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论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论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论文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

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

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

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

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源于生活“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

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

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我作为班主任、语文教师,每年都要学生在农忙季节亲自参加劳动。

在劳动中用心体会劳动的滋味,学习劳动技能,磨砺意志。

劳动结束后再让学生写《劳动的滋味》。

有了亲身的参与、有了真正的感悟学生能将自己劳动过程中的深刻体会——热、渴、累,以及学会的技能、对劳动的认识、父母艰辛劳动的不容易一一描述出来。

这样,不光在思想上教育了学生,使他们对劳动的意义有了认识;而且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写作的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表。

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作文教学之我见新时期的作文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习作、自主发展的活动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构建的“写作系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作文教学大多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评改”的流程。

模式僵固,没有活力,没有生机。

要强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就写作总目标定了位: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一、二年级称之为“写话”;三至六年级称之为“习作”;七至九年级称之为“写作”。

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写作从难点上降低了,层次性显而易见。

一、作文教学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切入点,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准1、注重写作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最好老师。

如果将作文训练重点定位在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上,学生就会敢于写、乐于写、主动写。

点燃学生中熊熊燃烧的创作之火。

2、多引导、多鼓励、拓宽训练时空,增强写作质量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训练,多加指导,对训练结果要给予肯定。

对于学生习作中闪光的地方多鼓励,多表扬。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学生的写作这一环节上,学生经常坚持写日记、心得是大有好处的。

学生经常练笔、随感而发,及时记录。

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日常观察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润色、提炼,从而走向成功。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独创造性。

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下笔成篇。

3、强化作文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理念的培养常言道:“文贵于新”。

作文也一样。

创新理念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是必须的、经常的。

固定的传统模式教学将使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流于形式。

要激活学习主体的创作欲望,将定向观察与随时观察有机结合,作文就会“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创新理念将学生平时对生活的所观、所感、所悟、所思进行收集、归类、整理,把“零碎”变为系统,由“分散”变成集中,将“信息源”变成“信息库”,一使即用。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

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本文主要尝试从作文素材积累、行文组织方法指导、修饰、修辞方法指导等来破解这一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水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便咬笔头、皱眉头,无处下笔,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只好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写一件事三言两语。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当务之急。

经过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我特通过以下几点来阐述一下自己的体会: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做到“心中有物”。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独特生命的个性体现,由于学生的生活千差万别,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尽相同,即使是同样的生活,所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吸取营养。

只有深入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才能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言之有物。

对此,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有如下精彩的论述:“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要解放儿童的眼睛”,“使眼睛能看事实”。

如此让学生深入生活,理解生活,就能拥有丰富的作文素材,而学生能否把作文写好,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丰富的作文素材,因为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小学生的生活应该多接触“地气”,多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如在春播夏收中农作物的不同生长规律、形状特点等是非常值得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学习的;农村生活中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习俗,如佛生日、祭神、婚嫁,孩子满月、周岁等;更有家务劳动中独特的饲养动物的亲身体会充满着农村生活的情趣。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写作训练必须与写作兴趣同步发展,必须降低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难度,使写作训练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尤为重要。

几年来,我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敢写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的能力。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入学后,虽说识的字不多,说的话也不一定太连贯。

但我们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神圣的好奇心”,使学生敢于说话、说完整话、说连贯的话,再启发他们把说的话写下来(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让孩子们知道文章是文字组成的,文字就像积木,一块块积木垒成房子,文字可以组成文章。

有一个小学生开始写了,他写到:“老师发给我一朵小红花,还夸我的字写得好。

”老师马上在班里表扬了他,并接着启发学生,这就是日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听到、看到、想到、做到的、玩过的、受表扬的、挨批评的都可以写。

孩子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也会写!虽然学生的处女作大都是三言两语,但只要写,老师就鼓励、表扬。

就这样,学生越来越敢写了。

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写日记铺路,学生轻松愉快地迈开写作的第一步。

二、培养兴趣,使学生愿写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还要不断地进行培养,因为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容易转移,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引导。

学生因识字不多,词汇量少,最初的日记很不像样。

于是我就提前教学生使用工具书,在向他们推荐查字典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他们自己不但从字典中学会了生字,还理解了字意,另外,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手册,从短小生动的文章中及时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

我还把一些课外好文章,不断地介绍给学生,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板报、班级图书角等阵地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他们的语言仓库。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课程理念,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做了一些尝试,结合作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创设写作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写随笔,增加视听信息量,鼓励学生树立自信等方面,提高学习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兴趣情境随笔自信提高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具体地说,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各科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的思想品德的综合体现。

要写好一篇好文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长期的传统教学,造成了学生普遍的怕写作文,认为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因此,一到作文课,学生情绪低落,参与力不强,但又不得不完成,于是就胡编乱造,乱写一气,作文中充满了假话、套话、空话,如此作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课程理念,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做了一些尝试,现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与语文教师能否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有很大关系。

因此,要写出美文佳作,首先要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鼓舞他们的写作热情。

对差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倾注满腔的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拨动他们的心弦,那么他们才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做。

因而每逢作文时,我总要设法点拨一番,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念头,让学生坚信只要仔细观察,肯下功夫,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一件困难事。

