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汇总

1、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

2、 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

、景观连接度: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织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

5、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
这一名词在生态学领域应用广泛,其含义和用法亦有多种。具体地将,空间异质
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尺度: 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
、斑块: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8、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本底: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的

、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自然界中任何孤立存在的环境类型,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经

、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提出“岛屿平衡理论”(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
(immigration)和灭绝(extinction)两者的平衡决定

、 复合种群:即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生境缀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缀块之间存在个体

、生态流: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景观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
,它们是景观中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
、 1、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
景观结构 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 各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
(例到物活动等)。
景观变化 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 通过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
、景观中生态流移动的模式:
)连续运动。流的主体在从源到汇移动的过程中,不存在运动速度为0的状况,既为连续

)间歇运动。流的主体从源到汇移动的过程中,其间出现过运动速度为0的状况,即流的


指该物种不仅在某地停留休息,而且在该地成功地生长和繁殖,从而为物种的

)综合运动。流的主体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
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的差别:景观结构的异质性。
景观结构的异质性作用:
生态流运动由连续运动变为跳跃运动;
运动中的停顿点增强,流的物质与流程环境间 的关系越密切;
流的速度降低。
、对于景观形成的因素一般分为两个方面:
、生态系统中的组织层次:

、斑块类型
干扰斑块(dis

turbance patch)原因: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

残存斑块(remant patch)
原 因: 由包围着一小块未受干扰地区的大范围干扰造成的.
举 例: 寒冷过后阳坡上留下的鸟巢、火灾大火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
松弛期:某些种群灭绝速率升高的时期。
调整期:物种变动速率增高的时期。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原因: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

特点: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
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
原因: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就产生了引进斑块。
、通过景观的流有三种:
1)能量流 例如:热能、生物能
2)养分流 例如: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
3)物种流:物种流即动、植物穿越景观的运动。如:各种类型的动植物以及遗传基因
、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
或无替代场所的科研活

缓冲区:围绕核心区,保护与核心区在生物、生态、景观上的一致性,可进行以资源保护
以恢复原始景观为目的的生态工程,可以有限度地进行观赏型旅游和资

过渡区(实验区):保存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一致性,在此区允许进行一些科研和人类经济

核心区。核心区的面积、形状、边界应满足种群的栖居、饲食和运动要求;保持天然

缓冲区。隔离带,隔离区外人类活动对核心区天然性的干扰;为绝对保护物种提供后

过渡区。按照资源适度开发原则建立大经营区,使生态景观与核心区与缓冲区保持一

景观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

.自然保护区的效应:

1、景观、土地、环境。
: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从属,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强调美

: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均质性地块单元。
: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存在形式有实体和非

、距离效应、面积效应、漏斗效应。
1. 关于景观特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基本原则:
),岩石、水泥路面等无生物定居地,具有物理系统的稳定性。
),随生物量的增加准稳定性增加。
),顶级群落的准稳定最大,中间演替阶段次之,先锋阶段最小。
),从抵抗力来说,顶级群落大于先锋群落;从恢复力来说,先锋群落大于顶级群落。
景观分类原则
),综合性原则:空间形态、空间异质组合、发 生过程、生态功能综合考察。
),主导因子原则:与形成过程、研究目的和内容有关的主要因子。
,实用性原则:土地评价:土壤发生、地形地势、水文等特征;资源保护与管理:资源数

,等级性原则:等级数量与景观

尺度及研究目的相关。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

, 它涉及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人类生态学、地理学、社会政策法律等相关学科

, 它建立在充分理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特性、生态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之

, 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态、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景观生态规划步骤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自然保护区设计遵循下列原则:
, 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
, 一个大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区好;
, 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相互间距离愈近愈好;
, 自然保护区之间最好用廊道相连,以增加种的迁入率;
, 为了避免“半岛效应”,保护区以圆形为佳。
.湿地功能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
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
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

、水分调节功能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
“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长
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
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净化功能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
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

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
”。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
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
10万倍以上。
例如,水葫芦、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
镉、铜、锌等。
、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

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

、调节局部小气候
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趋势

景观生态设计更多地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态技术配置景

观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斑块结构的影响
景观多样性的意义
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并与异质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使景观的总体生产力达

只有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生境的丧失和破碎化
引入物种
植物和动物种的过度利用
土壤、水和大气污染
全球气候变暖
工业化的农业和林业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是:
: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该原则的突山特点。系统论认为,系
各组成成分孤立的特征和


结构性原则着眼于系统整体内部所有要素

开放性原则是系统论一开始就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则,它重视系统和环境的物质、

系统论还强调动态性原则,即把系统作为一种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客观实体去研

:“景观”的三种理解:
视觉美学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来源于《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
“风景”同意。例“黄山”、“泰山”、“苏州园林”。
地理学 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类似于生

景观生态学 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特征
1 生态系统的聚合。
2 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
3 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五、作用
试述干扰对景观形成的作用:
、中等增加景观的异质性。 过强、过弱促进同质性
、景观格局由立地和干扰决定:粗粒→细粒 树倒森林空隙发展的不同阶段
、协同作用、叠加效应 如:干旱可增加火的强度,虫害可增加受暴风危害的可能性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建设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实行土地集约经营,保护集中的农田斑块。
控制建设斑块盲目扩张,建设富有宜人景观的人居环境。
重建植被斑块,因地制宜增加绿色廊道和分散的自然斑块,回复景观的生态功能。
节约用地,重塑环境优美并与自然想协调的景观。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重点:
乡村景观意象设计
产业适宜地带的规划
乡村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规划
田园公园规划设计
乡村聚落为核心的景观生态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