A.尺侧 B.近侧 C.远侧 D.外 E.桡侧 8.人体的冠状面( ) A.与矢状面垂直 B.与水平面垂直 C.与人体的长轴垂直 D.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E.又叫额状面 9.在前后方向上垂直纵切人体所形成的面称,此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 A.冠状面 B.矢状面 C.水平面 D.横切面 E.前面 答案:1.B 2.E 3.A 4.D 5.A 6.C 7.E 8.C 9.B

1.【多选】躯干包括 ( ) A、胸 B、背 C、腹 D、项 E、臀 2.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 A、内脏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E、细胞 3.与解剖学姿势要求不.相符的是 ( ) A、双眼平视 B、双上肢下垂 C、拇指向前 D、双下肢并拢 E、足尖向前 4.哪对解剖学方位术语以人体的正中面为准( ) A、上和下 B、内侧和外侧 C、内和外 D、前和后 E、近侧和远侧 5.【多选】在人体不同部位,距正中面较近者称 ( ) A、颅侧 B、近侧 C、内侧 D、尺侧 E、胫侧 6.离体表距离较远者称 ( ) A、背侧 B、内 C、内侧 D、远侧 E、深 7.自前向后穿过人体的水平线叫 ( ) A、冠状轴 B、矢状轴 C、额状轴 D、垂直轴 E、长轴 8.【多选】解剖学姿势要求 ( ) A、身体直立 B、双眼向前平视 C、掌心向内 D、下肢并拢 9.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的是 ( ) A、矢状面 B、水平面 C、冠状面 D、纵切面 E、横切面 10.器官的横切面垂直于该器官的 ( ) A、矢状轴 B、垂直轴 C、额状轴 D、冠状轴 E、长轴 答案:1.ABC 2.E3.C4.B5.CDE6.E7.B8.ABD9.C10.E小学2019

最新人体解剖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同步)

《人体解剖学》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A1型题 1.关于解剖学姿势,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 A.身体直立B.两眼平视正前方C.手背和足尖向前D.手掌和足尖朝前E.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2.更靠近人体正中矢状面的方位称为C A.前B.内C.内侧D.近侧E.上 3.在上肢,与内侧相同的方位术语又称C A.桡侧B.胫侧C.尺侧D.腓侧E.远侧 4.在下肢,与外侧相同的方位术语又称D A.桡侧B.胫侧C.尺侧D.腓侧E.近侧 5.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面为E A.矢状面B.冠状面C.水平面D.额状面E.正中矢状面 6.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建人是D A.希波克拉底B.亚里士多德C.盖仑D.维萨里E.达芬奇 ◇B1型题 (1~4题共用备选答案)A.系统解剖学B.局部解剖学C.断层解剖学D.X线解剖学E.微体解剖学 1.按照人体各功能系统描述各器官位置及形态结构的科学A 2.按人体结构的部位,由浅入深研究各局部组成结构的形态及位置毗邻关系的科学B 3.研究人体不同层面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科学C 4.以显微镜等作为主要手段观察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的科学E 5~8题共用备选答案)A.器官B.系统C.细胞D.组织E.细胞间质5.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 6.由细胞通过细胞间质构成的D 7.由不同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A 8.由彼此相互关联的器官共同构成的结构B (9~12题共用备选答案)A.内B.内侧C.浅D.深E.近侧 9.距人体正中矢状面较近的方位术语B 10.距空腔较近的方位术语A 11.距四肢根部较近的方位术语E 12.距皮肤较近的方位术语C (13~16题共用备选答案)A.正中矢状面B.额状面C.水平面D.垂直面E.垂直轴 13.垂直于水平面,上下穿过人体的线E 14.平行于地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的面C 15.垂直于水平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的面B 16.垂直于水平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两部分的面A ◇X型题 1.属于解剖学分支学科的是ABCDE A.外科解剖学B.临床应用解剖学C.艺术解剖学D.运动解剖学E.体衰解剖学

最新人体解剖学作业答案

2012年第二学期宁大学成教鄞州点 本科《护理》进修班《人体解剖学》 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 1A2E3D4B5B6C7E8E9E10C11C12E13A14D15C16A17D18B19C20A 二、填空题 1.肾皮质肾髓质 2.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外耳中耳内耳内耳 4.胞体突起 5.延髓脑桥中脑 三、名词解释 1.上呼吸道:在临床应用中称鼻、咽、喉三者为上呼吸道。 2、乳糜池:于第1腰椎前方,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形成膨大的胸导管起始部,称之为乳糜池。 3.螺旋器:位于蜗管下壁即基底膜上,称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4.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的集聚部位称灰质,因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如脊髓灰质。 5.麦氏点:即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交点处。是临床麦氏切口的定位标志。 四、简答题 1.气管异物多坠入哪侧主支气管,为什么?

