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2014年学业水平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配套课件]
![2014年学业水平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配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02b39fdd88d0d233d46af0.png)
A.文化是基础,经济和政治是文化的反映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较量的基础
D.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解析]A 项观点错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C 项观点也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 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答案]BD
误区 7: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注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误区 8: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注意: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 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霸权主义 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____________的斗
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 5:文化与综合国力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
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__________。 重要因素
文化建设 2.应对措施:必须把____________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技术 文字 又 包 括 自 然 科 学 和 __________ 、 语 言 和 ____________ 等
非意识形态 ____________的部分。
2.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 信仰、____________、教育、科学、文学、__________等属于 艺术 道德 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考点 2:人创造文化,人享用文化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 社会实践 特有的。文化是人们____________的产物。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____________的,而是 天生 社会生活 文化活动 通过对____________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__________、接 受____________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 文化知识教育 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物质活动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_,精神产品离不开 ___________。 物质载体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典型试题讲解

• 5.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 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中国人喜欢喝茶 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 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 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 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 ) •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 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 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 的熏陶 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 . . • 6.某校开展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为主题的读 某校开展以“ 周年” 某校开展以 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 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 能够塑造人生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 . .
• 3、近年来,山东省在农村积极实施文化惠 、近年来, 民工程。发掘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 民工程。发掘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大力 发展以手工业、乡村旅游业、 发展以手工业、乡村旅游业、园艺业为主 的农村文化产业; 的农村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12处、农 服务体系,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 处 家书屋1万多个 提前2年完成 万多个, 年完成20户以上自 家书屋 万多个,提前 年完成 户以上自 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 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扎实开展文化 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文明 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 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 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分析山 结合材料, 东省是如何在农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 东省是如何在农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课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1—1 体味文化1—2 文化与经济、政治二重点、难点:1 从个人、民族和国家的角度认识文化的力量2 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三具体内容: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
学好本单元,你就会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感受文化,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主要内容:本单元阐述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统阐述了文化的产生和作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主要内容有: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
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四知识结构: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1)文化的内涵(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 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二)整体感知: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文化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明文化因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2.文化现象的实质是精神现象,归结于社会实践。
3.文化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等静态的形式,还包括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等动态过程。
4.文化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5.兔年新春,暮星和月,半人座流星雨上演新年天空,昭示着文化的独特之意。
6.文化决定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
7.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产生经济效益。
8.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9.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10.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12.处在较高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13.文化程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5.原生态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6.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7.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决定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和行动的选择。
18.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19.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0.东北人喜欢以酒会友,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1.“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认识文化的传承”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物质载体之中。
22.知识的力量就是文化的力量。
23.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4.文化是文人创造的。
25.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26.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7.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8.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强制的。
29.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城市文化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_知识总结_复习

B
• .(2013· 广东卷· 31题)2013年3月,广东某市 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 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 。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文化的特点 P6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一 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一种素养;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表现形式
P8
①静态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 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动态形式: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 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考点2*:文化的社会作用 P9
• (2011· 浙江卷)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 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 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 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 类现象表明( ) • A. 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 文化背景 •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 不同的 •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考点3*: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P17-21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 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P18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引领人们前进。P19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 进。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 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P21
文化生活知识点加文化自信排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1、文化是,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的产物。
3、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文化。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5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1、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是基础,政治是,文化是。
2、经济、政治文化,文化于经济、政治。
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⑴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重要。
⑵迅速崛起,更加丰富,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
⑵随着的发展,奉行的国家,借助的方式,竭力推销,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以推行。
反对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⑴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越来越成为。
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来自于。
2、文化影响人的。
文化影响人的。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的特点。
4、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的过程。
5、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文化塑造人生》1、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能够。
2、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使人,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和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突出表现在和中。
2、民族节日,蕴含着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
庆祝民族节日,是,也是。
3、世界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不仅对于,而且对于,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加以保护。
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
5、由于,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但是和民族间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知识点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 第一框 体味文化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种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3.文化的形式(1)静态: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本等属于文化。
(2)动态:人们进行精神性的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4.概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表现出的作用是什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5.概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关系的特点(1)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6.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特点(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
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7.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1.2文化与政治、经济 1.2.1互相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1.2互相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2.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1体味文化 1.1.1文化“万花1.1.2文化是什么 1.1.3文化的力量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 2.1感受文化影响2.1.1文化影响面面观2.1.2潜移默化的影响 2.1.3深远持久的影响 2.2文化塑造人生2.2.1丰富精神世界 2.2.2增强精神力量 2.2.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与经济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材料一:韩愈在《师说》里写到:“人非生而 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也。” 材料二: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 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用刀叉 吃饭。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美国白人婴儿托付给一 个普通中国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汉语并用筷子吃 饭。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特点:作为人的一种文化素养,它不是天生的, 而是人类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需要培养的。
归
纳
文化与政治的辨证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 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 化则会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 物和附属品,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 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 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文化传承: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 国 文 化 第三单元 怎么看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成就)及 民族精神(内涵、意义)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及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 明建设的性质、目标和要求
第四单元 怎么办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考点一:
文化内涵
1、含义 3、形式 2、▲特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逐步培养而来; ③精神活动· · · 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 · 物质载体。
以下材料分别体现文化生活什么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考点1:文化的内涵(识记)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我们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
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有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P6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P7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考点2:文化的形式
文化表现形式分: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P8
考点3:文化的作用(重点)
1、归纳文化作用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主和国家的历史中。
(总作用) p9
②经济、政治与文化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中的社会作用) p10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中的作用)p10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中的作用)p11
⑤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P11和P22
⑥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⑦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人们应积极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运用:为什么要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⑤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我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