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我出了一道《我们宿舍趣事》的题目。

我先组织学生谈各自宿舍发生的趣闻,每个学生都很有兴趣,讲得很多,很开心。

当他们兴趣正浓时,我让他们写下来,然后指导他们怎样组材,怎样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

全体学生都写,写后又在全班交流,老师作点评,效果极好!于是,我又引导他们将平时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作为一次作文上交。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3-08方法交流行比较的横向联系。

如,在讲述“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时可提出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各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如何的调整与创新?你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学生对所学的苏、美、中等国经济体制的变革进行重新整理,得出基本的结论是:苏联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没有根据国情变化进行调整,改革不成功。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实行国有化和计划经济。

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的学习、思考角度的创设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新的看点,原来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彼此借鉴,都在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

这样,通过纵横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学会分析和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方法。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如今的中学生知识面宽,他们往往不满足于课本上的东西,渴望教师能把他们带入广阔的知识领域。

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实践性强,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教学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场所,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学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我因地制宜,选择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的话题,组织学生开展“大埔乡土历史资源调查研究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开展、总结反思的整个过程,这对训练学生的创新才能和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在全面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主的发展。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就“文物保护”“环境治理”和“旅游资源开发”等社会问题各抒己见,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并在我的指导下,由学生撰写的《大埔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调查报告》获得大埔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美文呢?生活是写作的根,通过“说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写作的本质是思维,要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对生活的艺术加工。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的根写作实质“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从这句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中不难看出写作是令多数学生头痛的事,同时写作教学也是令语文老师苦恼的一件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且走向社会以后写作应用广泛。

那么作文教学怎样开展才会有效果,才会让学生爱上写作,写出美文呢?一、寻找写作的根顾寅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进展。

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生活才是写作的根。

可是很多同学又会感喟:“生活不就是家校两点一线吗?如果再多一点,就是课外班了,天天如是,有啥可写的?”学生之所以这样感喟,是因为他们只看了生活的模式,没有看到生活的内容,更没有用心感悟生活的本质。

如果用这种模式看人生,人生岂不是吃饭、睡觉和劳作吗?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布满鲜花和荆棘的,生活让每个人的生命都呈现出不同的精彩,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真谛才能找到写作的根。

那么用什么方法呢?1、说生活多数学生喜欢交流,课堂上多数交流是学生在探究老师的问题,慢慢的学生会习惯思考答案而不是感悟生活,从而逐渐失去敏锐的洞察力,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说自己想说的话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有交流的欲望,提高交流的品味,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就显得很宝贵了。

结合学生特点开设说生活平台,栏目可设《说说我的同桌》《说说我的好同桌》《说说我的同学》;《说说我的老师》《说说我的家人》《说说路上的事、班里的事……》《说说我喜欢的一个人(一部影片,一个明星,一篇小说,一本书……)》《说说新闻》……这些栏目学生有话可说,而且题目设置相同之中有不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作文教学之我见论文

作文教学之我见我是一个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十几年的教书生涯,面对孩子们的作文我也曾“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山里的孩子视野狭窄,阅历浅薄,一提起写作文就目瞪口呆,不知从何下手,他们畏惧作文!于是我力争让孩子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学会抒写自己的心灵!我坚持让他们“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心”。

可要让学生写出才情并茂的作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长时间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

在批阅作文时,我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遣词用句能力功底薄弱。

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语句不通顺,情感枯燥乏味,要么谋篇布局不周到,构思呆板。

我一直坚信只要通过透彻的分析,总会有合理的解决方法。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流水不腐”,作文亦是如此,胸中有“丘壑”,写作时才能有底气。

为此,平时可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积累作文素材。

1.博学广识,勤记录。

我常常看书刊杂志,遇到好的书籍、篇目就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学习好文章的成功之处,为写出成功的文章打下基础。

对于善于引经据典、遣词造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爱读书和常练笔的习惯。

好记性当不了烂笔头,只有让学生养成善于做笔记的习惯,他们才能总结成功作品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这样学生胸中有了“材料”,他们在写作时方能得心应手!2.善于观察,多动笔。

我们的作文都来源于生活,只有爱生活的孩子才能品评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因此我们要善于让学生亲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而通过案例教学授予学生观察方法,提示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形成最全面的印象;平日里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以及自己想说的。

3.深化活动,常训练。

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多与学生沟通,及时引领孩子们驾驭素材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取舍。

当然我们开展的活动还可以跟校园时令活动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之我见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作文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和我所接触的学生实际,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对小学作文教学会有所裨益。

一、排难激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

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

因此,每次习作的题目,我总是变样的以谜语、故事、图画等有趣味的形式揭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示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

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

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

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

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

"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继续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很多双小手。

二、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

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

我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

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实感了。

三、采用课堂动态教学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

如教写一个果实,学生年纪小,没有什么具体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就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果实带来,观察、品尝,并让他们边体验边说出自己的感受并随时记录,然后再整理成文,这样从体验到说再写,顺理成章,有了这种体验,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

四、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
修改版"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

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揭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
扩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励。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

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

这也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