答:气管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因为右主支气管比左主支气管粗而短,且走向较左主支气管陡直。 2.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的功能。 答: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其中:肾为生成尿液的器官,并具有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等内分泌功能;输尿管为输送尿液至膀胱的管道;膀胱为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为尿液排出的管道(男性尿道兼有排精功能)。 3.试述眼球屈光系统的作用机制? 答:眼球屈光系统的作用机制: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前移,使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度变厚屈光力加强,使物像聚集于视网膜上。视远物时与此相反。 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1C2D3C4D5D6D7E8E9A10B11D12B13C14B15C16C17A18E19E20C 二、填空题 5.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产生和传导兴奋窦房结 6.睫状体后房瞳孔前房 7.锤骨砧骨镫骨 8.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9.中枢周围 10.颞横回 三、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题库-人体解剖学基础

人体解剖学题库 ◇A1型题 1.关于解剖学姿势,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C A.身体直立B.两眼平视正前方C.手背和足尖向前D.手掌和足尖朝前E.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 2.更靠近人体正中矢状面的方位称为C A.前B.内C.内侧D.近侧E.上 3.在上肢,与内侧相同的方位术语又称C A.桡侧B.胫侧C.尺侧D.腓侧E.远侧 4.在下肢,与外侧相同的方位术语又称D A.桡侧B.胫侧C.尺侧D.腓侧E.近侧 5.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面为E A.矢状面B.冠状面C.水平面D.额状面E.正中矢状面 6.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建人是D A.希波克拉底B.亚里士多德C.盖仑D.维萨里E.达芬奇 ◇B1型题 (1~4题共用备选答案)A.系统解剖学B.局部解剖学C.断层解剖学D.X线解剖学E.微体解剖学 1.按照人体各功能系统描述各器官位置及形态结构的科学A 2.按人体结构的部位,由浅入深研究各局部组成结构的形态及位置毗邻关系的科学B 3.研究人体不同层面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的科学C 4.以显微镜等作为主要手段观察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的科学E 5~8题共用备选答案)A.器官B.系统C.细胞D.组织E.细胞间质5.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 6.由细胞通过细胞间质构成的D 7.由不同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A 8.由彼此相互关联的器官共同构成的结构B (9~12题共用备选答案)A.内B.内侧C.浅D.深E.近侧 9.距人体正中矢状面较近的方位术语B 10.距空腔较近的方位术语A 11.距四肢根部较近的方位术语E 12.距皮肤较近的方位术语C (13~16题共用备选答案)A.正中矢状面B.额状面C.水平面D.垂直面E.垂直轴 13.垂直于水平面,上下穿过人体的线E 14.平行于地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的面C 15.垂直于水平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的面B 16.垂直于水平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两部分的面A ◇X型题 1.属于解剖学分支学科的是ABCDE A.外科解剖学B.临床应用解剖学C.艺术解剖学D.运动解剖学E.体衰解剖学

最新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第四章消化系统

第四章消化系统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消化管、消化腺的分布、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重点 1、胃壁的结构与功能。 2、小肠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肝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小肠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四、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一)组成 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 (二)功能: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代身体运动及生命活动所需,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二、消化管的结构特点

三、消化腺的分泌 第二节消化管 一、口腔 (一)牙 1、分类:切牙、尖牙、磨牙 2、构造:牙冠、牙颈、牙根 3、婴儿一般出生后8个月——2周半长牙,乳牙20个 4、功能:具有咬切、撕扯、研磨食物的功能;辅助发育的功能;保持正常的面部表情 (二)舌 1、舌乳头的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有味蕾,可以感受味觉 2、功能:具有感受味觉、触觉、搅拌食物、协助吞咽和辅助发育等功能 二、咽 三、食管 四、胃 (一)位置 (二)组成 (三)胃壁结构特点 (四)功能 (五)胃液的成分与作用 五、小肠

