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讲史堂第十二期】元首的超级玩具:古斯塔夫700毫米列车炮
人间大炮 一级准备!

人间大炮一级准备!
甄晓晖;郝鹏飞
【期刊名称】《新知客》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正>一公里长,可以打上太空的超级巨炮,它是威力恐怖的武器,还是太空货运廉价化的福音?一支气枪大约有1米长,子弹是0.6克,速度可达每秒1.1公里;二战时德军的古斯塔夫大炮长近50米,可以把7吨重的炮弹打到
【总页数】2页(P102-103)
【作者】甄晓晖;郝鹏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353
【相关文献】
1.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供肝的后台准备 [J], 潘光栋;杨建青;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赵纪春;王文涛;徐明清;杨家印;李晋;吴泓
2.人间大炮123 [J], 郝鹏
3.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供肝的后台准备 [J], 潘光栋;杨家印;李晋;吴泓;杨建青;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赵纪春;王文涛;徐明清
4.注目人间万象把握社会脉搏——写在《开封日报》被评为省一级报纸之后 [J], 乙丁
5.给我一个又粗又长,还你一尊人间大炮vivo Xshot智能手机 [J], 田胖子;肖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战最强超级巨炮:古斯塔夫列车炮,一发炮弹轻松打掉一座城

二战最强超级巨炮:古斯塔夫列车炮,一发炮弹轻松打掉一座城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又被称为“战场铁锤”,是战场最主要的杀伤武器之一。
不过实战中确有一些火炮中的怪兽,它们的体积巨大,口径惊人,威力更是惊人。
古斯塔夫列车炮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款列车巨炮。
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受凡尔赛条约的制裁,不能生产大口径火炮,现有的火炮也都被销毁和废弃。
不过希特勒上台以后,立即开始重视列车巨炮的研究。
希特勒和将军们分析,认为一战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施里芬计划没有成功。
由于西线英法的防御力量过于强大,导致德军没有能够迅速消灭西线的敌人,最终在两线的消耗战中崩溃。
此时希特勒认为德军如果想获胜,仍然必须采用施里芬计划,首先消灭西线的英法联军,攻占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法国。
此时西线英法军的防御能力比一战更强了数倍。
法国为了防御德国,花费了9年时间和60亿法郎的巨款修建了全长400公里的马其诺防线。
马其诺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
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承受一战时期大贝莎列车巨炮这样的420毫米炮弹连续两发的直接命中。
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
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经过英法工程专家的仔细评估后,他们一致认为德军根本无法攻破马其诺防线,因此该防线也被称为攻不破的防线。
德国军方高层经过仔细研究,认为以德军现有的装备绝不可能打破马其诺防线,必须使用大口径的列车炮。
德国军方的要求是,这种巨炮需要一炮就能打穿7米厚的混凝土掩体或者1米厚的钢板,还需要从敌人炮兵无法还击的距离外进行发射,所以它的口径不能低于700毫米。
于是,克虏伯公司从1935年开始研究,但开发这样的巨炮谈何容易。
还好克虏伯公司有着许多世界上最为优秀的火炮设计大师和深厚的技术储备。
这家德国公司只出品巨无霸:二战搞个超级巨炮,现在搞个陆上航母

这家德国公司只出品巨无霸:二战搞个超级巨炮,现在搞个陆上航母这是一家19-20世纪全球著名的德国公司。
