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平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合集下载

苏州火车站地区交通评估报告

苏州火车站地区交通评估报告

苏州火车站地区交通评估报告(任务书)一、项目名称苏州火车站地区交通评估报告二、评估背景苏州火车站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位于苏州中心城区北部,与苏州古城隔河相望。

北有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南有北环快速路,东有苏嘉杭高速公路城区连接线、东环快速路,西有苏虞张一级公路连接线。

苏州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集国铁、城际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等各种交通方式为一体,是苏州重要对外交通门户、市内交通的重要转换节点,也是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重要节点。

2004年,苏州规划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启动《苏州火车站改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编制工作。

2006年,该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获市政府审批。

2006年1月,苏州市政府正式成立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依据《苏州火车站地区改造综合改造城市设计》、《苏州火车站改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相关规划,制定了七大类、六十多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有序推动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建设。

经过五年建设,北环快速路、广济北路、人民北路、齐门外大街、苏站路、平川路等道路均已竣工通车,火车站综合改造地区路网已经形成。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苏州火车站北站房投入使用。

北广场周边的公交综合楼、长途综合楼也陆续竣工,即将投入使用,目前,北广场建设也在抓紧推进,计划2011年6月投入使用。

南站房以及南广场建设也开始启动,计划2012年10月,南站房竣工投入使用,计划2012年底,南广场以及地下空间配套竣工投入使用。

考虑到近五年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平江新城和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区域内部分地块的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发生变化,尤其是2010年7月沪宁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后,客流快速增长,苏站路、平川路、广济北路、人民北路等干道交通流量增加迅速,与《火车站地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编制时的背景、预测规模、技术指标产生差异。

为了应对这些新情况,更好服务旅客出行,需要对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中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设施进行评估,以便及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完善火车站地区公共配套设施,推进火车站公共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提出一些建议,为苏州火车站地区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苏州市区城市管理区域范围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苏州市区城市管理区域范围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苏州市区城市管理区域范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2.12•【字号】苏府[2007]26号•【施行日期】2007.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苏州市区城市管理区域范围的通知(苏府〔2007〕26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实施《苏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现发布《苏州市区城市管理区域范围》。

请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

各县级市城市管理区域范围由各县级市人民政府确定。

苏州市人民政府二○○七年二月十二日苏州市区城市管理区域范围一、市区行政区域(一)吴中区:苏苑街道、长桥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越溪街道、横泾街道、郭巷街道、香山街道、甪直镇、光福镇、临湖镇、木渎镇、西山镇、东山镇、胥口镇(二)相城区: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三)平江区: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娄门街道、苏锦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四)沧浪区: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五)金阊区:石路街道、彩香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六)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七)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浒墅关镇、东渚镇、通安镇二、经济开发区、独立工业区(一)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二)吴中经济开发区(三)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四)相城经济开发区(五)平江区平江新城(六)沧浪区沧浪新城(七)金阊区金阊新城三、景观河道、湖泊控制区域环古城河、干将河、临顿河、山塘河、上塘河、平江河、金鸡湖等市区范围内的公共水域。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塘以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塘以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塘以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苏州市规划编制中心二00八年三月为引导相城区元和塘以东地区合理、健康发展,我局曾于二零零三年委托编制了《苏州市相城区中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随着苏州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调整、相城分区规划的编制,元和塘以东地区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功能定位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重新研究确定。

为充分考虑地方实际,进一步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使之更好地科学指导城市规划管理,现对元和塘以东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编。

一、规划范围相城区元和塘以东地区西起元和塘,东至苏驾杭高速公路;北起太阳路,南至沪宁高速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5km2。

二、总体要求1、规划应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相城分区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对原有《苏州市相城区中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实施进行评估。

3、规划应充分重视相城中心城区在苏州的定位和职能,以及元和塘以东地区在相城中心城区的地位和新的发展需要。

4、规划应充分重视相城区与老城区的协同发展,协调元和塘以东地区规划与元和塘以西地区控规、平江新城控规的关系。

5、规划应在充分结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相城分区规划等上位法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整合和落实。