(一)组成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二)小肠粘膜的结构特点 (三)功能:对食物进行彻底的消化和吸收 六、大肠 (一)组成:盲肠、结肠、直肠、肛管 (二)功能:吸收水分、盐类、分泌粘液、形成和运送粪便的功能 第三节消化腺 一、肝——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体 (一)位置与形态 (二)胆汁的成份与作用 1、成份:胆汁粘稠而且味苦,呈金黄色,主要成份是胆盐、胆色素 2、肝的主要功能 ①分泌胆汁 ②代谢功能 ③解毒功能 二、胰 (一)位置与形态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西方医学对解剖学的记载,是从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开始的。他认为心脏有两个心室和两个心房;在他的医学著作中对头骨作了正确的描述。 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进行过动物解剖,提出心是 血液循环中心,并把神经和肌腱区分开来。但他误将动物解剖所得的结论移用于人体,错误 较多。 西方有较大解剖学影响的当数古希腊医学家希罗菲卢斯( Herophilus,公元前335-280年),他发现小肠的起始段大约有12个指头并列长度,命名为“十二指肠”。他还命名了“前列腺”、“睫状体”、“视网膜”、“乳糜管和淋巴”。研究了肝、胰和女性生殖器的子宫与输卵管等。而有较完整的解剖学记录的论著,当推盖伦( 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 这部书是16世纪以前西方医学的权威巨著,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如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脑、心等器官均有清楚记载,但因其资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较多。公元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艺术春天到来,解剖学也有了蓬勃的发展。如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公元1457-1519年)解剖过3O多具尸体,用蜡灌注人体管道从而探明血管的走行,证明了血管起源于心脏。他将空气吹人肺,证明空气不是由呼吸道进人心。他 制作的人体骨骼解剖学图谱,描绘精细正确,是一部时代巨著。 安德烈?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1514-1564年)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亲自从事人的尸体解剖,进行细致的观察,最终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这一开拓性的解剖 学巨著,全书共七册,系统的记述了人休器官和系统的形态与构造,对流行的一些错误论点 予以校正,为医学的发展开创了新路,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基础。 17世纪,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 1578-1657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以雄辩的事实阐释血液循环的原理,首次提出心血管是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他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新 思路,为生理学从解剖学中诞生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 , 1628-1694年)用显微镜观察到蛙的微循环血管,证明了动脉与静脉相连通,为微循环学说的建立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他在动物和植物微细结构的研 究中,总结出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为组织学从解剖学中派生出来并形成一门新学科打下了 基础。 19世纪,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 1809-1882年)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等巨著问世,建立了崭新的人类起源和进化的理论,使探索人体形态结构的工作 有了正确的遵循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世纪发明的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细胞的超微结构与三维构筑的研究,使形态科学研究跨入到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并进而达到分子水平。形态科学研究的发展是随着新技术 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而逐渐展开的,形成了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和超微结 构解剖学三个不同标志的阶段。 宏观解剖学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微观解剖和超微结构解剖学的出现而停止,相反,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X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而与时俱进。X线计算机断层成 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 CT)技术的产生和推广应用,带动了断面解剖学的进步。而应用力学原理分析骨骼的形态结构,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心血管的形态结构等,都是随 着医学的发展对解剖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并同时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如随着心、肺、肝、肾 等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推动了对心的内部结构、心段、肺段、肝段、肾段等器官内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随着器官移植术的成功应用?促进了显微外科解剖学的发展等。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人体解剖学试题与答案+人体解破图图解