公司的标志,这单词其实翻译成“库普”最适合,但是,它在中国却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克虏伯!当年,清朝人啥都落后,但翻译这个单词,实在是精妙传神之极。
作为德国军事工业的王牌,无数巨无霸的军工产品,都出自克虏伯公司之手。
图为一战时期的德军宣传画,“大伯莎”火炮的巨大炮弹飞向法军。
炮管长达36米的巴黎大炮,是一战中德军最震撼对手的巨无霸武器。
它的厉害之处不在于炮身的变态长度,而是它的射程居然远达130公里!要知道,当时一般的大炮射程只有20公里。
以至于,遭到炮击的塞纳河边的法国人疑惑不解:没看到飞机啊?这炸弹从哪飞来的?二战德军,则是一支钢铁巨兽无处不在的军队: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巨鼠坦克,伽玛大炮,卡尔大炮……但最骇人听闻的,是下面这一款——超级大炮:800毫米口径的多拉巨炮(大炮以工程师妻子多拉命名。
也称古斯塔夫超重型铁路炮,古斯塔夫是克虏伯家族成员)。
它的全长为42.97米,炮管长达32米,高12米,全重1488吨。
当然了,这么重的家伙只能在铁路轨道上行驶,而且无法通过桥梁。
巨炮的炮弹也是巨弹。
穿甲弹重7.1吨(相当于一个轻型坦克的重量),高爆弹重4.8吨,最大射程47公里。
不过,因为炮弹太大,装填过程非常缓慢,一个小时只能发射一两发。
多拉巨炮的操作、保护和维修需要4120人!整个发射流程需要一名少将、一名少校和1500名士兵操作和指挥。
光是操作发射这一个环节,就需要350人操作。
希特勒在德国军备部长陪同下视察多拉巨炮,亲身经历过一战堑壕战的希特勒,特别密信大口径火炮的威力,“多拉巨炮”的假想目标原来是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但法军溃败迅速,没排上用场。
那么,它的实战威力有多大?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战中,“多拉巨炮”配合轰炸机对要塞进行了五天轰炸,要塞的苏军炮台全部摧毁,数千名守军全部阵亡,这是战后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残骸。
又见纳粹德国黑科技,一炮就是一座城,以希特勒名字命名

又见纳粹德国黑科技,一炮就是一座城,以希特勒名字命名本文导读:一、二战希特勒古斯塔夫列车炮人们都知道,纳粹的军事科技是十分牛逼的,因为早在1942年的时候就研制出来了古斯塔夫列车炮,震惊全世界!古斯塔夫列车炮口径为800毫米,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重1488吨。
即使在现在这无疑也是一个庞然大物,加上其精确度,简直比一战时期著名的巴黎大炮好太多!古斯塔夫列车炮据说是纳粹的元首希特勒为了突破法国人的马其诺防线,亲自下令研究的超重型火炮。
古斯塔夫是个人名,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在二战期间,德国一门超级大炮命名为古斯塔夫列车炮就意义不同了。
古斯塔夫命名的来源来自号称北方雄狮的古斯塔夫·阿道夫,而希特勒本身就叫阿道夫,但是为了避讳,没有直接取名希特勒或者阿道夫的名字,所以就隐晦的纪念希特勒。
而关于古斯塔夫列车炮的表现怎样呢?应该是这样的:炮弹重⒎1吨(穿甲弹),⒋8吨(高爆弹),⒈8 - 2.0吨(推进燃料),炮弹初速720米/秒(穿甲弹),820米/秒(高爆弹),射程:28—60 公里。
据说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弹药,竟比一个人还大!不知道是否有点太夸张呢!或许上面给的数据还不是很直观,不能完全了解这门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威力。
或许这样说会比较直观,就是这个古斯塔夫列车炮在1944年镇压华沙起义中,将华沙全城几乎痍为平地!二、威力大但是十分笨重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口径高达800毫米,重达1300多吨,可将7吨重的炮弹射击到37公里以外,其性能远远超越了当年的大贝莎列车炮。
由于对该火炮的性能极为满意,克虏伯公司以他们董事长的名字古斯塔夫命名(古斯塔夫.克虏伯GustavKrupp,是当时克虏伯公司的领袖,也就是之前那个贝莎.克虏伯的丈夫),这门巨炮也是克虏伯家族的最大骄傲,也是克虏伯公司的骄傲。