6、规划应充分考虑地铁2号线、城际铁路以及高铁路线型走向对元和塘以东地区的影响,注重相城区与城市对外交通以及老城区交通的衔接关系,研究确定合理的道路网络体系、交通设施布局。

7、规划基本格局应充分考虑相城地域风貌,塑造富有特色、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和谐的地区。

三、设计深度规划应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深度要求,用地分类以小类为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应深化、细化“6211”的内容(“6”即红线、河道蓝线、轨道控制线等六条线规划控制,“2”即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控制,“11”即高度分区控制及特定意图区划定、主要控制要素确定),要求“6211”需达到可以直接出技术条件的深度。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1.14•【字号】苏府〔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其他规定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的通知苏府〔2017〕6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已经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苏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1月14日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满足市民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苏州的文化竞争力和城市形象,并配合新一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特编制《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指的公共文化设施是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主要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职工)书屋、公共阅报栏(屏)、广播电视播放传输覆盖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等。

第三条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省、市关于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用地控制指标和功能配置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本规划由苏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苏州市规划局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规划管理,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苏州平江新城41号地 项目汇报

苏州平江新城41号地 项目汇报

8.规划指标
总占地面积27326平米(41亩),容积率2,总建面约5.5万方,商住比为1:9,
地块 位置
容积 率
建筑 密度
建筑 限高 (米)
商住 比
平江新城 41号地块
≤2.0
≤30%
占地面积 (平米)
总建筑面 积(平米)
绿化率
27326 54652 ≥35%
55
用地性质
商住混 合用地
1:9
住宅面积49186平米, 商业面积5465平米
苏州中平南江XX新X项城目4汇1报号模地板
1.城市区位
基础数据
2014年GDP :1.35万亿元,按可 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全国城 市排名第六,江苏城市排名第一。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 算)12.75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 超过2万美元。 2014年人口:14年底户籍人口661
万,常驻人口1059万,人口流入 型城市,其中姑苏区人口75万人.
平江 怡景
用地性质:商住 占地面积:65.5亩 容积率:2.3 楼面价:6025元/平米 亩单价:923万/亩 成交时间: 2010/7/2
中锐-姑苏尚城 目标地块
用地性质:商住 占地面积:110亩 容积率:2.8 楼面价:5184元/平米 亩单价:968万/亩 成交时间: 2013/1/14
6.土地数据
苏州或者站站口约800米;紧邻多 个公交车站;紧邻北环快速路、苏 站路、人民路、齐门北大街等城市 干道,开车到老城区、园区、相城 区、新区等都很方便 ➢ 生活配套:周边有沿街商业;距万 达商圈1.2Km,距离观前街商圈 2.3km’ ➢ 医了配套:2-3Km范围有平江医院 (二甲)、市立医院东区(三乙)、 广济医院(二甲)等 ➢ 学区配套:暂不确定

苏州市建设局关于中心城区在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综合调研情况的通报

苏州市建设局关于中心城区在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综合调研情况的通报

苏州市建设局关于中心城区在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综合调研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建设局•【公布日期】2008.09.05•【字号】苏建城[2008]12号•【施行日期】2008.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苏州市建设局关于中心城区在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综合调研情况的通报(苏建城[2008]12号)各有关建设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和质量行为,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为开展全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综合执法大检查做好准备,由市建设局城市建设处、质量安全处、建筑业处、市质监站、市安监站、市城建监察支队、市招标办、市造价处、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组成调研组,于8月26、27日对中心城区18个在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了调研。

调研项目覆盖了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城市重点路桥工程、新城建设、老新村改造、街巷整治以及污水、自来水管网建设等多种类型的市政项目(鉴于轨道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次调研未涉及,拟专题组织调研)。