人体解剖学试题及答案.转载自う沐馨ル゜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掌握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喉软骨支架中,唯一完整的软骨是:(D ) A.会厌软骨 B.甲状软骨C杓状软骨 D.环状软骨 E.小角状软骨 2.甲状软骨的说法何者不正确:(B ) A.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对软骨 B.左右侧甲状软骨板前缘相交形成前角,又称喉口 C.借环甲膜连与舌骨 D.下角与杓状软骨形成关节 E.以上说法全错 3.右主支气管的叙述何者正确:(B) A.细而长 B.粗而陡直 C.异物不易落入 D.前方有下腔静脉 4.胸膜腔:(A) A.呈负压状态 B.完全位于胸腔内 C.两侧胸膜腔相通 D.内容纳肺 E. 胸膜腔只有一个 5.喉腔最窄处为:(B ) A.前庭裂 B.声门裂 C.喉口 D.与气管相连处 E. 前庭襞 6.喉室是:(C ) A.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 B.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C.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 D.前庭裂以上的部分 7.肺尖和胸膜顶突入颈根部的位置是(C ) A.高出锁骨外侧份以上2-3厘米 B.高出锁骨中份以上2-3厘米 c高出锁骨内侧份以上2—3厘米 D.高出胸锁关节以上2厘米 E高出第一肋以上2~3厘米 8.在直立姿势下炎症的脓液最不易引流的鼻旁宴是(E ) A.筛窦前群B.筛窦后群C额窦 D.蝶窦E上颌窦. 二、D型选择题 1.声韧带连于哪两者之间(AE ) A.杓状软骨声带突B.会厌软骨下端C.甲状软骨下角D.喉结 E. 甲状软骨前角后面 2.下列哪两种胸膜转折处形成较深隐窝(AC ) A.膈胸膜B.纵隔胸膜C肋胸膜D.脏胸膜E. 胸膜顶

3.前庭裂界于哪两者之间(BC ) A.咽腔B.喉前庭C. 喉中间腔D. 声门下腔E. 口腔 三、填空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呼吸道__和_肺__两部分组成。 2.鼻旁窦中最大的一对是_上颌窦_, 并开口于_中鼻道_。 3.覆盖在固有鼻腔内的粘膜根据结构和功能可分为_____嗅部____和_呼吸部__两部。 4.肺和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处,分别于____第6肋___和___第8肋____相交。 5.喉腔内有两对粘膜皱襞,下方的一对称____声襞_, 此对结构间的裂隙称__声门裂_。 6.鼻旁窦包括额窦___筛窦____蝶窦、上颌窦四对,其中___上颌窦___最大。 7.下呼吸道包括___气管__、支气管_及其分支。 8.肺内侧面的中部有一长圆形的凹陷,称__肺门_,出入此处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__肺根__。 四、名词解释 1.肋膈隐窝 2.胸膜腔 3.肺门4.肺尖体表投影5.声门裂6.气管权 五、简答题 1.喉腔分为哪几部 2.简述鼻旁窦及其开口部位。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A 5、B 6、C 7、C 8、E 二、D型选择题 1、AE 2、AC 3、BC 三、填空题 1、呼吸道肺 2、上颌窦中鼻道 3、嗅部呼吸部 4、第6肋第8肋 5、声襞声门裂 6、筛窦上颌窦 7、气管,支气管 8、肺门,肺根 四、名词解释 1、壁胸膜不同部分,在移行处呈锐角转折,在转折处形成间隙,深呼吸时,肺也不能充满其间,胸膜腔的这些间隙称胸膜隐窝。其中最大的胸膜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的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2、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潜在的浆膜腔隙,称胸膜腔。两侧胸膜腔互不相通,腔内为负压。 3、肺内侧面中部有一长圆形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在肺门的附近还有支气管肺淋巴结。 4、经胸廊上口向上突至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处。 5、喉腔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间的裂隙,它可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部分。 6、气管从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第4、5胸椎之间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权处称气管杈。 五、简答题 1.答:喉腔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 2.答:鼻旁窦共有四组,它们分别是: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皆与鼻腔相通。额窦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最新人体解剖学经典资料