而该系列的第二门巨炮则被命名为多拉(Dora),这是设计师艾利希·穆勒博士(Dr. Erich Müller)已故妻子的名称。
世界上最大声的纸炮

世界上最大声的纸炮火炮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作战装备。
在这一期中,我要向你介绍史上最大的枪。
1942年6月6日早晨,苏联塞瓦斯托波尔战略要地的防御工事莫洛托夫要塞突然传来一声巨大的隆隆巨响。
一个建在地下30米,用10多米厚的混凝土建成的属于苏联的弹药库被摧毁。
人们调查后得知,弹药库是被一门超重炮发射的巨型炮弹摧毁的,而始作俑者就是这支名叫古斯塔夫的巨型火炮。
当时巨炮向炮台发射了9发炮弹,最后一发击中弹药库,将其击毙。
主要数据总重:1329t 全长:42.97m全高:11.6m 全宽:7m炮重:400t 炮长:32.48m口径:800mm 射程:28-60km使用炮弹及重量:榴弹(高爆弹)4.81t破混凝土炮弹(穿甲弹)7.1t配备人员:进入战备状态一共4120人,其中操纵火炮的炮兵"班"1420人,其余人是防空炮部队、警卫部队和设备维护人员。
火炮射速:3发/小时建造数量:2门(古斯塔夫、多拉)图为希特勒与手下视察大炮大炮模型可以很清晰的和火车对比建造背景希特勒上台不久就决定征服世界,但其中中必然有不少阻碍。
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突破该防线他下令研发超重型火炮。
陆军兵工部门提出,火炮射程必须超过32km,炮弹威力必须穿透1m厚钢板或2.5m厚钢筋混凝土墙。
克虏伯兵工厂对当时所有的火炮研究后认为当时拥有的武器均不满足要求,需要口径至少在700mm火炮才能达到军方要求。
于是古斯塔夫巨炮便应运而生。
火炮特点本人在第一次了解这种火炮后的两个感觉就是:大、威力猛。
重1300余吨,相当于现代一个轻型护卫舰,搬运这门巨炮需要将这门火炮的零件拆卸通过火车运输,光运输的列车就长达25节;由于这是一门铁道炮且全宽7m,这就意味着开炮的时候必须要占两排并列的铁轨线,满足不了这个条件火炮就无法组装;另外组装时要靠巨大的龙门吊和1500人近一个月的工作才能组装完毕并投入运用。
威力方面,看来完全是量变引发了质变。
火炮中的巨无霸——列车巨炮古斯塔夫

表 之 作 .就 是 本 文 要 说 到 的 列 车 巨炮 重 炮 可 惜 在 当 时 来 说 . 想 使 用 大 口 铁 路 上 以火 车 作 为机 动 的 运 载 平 台 ,
古斯 塔 夫
径 火 炮 几 乎 是 不 可 能 的事 情 。 因 为 北 也 就 大 大 提 高 了 重 炮 移 动 的 速 度 , 这
的 话 来 说 , 有 个 重 要 的 枢 纽 站 , 四 面 有 不 少 铁 路 支
条 件 要 上 , 没 线 。 由此 聪 明 的 北 军 指 挥 官 格 兰 特 想
有 条 件 创 造 条 到 了 办 法 , 他 命 令 立 即 将 320m m重
件 也 要 上 各 炮 安 置 在 火 车 上 , 通 过 铁 路 运 送 到 前
炮 中的怪兽 ,它们 的体 积 巨大, 口径 的 步 兵 火 炮 是 无 法 摧 毁 这 些 坚 固 工 即使大 口径重 炮 的重量对 它也 不算什
惊 人 , 威 力 更 是 惊 人 。 这 种 巨 炮 的 代 事 . 唯 一 的 办 法 是 必 须 使 用 大 口径 的 么 。 而 火 车 的 速 度 远 远 超 过 马 匹 .在
军 长 驱 上 千 公 里 杀 人 南 军 后 方 作 战 , 是 非 常 实 际 的 办 法 由此 列 车 炮 就 随
一 路 上 的 地 形 复 杂 , 路 途 遥 远 。 当 时 之 而 生 ! 列 车 炮 概 念 刚 刚诞 生 , 就 遭
早 在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之 前 , 各 国 的 大 口径 火 炮 受 冶 金 技 术 的 制 约 往 往 遇 了 实 战 的 考 径 的火 炮 已经 算
在 实 战 中 , 美 国 南 军 和 北 军 的 容 易 实 现 的 。
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有哪些