受调研的在建工程建设主体有市级市政建设单位、交通建设单位、给、排水管理部门以及新城管委会、区房管、城管、建设等部门。

调研中,我们认真听取了建设单位的情况介绍,查阅了有关建设技术资料,踏勘了在建工程的施工现场。

现将调研情况通报如下:一、调研总体情况此次调研的对象都是政府投资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着重调研了工程的建设程序、承发包管理、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市场行为、质量行为、工程实体质量、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措施等。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参建单位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都给予了足够重视,大多数现场项目部配备了满足建设需要的施工管理人员,大部分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能较好地执行国家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参建各方主体行为日趋规范,受调研的在建工程未发现重大结构质量隐患,工程实体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一是法定程序得到较好执行。

受调研的大部分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手续基本到位,特别是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在规划许可、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等管理环节做到了严格把关。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设计——以苏州市姑苏区齐门外大街288_号院为例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设计——以苏州市姑苏区齐门外大街288_号院为例

10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4.02记忆,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老百姓切实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3]。

1 项目背景与概况本项目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北,姑苏老城区与平江新城交接处,东靠江宇路,南靠梅林路,北邻北环快速路,西邻齐门外大街,地块呈不规则锯齿形,3 km 范围涵盖三条轨交线站点与多条主干道,交通便利。

项目占地面积3.52 万m 2,场地共有38幢建筑,建于1958年,包括多层住宅、别墅、办公及其他公共建筑等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20 189 m 2,惠及居民119户。

2 项目现状分析2.1 居住民人群分析针对本次小区改造提升问题,发放问卷200份,共回收170份,涉及人数共394人(不包括18岁及以下人群),其中中老年及老年人共计272人,占69%,居住人群老龄化程度高,需注重适老化设计(见图1)。

2.2 建筑分析(1)外立面:①由于年久失修和材料老化,屋顶的防水层可能已经失效,导致雨水渗漏;②外墙面破损、剥落,导致雨水渗漏;③落水管损坏,导致排水不畅,甚至出现倒流现象;④单元防盗门缺失,严重影响小区的安全性;⑤公共车库由于长期缺乏维护,门窗出现锈蚀现象;⑥防盗窗和空调架锈蚀严重;⑦小区内的雨棚形式多样,有些甚至已经破损严重;⑧晾衣架等构筑物的设置杂乱无章。

(2)公共楼道:①由于年久失修和缺乏维护,内墙面和顶棚出现破损、脱落现象;②楼道地面、踏步破损;③电表箱破旧损坏;④楼道灯缺失。

2.3 场地道路分析该小区的道路问题主要集中在路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拉链”“剥落”现象较多、道板砖及舒布洛克砖面摘要 文章以苏州市姑苏区齐门外大街288号院为例,探讨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解析,为城市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中图分类号 TU241文献标识码 A基金项目 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城市职能对公园建设水平指标的影响研究”(2023SJYB1531);2020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康养产业模式创新研究——以苏州市开弦弓村为例”(QN2002);2022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团队”DOI 10.19892/ki.csjz.2024.02.04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No. 288 courtyard on Qimenwai Street in Gusu District,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renovation design for the renewal of old residential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renewa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old urban communit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actual cases.Key words urban renewal; old community; renewal and renovation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提出到“十四五”规划期末,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1]。

苏州平江新城41号地块可行性研究报告

苏州平江新城41号地块可行性研究报告

苏州平江新城41号地块可行性研究市场开发部:胡继刚新项目调研部:李雪松、吴育兵时间:2015-2-11综合判断1、土地市场:姑苏区属于苏州的老城区,区域内可出让土地少,地价高,均价在500-660万/亩,而目标地块所处的平江新城内,楼面价也达到5100-6000元/平米的水平。

2、城市商品房市场:2014年受市场大环境影响,苏州全市成交量涨幅有限,成交均价与2013年基本持平(11556元/平米),整体市场走势较为平稳;截止2014年底苏州全市的存量为624.2万方,去存周期为10.7个月,处于较为合理的范围内。