人体解剖学经典资料

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其侧方连结第二肋。 2.翼点:颞窝底由额骨,顶骨,颞磷和蝶骨大翼连成的骨缝呈H型。 3.弓状线:约在脐平面下方4~5cm处,鞘的后层转向前加入鞘的前层留下弓状的游离下缘。 4.股三角:在大腿前面的上部,为底朝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淋巴结等。 5..盆膈:是封闭骨盆下口的主要成份,由提肛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构成。 6..肺根:出入肺门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它由结缔组织包绕而成。 7.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之处。 8.气管隆嵴:气管杈内面形成的向上凸出的半月形纵嵴。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9..鼻窦:也称副鼻窦,为上颌骨,额骨,筛骨和蝶骨内含的空气腔的总称。 10.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被一条由少量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的固定于腹后壁的十二指肠悬韧带,腹部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11.网膜囊:是位于小网膜和胃与腹后壁之间扁窄的腹膜间隙,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腹膜小囊(小腹膜腔)。 12.颈动脉鞘:是颈筋膜中层在颈部包绕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形成的筋膜鞘并与颈筋膜浅深层相融合,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贯穿全长,颈内动脉位于鞘的上部,颈总动脉位于鞘的下部(在鞘的下部:颈总A位于后内测,颈内V位于前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鞘的下部:颈内A位于前内侧,颈内V 位于后外侧,迷走神经据两者之间的后内方)。 13.椎间盘:连结两椎体的软骨盘,由周围部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转折处,肺下缘不能充满其内,该处的胸膜腔称为.肋膈隐窝。 15.精索:为一柔软的索状结构,由输精管,睾丸血管,淋巴管,神经,鞘韧带及其被膜构成。 16.咽峡:由腭舌弓,软腭游离缘,腭垂及舌根共同围成。

人卫解剖图谱电子书 高清图像阐述解剖学知识

人卫解剖图谱电子书高清图像阐述解剖学知识 解剖学一直以来都是医学专业教学与学习的重难点,多数院校存在标本不足的问题,学生无法真实清晰的学习解剖学知识,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减轻教学压力,降低教学成本,帮助学生更准确的学习解剖知识,解剖学图谱采用标本彩色图象,弥补目前各院、校尸体标本奇缺的弊端,为读者提供真实的人体结构知识,用栩栩如生的实物图象来阐述死记硬背的解剖知识。 系统解剖学彩色图谱 《系统解剖学彩色图谱》以教学大纲及全国规划教材为依据,遵循医学院校长学制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深度和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系统解剖学教学的精度。在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实物标本的基础上,共拍摄图像735幅,并通过融人多媒体技术将其中的45幅实物标本图像制作成模式图。《系统解剖学彩色图谱》内容在与教材各章节内容相呼应的基础上,延伸了教材的内容,以便于满足读者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如:教材中只有“尺神经深支分布于小鱼际、拇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及第3、4蚓状肌”的简单叙述,缺少对尺神经深支走行及分布描述和示意。本书通过手的神经标本图像,真实地显示了尺神经深支支配上述各肌肉肌支的走行及人肌部位,结构清晰,一目了然,可加深读者对尺神经损伤引起手内在肌瘫痪,导致手功能障碍而形成“爪形手”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本书还收集了一些罕见的畸形和异常结构的实物标本图像,如:异位肾、马蹄肾、双输尿管、双上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等。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 人体断面解剖图谱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的解剖学(分支组成) 右冠状动脉(Right Cor on ary Artery )绝大部分(约94%)自升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内发出,约90%开口于右冠窦中1/3 部分,其中65.2% 开口距窦底的距离在12-16mm 之间。右冠状动脉开口直径多在0.41-0.50cm 之间,发出后行走于右房室沟内,在肺动脉的始部与右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右下行,绕过心右缘至心脏隔面,继续沿冠状沟向左行走,多数(约占88.12%)在后室间沟与房室沟的交叉点(后十字交叉)附近分为左室后支和后降支,少数右冠状动脉(约占7.24%)只达到后十字交叉,左房和左室后壁由左回旋支供血。极少数右冠状动脉终止于右室隔面( 2.85%)或锐缘部( 2.07%)而不达到后十字交叉。右冠状动脉在房室交点处往往突向深方,形成“ U” 形弯曲,并分为终支、后降支和左室后支。右冠状动脉一般分布于右房、右室前壁大部分、右室侧壁和后壁的全部、左室后壁部分和室间隔后1/3,包括左束支的后半及房室结(93%)和窦房结(60%)。[1][2] (图1-1)(图1-2)

图1-1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造影所见 # C02523 伽* p*i ii?n Agr 6S jears- U* JIANGMEN CENTRAL HOSP. CT EE