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有哪些德国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中处于科技爆发阶段,发明了很多厉害的武器,具体都有哪些逆天的武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盘点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有哪些吧!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排名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排名1:卡尔臼炮卡尔臼炮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出名的德军重型臼炮,其600毫米的巨大口径和短身管猪鼻式炮管成为其典型特征,同时卡尔臼炮也是战争历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径的重型臼炮。
而这个重达百吨的大家伙需要配19人的炮班,其中指挥官1人,炮手18人,另外底盘还需要正副驾驶员各1人。
1这种大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破坏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不过由于法国的迅速投降,导致我们没法见到这对“利矛坚盾”之间的对决。
不过它随后就被调派到了东线战场,蹂躏可怜的苏联堡垒去了。
1941年6月27日,卡尔臼炮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敌人:苏联的布瑞斯特堡(Brest Fortress),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两顿重一发的炮弹,轻轻松松就轰垮了布瑞斯特堡的防御结构。
随后德军发起一波总攻,轻松搞定了这场战役。
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排名2:巨无霸坦克古斯塔夫巨炮和多拉巨炮最可怕的设计,在于它们都被建议放置于可以容纳它们的移动平台,从而组合成为一个被称为“陆地巡洋舰P1500号(Landkreuzer P. 1500)”的怪物。
当巨炮和移动平台合体后,就会变身成为一架史无前例的巨无霸坦克。
的确再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名字了。
它的载重被建议设计为可以承载200只大象(一发炮弹就有一只大象的体重),这台陆地巡洋舰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坦克。
德国军备部决定挑战一下如此巨大的尺寸,并在1942年提出了设计方案。
值得盟军为之庆幸的是,在第二年纳粹德国承认他们在运输和推进方面遇到了困难,并取消了该项目。
一些规格更大的纳粹轨道炮,实际上已经投入生产,如下图所示,1945年被美国部队所缴获,22个人站在炮管上。
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排名3:古斯塔夫列车炮同样是被设计用于攻破马其诺防线的巨型火炮,与卡尔臼炮命运相似并没有在对法战争中发挥威力。
”多拉“的怒吼——纳粹德国800毫米“古斯塔夫”巨炮战史——条顿骑士

”多拉“的怒吼——800毫米“古斯塔夫”巨炮战史德军的800毫米K(E)“古斯塔夫”巨炮(Schwerer Gustav )有一个我们更为熟悉的响亮名字——“多拉”(Dora)火炮。
虽然不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美国二战时期设计的“小大卫”迫击炮口径达到914毫米),也不是射程最远的火炮,但800毫米“古斯塔夫”却是人类制造的体积最大、重量最重、摧毁力最为强大的火炮。
这种超级大杀器一共生产了两门,但是只有一门投入现役。
它在一生中曾经历13天作战,总共向敌人怒放了48枚炮弹。
重达1350吨的“古斯塔夫”全长达到47.3米,高11.6米,宽7.1米,光是炮管就有100吨重、32.48米长,可以将重达7.1吨的穿甲弹发射到38千米之外,或是将4.8吨的高爆弹发射到48千米之外。
组装它需要动用60节车皮的设备,近2000名人力和6周的时间,估计在人类史上再也难以见到这样的壮观武器。
庞大而沉重、具有“过剩”强大火力的800毫米“古斯塔夫”巨炮,原本计划用来捣烂规模庞大的“马奇诺防线”,但是当1940年西线战役开始时,800毫米K(E)还躺在克虏伯公司位于埃森(Essen)的车间,并且在战场上德军部队完美地绕开了“马奇诺防线”。
因此,当这门800毫米巨炮在希勒斯雷本(Hillersleben)完成了火炮测试,并在吕根瓦尔德(Rugenwalde)完成了服役验收测试后,它和它的炮组已变得无用武之地。