3、片区商品房市场:姑苏区住宅供应量少、需求稳定,整体供求关系基本平衡,近2年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2014年多数开发商积极以价换量,成交均价出现小幅下跌,但成交量依然保持了13.7%的增长。

目前区域库存量为6.5万方,去存周期仅1个月。

4、地块分析:地块位于苏州汽车北站北侧,靠近地铁2号线站台,总占地面积27326平米(41亩),容积率2,总建面约5.5万方,商住比为1:9,地势较为平整、方正,楼面价预计为5000元/平米起拍(亩单价666.5万/亩),最大的劣势在于离铁路紧40米,对小区品质影响较大。

5、同行访谈:区域内项目较少,客户以老城区首改及刚需客户为主,项目售价在12000-15000元/平米不等;这块地可以拿,但临近铁路的住宅必须做价格处理才能保证销售速度。

6、产品定位及售价评估:根据地块周边现状,具体物业类型定为4栋高层、4栋小高层及沿街底商,各自体量分别为高层3.1万方、小高1.85万方、底商0.55万方,其中底商建议主要沿苏站路布置,商业价值最大化,少量布置在锦荷街;售价评估为高层12600、小高12000、底商28000、车位9万/个。

7、取地建议:积极获取该地块,但考虑到临近铁路,尽量按5000元/平米的楼面价底价成交,最高必须控制在5500元/平米以内,以保证后期操盘时有较大的调价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平江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一、区位平江新城位于苏州市中心分区北部,护城河以北。

该地区北有沪宁高速公路,中部有312国道,南有北环路、苏州火车站、沪宁铁路、护城河、规划的城际铁路以及长途汽车站,东有沪宁高速公路城区连接线,西有苏虞张一级公路连接线。

二、规划背景市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当前工作的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做大、做优、做美”中心城市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完善中心城区的综合功能,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中心城区城市化是我市城市化推进的核心。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布置,确定火车站地区作为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三个先导区之一,并将发展建设成为平江新城区,苏州市副中心。

2003年,苏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苏州火车站地区综合规划招标方案概念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标,同时方案通过了专家论证。

这轮规划将火车站地区规划为苏州市城市副中心之一,并对此作了大量的分析论证。

目前,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苏州火车站核心区详细规划》也已基本完成。

平江新城区设区以来已成为城区向北扩展的重要地域,目前该区域内多块土地已经拍卖,为便于有效地发挥土地的价值和作用,编制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迫在眉睫。

三、规划目标以苏州火车站地区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以交通为枢纽,商务商贸、生态居住为主要功能,苏州市城市副中心区之一。

1、促进结构优化调整,推动服务业发展,强化和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其在长三角中的综合竞争力。

2、新城规划建设既要展示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个性,又要展示国际化、现代化城市个性,体现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3、新城建设以古城文化为灵魂,旅游为主线,做到保护好古城并增强其活力。

4、通过新城区规划建设,切实做强中心城区实力,促进财税收入增长。

四、规划理念1、人文理念保护城市景观视线走廊,延用古城路网、水系格局于新城中心区,延续城市文脉。

2、经济理念将环境好、区位好、地势高、相对方整的土地优先用于居住、公共设施,而将沿河、沿铁路的零星用地用于绿化、市政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生态理念结合道路、水系、高压走廊建设生态网络,有机渗透到各地块,创建层次分明、富有活力、人、自然、历史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4、交通引导开发理念公交及轨道交通站点与人流集中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公交及轨道交通的效益。

五、规划原则1、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要求,规划区将建设成平江新城区、苏州市城市副中心,依据这一要求,对该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化和细化,合理调整和确定用地布局和基础设施容量。

2、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来考虑地区的发展潜能,发挥区域应有的功能,满足城市对本区域的要求,以便最有效的发挥土地的价值和作用。

3、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协调,合理确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和土地开发强度与环境容量。

六、规划范围东起东环路,西至苏虞张联结线,北起沪宁高速公路,南至护城河。

用地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9.9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8.65平方公里。