人系统解剖学图谱

---------------------------------------------------------------最新资料推荐------------------------------------------------------ 人系统解剖学图谱 人系统解剖学图谱绪论运动系统骨学总论躯干骨颅骨上肢骨下肢骨关节学总论躯干骨连结颅骨的连接上肢骨的连接下肢骨的连接肌学总论躯干肌头肌上肢肌下肢肌内脏内脏总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会阴腹膜脉管系统心血管总论心脏动脉静脉淋巴系统内分泌腺系统感觉器视器前庭蜗器(位听器)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总论脊神经脑神经内脏神经脊髓脑干小脑间脑端脑传导路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血管脑室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变异: 超出正常变动范围;异常: 超出变异范围(胚胎发生时的改变,机能的改变。 ) ,有的称畸形。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广义的解剖学包括: 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 解剖学又可分为: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1 / 3

系统解剖学: 按机能划分,研究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构造(六个系统:运动系统、内脏学、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 研究对象: 器官(形态不一,位置不同,构造相近) ;重点观察: 位置、形态和构造。 器官的位置: 大体定位、对比关系(起点、止点) 、周围毗邻。 器官的形态: 大体形态、局部划分、表面结构。 器官的构造: 实质性器官,切面描述;管性器官,分层描述。 骨: 主要观察形态。 (长骨分一体和端及其表面结构,扁骨分面、缘、角及表面结构,短骨分面及其表面结构,不规则骨分体突及其表面结构。 ) 关节: 主要观察组成及运动方式。 肌肉: 主要观察分布位置及功能。 内脏器官:

艺术解剖学

艺术解剖学 从造型艺术角度研究生物结构的科学。又称艺用解剖学、造型解剖学。研究动物的分支称动物解剖学;研究人物的分支称人体解剖学。在人体解剖学中又分骨骼学和肌肉学。艺术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解剖;着重外部结构以及内部结构显露在外部的部分(如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只关注显露在体表的静脉);并且研究人体根据姿态、情感、运动而形成的变化。 艺术解剖学与体质解剖学(又称医用解剖学)有 3个方面的不同:①研究的对象不同。体质解剖学注重特殊个体的全部结构;艺术解剖学注重正常人体的比例、体积和外部结构。②研究方法不同。体质解剖学主要进行尸体解剖和生理分析;而艺术解剖学除了尸体解剖之外还注意活体观察。③研究目的不同。体质解剖学最终要解释各种结构的生理功能;而艺术解剖学最终要揭示人体的外形变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艺术解剖学不仅说明人体物质结构对外形的影响,而且说明人的情绪、情感、心理境况、修养和灵魂等在人体上的反映。艺术解剖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一种体质社会学。所以艺术解剖学不可能完全用解剖学辞典来描述,它要求直接研究和感受真实的生命变动和特殊情境(喜、怒、哀、乐、爱、憎等)。 人体躯干肌肉 古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呈示了杰出的艺术解剖学知识,尤其是希腊艺术家,极可能直接从事过解剖工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自觉地应用解剖知识,其中L.达·芬奇是个典范。他研究解剖达40年,亲手解剖了30余具不同年龄的男女尸体,绘制了精确的解剖图。他一方面研究人体器官构造和年龄特征、性别和比例差异,为体质解剖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详细研究了人体内部结构在外形上的表现、表情、动态的变化规律。其他著名画家如米开朗琪罗也从事过多年的解剖实习,对人在强烈情感冲突和剧烈运动中的人体外形变化规律有透彻的把握。拉斐尔、A.丢勒以及稍后的P.P.鲁本斯、W.荷加斯等都对解剖学作过深入的研究,由他们开创的解剖学传统为后世许多杰出艺术家继承发展,逐步形成专门的艺术技法学科:艺术解剖学。 达·芬奇:《男人头和肩的研究》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画家姜丹书著《艺用解剖学》(1930)、《艺用解剖三十八讲》(1958)。他曾从事艺术解剖学研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 1、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8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 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4、颈、胸、腰椎的主要区别。 答:颈椎均具有横突孔。胸椎在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小的关节面,即 肋凹。腰椎无上述特点。 第二部分内脏学 名词解释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肛瓣附着缘共同围成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3、肝蒂:肝门内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淋巴管和 神经出入,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中央,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 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5、肺根:肺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