为了证明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最终使这门巨炮能投入使用的行为并非在做无用功,德国人四处寻找可供它一展身手的潜在目标,但欧洲此时已没有要塞工事强固到需要动用它。
两大要塞防御体系—“苏台德防线”以及“马奇诺防线”都已落入德国人手中,看起来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巨炮在它还没对敌人放出一炮之前就已经变得多余。
1942年2月,希特勒在施佩尔、托特、凯特尔等人陪同下一瞻800毫米“古斯塔夫”列车炮的雄姿,当时该炮还未经历实战的洗礼。
1941年初,一个攻击目标终于出现在德军参谋人员的图纸上——直布罗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沙讲史堂第十二期】元首的超级玩具:古斯塔夫700毫米列车炮火炮在一战和二战中都被称为战场铁锤,是战场最主要的杀伤武器之一。
他们的口径一般从20毫米到200毫米,一般100毫米口径的火炮,已经算是大家伙了。
不过,确有一些火炮中的巨兽,它们的体积巨大、口径惊人、威力更是恐怖。
这种巨炮的代表之作,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列车巨炮古斯塔夫。
威力无穷的列车炮早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军方高层就意识到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问题。
无论火炮科学如何飞速发展,依靠步兵装备的常规火炮,都很难摧毁敌方精心修筑的要塞工事。
早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双方凭借着坚固的要塞工事,往往能够阻挡敌军重兵进攻部队数月之久。
步兵的火炮打在这些要塞上,只能溅起一些石屑,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在防御武器也很差劲的情况下(士兵只有前膛装弹的单发燧发枪,只能在200米内使用,精确射击距离只有几十米),进攻一方仍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实战中,美国南军和北军的将军们清醒的感觉到,依靠中小口径的步兵火炮是无法摧毁这些坚固工事,唯一的办法是必须使用大口径的重炮。
可惜在当时来说,想使用大口径火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北军长驱上千公里杀入南军后方作战,一路上的地形复杂,路途遥远。
大口径火炮受冶金技术的制约,往往重量很大,需要大量的马匹才能够拉动。
而马的力量毕竟有限,重炮即使在非常良好的道路上的前进速度也非常缓慢。
一旦遭遇较差的路况,比如泥泞、雨雪,这些马匹运输部队就只能停在原地发呆,等前方修好了路或者天气好转再说。
这些问题导致重炮无法有效跟随步兵前进,不能给予步兵急需的火力支援。
话虽如此,既然已经打仗了,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各国的军事高层们想到了一个很实际的办法,就是利用已经蓬勃发展的铁道和火车作为重炮的运载工具,将重炮和铁道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武器。
这个构思在当时看来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众所周知,铁路的载重量很大(今天民用车厢载重量也超过70吨),即使大口径重炮的重量对它也不算什么。
而火车的速度远远超过马匹,在铁路上以火车作为机动的运载平台,也就大大提高了重炮移动的速度,这是非常实际的办法。
由此列车炮就随之而生!列车炮概念刚刚诞生,就遭遇了实战的考验。
南北战争期间,联邦军(北军)在进攻邦联军(南军)最后据点彼得斯堡(Petersburg)要塞时,就遭遇了严重的攻坚问题。
彼得斯堡是南军首都里士满外最后一个军事据点,南军在此处的防御工事极为坚固,四周的环形工事长达5公里。
北军靠步兵进行了多次冲锋,除了丢下漫山遍野的尸体以外,没有任何进展。
初期战斗中,北军已经伤亡4万多人,南军伤亡只有1万多人。
而北军的重炮由于受地形限制,还在几十里之外蹒跚前进,无法对前线的士兵给予支援。
彼得斯堡是美国铁路上一个重要的枢纽站,四面有不少铁路支线。
这让聪明的北军指挥官格兰特想到了办法,他命令立即将320毫米重炮安置在火车上,通过铁路运送到前线。