分属北塔街道(苏锦社区、火车站社区、光华社区)、娄门街道(殳巷村、官渎村、梅花村、梅巷社区)和苏锦街道(新塘村、苏站村、幸福村、花锦村、新华村、海涌居委会)管辖。

第二章现状概况一、地形地貌区内地势低洼,火车站、梅巷周边最低,为低洼地,平均高程2.3-2.6左右(黄海高程),区内河道纵横。

二、土地利用现状1、居住用地区内居住用地216.56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29.93%。

居住人口约6.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4.5万人,暂住人口约2万人),人口密度330人/公顷。

主要的居住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成片开发环境较好的居住小区,包括锦月新居、百合苑、苏锦一村、苏锦二村、梅花新苑、齐门外大街小区、挹秀新村等。

第二类为环境较差、布局混乱的居住小区,包括梅巷二村、部分企业住宅区等。

第三类为农村居民点及无地队,包括东石曲、陆家庄、朱梗上、殳家庄、淡埂上、南河头、石鱼桥、金谷浜、东庄上、东虎泾等。

区内有中学2所,小学6所。

2、公共设施用地区内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于火车站和主要干道附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53.75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7.43%。

区内规模相对较大的金融服务业主要有位于火车站附近的金龙商厦和青年路南侧的小商品市场、苏虞路东侧的好得家装饰城、北环路南侧的汽车市场、312国道南侧的铝材市场、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等。

区内行政办公用地分布零散,教育科研用地主要有铁路机械学校、江苏省丝绸学校。

区内医疗卫生用地主要是一些社区医疗卫生点,居民一般就诊于城区各大医院。

区内现有文化娱乐规模均比较小,主要为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

区内体育用地较为缺乏,仅在苏锦二村和梅巷新村有部分体育设施用地。

区内有一市属控保单位(外安齐王庙),目前已在原址东侧新建一新,旧址仅存一部分位于表牌厂住宅区南面,紧靠一幢五层楼建筑。

3、工业与仓储用地区内工业用地225.35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31.15%,区内现有企业三百多家,以机械、化工、纺织、建材等产业为主,布局分散,集中的工业用地主要沿312国道、苏虞路、新莲路金光路两侧布置,工业用地与其它用地相互混杂,影响周边环境,制约了土地效益的充分发挥。

区内仓储用地17.61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2.43%,主要沿312国道两侧及火车站北侧分布。

4、道路广场用地区内道路广场用地127.18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17.58%。

北有沪宁高速公路,东有上高路(东环路),中有312国道,南有北环路,交通地位突出。

由于312国道和沪宁铁路的分隔,该片区与古城以及312国道南北间联系不畅,东西向仅312国道贯穿区域,东西联系也不很方便。

5、绿化用地区内绿化用地42.03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5.81%,公共绿地主要有苏锦公园、上高路西侧公园、东汇公园、环城绿带等。

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上高路两侧、北环路两侧及高速公路出入口两侧。

区内总体绿地数量少,分布散,不成系统,沿河沿路绿化缺乏。

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区内给水由苏州市第二水厂通过市政管网供给,312国道上有DN700给水管道,227省道(东环路)上有DN800的给水管道。

区内基本无污水干管,仅有一些雨污合流管。

区内有110KV变电站平门变一座,位于苏锦路与312国道交叉口处。

区内有线电视网络由苏州市有线电视中心覆盖。

区内除苏锦新村一片为管道用户外,其余为液化气钢瓶用户。

由于国道及环路穿越本片区,该区内分布有大量的汽车维修站场,加油站等市政设施用地。

三、优劣势分析1、区位优势东邻园区,西邻新区,南临古城,北临相城区,区内外交通发达,再加上未开发的土地利用形态,为该片区的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

