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潮(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三大主义

建筑代表作
文学代表作
《亲属关系的 基本结构》
《结构人类学 》
《结构主义》
《文学结构主 义》
《结构主义和 符号学》
《结构与意义 》
影视代表作
《金子》
《一声叹息》
《傲慢与偏见》
《神女贞得的审判》
什么是阐释学? 什么是阐释学?
阐释学是一门对意义 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哲 学,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 期和基督教的中世纪,那 时对神话和一些经文加以 解释的活动就被人们所尝 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阐释学,则是在19世纪形 成的 。现代阐释学的奠基 人海德格尔。(Heidegger)
代表作品
文学代表作: 《解释的效用》 影视代表作: 《魔界》
Thank You!
L/O/G/O
解主义的特点
代表人物
建筑代表作
文学代表作
影视代表作
《德里达》 德里达》
《大话西游》 大话西游》
《集结号》 集结号》
什么是结构主义? 什么是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发源于法国, 最初出现和流行于20世纪 初,到60年代终于形成为一 个哲学思潮,并且发生广泛 的影响。 它的奠基人是现 代语言学的创始者索绪尔。
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 阐释学
L/O/G/O
什么是解构主义? 什么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上世纪60年代,以 法国哲学家雅克 · 德里达为代表所 提出的哲学观念,是对前期欧美盛 行的结构主义和理论思想传统的质 疑和批判,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解 构主义派对传统古典、构图规律等 均采取否定的态度,强调不受历史 文化和传统理性的约束,是一种貌 似结构构成解体,突破传统形式构 图,用材粗放的流派。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传统意义上 的哲学学说,而是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 学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共同应用的一种 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试图使人文科学和 社会科学也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达到精确化、 科学化的水平。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发布时间:2023-06-17T10:15:22.314Z 来源:《小城镇建设》2023年4期作者:李萍[导读]天津天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空港经济区 300000一、解构主义建筑思潮(一)解构主义背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的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二战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思潮平分秋色,欧美哲学即是在此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存在主义为主要代表流派的“人本主义”哲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拥有了发展空间。
其中,结构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语言符号学的方法,成为了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从而创始了建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
综合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法国哲学家)和罗兰巴特的观点,可以把反二元对抗、反权威、反中心、反“非黑即白”概括为解构主义的特点。
一些建筑师受此影响,将解构主义建筑不断往前推进,涌现出了大批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及划时代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发展史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界定建筑中的解构主义,它的哲学基础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提倡的解构主义哲学。
此前德里达在这之前被人们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后来他全面攻击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转为解构主义哲学,解构理论刚刚提出的那段时间,西方文化界掀起了一阵解构风。
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以至于神学都在德里达的启蒙下,尝试进行各种分解、颠倒、变构、重建似的研究。
最终这阵风也吹进了建筑界学子们的头脑与创作中了。
运用解构哲学在建筑中表现“无”、“不在”、“不在的在”等等,在建筑创作中采用“编造”、“解图”、“解位”、“虚构基地”“编造出比现有基地更多的东西”,“对地的解剖”还有“解位是同时又在基地上又不在基地上”。
解构建筑的形象特征可以总结为“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和奇绝”,解构建筑的形状、色彩、比例、尺度和方向的处理都打破原来建筑的条条框框,建筑手法极度自由,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疏散凌乱感。
解构主义和结构主义

李 瑶 112218301431 殷 黎 112218301435 牛淑玉 112218301432
结构主义 基本特征
结构主义称“构成主义”,1913年至1917年 在俄国形成,视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艺术流派。 它排斥艺术的思想性、形象行和民族传统,大多 表现为对绝对抽象形式和非写实化的追求。凭长 方形、圆形和直线构成抽象的造型,突出表现某 种形式结构。
结构主义 代表服装师
聪明,英俊,富有魅力的Tom Ford就像个天生服装设计领域的主宰者, 2004年他离开GUCCI是说“GUCCI和YSL在我离开后变化很大,GUCCITom Ford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经历过辉煌,但我不会对它产生依赖。” 如今的Tom Ford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
表面上,结构主义设计师关心人体各个部位的起伏与转折变化, 但真正关心的是服装在穿着时的立体层次与空间感。
结构主义 代表服装师
姓名: 汤姆·福特 Tom Ford 国家: 美国 创建年代:2004 创始人: 汤姆·福特 Tom Ford 所属集团:曾属GUCCI旗下品牌,后独立。 消费人群:时尚群体
虽然是春夏系列,但皮革、皮草这些秋冬常用元素被Tom Ford大量使用;迷幻的玻璃花窗图案和蕾丝装饰为强势的 服装中注入无限柔美。
解构主义 基本特征
解构主义顾名思义,有着“分解与构成结构” 的意思,解构主义一词是与结构主义 相对的,可 认为是对结构的破坏与重组。
解构主义的产生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密 不可分 。
解构主义 设计准则
1、总体风格 解构主义的服装风格是后现代风格的重要组成之一,其总
体风格可以用反常规、反对称、反完整来加以形容,他已经或 者尝试超脱时装设计的已有程式和秩序。
建筑史名词解释