随即这种重炮被安装在一辆没有顶盖的火车车厢上,仅仅一二天的时间就送到了前线。
北军随即用重炮猛烈轰击南军的阵地,给南军造成了相当的伤亡,并且摧毁了很多坚固的工事可惜此时火炮技术还比较落后,这种火炮的威力并不大,射击也不精确,没有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最终北军通过近9个月的围困战在该战役中获胜,己方却损失6万多人,南军只损失了2万多人。
彼得斯堡被攻克也就意味着南军的毁灭,南部联盟首都里士满很快被攻陷,南北战争结束。
这也是列车炮第一次的实战,战果马马虎虎。
就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使用的并不能算是列车炮。
因为火炮只是通过铁路来运输,并没有在铁路上发射炮弹。
此次战役中,火炮最后一段路不是依靠铁路,还是依靠马匹拖拽到最前线。
南北战争结束以后,世界上又发生了很多次中小规模的战争。
实战中,进攻武器总是落后于防御性武器,尤其在马克西姆发明了重机枪以后,双方的威力更是悬殊。
在一系列坚固的防御工事后放上几挺重机枪,就可以消灭成千上万的进攻敌军。
-------------------列车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攻坚武器远远弱于防御武器。
一战中欧洲战场兵员损失非常惨重,有时候一天伤亡10万人,主要就是缺乏优秀的攻坚武器。
这些列车炮都是臼炮,射程有限,但威力极大。
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世界各国都修建了自己坚固的要塞工事。
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兵力和火力都弱于日军的沙俄军队,依靠还没有修建完全的旅顺要塞,整整防御了近一年的时间,造成日军巨大的伤亡。
日军无力击毁俄军的要塞工事,甚至被迫使用自杀性攻击。
一些日军士兵背着炸药包冲向俄军要塞后拉响爆炸,仅仅炸出了一些很小的缺口,没有什么作用。
经过300多天的战斗后,日军伤亡人数节节攀升,官兵极为疲劳,几乎无法继续战斗。
日军高层无奈,紧急从国内运送来了日本口径最大的18门280毫米重型攻城榴弹炮。
这种重炮刚一上战场,就很快摧毁了俄军大部分工事,并且在一个月时间内帮助日军步兵攻占了整个旅顺要塞,迫使俄军全部投降。
其中一发重炮炮弹,还炸死了俄军旅顺要塞司令孔德拉坚科。
日军士兵对这些重炮非常感激,称它们为“大阪宝贝”!实战中,没有重炮支援的日军曾经遭遇极大伤亡,整个战役日军11万人,占参战日军总数的一半。
在旅顺要塞的激烈攻坚战中,日军损失6万多人,一次人海冲锋就死了2万多人。
旅顺要塞残酷的争夺战,为各国敲响了警钟。
世界各国军方高层都认为,以旅顺战役为例,如果想攻占敌人的坚固堡垒要塞,最可行的办法还是使用大口径列车炮。
两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都秘密研究了一批列车炮,以德国人的最为著名。
德国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的一家火炮生产公司,克虏伯公司。
克虏伯公司成立于19世纪,一向以出产精良火炮称雄于世界。
早在普鲁士王国的俾斯麦时期,克虏伯公司生产的火炮就已经大大优于法国和奥地利的同类火炮,帮助普鲁士军队获得了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德意志王国。
由此克虏伯公司也成为欧洲火炮公司中的领头羊,前后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一战时期著名的巴黎大炮,射程高达130公里,可以从法德边境打到巴黎。
但巴黎大炮精确极差,只是一种战略恐吓的武器,实际没有战术上的意义。
元首的玩具古斯塔夫列车炮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受凡尔赛条约的制裁,不能生产大口径火炮,现有的火炮也都被销毁和废弃。
希特勒上台以后,立即开始重视列车巨炮的研究。
希特勒和将军们分析,认为一战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施里芬计划没有成功。
由于西线英法的防御力量过于强大,导致德军没有能够迅速消灭西线的敌人,最终在两线的消耗战中崩溃。
希特勒认为德军如果想获胜,仍然必须采用施里芬计划,首先消灭西线的英法联军,攻占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和法国。