2、交通优势该片区集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诸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于一身,区内有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227省道(东环路)、苏虞张联接线等对外交通干线,沪宁高速公路城区入口和苏州火车站位于本区,因此,该地区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3、发展机遇片区已确定为平江新城区,该区域与古城区仅百米之隔,该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疏散古城区特别是平江区的人口,同时,古城区人口外迁也为该片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条件。

4、环境劣势本区总体上地势低洼,除铁路线以南区域面貌较好外,其它地区环境较差,尤其是光华水泥厂、合成化工厂、油脂厂、炭黑厂周边地区,环境污染严重。

5、制约因素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对片区与城市的分割,相对较差的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该地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第三章规划结构一、总体布局根据上一轮概念规划,本片区将以现代服务业用地及居住用地为主。

依据这一规划,本轮规划将该片区划分为三大块,即围绕火车站并向北拓展地区为新城区办公商业及金融服务中心,中心区两侧将是大量的生态居住用地,中心区又规划为两大片区,南面主要是围绕火车站地区的商业中心区,北面将是新城的核心区,集金融、商业、办公等诸多现代服务业功能为一体的中心商务区。

居住用地分为西北居住区,西南居住区、东北居住区、东南居住区四大生态大居住区。

沿高速公路是较宽的生态绿地,沿人民路将是城区的发展轴线并可一直延伸至相城区。

二、人口容量与就业岗位1、人口容量规划居住用地面积325.86公顷,按人均居住用地28m2/人计,推算居住人口约为12万人。

核心区规划高级公寓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按人均50m2/人计,可容纳2万人(这部分人口作为城市暂住人口)。

依据上述测算,平江新城区规划总人口将达14万人,本次规划按14万控制。

2、就业岗位参考上海等邻近城市中心商务区每30-50平方米建筑面积,提供1个就业岗位的标准计,建成后的平江新城区约可提供7-10万个就业岗位。

三、核心区规划依据概念规划平江新城核心区将主要规划现代服务业用地,即以金融保险、物流集散、科技创新、技术中介、信息服务等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自身的集聚力与辐射能力。

核心区规划方案的布局与苏州传统的网格式道路格局相结合,延续苏州传统的历史文脉和空间格局。

在核心区的四周规划布置四个主题公园及两个休闲公园,通过水系和绿化将六个公园联系起来,形成对核心区的围合。

四个主题公园分别为西北侧的体育健康公园、东北侧的科技信息公园、东南侧的文化艺术公园和西南侧的娱乐休闲公园,并与中心绿色开放空间相互联系。

在四个主题公园中,结合水系与绿化的设计,在每个公园或附近规划布置与其主题相关的公共文化设施,如体育健康公园的体育馆、运动俱乐部,文化艺术公园边上布置美术馆、丝绸博物馆,科技信息公园中布置天文馆、科学博物馆,娱乐休闲公园中布置影剧院、文化中心等,在水系两侧沿312国道两个节点上规划增加两个休闲公园,主要以休闲为主。

这样绿化链和景观链编织在一起,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项链。

以312国道、平门塘为界又将核心区划分为四大块,规划设想西北片以金融服务、科研办公、高档宾馆业为主,东北片以商贸、商务办公为主;西南片以商务办公、高级公寓为主,东南片以行政办公、教育科研为主,这些功能落实到城市用地中将以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同时兼容居住用地。

规划核心区用地面积1.72平方公里。

四、火车站核心区规划根据中规院《火车站核心区规划方案》,火车站地区将以城际列车站的建设为契机,优化火车站地区北侧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形成本地区土地开发的基本条件;在北侧区域火车站北广场两侧,利用交通枢纽优越的城市交通服务系统,重点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服务北部地区的广大居民;建设高质量的宾馆酒店,服务城际列车带来的商务客流;在火车站南广场地区,严格控制非交通类的各种开发项目,保证这个地区的主导功能的正常进行;但可以利用各个交通设施的地下空间,建设以地铁站为中心的、服务上下班客流和在这个地区进行市区内部出行换乘客流的商业服务设施;局部地在各个交通设施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旅游服务中心等设置一些小型的商业服务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