1、解构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批判精神和大胆创新姿态的建筑思潮,它不仅仅质疑现代建筑,还对现代主义之后已经出现的历史主义或通俗主义思潮和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并试图建立关于建筑存在方式的全新思考。
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2、风格派产生于荷兰,是二十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立体派的分支和变种,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组成的构图效果。
又被称作“新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
3、表现主义(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4、包豪斯的教学特点:(1)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5、“少就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努力追求的结构逻辑和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的高度概括。
寓意在两个方面:(1)结构上: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产生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的建筑空间;(2)建筑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长方形和长方体组成的几何形构图。
6、草原式住宅以美国西部地方建筑的自由布局为基础,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建筑的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并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这类住宅大多坐落在郊外平坦的草地上,周围是树林,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7、密斯风格: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
丹凯利与伯纳德屈米知识讲解

建筑景观 中的解构 ,拆散建筑元素之间的系统关
1 系,制造建材间的矛盾性与冲突
性. 在形状、色彩、比例、尺度 等方向的处理享有极度自由,脱 离了古典的轴线与秩序;
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 的,模糊的。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
伯纳德.屈米
解构主义是反对权威,反对对
理性的崇拜,反对二元对抗的 狭隘思维,认为既然差异无处 不在
解构主义
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很多解
构主义 建筑家甚至连完整的工 程图也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
4
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
动态形体,倾倒、扭转、弧形波 浪、衍生等手法造成的动势或不
安定效果,有别于一般稳重肃立 的建筑形体
4
1
3
1939:迁居华盛顿,在政府的公共住宅管理
机构工作。
60-80年代: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作品,
1941:接受了他的第一项设计任务——维吉
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景观设计大师的地位。
尼亚的查理斯和尼娜.科利尔住宅项目。并在
80年代后:在日本和欧洲各地进行大量
华盛顿和新汉普郡开设丹凯利设计事务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尝试。从不同文
个人历程
1912.9.12 :出生于美国波士顿近郊的小镇。
1931:进入当时很有名的瓦伦.曼宁德设计
事务所,接触到了欧洲的古典园林艺术。
1936:作为特殊生进入哈佛研究生院,系
统学习园林设计。
1937-1938:和艾克博、罗斯共同发表了一
系列的文章,引发了后来被定义为“现代主
义”的设计思潮。并于当年未毕业就离开哈 佛。
“结构”分解。
4
很多设计符号可以被广泛的 引用,附上广泛的文化意义, 从而创造出如罗兰.巴尔特说
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

似乎是离很远的东西。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如果不太接触西方理论,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结构主义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事实上,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结构主义诞生之后,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改变着人们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这一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产生了影响。它是战后继英美新批评派和法国现象学派而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界的第三大思潮。有人认为,从6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的人”取代了“存在主义的人”。
在欧陆哲学与文学批评中,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後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德希达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解构阅读西方哲学的方法。大体来说,解构阅读是一种揭露文本结构与其西方形上本质(Western metaphysical essence)之间差异的文本分析方法。解构阅读呈现出文本不能只是被阅读成单一作者在传达一个明显的讯息,而应该被阅读成在某个文化或世界观中各种冲突的体现。一个被解构的文本会显示出许多同时存在的各种观点,而这些观点通常会彼此冲突。将一个文本的解构阅读与其传统阅读来相比较的话,也会显示出这当中的许多观点是被压抑与忽视的。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即:
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很多解构主义 建筑家甚至连完整的工程图也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
结构主义