不过,现在西线英法军的防御能力,比一战更强了数倍。
法国为了防御德国,花费了9年时间和60亿法郎的巨款修建了全长400公里的马其诺防线。
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
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承受一战时期大贝莎列车巨炮420毫米炮弹,连续两发的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
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古斯塔夫巨炮的体型惊人,所以使用它必须有完全的战区制空权。
经过英法工程专家的仔细评估后,他们一致认为德军根本无法攻破马其诺防线,因此该防线也被称为“攻不破的防线”。
德国军方高层经过仔细研究,认为以德军现有的装备绝不可能打破马其诺防线,必须使用大口径的列车炮。
德国军方的要求是,这种巨炮需要一炮就能打穿7米厚的混凝土掩体或者1米厚的钢板,还需要从敌人炮兵无法还击的安全距离外进行发射,它的口径不能低于700毫米。
克虏伯公司从1935年开始研究,但开发这样的巨炮谈何容易!万幸的是,克虏伯公司有着许多世界上最为优秀的火炮设计大师和深厚的技术储备。
经过7年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研究成功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列车炮-古斯塔夫列车炮。
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口径高达800毫米,重达1300多吨,可将7吨重的炮弹射击到37公里以外,其性能远远超越了当年的大贝莎列车炮。
由于对该火炮的性能极为满意,克虏伯公司以他们董事长的名字古斯塔夫命名(古斯塔夫.克虏伯GustavKrupp,是当时克虏伯公司的领袖,也就是之前那个贝莎.克虏伯的丈夫),这门巨炮也是克虏伯家族的最大骄傲,也是克虏伯公司的骄傲。
而该系列的第二门巨炮则被命名为多拉(Dora),这是设计师艾利希·穆勒博士(Dr. Erich Müller)已故妻子的名称。
德国士兵显然比较喜欢后一个名字,他们把该系列的两门巨炮都叫做多拉,这也是所谓“多拉巨炮”的由来。
实际上第二门多拉巨炮并没有参加过实战,后来直接被拆毁了。
古斯塔夫列车炮体积庞大,重量巨大,一般的火车是带不动的。
为了牵引这门巨炮,克虏伯公司还特地设计了两台功率为1050马力,时速达60千米的巨型机车。
由于开发时间过久,古斯塔夫列车炮制造完成的时候,法兰西战役已经结束。
德国人没有攻打马其诺防线,而是用大批装甲部队从最不适合使用坦克的阿登山区突破,随之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消灭了英法联军,占领了法国全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其诺防线确实没有被攻破,也算是攻不破的防线。
古斯塔夫巨炮似乎已经生不逢时,好在元首希特勒对它还是非常重视的。
1942年春,古斯塔夫巨炮组装完毕并定于3月19日进行最后的射击试验。
19日,独裁者希特勒在几位元帅和将军的陪同下,乘专列从柏林来到戒备森严的鲁根沃尔德靶场,观看试射情况。
中午12时20分,古斯塔夫巨炮发射了一发混凝土破坏弹,弹丸实测重量为7.086吨,火炮射角65度,射程达26.09千米。
40分钟后,即下午1时整,火炮又以射角45度发射了一发重4.759吨的榴弹,射程达47.22千米。
这两枚炮弹都准确的击中了目标,击穿了7米厚的混凝土与1米厚的钢板建成的模拟工事。
对火炮性能非常熟悉的希特勒,对此极为满意。
他对克虏伯公司称赞有加,并且命令再造出两门同样级别的大炮,还让德国军方以700万马克的巨款将这门古斯塔夫列车炮买下。
-------------------------希特勒对古斯塔夫列车炮非常喜爱,他是一个火炮爱好者。
马其诺防线已经被摧毁,但不代表欧洲就没有坚固不可摧毁的要塞了。
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德军在经历了初期的大胜以后,却没有获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双方转为相持阶段。
德军的实力仍然占据着明显的上风,希特勒为了进一步击垮苏联,下令准备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