系统解剖学 肌肉(基础知识+课外+图谱)教案

一、总沦 1.肌的形态及构造肌附着于骨,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是横纹肌纤维,色红、柔软且有收缩能力,肌腹外包裹有肌外膜。肌腱主要是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无收缩能力,多位于肌腹两端,附着于骨。扁肌的腱性部分称为腱膜。 依据肌的形态分为长肌(多见于四肢)、短肌(多位于躯干深层)、扁肌(多见于胸腹壁)和轮匝肌(位于孔、裂周围)。 2.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附着于两块以上的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牵拉骨产生运动。通常将接近躯体正中面或肢根的附着点称为起点,另一端作为止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为定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为动点,肌的定点和动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 肌大多数配布于关节周围,每个运动轴的相对侧配布有一组作用相反的肌,每个动作都是由许多肌共同来完成。在运动中作为主要作用的肌为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同的肌为协同肌;在同一关节的两侧作用相反的肌是拮抗肌;对附近关节起固定作用,以防止原动肌产生不必要动作的是固定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互相协调又互相配合。 3.肌的命名 依据肌的形状、位置、起止点和作用等命名,如依据作用分为屈肌、伸肌、收肌、展肌、旋后肌和旋前肌等。 4.肌的辅助结构在肌周围有许多辅助装置以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1)筋膜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包被整个躯体,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脂肪组织、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等。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肌、血管和神经等。 (2)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肌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摩擦。有的滑膜囊位于关节附近并与关节腔相通,如髌上囊。 (3)腱鞘包裹于肌腱外面,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使肌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并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腱鞘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形成的纤维性管道,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滑膜层位于纤维层内面,由滑膜构成,为双层圆筒状结构。滑膜层的内层包裹于肌腱表面;外层贴于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两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肌腱可在鞘内自由滑动。 二、躯干肌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最新知识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2 名词解释 1.矢状面:指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4】 2.肘后三角:当肘关节前屈90度时,尺骨鹰嘴和肱骨内、外上髁三点连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后三角。【34】 3.扁桃体窝:在口咽侧壁上,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有一凹窝,称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92】 4.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稍后方,以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小球内含有化学感受 器.【156】 5.肺门:为肺内侧面中央的长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肺的部位。【113】 6.虹膜角膜角:在眼球前房的周缘,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环形间隙称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201】 7.周围性瘫痪(软瘫):当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如前角运动细胞、脑躯体运动核、脊神经或脑神经损伤),由于肌失去 神经直接支配,出现肌体肌张力降低,松弛变软,反射弧中断,深、浅反射均消失,称周围性瘫痪或软瘫。【274】 8.内囊: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内囊损伤时,可引起“三偏”综合

9.麦克伯尼(McBureny)点:即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脐与左髂前上棘之间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急性 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97】 10.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细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216】 11.正中矢状切面:即沿人体正中线所作的矢状切面。【4】 12.翼点:指在颞窝区内,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神经通过,骨折时,易引起颅内血肿. 【25】 13.Treitz韧带:即十二指肠悬肌,张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腹后壁之间;有悬吊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亦作为手术 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标志。【95】 14.心切迹:左肺前缘下半有一明显缺口,称心切迹.【113】 15.掌浅弓:尺动脉的终末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在手掌合成的弓形动脉,称为掌浅弓。【162】 16.黄斑:在视神经盘的颞侧3。5mm处,有一黄色区域,称黄斑,为感光最敏感的部位。【200】 17.中枢性瘫痪(硬瘫):当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抑制作用,产生功能释放,活动增强, 表现为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瘫痪的肌呈痉挛状态,同时出现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阳性,称中枢性瘫痪或硬瘫.【274】 18.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很多小纤维束呈网状互相