20世纪由索绪尔创立的现代语言学把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文本),口头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补充形式【注二】。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从语言学研究中提出了解构主义。1967年,《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和《语音与现象》的出版标志了解构主义的正式诞生。德里达提出用“文字学”取代逻各斯中心主义,使之成为各门学科的基础。他还提出“异延”【注三】否定逻各斯的永远在场——在德里达看来,永远会有某种东西不在场,永远存在有异延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传统哲学文本不曾遗漏和空白的但是它无法理解这个空间,因为在这个空间书写的是不具有当前参照中心的文本——解构的文本。即传统哲学和解构主义具有不同的参照中心,异延代替逻各斯的结果是文本的意义永远无法得到确证。即《易传》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说“得鱼忘筌,得意忘言”也是这个涵义,由此看来解构就是中心消解和意义无法真实地表达,德里达本人也试图从中国文字中找到解构的踪迹,并且认为汉字是哲学的文字。
所以,解构主义理论使建筑理论家敢于对被视为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体系和理论提出质疑。质疑现代主义和历史之间的虚构成分——动摇现代主义风格的根基;质疑现代主义大师们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动摇现代主义风格的权威。至此,解构主义这个孤独的水手,终于从德里达那里盗取了天火——找到哲学的依据,开始点燃现代主义建筑的大海。
解构主义面对现代主义的大海,永远是孤独的水手。在解构主义产生的时刻,已经注定它的孤独。
解构理论本身包含一个矛盾:解构理论离不开它所批驳的形而上学和语言学系统,结构理论实际上也在自由运用以前的术语和概念。为了填补各种理论的缺口,结构理论实际已经接受了它所反对的传统的损害。换一个角度说,解构主义声称自己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然而又不得不沿用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概念和逻辑来展开颠覆。正如德里达本人所言,“文字学“的先决条件是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但是这个先决条件反过来又成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因为逻各斯中心主义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的语言本身。
建构主义和解构主义

建构主义开放分类:文化、哲学、教育、心理、国际政治认知发展领域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棽黄胶鈼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捷克跳舞的房子-Rasin Building
設計這棟建築的是被稱後現代解構主義建築大師的 美國建築師Frank Gehry及捷克建築師Vladimir Milunic
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 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
,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
说是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 2、结构主义方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对共时性的强调。
3 解构主义设计
一种重要的现代设计风格,是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师在对设计形 式
及其理论进行探索时所创造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筑 设计
界。其理论以德里达在60年代创立的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
解构主义设计师: 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历史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 构成主义设计
西方现代设计思潮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第一节 结构主义
1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
解构看重的是差异和重复,而不是对立和矛盾。因此 ,法国学者德里达用的是deconstruction(解构),而不是 destruction(摧毁)。
解构就是要颠覆以逻辑为中心的话语。 (消解的例证)
2 结构主义
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形式,多表现为不规则几何形状的拼合,或 者造成视觉上的复杂、丰富感,或者仅仅造成凌乱感。实际上, 经解构主义设计精心处理的相互分离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往往 存在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严密的整体关系,往往并非是无序 的杂乱拼合。
加利福利亚的帕萨迪纳 “双树旅馆”大楼
是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杰出代表
1978年,朱迪丝·威廉逊(Judith Williamson)在她的著 作《对广告的解码:广告中的观念形态及意义》中就用解 构的方法分析广告的意义,这也是解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平 面设计理论分析的最初尝试。
hussein chalayan,被称为当今最 最具实验性、概念化的时装设计
对于传世不朽之作——IBM招贴广告,应是学设计的
单调形式 过分装饰化、商业化 表现统一整体性 表现有序的结构感
均持否定态度,认为设计应充分表现作品的局部特征,作品的 真正完 整性应寓于各部件的独立显现之中。
3 解构主义设计
对视觉艺术表现出相当大的兴趣,但在建筑上的影响最大
。其建筑在整体外观、立面墙壁、室内设计等方面,都追求各 局部部件和立体空间的明显分离的效果及其独立特征。
人员必上的一课。这幅招贴的设计者保罗·兰德(Paul Rand) 作为世界设计大师,在广告设计和字体设计领域的开拓给 设计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是20世纪影响重大的人文变 革思潮之一,其原创思想来自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结构”概念适用范围很宽,它几乎可以是任何东西 ,“从一粒分子到一幢摩天大厦,从一个单词到一本小说、 一套游戏、一种传统、或一部宪法”。
结构主义的方法有两个基本特征: 1、首先是对整体性的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构主义认为,整体对于部 分来
查尔斯·莫 尔
美国解构主义大师 弗兰克 盖里 (Frank.O.Gehry) 1994年设计的巴黎“美 国文化中心”
解构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 有美国建筑设计师盖里、埃森 曼、特斯楚米、本尼什、晗迪 特、里伯斯坎、辛门布劳和日 本的井广美藤。其中以生于加 拿大的美国设计师盖里的作品 最负盛名。
美国解构主义大师 弗兰克盖里 1989-1994年期间设计的 瑞士巴塞尔的“维特总 部”大楼,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