最新《人体解剖学》试题与答案

《人体解剖学》 选择题: 1.计数椎骨序数的骨性标志是() A.齿突 B.隆椎棘突 C.胸椎棘突 D.腰椎棘突 E.骶椎棘突 2.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约平对() A.第1腰椎棘突 B.第2腰椎棘突 C.第3腰椎棘突 D.第4腰椎棘突 E.第5腰椎棘突 3.关节囊内有关节盘的关节是() A.颞下颌关节 B.肩关节 C.肘关节 D.髋关节 E.踝关节 4.参与构成椎管后壁的韧带是() A.前纵韧带 B.后纵韧带 C.黄韧带 D.棘间韧带 E.棘上韧带 5.有关膝关节的叙述,何者为错? () A.由股骨下端与胫、腓骨上端构成 B.关节囊薄而松弛 C.有囊内、外韧带加强 D.关节腔内有内、外侧半月板 E.可沿冠状轴作屈伸运动 6.脊柱的连结() A.前纵韧带构成椎管前壁 B.后纵韧带参与构成椎管后壁 C.黄韧带连于相邻椎弓根 D.棘间韧带在颈部称项韧带 E.棘上韧带为连于胸.腰.骶椎各棘突之间的纵行韧带 7.膈的裂孔() A.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平第10胸椎 B.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右前方 C.腔静脉孔由下腔静脉通过 D.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胸导管通过 E.主动脉和迷走神经通过主动脉裂孔 8.腹外斜肌() A.参与形成胸腰筋膜 B.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 C.肌纤维方向是由外下到前上 D.参与构成腹股沟镰 E.腱膜形成腹股沟管皮下环 9.可使肩关节外展的肌是() A.三角肌和胸大肌 B.三角肌和冈上肌 C.三角肌和冈下肌 D.三角肌和大圆肌 E.三角肌和肩胛下肌 10.臀大肌对髋关节的主要作用是() A.屈 B.伸 C.展 D.收 E.旋内 11.有一患者,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以阑尾炎收住入院;检查发现:右下肢做后伸、外展和旋内时明显加剧腹痛。手术证实阑尾炎症波及右髂窝软组织充血肿胀。试分析下列哪块肌与上述检查发现有关:() A.髂腰肌 B.梨状肌 C.闭孔内肌 D.闭孔外肌 E.腹横肌 12.有一患者股骨骨折,行动困难,靠拄拐杖行走,三个月后下肢完全恢复功能,但出现患侧肩关节外展功能障碍,体怔表现为“方肩”畸形,可能是下列哪个肌损伤:() A.斜方肌 B.三角肌 C.冈上肌 D.斜角肌 E.胸大肌 13.有一患者足呈背屈、外翻畸形,可能是下列哪个肌损伤:() A.腓骨长肌 B.胫骨前肌 C.胫骨后肌 D.踇长屈肌 E.趾长屈肌 14.关于咽,下列正确的是() A.口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B.上端附着颅底,下通食管和气管 C.鼻咽后壁有咽鼓管咽口D.口咽侧壁有咽隐窝 E.喉咽下端续气管 15.食管异物与食管癌易发生于() A.食管穿膈处B.食管第四、五胸椎间水平

最新人体解剖学试题库汇总(精品收藏)

解剖学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解剖学姿势错误的是: A双眼向前平视B上肢下垂C拇指在前D双腿并拢 E足尖向前 2。以下有关人体解剖学的的基本术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倒立时,鼻在口之下B喉在气管之后 C尺骨在桡骨之内 D心包的内侧有心脏 E前臂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骨骼肌及骨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1.前臂的外侧又称_________________侧,前臂的旋内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解剖姿势 骨学 骨的构造 一、单项选择题 1.骨的构造 A骨质内有一层骨膜 B胚胎时期开始出现黄骨髓 C红骨髓不能造血 D骨密质由骨小梁构成 E成人骨无机质与有机质比为

2.关于骨膜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A ) A.内含丰富的神经但缺乏血管 B.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 C。其内层细胞能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D。骨的关节面无骨膜覆盖 E.对骨的营养感觉有重要作用 3.对骨的构造描述哪些是正确的(D B)P7?A、骨密质均匀分布于骨表面,耐压性大B、颅盖骨内、外面之间为骨松质称板障C、骨膜均匀分布于骨的任何部位的表面D、骨膜富有血管神经,因此对骨的生成、修复具有重要作用E、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4.幼儿骨易发生柳枝性骨折的原因是E A骨松质较多,能承受较大重量 B骨膜具有破骨和造骨的功能C骨的有机质占具骨重量的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 D 骨的有机质较多,保证了骨的坚强度E骨的有机质相对较多,骨较柔软,易变形 二、多项选择题 1.成人红骨髓位于 E D ?A.扁骨的密质内B.短骨的松质内 C.颅骨的板障内 D。某些长骨骨端松质内E。髓腔内 三、填空题 1.骨由__骨组织_______、_骨膜_______、___骨髓___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可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 2。骨髓充填于____和_____内,具有造血功能的是_____骨髓. 成人的骨髓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